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发表时间:2024-10-04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第2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初一有两个班共73人。学生的基础一般,多数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课堂表现较好,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很少预习复习,书写潦草的居多,错别字经常出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深入。经过第一学期的培养,一部分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读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学科之间不够平衡,语文学科的学习较为困难,甚至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阅读和写字能力较差,出现偏科现象。本学期,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课堂教学及个别辅导的机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学习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是按照《全日制九年制新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

    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常规落实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培训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改,做到教学五认真,总揽全局,面向全体,注重信息反馈,搞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争取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抓好学生作业,精批细改,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6、注重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充分挖掘本地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领略本地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8、努力探索学生评价体系,搞好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平时对学生学情的诊断实行等级划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9、抓好学困生的学习,采用平时多鼓励,单独面对面辅导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的赶上来。

    四、教研设想

    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及时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期刊,经常浏览网上的教研文章,吸收创新理念,学习创新案例。每学期做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积极撰写教育随笔或反思案例,积累素材,拓展思路。

    探究师生沟通的最佳方式。对学生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并能善解人意,创造和谐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今师生关系的主题,把学生当作自已的挚友,对学生全方位关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好学生;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合作者,师生共同实现心中的理想。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要学会制作课件和个人主页,学校力争顺利通过标准化先进学校的验收。教研组还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摄入教改信息和经验。

    五、教学进度

    时间:本学期共十七周的上课时间。

    1—3周第一单元

    精讲1、2、5课,略读3、4课

    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生活的变化。参加“成长的烦恼”的活动,在活动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文学,学会合作。

    4—5周第二单元

    精读7、10课,略读6、8、9课。

    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根据作品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参加“黄河,母亲河”的活动,主动与人交流,注意说话的对象,用语文明得体。

    6—8周第三单元

    精读11、12课,略读13、14、15课。

    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走进图书馆。

    9周期中考试

    10—12周第四单元

    精读16、17、20课,其他略读

    欣赏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方法。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的描述。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人。

    13—14周第五单元

    精读21、22、25课,其他略读。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了解科学知识。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进行采访、调查,发布科技新闻。

    15—16周第六单元

    精读26、27课,其他略读。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热爱关心动物的感情。在写作中学会想象。

    17—18周

    复习考试专题练习

    19周期末考试

    六、教研课题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2

    活动目标

    了解“朋友”的,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

    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

    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

    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朋友”这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不少于400字。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3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课前请同学们自由结合,4至6人为一小组,围坐一起,便于课堂上的讨论、合作)

    这一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怎样合作学习

    阅读应该是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速读要求,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方法的学习,借速读来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精读作准备。这里的复述设计,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教给了把握课文的方法;对复述也提出了要求,为的是让学生明确怎样的复述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各种阅读能力。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但打动我们的,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事与物。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作者借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来阅读课文。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阅读。

    [多媒体镜头1]

    速读要求

    1、用速读法阅读课文,要求能把握课文主要情节。

    2、读后要能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复述课文,阅读时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请同学在3分钟内完成以上要求。

    (阅读后,请个别同学来概括课文)

    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复述时请注意:既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

    (同学点评,补充,老师点拨)

    教师明确:刚才同学复述得都不错,这里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对于这一类内容较多但结构清晰的文章,复述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请同学们在刚才复述的基础上,从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三只猫亡失后的感情和态度的语句。

    阅读小说,把握主题,重在选准好的切入口。抓住文中表现作者感情、态度的语句,易于把握课文主旨。教师在思想意识上注重随时随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师生讨论后明确:

    这些句子是:

    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教师启发:从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哪一只猫的亡失对作者触动最大或者影响最深?

    借助初读后的分析,水到渠成,将学生引入深层次的分析,指导学生在细读中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阅读,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阅读中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应融合起来。

    明确:显然是第三只猫。

    教师启发: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这三只猫,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镜头2]

    思考讨论

    1、开始时“我”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和对前两只猫有很大不同?(请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2、为什么最后“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又要“更难过得多”?

    3、作者通过写第三只猫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请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

    (同学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能从多角度展开,将异与同分析透彻。这些阅读都为后面把握课文作准备,学会有步骤逐层深入地分析课文。

    好,请同学分别来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注意回答时尽量用文中语句来解答以上问题。

    师生讨论后明确:

    1、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而第一、二只猫则是家中的宠物。

    教师引导学生选准角度分析,鼓励学生阅读时的合作交流,为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深度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对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是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3、(这个问题,同学可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适当归类。)

    从第三只猫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可能有以下几方面,比如:

    (1)讲了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2)作者是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人;

    时刻抓住整体把握课文这一思路,是正确理解小说主题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寻找答案。教师能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问题。

    (3)我们不要像第三只猫那样,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人常常会被别人误解。

    (4)……

    教师启发:看来,前两个问题,同学通过文本的阅读,比较容易掌握。而第三个问题分歧较大,那么,到底哪一种看法比较贴切呢?我们又应如何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同学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一篇文章或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一定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也就是从全文的角度,综合考虑各部分内容,才能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答案。

    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刚才从写第三只猫的文字中体会到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否能涵盖全文,或者说作者从这三只猫中想共同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在同学们讨论前,老师想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在研讨时参考和思考,你们可以用来帮助思考,也可不必理会。讨论时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一定要围绕文本展开,要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要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做到有理有据。

    [多媒体镜头3]

    思考讨论

    1、此文主题反映的侧重点是“猫”还是“我”?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2、这三只猫详略上有不同,是否在反映主题上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4、对于课文主题,有人认为,是借“我”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者是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认为,是借猫揭示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你觉得是怎样的?

    (教师朗读这几道题)

    敢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应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

    问题的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可以不必理会这些问题,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

    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解决,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同学自由发言,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关键是教师要注意他们是如何分析的,是否整体把握了全文,是否做到了有理有据。

    教师总结:

    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分析方法讲给学生听,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去分析问题,体现了平等的民主氛围。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分析问题较全面,较有思想;有的同学则把握得不够到位,但大家多多少少都讲出了一定的道理,这是值得肯定的。

    下面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听听看,和你的看法有哪些异同?

    我认为,作者在文中不论是写“我”,写猫,还是写其他人,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揭示了做人的道理,或者说是想告诉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做人的道理,不仅仅指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因为如果为了反映这一点的话,前两只猫在文中就显得是多余的了。这一点仅仅是做人道理的一部分。从猫身上,也能反映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如写第二只猫中捉去猫的过路人和“周家丫头”又分别代表了损人利己和不闻不问的两种世人。第二只猫遭到丢失的悲剧,难道不是和它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有很大关系吗?所以,我觉得作者写出了人间众生像,各种小人物的处世态度、做人风格在这篇文章中都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是否同意我的分析呢?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大家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分析、理解。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学会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真正把握全文的主旨,不能脱离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而开头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第三只猫的分析能帮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不知我的分析对同学们是否有启示。希望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与理解。

    作业

    1、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些文章资料,看看别人是怎样来理解和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的,读后是否对你有所启发,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写一篇小的评论文章,谈谈你的新认识。

    设计目的:

    从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渗透了这样一个理念:阅读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方法应是科学的。要有令人信服的见地必须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思路,这个作业就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个开放的阅读理念。读读他人的评价,听听他人的理解,说说自己的体会,都是精读一篇文章可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争议较大的文章,怎样分析作者的思想,怎样看待他人的理解,怎样阐述自己的看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2、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通过整体把握课文来明确主题的方法。当然,课上学到的方法,我们还要能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去。以“猫”为题的文学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搜索一下这类文章,先用学到的方法分析理解一下所选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可以将这些写“猫”的文章作一个比较阅读。

    设计目的.:

    课堂上教师教给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通过让学生上网搜索写“猫”的作品并进行阅读,旨在将课内的学习引入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的体验。同时教师又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对阅读的范围及阅读的方法都作了一定的建议。这说明每节课布置的课外阅读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系统地、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的。这样的学习,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结构清晰、思想内涵却较深的小说。所以此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有必要借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学习、知识的传授,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得学习这一类小说的方法。这种自主学习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自主不是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放任自流,也不是说只要是学生阅读获得的感受都是正确的。这种课堂上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不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学阶段需要逐步地有计划地进行,落实到每一课也应有所侧重。所以一课一得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篇文章在教学中整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主旨,不能割断课文,孤立地借某几个片断的分析就得出某种结论。但为了整体把握,我们又可以选准突破口,先从对某些重要片断的分析、理解入手,从而扩展到对全文的把握。

    本设计注意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注意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即借一遍遍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每一次阅读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对课文的理解不是读一遍就能获得的,每一步的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要求又是不同的。第一步,方法:速读;要求:借助关键句能复述课文主要情节。第二步,方法:有侧重的细读;要求:借助比较法,把握关键片断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三步,方法:精读;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几个细节问题,深入分析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阅读过程,由浅入深,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交流是平等地与文本对话,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并不是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共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更主要的是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后让他们任意驰骋。

    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并不简单的小说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引导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实在而有效地进行。多媒体的运用,充分体现辅助作用,重在以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作业紧扣课堂教学,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推荐阅读他人的评论文章,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学习正确评价他人的结论。这样能帮助学生在课后更深地把握课文主旨,从而使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是不断深入的,这个过程并非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迁移阅读,借助网络可阅读大量的写同类事物的文章,而比较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课上学到方法,为的是到课外进行更大量的阅读。这样的作业设计,大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与视野,是大大有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的。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4

    本学期将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寻求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

    第三单元中的五篇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

    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另外附有十首课外古诗词和两部名著导读(高尔基的《童年》、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既包括结果性目标,如了解、理解、应用,以及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还包括经历、反应、领悟等体验性目标。语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1个班的语文,这个班共有学生24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堂活动情况:班中课堂活动非常积极的较少,大多学生处于被动心态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同时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不稳定,这与当天当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相关联。

    2、学生作业情况:由于学生基础不一,因而学生表现出作业速度与质量有差别,整体女生优于男生,粗心的学生较多,作业整洁度不太好,语文写作缺乏新意。

    3、主动学习状况: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足,预习课文需老师反复叮嘱,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个别消极的同学对课堂分组活动和全班集体交流有影响。

    4、早读与自习状况:由于本地小学阶段大多没有早读课,所以上学期开始早读情况相当不好,学生没有大声读书习惯,经过一学期的辅导,这方面明显好转。自习课学生还是习惯处理书面作业,对于讨论与语文活动还是不能有序有效进行,需进一步指导。

    三、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本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七年级(下)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3)了解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

    (4)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5)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7)读文言文课文,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9)了解文章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能按要求写作文。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语文教学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语文素养。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养成习惯、巩固提高,是本期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其中写作能力的提高仍是整体教学的难点。

    五、努力方向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下)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六、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主要从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轻重音等方面训练,可通过朗读竞赛或古诗文背诵竞赛激发学生朗诵的兴趣,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2、实行分层次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如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题,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可以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使知识牢固。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严格遵守上级减负工作要求,坚持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认真及时地批改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4、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充分照顾到后进生,课堂上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厌学的同学,应首先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综合活动课使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赏,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课下辅导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5、提高写作水平,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要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写作技巧要及时练笔,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普遍写得不好时,要进行二次作文,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逐步提高。

    6、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继续深入开展“书香伴我成长”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七、自我提高方面

    1、业务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定期听师傅的课和相关学科教师的课以学习好的经验。在本学期将继续做到认真听课、评课,并在本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及时参加听评课。本学期并打算每个星期设计一个美观合理的板书;每周写一页认真工整的小字;每月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下水文。

    2、读书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充电,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堂效率意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研读一本教育刊物;本学期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本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论文;保证读书的效果,并学以致用。

    3、其它:充实成长博客、上网查阅资料等。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5

    学习目标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自我介绍交朋友

    【交流点拨】我今年十三岁,生于广西柳州,祖籍浙江(金庸老家),却从未去过。四岁随父进京,入读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欺负,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至今。母亲教我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学习钢琴,现在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班主任姓梁,很慈祥,伙伴们也很好。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时搬回老家,与同学了解不够,度日如年,只得整日学习,因此常受老师表扬。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我不爱体育,便去上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

    我爱好很多,却没有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的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1、请你收集慎重择友的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

    (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孔子家语》)

    (3)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2、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交流点拨】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谅,指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朋友的知识、经历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

    (三)诚实真心待朋友

    1、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有一天,鲍叔牙对管仲说:“咱们都已经是大小伙了,不能总靠家里养活。我们是不是去做买卖?”管仲想了想,有些为难,说:“从父亲去世以后,我和母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去做生意?”鲍叔牙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经过一番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两人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碌,谁也不叫苦。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管仲有些过意不去,说:“这样,我心里很不安。是你出的资金,你应该拿大部分。”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呀!”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鲍叔牙说:“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辞官回乡。齐桓公挽留他,管仲也劝他,但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2、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指什么?与之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是什么?

    【交流点拨】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负荆请罪);胶漆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管鲍之交——管仲叔牙;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中难点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三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一、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等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乐府双壁”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阿爷:指父亲愿为市鞍马为:为了市:买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溅溅:水流声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用:做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著我旧时裳著:穿

    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走:跑

    (3)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理解句式,认识互文修辞手法。(按组每组回答一句,看谁最准确)

    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解释句子含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三、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

    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四、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五、作业背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课文内容;分析木兰形象;揣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与学互动过程:(接上节课的步骤)

    一、导入:

    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可师生间相互提问,互相解答。

    (一)、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二)、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三、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从这一壮举中,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课间显示下列板书)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品读鉴赏,把握特色。

    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使举例说明。

    (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归纳:详写第2、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3、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六作业课后练习二、三题。默写。

    教学反思: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背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只是对于文中的修辞手法,变化过多,掌握不是很好。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前准备】

    关于战争的图片及关于石壕吏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战争图片,问:战争会带来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导入今天的古诗——《石壕吏》)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让学生尝试圈点疑难字词)

    注意重点字词:

    逾墙走:越过墙逃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绝:没有

    幽咽:隐约、轻声地哭。 犹得:还可以

    2、给文章定朗读基调: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朗读语气该是怎样?

    明确:(悲愤沉郁)

    3、投入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人感觉诗歌的学习必须从朗读入手,好的朗读是进入“情”的关键,进入“情”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认识作品。因此这个环节是本节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和下个教学环节的重要铺垫。】

    三、研读课文,明确主题

    1、思考: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

    明确:捉人

    2、为什么捉人?捉何人?老妇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打仗抓人;抓壮年男子;“老妪力虽衰”(看图)

    3、为何连这样一个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过?(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

    明确:通过了解背景后重点介绍杜甫是将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要求学生复习文学常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再者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介绍杜甫的诗为什么称是“诗史”。

    4、主要内容分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 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

    (2)研讨:a、为何吏要夜捉人?

    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b、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时代气氛。

    兵荒马乱 鸡犬不宁

    总结;一段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发展的开端。

    (3)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对比分析

    这两句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强烈的对照;两个“一何”更加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是全诗的开端,本人在这里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及设计一些简单的小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的把握住当时的时代气氛,初步感知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

    四、即兴发挥,深入理解

    (1)、把吏和妇人的对话用现代文的方式陈述(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同学进行即兴表演,揣摩人物形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这二、三两段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老妇致词的内容,事件在这里也达到了高潮。

    (3)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妇哭诉时间长,可以看出县吏的凶狠。如闻二字一方面老妇这家的凄苦绝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有无限深情。老妇被带走后这家到底会怎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是事件的结局。

    (4)、总结性研讨:

    a、吏和老妇的形象。

    明确:吏(蛮横 凶狠)妇(凄苦 悲伤)

    b、文章结构

    明确:开端(1)致词的由来

    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

    结局(4)致词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部分本人认为老妇与吏的对话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设计了两个带有趣味性的学生展示环节,目的是在互动中化繁为简,从而使二者的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再者结尾部分通过本人启发性的情感引导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五、小结

    通过这首“诗史”诗,我们可以想象下老妇被带走后在军中的生活,再试着想想孤苦伶仃的老翁又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还能再见面么?因此,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望大家珍惜。

    六、作业

    1、背诵。

    2、续写。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8

    一、教学目标

    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深入研究语文学习的规律,进一步规范语文教学行为,形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目标、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过程和语文课堂学习结构的转变,全面提高我校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人担任七年级(2)和(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的情况基本一致。由于所处地域的问题及语文基础不扎实,众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较差,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薄弱,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只有个别同学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学习较主动,但仍不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引导。为使教学工作有条有理地进行,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1、做好开头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抓实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会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与别人的交流。书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紧紧抓住书写差的同学,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引领学生诵读课文,培养语文的感觉及学习兴趣。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3、打牢写作基础。在写日记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4、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精心备课,尤其备好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2、每大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会,有中心发言人。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探讨。

    3、研究教法,大力推进“关注课堂,聚焦课堂,进行有效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与研究,注重高效教学。

    4、抓好晨读:

    (1)目标明确,早读前板书在黑板上。

    (2)书声朗朗,关注全体同学参与朗读的程度。

    (3)注重检查,切实将积累工作落到实处。

    5、实现高效课堂:

    (1)“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2)充分利用学校高效的信息、现代化平台,创设容量大、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的高效课堂。

    (3)语文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体验、交流、表达读书的感受。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9

    教学目标

    1.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预习要求查字典,明确生字词的音、形、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意义等)

    二、导入

    讲述: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爱虚荣又愚蠢的皇帝受骗上当、当众出丑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说说你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吗?如果你认为同学说的不够精彩,也可以用更出色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最爱。

    学生表述(《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一枚银毫》等)

    讲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追寻丑小鸭的成长足迹。

    三、梳理情节

    1、讲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勾画概括,说说:丑小鸭受过哪些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什么?同桌可以小声讨论。

    学生合作探究

    2、明确:

    ▲在鸡群和鸭群中,丑小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内的全体鸡鸭都不欢迎他;连喂食的女佣也用脚踢他。他只有逃走。

    在沼泽地上,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儿被猎狗抓走。他只有继续逃跑。

    在简陋的农家小屋,小鸭本可以满足于勉强的温饱,但他要“走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在广大的'世界中,丑小鸭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儿被冻死。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对广大世界中的美热烈向往、不懈追求。

    四、作者简介

    1、讲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怜的丑小鸭始终不绝望、不沉沦,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最美丽、最高贵的天鹅。而他的塑造者安徒生呢……

    作者简介: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_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2、提问:看了安徒生的经历,你有何感想?

    明确:丑小鸭的形象就是安徒生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正因为作者在童话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不知在古今中外多少人心中引起过共鸣。

    五、联系现实,体悟思想意义

    1、讲述:丑小鸭的故事也让你心动过,或是正在为之心动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他给你的启示。

    全班交流。

    2、可能有的启示:(1)“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能经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难,才能更快地成长。

    六、课后积累

    建议更多地接触安徒生童话,感悟其中的意义。

    七、布置作业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0

    知识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2)三代(3)温馨的家庭(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

    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①交叉路口

    拟②家

    标③感人的画面

    题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1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望岳》《春望》。

    今天,我们学习《石壕吏》。(板书文题)

    二、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

    1.教师配乐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

    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

    三、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2.学生默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

    选两位学生口述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发动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

    4.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多媒体显示:

    (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3)提问: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明确: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蛮横,凶暴无比。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学生听读配乐朗诵,深深体味诗作的思想情感。

    5.赏析本文巧妙独特的构思艺术。

    提问: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只用120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巧妙独特的构思。从诗题上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现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情节中可能隐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曰“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无人……”;最后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四、学生自主质疑,深入理解诗意,进入探究阶段。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幽咽”的人是谁?

    3.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4.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五、学生齐背诗歌,或抽查背诵

    六、课堂小结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2.阅读《登岳阳楼》,感受诗人深沉而广阔的胸怀。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参考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万千感慨。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穷途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诗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由小天地转入大天地,由个人的悲伤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情,并以“凭轩涕泗流”之情态与开篇“今上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气魄构成照应之势,表现了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深沉而广阔的胸怀。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训练

    1.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找出杜甫《春望》中的对偶句,仔细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模仿写一两组对偶句。JK251.CoM

    2.改写《石壕吏》。

    注意发挥合理想像,补充出诗中表达跳跃的部分,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

    二、关于举办“古诗文朗诵赏析会”的设想

    内容是小学、初中一二册上学过的诗词文,赏析内容自己按理解准备。要求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文手段完善地再现作品的意境并完成对作品的赏析。

    三、开放探究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问:题目《春夜喜雨》,诗中却无一“喜”字,结合诗句分析,“喜”字表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虽诗中无一“喜”字,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像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2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拽zhuài 战栗lì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快不乐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2.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词语积累:P155 注释1;P156 注释1;P157注释1;P158注释1-2;P159 注释1;P161注释1、2

    1.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记叙:9个时间点(人、地、事)

    2.重点语句理解:P163 练习二

    3.中心句(主旨句):P163 第16段,起点题作用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砭biān骨 崎qí岖qū 窒zhì息

    2.解释下列词语。

    (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2)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是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称谓)郭超人(人名),前任新华社社长。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演讲词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阴霾mái 哀悼d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孜孜不倦:勤恳不知疲倦。

    (3)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我们。

    (2)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真正的英雄》选自《前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是美国前总统里根。

    1. 感情脉络变化:悲痛(前)—— 力量(后)

    2. 写作思路:总 — 分 — 总

    3.重点语句理解:P188课后练习二

    第25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yú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6)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点拨:重点理解“孰”“知”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夸父逐日》神话,选自《山海经》

    词语解释:P190 注释2、3、5、6

    1.文章主题:表现夸父地英雄气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周朝列御寇)

    词语解释:P191注释3-7;P192 注释1-4

    通假字:“知”通“智”

    1.启示:(1)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视觉(车盖、盘盂)、触觉(仓仓凉凉、热如探汤)得出太阳一大一小的不同结论。

    (2)反映了古人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孔子不能决”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谦虚的态度。

    2. 句子翻译:P192 课后练习三

    第26课 珍珠鸟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细腻nì 眼睑jiǎn 眸mó子 呷xiā

    2.解释下列词语。

    (1)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2)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2)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称谓) 冯骥才(人名)。

    词语积累:P197 注释1-2;P199 注释1-3

    1.记叙线索: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

    2.鸟儿与人关系变化:胆小 — 渐渐胆大 — 开始亲近 — 完全信任

    3.重点段落:P198 第11段(动作描写),P199第14段(神态、外貌描写)

    4.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建立信赖的基础是互相尊重,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

    5.移情手法:将人的性灵赋予鸟儿

    第27课 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对峙zhì 咩miē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2.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3.用恰当词语填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词语积累:P202 注释1、3;P203注释1;P204注释1-2

    1.详写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试跳的情景(P204第9段 动作描写)

    2.重点语句理解:P207课后练习二

    3.“彩虹”(共出现3次):环境描写

    “彩虹”作用:(1)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2)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第28课 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栅zhà栏lan 拂fú动 抽搐chù 掠lvè过 咆哮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8课 《华南虎》 新诗词语积累:P210 注释1

    1.重点语句理解:P211 课后练习二

    2.运用象征手法

    3.华南虎的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争

    第29课 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 疮chāng痍yí 遒qiú劲 妒dù忌jì 觑qú 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勇猛,强健。(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创伤。

    (5)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6)遒劲:雄健有力。(7)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P214 注释1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

    词语积累:P215 注释1;P216 注释1-5;P217注释1-2;P218注释1-2

    1.对比:(1)家马(驯养、勇毅)与野马(美德、美质、美形)

    (2)野马与7中动物的对比(P217第5段)

    2.重点语句理解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P215 第2段)

    运用拟人,说明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地寻找食物。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原来。(4)屠大窘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瞑:闭眼。(11)意暇甚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16)狼亦黠矣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词语解释:P220 3-7;P221 1-14;P222 1-9

    通假字:“止”通“只”,仅仅

    词类活用:洞(打洞)、隧(钻洞)、犬(像狗一样)、变诈(欺骗手段)、笑(笑料)

    句子翻译:P222 课后练习二

    一词多义:之(6个)、其(6个)、前、意、敌、以

    1. 主要内容:遇狼 — 惧狼 — 御狼 — 杀狼

    2. 启示:(1)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勇于抗争到底。

    (2)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害人终害己。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3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介绍背景导入 ,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