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又是一学期快过去了。当一名教师在经过了一学期的时间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做一个总结,利用这次机会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一学期有哪些进步,一篇优秀的教学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体会模板]数学老师教学心得壹篇,供大家参考。
本学期,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后记。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通过这一学期的不断努力,我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提高。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实用范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1060字)
日月如梭,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时间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对其做一个总结,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范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1060字)”。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一】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困惑、开始思考、我开始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当中的奥秘。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流程是:一、从常规的口算入手,让学生通过口算初步理解口算的一些技巧,二、通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并进行汇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唤起回忆;三、利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例,让个别学生进行汇报,并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四、通过题组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哪些能简算,哪些不能简算,进一步理解简算的要求和特点,然后基本练习、综合练习的应用进行反馈,达到练习的目的。
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1、能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整理,培养了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2、从学生的错例入手,让学生从身边的典型问题入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改正,同学之间及时提醒等方式,减少错误率的发生;3、通过课堂上多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说理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加有自信。4、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如:88125,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再乘11。首先肯定答案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同学能有侧重点地选择算法。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1、本节课对于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形式可以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形式,可是在这节课中出现得不是很明显,对于学生概括知识点不是很全面;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小问题,在后面教学中要更加注意;
3、对于中下生的辅导,兼顾得也不是很周到,如:算理的分析、书写的理解、式题的特征等,可以通过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不掉队。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二】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无论是新知学习还是课后练习,如果活动组织方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疲倦期,这个时候如果课堂的节奏毫无变化,学生很可能会昏昏欲睡或是乱作一团。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展示课《有几棵树》中,设计教学活动时牢牢把握“变化”二字,充分体现活动多元化,课堂与课下充分结合,使学生不仅经历课堂上的练习过程,更能在平时生活中自觉主动的去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口算抢答”的环节,既复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摆一摆,数一数”,验证计算结果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练习分别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连一连”,基本上都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课后练习第一题“摆一摆,算一算”,我让学生带了17根小棒,先摆8根,然后在剩余的一堆中任意拿出几根,列算式,并算一算,计算有困难的可以看着小棒数数。这样设计使得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练习变得有趣,使得同桌合作更有必要。课后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能用8加几来解决,并给家长说一说,并做成一篇数学小报。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三】
本学期,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后记。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通过这一学期的不断努力,我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提高。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四】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往往对新的学习和新的环境、新的事物等更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具体表现在他们特别喜欢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而数学是很抽象的,那些枯燥的数字和符号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知识。例如:“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但实际的教学中仍然让学生从头开始学起,这种“炒冷饭”现象因没有新意,而使学生不感兴趣。如何适应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应是一年级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一年级的知识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其实这种认为是错误的,虽然大部分知识孩子们都有所了解,但肯定有孩子会因为粗心或是得意而导致错误,因为他们所了解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
我是第四次带一年级的课程,这一次显然轻松上手了很多,对课程更了解了,知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在很多地方我还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过去认为在学生面前老师要随时保持严肃,让学生在怕老师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它只能造就被动的学习和抵触情绪。实际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这种亲其师,信其道的行为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这点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多次得到验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这样首先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良好的情绪,能够善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学习上的缺陷,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多点赏识慎用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还特别注重表扬和奖励。老师的一句表扬和奖励的一朵小红花,被他们常常挂在嘴边,成为他们向家长和小伙伴炫耀的资本。也就是说:“ 好表扬 ” 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的一次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在平时的提问中,把问题分成难和易两种,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差生坚持“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应及时表扬和奖励(奖励五角星、小贴图等),教师的评语要明确,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儿。比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想法真不错”,“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比以前进步了”等等。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在老师鼓励性的评价中慢慢建立起来,对数学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课件精选: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模板
时间如白驹过隙,新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作为一名教师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后就是时候写一篇总结了,教学总结可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总结要怎么写呢?《课件精选: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模板》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摘西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和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而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
【收藏】关于数学老师教学的总结范文(4篇)
关于数学老师教学的总结(篇一)
作为一名新进入小学的数学老师,到校工作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以下是我这一个月里对工作的感想。
说实话,一开始自己以为做一名小学老师是很容易的事情,每天陪着小孩子们玩玩,上上课把内容教教就可以了。工作了这一个月,发现现实跟我想的完全不同,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上上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把知识很好的讲授给自己的学生。
上课之前的备课,虽然我也从没落下过,但是在课上总能找到自己准备不到的地方,作为一名小学x年级数学老师,讲授的知识对我来说非常简单,但是我觉得备课还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即使再简单的内容我也要把它咀嚼透,用x年级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来授课。
现在的教学讲究教和学,怎样教和让学生怎样学同样重要。而且现在在小学都强调老师要少讲,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让给学生,那么学生怎样来学就很重要。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之前做的还不够好,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上,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怎样去接受。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十年八年之前或者更早以前,学生不听课,老师可以用强制手段让学生听,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即便这样学生听了,孩子们的心思也没在知识上。所以,当下在课堂上怎样吸引孩子注意力,怎样让孩子的精神集中在老师身上也是一门学问。在我这一个月的上课中,经常遇到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忙别的,我就在想,要想让学生听你讲的那么你讲的要比他忙的或者他想的要更有趣,更能吸引他,孩子们才会把精力放到你身上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将是我以后工作中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暂时的目标。
之前一段时间,我在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各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前辈、同事也给我指出来了,那么我就要努力改正,转变自己的授课方式,从小学生的角度去看课堂,去看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做的更像一名小学老师。
关于数学老师教学的总结(篇二)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关于数学老师教学的总结(篇三)
一、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构成系统,要帮忙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此刻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这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透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到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带给帮忙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推荐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必须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忙,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二、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透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资料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透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透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证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构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必须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理解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忙,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群众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资料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关于数学老师教学的总结【篇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如何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要做好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老师手写教学笔记反思
老师是默默奉献照亮学生的蜡烛,一般老师们都会关注自己上课的教学行为,从而课后整理出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怎么写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请您阅读教师范文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手写教学笔记反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老师手写教学笔记反思【篇一】
蓦然回首,一年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但我记忆优先的是,刚进小学的那一刻,学校领导让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课。我心想一年级数学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级好难教呀。”
你们可知道,那天真可爱一年级孩子,刚开始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课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道该把书拿出来,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捣蛋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课不许讲话,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课,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话,我想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马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句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气极了,叫他站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我们的组长赵xx老师和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奖状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越来越有所提高。上课纪律一天天好起来了,我上课也觉得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收获渐渐的多起来了。
此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手写教学笔记反思【篇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就应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此刻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就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此刻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贴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齐,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构成,高质、高效的到达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用心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透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十分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用心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能够透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用心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潜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齐列算式,实践与合作潜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齐列算式,实践与合作潜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5.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用心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能够很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能够准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教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搞笑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简单和谐的氛围中,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小学数学老师手写教学笔记反思【篇三】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能够设计贴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就应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能够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能够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潜力,为构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能够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资料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透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透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综合发展
学生能够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透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资料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潜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潜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用心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必须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期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必须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用心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搞笑、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透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小学数学老师基础教学课堂随笔
老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之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范文有哪些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学数学老师基础教学课堂随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小学数学老师基础教学课堂随笔(篇一)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老师基础教学课堂随笔(篇二)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从网上听取优秀教师讲课案例,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带着兴趣设置问题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也可以最大效率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备课与上课不分家,从而能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数学老师基础教学课堂随笔(篇三)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摒弃了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如:我在执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二个环节,我还是应用刚才的故事,给学生限定被除数800,然后让学生把800个桃子分给不同只数的小猴,(即改变除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还能自己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由学生先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采用笼统空洞的语言:“不错,很好,你真棒﹗”来实施评价,而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例如,言语激励“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错!”“我很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对××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你有数学家的感觉,我们来握握手。”肢体赏识:给学生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头,以示表扬和鼓励。实行奖励:口算又快又对的评为“口算之星”,谁提的问题多就称为“智慧之星”,字写得漂亮的就被誉为“书写之星”,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参与性的评价,使课堂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才会充满魅力、灵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老师基础教学课堂随笔(篇四)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靠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必须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潜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潜力,资料包括章节的资料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搞笑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潜力。
汇报式――资料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资料,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搞笑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好处、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笔记
老师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你知道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怎么书写吗?急您所急,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笔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笔记【篇一】
蓦然回首,一年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但我记忆优先的是,刚进小学的那一刻,学校领导让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课。我心想一年级数学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级好难教呀。”
你们可知道,那天真可爱一年级孩子,刚开始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课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道该把书拿出来,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捣蛋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课不许讲话,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课,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话,我想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马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句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气极了,叫他站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我们的组长赵xx老师和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奖状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越来越有所提高。上课纪律一天天好起来了,我上课也觉得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收获渐渐的多起来了。
此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笔记【篇二】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靠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必须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潜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潜力,资料包括章节的资料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搞笑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潜力。
汇报式――资料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资料,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搞笑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好处、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笔记【篇三】
一、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构成系统,要帮忙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此刻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这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透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到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带给帮忙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推荐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必须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忙,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二、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透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资料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透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透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证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构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必须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理解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忙,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群众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资料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合集4篇)
老师是默默奉献照亮学生的蜡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怎么写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篇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篇二)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从网上听取优秀教师讲课案例,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带着兴趣设置问题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也可以最大效率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备课与上课不分家,从而能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篇三)
1、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1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2、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3、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篇四)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小学优秀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 (推荐4篇)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刚进入学校的老师一般都会被要求,课后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动笔写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急您所急,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学优秀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优秀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处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所以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引下在复习知识时还是延续了上节课的复习方法,教材由浅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算、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估算的知识、运算的顺序掌握还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并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回顾估算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加减乘法计算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在除法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中还是出现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就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书写不正确。
2、在解决问题中虽然学生知道解题步骤,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
三、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复习中还要循序渐进,在学生的疑难处解开学生心里的结。
小学优秀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优秀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如何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要做好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优秀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四】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有关小学新入职数学老师教学笔记
老师是辛勤培育的园丁,刚进入学校的老师一般都会被要求,课后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写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急您所急,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有关小学新入职数学老师教学笔记”,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有关小学新入职数学老师教学笔记【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比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还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可以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比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七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爸爸妈妈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有关小学新入职数学老师教学笔记【篇二】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能够设计贴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就应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能够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能够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潜力,为构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能够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资料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透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透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综合发展
学生能够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透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资料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潜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潜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用心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必须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期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必须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用心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搞笑、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透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有关小学新入职数学老师教学笔记【篇三】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但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用心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好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透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到达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资料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资料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用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潜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透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简单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潜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就应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齐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