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7-0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请务必留意我们网站的实时更新以便及时调整商业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教具准备:

    投影仪、长方形框架、四边形卡片11张.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直尺、三角板、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纸片.

    提问: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

    问:谁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讲桌桌面、有的文具盒的表面、黑板表面、班上的优秀作业展览栏都是长方形)

    间:谁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广播喇叭的正面、装一丸中药药盒的每个面,班上电视柜的表面)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

    1.老师贴出一组图形,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讨论)(这些图形都有四个角、都有四条边)

    老师指着黑板说:像这样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现在,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这组四边形分类.(同桌可以商量)

    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归为三类。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拿出自己的长方形卡片)(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怎么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

    (①采取对折的方法:把长方形纸片对折使两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再对折,两条短边也重合,说明另一组对边也相等.证明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②用直尺分别测量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从而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现在,老师看看哪一位同学积极动脑,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长方形中的每一个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每个角分别重合了,就证明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4.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正方形卡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

    讨论: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样证明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踊跃发言:(①将正方形对角折一次,再折一次,四条边完全重合,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②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长度都相等,说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③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正方形的每一个角,每个角都和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说明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5.认识长、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分别归纳了长、正方形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教师同时板书,整理成表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呢?

    用投影片演示。

    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正方形)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反馈练习。

    ①把你学具袋中的所有长方形、正方形分别摆在桌子两边.(学生互相检查摆的对不对)

    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③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④画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7.认识平行四边形.

    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

    老师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框架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这个图形不是长方形了,因为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在黑板右上角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还有哪些平行四边形?

    (分类中的其它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老师把黑板上的其它四边形改写成平行四边形)

    问:同学们平时见过平行四边形吗?请举例来说.(有一种防盗网上的图形、篱笆上的图形,有的编织图案)

    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又一次演示长方形活动框架)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它们都有四个角;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必须是直角)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补充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投影片打出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对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5)有个四边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2.趣味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

    3.思考题

    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分米,宽都是2分米.

    (1)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拼的?

    (2)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是怎样拼的?

    4.课后练习

    (1)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设计说明:

    本教案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手段,迁移的方法进一步掌握长、正方形的特征.从长方形的变形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巩固练习中的判断题,有意提醒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

    趣味练习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要有序、要仔细.

    通过同学们不同意见的争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题没给直观图形,要求学生在脑中形成长方形的图象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应适时给与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1、口算:50+70 300+500 900—500 44+22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 12+8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 76+37 24+89 98+66 980+660 985+665

    2、980+660 985+665 不能用上节课学的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80—7= 56—3= 76—12= 98—35=

    654—12= 123—100= 876—123= 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坐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行348千米到达了大理,又从大理出发去丽江。大家在书上可以看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那么大理到丽江有多少米呢?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购物

    教学内容:购物P28-2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书柜、书桌、椅子”的情境图。

    充实背景材料:因为图书不断增加,学校准备为阅览室添置新书柜、新桌椅。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学生理解图意并提出问题。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买一个书柜、一套桌椅各要多少元?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桌子要多少元?买4把椅子要多少钱?买4套桌椅要多少元?用1000元可以买几个书柜、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买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椅子要多少元?”等可以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1、解决问题(1):买4把椅子要多少元?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交流时出现的多种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鼓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列乘法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2、解决实际问题(2):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4、2、6”各表示什么意思,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小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对于第2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要鼓励。

    去游乐场

    教学内容:P30-3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去游乐场”的情境图。根据图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1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1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太空船,50元够吗?等等。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等一步计算的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1、解决问题(1):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2): 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完成,请2人板演。 3、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实际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和计算的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要鼓励。

    练一练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中所给的信息,再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乘火车

    教学内容:P32-3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结合乘火车的情境,先让坐过火车的同学讲讲,硬座车厢和卧铺车厢的情景,了解每种车厢的座位情况。再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等等。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1、解决提出的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每个问题的解法,并说说是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练一练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中所给的信息,再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3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有的认为前面的站点较多,用的时间较多。有的认为前面的路转弯多火车走的较慢,用的时间会多一些,而后面的路较直,站也少,用的时间会少一些。

    0×5=?

    教学内容: P34-3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0”的乘法

    让学生口答“0×5=?”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学生们举了许多例子,其中还提出了“0×0=0”,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

    二、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解决“130×5=?”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解决“402×3=?”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买饮料

    教学内容:P36-3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估算。

    教师结合“买饮料”的情境,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在小组说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学生可能有不同于书上的许多想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准确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展示各种方法,只要算法正确,都应给予肯定。

    方法一:24×3=72(元)

    方法二: 24×3×2

    72×2=144(元)

    =72×2

    =144(元) 方法三:24×2=48(听)

    24×2×3

    48×3=144(元)

    =48×3

    =144(元)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试一试第1题

    2、做试一试第2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估算的方法。 3、做练一练的第1、2题。

    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老师记时,学生做39页第1题,集体订正时,说说口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练习:

    做39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请4名板演。

    做41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请3名板演。

    做41页第12题。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错误并改正。 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39页第3题。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做第40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找规律: 第39页第5题和第40页第9题。让学生先计算,再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学生欣赏这些算式的独特结构,得到美的体验。

    三、估算练习:

    1、第39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改正错题,再交流怎样用估算的方法检查乘法计算的过程。

    2、第40页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交流方法。学生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可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也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试乘的范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

    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

    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

    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

    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可多拿几个不同顺序的,然后让学生说。)

    引导学生说:排列的时候,先确定百位上是3,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7、9就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再确定百位上是9,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7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最后确定百位上是7,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9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一共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这6个三位数分别是379、397、739、793、973、937,这样按顺序排列,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方法介绍,你觉得谁的更好些?(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

    学生发言。

    3、引导学生小结:

    排列时,先确定一个数位上的数,然后交换其他两个数位上的数,各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都能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这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P113页例2,边看书边自己说说书本上是怎么摆的?

    师: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你认为是几?好,那请大家把自己心中的密码大声地喊出来吧!(课件演示密码转动过程)

    是:739,猜对的举手,yes!我们可以进去了,向前冲,嘿、嘿、嘿!

    1、创设情境,完成P113页“做一做”

    师:哇!这影剧院真漂亮!同学们赶快找座位坐好。看看第一场表演什么?(西游记)嘿!很熟悉。谁来说说你对“西游记”的认识有多少?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图中的四师徒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说大意,注意说完整)

    师:你觉得××同学说得怎样?师傅说:“交换位置,再来一张”(课件出示)那交换三个徒弟的位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那请大家在小组里面排一排,照一照,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再交换两个人的位置,各有两种排法,合起来一共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

    师:“西游记”好看吗?下一场表演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红帽)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好,谁上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同学讲故事真好听,你们有留意到屏幕出现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呢?(小红帽,猎人,大灰狼)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时,扮演过猎人的小朋友说:“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你知道他想干什么?(想变换角色,他不想演猎人,想演大灰狼了。)他们的角色还可以怎么变化?你们能帮助他们排一排吗?

    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表演的同学真棒,一下子就把6种不同的角色变化都找出来了。

    3、完成书本P116页第4题。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觉得有点饿,这样的天气去吃点什么好呢?你们想吃什么?

    师:你们的介绍也不错,不过天气越来越冷,我想吃点辣的来暖暖身子,你们怕辣吗?哦!有的怕辣,有的不怕辣,那不、怕、辣这三个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呢?请大家用练习本排一排,再读一读看一共有几种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

    师:不怕辣的同学,放学后可以建议你的父母去吃一顿麻辣火锅。

    师:在回来的路上聪聪、明明要考一考我们。我们看题目。(课件出示题目)请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要注意可以随意摆放的,看一共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三、推算联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我们全校才有600多学生,还要再来300多个。说说1000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3)照这样计算,1000米要走几次?大约走多少步?

    (4)走10个100米的距离和走20xx步的距离大约都是1000米。

    4、以周围环境为素材,深入感悟1千米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从学校出发到哪儿的距离是大约是1000米?

    (2)展示长度是1000米的路线

    出示图片:从学校门口到京深海鲜城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

    从学校门口到肖村的`火车道距离大约是1000米。

    5、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太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它们区分开。

    出示: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2)我们之前猜测1千米的长度对吗?

    (3)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1千米=1000米1km=1000m

    小结:1000米也可以写作1千米。

    (4)填空。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6000m=()km12km=()m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从学校门口到宋家庄地铁站口大约2()。

    (2)一支铅笔大约长18()。

    (3)学校的旗杆大约高7()。

    (4)中国的领土从东到西最远大约长5500()。

    2、计算

    (1)一节地下管道的长度是20米,()节管道的长度是1千米。

    (2)公共汽车1站大约长500米,()站之间的距离是3千米。

    3、解决问题

    600米

    学校足球场

    350米700米400米

    图书馆小明家

    650米

    小明从家出发,先到图书馆后再去学校,从学校出来后去过足球场之后才回家,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4、丰富知识

    (1)还有比千米更大的单位,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光年)

    (2)读一读: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年的时间叫“一光年”。即约九万四千六百亿千米。

    五、畅谈体会、课外延伸

    1、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课后用步测法测量:

    (1)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2)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板书

    千米的认识

    千米(公里)km米m厘米cm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7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三位数笔算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策略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4.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计算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读一读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45+298=)

    (二)探索新知

    1.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445+298得多少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298接近300,可以看做300来口算,445+300-2=743

    预设2:列竖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比较今天学习的竖式和昨天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学习的是连续进位)

    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加法的验算

    (1)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看出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743种。那你们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呢?

    独立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小组讨论: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么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展示交流: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验算方法介绍给大家?

    预设1:估算检验方法。

    445接近450,298接近300,结果大约是750,都多估了,所以结果应该比750小。

    预设2:笔算检验方法。

    ①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出结果大致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我要想准确的知道计算是不是正确时,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②可以把加数445和29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743。298+445=743

    可以还用原来的这个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到上再加一遍。

    可以把得数743减去445,看得数是不是等于298。743-445=298

    可以把得数743减去298,看得数是不是等于445。743-298=445

    (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不同验算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地算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出示课件)

    (2)提升总结

    ①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②将四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

    一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二是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正确无误,我们一定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拓展延伸

    1. P38做一做

    先想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并验算。教师指名板演验算过程。

    让学生说说不同的验算方法。

    2. 我来做小这是小明和小红做的作业,他们做的对吗?[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请你当小老师,对的请打“√”,错的打“×”并在旁边改正。

    我们不但要认真计算,也要认真验算,不能直接把得数抄上去,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

    3.解决问题

    在商店,明明要买这样的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