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有关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精选
  •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

    发表时间:2023-04-25

    有关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精选。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案应该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今天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给您分享“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相关主题内容,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2】

    《游天然动物园》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写的是游览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各种有趣的见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野游活动的过程,晨光熹微、

    约四五个小时、中午、下午两点多钟,具体点明了浏览的时间;出发、开始参观、返回、结束,具体点明了浏览的过程。这样文章的结构经纬分明,条理十分清晰。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们乘车来到了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上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中午和下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这次野游活动的愉快感受。

    (二)本文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课文重点写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略写了从出发到米库米动物园的过程以及返回结束的有关情况;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详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这些野生动物,面对犀牛、鬣狗、黄牛以及导游阿里介绍的某些动物只是一笔带过。这一写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让读者获得集中而深刻的印象。

    2、是抓住特征,写出特点。

    课文写动物注意抓住特征来写,例如长:通过描写长颈鹿细长的脖子等写出长颈鹿亭亭玉立的特点,通过蹦来蹦去、跳到背上、一边啃一边挤眉弄眼挑逗、围着奔前跑后等词语写出基马猴调皮好动的特点,抓住从水里钻出来、可怕的吼声、庞然大物身长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吨重等词语体会河马躯体庞大的特点,用横过道路、脾气可怕、慢腾腾地踱步、扇动着那葵扇般的大耳朵、用鼻子齐根打断等词句写出大象力大无穷的特点。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野生动物的特点,知道课文的写作特色。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觉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品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寻有关网站,制作有关网页。

    学生:熟悉相关网页,并能上网操作。

    二、说教法、学法。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因为,《游天然动物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简单,但却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动物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动物的信息资源,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文、探究、实践的活动,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回音壁里完成作业(一)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网页上的相关网站、图片资料等,在耕耘地里为动物制作一张身份证。

    我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体验感悟的自主性、问题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再加上现代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好奇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动力。一开始学生读题,质疑课题少了天然二字。比较动物园和天然动物园的区别,谈谈游动物园的感受。游览动物园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让学生谈自己参观的乐趣,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继而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这样,运用迁移规律,就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学文,自读感悟。

    顺着乐趣这个话题,让学生自读感悟,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读一读,想想,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充满乐趣?因为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交流完后点击回音壁用一个词概括动物的特点。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就能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写出特点,详略得当。

    (三)游览,亲身体验

    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站,录象,让学生点击进入游览一下天然动物园。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仑美奂的画面,会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四)交流,训练语言

    让学生带着问题游览网上动物园,及相关网站,学生除了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之外,肯定体会颇多,而且这些都是他们独特的体验,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成果,我们必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把它表达出来。为此,我设计了游戏小导游,介绍自己的理解并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为动物制作一张身份证,利用网络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对网上的信息作科学的处理。

    (五)作业,自主选择

    学生点击回音壁自由选择作业,我设计了两道题:1、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侧重实地观察,也可以侧重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这种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写具体。2、

    四人小组为单位,编辑一期动物小报,主题自定,可以是:动物趣闻、动物与人、珍稀动物等。布置本班墙报。

    课后进行奇趣动物世界专项作业评比活动。这样,就把选择作业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了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探究的延伸,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说媒体使用

    本堂课我主要运用网络这个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崭新的支撑。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丰富性,使知识的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诱发学生多思善想,主动、有个性地学习。

    在本课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浏览有关网站,观看有关录象,获得亲身体验;利用网上浩瀚的信息资源,解决、研究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我的网页的主页设计了学课文、

    回音壁、耕耘地等栏目,因为这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网页,所以我把学课文设计成我的主页面。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本页面设计了

    站点导航、友情链接等栏目,还有部分图片,每一种动物名点击之后都可以观看录象、图片,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资源。这样的设计也能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的需要。网络操作技术相对较熟练、学习探究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以从友情链节中上更多的网站,获取更多的资源。

    在回音壁栏目里,我设计了一个超连接,我利用自己班级的互动网站,让学生在我发的帖子里跟帖,完成动物身份证的制作。这样有利于我较好的控制电脑画面,及时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论。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3】

    课题一: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呢?

    认识图形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4】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小黑板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谁能写出这个数?

    (1)学生通常会写作每秒300000千米。

    (2)教师写作30万千米。

    (3)让学生读一读,两个量是否一样。看一看,两个量写法哪个方便。

    2.导人揭题。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出示课题: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多位数。

    (二)尝试活动

    1.出示例6(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3000040320000

    (1)学生尝试解答。

    (2)反馈:230000=23万40320000=4032万

    (3)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

    2.例6(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001100000000

    (1)学生尝试。

    (2)学生归纳方法: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8个0,写上亿。

    3.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4000000()万70840000()万

    500000000()亿2300000000()亿

    (三)归纳小结

    1.回顾例6,小结改写方法。

    2.提出改写注意点。

    (1)去掉万级或亿级后面几而不是去掉末尾所有的0。

    (2)不要忘记添写级名亿或万。

    (四)反馈调节

    1.练习练一练第1、2、3题。

    2.在下面○里填上>或<(练一练第4题)。

    18460○19802990000○300000

    75443○7632059800000○60000000

    填好后说说比较方法:(1)位数多的比位数少的大。(2)位数相同,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五)课堂总结

    1.用万、亿作单位写数有什么好处?

    2.怎样改写?

    3.想一想有没有学过类似的例子。

    (二)作业:

    《作业本》

    6、用四舍五人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

    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处理为文学鉴赏课)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安排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后,集中精力朗读和研读,体会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标,并布置构思和语言方面的思考。本节课则抓住两个重点进行赏析,并根据学生课前提的疑问适当调整,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方法鉴赏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则?因此重在点拨,辅之以简明的提问和必要的小结,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辅助手段为创设赏析氛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投影仪、电脑及相关软件。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介绍鉴赏要领,明确鉴赏内容。

    (二).放投影,听朗读,创设鉴赏氛围

    (三).赏析构思

    总体设计:千字短文,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没有缜密的布局是不行的,赏析的关键是抓重点,引导得法。

    赏析重点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简明的问题引导。

    具体作法:

    1.第二段问题设计(落实难点)A文章描写对象是绿,在首段点题后,第二段却先写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写到梅雨潭的绿,这不游离主题吗?不会使文章显得拖沓吗?(由以上两个判断提问引入下面的主要问题)B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这样写与直接就写绿效果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段对主体的铺垫和衬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洒脱的特点。)

    2.首尾问题设计

    A在表达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复?(由此判断提问引入下面问题)首尾各有什么好处?(采用电脑限时学生抢答方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B首尾部分与文章主体有什么联系?(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一线贯穿的特点。)小结:全文紧紧围绕'惊诧于绿',既摇曳多姿,又缝合紧密,结构极其精巧。

    预期效果:本部分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出本文构思的精巧所在。

    (四).赏析语言

    总体设计:两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重点赏析,第二段略化处理。此步骤重在点拨。

    具体作法:

    1.第二段动词运用精当,从中选定三个词代表性地赏析。(此为点)

    2.第三段描写充分,字字珠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此为面)

    小结:教师明确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特别强调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对学生的启示,同时说明第三段写景抒情层层深入的特点。l预期效果:学生各抒已见,争相发言,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鉴赏中来,使其有所收获。

    (五).全文总结强化本节重点,并提出今后要多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关于课内练习:鉴赏本身就是很好的练习,所以不另作安排。)

    (六).布置作业为促进学生深入赏析,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要点,针对本文的构思或语言写一篇篇幅不限的赏析文章。

    绿 (奇异、醉人) 朱自清

    梅雨亭 (一)比喻

    梅雨瀑 (二)对比

    梅雨潭 (三)奇妙的联想和拟人

    层层烘托 表达了热爱自然赞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7】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荷花》教学反思: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 “冒”换成“伸”,好不好?等等。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8】

    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六、案例评点: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从而以情动情。在《摇篮曲》一课,教师采用主持人式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奥地利的维也纳去看一看。”“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音乐名城……”课件中维也纳美丽的风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教师亲切、随和的教态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投入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优选、设计出最能激发和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各环节,通过情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中,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少年舒伯特》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舒伯特不怕困难,坚持作曲的精神。这一环节运用课件演示并讲解故事,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听完故事,学生谈起自己的感受:“舒伯特很了不起,他31年短暂的一生竟创作了998部作品,是他生命长度的32倍。”“舒伯特很勤快,他在学生乐队里帮大家干杂务。”“舒伯特的小手冻得又红又肿,没钱买吃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坚持作曲。”看得出,学生都被舒伯特的故事感动了,他们心里升起了对舒伯特的敬佩之情。

    《摇篮曲》用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快。当优美的旋律想起时,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很快就进入音乐的意境中,体会到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浓浓的爱。通过有感情地读歌词、随音乐做动作体验摇篮的摇荡感、用轻柔的声音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附点音符、前倚音运用的特点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感受、体验,他们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品味亲情、回报母亲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学生纷纷回答,“我送给妈妈一张贺卡,祝妈妈节日快乐”,“我送给妈妈一束花”,“我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我送给妈妈一个发卡”……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得出孩子们懂得了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知道用行动回报自己的妈妈了。孩子们用他们优美的歌声、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热爱妈妈的情感。

    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民主、平等的师生情;健康、愉悦的音乐情,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篇10】

    教学内容:

    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有关小学教学设计题模板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