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滑轮课件
  • 滑轮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30

    滑轮课件。

    根据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静心整理了与“滑轮课件”有关的内容。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老师上课时要依据教案课件来实施。我们乐意为你提供这些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

    滑轮课件【篇1】

    滑轮组课件的主题是关于机械原理方面的学习,也是工程师和设计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机械元件的基本构造以及它们如何运行。其中,滑轮组是机械元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机械传动、移动和举升的主要方式之一,滑轮组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必须被熟知,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滑轮组课件中,学生将学习滑轮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它如何被用于机械传动、移动和举升,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滑轮组。这些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将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了解滑轮组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调整滑轮组的不同参数和特性。

    首先,课程将介绍滑轮组的基本构造。滑轮组由一个或多个滑轮和相关附件组成。滑轮通常是圆形的,它们安装在轴承上,以便在一个运动员作用力下旋转。它们通常被用作一个或多个段中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一个机械传动系统。其中,滑轮组的突出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力量或能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帮助实现绝大部分机器的功效和运转。

    其次,课程将讲述滑轮组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滑轮组进行机械传动。滑轮不仅在机械传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可以被用于举升和移动对象。在这些应用中,滑轮组被用作起重机,绳索和索具系统的基本元素。它们还可以被用于更现代化的机器中,例如汽车变速器和离合器等。最重要的是,在机械传动中,滑轮组可以帮助我们减小摩擦力,降低能耗并提供更好的效率。

    最后,课程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便您可以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它们。在选择滑轮组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滑轮的大小、形状、材料、摩擦系数和重量等。此外,还必须了解滑轮组的设计参数,例如绳子的滑动速度、轮子数量和绳索的张力。这些因素都将对滑轮组的性能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滑轮组课件中,学生将为他们的专业生涯和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无论是学习机械传动,机械设计还是机械工程,滑轮组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门课程将为学生教授滑轮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并让它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本课程内容丰富、系统完备,学生可以提前在此基础上去完善自己。为未来的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学术背景。

    滑轮课件【篇2】

    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⒊认识滑轮的实质。

    ⒋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第2节 滑轮。(也可实物或课件导入)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81-83页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81想想议议,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

    2. 参看课本p82图12.2-2,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

    3. 阅读课本P82实验,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4. 阅读课本p83,知道什么是滑轮组?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5. 阅读课本p83科学世界,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 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轴_____的滑轮叫定滑轮,轴_____ 的滑轮叫动滑轮,把_____ 和_____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定滑轮的特点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但能改变动力的_______。(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3.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____,但不能改变动力的_____,且要多费 _____ 。

    4.滑轮组的特点是既节省了_____,又能改变_____,要多费距离。

    5.滑轮组中F与G的关系是:_____。

    三、后教环节 (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5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结合课件)

    定滑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

    定滑轮的实质:_____________.

    动滑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

    动滑轮的实质:___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 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结合课件)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滑轮在使用时,如果它的轴______,这种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但是不能______,它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的杠杆,升国旗的旗杆上的滑轮是______滑轮.

    2.有一种滑轮,它的轴可以随物体_______,这种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但要____.它的实质是 _______杠杆.

    3.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使用它既可以_____,又能够__________使用一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4.把重力为3 N和9 N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时,两力臂之比是______.

    5.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 )

    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

    B.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C.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D.省力多少是一定的

    滑轮课件【篇3】

    滑轮教学设计示例之一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4所示。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3-12。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139,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1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13-10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1)看课本图13-9,分析乙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甲图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乙图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图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图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课文实验2参照图13-11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说明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3.滑轮组

    (1)提问:看课本图13-15,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教师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板书:“3.滑轮组:

    ①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提问: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3)学生实验:按图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挂图)组装由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用4个钩码表示。先用弹簧秤直接挂钩码,称出物重。再用弹簧秤通过滑轮组拉钩码匀速上升,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即动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即动力)与物重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动方向。

    滑轮课件【篇4】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滑轮课件【篇5】

    1考点分析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尤为要注意绳重和摩擦,绝大多数题中绳重和摩擦都是忽略不计的,但一旦有绳重和摩擦,绳端拉力F就不能再按照下列总结中的公式了。

    实验探究中的滑轮问题也在考察范围内,仍是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内容总结

    定滑轮

    绳端拉力F=G(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绳端移动的距离s=h(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端的速度v=v1(v1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

    绳端拉力F=?(G+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

    绳端移动的距离s=2h(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端移动的速度v=2v1(v1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作用:省力,但不省距离

    滑轮组

    绳端拉力F=1/n(G+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n为承重端绳子的股数)

    绳端移动的距离s=nh(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端移动的速度v=nv物(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机械效率

    η=W有/W总=G/nF=G/(G+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

    η=W有/W总=G/nF(考虑绳重和摩擦)

    滑轮课件【篇6】

    1,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层层追问,使结论自然呈现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装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分析得出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及滑轮重,得出拉力F= ,此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追问:“如果有3段绳子承担滑轮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学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的表达式,继续追问到:“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达式会是什么样呢 ”通过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猜你感兴趣:

    滑轮课件【篇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本节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实物引入,通过活动1让学生认识滑轮、利用滑轮、区分滑轮;然后通过活动2,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并从理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着通过活动3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最后利用信息浏览介绍了另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轮轴,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节教材将一个个的学生活动串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动脑分析,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把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确定动滑轮的支点,学生不容易想象;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判断绳子的股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所以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课实验器材比较简单,知识的难度也不大,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老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

    关于课题的引入,教材采用的方法是,描述一个情景:工人在工厂里用手通过滑轮就把几吨重的机器缓缓拉起来了(最好用多媒体或视频展示此情景)。首先给学生一种震撼,原来这个小轮子竟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也可以利用科学漫画引入,展示一组图片(如图6-33所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图中有几位人物?各有什么特征?(2)胖子想干什么?他想让瘦子做什么?(3)结果闹出什么笑话?这幅漫画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议论后,发表见解,教师归纳。

    也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创设情景,提问引入。师: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如图6-34所示)。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器件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动滑轮和定滑轮

    “活动1”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认识滑轮的结构;二是尝试利用滑轮提起重物,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学会区分两类滑轮。

    观察滑轮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滑轮主要由几部分组成?轮子周边的槽有什么作用?轮子是绕着什么转动的?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些学生可能不会缠绕绳子,可以启发学生:绳子是要装在轮子的槽中的,绳子的两端应分别连接什么?钩码如何悬挂?这些都是学生实际操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主解决,同时教师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2-4人为一组进行活动。当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定滑轮和动滑轮)将钩码提起时,他们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点,由此得出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根据前面的“活动1”,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否相同?可以让学生先直接用手拉,感觉两次拉力的大小,然后再给各小组发弹簧测力计,进行活动2。

    “活动2” 的目的有两个:活动A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活动B从理论上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的实质。

    活动A可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并画出图中三种方向的拉力示意图。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N

    1

    2

    3

    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拉动钩码时用力要均匀,使钩码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这时,可提出问题: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它呢?让学生举例说明。最后,教师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改变用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轮,可给人们带来方便。

    活动B可参照活动A的方法,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一定要竖直向上拉,不要斜拉。

    由于动滑轮本身的重力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选用轻质的滑轮,钩码应尽量重些(当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活动B还可以进行如下扩展:

    (1)把钩码挂在滑轮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二者的重力之和。

    (2)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该滑轮吊起(如图6-35),并使装置保持静止。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总重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如何在实际使用中灵活选择它们?也可以增加一个练习:人站在岸上,想借助树桩,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把船拉到岸上,可有几种方法?用图表示出来。

    关于活动C“使用滑轮时的理论分析”,可首先向学生指出:滑轮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因此它们也是一种杠杆,同样有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为了帮助学生从定滑轮抽象出杠杆模型,教学中可结合课件展示(参照图6-36),让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操作实物转动滑轮,寻找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并作出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分别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不难看出,定滑轮的支点在轴心,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再引导学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因为L1=L2,所以F1=F2。由此可以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个变形的等臂杠杆,不能省力。然后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也不变。

    对于动滑轮,也可参照上述方法,结合课件展示(参照图6-37),让学生观察实物。动滑轮在上升过程中,绕着轮滑边缘O点转动,所以O点就是动滑轮的支点。可以向学生指出:当动滑轮运动时,O点的位置也在变化,所以动滑轮的支点实际上是瞬时支点。明确了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对“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就不难理解了。并引导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为什么动滑轮平衡时,可以省一半的力。

    最后启发学生讨论:探究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有些偏差,原因是什么?(由于摩擦及动滑轮的自身重力的影响。)

    滑轮组

    综合前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活动3”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实在设计不出来的话,可以参考教材图6-57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

    (4)拓展与提高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①通过观察,你认为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②若不计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则拉力与物重、动滑轮的重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观察如图6-38所示的情景,你认为这可能吗?理由是什么?

    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进行对比总结。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定义

    实质

    特点

    在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信息浏览”介绍轮轴和简单机械的组合,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料介绍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利用情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实验过程如图6-39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比较(b)、(c)、(d)三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kg的物体(如图6-40),挂物体的钩子承受 N的力,拉绳子的力F为 N(动滑轮的重不计,g取10N/Kg)。

    3.如图6-41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 ,F2= ,F3=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4.如图6-42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若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____ 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 ___N。

    5.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关于这个滑轮,下列说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6.如图6-43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如图6-44所示有两个滑轮,请设计一个最省力的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

    8.如图6-45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面以l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5N,若不计动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动滑轮的摩擦,求:

    (1)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大?

    (2)拉力F在2s内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参考答案】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200 100 3. G/3 G/4 G/5 4 .2 80 5. D 6. B 7.如图6-46所示 8 .10N 4m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C 因为L1>L2>L3,而物体的重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F1<F2<F3。

    2.滑轮组绕法如图6-47所示

    3.G1:G2=1:2

    滑轮课件【篇8】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4所示。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3-12。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13#0;9,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1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13-10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1)看课本图13-9,分析乙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甲图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乙图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图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图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课文实验2参照图13-11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说明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3.滑轮组

    (1)提问:看课本图13-15,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教师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板书:“3.滑轮组:

    ①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提问: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3)学生实验:按图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挂图)组装由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用4个钩码表示。先用弹簧秤直接挂钩码,称出物重。再用弹簧秤通过滑轮组拉钩码匀速上升,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即动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即动力)与物重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动方向。

    滑轮课件【篇9】

    滑轮组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一种力传递装置,它具有传递功率的高效性、高度的灵活性和精度,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力、冶金工业等领域。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滑轮组,本篇文章将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滑轮组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

    一、滑轮组的基本原理

    滑轮组又称传动轮组,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一种力传递装置,是通过滑轮的转动来实现物体运动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滑轮的转动,改变绳子或带子的方向,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滑轮组一般由动滑轮和静滑轮组成,动滑轮通常是传动动力的轮子,而静滑轮则用来改变绳子或带子的方向。当力在静滑轮上作用时,它会改变方向,同时保持大小不变,进而向另一端的动滑轮传递力量。因此,滑轮组可用于简化传动体系和提高力传递效率。

    二、应用领域

    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力、冶金工业等领域,下面是滑轮组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1. 机械工程:滑轮组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提高起重机的工作效率、改善输送带的运行状态、降低砂轮的转速等。

    2. 电力领域:滑轮组在电力领域中主要应用于电缆和电线的拉伸和移动,它能够将电缆或电线从地面上提升到塔上,还能控制电缆或电线的张力和运行速度。

    3. 冶金工业:滑轮组在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于连铸机、转炉、轧机等设备的传动系统中,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传动精度。

    三、滑轮组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滑轮组也在不断地发展。下面是滑轮组的发展趋势:

    1. 滑轮组设计模拟技术的发展:目前,滑轮组设计模拟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滑轮组的运行状态和疲劳寿命,从而提高滑轮组的设计效率和品质。

    2. 滑轮组在机械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滑轮组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为生产线提供更高效的力传递效率和更加稳定的运行状态。

    3. 滑轮组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由于滑轮组具有高效、轻量、可控性好的特点,因此将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部件,为这些领域提供更加稳定的力传递方式。

    总结:滑轮组是一种重要的力传递装置,其应用广泛,应用领域涉及机械工程、电力、冶金工业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滑轮组的设计模拟技术、机械自动化领域应用等方面也将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创新。

    滑轮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滑轮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