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范文收藏]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季度范文精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jk251.coM小编推荐
[分享好文]物理必修二功知识点篇一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分享好文]物理必修二功知识点篇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认为物理的确是一门难学的学科,至少相比文科来说的确是比较耗脑袋。诚如钱钟书在《围城》里面写到的“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在书中,学理科的学生至少被认为是智商高的代名词。(这里就是开个玩笑了,社会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各个学科齐头并进的发展。)
理科被我们认为,是那种推公式,运用逻辑思维推理的比较多,比较耗脑的学科。有的人天生就缺乏这方面的思维,对他们来说理科是难的,是难以学习的。但是对于那种,天生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人来说物理又是简单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因人而异。当然最近,国内量子信息大牛,潘建伟老师做客央视,“”朗读者.物理学家.潘建伟”中说了一句话:“没想到还有这么简单的学科,那就是物理….”。我认为我们其他人不能只理解其表面的意思,我觉得他说物理简单,不是说学起来很简单,而是它描述如此复杂的世界的方式以及它的普遍性,已经出人意料的成功和简单!
好范文推荐 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和能源知识点一篇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好范文推荐 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和能源知识点一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牛顿力学与分析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狭义相对论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广义相对论研究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物体在强引力场下的动力学行为。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物质的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
[范文收藏]物理关于重力的知识点 月度范文精选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范文收藏]物理关于重力的知识点 月度范文精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考物理知识点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范文模板: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五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范文模板: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力的测量
1.两种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纸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绳的拉力、重物的压力、支持物的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例如,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内部;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且向上。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的大小: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用途: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
注意事项:A.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方向一致;B.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实用范文:高考物理知识点如何写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范文:高考物理知识点如何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任一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方式有:与磁体接触;与磁体摩擦;通电。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5、磁场方向: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6、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7、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8、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实用范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篇二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范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篇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8、黄绿色气体:氯气
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范文收藏]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收藏]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光背公式是没有用的,物理公式既少又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却有一定困难。物理定义要逐字深入分析与理解,学物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透彻理解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定义与公式学透以后就是独立做题了,物理不做题是学不会的。做物理题目不能不会就放着,而是要要从题眼出发,逐步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根据所给条件推出结论来。做题时最好要独立去做,不要直接看答案或者听老师去讲,那样都是没有效果的,对提高物理解题能力帮助不大。
学好物理还要学会分析物理过程,不能看答案很简单,就以为物理不难。其实物理的难点不在于计算过程,而在于物理分析过程。只有学会分析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更精确的掌握物理过程。
高二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
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简称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
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盐渍化(灌溉农业区)、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鄂尔多斯
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
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
5、控制人口增长。
总结阅读: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其二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阅读: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其二,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实用]初三数学主要知识点其二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实用]初三数学主要知识点其二》。
轴对称知识点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a>ba-b>0;a=ba-b=0;aa-b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