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推荐八篇)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发表时间:2024-09-29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推荐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背影》微课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1

    学习目标:

    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感知心声

    1、介绍作者—黄蓓佳

    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三、解读心声

    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2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美。

    (三)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

    也许,我们没有走出家门,不知道父母爱你有多深!也许我们根本没有离开过父母,难以体会父母的恩情有多真!如果有一天,为了求学你远离了家门,母亲把万千个叮咛卷进了背包,父亲帮你打好行装送了一程又一程,那时的你或许有了一丝感恩。但是,今天的我们,未必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爱,那就跟老师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体验一段让人潸然落泪的父子情深!

    板书:背影朱自清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踌躇( )搀( )游逛( )蹒跚( )妥帖( )

    擦拭( )箸( )颓唐( )狼藉( )交卸( )

    奔丧( )簌簌( )晶莹( )迂腐( )

    琐屑( )栅栏( )差使( )照看行李( )

    3、看意思说出词语:

    ①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②纷纷落下的样子(簌簌)

    ③凄惨暗淡,不景气(惨淡)④失业在家(赋闲)

    ⑤短时间停留(勾留)⑥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迂)

    ⑦衰颓败落(颓唐)⑧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触目伤怀)

    ⑨细小而繁多(的事)(琐碎)⑩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情郁于中)

    四、走进文本,读背影: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眼。

    (明确:第一段后半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我”流了几次泪,父亲说过几句话,找出来。

    (1)明确四个“背影”:

    P60第一段末,难忘的背影;P62倒数第三行,买橘的背影。

    P63倒数第一行,惜别的背影。P64倒数第二行,怀念的背影。)

    (2)明确四次流泪:

    P61第二行,悲哀之泪;P63倒数第三行,感动之泪;

    P64第一行,离别之泪;P64倒数第三行,伤心之泪。

    (3)父亲的五句话:

    ①“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⑤“进去吧,里面没人。”

    3、我们读出《背影》中父爱的怎样的?(深沉无私博大)

    五、探究文本,赏背影:

    1、四次背影最让你感动的哪个,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一般能讲到父亲买橘的背影最令人感动。)

    2、有感情朗读这一段,思考:

    (1)是怎样的背影让作者如比难忘?

    (2)父亲为什么穿戴得如此灰暗而沉重?父亲此时面临怎样的境遇?

    (3)八年前,作者对父亲的爱完全理解吗?从前文哪里看出来的?八年后呢?

    3、看视频(电视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子深情。

    思考:信中哪一句话让一个七尺男儿潸然落泪?

    六、学以致用,仿背影:

    1、交流分享。

    从望父买橘这件小事中,作者捕捉到了父亲生活中最美的形象,从而流下了感动的泪。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记忆中是否也保存着父母最美的形象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交流)

    2、真情回放。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自私的。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下面请你仔细品味记忆中的真爱,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用你的笔写下这段真情,去感受亲情、回报亲情吧!200字左右。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父亲》,渲染气氛)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3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荣誉称号。

    2、了解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使夏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重点字音

    主宰(zǎi) 积蓄(xù) 澹澹(dàn)

    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贮藏(zhù)

    迸发(bèng) 遗憾(hàn) 芊芊(qiān qiān)

    磅礴(páng bó) 闲情逸致(yì) 轻飞曼舞(màn)

    4、解释词语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气势)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统治。

    灵秀:秀美。

    终极:最终,最后。

    春华秋实:春天开放,秋天结果。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细滋慢长:细细滋生,慢慢长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5、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

    明确:作者如是说的原因是,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麦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着金黄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作者和不少历代文人不同,与“有闲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欢夏天。请说说原因。

    明确:课文抒发的是对“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的正是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写法探究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请举例说明。

    明确: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对比,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强调了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三)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三至五个),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表明了麦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拟人句:

    (1)“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蜂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2)“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3)“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板书设计

    夏总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景(美)

    人(勤)赞美夏天

    赞美自然

    赞美农民

    赞美生活

    五、课外拓展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象,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相鵷XX夫醴泉鸱‘吓!’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或谓惠子曰

    ②夫鵷XX发于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1、翻译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同桌合作,共同翻译全文。

    (2)、不但要会翻译句子,还要会解释句中的疑难字词。

    (3)、翻译过程中注意省略内容的恰当补充。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五、诵读课文,品味探究

    1、故事中的鹓XX、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鹓XX”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惠子相梁》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六、拓展延伸:走近庄子净化心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习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习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习目标。

    1、谈话明确学习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习的需要自拟学习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习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习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习。)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习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 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

    ②枝干多

    ③生命力强

    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近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习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一)以后,询问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习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

    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6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用,背诵全文,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读音。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读全文。

    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

    五、再读课文,分析讨论

    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

    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乐。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

    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

    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课内小结。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 引出

    脉络 乐

    归结 “醉能同其乐”(主旨)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词。

    ⑵掌握作家作品的简单情况。

    ⑶掌握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鉴文章平实质朴的文风,写实细腻的笔触。

    ⑵注意详略结合、突出重点的写法。

    3、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所表现的真挚、深沉父子之情,从一个家庭的不幸了解当时社会阴冷、灰暗的世态。

    【教学重点】

    “背影”既是全文线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这一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

    车站送别场面前的文字,即课文第二、三、四节在全文中的地位与对表达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由学生自主阅读、讨论、研究,同时由教师作必要的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的推进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及各个步骤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给与必要的启发、提示,对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教学媒体】

    建议使用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家生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

    二、导入课文

    作者在1947年答《文艺知识》问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作者情动于衷,诉诸笔墨,文章中深挚的情感超越了时代,打动了几代人,成为描写父爱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三、默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解决生字、生词,理清文章层次。

    多媒体显示1: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志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多媒体显示2: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策1层(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2层(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3层(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师灵活掌握,也可划定层次后让学生归纳意思。

    四、朗读与思考

    播放全文朗读动画。

    指导学生朗读并思考文章是怎样紧扣“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

    分析:

    1、“背影”既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节,第二、三次在第六节,第四次在第七节。一写“背影”,回念旧事,直抒胸臆,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深,笔触主题;三写“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加深印象;四写“背影”追忆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应。

    2、第二次与第三次写背影,笔墨一详一略。第二次是描写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极为详细: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他过铁道的情景──对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翔实地写下,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见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关怀和体贴的情状;第三次写背影:“我望着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一句带过。这里如再详写,文字难免要与前边重复。而前边是全文的重点,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当然是必须详写的;只有详写了,才能具体地形象地反映出当时的动人情景,才能深刻地细腻地表现出父子之间的依恋、眷念和温情。详所当详,略所当略,不仅有利于突出文章的重点,而且也可使行文富于变化,产生出浓淡、张弛、疏密有机统一的美感。

    3、闪耀在泪光中的父亲的背影,是特定环境下的父亲的形象特征,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它对作为儿子的作者来说,是不可能不给自己留下最难忘的印象的。

    五、朗读与体会

    先由教师范读;然后要求全班学生轻声朗读;再指定一个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师作朗读指导后再要求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习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习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习目标。

    1、谈话明确学习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习的需要自拟学习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把握学生情况,选择一份或几份学案,师生共同进行修改和补充(如果生有困难,师给予提示:我们要读懂课文,不外有这些办法:可以读一读,动笔画一画,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一读,反复体会, 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想象,与同学共同讨论、利用资料等))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习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习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习。)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习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 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②枝干多③生命力强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近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习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一)以后,询问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习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模板(推荐八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