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精选9篇)
  •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精选9篇)

    发表时间:2023-01-11

    语文教学设计。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style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style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style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style、style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

    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

    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style、style

    三、理清层次

    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

    板书:昔日、毁灭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

    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考,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训练学生发现关联、定位等思维能力。】、style、style

    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

    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

    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

    板书:布局

    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style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style、style

    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

    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预设: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

    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对比

    对比只是这一处吗?

    预设:

    PPT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

    (1)汇报发现

    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建筑

    【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style、style、style

    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

    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预设:文物(板书)

    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

    小结:、style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style、style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

    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

    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小结:、style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style、style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

    第二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style、style

    二、体会毁灭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

    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

    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

    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

    预设:悲哀痛恨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

    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

    预设:英法联军

    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预设:贪婪、残暴、无耻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预设:建筑瑰宝……

    7、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许多描述昔日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分享?

    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style

    【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style、style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

    PPT引入资料: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

    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镜头之三:

    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

    镜头之四:

    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

    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style

    【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style、style、style

    四、品味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style、style

    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style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style、style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5、小结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结

    四、作业

    借助一种形象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三次嬉戏----------母子情

    荷叶母亲

    冰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

    慈怜(cílián):爱怜。

    荫蔽(yīnbì):(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体验反思: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我们要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进行朗诵比赛。

    2、抄写课文词语。

    3、选作基础训练作业。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重音等。)

    3、思考: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这样文章由景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五、体验反思: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蓝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篇随笔。

    4、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在妈妈身边幸福、快乐

    孩子的纯洁、可爱

    母爱的光辉

    对母亲的爱

    温馨、快乐

    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

    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冰心

    借景抒情

    景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烦闷

    雨打红莲不适意

    荷叶遮蔽红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联想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jK251.coM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9、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和时间赛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总觉得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在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10小时,上课约用去5小时,各种作业差不多也要用去1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那大概还剩6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6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多的6小时上哪去了?

    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左右。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6小时呢?近10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显出惊讶的神情。!

    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为以往浪费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并决心珍惜时间;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

    2、预习注意什么?

    3、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初步体验预习过程并学会写预习笔记,展示比较好的学生的预习笔记。

    教学的重点:

    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的难点:

    通过预习方法写预习笔记。

    二、教学准备:

    1、和预习有关的课件。

    2、一篇文章。

    3、预习笔记。

    三、教学过程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大学生靠自学完成的,大学生是不是很了不起?今天老师也想把自学的方法教给你们,想不想学习?

    生:想。

    师:首先我们得知道预习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提前感知我们要学的内容。

    生:减少课堂压力。

    生:让我们提前把不会的知识记录下来,课堂上老师讲好认真听。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预习是一种能力,是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法宝,那同学们以语文学科为例,能试着介绍一下方法吗?

    生:先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生:一定要多读几遍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

    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是有方法的,老师给大家介绍预习方法。

    首先要查:查字典,多音字、生字新词。在课文找出来,在字典里认真看解释。再有查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

    然后是读:扫清字词障碍后,要熟读课文,要在三遍以上,有一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之后是有感情朗读。

    最后是领悟:领悟作者写作目的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掌握了,但也有注意问题:

    1、不许照抄全解和别人预习笔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2、书写要认真,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3、朗读要逐字逐句进行。不许丢字填字,不读错别字。注意重音和停顿,由慢到快,再到有感情。

    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会预习课文了吗?

    生:会了。

    四、练习预习课文《母鸡》

    生分组预习交流并展示。

    小结:预习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希望同学们运用预习方法到其他科目学习当中。期待你们学习更轻松、更出色。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图片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他们身上体现着白杨精神,在祖国发展过程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艰苦工作,正是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我们才得以有现在美丽的生活环境,国家才得以生机勃勃地蓬勃发展。

    4.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带有暗示性的语句。爸爸搂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此处沉思以及微笑是因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旁边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小树。这暗示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领悟,他们应该学习白杨什么样的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杨,我想对你说》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的特点,以及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边疆工作者的品质。

    白杨是生长在西北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一种植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白杨这种植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坚韧不拔、默默奋斗的品质。在介绍白杨特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对白杨有所了解。在学习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的时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父亲话语中的意思。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教学方法:

    学生务必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

    二、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现读“ē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人之多。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返回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三、现代幽默令人深思:火烧阿房宫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督学巡校:

    ◆盛努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四、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

    五、学习第一段

    (1)重点实词

    六王毕毕:完了,结束。

    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不霁何虹霁:雨后天晴

    (2)特殊用法

    直走咸阳--走:趋向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四海一--“一”数词→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状语从骊山“北”“西”名词→状语向北向西

    蜀山兀--形容词用作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廊腰缦回--“腰”“缦”名词→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绸子)一样

    蜂房水涡--名词→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几千万落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4)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

    明确:用“六王毕”等十二个字,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两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四句,写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

    六、学习第二段

    辇来于秦--辇:名词用作状语,用辇车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指收藏的珠宝,聚敛的金银。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是名词用着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着动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珠宝,聚敛的金银。

    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格。这句话意思就是“燕、赵、齐、楚、韩、魏六国的统治者拥有的无数的金玉珍宝。

    朝歌夜弦--“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间。“歌、弦”,名作动,唱歌;弹琴。

    七、总结全文:

    1、主题: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2、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13花钟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温度光照

    13花钟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精选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