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汇集七篇)
  •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发表时间:2024-09-30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汇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

    2.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平移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

    图片:一些游乐园的图片、辘轳、电梯等.

    电脑演示:平移的过程,粒子运动及行星运转等.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议一议(记作投影片§3.1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3.1B);

    第三张:平移的性质(记作投影片§3.1C);

    第四张:例1(记作投影片§3.1D).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吗?(或投影片放图片,或在电脑上演示幻灯片):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它们曾经使我们许多人乐而忘返.不过,你想过没有: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动时,火车头走了200米,那车尾走了多少米呢?

    [生齐]也走了200米.

    [师]很好.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有很多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无论是年代久远的.老牛上的辘轳(出示图片);还是刚刚耸立起的高楼大厦里的电梯,(出示图片),无论是微观世界里的粒子运动(电脑演示),还是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电脑演示).其中最简捷的运动变化形式主要是平移和旋转,让我们走进图形变换的天地,继续探索图形变换的奥秘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索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电脑演示:P57的图3—1,然后提出问题)

    (1)图3—1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生齐]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手扶电梯上的人也没有变化.

    [师]很好,我们再看(电脑演示):

    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生]电视机的其他部位也向前移动,也移动了80cm.

    [师]好,(电脑出示问题,并演示四边形ABCD移动到四边形EFGH的位置的过程)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如下图),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生]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相同.

    [师]很好,那同学们来想一想,议一议(出示投影片§3.1A).

    传送带运送电视机的过程中,电视机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因素中,哪些没有发生改变?哪些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绕美国数圈,假设他从德州到加州行进了千米,耗费了他150天时间。

    (1)阿甘大约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3)阿甘一个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列算式回答

    【师】点评总结

    2.写出下列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

    (1)正方形的周长l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抽象问题让学生思考】

    (2)大米每千克四元,则售价y元与数量x(kg)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下列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合作)【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

    (1)y=200x(2) l=2∏r(3) m=

    【生回答,师点评】

    【引入新课】

    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板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 、【例题讲解】

    例1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y==x y=3x

    解:【略】 【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3、练习

    (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3时y=6 。求k的值

    (2)一种笔记本每本的单价为3元。则销售金额y元与销售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当销售金额为360元时,则售出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

    五、课外作业

    【反思】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回顾函数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观察得到特点,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4

    摘 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巩固练习中中等生要求书面写出步骤并进行展示;对于优等生在快结束本节课时抛出变式让他们进行思考,并交流思路。这三个层次都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关键词:相切;环节说明;分层体现;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教学环境

    在我们着手进行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开始后,大家齐心协力探索、研究方法,组内各种分层招数可谓是百花齐放,为此我代表课题组上了一节分层教学的展示课,以供同仁观摩点评,为促进数学教学的分层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前行作贡献。

    (二)学生情况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韩庄镇不同的自然村,由于小学地域的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因此这种情况特别适合分层教学。

    (三)教材情况

    本课是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第24章圆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个课时:直线和圆相切的情况。学生已经有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的认识,本节课研究直线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相切,将相切从位置到数量的逻辑自然过渡,进而引出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重点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难点是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理解。

    二、案例内容设计及说明

    环节一:复习引入

    通过回顾旧知再次加深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全班集体朗读中体会d与r的关系,并顺势将位置关系量化这一问题显化,同时自然引出特殊情况――相切

    环节说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数学概念在朗读中更能逐渐理解其本质,因此不光语文需要朗读,数学也要朗读。而且针对我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这样来设计复习方式更能调动我班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这个环节分层的体现。

    环节二:新知探究

    活动

    1、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上来深入探究,通过动态演示来理解一条直线何时变成圆的切线。

    环节说明:上节课得到的圆与直线相切是数量上的关系,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确位置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切线的判定。但是引导很重要,从两个方面去观察:直线经过哪里?与圆的半径有什么位置关系?需要老师点拨。并要等待学生来总结,不能操之过急。分层体现1对观察的结果分别让两位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再让中等程度的学生来总结;体现2对定理的数学表达让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老师选择展示,并修改;体现3对总结出的判定进行朗读。

    活动

    2、将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后的探究。

    环节说明:反证法在过三点做圆时已有所涉及,所以在这里用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就行,不要进行过多的引申,否则淡化了主题。分层体现1讨论交流时采取师傅和徒弟在同一组,师傅负责解释证明的方法;体现2数学语言的书写让学生自己写并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环节三:巩固和应用

    通过判断题加深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解决几何解答证明题,并由学生书写证明步骤。

    环节说明:判断题中设置了3道小题,并给出了反例,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定理的意义。这里教学的分层体现在针对反例来问学困生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说出违背了所需条件的哪一条,强化切线判定条件在这部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例题的分析采取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与环节二中的分组一样,分层体现在“师带徒”弄清解题思路,师傅增强了解题的逻辑性,更严密,徒弟学会了解题的分析,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在有思路的前提下,全班安静书写步骤。还可以展示在投影下,由学生来评判书写的是否清楚。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中,除了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判定和性质外,将相关的判定和性质做一归纳很有必要,“在不断的总结中收获、进步”不是吗?同时提出下节课要学习的相关性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说明:在小结的分层中判定由程度稍差点的学生总结,哪怕照着书上找都行,并进行诵读,使其再次熟知所学知识。在性质的总结中,老师抛出两条本节未涉及的性质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思考证明,在下节课时可由学生简要发表见解并证明。

    环节五:拓展练习

    通过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点拨学生圆中常用辅助线的做法,分情况添加恰当的辅助线。这两个练习旨在拓展尖子生的思维。

    环节六:作业布置

    通过分层布置,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巩固练习。

    环节说明:作业

    1、重点面向学困生考察其掌握基础的程度。作业

    2、针对待优生夯实基础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能力。作业

    3、是设计的培优计划,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实际上本节课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是为了便于应用而对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改写得到的一种形式,而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仅仅要求学生再次感受反证法,并不要求会应用,所以本节的设计在分层中很注重理解和感知,通过互帮互助和朗读感知达到难点的突破,另外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曲线形,由直线形到曲线形,在知识上是一个飞跃,本节利用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发现其中图形的性质,做好了知识前后的衔接,同时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发挥出了知识的迁移作用。类比也是本节课所用到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在教授过程中难度的控制非常适当,分层的影子处处可见。纵观整节课的分层之处进入都很自然,也落到了实处,但分层效果的检测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遗憾之处。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5

    课题:1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

    任课教师:东湾中学李晓伟

    设计理念:

    教学的实质是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探究互动过程,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思想方法,达到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意识的创新。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轴对称变换、全等三角形、垂直平分线和尺规作图的基础上,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质,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的重要储备,我们常常利用它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两直线垂直,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本堂课通过“活动探究”、“观察—猜想—证明”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本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堂课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堂课,在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展示我国今年举办的精彩绝伦的盛会—上海世博会图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结合云南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图形的和谐美、对称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景引入等腰三角形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剪等腰三角形、对折等腰三角形等活动,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再经过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得推理证明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伸,有机地将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结合起来,从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在例题的选取上,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目标及其解析

    ㈠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认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发展学生几何直观;

    2.经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2.在小组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运用等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㈡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㈢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㈣解析

    本堂课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堂课,所以对于本堂课的知识目标的定位,主要考虑如下: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认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本堂课中要达到如下要求:⑴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腰和底边;⑵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即: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

    2.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鼓励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言语表述证明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完成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3.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堂课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

    1.在这堂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发现,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这一性质,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主要借助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研究,并引导学生理解“重合”这个词的涵义。

    2.这堂课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学生刚接触几何证明不久,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还不熟悉;这一困难,并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而要在以后学习中帮助学生增强数学语言运用的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堂课中我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鼓励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使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得到提升;第二是添加辅助线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在证明中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借助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通过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让学生理解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即作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第三是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这一性质,要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先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一性质,为学生搭一个台阶,更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3.这堂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这一性质的应用;所以我在设计

    课堂练习时,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并作了精心的安排,充分体现数学是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本堂课以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为中心,让学生亲自尝试,接受问题的挑战,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堂课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采用发现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情景问题?实践探究?证明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从活动中去观察、探索、归纳知识,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产生对结论的感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堂课中,准备利用长方形纸片、剪刀、圆规和直尺等工具,剪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通过对折、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法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实际动手操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基本流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6

    问题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的,随便那个年级.2000字.案例和反思

    1个回答分类:数学2014-11-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2.3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数

    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画图——度量——填表——猜想

    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2.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

    3.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问题三: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因为a‖b

    所以∠1=∠2所以∠1=∠2

    又∠1=∠3又∠1+∠4=180°

    所以∠2=∠3所以∠2+∠4=180°

    语言叙述:

    性质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抢答)

    (1)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①若∠1=110°,则∠2=°.理由:.

    ②若∠1=110°,则∠3=°.理由:.

    ③若∠1=110°,则∠4=°.理由:.

    (2)如图,由AB‖CD,可得()

    (A)∠1=∠2(B)∠2=∠3

    (C)∠1=∠4(D)∠3=∠4

    (3)如图,AB‖CD‖EF,

    那么∠BAC+∠ACE+∠CEF=()

    (A)180°(B)270°(C)360°(D)540°

    (4)谁问谁答:如图,直线a‖b,

    如:∠1=54°时,∠2=.

    学生提问,并找出回答问题的同学.

    2.(讨论解答)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求梯形另外两角分别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储(小结)

    1.平行线的性质1、2、3;

    2.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作业第69页2、4、7.

    八、教学反思:

    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方法,能将一些大数写成科学记数法。

    2、过程与方法:在寻找科学记数法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总结,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

    三、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学:

    1、展示学生收集的非常大的数,与同学交流,你觉得记录这些数据方便吗?

    2、展示课本第63页图片,现实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

    大的数,如世界人口数、地球的半径、光速等,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的困难。

    师:(展示刚才演示过的3个大数)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记数方法使下列各数更加便于读、写?请同学们六个人一组,分组进行讨论。

    (1) 1 370 000 000 (2) 6 400 000 (3) 300 000 000

    生1:答:13.7亿,640万,3亿。

    师:回答正确。这是数字加上单位的记数方法,在小学已经学过,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可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在3亿后面再加上好多个0,那么这种记数方法还好用吗? 生:不好用。(让学生意识到以前所学的方法不够用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新的记数方法。

    分析:在读写大数时使学生感觉到不方便,从实际生活的需要,自然引入课题,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记数,为新课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尝试探索,讲授新课:

    1、探索10n的特征

    计算一下102、103、104、105、1010你发现什么规律? 102=100103 =1 00010 4 =10 000105=100 0001010 =10 000 000 000

    (观察并思考,小组讨论)

    (1)结果中“0”的个数与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2)结果的位数与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2、练习:将下列个数写成只有一位整数乘以10n的形式。

    (1)500(2)3000(4)40000

    师:(学生完成之后)可见这种表示方法不仅书写简短,同时还便于读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分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成功地找到表示大数的简便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

    4、科学记数法: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1≤a<10,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思考,小组讨论)

    10的指数与结果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分析: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10的幂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特殊数据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符合“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繁为简”、“分析归纳”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新知,知识运用:

    1、将下列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形式。

    (1)23 000 000(2)453 000 000(3)13 400 000 000 000 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多少米? 分析: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在分析讨论10的指数与结果的位数有什么关系时,会与前面曾经讨论过的10n联系起来,也可以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回顾。再加上学生好奇心都特别强,很想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加以应用,针对以上学生特点,给出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观察并思考,小组讨论)

    5、如何将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

    a×10n将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原数

    分析:这是本节课另一个重点,也是知识的逆向巩固,学生通过寻找写出原数的方法,更加明白在写科学记数法时,如何确定10的指数,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写出原数。

    练习:人体内约有2.5×10 5个细胞,其原数为多少个?

    五、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

    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初中(汇集七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