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4-09-17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

    (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如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请( )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反应

    扁 病在皮肤 豪不在意

    鹊 病在皮肉之间 假装没听见 讳疾忌医

    治 病在肠胃里 满脸不高兴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 浑身疼痛而死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2

    一、设计思想

    这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教学中要抓好朗诵这一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 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

    运用象征手法是《海燕》最重要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体会象征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课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义的关键。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海燕》的艺术性,使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教学中应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体味、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难点)

    4、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重点)

    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字词预习。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雷电天气的音画)在这样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为什么?(多媒体展示浊浪淘天的音画)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多媒体展示海燕画面及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高尔基的《海燕》。

    二、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 “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自传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听品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自读课文;

    3、师生朗读点评和教师指导。

    《海燕》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随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理解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深入理解“海燕”的精神内涵。

    细节揣摩精读:

    1、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敏感。”

    2、合作研讨:对比手法的运用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其它动物的语句,齐读后说说它们的形象,并讨论描写这些动物的作用。

    明确:文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表达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3、思考:如果让你在题目“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修改标题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诗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明确: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敏感……的海燕

    五、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探讨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难点)。

    1、背景: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年3月,当时俄国正处于革命**到来的前夜,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大批工人失业,沙皇专制反动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一小部分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的安乐窝,而许多英勇的革命先驱者,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奋勇抗争,虽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但他们毫无畏惧,坚信胜利一定会来临。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暴发在即……

    2、小组合作研讨象征手法的运用。提示学生: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明确: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革命**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沙皇专制发动势力

    大海、波浪—— 象征——人民群众

    3、学生朗读象征诗《礁石》,分析礁石的象征意义,进一步理解象征手法。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明确:礁石在与浪的搏斗中,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经过巨大的磨难,礁石虽然伤痕累累,但它仍巍然屹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对胜利仍充满信心,足见礁石是何等的自信与伟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块普通的石头,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艾青的自我形象,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他们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用微笑面对困难和险阻,他们应是时代和社会的中流砥柱。

    六、联系社会生活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结语

    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航海者虽然比观望者要冒风险,却有到达彼岸的希望。奋斗吧,做勇敢的海燕!

    八、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正面描写(海燕) 英勇无畏(飞翔、叫喊)

    海燕

    侧面描写(海鸥 乐观豪迈(飞舞、号叫)

    海鸭

    企鹅)

    九、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同步测试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检查背诵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

    二、品味关键句子

    1、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你的看法。

    ( 要求: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深入分析;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

    ① 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明确: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② 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明确: 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③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三、总结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语言技能、情感技能培养:

    时光流逝,百年历史已成为过去,革命的风暴也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全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对比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3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结语:

    创新,永远是初中语文教学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法宝.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也需要过程,创新是一种有基础的探索式改革.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经验与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和整理、总结和提炼,最终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思路.而且,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4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明确故事梗概。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抓住课文关键,从评价朗读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整体感悟内容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家庭矛盾是非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类似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话筒。

    【本课目标】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从不同角度讨论这一场家庭矛盾的是非,并思考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展示羚羊木雕图片,以同学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并用关键词概括故事梗概。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故事梗概:查问木雕、赠送木雕、逼索木雕。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朗读要求: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停顿恰当,吐字清楚,音量适当,速度合宜,读出语气。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朗读。

    3、选出一组7人分别扮演爸爸、妈妈、“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旁白,其他同学做评委准备评价。

    四、评价朗读效果并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评价扮演者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

    学生:学生自我体验,相互评价并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分析人物形象:

    妈妈:严厉态度生硬、非常固执;

    我: 委屈、无奈、重视友谊;

    爸爸:严肃、婉转、稳重;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万芳:仗义、体谅、明理;

    万芳的妈妈:责怪。

    五、研讨与探究

    全班同学分别从爸爸、妈妈、万芳的角度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讨论。并思考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

    ……小孩子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父亲送给女儿时也应讲清东西如何珍贵,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转向万芳妈妈说一说两个孩子怎么要好,提一提交换礼物的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彼此应多商量,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理想,多一份宽容,生活中就会多一份温馨。

    六、课堂小结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疼爱之情,又有因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不同人心中金钱与友谊的分量。作者借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以小见大,正如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中写的那样:“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是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里,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获。”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是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5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思。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并利用《乡愁》及配乐来创设课堂情境,打开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本课的学习,教给学生通过“读”、“圈”、“画”、“注”、“问”的方式自读课文,所谓“读”,即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圈”即是圈划出生字词,并结合工具书自行解决;“画”即是画句子,画出喜欢的、精彩的句子或细节;“注”即是做批注,可以是对具体语句的理解赏析,也可以是对某处文字的感受体会;“问”即提出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决。而从更好的指导学生掌握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整体感知与春酒有关的人和事。

    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所蕴含的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

    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渊源流传,自上古以来,酒文化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支。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这酒里包含着人生百态。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悦,家人团圆共饮的温馨,独自举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够品味出酒里带来的人生百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琦君走进她的家乡,品尝她家乡的《春酒》。

    二、朗读,初识春酒。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思考: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

    读毕,师生交流:

    ①PPT显示:春酒,又名冻醪(láo是浊酒的意思),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在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

    在文中是指母亲做的八宝酒。

    ②童年的我是最喜欢喝春酒的。“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

    三、赏读,品味春酒。

    (朗读指导和训练穿插在对细节描写的品味中)

    1、提问: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我最喜欢喝春酒?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做批注,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

    (1)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的语句:

    ①“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手里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2)师生交流:

    示例③:“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说明我内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点点春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的地步。“直添”表现了小花猫对八宝酒非常的喜欢,添个不停,很是可爱。这一句以我的馋和小花猫的醉来衬的八宝酒的香甜,从而体现了我最喜欢喝春酒。

    小结: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琦君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在这杯香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对春酒的怀念之情也尽显其中。

    2、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师生交流:不是的,作者怀念的是春酒中蕴涵的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3、这“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字里行间?

    师生交流:

    ①“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因为这喝会酒的人,无论是会首,还是那11个人,大家都是为了帮助那个急需钱用的人,而且这帮助都是主动的,从喝会酒就能看出当时村子里的人们之间是相互帮助的,乡邻之间是和睦相处的,这体现了我家乡的淳朴的民风。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②“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一词指人做事勤快,这句话写出了阿标叔是个热情好客的人,体现了他乐于助人、勤快淳朴的性格。

    ③“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

    这里的“得意”一词写出了母亲因自己的八宝酒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内心的高兴之情。“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联想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受到表扬后的兴奋和欣喜,甚至还会有点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态。“其实”一词写出了母亲从不喝酒,她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这样她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了。从这里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形象。

    小结:以上的品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道地家乡味”,它是从香甜的春酒里飘散出来的,它融化在故乡的点点滴滴里,有我欢乐幸福的童年,有我慈爱能干的母亲,有我淳朴热情的乡邻们。

    四、精读,升华春酒。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在这杯甜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朴实的情意。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这道地的家乡味吗?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两段。

    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师生交流:

    “如法炮制”的意思是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按照现场的方法办事。这说明我是按照母亲做八宝酒的工序泡制八宝酒的。

    “家醅”的意思是自家酿的酒。“醅”是指未曾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

    (插入琦君的简介)

    PPT显示: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温州。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明确:作者再不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3、研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PPT显示: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跟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师生交流:作者以一个问号结束全文,给文章留下空白,让读者在她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内那份心的浓浓的乡愁。

    (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那种失落,那种怀念,以及那种不可复得的心情来。)

    五、延读,感受乡愁。

    过渡:此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过春酒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跟琦君有着相似经历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余光中的《乡愁》。

    老师范读《乡愁》

    思考,这首诗和我们学的春酒有什么相同之处?

    (PPT显示《乡愁》配乐:思乡曲)

    师生交流:

    ①这首诗和课文一样,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②作者都是借助某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③把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上表达出来,这在写法上可以称作“借物抒情”。

    六、总结,推荐书目。

    1、推荐几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细雨灯花落》《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一对金手镯》《桂花雨》。

    2、教师寄语:同学们,通过对《春酒》的学习,此刻我们的内心都被文章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感染着。不论你离家多远,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将永远是你心灵深处那份抹不掉的回忆,也许有一天,当你真的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时候,你会发现故乡真的就如琦君笔下的这一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春酒》,感谢琦君,以及那令人陶醉的乡音乡情。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及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难点】

    个别难理解的抒写情感体验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同学们先来一起看一组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图片,俯仰高低角度不同大家看完的感受如何?老师听见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很壮观。的确,黄果树瀑布素有“天下奇观”的美名,图片旁有相应的资料大家可以看一看,好,看大家都很迫不及待的样子那咱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黄果树瀑布》,看看作者笔下的瀑布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作者以前对黄果树瀑布间接了解的印象和后来身临其境的情感。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游览黄果树瀑布心情变化是什么?

    明确:心情变化:不激动—无聊—激动—震撼—赞美

    (三)深入研读

    1.作者在实地游览前的感受是什么,从文章中何处体现?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开头两段写自己看到黄果树的图片并不激动,看到旅游纪念品会产生无聊感。因为这些统一制作的东西只是一种公共的概念,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干瘪而空洞。这样写与下文那有声有形有生命的、具体生动的、震撼人心的实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2.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明确:(引导学生通过“抚摸”、“亲近”、“诞生”、“复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去体会。)作者游览后的惊喜发现:瀑布是有声的、潮湿的;瀑布是立体的,可以抵达它的后面。有声的瀑布令作者异常激动;潮湿的瀑布能把“我”淹没;立体的'瀑布可与之亲密接触。从文中描写可见,作者沉浸在喜悦、欢乐和激动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体的、强烈的生命,产生对瀑布的亲近感和崇高感。

    3.找出文章当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越走越近,我看见水柱像庞贝城在火山中毁灭时的大教堂的圆柱那样崩裂,轰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变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毁灭,在诞生……”

    (2)“这里是瀑布的声带,唯一的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哪怕你像圣经那样说话。

    (3)“这可能意味着死亡,也可能意味着得救。”

    (四)巩固延伸

    本文与《站在黄果树瀑布上》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你从比较中能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学生可各抒己见。于坚的文章集中表现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艺术性、创造性上更胜一筹;吕游的文章不少地方描写过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气、雄壮、神奇、壮观绝美等词,感染力较一般,但他另辟蹊径地写寻源所见,获得“平凡与伟大只差一瞬间”的人生感悟,这是可取之处。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

    2.写一篇黄果树瀑布的导游词

    四、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