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水课件合集10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撰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以便于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编撰优质高效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教师更加自如地授课和深入讲解,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得上是一份好的教案呢?通过本文,您将更好地了解“认识水课件”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欢迎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认识水课件 篇1
认识钟面、整时
教学内容:
P59主题图及例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
1、猜谜引入。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2、出示主题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学生按P59主题图及例1的要求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钟面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认读这些时间。
3、学生自学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主题图下面的“议一议”。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归纳起来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六、检:
1、师出示钟面模型,让学生分别指出那个时针、分针、秒针。
2、师将时针拨在整时,让学生说出是几时。
3、师说几时,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几时。
七、练:
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
2、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
板书设计
认识钟面、整时
主题图例1
(略)(略)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课后反思
认识几时半
认识水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 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 初步认识认识
1、 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 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 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 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认识水课件 篇3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 )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习。)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3)千米也叫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读作千米或公里。课件出示:路牌、里程碑等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成人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三、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整合。
四、综合练习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习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五、你认为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检阅资料,如果有的话,记录下这些单位的名称;用在什么地方;并写出自己对这些单位的感受好吗?
认识水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贴出课题)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2、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学习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习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板书:5-0=□。
指名说:5-0=5。
师问:为什么5减0还得5?(因为从5里去掉0个,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
师问:4-0呢?6-0,7-0呢?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同数相减(指板书)等于0,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下面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看图列式计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练习五第1,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一、分三个层次进行新课。
第一层,认识0;
第二层,教学相同数相减等于0;
第三层,教学一个数加0或减0。
0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对0有初步认识。
二、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讲完例题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编题,自己计算。
三、在讲完4+0=4这道题后,设计了把两个蜡笔盒调换位置,让学生列出0+4=4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解。
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完成练习五第1,4题的作业,还增加了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加减含义。
认识水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认识水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认识钟面
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
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
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
⑴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⑵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
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⑶巩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⑴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⑵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
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⑶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明明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
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了。时间很宝贵,希望同学们会安排好你们的时间,爱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回去拨你的小闹钟,告诉你家人,你会看整时了。
认识水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 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 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 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认识水课件 篇8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水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认识水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愉快地认识自己的性别。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使幼儿能在别人面前大胆地讲话。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木偶、镜子、各种有趣的物品。
2、男孩、女孩贴绒教具。
3、红、绿色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发现自己)
(出示木偶娃娃露露):星期天,露露一边走一边把泡泡糖吹的像皮球一样大,神气极了。小鸡对露露说:“别吹了,走路要当心!”露露说:“不理你!”小白兔看见了,对她说:“别吹了,小心摔跤!”露露说:“不要你管!”哎呦,露露的头撞到树上了。正吹着的泡泡碰破了,露露感到头上火辣辣地疼。她连忙跑回家照镜子。哎呀!头上撞了一个大大的包。露露又急又痛,对着镜子大哭起来。“别哭了!好孩子以后要注意保护自己!”一阵亲切的声音传来。谁在说话呢?噢,原来是镜子。”自己是谁?“露露忙问。”自己嘛,请你对着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露露真的对着镜子照起来。
二、镜子游戏(认识自己)
1、教室里放着许多有趣的物品,请幼儿找找。教师提问:
(1)、这些有趣的东西是什么?
(2)、你们拿镜子照照看,镜子里有谁?叫什么名字?然后告诉老师,同时向老师介绍你自己。
2、请幼儿照大镜子,照清楚,然后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讲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镜中有几个你。
教师小结:在镜子里,只能找到一个自己,因为没有人和“我”完全一样。我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3、两个好朋友一起照镜子,相互讲讲彼此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虽然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也有共同点(让幼儿说出共同的地方)。
(三)、操作练习(接受自己的性别,区分男孩和女孩)
1、交朋友
班上来了许多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男孩女孩的贴绒教具)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但他们需要知道你是女孩还是男孩。请幼儿分别讲出自己的性别,然后到前面找一个与自己性别相同的贴绒娃娃交朋友。
2、找朋友
在众多的纸片中,找出“男孩”贴在绿色纸上,“女孩”贴在红色之上。
(四)、老师依次走到每个孩子面前,请男孩和老师握手,女孩和老师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