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民情走访日记13篇
  • 民情走访日记

    发表时间:2024-07-10

    民情走访日记13篇。

    书写文档常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心力,我们可以想到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文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在工作中正确使用范文呢?下面的“民情走访日记”相关内容主题,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

    民情走访日记(篇1)

    新和村是教育局的结对联系村,全村村民共405户1423人,其中劳动力812人,有382人外出打工。车到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我们就看见有老人三三两两地踱到社区大院,有的聚在一团,谈笑风生;有的靠在墙角,悠闲地晒着太阳;有的围在健身器械周围,畅谈锻炼心得。看我们一脸疑惑,村书记方和平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些都是准备来村里老年食堂用餐的。每天早上九点,老人们到村老年食堂报名,食堂按需准备饭菜,每个老人每餐只要支付2块餐费,就能够吃饱吃好。为了让老人们打发时间,休闲娱乐,在食堂隔壁的村大会堂特意安装了电视,摆放了棋牌桌。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隔壁的大会堂,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越剧名段,许多老人围坐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故事人物。有两桌老人已经凑起伴打麻将,时而低语,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哪些老人可以来食堂用餐?食堂如何管理运作?每年需要多少资金?许多疑问在我们脑海盘旋,我们决定向书记问个究竟。书记诚恳地邀请我们中餐时来食堂看看,到时候再揭晓“谜底”。

    在村书记、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实地查看了宅基地平整项目现场,走访了新星伞架厂,拜访了西红花种植大户方建林,看望了老村干部吕奎基和93岁的老党员管树生,慰问了困难户姜樟财一家。

    临近中午,我们决定去新和村孩子就读的梓里小学和梓里幼儿园查一查,看一看。新和村近一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老老少少在家。外出的人就像风筝,无论飞多远,亲情这条线始终牵着挂着。老人小孩在家妥帖,打工的人儿在外才会安心放心。关爱老人,新和村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照顾小孩,作为教育人我们责无旁贷。

    梓里小学、幼儿园同在一个校园。走进学校,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午餐,因为是“突然袭击”,事先并未通知学校、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并没有做准备,只是兴奋地呼唤着“客人老师好”。看着孩子们彬彬有礼的样子,看着老师兢兢业业的状态,再看看学校精致洁美的校貌,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也为老师们扎根山村、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临走时,我们几个都还放心不下,又到食堂仔细查看,不断地叮嘱校长、老师,要注意孩子的营养,要保障孩子的安全,要让孩子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出了校门,开完座谈会,我们直奔老年食堂,老人们已经开始用餐,中餐是炖毛芋和雪菜肉片笋丝。有些吃好的老人,正在帮着洗碗整理。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老年食堂每天都有两个菜,荤素搭配,味道好,适合老年人口味,而且每天变化菜式。烧菜的也是个76岁的老人,身体硬朗的很,现在村里人家办喜事,请他烧个十几二十桌毫无问题。村里老年食堂方便、便宜、卫生,现在村里很多年龄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很想参加。一旁的村书记也和我们介绍,村老年食堂是全市的两家试点食堂之一。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制约,目前,村里规定60岁以上低保户、70岁以上空巢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能够参加。全村符合条件的70余位老人基本都非常乐意在老年食堂用餐。

    虽然百姓欢迎,但村领导却十分伤神。村书记介绍,老年食堂是民生项目,不能赚钱,只有贴钱。除每年上级部门补助资金外,老年食堂还需村里筹集5万余元。目前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足的资金基本靠从其他项目中挤,向部门和企业老板“化缘”。不过,他表示,不管再难,只要老人需要,老年食堂一定坚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

    看着村领导脸上的坚毅,我们班子讨论研究,决定想方设法在资金上给予帮扶、资助。听到这个消息,村书记像小孩般激动地鼓起掌来。

    走访的一幕幕不禁让我沉思:老人缔造了过去的辉煌,儿童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一老一小是农村和谐稳定的根基。我们在抓农村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发展经济,更要重视改善民生。虽然民生工作更多需要的是投入,更多看到的是琐碎。但国之命在人心,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民心就是最大的GDP。只要用心、用情,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回来的车上,老人和孩子的笑容还在不断浮现。

    笑脸如花,馥郁绵长。

    民情走访日记(篇2)

    今天,我来到了荷田村株塘组开展大走访活动。该组有52户251个村民,五保户3人(已进入敬老院)……

    “我们这里几口塘都快跨了,打了报告还没有回音”,“我们人多没事做,能帮我们引进一个工厂吗”,“请帮我们找人修下路,我们凑不起这么多钱”……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晴,让我的心情有些凝重,我认真记录着,甚至眼前浮现了焦裕禄在兰考的身影,我想:我一定用情和群众交朋友、用心帮群众解决问题。

    今天,集中反映最多的情况就是四口塘的规划问题。村民们说,他们不敢蓄满水,四口塘一跨,会影响下面村民的房子。他们做了规划,把四口塘整合为一口,既可以多养鱼,又可保证灌溉。我当即拨通了市水务局李龙山副局长的电话,请李局长特别关心株塘组的水塘修复问题,并告诉群众相关程序。我建议村民们要争取上面支持,也要发动村民的力量,多方面想办法才行。他们说,只要有干部带头、支持,他们就会团结起来干。jk251.coM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鱼和蛙的比喻,我们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不是“蛙水”关系。水是我们这些“鱼”的生存条件,鱼必须深入水中。现在,有的鱼变成了“蛙”,上级领导来了检查工作时水里一扑,装模作样;领导一走,岸上一跳,哇哇乱叫。这次市委紧跟中央精神,切中时弊,对症下药,开展“大走访”活动,就是要使一些变成了蛙的鱼改头换面重新变成鱼,经常深入群众中,与民连心,帮民解困。

    民情走访日记(篇3)

    今天组织部送我到村里,村委给于我的第一观感是破败不堪,村委办公楼在建中,一间近于发霉的木架结构房立于一片狼藉中,没有正规的办公室、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坐机)。村委驻地有十余户人家,其间贯穿着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这条路正是徐霞客游记中零碎提到的茶马古道。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任。

    该村有14个小组,3199人,年人均纯收入1326元,主要经济收入为外出劳务。

    体会: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依希可见的古文明里透着强烈的剽悍的民风。

    民情走访日记(篇4)

    10月10号下午4时,我踏上了家访的征途。天公作美,上午还是烈日炎炎,到了下午却是少有的阴天,凉风习习,让人有一种少有的清爽。一路走去,大山村里的迷人风光让我的心情很舒畅,经过三公里的路程,我最先到达的是熊广发同学的家里,走进这个小男生的家,只见他正在家中大厅看着电视入迷了,没有察觉我的到来,我轻唤了一声“熊广发”把这孩子惊了一下,他半天才回过神来,很腼腆的叫了我一声“老师”。他很客气的搬凳子过来请我坐,我与他简单聊了几句,了解到他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家就只有他和奶奶两个在家。然后孩子飞奔出去叫来了他奶奶。他奶奶走进门与我打了个招呼,自己还没坐定,就开始数落孩子种种“不好”的表现,一条又一条,奶奶看来是个急性子,说话的语速很快,声音也很亮,这期间,孩子时不时很不满地抬起头来争辩一句,又被大人的说话声掩盖了下去,他的争辩显得很无力。我看出他很不服气却又无奈地低头坐着,我凑近他压低声音和他小声交流起来。我声音很小,但是他听得很专注,不时地点点头,表情也随之缓和了下来。我教他怎样与奶奶好好沟通,而不是顶撞妈妈,以及如何克服身上的缺点,争取用行动让奶奶满意。当然,我首先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孩子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之后,我让孩子先回了他的房间。从他奶奶的谈话中我们感到做奶奶的是爱之深,恨之切,对孩子是给予了很大希望的,也倾注了她的心血来培养孩子,奶奶起早贪黑的为孩子操劳,对他的教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学习成绩总是差强人意,在奶奶飞快的话语中间,有些无奈的表情。于是我忍不住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当我们忍不住要批评孩子的时候,能不能换个角度去表扬一下我们的孩子呢?”奶奶有点茫然地看着我。我说:“你应该换个角度表扬他,哪怕他仅仅有一点儿出色的地方。你不能总是批评他,或是不停地在他旁边说他的不是,不然如何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听了我的话,孩子的奶奶连忙回答说:“老师,被你这么一说,我真的是茅塞顿开。我的孩子就是没有一点自信,原来,这都得怪我的教育方法方式不对。”最后我将自己的电话留给了老奶奶,她今后如果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用电话与我交流。在奶

    奶与孩子的目送下我结束了这次家访。我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我的心情有家伙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有一股莫明的惆怅——中国农村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电话家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与平时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也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民情走访日记(篇5)

    第一篇:大走访民情日记--奚燕

    大走访民情日记

    图们市凉水镇第二小学校奚燕

    一、统一思想,明确走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走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走访片段

    “您好,您家的刘德华在家里吗?”“哦,奚老师来了,请到家里喝茶,他在房里做作业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气了。”刘德华爸爸说。“没有啊,他在学校里很听话的,比开学初用功多了。今天,我想了解一下刘德华同学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你们开始走访以来,群众对你们学校、对老师好的呼声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长总是说这说那。说学生回来没有作业做,孩子们到处玩,我们管不着;打他,他不怕,说他,他不听,真是无可奈

    何。只找我们借买学习用品之名要钱买玩具,成绩谈不上。现如今情况大有好转,孩子们用功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通过本次走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走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以走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走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走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走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走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民情走访日记

    民情走访日记

    ***

    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 1

    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

    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

    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三篇:县领导走访民情日记

    带上责任 带上真情 走进你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2014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镇**村走访。这天碰巧是小寒,气温在5℃以下,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现有人口26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人,占全村总人口

    5.1%;耕地360余亩,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镇政府旁边的光荣敬老院。镇民政所长介绍到,光荣敬老院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5800多个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据院长介绍,敬老院现有耕地1.8亩,加上党和政府每年的补贴、关怀,院里每年收入超过

    2.6万元,能够满足全院正常的开销。

    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桂英、贫困户叶光福和困难党员谢绍海。在体弱多病的谢桂英老人家里,我要求镇里的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桂英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绍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5年,已(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患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的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收获之一: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走访调研架起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

    收获之二:走访调研发现了真实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依然突出,路难走、水不畅、环境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都发放低保资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收获之三:走访调研明确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让我想起了XXX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设。

    为官一任,发展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个传递百姓心声的平台。今天的走访,感人肺腑,受益匪浅。基层是我家,群众是亲人。我想,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和祝福走进基层,走进我们的亲人,那样,才能走的更真、更实、更远……

    第四篇: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

    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

    篇一:民情日记--理解“万岁”!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那时正好下午6.20左右,又接到谢村长的电话,说:大碰村小组犁彩英家的后墙倒坍了,现老家人无处安身,要我立即赶到犁彩英家,看看怎么处理和安排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黄长娣告辞,再打着雨伞,卷着裤脚,急急忙忙又赶往犁彩英家……

    篇二:民情日记--难忘的时刻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干部,她正想和“三送”干部联系时,正在那里放牛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当我18.30分左右打着雨伞,卷着裤脚走到她面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心情说: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而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我说: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白石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里过来的。我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

    我走到倒塌房子面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八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然后和村支书钟礼明、村长谢伟荣一起到房屋后面察看,发现:屋后有一棵大机树的树枝随风摆动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墙壁上而导致墙壁倒塌的。我们找到了漏水倒墙的原因。随后,我们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盐、酱、醋、茶、米、菜等搬迁到她养子李华的屋檐下……

    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几天过后,她老人家再次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说要来村委会看看我,要和我聊聊天,要来感谢那天晚上对她的帮助,要不是你和村长、书记,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更不知道怎么办?房屋倒塌的时候吓死人哟,我看到都害怕!……

    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第五篇: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民情走访日记(篇6)

    2月2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上午,在xx会堂刚刚参加完xx县第七批新农村指导员下派动员大会,紧接着又到xx镇会议室参加xx镇新农村指导员见面动员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发云和xx镇杨腾龙书记分别作了讲话,对新农村工作了全面的要求和部署。新农办主任鲁曹军对下派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作了详细的说明。

    午饭后,我们在村党总支书记汤志远同志的带领下,到村里转了转,支书边走边对村情作了介绍,我们对村容村貌和村情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回到村委会,上届工作队长曹雪灵同志向xx作了简短的工作移交,市广电局局长罗灿武同志对做好下步工作作了强调和要求:一是要加强与结对农户的联系,尽力帮助他们生产生活困难;二是由于人员变动,要及时调整变更结对户,按照处级干部挂钩不超过8户、科级干部不超过5户、一般干部不超过3户标准进行结对帮扶;三是要进一步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全面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四是要畅通老百姓诉求渠道,反映老百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领导提供第一资料。

    3月1日 星期五 晴

    上午,我们走在xx村街上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说,村里86岁高龄的'汤文老人住院。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小学教师,退休20多年了,前几年不幸得了中风。中午饭后,我约康新朝(副支书)、李剑文(治安员)到xx县医院看望他老人家,与他家属进行了交谈,叮嘱他要好好医病,养好身体,临走时我们每人给了老人家200块钱,表示慰问。

    3月2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早上刚起床,听说李书记家房子漏雨,我与支书一起及时赶到他家,与翻整房子的小工了解一些情况得知,原来他家建房时间不长,由于窗子用料木材不干,长期风吹日晒导致窗子变形严重,一到雨天室外下大雨,室内淋小雨。村支书给小工交待了施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要求他们要按时按质按量完工,确保不再出现质量问题。

    3月3日 星期天 晴

    今天,县委组织部张副部长、xx镇严副书记一行四人来到xx村,对党建工作、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工作情况等进行调研,就如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提出指导意见,并要求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做好每个支部的评定工作,评定等级由原来四个等级调整为现在“先进、一般、后进”三个等次。他们向我了解一些新农村工作情况,我把我们村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他们听后,肯定了我们所做的工作。

    3月18日 星期一 晴

    初春的太阳刚刚冒出山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德聪一行3人轻车简从,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军陪同下来到他挂钩联系户登高村徐治虎、杨之德、王军国家进行家访,对生病的李德彦户进行慰问。

    我作为向导挨家挨户陪领导了解各自家庭基本情况,收入状况,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需要他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跟杨部长与群众接触的了解,杨部长工作踏实认真,平易近人,他通过家访与老百姓摆家常,讲道理,了解社情民意,增进感情,老百姓把他当成自家人,临走时老百姓对他说“你又回来啊!”。听了这话,我在想如果我们所有干部都像他一样那该多好啊!

    3月22日 星期五 晴

    一整天陪支书到青云村和山河村踏看落实蔬菜大棚田间地块,向四户农户租了10亩土地,准备建5500平方米大棚,种植生态蔬菜,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3月25日 星期一 晴

    参加村“两委”研究建盖马合安置地村级活动场所有关事宜,会议研究决定:活动场所建设建筑面积为313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1560元,计划总投资488280元。

    3月26日 星期二 雨

    上午,在村里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下午,帮助支书整理关于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管理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素质的建议。

    民情走访日记(篇7)

    今天是6月5日,星期天,天气晴。

    上午9点20分,我和社区志愿者徐阿姨来到了居住在xx园xx幢xx室程师傅家。我首先向程师傅两口子问好,并代表迈xx街道传达了对老两口的良好祝愿,并发放了xx桥街道给居民的一封信和社区联系卡,并告诉他们,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

    交谈中,程师傅告诉我,她的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去一趟医院,检查检查身体都很不方便。为了给程师傅解决这一问题,我告诉她,现在社区医院可以预约家庭医生,医生可以定期上门给他们量血压、测心率……

    同时,我还把社区卫生医院的服务电话留给了程师傅。程师傅对这个解决方案表示非常满意。

    临走的时候,我再三叮嘱程师傅,在联系社区医院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会一直跟踪这件事,直到帮助他把问题解决。

    民情走访日记(篇8)

    1月5日,长沙风雨急至,气温骤降。天刚亮,70岁的彭金生爹爹就出了门。

    左臂戴着红色的巡逻臂标,兜里揣着记事本,彭爹爹眼睛扫视社区楼栋间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楼房,春节快到了,他看得格外仔细。 有没有陌生人出入,有没有邻里纠纷需要调解,有没有车辆乱停乱放,有没有摊贩违规经营……一整天,他要在整个社区转上两个来回。下午5点半,彭爹爹结束巡逻后,一定要回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写日记。

    起初这个日记本只是巡逻的考勤本,简单记录着巡逻队员请假和缺勤。后来,彭爹爹发现,其实每天在社区不光发生鸡毛蒜皮的麻烦事,还有很多拾金不昧的正能量小故事。他开始每天记录,尤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社区,针对一些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居民注意。

    从2013年,自加入社区义务巡逻队当队长开始,4年时间,彭爹爹已经写满了两大本日记。

    “社区巡逻事不大,但意义不小,关系每家每户的安危,我把它当事业干。”彭爹爹说。

    4年时间,彭爹爹就请过一次假,那还是去年儿子生意忙不赢,硬要他过去帮忙。每年,儿子孝顺要带他外出旅游,彭爹爹也总是牵挂着巡逻,回回拒绝。

    据介绍,像彭爹爹一样的社区义务巡逻员,在浏阳河社区还有14位,他们大多是退休党员,平均年龄67岁。“老人们对人头熟悉,又热心细致,把很多工作做在了前头,也杜绝了很多不安全隐患。”浏阳河社区书记汪硕说。

    56岁终入党

    彭爹爹祖籍江西省吉安市,来长沙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56岁那年,彭爹爹做了一件很牛的事,他终于入了党,在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这个一直很坚强的老人落下了眼泪。要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彭爹爹一连递了20多封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爹爹记得宣誓那天,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一字一顿,嗓音哽咽,紧握的拳头在誓言中微微颤抖。“年轻时就有这个愿望,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虽然一直努力,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可以说,入党就是彭爹爹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信仰的全部。带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彭爹爹来到了长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第二故乡竭尽所能,发挥余热,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民情走访日记(篇9)

    为组织动员全市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更好地把握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近日,宿迁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开展“百日走访”活动。

    “百日走访”活动自9月下旬启动,至12月底结束。活动要求大学生村官立足“五新”内涵,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其中2013年及以前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要在以往走访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已全部走访过一遍群众的要有重点地开展一次“回头看”,未全部走访完的要及时“补课”,确保实现户户到;新任大学生村官要以“百日走访”活动为契机,集中走访群众户数不低于50%。活动要求大学生村官通过走访,熟悉村居自然状况、区位特征和经济结构等,了解人口构成、收入来源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等,记好民情日记,做到村情民情“一口清”;梳理查找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富民项目运营、服务群众举措、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把党的惠农政策带下去,把群众的“急难愁”和“不满意”带上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据介绍,“百日走访”活动结束后,市委组织部将优选一批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在各地大学生村官中集中展示,并组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进行交流。

     

    民情走访日记(篇10)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对如何开展“双联”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我联系的3户群众户主分别是魁仲明、安廷义和魁崇辉。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车辆沿着柏油路蜿蜒前行,途径羊井子湾乡政府不一会便到达了目的地。

    下车后,我看到乡村组干部早已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分散行动。我联系的3户群众散居在这一带,在榆树井村一组队长的引导下,我相继走访了魁仲明、安廷义和魁崇辉3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20xx年春耕生产中来,并为每一户送上了民情联系卡。

    这次走访,令我欣慰的是这3户联系户普遍都盖起了砖瓦房,主导产业为葡萄、孜然、粮食种植。这些都得益于县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持,得益于各级政府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这些利农、惠农、助农、强农政策,村民都享受到了,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产业培植初具规模,年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群众交谈,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同时我也了解到这几户年人均纯收入均在2000元左右,相对较低,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贷款,整个家庭受教育程度低。

    这次到联系户家中走访调查,感受很深,受益匪浅。我体会到了,要想真正搞好党群、干群关系,就要真正融入群众之中,为他们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情走访日记(篇11)

    篇一:民情日记--理解“万岁”!

    20XX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那时正好下午6.20左右,又接到谢村长的电话,说:大碰村小组犁彩英家的后墙倒坍了,现老家人无处安身,要我立即赶到犁彩英家,看看怎么处理和安排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黄长娣告辞,再打着雨伞,卷着裤脚,急急忙忙又赶往犁彩英家……

    篇二:民情日记--难忘的时刻

    20XX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干部,她正想和“三送”干部联系时,正在那里放牛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当我18.30分左右打着雨伞,卷着裤脚走到她面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心情说: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而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我说: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白石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里过来的。我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

    我走到倒塌房子面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八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然后和村支书钟礼明、村长谢伟荣一起到房屋后面察看,发现:屋后有一棵大机树的树枝随风摆动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墙壁上而导致墙壁倒塌的。我们找到了漏水倒墙的原因。随后,我们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盐、酱、醋、茶、米、菜等搬迁到她养子李华的屋檐下……

    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几天过后,她老人家再次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说要来村委会看看我,要和我聊聊天,要来感谢那天晚上对她的帮助,要不是你和村长、书记,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更不知道怎么办?房屋倒塌的时候吓死人哟,我看到都害怕!……

    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第四篇: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民情走访日记(篇12)

    按照xx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们来自奇台县财政局、住建局、史志办等单位的7名干部有幸成为第一批下基层工作组,赴奇台镇东关社区开展工作。上午,东关社区党委书记孙丽立即召开全体会议对我们进驻社区的工作组成员表示了欢迎, 社区党委书记孙丽向"三民"工作组介绍了东关社区基本情况,与社区的同事们进行了相互介绍, 并对我们"三民"工作组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将工作组7名成员和社区干部混搭编组,组成4个工作小组,划分了包片区,先由社区干部带队入户了解民情。

    曾有人用"上管千条线,下管一根针"来形容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和繁杂。这让我们"三民"工作组的成员倍感压力,但想想身上肩负的使命,我们不禁要理清思路,想想到这要为群众干什么,为群众解决什么,才是我们来这的真正目的。

    民情走访日记(篇13)

    有关双联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与村民融洽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双联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欢迎浏览!

    篇一

    3月8日 星期四 天气:雪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篇二

    又是一年7月,在这杏熟麦黄的收获季节里,为了有效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月6日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当天下午省人防办一行15人在督查组长窦永毅副主任带领下来到扶贫联系点宫刘村新建村委会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窦副主任对施工人员强调要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同时还了解了村上菜籽、麦子的收割情况,其它农作物、药材的长势等。返回住地,双联工作负责人谈可峰处长召集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等开会,协调产业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等事宜,明确此次入户调研任务,强调注意双联政策的.宣传,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晚饭后,督查组5位同志前往宁县进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开始驻村蹲点,入户对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扶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引领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组四个居住较远村组中的6户贫困家庭入户了解情况,与去年相比较,每个家庭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济收入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这些村组地处沟边,距离塬上较远,道路还不是很顺畅,依然存在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仅剩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变不明显等状况,他们仍然居住在破旧的依山而建的土窑之中。第三天对一、五、七组5户农家进行了走访,这几个户居住在塬上,条件相对沟里的住户要好得多,有的人家盖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农用车,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养殖的数量,因为水源充足,夏粮丰收,秋季农作物长势喜人,收益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种麦不如种菜籽和药材收入高。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会到窑洞炕头,一会又到田间地头,脚走疼了,脸晒黑了,但心里却特别充实,感触也很多。

    感受之一:农民真心拥护党的惠民政策,真诚欢迎联村联户行动,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心愿非常强烈。结对帮扶的每一户,尽管都是贫困中的特困户,但是他们都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户调查中,农民最满意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最欢迎的是联村联户行动;最大的愿望是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农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双联行动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乡村干部热情高、情况熟,与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对接户时,乡村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书记、村主任非常熟悉我们对接的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农户现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情况,介绍起来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没有千百次的入户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我感到,乡村干部是做好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之石,必须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感受之三:单位挂职驻村干部认真负责

    【民情走访日记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