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0篇。
为了让自己在该岗位上干出一番成就,我们不妨认真的做一份工作计划。学会做更长远的工作计划,将是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一个有力武器。小编花时间为你编辑了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七十八中学发展实际,围绕“精细管理、有效教学、优质发展”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质量,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拓展教师教育视野,浓厚学校科研氛围,落实科研Ji励机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2、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积极性,指导并规范教师课题研究工作。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3、认真落实教科研常规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4、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有效教学实验。
三、工作要点
本学年度将围绕“认识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队伍再培养,研究更实际,课改见实效”总体思路,切实抓好常规教育科研及有效教学两大方面工作。
(一)常规教育科研工作方面
1、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教科研发展。本学年要以现有的学校教科研规章为依据,加大执行力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加强科研培训,提高师资素质。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校外培训,开阔视野,提高学识,更新理念。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两级的教科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科研认识。通过创造条件,不断加速教师的成长。二是不断加大校本科研培训的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全面关注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一是对五年内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落实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勤于研讨,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对五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建梯队、抓重点、压担子的方法,不断为骨干成长教师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让更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做好各级教科研课题的开题和研究工作,主动召集各课题组成员适时开展工作研讨,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和资料汇总工作,定期收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征集课题研究论文,认真做好到期课题的结题工作。推行“四个一行动”,即教师每学年必须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完成一次教学课例(案例)分析、上好一堂公开研讨课,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在课题引领下的“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高”反复实践而又螺旋上升的校本教研运行方式和内在机制。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方案、教育随笔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反思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级、市级、国家级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
5、做好校内优秀教学法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加强对校内优秀教学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工作,认真开展学校优秀教学法(教学模式)的评选活动,并采用公开课、讲座等形式首先在校内推广,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条件成熟时向外推介,增强学校影响力。
6、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本着提升学科教学水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方案,积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力求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知识竞赛及科技发明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强化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7、强化我校教科研工作宣传。一是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推介我校科研动态;二是创办校级科研刊物,将我校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汇编成册,定期出刊,以反映学校最新教育教学动态,提炼并推广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反映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方面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制度建设;重视课程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堂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发展评价,开展学分认定。力争通过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建立富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形象和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课改思路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七十八中学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实施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新路子;倡导并实践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有利于加快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和有利于形成七十八中学特色的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课改原则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畏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对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正确对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创新、量力而行,积累经验,为我校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学习,思想先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师生和家长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实验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把新课程实验变成学校的自觉行动,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加强学习、思想先行是新课程实验的首要任务。
③专家指导,科研引领。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全国、全市教育研究部门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④以校为本,知行结合。“知”就是理论,“行”就是实践,知行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需要多方人员全方位参与,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课程改革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课改人员观念与行为到位是保证课改顺利运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先观念、后操作即理论学习与行为跟进脱节的做法,又要反对缺乏先进理念引导、用旧经验老做法来进行新实验的蛮干,把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课改实验顺利进行。
⑤全员互动,协同推进。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要注重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主要任务
①全面落实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反思,进一步积累我校新课程实践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我校新课程的稳步实施。
②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制定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③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构建教育教学的新格局。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④探索有效的实施经验。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可借鉴的经验。
⑤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继续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新机制。
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充分挖掘和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快把七十八中学建设成为内涵丰富、活力充沛,学生素质全面,教师专业优秀的名校的步伐。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具体时间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部门协调决定)
1、拟定新一年工作计划
2、与教育科研职能部门紧密联系,保质保量完成各种教科研活动。
3、经常开展教育科研学术研讨活动。
4、组织参加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
5、定期开展或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知识培训。
6、开展课题研究追踪检查,规范课题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载、有结论,
7、收集研究资料,迎接课题中期检查,作好评估验收,争取年底申报结题。
8、做好立项(结题)课题及科研室主任网上平台信息整理工作部
9、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案设计、优质课竞赛。
10、根据市教科规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并开展“小课题”研究。
11、积极参与“区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协作工作。
12、加强反思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要求教师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辛苦笔耕。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提高,要求教师主动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
13、认真做好学校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
14、抓好继续教育的宣传、登记及组织参加各科继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总体计划,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教改,狠干加巧干、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我校艺体教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团结奋进,积极搞好教研组的队伍建设,争创先进教研组。
二、工作要点:
(一)狠抓教学常规、保证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改。
1、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评价,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按期进行教案检查;适时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主动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交流。
2、通过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积极推行新课程标准,各学科力争都推出优质课,在力争在全区起到示范作用。
3、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精心组织好每一堂教学课,并写好课小结。落实听课制度,积极组织本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听优秀老师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抓教研学习,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电脑操作技术、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本学期继续全部使用计算机备课。
2、加强教研组的网络资源建设。
3、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4、积极参与艺体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三)精心策划、组织好各项艺体活动。
1、认真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和巩固学生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锻炼、卫生习惯。
2、积极组织学校运动队参加区市的各种比赛,锻炼学生运动素质。
3、筹划和举办校广播操比赛和冬季长跑、跳绳、踢毽子比赛。
4、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种艺术节活动。
5、积极筹备好学校艺术节各项活动。
6、抓好比赛的训练工作,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搞好辅导工作。
(四)进一步落实职责与分工、搞好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与场地使用。
艺体组的全体成员精心安排,科学规划,全组人员齐抓共管,认真搞好学校图、音、体器材的管理与使用工作,让我校已有配置的场地、器材物尽所用、运转良好,管理到位、养护得当
三、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工作:
三月份: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
2、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3、以“在阳光下成长”参加区艺术节活动。
4、举行广播操以及眼保健操评比活动。
5、协助大队部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举行的各类月活动。
6、协助学校开展好“德育系列教育”主题活动。
四月份:
1、参加县教研室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
2、协助大队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
3、落实“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大课间的组织、管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加强一年级广播体操的`训练工作。
5、研讨音体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五月份:
1、参加学校的教师反思、案例评比活动。
2、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3、音体美教学优质课联评及反馈。
4、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
六月份:
1、参加学校校本培训。
2、组织体育锻炼的一系列活动。跳绳、踢毽子、长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采的班级体育竞赛,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3、美术教师做好学校画展的工作,把学生中好的书画作品展现给全校师生,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4、音乐教师组织排练六一儿童节舞蹈,开展好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
5、制订期末测评方案。
七月份:
1、参校学校校本培训。
2、作好学期工作总结,上交个部门工作总结。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3】
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
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来的接触,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兴趣较浓,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全班的知识水平不够平衡,差距较大。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对于一些较差的学生,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辅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加强阅读教学。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7、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正确把说话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8、开展小型多样的语文学科竞赛。本学期的一月一竞赛的内容分别为:语文课外知识、古诗、书法、朗读、阅读、作文。
9、一丝不苟地抓好作文训练。认真备好每节作文课(指导的、讲评的),加强作文的面批,鼓励怎么想就怎么说就怎么写,注意拓开学生作文的思路,培养学生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完成教材作文训练的同时,加强片断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抓实习作写通顺、真实的基本功,每周完成一篇周记,注意表扬并帮助进行投稿发表,力争有2--3篇文章发表。
10、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坚持以一带三的阅读训练思路,坚持每一天一诗、每天一个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外拓展阅读》及《未来作家报》《小学生时代》等报刊杂志,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班级书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和每日一段好词佳句背诵比赛。
11、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具体地叙一件事。对每篇课文的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
12、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同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志趣;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13、整合教材,做好初小衔接工作。改革语文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4、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重视学生质疑、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1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布置上,还给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在作业检查上,为每个学生设立过关卡,按要求进行听写、朗读、背诵、说话等过关,把每次成绩记录在过关卡上,期末由学生自己算出平时成绩。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4、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5、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6、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7、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及时积累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五、自身业务学习方面
1、坚持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吸纳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指导教学。
2、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3、上网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4、若听取教研部门,得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5、加强自身进修,勤做教学摘记,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积累3个好的教例,写两篇教学论文,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继续贯彻省市文件精神,以区“智慧教育”总体思路为指导,紧扣学校“国际理解提升智慧,品质教育成就梦想”的主题,结合“教育创新年”建设工作,立足规范,坚持创新,建设队伍,突出重点,把握学科本质,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例研究”,深入研究“少教多学”策略,努力追求精致、灵动、优雅、圆融的“苏派课堂”。让全体学生乐学、会学、趣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扎实有序、充分持续地发展,打造D2语文品牌。
二、核心目标
立足规范与质量,坚持传承与创新,打造D2语文教学品牌
三、主要目标
1、强化师资。继续加强备课组团队建设,高度重视各级评优课、公开课活动,成立“磨课团队”,力争评优课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取得好影响。
2、重视规范。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操作不同层面落实规范工作,确保人人重视规范、主动做好规范,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在制度上保证规范。
3、确保质量。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打擦边球,重点研究“两头学生”的教学与辅导工作,推进年级组内学科成绩的整体提高。
4、多出成果。精心组织学生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认真辅导,提高学生集体活动、外出比赛、作文发表等获奖率。
5、深度教研。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研究”为手段,沉心于课堂教学研究,提高研究课、轮教课教学水平,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推进精致、灵动、优雅、圆融的苏派课堂建设。
6、信息创新。推动“双板课堂”研究,尝试微课堂、未来教室学习,完善教研组网络平台建设,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7、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学校主课题研究,建设D2“孔子课堂”,广泛开展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8、整合资源。整理精品教学资料,实现优质教案、课件、练习卷、复习资料,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材料等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承。
四、具体措施
(一)建设队伍,提高素质,打造优质语文团队
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发展的根本,也是D2语文组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语文组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了一支由骨干教师引领、成熟教师支持、青年教师为主的“金三角”形的教师梯队。教研组鼓励广大教师抓住机遇、创造机会、主动发展,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新入职教师——力争在定级考核中顺利过关
新入职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同时又跨进一个新的学校。这一身份的转变也意味着这一年是他们职业生涯里变化最大的一年,也必将是成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学期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项的特别的任务,即定级考核工作,这既是对他们一年工作的检阅,也是对幕后团队工作的考核。教研组要抓住这一契机,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将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各备课组重点关心新入职教师的工作情况,尽可能帮助、指导他们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深入他们的课堂实践之中,与备课组长、教学师傅当堂问诊把脉。要注重课后交流环节,每次听课结束要与青年教师从教学常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沟通交流,面对面、手把手、点对点进行指导帮助。
2、青年教师——抓住机会,主动发展
广大青年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也是自身业务水平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最大的一个教研组,也是青年教师最多的一个组,的确时常面临发展机会不多的情况,毕竟公开课不是每人都有机会,评优课也很有限。除了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做一个有心人、多作准备之外,教研组将积极争取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让更多的老师走出校门,亲近大师名师;我们还将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抓住机会,主动发展。广大年轻教师接受新知识快、学习效率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这学期学校将在白板课堂、平板课堂(或双板课堂)、微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也特别欢迎每一位老师踊跃参加。对于成熟型老师,也可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验课、共同体的公开课,参加各类录像评比课,收获不同的精彩。
3、团队建设——百花齐放,满园春色
教师的发展离不团队的建设与发展,D2语文团队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一个个小团队的建设。D2的语文组有着丰富的资源:省特级教师刘寿华、市学科带头人两人和一批园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了进一步凝聚这些优质资源,打造富有影响力的D2语文教研团队,教研组将着力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备课组团队。
备课组是保证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最有效的集体,备课组每位老师要充分认识“集体冲锋”的价值,杜绝单枪匹马。备课组长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备内活动的不变主题,突出重点,要继续抓好高效课堂研究、练习命题研究、辅导学生研究、有效作业研究等,要把均衡发展作为备课组建设与提高的首要任务、核心任务。特别关注组内薄弱教师,真实分析原因,从教学规范、课堂效益、学科质量等等不同方面进行重点帮扶。要注意平时日常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与效果,学期结束整理出一套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与全体老师共享。
二是磨课组团队。
这是一个特别行动队。旨在充分发挥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能量,特别是让学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优教师的教学智慧得以施展,任务主要是为学校参加评优课、公开课的老师的课堂进行精细打磨,力争取得最理想的成绩。同时我们欢迎广大青年参加听课、磨课。
此外,课题组、师徒组等各级小组成员也要大力提倡团队合作意识,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形成合力,让自己所在的小组成为最具战斗力的团队。
(二)立足课例,提高实效,推进苏派课堂研究
苏派课堂的研究是学校近阶段研究的重要任务。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从而呈现出“精致、灵动、优雅、圆融”的具有时代气息与z味道的课堂。但苏派课堂的具体实施,苏派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与传承,苏派课堂与我校“少教多学”的总体教学策略的关系等等问题还要一步深入的进行研究。这学期,我们将集中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各级课堂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深入探讨“苏派教学”在D2语文课堂上的实践。
1、以轮教课为基点,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苏派课堂”
轮教课是学校一项常规的教研制度、教研形式,是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上课、听课、评课的基本活动。“苏派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与平时教学的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多老师还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回答。教研组鼓励老师引用轮教课的机会,大胆尝试,努力创新,倡导改革,力求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广大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轮教课就是训练课,就是练习课,允许失败,但不允许照搬老课、照抄教案,要上出有新意的课堂,上出有价值的课堂。广大老师要积极参与到“苏派课堂”的研究中来,每位老师至少尝试一节以“苏派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至少听取15节校内研讨课。要对苏派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不同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提炼。
2、以教研课为中心,组织教师积极研究“苏派课堂”
高质量的课堂,是教研活动的核心;高质量的研讨,是教研活动的生命。为了推进学校“苏派课堂”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就要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质量的研讨活动进行实际的引领。在轮教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将集中安排低、中、高年级进行“苏派课堂”的教学研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出“少教多学”课堂的特点,提高研讨的针对性,教研课统一采用同题异构的形式,上课老师所在的备课组课前要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做到创新解读、大胆取舍,而具体的教学设计则由上课老师具体负责。每一轮教研课后,教研组将组织每体老师进行集中研讨交流。重点要把“苏派课堂”与我校“少教多学”整体教学策略的关系作为研究与交流的重点,要进行有主题、有重点、有争论的真教研、真研讨,不搞形式主义,要把课堂的问题真实的呈现出来,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让大家在听课与思考中不断思辨,从而准确把握“少教多学”的本质。
3、以专题教学周为突破,研究不同课型下的“苏派课堂”
“苏派课堂”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在传统课堂教学在新时期的发展与突破。不可否认,现实中我们与“苏派课堂”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其中,阅读课、识字课、习作课、练习课等等不同型的教学中,教学研究的实施情况也不均衡。作为z教学特色与方向,作为引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它的实施绝不是在某一类课上的成功开展,而应该成为各类课型的总体策略。为了让不同课型的教学有所突破,在上学期“习作教学研讨周”和“复习课教学研讨周”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周活动。专题研讨周里,我们将安排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老师,选择相应的课型,进行“苏派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具体课例的研究,掀起广大教师对难点课型的研究热情。
(三)落实规范,提高品质,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规范”与“质量”是教学管理中两个永恒的话题。“规范”是教学工作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于老师个人而言,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的态度;对于集体而言,规范往往代表着整体形象、工作品质。“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关乎全体学生成长、家庭幸福的聚焦点,是学校口碑的真金所在。这一组看似矛盾的关系背后,考验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考验的是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二实小而言,一切工作无疑是从处理好“规范”与“质量”两首关系开始的。
1、加强管理,将规范进行到底
教研组将继续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学校《七认真实施细则》《教学事故二十条》等学校文件精神,要求每位老师认真领会、严格操作。特别是对于学校新入职教师,他们大多是刚刚走出学校大门、走上讲台的新老师,对于学校的教学规范还不够熟悉,教研组将与各备课组重点帮助,重点学习,结合实际学习“减负”文件的精神,做到一条不落、人人过关,严格执行,把各项规范深入心底。
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对于“规范”工作而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至为关键,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检查者,才能用心做好每个细节。规范不是管出来,也不是教出不来,而是要一点一滴的工作中用心做出来的。教研组将通过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青年教师座谈会活动等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切实转变思想,高度重视,做好规范工作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标准,是教师业务发展与职业成长的第一要务。对于规范工作,要变“学校管”为“自己管”,做一名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放心的老师。同时,我们还将把常规督导与专项调研工作相结合,把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通过备课组内查、教研组内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广大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将继续实行组长负责制,要求每单周备课组开展组内互查互学,每双周教研组开展抽查或普查,同时相应的检查人为共同负责人。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积极指导整改。做到工作中关注细节,注重点滴,不打“擦边球”,不踩“高压线”,让每一位青年教师平衡起步,不让一名老师在规范工作上影响业务发展,不让一名老师掉队。
2、适时监控,让质量科学提高
无论是进行“少教多学”整体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是推动“苏派课堂”的广泛实践,其实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要在确保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合乎科学规律、顺应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为了促进学校语文学科质量的均衡发展,科学提高学科成绩,教研组将结合学校工作安排,适时进行学科质量的监控,了解各备课组教学的整体情况。对于在监控中质量不高或有所下滑的老师,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备课组老师进行有效帮扶,科学指导,帮助提高,促进学科质量的整体提高。
3、关注两头,将“面向全体”落到实处
所谓两头学生,是指学习困难生和优秀学生。教育要面向每一名学生,这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也是考验学校管理、教师业务水平的一道永恒命题。每一个孩子都是全然不同的生命个体,同龄孩子因心理发展、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造成差异分化的现象客观存在,无法回避。如何让其中优秀的学生充分发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提高,是值得每一名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在对学困生和优秀学生的教学方面,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重深入研究语文学科两头学生的教学与辅导工作,切实提高两头学生的教学效果,将面向全体真正落到实处。
(四)多管齐下,提高影响,建设全能语文教学
1、落实信息创新,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也必将是巨大的。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教研组将会同备课组、信息处积极收集、整理优质语文教学资源,从教案、课件到教学视频,进行系统整理,为老师提供学习的“源头活水”。鼓励老师积极在课堂上尝试新媒体,走进未来教室,运用新手段,通过观摩IPAD课堂、拍摄微课等方式了解新型课堂。要继续把教研工作与教研组博客平台的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每堂轮教课、教研课、研讨课的教案及时上传,听课老师跟帖评课,形成了高效的网上教研活动。
2、推进课题研究,丰富教研活动内涵
要结合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的主课题研究工作,教研组将开展“孔子课堂”、“汉推”的研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积极开展“诵读经典”特色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中开设经典诵读课,指导学生读经典、吟经典、品经典;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每日诵读经典活动。学期中,各班要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读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特色项目中,传承经典、品味文化、彰显个性、发展素养。同时,组内老师也要结合自己申报、或参与研究的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课题要给为教学服务,课题研究要树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意识。各个课题主持人要带领课题组成员从遇到的困惑出发,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解决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活动,收获学生学习成果
本学期,各备课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不增加工作负担的前提下,创设一些有意义的班级、年级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验,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学校还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竞赛、考级等活动。为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提供发展的平台。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了锻炼,语文学习生活才会愈发的精彩快乐。
五、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
2、“七认真”工作检查:教学计划、备课
3、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苏派课堂”教学研讨
三月份:
1、七认真检查:备课、上课
2、“两头学生”教学与辅导方法经验交流
3、“少教多学”教学研讨活动七暨“课例”研究之一
四月份:
1、七认真重点:上课、作业
2、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3、“少教多学”教学研讨活动八暨“课例”研究之二
4、迎接学校综合督导
五月份:
1、七认真检查重点:单元练习
2、“少教多学”教学研讨活动九暨“课例”研究之三
3、学科解题能力竞赛
六月份:
1、各教研组重点进行“期末命题研究”
2、期末命题、期末测试、分项考核
3、教研组进行学期教学资料规整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5】
一、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大多思维非常活跃,善于思考,喜欢提问,在语文的学习中对阅读很感兴趣,班级的整体基础比较好,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也有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不懂得该如何概括主要内容,读不出文本的美。所以要重点提升这个群体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入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课程,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二、本学期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认真备课
本学期的备课还是采取先自己研究思考,再集思广益,养成自己查资料并且让学生也学会查阅资料,以单元为备课点,先了解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字、词、背诵、积累)和重点句段,表达方式等,然后再具体备每一课。在备每一课时,尽量重点突出,提升学生能力。
(二)上课
上课确定的基本模式是出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目标检测。教师出示目标后,学生选择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走下讲台给以广别辅导,使每类学生都确确实实地学到东西。最后通过目标检测,学生尽可能地写下本节课的收获或失误,如什么已掌握,什么没掌握,为教师检查反思提供些资料。
(三)作业与辅导
1、早读时,学生大声朗读优美的课文,背诵经典段落。由学生互相检查,教师早读抽查。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熟。另外,随时抽查后进生的拼音,生字情况以及优等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周二、周四辅导学生完成语文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在做之前必须回忆课文的内容,包括拼音、生字、重点段句,表达方式等。教师具体班辅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布置好双休日作业,每次作业尽量由家长检查签字,家长能改的要改,不能改的督促学生与其他学生对改,并抽查学生是否已掌握。学生到校后教师亲自检查,对学生出现的常规错误予以综合指导
3、读课文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由近及远,深入浅出,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4、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把握时机,及时指导,严格要求,大力鼓励,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6、落实实培优辅差。每天有任务有记载。
三、检测与讲评
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要进行单元测验,让学生自己认真分析,查漏补缺。
四、本学期目标
1、学生习惯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前准备习惯;读书的习惯;有责任感
2、指导学生在写作上更进一步
五、本册教材的分析介绍: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适当进行写字指导。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学习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就阶段特点来说,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七十八中学发展实际,围绕“精细管理、有效教学、优质发展”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质量,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拓展教师教育视野,浓厚学校科研氛围,落实科研Ji励机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2、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积极性,指导并规范教师课题研究工作。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3、认真落实教科研常规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4、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有效教学实验。
三、工作要点
本学年度将围绕“认识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队伍再培养,研究更实际,课改见实效”总体思路,切实抓好常规教育科研及有效教学两大方面工作。
(一)常规教育科研工作方面
1、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教科研发展。本学年要以现有的学校教科研规章为依据,加大执行力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加强科研培训,提高师资素质。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校外培训,开阔视野,提高学识,更新理念。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两级的教科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科研认识。通过创造条件,不断加速教师的成长。二是不断加大校本科研培训的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全面关注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一是对五年内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落实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勤于研讨,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对五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建梯队、抓重点、压担子的方法,不断为骨干成长教师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让更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做好各级教科研课题的开题和研究工作,主动召集各课题组成员适时开展工作研讨,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和资料汇总工作,定期收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征集课题研究论文,认真做好到期课题的结题工作。推行“四个一行动”,即教师每学年必须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完成一次教学课例(案例)分析、上好一堂公开研讨课,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在课题引领下的“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高”反复实践而又螺旋上升的校本教研运行方式和内在机制。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方案、教育随笔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反思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级、市级、国家级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
5、做好校内优秀教学法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加强对校内优秀教学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工作,认真开展学校优秀教学法(教学模式)的评选活动,并采用公开课、讲座等形式首先在校内推广,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条件成熟时向外推介,增强学校影响力。
6、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本着提升学科教学水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方案,积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力求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知识竞赛及科技发明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强化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7、强化我校教科研工作宣传。一是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推介我校科研动态;二是创办校级科研刊物,将我校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汇编成册,定期出刊,以反映学校最新教育教学动态,提炼并推广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反映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方面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制度建设;重视课程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堂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发展评价,开展学分认定。力争通过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建立富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形象和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课改思路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七十八中学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实施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新路子;倡导并实践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有利于加快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和有利于形成七十八中学特色的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课改原则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畏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对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正确对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创新、量力而行,积累经验,为我校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学习,思想先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师生和家长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实验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把新课程实验变成学校的自觉行动,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加强学习、思想先行是新课程实验的首要任务。
③专家指导,科研引领。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全国、全市教育研究部门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④以校为本,知行结合。“知”就是理论,“行”就是实践,知行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需要多方人员全方位参与,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课程改革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课改人员观念与行为到位是保证课改顺利运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先观念、后操作即理论学习与行为跟进脱节的做法,又要反对缺乏先进理念引导、用旧经验老做法来进行新实验的蛮干,把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课改实验顺利进行。
⑤全员互动,协同推进。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要注重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主要任务
①全面落实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反思,进一步积累我校新课程实践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我校新课程的稳步实施。
②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制定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③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构建教育教学的新格局。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④探索有效的实施经验。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可借鉴的经验。
⑤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继续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新机制。
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充分挖掘和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快把七十八中学建设成为内涵丰富、活力充沛,学生素质全面,教师专业优秀的名校的步伐。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具体时间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部门协调决定)
1、拟定新一年工作计划
2、与教育科研职能部门紧密联系,保质保量完成各种教科研活动。
3、经常开展教育科研学术研讨活动。
4、组织参加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
5、定期开展或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知识培训。
6、开展课题研究追踪检查,规范课题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载、有结论,
7、收集研究资料,迎接课题中期检查,作好评估验收,争取年底申报结题。
8、做好立项(结题)课题及科研室主任网上平台信息整理工作部
9、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案设计、优质课竞赛。
10、根据市教科规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并开展“小课题”研究。
11、积极参与“区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协作工作。
12、加强反思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要求教师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辛苦笔耕。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提高,要求教师主动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
13、认真做好学校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
14、抓好继续教育的宣传、登记及组织参加各科继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仍将重点投入到以素质教育为指挥棒的教学宗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和书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一年的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较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英语日常用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 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目的、任务
1、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的习惯;
2、发音准确、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
3、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的交流;
4、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写作;
5、熟练掌握所学歌曲、chant等
6、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课文的文化背景。
7、强调语言运用。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8、注重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9、突出兴趣激发。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等
10、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提高课堂效率。
(2)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3)发音清楚,语调正确,书写工整。
2.难点: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课堂尽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学的英语基础,重点提高差生的英语功底,同时适当地补充些课外内容,强化口语和应试能力,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8、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市教研院、区教研室工作要求,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济南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改革的意见》和《南山管委会中小学教学评价方案》文件为抓手,立足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以及“书香南山”全民读书工程,规范各科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序推进语言文字各项工作,为南山实验小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
1、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教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研讨交流,上好教学常态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抓好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2、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用研究的态度对待问题、对待学生;加强语数英等学科教研组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教科研工作。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开展“青蓝之约”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展示课等活动着力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能力。
4、持续推进“三个习惯养成教育”及“书香南山”全民阅读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和读书活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全面发展,积极打造区域育人品牌。
5、依托校本教研平台、人人通教研平台,开展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方式研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努力打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教研团队。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要求
1、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研讨,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为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组织教师提前制定延时开学期间线上教学计划,掌握线上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按教研室要求录制课程资源,合理利用人人通平台,在“空中课堂”开课前提前推送课程资源,及时跟进作业检测和学业辅导,并做好可能继续延期开学的准备,同时做好“零起点”教学工作。
②落实《济南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线上线下教研融合,做好数字教研的模式研究,提高教研工作效益。做好疫情下学生自主学习线上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继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学科要挖掘学科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将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细化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指标,运用在教研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其在教研、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落实《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要求,把握义务教育阶段三科统编教材落地使用的契机,深入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价,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
3、落实核心素养,持续关注学生课业负担状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①学习研究《教育部联合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改革的意见》,一方面基于区域、学校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作业改革深化研究,引导教师树立教学与作业设计一体化理念。
②深入研究“零起点”教学的机制和模式,形成零起点教学的典型案例。根据上级要求,正式开学后认真做好各学科“零起点”教学工作。
③坚持向课堂要质量,为学生减负带来“源头活水”。加强“减负提质”教学模式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合理设置学生作业。各教研组长科学合理设置学生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做好各学段、学科作业改革深化研究;教师对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允许布置机械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允许把教辅材料上整页习题不加选择的当作业,提倡布置分层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可选择的开放性作业,强化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的设置,实践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开放性、探究性。每学期至少有1次实践性作业,有学生自主设计的方案,有较为规范的自主总结报告。要重视学生楷书的书写指导,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允许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 ⑤做好2020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展评工作。完善优课展评方式,质量为上,推进学科研讨、反思考核机制,提高学科优课及相关研讨活动的质量,促进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4、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完善课程体系
切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规范化。落实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要保证每周一课时。将生态文明课纳入学校地方课程,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通过地方课程的开展和切实落实,在学生层面和家长层面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打造南山生态教育基地。
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综合设计“课程育人”。研究学校课程体系以及建设路径,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
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落实以及基于学科观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提高教师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创建学校品牌课程。
5、树立教育教学改革观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①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要从研究“如何教”,转变为研究“学生如何学”。加大对基本学情、兴趣培养、学法指导和作业改革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深入开展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以学为主”的南山生态课堂研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培育提升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②积极邀请名师开展送教送研送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学科引领和指导作用。开展集体备课、优秀案例交流、观摩课研讨以及同课异构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6、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研究,向教学常规要质量
制定好学科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开学一周内上传,教研组长汇总上交;学期末做好教学工作总结,放假前一周上交。
加强对各学科备课质量的过程性管理与评价。借助“人人通”平台,开展资源的上传和过程性管理工作。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向课堂要质量;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加强教学辅导和测试领域的研究;增强辅导的实效性以及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关注对学困生的知识辅导和心理疏导。
深入推行“案例—实证”教研方式。组织“主题化”“序列化”的教研活动,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合作共研,共促成长。各教研组开展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开学第一周上报活动时间、地点);制定好常规检查项目和标准,严格检查记录。各教师按要求完成好《教师工作手册》(AB本)中的各项记录。
抓好社团建设。结合区教研室倡导的每周半天(周三下午)的学生自主选课日活动,搞好学校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指导教师积累好过程性材料。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每日常规练字、读书打卡活动。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交流中中,师生必须都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7、深化课题研究,培育教学品牌
①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个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以及“书香实小”全民阅读文化氛围,积累提炼学校“三个习惯养成”以及“书香校园”全民阅读初步成果,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区域育人品牌。
②做好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中期研究工作;我校的两个子课题按计划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申报,带动学校教育科学研究。
③各教研组积极开展课题(微课题)研究,调动教师进行学科微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①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科研种籽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富有实效的“新时期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开展新时期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工作。
②加强“三名”工程建设,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学校2019年—2021年3名“三名”建设工程人选,依托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课题研究,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三名”线上工作室及实体工作室建设、培训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三名”工程建设人选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三名”人选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管理者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③继续开展“青蓝之约”师徒结对活动,对新分配的7名教师进行培养,开展青年教师汇报展示交流活动、青年教师与名师面对面活动。
④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备课手写)中开展“五个一”工程(读一本好书、打造一节精品课堂、设计一节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记一本听课笔记、写一篇论文)。
9、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进一步推进“三个习惯养成教育”及“书香南山”全民阅读工程,继续培养师生、家长阅读习惯,引导广大师生家长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让阅读形成常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语文老师根据区教研室推荐的学生读书目录(2020年1月新修订),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做好读书记录卡、读书笔记,开展好班级读书交流展示活动。5月份开展第二届“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书香教师”等评比活动,5月底6月初开展学生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关注学生书写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5月底举行第二届校园书法比赛活动。
10、坚持科学导向,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校科学发展(1)依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认真落实济南市教研院《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意见》,从评价制度、课程开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科教研和家校合作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以科学诊断、减负提质、引领发展为原则,以完善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方式为切入点,更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评价工作。通过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诊断学校的教学水平。
(2)迎接上级教学调研工作。调研主要内容:①全面调研学校“减负提质”工作的开展;②调研学校“三个习惯养成”及“书香南山”全民阅读开展情况;③调研“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思维课堂”的推动工作;④调研“生态文明课”的开展情况。
11、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①师生要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及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位、定位准确,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②积极开展2020年推普周宣传活动,顺利完成语言文字示范校达标验收工作。
③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周年宣传活动。
④广泛开展以“红色经典”为内容的诵读活动,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⑤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校规范汉字书写和“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文化传承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
12、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活动
①制定传达各项工作计划,学习新课标。让老师们明确新学期教学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正式开学前2—3周)
②有效开展线上教学。任课教师提前制定线上教学工作计划,提前推送课程资源,及时跟进作业检测和学业辅导,并做好继续延期开学准备。
③“青蓝之约”新教师汇报课。继续巩固“青蓝之约”师徒结对活动的成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努力提高新教师学科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5月上旬开展“青蓝之约”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④教研组一师一优课选拔研讨活动。为加强教研组建设,发现学科优秀人才,5月中旬学校将组织开展教研组优秀课例展示暨一师一优课选拔研讨活动,进一步打造高质量课堂。 ⑤学生读书活动展示。根据“南山全民阅读”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读书评优活动,深入推进阅读主题学习,5月份开展第二届“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书香教师”等评比活动,6月底7月初开展学生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事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要求而定)。
⑥教师读书论坛。教研组内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语文低年级组、数学组、语文中高年级组、英语及音体美组分别组织开展一次教师读书论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学科文化素养。(具体时间待定)
⑦“课外阅读课内化建设”研讨活动。语文组重点做好课外阅读课的研讨和交流,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本学期将分学段重点开展读书推进课(6月中上旬)的展示交流。
⑧校园书法比赛。关注学生书写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6月份举行第二届校园书法比赛活动。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9】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五年级共有学生37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