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10-26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试着归纳出来吗?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

    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 (b≠0)

    真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

    假分数带分数

    约分最大公因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

    通分最大公倍数

    ① 同分母分数分数大小的比较

    ② 同分子分数

    ③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

    分数化成小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

    2.应用知识练习。

    (1 )完成教材第101 页的第1 题。

    先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然后讨论:分数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 )完成教材第101 页的第2 题。

    让学生先将这7 个分数分类,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每一类分别是什么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 )完成教材第101 页的第3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的大小。

    (4 )完成教材第101 页的第4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再完成题目给出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练习。

    提问: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四)思维训练

    1. 分数 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 最大是几?

    2.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 ,如果分母加上17 ,这个分数就可以化简成言,这个分数是( ) o

    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 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后,正好等于 ,这个分数原来是( )。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掌握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真挚细腻。

    3、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和梅花有关的诗歌呢?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大声朗诵一首?(学生举手朗诵)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重点字词进行指导:“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加以区别。

    2、学生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哪位同学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五件小事,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1—2段,并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事情?外祖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继续朗读第3段,并回答:这一段最后说“我又害怕又奇怪”作者奇怪什么呢?

    明确:我奇怪的是,一向慈祥,也不甚在意我摆弄古玩的外祖父,为什么会这么在意那副墨梅图。

    3、第3段对外祖父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4、全班分成学习小组,研读剩下的部分,学生讨论分享自己感动的词句并分享。

    明确:

    ①“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梅花上面有他无法割舍的情愫。

    ②“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外祖父对作者这样说,是要她也成为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这段话,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依然那么热爱祖国,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5、阅读全文,文中一共几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呢?表现了外祖父的什么情感呢?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朦胧。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四)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叫《梅花魂》,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题目中的“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小结作业

    小结: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教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结束本课。

    作业:

    1、朗诵课后的诗歌《故乡》,体会诗歌中的感情,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通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图片或实际问题,引出分数的概念,并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探究新知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首先,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先通分的道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通分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拓展延伸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游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强调通分的重要性,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通分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6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3.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教具准备

    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五、数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www.ZwB5.CoM 小学作文网)

    学生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四)思维训练

    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说明: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小组商量。

    小组汇报:(可能会想出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一、用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然后把两个土豆放入两杯水中,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办法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看谁漏出的水多。

    4、学生领取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师:你们组中哪个杯子中的土豆大?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三)认识容积的意义。

    1、师:还记得同学们在举例中说到冰箱、柜子,像这两种物体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容纳别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容器。(板书:容器)你还见过什么容器?

    2、师:(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问:你们看,它们可以装什么?如果我往里装水的话,谁会装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

    3、师揭示容积一词并让学生说说通过演示活动,你怎么理解容积的意义。

    师小结并板书容积的意义。

    4、例举:油瓶所能容纳的油的体积就是油瓶的容积。学生试举例。

    5、辨析:出示装有半杯水的杯子,这时杯中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四)揭题看书。

    (五)谈谈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六)练习。

    1、书中试一试。

    2、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想象,用这12个正方体搭出美丽的形状。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师: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搭出了什么?

    师:你们真不错,搭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你们所搭物体的体积大小怎样?为什么?

    师;形状不一样,体积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体积的大小和它的形状无关。

    3、书中练一练1、2、3。

    (七)总结。

    八、教学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我认为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知。在导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美丽的动画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熟悉的情节在耳边响起,石子投进水后水面的变化清晰可见,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空间一词回答为什么水面会升高。而在这一个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肤浅地认为物体要占液体的空间,还不能体会到任何物体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间。于是老师紧接着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米、木块、纸巾,杯子。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感悟物体并不是在水中才会占空间。最精彩之处还是老师让学生想象杯子不断变大,变得教室一样大时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使学生们关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突破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这一难点。

    (二)突出探究活动,亲历做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中,十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辨别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引起学生思考:这该怎么办?而教师课始简短的动画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做了铺垫,课堂上学生想出了两个可行的办法.有了办法,接下来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实践的方法是学生说出的,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自始至终老师都只是承担组织者的作用。是学生在做数学中明白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并学会比较两个相差不大的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激发情感体验,学而有兴、学而不累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中,当老师让学生用12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物体时,学生非常兴奋,创造欲望极强。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参观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骄傲的表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得出体积大小与形状的变化无关。这一原理的获得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在教学中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当学生想出用两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第一种方法的实验材料,让学生集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操作。没有照顾到想到第二种方法的同学实验需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