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2000字集锦
  •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2000字集锦

    发表时间:2023-01-09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好。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

    二、新课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录像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④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继续演示:

    ②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下图那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向水中。

    (2)请画出光经过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图。

    5、复习小结:

    利用电脑多媒体小结

    6、布置作业

    (1)课本p72阅读材料《海市蜃楼》

    (2)学习指导与训练p31

    (3)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5、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三)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表面光亮平整的,不能反射光的东西是表面粗糙的;亮度强的物体,.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光的反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

    1.提问:谁知道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小结: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了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我们有了有趣的玩具万花筒和观景箱;太阳灶能煮饭;月亮能照亮黑夜(最大的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

    1.提问:那光的反射会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地方呢?谁知道?

    2.小结: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外面装修都是玻璃,整栋大厦都在进行光的反射,让我们都睁不开眼,形成了光污染;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地面上会刺激人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光的反射,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光路可 逆性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动手操作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现象,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光路的可逆性。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大屏幕呈现图片(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灯,不发光的物体,如书本、课桌),

    提出问题(结合实例):为什么能看到发光的物体,也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发光的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眼睛,因此能够看到,而不发光的物体,反射的光线也能进入到人的眼睛,因此也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光的反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引出本节新课。

    环节2:新课讲授

    【模块1】光的反射有关概念

    教师讲解:结合光路图讲解。

    【模块2】光的反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定律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猜想与假设:教师利用硬纸板平面镜去演示光的反射,学生观察光线分布及夹角关系,猜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可能等于反射角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1)确定实验思路:用一束光沿不同角度入射,记录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方向及角度,观察图像及数据,找出规律。

    (2)确定实验器材:(已有)激光笔,平面镜,硬纸板(带有一条垂线ON),量角器

    (3)确定实验步骤:小组讨论具体实验方案,投影到大屏幕,进行展评竞赛,选出一组(细节最清晰,贴着硬纸板入射,每次入射点都是一致的,并能想到用不同颜色彩笔记录光的径迹)

    (4)注意事项:做实验时,把窗帘拉上,便于更好的观察;不要用激光笔直射眼睛,以免发生危险。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测量反射角入射角大小,填入表格。

    分析论证:

    通过得到的图像,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及角度关系,从中得出结论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总是在同一平面内,并利用实验器材进行验证,通过翻折硬纸板,发现翻折后不在一个平面内,进而总结完整的光的反射定律。

    【模块3】光路的可逆性

    提出问题(结合实例):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了同学的眼睛,那他同样可以在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这是什么原因?(光路可逆性)。

    环节3: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如果光线垂直入射,反射光线是怎样的?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

    作业:自行车后面红色车灯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

    2.会设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动手进行实验、完成探究报告

    3.知道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分类4.知道反射时光路可逆5、知道能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重点、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

    ②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例如:月亮、课桌等,我们也可以看的见,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规律:

    光路图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x,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x。

    ②x、x和x在同一平面上;

    ③x和x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④在反射现象中,x 角等于x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问:①两名同学,甲同学能通过镜子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能看到甲的眼睛吗?

    ②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注意:①光在反射时,光路是x的x②入射角为00时,反射角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探究:①用小镜子反射光线,照入同学眼睛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

    ②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时,光线x射出)

    (2)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时,反射光线朝x)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练习反馈一、选择题

    1.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x)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2.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70°,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x)

    A.35° B.20° C.55° D.30°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x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5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有关,学习和研究了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五、布置作业

    教学说明:

    本节课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6

    【主要概念】

    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涉及课标】

    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现变化。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三课,本单元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现象。因此,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该现象开展游戏,认识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见,因此,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光遇到平面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可是,其他物体是否可以反射光呢,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仔细地观察。另外,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够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也能够利用镜子控制光的反射,在制作潜望镜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调整,感受光的反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打靶游戏,观察并描述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3.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运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打靶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

    难点: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强光手电筒、铁架台、画架、大标靶、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小镜子、小黑板、粉笔、黑板擦、手电筒、白屏(KT板)、五种身边的物体、五块记录卡(KT板)、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3分钟)

    1.出示情境、聚焦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前几天,李老师去逛公园,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拍下了一张照片。你们看,这个叔叔在干嘛呀?你能解释一下吗?

    2.学生回答。(预设:阳光照这个板上,可以照得阿姨更亮。因为光照到板子上后,板子可以反光。)

    3.教师谈话:也就是说这块板子可以反光。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通过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活动一:打靶游戏(13分钟)

    1.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挑战一下,好吗?

    2.学生回答。(预设:好)

    3.游戏要求:(老师打开一个强光手电筒)你们看,这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墙上还有你们每个小组的标靶(指给学生看)。现在啊,不能移动手电筒,利用一个小镜子,你能把光射到你们小组的标靶里去吗?

    4.学生回答。(预设:能)

    5.操作要求:待会呢,教室的四个角落一共有四个手电筒,你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束光,小组合作,要求每个人都把光射到自己小组的标靶里。能成功吗?

    6.学生回答。(预设:能)

    7.记录要求:如果小组全部成功了就举手告诉老师,然后回到座位上,把你们刚才做的用示意图画下来(小黑板),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准备在全班交流分享。

    8.学生分组实验、画图、讨论。

    9.学生大组分享。(预设学生说到反射、光线改变方向等关键词)。

    10.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解释,我们发现,光线照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打靶游戏”是个有趣的聚焦活动,也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游戏后进行画图、讨论和交流解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19分钟)

    1.提问:刚才啊,我们发现镜子可以反射光,那其它的物体也能反射光吗?

    2.选择实验对象: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想检验一下教室里的哪个物体?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从身边选择五种不同材料做的物体,分别写在五张小卡片上。提醒你哦,表面太小的物体就不要选了,因为待会你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

    3.学生小组讨论并写卡片。

    4.谈话: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五种物体?

    5.学生回答。(预设:桌面、地面、玻璃、水池、水龙头、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笔袋、尺子、门、门把手、瓷砖、墙面、黑板、黑板边框等。)6.实验设计:怎么检验它们能不能反射光呢?怎么判断它们的反光效果好不好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手电筒、一个白屏,想一想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7.小组讨论并汇报。

    (预设:用手电筒照物体,把白屏放在旁边,看白屏亮不亮。教师追问:具体怎么做?要求学生演示并提示学生,手电筒可以稍微倾斜,白屏竖直放在旁边。教师提问:看到什么现象,就证明它可以反射光?预设:白屏上亮了。教师提问:怎么判断反光效果好不好呢?预设:越亮越好。)

    教师提问:我们要比较五种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它们放置的距离有没有要求?预设:手电筒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差不多的,物体离白屏的距离也应该差不多。

    8.明确判断标准并提出实验要求:好的,按照大家的说法,我们就这样来判断——如果白屏上变亮了,就证明这个物体可以反射光。白屏上的亮度越亮,就证明这个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好。待会做完了以后,请你们把这五种物体按照反光效果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9.小组实验、讨论并排序。

    10.学生大组分享:你们是怎么排序的呀?带着你们的卡片来讲一讲。

    (预设反光效果好的,排在每个组第一物体可能有:水龙头、门把手、瓷砖、黑板边框、玻璃等。预设排在最后的物体可能有: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等。)

    11.教师小结:是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板书)。

    12.提问: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往左移),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差的物体(往右移),请你们比较一下,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共同特征?

    13.小组讨论并回答。(预设: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比较光滑和平整)

    14.教师小结: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15.谈话:你们知道吗,当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打磨的光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照镜子啦。在中国的古时候啊,人们就把铜打磨的非常的平整和光滑,用铜镜来照镜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6.学生观看铜镜的图片。

    17.谈话:现在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表面非常光滑的镜子,用它们来照镜子,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一看哦。

    18.提问: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啊,还有月球。你现在知道,月光是从哪儿来的吗?

    19.学生回答。(预设:太阳光照射到了月球上,月球反射了太阳光到地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物体,利用教师提供的手电筒和白屏自主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排序、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发现几乎每种物体都会发射光,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三、通过学习潜望镜和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

    (5分钟)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其实啊,光的反射现象特别好玩,我们可以用反射的现象来做一个小玩具。李老师今天教你们两种方法,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回去做一个万花筒或者做一个潜望镜。

    2.谈话:下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万花筒和潜望镜怎么做?要用到哪些材料?

    3.学生观看视频。

    4.课后制作要求:看看,这是做万花筒和潜望镜用到的材料,课后,请用你灵巧的双手做一个万花筒或者潜望镜,请你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光线是怎么传播的?下节课带到教室里,我们来一起来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观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制作方法,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并为下一节课玩镜子的活动做铺垫。】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教学反思】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见,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上台演示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一面镜子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黑板上的指定位置。当学生进行解释时,也很轻松地说出镜子可以反射光。这个过程看似十分顺利,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和我积极互动的只有上台演示的那一位学生。其他学生呢?几乎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他们似乎没有真正经历刚刚的学习过程,他们真的认识反射现象了吗?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创设学习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跟着老师学习,还要自己学习,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更要生生互动,有效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生生互动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由点及面,步步深入,可以调动来自不同学生、不同维度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之成为引发每个学生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之间共同学习,让一个学生影响另一个学生。

    既然一个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将游戏的难度加大,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小组一个指定的标靶,在教室里选择一束光,要求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利用一面小镜子把光射到指定的标靶里,才算成功。其次,不能让一个学生来思考和回答,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做的,并将想法画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便于记录和交流的小黑板。我用了一个有磁性的小黑板,上面用白纸制作出手电筒、标靶和镜子,在后面粘上软磁铁。它们可以随意贴在黑板的任何位置。学生可以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出光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用黑板擦擦掉,再重新画图,直至达成一致想法。最后,小组在汇报时,可以把这块小黑板放在画架上,方便对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样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变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学习内容,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节课中的第二个主体活动: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在第一次试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材料,比如:铁片、铜片、塑料片、布料、卡纸等。我还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记录单,方便学生记录和讨论。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记录,其他学生并没有仔细观察,更没有参与记录和讨论。有些学生对我提供给他的材料并不感兴趣,反而去尝试衣服、文具盒等物体。看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在我给他们提供的材料上,后来,我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检验的物体。我发现,当学生寻找感兴趣的物体去检验时,他们探究的欲望更强烈,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生寻找五种物体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本能的选择可以反光的物体进行尝试,比如玻璃、眼镜、桌子、金属等,而很少选择像窗帘、衣服这样的物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选择多样的物体,便于接下来进行比较和归纳。之后,当小组成员对五张卡片上的物体进行排序的时候,这个过程要经历对比和分析的思维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在大组进行汇报交流。相比第一次试教时,小组内只有一位同学观察、判断和记录,这种改变,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简单介绍我国水镜、铜镜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教学环节安排】

    导 学 学 案教 学 流 程

    我会自学:

    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

    2.如图所示,图中AO叫做,OB叫做,

    ON叫做,α角叫做,β角叫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光反射时: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3)反射角入射角

    4.光的反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种是。两种情况(都、不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光的反射

    有的物体能发光,有的物体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发生了。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注意以下名词:①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②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③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④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问: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4-15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②;③。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实验一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例1:右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2: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作图说明:(1)入射角和反射角各为多大?

    (2)若保持人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转过多少角度?

    知识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实验:

    将一束光分别照到平面镜上和纸面上,观察反射情况:

    镜面反射:平行光投射到光滑表面,其反射光束仍是平行的,这类反射叫镜面反射。列举镜面反射的例子。

    漫反射:平行光投射到粗糙表面,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列举漫反射的例子

    画出简单光路路图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三)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表面光亮平整的,不能反射光的东西是表面粗糙的;亮度强的物体,.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光的反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

    1.提问:谁知道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小结: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了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我们有了有趣的玩具万花筒和观景箱;太阳灶能煮饭;月亮能照亮黑夜(最大的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

    1.提问:那光的反射会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地方呢?谁知道?

    2.小结: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外面装修都是玻璃,整栋大厦都在进行光的反射,让我们都睁不开眼,形成了光污染;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地面上会刺激人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光的反射,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9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2.2光的反射》首先,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是学习下一节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基础,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我拟定的本节课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光的反射定律简洁、对称、和谐,从中领略到物理学中的美

    1、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光路通过多媒体真实、直观的显现出来

    3、教学关键:在实验中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主动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二、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在科学探究思想的指引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动脑、观察。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复习了上一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也开门见山,引入本节课需探讨的课题,省时高效。

    2、讲授新课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师生同画光路图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教师学生共同实验探究归纳光的反射规律。

    3、根据规律绘图

    4、引入光路可逆性

    5、由现象引出漫反射与镜面反射比较其区别

    6、光的反射应用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 篇10

    光的反射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科学,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选择这个内容作为中班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新《纲要》关于幼儿教育内容选择的一个原则,即“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3)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建议】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

    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

    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2000字集锦】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