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9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以下内容“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为小编收集整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成功的教师必须要充分准备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前把教案写好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案是新教师的强心剂,可以增加授课的稳定度。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会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约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师:(拿着数学课本)问这是一本?

    生:数学课本

    师:数学就是关于数的学问,我们的身边有数吗?

    生:有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1:我有7本书。

    生2:我有3个好朋友。

    生3:我们班里有26名女同学。

    2.根据信息组成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课件出示)

    A组B组

    (1)35张圣诞贺卡(8)共用去6.6元

    (2)每本练习本2.2元(9)平均分给11个同学

    (3)有5个同学给灾区捐款(10)共捐了15.5元

    (4)小红每天读2页课外书(11)已经读了24页

    (5)买了4枝同样的钢笔(12)共用布15米

    (6)小东参加三门考试(13)共考了273分

    (7)做7套同样的校服(14)小明带32元钱买钢笔

    师:请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选择两条相关的信息组成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学生伴随轻音乐读题思考)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看,你先择的是哪两条,求的是什么?怎么列式?

    生1:我选(2)和(8)求的是可买多少本?列式为6.62.2=3

    生2:我选的是(1)和(9)求的是平均每人得到几张贺卡,列式为3511=32

    生3:

    共得到7道算式,分别是:6.62.2=33511=3215.55=3.1

    242=12324=82733=91157=21

    [学生的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继续学习下去,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这些算式,并根据算式的特点分类,分好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己分好类后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师:为了方便,老师给它们加上序号。(分别给7道算式加上序号)

    ①6.62.2=3②3511=32③15.55=3.1

    ④242=12⑤324=8⑥2733=91⑦157=21

    生1:我将②和⑦分为一类,①为一类,③④⑤⑥分为一类,第一类是有余数的,第二类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第三类的除数都是整数。

    生2:我也将②和⑦分为一类,①③④⑤⑥分为一类。第一类是有余数的,第二类是没有余数的。

    生3

    师:从同学们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那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分类来研究。(课件出示)

    师:(先择②和⑦分为一类,①③④⑤⑥分为一类)这位同学他是按是不是除尽来分类的,那什么叫除尽?什么又叫除不尽呢?

    生:商是有限小数的就是除尽,商是无限小数的就是除不尽。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头脑中建立了小数除法、有余数的整数除法和没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三种类型的除法的表象。学生的分类,恰当地提供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素材资源,使学生乐学、会学。]

    三、归纳特征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些除尽的算式(①6.62.2=3③15.55=3.1④242=12⑤324=8⑥2733=91),看看这些算式还能不能再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生:①6.62.2=3和③15.55=3.1分为一类,因为这里面有小数,④242=12、⑤324=8和⑥2733=91这三个算式分为一类,因为这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师: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类后)指着整除的一组算式:象这样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除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称它为整除(板书整除)(课件出示)

    师:那我们仔细地观察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呢?

    生:除尽的范围比整除的大。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大圈来表示除尽,那整除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圈。(课件出示集合图)

    师:你还能再举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吗

    生1:42=2。

    生2:305=6

    生3:28070=4。

    师:整除的算式实在是太多了(在整除的小圈后加)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概括整除算式呢?

    生:用ab=c(板书)

    师:是不是要加个什么条件呢?

    生:b0(板书),因为b=0,除法就无意义了。

    师:如果a、b、c都是整数(板书),且b0,那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教师先从圈中拿去除不尽的除法算式,再将这些能除尽的算式进行分类,揭示出整除的算式。这样以集合圈的形式,渗透整除和除尽的关系。在学生找出了整除算式的特征后,教师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再次感悟和应用整除算式的特征,并体会象这样的算式有无数个。并通过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算式来抽象概括,既让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整除的概念。]

    师:如153=5,我们就说15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15。谁来说说这几道的(指着黑板上的几道整除算式)?

    生1:242=12我们就说24能被2整除,或2能整除24。

    生2:324=8我们就说32能被4整除,或4能整除32。

    生3:2733=91我们就说273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273。

    师:我们一起看看书P49的练一练1。(课件出示)

    生答

    [教师针对内容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说明、学生模仿。不容忽视的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记忆和模仿还是必要的。在教师揭示了数的整除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请学生说和学生自己任选两个算式说给同桌听,到一起其说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来区分两种说法的区别,自我感悟。]

    四、感悟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教学实录:

    一.公倍数的意义

    师:出示问题: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两个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哪几个正方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因为边长6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366=6个,用6个正好铺满。

    师:那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正好铺满?

    学生沉默。

    师:我们接着他刚才的想法往下想。

    生:正方形面积64平方厘米,646=104,还多4平方厘米。

    师:好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这6个长方形怎么铺,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生:每排2个,摆3排。

    生:63=2个,62=3个

    师:很好,长3宽2的长方形除了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

    生:12、18、24、36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揭题。像6、12、18、24、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生:6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师: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二.找公倍数的方法

    师:找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找公倍数,学生交流。

    生: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72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找18,再十位上加2,个位上加2

    师:这方法是能找出公倍数来,可总觉得不太保险,会不会有遗漏,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生: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一样的。

    师生共同找,(略)

    师:这方法是保险了,但有点烦,有简单点的方法了吗?

    学生思考。

    生:找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因为先找6的倍数的话,比如第一个是6,比9小,肯定不是9的倍数。

    师:大家觉得这方法怎样。老师觉得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比刚才的方法简单了,而且不会遗漏。第二,大家想,在一定的范围里,9的倍数可定比6的倍数要(少)这样,考虑的数也就(少)

    师生一起找,先找9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生:还有方法,先找9的倍数,第一个是9,第二个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以后的公倍数就只要依次加18.

    师:刚才他提到的最小公倍数大家懂吗?

    生:就是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

    师:哦。那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三.教学韦恩图(略)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除了开始部分由于教学准备不足,学生思维有点跟不上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能围绕着找公倍数的方法展开方法优劣的比较,让学生从中较为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关公倍数的一系列知识点。本课上完后的体会是:一是教师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重点的设置几个即可,有益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思维的连贯性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备课除了思路清晰外,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应完善做得充分点。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教学内容:书第22页~2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我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标有4、6数字,其他同学的号码是他们其中一位手中卡片的倍数就请站起来,两位同学收上符合要求的号码贴在黑板上。)

    出现争朋友的情况提问:你们为什么争朋友?(12、24等既是4的倍数,同时也是6的倍数)

    那么12、24等数与4、6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认识公倍数

    多媒体出示例1

    1.想一想

    谈话:如果用一些长是3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怎样?(教师提供材料,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可以拼一拼)

    学生说猜想的结果和想法。

    2.议一议

    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提问: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同桌交流讨论)

    组织学生说一说。

    提问: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学生发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谈话: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正好铺满。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提问: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明确: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提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三、教学例2,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多媒体出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找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做法和想法。

    教师组织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

    (1)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

    (2)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3)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这三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简捷一些?

    谈话: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

    3.集合图

    谈话:我们可以画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6和9的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展示书上的集合图,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些数是6的倍数吗?哪些数是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是哪些数?图中的三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4.给课始活动时的板书加上集合圈。提问这里是否需要加省略号?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加省略号。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自然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自然数的乘积呢?怎样找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还要注意什么?

    3.做练习四第4题。

    说明题意,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方格两种棋都会走到?这些方格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动笔涂一涂。

    然后同桌开展活动,玩一玩,看看红棋和黄棋是否都走到涂色的方格中。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1、练习四第1、3两题。2、补充习题11页。

    课后反思:

    1.我为谁备课?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可以将引进概念的环节分成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操作,让学生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长6厘米和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备课时,我认为这个环节简直是低估学生,上学期学生多次做过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小菜一碟吗?于是,我制作一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课中,发现有些学生对能否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有异议。还好准备一套,立即演示给学生看。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是我剥夺了学生操作感悟的机会。所以,有时自己的想法往往又高估了学生,备课还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当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节课的内容就无法完成,是想照顾到全体还是想完成一节课,孰是孰非?

    2.我为谁上课?

    按照教材的建议,这一课时要完成例1、例2和练一练以及练习四1~4题的教学。每次公开课后我都发现学生的课后作业令人失望。究其原因,为完成教学任务,课上即使发现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或者练习没有都完成,也不肯为他们停留,为他们等待,而是硬着头皮往下开,导致夹生饭的出炉。其实,我知道学生参差不齐,想要在一节课中让每个人都能研究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节课。公开课只想给听课老师留下一个完整的一节课的印象,感觉公开课不是为学生而开了。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听课的评价体制能够有所变化,我们是想听真实的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还是想看一节课的流程,至少这是我的一个困惑。我究竟应该怎样上课?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但练习反馈,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思量,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烦,很烦,太麻烦了。

    在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习概括出了一些特殊情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情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

    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习时,让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

    想来想去,还是真得很怀念旧教材上的短除法。

    【3的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