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集锦十一篇)
  •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10-15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集锦十一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夏天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最大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师:是啊!祖母是如此善良,如此乐于助人,让我们怀着对祖母的崇敬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五段。(生自读)机动安排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清凉,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作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板书设计:

    (幻画荷叶)17、莲叶青青

    (祖母)

    爱莲剪叶

    关爱他人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次写()最后写()。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

    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

    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本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功夫,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二、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

    第三、四课时习作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

    习作前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不拘一格,强调清楚:

    习作时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后,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内容写清楚。

    3、全班交流,欣赏评价,讨论修改:

    进一步打开思路,全班评价,以欣赏为主,发现别人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另选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改。引导、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遍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重点句子;

    3、学习作者抓住多个特点,有次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积累课文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来潮的声音音频,钱塘江大潮视频;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横贯江面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齐头并进奔腾西去

    风号浪吼白浪翻滚颤动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一起来感受钱塘江的奇特之处。在此之前,来回顾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场景,你们有信心能读好吗?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浪潮的声音,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3、既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农历八月十八日的盐官镇。

    (二)细品课文,领略壮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平静人山人海)

    2、谁能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人们的心情。(期待)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设计意图:体会潮来之前江面风平浪静,以及江岸上观潮人之多、盼望之切。】

    3、到底是怎样神奇壮观的景象让人们如此期盼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遍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完后思考作者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写具体的。(学生自由朗读)

    4、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全班共同交流,分享心得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出示课件)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雷声是怎样?(轰隆隆)现在江面上是怎样的情景?(风平浪静)是的,江面上毫无动静,却已经听见大潮的声音。如果你是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未见其景先闻其声,你此时此刻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采访学生,并让学生表演)

    你想看潮,她也想看潮,你蹦一下,她跳一下,人群越来越激动,说话声越来越大,就像锅里煮开的水一样,这就是“人声鼎沸”,谁能这个词语来造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学生彷佛是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更能体会人们的激动之情。】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潮水的隆隆响声变得越来越大,人群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因为这时候大潮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很激动)刚刚已经人声鼎沸,现在又沸腾。说明随着潮声越来越大,大潮开始出现,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怎样?(激动不已)。等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大潮的影子了。多高兴,多激动啊,谁愿意来读出人们的心情,读出潮声的变化。

    这条白线出现在哪里?(水天相接的地方)让我们看一看水天相接是哪里(出示图片)。原来大潮离我们还很远呢,但是声音却很响。这真是“奇观”。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刚刚白线还在水天相接的远处,一瞬间白线已经向我们移过来了。这速度可真是快啊!白线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气势怎样?(滂沱)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白线比喻成什么?(一堵水墙)这堵水墙两丈多高,一丈等于3.3米,两丈等于6.6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这样高的浪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气势汹汹势不可挡)

    我们来看一看这是怎样的景象(播放视频)。

    谁能来读出浪潮的气势汹汹?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句写出了大潮的声音和形态,还有那位同学喜欢这一句?老师也最喜欢这一句。想来读一读?想把这句话读好可不容易,先得读好关键词语。(指导朗读“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现在老师想来读一读这句话(范读)还有谁想来尝试一下?多么富有力量的语句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白浪翻滚排山倒海而来,听到了千万匹战马咆哮嘶吼的声音。真是震撼人心啊!

    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得简洁一点,你们感受一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气势)

    出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腾而来;那声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删减原句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优美词语对描写景物和塑造语句气势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应用好词好句。】

    6、退潮的景象

    钱塘江来潮时气势如此澎湃,怪不得说它是天下奇观呢!退潮之后又是怎样呢?让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霎时”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退潮之快)

    谁来说说退潮后的景象?(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钱塘江大潮来时是那样的排山倒海,可瞬间就奔腾而去,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观呢?就算退潮后江面也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江水涨了两丈高,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来势汹汹,真真可谓是一场“天下奇观”啊!

    (三)写法总结,学以致用

    1、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能以最快速度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出示课件)

    填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呢?(由远及近)

    2、潮水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呢?(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潮水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作者由远及近远仔细观察,抓住了潮水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的变化特点,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贴切的词语,将钱塘江大潮这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搬到了我们眼前。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自己描写的景物栩栩如生。

    (四)课堂延伸

    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壮丽景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出示图片),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抓住两三个关键特点,用上贴切的好词,有次序地写上一段介绍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次序的观察习惯,锻炼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听写词语:侦察欲出又止鱼贯而出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愚不可及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定位】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无数的观潮者会来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这个场面。

    (观看录像。)

    二、研读描写江潮的句子,体会江潮的雄伟、壮观

    1、师引:那么,同学们,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观潮者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

    (生答。)

    2、好,请大家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你们做好下面几件事:

    ⑴认真读课文,仔细思考问题。

    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把最吸引你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同学听一听。

    3、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

    4、交流:谈谈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观潮者?你找到了那些吸引你的句子?

    重点引导学生学好这几个句子:

    ⑴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①谈谈这个句子哪里最吸引你?

    (板书:出现白线)

    ②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从“水天相接”、“一条白线”感受远看江潮的美。)

    指导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

    ⑵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谈谈这个句子哪里最吸引你?

    (板书:横贯江面)

    ②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潮速度的快,并指导他们能感情朗读。

    ⑶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说说句子吸引你的地方。

    (板书:白浪翻滚)

    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结合观看录象,感受钱江大潮声音之大,浪潮之高,速度之快,体会到钱江潮的雄伟壮观。

    ⑷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

    ①说说句子吸引你的地方。

    ②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潮奔腾速度之快。并指导感情朗读。

    5、师小结:同学们体会得可真好,作者把他所看到的江潮,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课文,来领略一下钱江大潮那雄伟壮观的场面。

    (齐读上面4句话。)

    三、研读描写观潮人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江潮的喜爱之情

    1、师:是啊,正是这千军万马般的钱江潮,牵动着无数观潮者的心,所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到海宁观潮,为的就是欣赏钱江潮这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种美的享受。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观潮者的句子,并好好体会一下他们对钱江潮带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那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何感想呢?

    (学生自由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钱江潮这么壮观的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2、出示有关文字资料和更多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出现白线

    钱江潮 横贯江面 雄伟壮观

    (人山人海) 白浪翻滚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生答)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下载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放视频)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拨]同学们,眼见了实际的大潮算是我们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让我们走进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中去神游这一“天下之伟观也”的钱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笔卷惊涛,墨泻江潮的杰作。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品读课文,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4、师点拨,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内容

    [教师导学]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2、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

    A、《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B、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探究学习]“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C、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探究学习]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探究学习]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2、班上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东西,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教师要适当指导朗读)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一]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问题二]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生争先恐后的说,象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7号飞天等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五、拓展延伸

    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谈。可以是知识与能力,也可以是获得了某些学习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华等。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七、布置作业

    可找学生布置。老师布置的起参考作用:

    1、熟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背诵。

    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感。重点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准备

    课件、礼品盒、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点

    一、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教师用语言描述:音乐响起(生日快乐),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祝贺。淘气家的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生日礼物,机灵狗想看个究竟。

    (1)机灵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2)然后抬起了前腿看;

    (3)还是站在凳子上看;

    (4)最后,它终于爬上了桌子上看。

    你能按照机灵狗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下面的( )里标出①②③④吗?课件展示图片。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二、实践感知

    1、小组探究:按照机灵狗的方法请尝试观察,并说说分别看到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机灵狗先后看到的并标出①②③④。

    3、不知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如果有你能和同学们说一说吗?

    想一想:机灵狗观察的位置有何变化?观察到的范围又有什么变化?

    三、实践探究

    1、说一说: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先比较两幅图的区别,再说一说,哪一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一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说明什么?

    2、填一填: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 )。

    3、想一想:小明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引起了什么的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在看图回答问题及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感受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知道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3、学生积极参与看图说话,实际测量和画线的实验活动,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重点

    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

    难点

    掌握距离的含义和线段最短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板书设计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直线、射线、线段,关于这三种线,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加深对这三种线的认识。】

    二、尝试小研究

    活动

    课件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情景图。

    (1)、观察“小明家到学校”的情景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如果你是小明,去学校会走哪条路?为什么?

    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讨论走哪条路,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活动2:测量连线

    (1)、观察36页“从点A到点B的三条连线”插图,估计一下哪条线最短?

    (2)、实际测量,验证猜测。

    (3)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教师介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什么是距离,并且会测量,在这个环节中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学生逐步由生活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知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同时也知道“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还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挑战自我

    1、39页练一练第一题

    组织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然后讨论:为什么乘坐三种交通工具所行的路(航)程不同?

    2、课件上出示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用距离的概念说明判断哪条路最近的依据。

    3、练一练第三题。

    让学生自由画出三条线,并测量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际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多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四、梳理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是怎样学到新知识的?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交流以、引用旧知、再现识字等方式,达到会识字、会写字、会读文的目的。

    3.让学生初步感知“与众不同”的内涵,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写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会变的画。请看(课件出示)你你看到了什么?注意哟,它变了!(课件出示)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很多只鸟又可能说成是——(一群)我们可以说一群鸡,还可以说一群什么?(生回答)

    2.指导书写“群”。学生自己写两个“群”。评价写字。

    3.再来看这幅画(课件播放)你又发现什么了?能用一词来形容这只小麻雀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的麻雀》,伸出手跟随老师一起来写题目。

    二、读文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听准字音。

    2.你们以前都是怎样识字的?学生说识字的方法,师板书。

    3.学生运用以前的识字方法自己读文识字。

    4.出示生字。指名带领拼音领读。

    5.去掉拼音,抢读生字。

    6.老师介绍生活识字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8.全班交流识字。

    (1)“毫”联系生活识记。

    (2)猜谜语,识记“刮”(教师边讲边画汉字的演变(图)。指导书写“刮”字。学生书写并互相评价。

    (3)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谴”。同时,复习形声字的儿歌。

    (4)由学生自由介绍“妨、碍、继、续”

    9.“开火车”读词语。

    三、回文识字,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指导朗读“麻雀们说:“我们都迎风站立……和我们站得相反?”

    (1)你知道麻雀们说这些话时是什么心情吗?

    (2)指名用生气读这句话。

    (3)学习“?”。联系《标点符号的争吵》一文指导朗读。

    (4)学生练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我喜欢这样,我并没有妨碍你们呀!”小麻雀说。

    (1)指名读这句话。

    (2)联系《标点符号的争吵》一文,指导读好感叹号。

    (3)你知道小麻雀对待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吗?

    (4)指名回答并朗读。

    5.指导朗读:麻雀们一致谴责道:“和我们大家……家伙!”

    (1)能读出批评的`语气吗?

    (2)在这句话中哪个词是批评的意思?

    (3)学习“责”。指导书写。交流识记方法。组词。学生书写。

    6.分角色朗读这三句话。

    7.指导朗读:小麻雀大叫道:“猫来了!猫来了!快逃!”

    (1)出示插图,观看感知中。

    (2)老师引读。

    (3)小麻雀此时的心情怎样?

    (4)全班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就是这群麻雀中的一员,你想对小麻雀说什么?

    2.总结:是啊,这小麻雀虽然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致,但是它的心地是善良的,在关键时刻它救了大家一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出示儿歌,学生再认。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一、说教材

    《麻雀》出自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麻雀的勇敢。

    2、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理解母爱的伟大。

    二、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

    三、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

    1、在上节课基础上,提出问题文中有哪些角色?

    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学生快速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

    (二)探究中心

    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3、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4自然段。

    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4、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教学反思:

    优点:

    1、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我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们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

    2、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

    3、通过小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不足:

    1、没能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意外生成,产生的情感共鸣。在课文的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精神。但是对于人间的母爱,人间的各种真爱,没能体会出来。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我在设计教案时,对教材内容没能够吃透,对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没能够去好好的把握。

    2、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学设计(集锦十一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