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发表时间:2024-10-25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谈话导入:

    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 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

    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

    讲解:

    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

    板书上:

    粗读法: 书名 内容

    作者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

    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板书:

    精读法: 正常 较慢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面前的文章,(语文课本后的选 读文 )按着精读法的要求,根据文章下面的提示,边读边想,边勾划。

    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好词或佳句?为什么?你读懂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师结:同学们非常仔细地读课文中的名家作品,不但找出好词佳句,还深入钻研全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同学们这种求深、求细反复品味,从书中吸取大量营养的阅读方法就是运用了精读法。

    3 、笔记法:有关专家调查表明,眼看记忆力可达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同时我们也读过徐特立老先生教育外孙禹强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文章,所以同学们,精读书做笔记,能加强记忆力,对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我向大家介绍第三种形式灵活、容易查找和使用的笔记读书法:

    (1)内容分类:

    内容摘要 摘引名言 警句 资料 典故 原文缩写

    (2)把想到的体会 问题也记录到读书笔记上。

    大家现在把刚才读 的文章,在读书笔记 做以记录。

    组内交流:按内容分类,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

    小结:同学们刚才记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种读书方法:笔记法。做笔记,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读书笔记要经常整理,不能光记不看。

    4、总结

    1、我们共同学习了三种读书方法(生说)

    2、师:是呀,培根说过“读书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漫漫品味。”的这句话就是这个理。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象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来百花酿甜蜜。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子,启示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造就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自动的学习与生涯态度。按照水平四的领域要求,同时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来完成本科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我校七年级共有2个班,平均班容量为50人左右,从班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状况来看为一般,且有5%左右的肥胖儿。另外,七年级小学生协调性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立定跳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于七年级同学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激烈游戏中快速重复的起跳练习来解决;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

    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3、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多看动作优美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5、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六、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水平段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据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自我评定进行分组,组内互助学习,其目的是通过自选难度,自由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

    2、大胆尝试练习法: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其目的是:通过大胆的尝试增强学生的勇气,建立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七、动作要点、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

    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

    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向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要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1、预摆不协调

    纠正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2、腾空过高或过低

    纠正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3、收腿过慢或不充分

    纠正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动作要及时。

    4、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

    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八、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开始部分5′

    教师主导活动:

    1、提前到场布置场地器材。

    2、向学生“问好”。

    3、检查课堂常规。

    4、向学生宣布课的练习内容及要求。

    5、处理见习生活动事宜。

    学生主体活动: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向老师“问好”。

    3、精力集中,明确目标。

    4、遵纪守则,服从安排。

    组织形式:

    (男生)

    (女生)

    (二)准备部分:8′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1.组织学生自主热身活动。3′1.每人一条绳进行自我活动。

    2.指导学生练习定位徒手操:5′2、休息时间收好跳绳。

    3、跟随指导口令进行练习。

    扩胸振臂

    体转压腿

    组织形式:(散点式站立)

    教学要求:

    1.学生呈散点式站立,拿出自己的跳绳在原地做跳绳练习。

    2.休息60秒后,将跳绳收起来在原地做徒手操(4×8拍)

    (三)基本部分:27′

    动作方法:

    预摆起跳: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同时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迅速跳起。

    要点:

    1、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2、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腾空展体:起跳腾空后,并充分展体(三大关节“髋、膝、踝”伸直)。

    要点: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三大关节伸直要自然、协调。

    收腹抬腿:收腹抬腿,小腿积极往前伸,并成“蹲距式”

    要点:积极收腹,小腿前伸。

    落地缓冲:落地时双臂用力向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教师主导活动:

    1、结合示范动作,提出问题:分为哪几个动作环节?每个动作环节的要点是什么?

    2、对回答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与肯定。

    3、讲解动作要领,提示要点。

    4、练习中巡回观察与指导。

    学生主体活动:

    1、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

    2、认真观看示范动作。

    3、按照要求进行分组自主练习。

    4、互动交流,团结协作。

    练习安排:

    练习一:“图形练习法”练习者站在不同小圈内跳向外围大圈(5-6次)

    要求:原地节奏预摆后小跳。

    练习二:站在跳箱上完成体会练习(预摆起跳—腾空展体—收腹抬腿—落地缓冲)。(5-6次)

    要求:用默念方法进行练习,并注意身体感受。

    中间休息:1′

    游戏活动:8′

    1、游戏名称:“火车赛跑”

    2、练习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一般跳跃能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3、场地器材:篮球场、皮尺、秒表

    4、练习方法:画两条相距10米相互平行的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如干组(每组5-8人),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处(每队之间相隔2米)。

    教师喊“预备”时,每人以左手扶在前一人的肩上,右手托住后一人向前抬起的右脚踝组成一列“火车”。发令后,各队排头用走步带领后面的队员以单脚集体向前跳进,以最后一名队员到达终点线的队为胜。

    5、规则:

    各队为统一动作节奏可由一人用口令指挥。

    在行进中除排头外,如还有人以两脚行走则判为犯规。

    “火车”若中途脱节,必须在原地接好方可继续前进。

    教师主导活动:

    1、讲解练习方法、目的,提示规则。

    2、组织演练练习过程。

    3、指导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主体活动:

    1、认真听,仔细看。

    2、积极协助演练活动。

    3、团结协助互动与辅助。

    中间休息:1′

    身体素质练习:(2-3次)5′

    1、练习方法:以两脚连续向前跳越障碍物。

    2、练习目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一般性跳跃素质能力。

    3、练习要点:注意臂摆与腿跳的协调配合。

    4、场地器材:土质跑道、实心球12个

    学法指导:

    1、启发学生体验与总结起跳的时机和方法,可用简易语言提示。

    2、通过各种练习方式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积极、安全的落地方法。

    3、建议学生运用默念法和自我暗示进行练习。

    安全教育小专栏:

    1、课前要仔细检查跑道和沙坑有无存在安全隐患,即使给予排除。

    2、课中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

    3、练习前,听清方法和要求,遵纪守则、服从安排。

    (四)结束部分:5′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放松活动(指导学生揉捏、捶拍下肢)

    3、总结练习情况及布置课外作业。

    4、收齐器材归还。

    5、师生“再见”

    九、教学反思: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喜欢机械重复的动作技术练习,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练习中呢?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牢牢地“拴”住学生。

    在本课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我特别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前我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去,让学生入景动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浅意把新知容进了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使学生充分获得向上跳起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很快地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突破重难点。我的多样化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尽全力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最后的整理活动不仅消除了疲劳,还让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达到学生爱体育,想学好体育的目的。这堂课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们点点滴滴进步。

    随时留意在特殊群体的行为变化,并能够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课堂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乐园。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机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童谣,让学生感知童谣的特点:篇幅短小,富有韵律,充满童趣。

    2.通过学习童谣,欣赏童谣,歌唱童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童谣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一本童谣书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课间播放:《春天在哪里》

    听出来了吗?歌里唱得是什么呀?(春天)

    2.是啊,美丽的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瞧,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柳枝抽出了嫩芽随风飘动,小花小草争先恐后地装扮着大地妈妈,满树盛开的花儿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一切都向我们预示着春天来了。

    3.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春天美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就是描写春天的,出示:

    春天到,小鸟叫,草地青青穿绿袄,

    杨柳枝条随风飘,桃花李花开得好,

    小蜜蜂,嗡嗡叫,采集花粉把蜜造。

    想读吗?自己看着拼音试着读一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不错。看一看这段话,一共只有六行,每行大约六七个字,十分短小。谁再来读一读?这次能不能一边读一边打节拍呢?(师评:哎哟,这么一读,还真有节奏呢!)

    多美的春天呀,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内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正因如此,本人选择这课题立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1.让学生看材料:

    材料1(幻灯):马王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一九七二年,马王堆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专家发掘西汉辛追遗尸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六十岁的正常人还好,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历史悠久的湿尸。大家知道,世界发现的不腐之尸都是在干燥的环境风干而成,譬如沙漠环境,这类干尸虽然肌肤未腐,是因为干燥不利细菌繁殖,但关节和一般人死后一样,是僵硬的,而马王堆辛追夫人却是在湿润的环境中保存二千多年,而且关节可以活动。人们最关注有两个问题,第一:怎么鉴定尸体的年份?第二:是什么环境使尸体未腐?其中第一个问题与数学有关。

    图4—1 (如图4—1在长沙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日前奇迹般地“复活”了)那么,考古学家是怎么计算出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沉睡”近2200年?上面已经知道考古学家是通过提取尸体的残留物碳14的残留量p,利用t?logp 57302估算尸体出土的年代,不难发现: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的取值,通过这个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

    如图4—2材料2(幻灯):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不难发现:分裂次数y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x的函数,即y?log2x;

    图4—2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函数的特征:含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注意:○ x2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a?0,都不是对数函数.○5y?2log2x,y?log5且a?1).

    3.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

    例1 (1)函数y=loga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1) (2)函数y=loga(4-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其中a>0,a≠1)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所以把教材中的解答题改为填空题,节省时间,点到为止,以避免挖深、拓展、引入复合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考虑到多数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有助于他们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妨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入手”。因此,新课引入不是按旧教材从反函数出发,而是选择从两个材料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熟悉它的知识背景,初步感受对数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又一重要数学模型。这样处理,对数函数显得不抽象,学生容易接受,降低了新课教学的起点] 2

    (二)尝试画图、形成感知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当我们知道对数函数的定义之后,紧接着需要探讨什么问题?学生1: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师:你能类比前面研究指数函数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方

    法吗?

    学生2:先画图象,再根据图象得出性质

    教师: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是否象指数函数那样也需要分类?学生3:按a?1和0?a?1分类讨论

    教师:观察图象主要看哪几个特征?

    学生4: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升降、定点等角度去识图

    教师:在明确了探究方向后,下面,按以下步骤共同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步骤一:(1)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y?log2xy?log1x 2 (2)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y?log3xy?log1x 3步骤二:观察对数函数y?log2x、y?log3x与y?log1x、y?log1x的图象特23征,看看它们有那些异同点。

    步骤三: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选取底数a(a?0,且a?1)的若干个不同的值,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步骤四:规纳出能体现对数函数的代表性图象

    步骤五:作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的比较2.学生探究成果

    (1)如图4—3、4—4较为熟练地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对数函数y?log2x、 y?log1x、 y?log3x、y?log1x的图象23图4—3图4—4 (2)如图4—5学生选取底数a=1/4、1/5、1/6、1/10、4、5、6、10,并推荐几位代表上台演示‘几何画板’,得到相应对数函数的图象。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加上‘几何画板’的强大作图功能,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底数a是如何影响函数y?logax(a?0,且a?1)图象的变化。

    图4—5 (3)有了这种画图感知的过程以及学习指数函数的经验,学生很明确y = loga x (a>1)、y = loga x (0(中部)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5

    一、课题: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sin600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sin(—3000),Sin150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sin600,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0)的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理统计知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空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师:说说本学期我们都学习哪些统计知识?

    生: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有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优点?

    学生小组交流整理。

    师归纳(板书):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二、 统计知识的.应用、内化

    1、统计表

    师: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们都打算到哪里度过呢?就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教师摘录问题)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人)

    学生解决问题。

    2、统计图

    师: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并回答问题)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1)想去( )的人最多,( )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带全班同学去哪里?为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综合应用

    独立完成书本P127题15

    反馈----交流-----评论

    三、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8

    教材分析

    例一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的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试做,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代表性算法,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300×220×450+76+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怎样列式,说说问什么要这样列。

    3、先估计计算结果。

    4、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计算呢?

    5、全班汇报。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连加。

    方法三、分解组合。

    6、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7、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3逐个与2和1相乘。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9

    教学内容:立定跳远

    重点:弹性屈伸与快速有力起跳相结合

    难点:上下肢体协调配合

    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同时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思想品质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同学受益,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练习与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教材学情分析

    三、四年级跳跃教材以跳远、跳高为主,在一二年级跳跃基本活动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立定跳远和助跑跳高。立定跳远对促进学生上下肢、关节、韧带、和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意义。立定跳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将两臂摆动和膝关节弹性屈伸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今后的跳远等跳的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根据三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情绪变化大等特点,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实际,本课将通过语言激励、教师示范、学生展示等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让学生探究和体验中学习掌握运动机能,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了解立定跳远技术要领。使80%以上学生正确掌握立定跳远技术。

    2.体能目标:发展学生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要求

    开始部分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检查服装

    4、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5、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绕篮球场慢跑3圈

    2、行进间准备活动:

    ①头部运动

    ②双臂绕环

    ③扩胸运动

    ④体转运动

    ⑤振臂运动

    ⑥单腿提提膝

    组织: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学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教师

    组织: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做徒手操的讲解和示范

    3、师生一同练习

    要求:

    快、静、齐

    要求:

    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基本部分

    一、立定跳远动作要领:

    动作结构:预摆、起跳、腾空、落地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后摆。

    起跳: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屈由后向前上方跳起腾空

    腾空:在蹬离地面的瞬间,髋部首先前送,髋、膝、踝充分伸展,空中完成展体

    落地: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后摆,并屈膝落地缓冲。

    二、辅助练习:

    ①原地摆臂练习

    ②蹲跳起

    ③团身跳

    三、完整动作练习

    四、优生展示

    五、游戏:

    “小马跳障碍”

    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个队,分别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向前跳跃,越过障碍物返回后,与下一名同学击掌,自己站到本队队尾。下一名同学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进行,看哪个队最先完成。

    动作示意图:

    组织:

    1、教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

    2、强调易犯错误

    3、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

    (辅助练习和分解练习)

    4、口令指挥学生进行辅助练习

    5、组织学生做完整技术动作练习

    6、教师巡回指导,并在各小组内分析示范动作,同时进行集体纠正,并且请优秀同学展示,强调重、难点。

    7、学生认真练习,互相纠错。

    组织:分散为四个小组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要求:

    1、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按照教师口令认真练习

    3、纠正错误动作,回忆动作要领

    4、体会在空中的展体、收腹、收小腿动作的连贯性

    要求:

    1、必须双脚起跳,摆臂协调用力、动作连贯。

    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精神饱满

    恢复整理部分

    一、做放松操

    二、回顾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三、师生再见。

    一、组织:

    四列横队(图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教、学活动:

    1.教师讲解示范放松动作,口令指挥放松操。

    2.要求调整呼吸,放松身心。

    要求:

    1、跟着老师一起做放松操3分钟。

    2、师生交流

    场地器材

    操场、标志桶4个、敏捷圈12个、跨栏架4个、体操垫4个。

    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45%左右。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钟左右。

    最高心率:140次/分钟左右。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10

    教材分析

    《淘气包埃米尔》世界著名童话大师瑞典的林格伦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妈妈的日记方式描绘了一个淘气、正直、善良的小男孩埃米尔的形象。埃米尔一年到头淘气闯祸。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他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妹妹小伊达当作国旗升到旗杆顶,用放大镜点燃了教长夫人的头发,把自己的爸爸关进茅厕等等。但是不管别人如何批评埃米尔,他的妈妈她始终认为,埃米尔会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最后竟然成为了社区委员会的主席,而且是伦纳贝亚村最有出息的男人。埃米尔的伟大举动受到了全伦纳贝亚人的称赞,他的淘气被人们遗忘和原谅。淘气归淘气,正直和善良才是埃米尔的本质!

    学情分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不过,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而且他们已能较为主动、积极地学习。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2、梳理《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脉络,为学生走进《淘气包埃米尔》,走近主人公“埃米尔”做适度的铺垫。

    3、适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记忆力测试

    出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睿智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享受了一顿精神盛宴;读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了通往智慧的大门。

    1、一分钟记忆、背诵。

    2、模仿相同的句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语,它简明的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学习训练,需要积累运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所以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同时也要求孩子模仿同样的句式说话,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走近主人公

    1、喜欢交朋友吗?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

    2、介绍主人公埃米尔的样子、生活习惯。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埃米尔”。认识他吗?

    他生活在伦纳贝亚村,卡特胡尔特庄园。(板书:指导读好外国名)用一句话吧这三个词连起来说。

    3.继续介绍:

    他有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他有个红扑扑的圆脸蛋;他还长着一头卷曲的浅色头发。

    4.想看看埃米尔的照片吗?出示埃米尔的图片。你觉得埃米尔长得怎么样?

    埃米尔不仅长得帅,而且成天喜欢戴上一定蓝色的帽子,因此看上去简直“帅呆了”;埃米尔不仅“帅呆了”,他还喜欢背着一支用木头刻成的枪,背着枪的埃米尔简直“酷毙了”。希望和这样帅呆了、酷毙了的帅哥交朋友吗?

    但是,埃米尔不会讲普通话,他只会说伦纳贝亚方言。例如,他想要自己帽子的时候,他不会说:“我要我的帽子。”而是说“我要‘俄的猫子’。”他想要自己枪的时候,也不会说:“我要我的枪。”而是说“我要‘俄的墙’。”

    每天晚上睡觉时,埃米尔总是喜欢带着自己的帽子和枪一起睡觉,因此,睡觉前,埃米尔总会对妈妈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

    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埃米尔也会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

    每次出门前,埃米尔都会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于是,埃米尔肯定会戴着帽子,背着枪上路。

    戴着帽子的埃米尔就是这样帅,背着枪的埃米尔就是这样酷。这就是埃米尔,一个瑞典小男孩。希望和他交朋友吗?

    观察图片,对主人公形成初步印象。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积累词语的过程。问题简单,学生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可以把这些表现的机会,给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在情绪高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学习技能,不仅是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其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教师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从埃米尔的形象图片,再到他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他们会乐不可支,会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罗姆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的材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苦学为乐学,不知不觉立足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走进埃米尔的故事

    1、出示原文:在伦纳贝亚村没有一个人,我敢保证,不认识村民中最酷的那个小男孩埃米尔。那个埃米尔淘气、闯祸的次数比一年365天还多,他把村民们吓坏了,所以他们想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哎呀,这是真的,伦纳贝亚村的村民募捐,把钱装在一个口袋里,送给埃米尔的妈妈,并且说:

    “你们如果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这些钱大概够了。”

    2、出示图片:埃米尔曾经把头伸进了汤罐子!

    3、读原著片段。

    4、出示一系列埃米尔淘气的图片。

    5、提问:可是,就是这个淘气包,最后竟然成为了社区委员会的主席,而且是伦纳贝亚村最有出息的男人。埃米尔的伟大举动受到了全伦纳贝亚人的称赞,他的淘气被人们遗忘和原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6、出示一系列图片。概述埃米尔的故事。

    学生活动

    1、默读,对埃米尔的淘气特点形成初步认识。

    2、猜想;

    可能是怎么回事呢?

    3、听老师读故事。

    4、观察图片,产生联想。

    5、思考,对阅读原著产生渴望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于是我出示了一段关于主人公淘气的一段话. 默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静默,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默读文本、品味行文对话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从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中去涵咏体味语言,真正与作者达到心灵的融通,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我感悟的时间,一个自由遐想的空间,让他们潜心会文,沉浸其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介绍书籍,推荐阅读。

    1、 想知道埃米尔在哪儿吗?

    2、 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3、 推荐阅读、指导方法

    1、读作品封面。

    2、了解作者及其他作品。

    3、阅读目录,初步了解读书的小窍门。

    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在课堂上要让他们乖乖的坐上四十分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使小学生在整堂课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要随着课堂的纵深发展,调节思路,将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这节课我从谈话开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到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到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从作者的介绍激发孩子的兴趣,到阅读目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一个“趣”字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渴望,不仅对《淘气包埃米尔》产生阅读的兴趣,对林格伦的其他书籍也产生兴趣,不仅对林格伦的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对外国儿童小说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到对儿童小说也产生兴趣,这样语文这个小课堂就和生活这个大世界紧紧地结合起来了。孩子们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也达到了目标中激发孩子对书产生兴趣的目标。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孩子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交流。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推荐课

    《淘气包埃米尔》

    我会让孩子们把对埃米尔的认识,评价,写在黑板上,和孩子们共同完成板书。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11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wWW.jzD365.COM 迷你句子网)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 篇1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与指导教科书】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