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最新思品上册教学计划十篇
  •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4-07-21

    最新思品上册教学计划十篇。

    这是一篇我们为您特意制作的“思品上册教学计划”请您好好欣赏。时间是一条金河,不停向前流动,又一学期到来了,教师们可以开始编写新的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请查看本文中的重要信息!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1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渴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关注于传统学科的学习,还追求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教育部门认识到这一点,并推出了新的教学计划“思品上册”。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教学计划,以及如何通过它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品德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公民。该计划包含了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通过选择性的教材、灵活的课堂教学和多种评估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个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哲学和逻辑学的学习,学生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技巧。他们将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加深入和全面。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尊严、平等和公正。他们将学会欣赏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在人际关系中体现出关心和关怀。这种人文关怀的培养将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思品上册教学计划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哲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和思维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文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评估方面,思品上册教学计划也提供了多种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外,学生还可以完成研究项目、口头报告和小组合作等形式的评估任务。这种综合性的评估方式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鼓励他们在思考和表达方面发挥创造性。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是教育部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而推出的一项全新计划。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性的教材以及多种评估方式,学生将会在思考问题、关注人文和发展潜力方面得到全面培养。相信在这个教学计划的引领下,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成为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并关心社会的公民。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2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诚信是做人之本。

    2、男女同学的交往

    3、祖先留下的骄傲。

    4、不能忘记的屈辱。

    5、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6、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学措施:

    1.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4.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5.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6.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始业教育

    1、社会需要诚信 2 2

    3 4 5

    6 67 78 9 810 11 912 1013 1114 1215 1316 1417 1518 1619 1720 21

    2、感受诚信 2、成长中的变化 2、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2、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2、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2 国庆假期

    、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2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2、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军旗升起的地方 2、二万五千里长征 2、延安窑洞的灯火 2、新中国的成立 2、走进新时代 2、走向世界强国 2 期末复习 2 期末考试 3 4 5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3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三个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毕竟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四年级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二单元“温新的一家人”,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

    四年级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让学生给行业分类;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团结小学 陈兴巧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9名学生,11名女生,18名男生。每个孩子都活泼可 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 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 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这样给本 人的教学带来了难点。针对以上情况,本人一定要组织好教学工作, 抓典型,树榜样,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特订计划如下。 二、教学要求

    1、生动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规范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2、通过本册的教学增强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对小学生有针对性、实际性、互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本学期从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觉悟。

    3、培养学生兴趣感,遵守教学原则,推行素质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得教育,逐步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文明礼貌。本册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图画、典型事例或故事等,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波,可读性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安排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文明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一) 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五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通过主题统整的方式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联系地看待问题和发展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6


    思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教授思品课程,我设计了一份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教学计划。以下是该计划的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根据思品上册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如下:


    1. 中国传统文化


    1.1 传统文化概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意义。


    1.2 中华传统节日: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习俗和传统活动。


    1.3 传统音乐与舞蹈: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特点和形式。


    1.4 传统绘画与书法: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技法和美学价值。


    2. 道德伦理


    2.1 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等,并学习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2 佛教思想:了解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如轮回、因果、慈悲等,并学习如何培养慈悲心和正念。


    2.3 道教思想:了解道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如自然、道德经、无为而治等,并学习如何追求心灵的平静。


    3. 价值观


    3.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3.2 尊重他人、包容多样性:了解尊重他人和包容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3 勤劳、诚实、诚信:强调勤劳、诚实和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诚信意识。


    4. 行为规范


    4.1 传统文化礼仪:学习传统文化礼仪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4.2 互助精神与公益事业:了解互助精神和公益事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3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


    三、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实践项目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将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个人报告、综合测验等。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引入生动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会收集一些优秀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供他们深入学习和扩展知识。


    这就是我对思品上册教学计划的详细、具体且生动的设计。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我相信这份教学计划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7

    四年级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陈庄小学

    赵黎

    所 教年 级现 状分 析

    四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1、多数学生平时做事过于依赖家长,缺少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面对困难,耐挫能力差。

    2、学生自我为中心的私心较重,缺少集体荣誉感。

    3、对自己做错的事不敢承担责任。

    双 向

    细 目

    知识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消除畏难情绪。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己成长的锻炼机会。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能力。

    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

    内 容

    提 要

    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研 究

    重 点

    1、帮助学生对主题文字的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理解和思考。

    2、相信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启发学生从点滴进步开始积累自信,用充满自信的心态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

    3、学习调适心理的简单方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关心、支持、宽容、友善,体会集体的温暖。

    课堂教学实施策 略

    (学习方法习惯)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教学进度

    课外辅导与活动

    第一周9、3——9、7

    教学第一单元、主题(1)

    第二周9、10—9、14

    教学第一单元、主题(2)

    第三周9、17—9、21

    教学第一单元、主题(3)

    第四周9、24—9、28

    教学第二单元、主题(1)

    第五周9、29、9、30

    教学第二单元、主题(2)

    1、调查、观察和收集、整理资料。

    2、制作“开心日历”卡片。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8

    2008-2009学下学期思品教学计划

    陈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5人,男生19人,女生16人,学生分别来自不同地区;有的是新转学来的,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四、具体要求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三、具体要求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第一到第三周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共6课时)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课题1、用眼观察家乡 1课时 课题

    2、用手描绘家乡 1课时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课题

    1、用心体会家乡 1课时 课题

    2、走进不同的家乡 2课时 课题

    3、请到我的家乡来 1课时 时间:第三到第九周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家乡的故事(共12课时)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

    课题

    1、旧人生活的变化 2课时 课题

    2、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1课时 课题

    3、生活中的智慧 1课时 主题二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课题

    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1课时 课题

    2、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2课时 课题

    3、今非昔比的厨房 1课时 主题三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课题1家名称的来历 1课时 课题

    2、家乡水的故事 3课时 时间:第十到十五周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家乡,我为你骄傲 时)

    主题一 从家乡看祖国

    课题

    1、家乡人的智慧 1课时 课题

    2、传统与进步 1课时 课题

    3、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2课时

    11课(共主题二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课题

    1、乡音乡情 1课时 课题

    2、乡风乡俗 1课时 课题

    3、快乐的节日生活 2课时 主题三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

    课题

    1、远离陋习1课题

    2、追求文明 1课题

    3、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1

    课时 课时 课时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9

    五年级思品教学计划(精选3篇)

    五年级思品教学计划一:五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本学期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制,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课堂上注重四个强调,四个转变,四个还给,四个到位。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又要重视道德行为的指导。以健康心理品质养成为目标,加强艰苦朴素和热爱劳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1、知道一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赞美他们。

    2、懂得在集体生活中,有事要与大家商量。学会遵守集体生活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3、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怀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4、懂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要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科学。懂得学习、做事要讲效率,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5、知道国家有法律,少年儿童是受法律保护的,小学生要学法守法。

    6、懂得社会财富、幸福生活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能尊重各行各业的劳。

    7、乐意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8、知道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学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9、懂得为人要诚实正直,处事公正,能说真话。

    10、懂得做事要有责任心,对师长和集体交给的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去完成。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而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趣味性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以情育人,永远是思品教育的主要途经,今后还须坚持以情育人的教学法。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1)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1806字)1.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习,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困难与解决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1794字)

    《思想品德》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发展的课程。五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十三课。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四、附教学进度表

    三月:第一至四课

    四月:第五至八课

    五月:第九至十二课

    六月:第十三课

    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梁吉祥

    一、学情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课程,其教材的研制需要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因而,本教材内容体系以主题的形式多维度整合内容,试图克服单一线索的内容体系的不足。教材中确定的主题将围绕以下维度,把三至六年级分为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既体现层次性,又螺旋上升、整体构建体现综合性。

    1、牢牢把握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是学生“生活世界’’的基本关系,是联系学生生活并把学生视为“关系中的人”必须把握的基本关系。本教材内容主题的设计将生成“学生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与自我、与文化的关系,这一内在线索。

    2、罕牢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祖国、世界是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本教材内容的组织将充分考虑小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及其认识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祖国、世界等维度形成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并注重在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

    3、牢牢把握学生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中的基本要素。教材内容主

    题的设计将内含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这些主要因素,并遵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逻辑整合这些基本因素。

    4、罕牢把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教材内容的每一主题将体现学生在“情感、“品德与社会”是综合课程,其教材的研制需要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因而,本教材内容体系以主题的形式多维度整合内容,试图克服单一线索的内容体系的不足。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围绕课程性质,根据四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量,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我们确定了四年级上册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和周边环境。

    (3)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5)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6)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了解家乡的民风、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和各种迷信活动。

    三、教材分析

    (1)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和周边环境。

    (3)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5)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措施

    (一)联系生活,主体呈现,引导先行。

    (二)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为了拓展相关学习内容,本套教材妥善处理了“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的关系,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突出主体,注重活动。内容主题的学习方式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

    (四)强调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小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以及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规范的告诉以及表层的活动而实现的,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反思和评价来实现,从而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五)图文并茂,审美激趣。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注重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的兴趣、愿望,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五、周次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数 9.5---9.9

    1、让健康文明驻我家

    2、与家人亲密相处(第1课时)

    9.13---9.16

    2、与家人亲密相处(第2课时)

    3、我与左邻右舍(第1课时)

    9.19---9.23

    3、我与左邻右舍(第2课时)

    4、共建美好家园(第1课时)

    9.26---9.30

    4、共建美好家园(第2课时)

    第一单元检测(1课时)

    10.1—10.7

    国庆放假

    10.8---10.14

    5、身边的危险(第1课时)

    6、让危险走开(第1课时)

    10.17---10.21

    6、让危险走开(第2课时)

    第二单元检测(1课时)

    10.24---10.28

    7、我是大海一滴水(第1、2课时)

    10.31---11.4

    8、集体荣誉在心中(第1、2课时)

    11.7---11.11

    期中检测

    11.14---11.18

    9、为集体尽责(第1课时)集体生活真快乐(第1课时)

    11.21---11.25

    集体生活真快乐(第2课时)

    第三单元检测(1课时)

    11.28---12.2

    11、我来当导游(1课时)

    12、家乡变了(1课时)

    12.5---12.9

    13、春节风俗谈(2课时)

    12.12---12.16

    第四单元检测

    12.19---12.23

    期末复习

    12.26---12.30

    期末复习

    【最新思品上册教学计划十篇】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