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江南课件推荐
  • 江南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28

    江南课件推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优秀的教案课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技能。推荐一些关于“江南课件”的最佳文章让您受益匪浅,经过读取您的思考会更深入!

    江南课件 篇1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G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漫步于湖边的郁达夫先生,微微闭上双眼,深呼吸,仿佛嗅到了阳光的气息,带着淡淡的清香,带着丝丝的温馨;静下心来,用心谛听,仿佛听到了阳光的窃窃私语,那么轻柔,那么和煦。郁先生不禁张开双臂,揽阳光入怀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江南课件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3、激发学生对江南和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教学难点:理解“何田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这个地方就是——江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里?让我们去找找它吧!

    2、了解江南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出长江)长江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河,自西向东,流经我国好多个省市。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就是江南。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地方既没有北方的干冷,也不像岭南的湿热,它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色。)

    3、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边听边观看江南水乡的美景)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二、再读课文

    过渡:是呀,江南美得像一副画,美得像一首诗,美得让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赞美连连,为它写了很多很多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流传了很久很久,几乎每个人张口就来的诗歌,看看它是怎么描述江南的美的。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想想这首诗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感知了解“莲”

    1、江南到处是莲花!板书“莲叶”、“莲花”、“鱼”。师边范写“鱼”边述:这是鱼头,“田”是鱼身,鱼尾巴在水里就是“—”。其实,字写好了,也是一幅漂亮的画。

    2、这首诗有几行几句?(七行两句,前一句写莲叶,后一句写鱼)

    3、我们先学习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谁知道关于莲的一些知识?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4、老师导入:莲花分布范围很广,包括我们左云的十里河就有,但是要说长得最好的地方,还得数江南,我们去看看,那里的荷花,看看那里的荷叶。(出示课件)

    (1)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教师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教师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啊!”)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叠着一层!

    荷叶长得茂盛鲜亮,层层叠叠,荷花开得娇艳欲滴,层出不穷,怪不得作者说江南最适合采莲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用你的朗读来分享这美丽的风景吧!

    我们还陶醉在美莲图中时,采莲姑娘却发现了别样的风景,是什么呢?(教师范读第二句)

    四、学习第二句。

    1、启发想象:原来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我看到有采莲人泛舟湖上,你们不害怕吗?(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滑到北面。快乐自在,飘忽不定,逗人喜爱!

    2、(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整体感知:让我们抬起头看看那一望无际的荷叶,低下头找找那快乐自由的小鱼,在这一动一静中欣赏江南的美,感受水乡人们采莲时的快乐。

    五、知识拓展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这也是一首描写江南的.诗,听老师配乐范读。

    2、简单介绍诗意,学生自由拼读。

    3、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3、江南,莲叶田田北鱼西东南

    江南课件 篇3

    《江南》是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小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在下面戏水嬉戏。整首诗的语言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学生字。

    一年级的学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学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学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学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字和笔画竖钩。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五、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学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江南》,学学生听歌曲,判断歌词描写的是哪里(学生答江南)

    2、教师介绍江南的位置,引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教师书空课题。重点拼读“江”。介绍“江”字的结构,偏旁。认识偏旁三点水。

    (2)识字拓展:说说你认识的学生字中有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

    (1)朗读诗歌,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词请同学帮忙。要求把诗歌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纠正字音后学学生练读。

    3、识字教学:教师出示学生字卡片,学学生认读,教师带读。去掉拼音读;识字游戏:中大奖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牢牢掌握了诗歌里的学生字,这次老教师要加大难度了,同学们观察老教师黑板上出示的这首诗,和咱们课本上的诗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

    (1)学生回答,教师问:红色的斜线有什么作用。听老教师读,猜一猜。

    (2)游戏:节奏大教师(利用节奏读出诗的停顿)用读古诗的方法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出示前两句,提问:诗句中有哪些江南景物。学生答,相机板书:小鱼,莲叶,莲花

    (2)句型练习:有什么样的小鱼,莲花;用自己的话说说莲叶,试着运用句型:莲叶多么多么()

    (1)从句子中找出既会认也会写的生字“可”。学社跟老师一起书空“可“,板书”可“的笔顺,强调可的写法:口要写到竖中线的左边,竖钩写到竖中线的右边,先里后外。“可”组词,造句。教师出示词组,朗读词组。

    (2)教师指导书写“可”,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笔顺,田字格的占位。

    写字教学结束,过渡语:同学今天表现的都很不错,作为奖励,老教师带大家去江南游一游。

    (1)教师提问:读了江南的诗,品了江南的景,你觉得江南是怎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优美的江南,介绍作者。

    (2)将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江南课件 篇4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儿童们乘船采莲的情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吧。

    课文后面安排有要求认读生字表、会写字表及朗读、背诵的要求。“背诵课文,会背了,把小鱼涂上颜色”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课后的第二项出示的是一幅情境图,以学习伙伴形式出现,小朋友对话框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得到启发,说说小鱼是怎样做游戏的。在会写字表中,还出示了两个要求掌握的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本课的是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采、田、间、东、北”8个生字。会写“田、东、西、北、鱼”5个字。学习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1.生字的呈现。

    (1)出示课题后,认读“江、南”。注意读准后鼻韵母。

    (2)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出现“可”“采莲”“田田”“间”“东”“南”“北”等词语。认读“可、采、田、间、东、北”等生字。

    2.生字的识记。

    (1)本课生字中涉及平舌音,前、后鼻音等,要注意读准字音,“采”是平舌音,注意不要把“南”读作“l2n”。

    (2)可利用熟字加上或换一部分的方法,识记生字。如:沙—江,日—田,门—间。

    (3)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生字的巩固。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自己读,巩固认记生字。

    (2)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认记生字。

    (3)用做找朋友游戏的办法,巩固认记生字。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填写在“词语花篮”中的空花朵里。

    4.写字指导。

    “田、东、北”是既会认又会写的字,可在认读过程中相机指导书写,“田”字共五笔,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竖、横折、横、竖、横”;“东”字五笔写成,笔顺为“横、撇折、竖钩、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左边的点写成撇,不要把右边的点写成捺;“北”字共五笔,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要把左右两部分写匀称。注意不要把第四笔写成竖弯钩,应是撇。学习新笔画“竖弯钩”;“西、鱼”是已经会认的字,“西”字共六笔,笔顺是“横、竖、横折、撇、竖弯、横”,学习新笔画“竖弯”;“鱼”字共八笔,笔顺从上到下,最后一笔“横”要稍长,托上。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还可让学生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组成的。老师也可通过范读、领读,告诉学生朗读时要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并能注意重音和停顿,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到规律。

    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带着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读出莲叶的美,读出鱼儿的可爱。一、二句写莲叶的美,可用舒缓,感叹的语气读。后面五句写鱼儿游戏,用活泼的语调读,一句比一句读得稍快。

    3.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背诵。同桌或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效果。

    1.图文结合,整体理解。课文里的插图画的是莲花塘里几个儿童坐在小船上采莲的情景。可结合诗句指导看图。先联系前两行,观察几位儿童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把观察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读中感悟。诗的前两行写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何”表示感叹,;“田田”是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诗的后五行是写莲叶间的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西、南、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飘忽不定、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首诗形象鲜明,节奏感强,诗句的意思不必一句一句讲解,只需对难理解的词语略加点拨即可。老师应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江南水乡美的意境。

    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启发学生观察插图,自己说两个词语并填在空花朵上。

    同学们见到过采莲吗?谁采过莲?能给同学们说说采莲的情况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的诗歌。

    结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江、南”。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本课生字。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组成的。

    1.看拼音读生字。

    2.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本课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记忆生字。

    1.指导朗读。

    2.看图,联系前两行诗说说:(1)图中的儿童是怎样采莲的?(2)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展开联想,体会江南水乡美的意境。

    1.口头填空。

    鱼( )莲叶( ),

    鱼( )莲叶( ),

    鱼( )莲叶( ),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本课生字的。

    结合写字,教学新笔画“竖弯钩”“竖弯”。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让学生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另选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试着念一念,在班上交流。

    汉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何:本课表示感叹,惊讶的语气,相当“多么”的意思。

    江南课件 篇5

    《江南春》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都发生在哪一个季节里》(春季),今天我们药剂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去领略一下江南的春天美景。

    二、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2、学生读《江南春》

    3、教师读诗。学生找出自己和老师读故事的不同(学生交流)

    4、小结:

    A、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我们可以怎么停呢?介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2、2、2、1(板书)这样来停。

    B、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5、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6、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7、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整体感知

    1、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黄莺、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靠山而建的城、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佛教寺院、雨、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2、“千里”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千里”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

    (千里是虚指,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小结: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诗中写出了听觉,还有什么?

    (视觉、幻觉、感觉。)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什么了?

    (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4、带着自己的感觉齐读课文。(学生读诗句)

    5、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6、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佛寺的多,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学生读诗句)

    7、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学生完整朗读,关键词句教师伴读。)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离我们又很近。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如果你能够用到今天学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自己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轻声试说。)

    (鲜花生机勃勃,非常茂盛。绿色依托着红色,红色衬托着绿色,美不胜收,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紫的花,红的花,衬托着绿色的叶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起来今天学的一句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很有意思,其实古诗就是这样有趣。最后推荐一本书给大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与古诗教朋友》,愿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与古诗教朋友。

    江南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课件 篇7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下启两宋时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让学生掌握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①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时间和地区;南朝开始的年代、四个朝代名称及其都城,江南开发的表现;

    ②通过对北方人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讨论、识读图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理解江南开发的意义。

    ②运用纲要信息法,引导学生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线索。

    ③采用问题探究和联想比较法,说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北民南迁与前一课学的边民内迁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现象。这种长时间大规模自发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数量、资源、环境和社会xxx密切相关。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和江南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它为唐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③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④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除战乱因素外,还因为北方长期以来过度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使得人们向往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因此进行知识迁移时,要让学生具备“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的环境意识。

    三、教法简介

    1、采用问题教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自学讨论,师生合作教学法

    提倡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是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5、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实现知识迁移,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顺应教改趋势。如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讲出来,就是语文知识的渗透,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就要启发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来考虑

    6、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

    四、教学过程设计

    A、新课导入:。

    江南风情

    江南风情

    江南风情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A、导入: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江南的发达和美,欣赏忆江南让学生融入其意境,顺势提出问题:江南是怎样被开发成这样的呢?从而导入新课。

    B、新课讲解

    (一)、北方人口南迁

    指导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并观察“北方人口南迁”图,解决。三个问题,或发现新的疑问。

    ①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生答师总结)

    时间:东汉到东晋

    原因:A、逃避战乱。B、北方民族尖锐导致:“边民内迁”和“北民南迁”连锁现象。

    ②北民南迁的特点?(生答师总结)

    特点A、时间长B、规模大,人数多C、南迁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D、具有自发性

    ③北民南迁的影响?(生答师总结)

    A、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经验

    B、推动了北方农作物品种的南移

    C、引起南方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此目是本课的重点,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一是南朝政权的更替,这是难点;

    二是江南经济发展的条件;

    三是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南朝政权的更替

    为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方法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什么是南朝?(生阅读即可回答)师展示:宋齐梁陈图片和都城;并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解决课后知识巩固题,

    南朝政权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师补充:权臣篡位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自学、学生归纳、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①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

    ②东晋和刘宋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与经验,这是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④江南地区的优越自然条件

    ⑤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

    3、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分组自学并竞争,教师总结:

    ①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城市和商业的发展

    五、有待深入研究的教学问题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中央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把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的家乡湖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果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位建设者,有金点子可提吗?西部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并交流讨论

    此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

    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江南课件 篇8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词风格;

    2、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通过节奏、语气、停顿的变化表现诗词的情感;

    2、通过探讨研究顾关键字词,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诗词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去品析诗词的意境;(难点)

    2.揣摩诗词在精心锤炼的寥寥数语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准确的与诗人对话。

    温庭筠(公元812~870?),晚唐词人,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相貌丑陋,故又“温钟馗”之称。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词风浓艳,辞藻华丽,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想象训练: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感受意境之美

    想象训练:用第一人称描绘“过尽千帆皆不是”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

    1.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蘋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 你认为如何?

    (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

    2.假如你是拍摄《望江南》MTV的导演,你将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最令人心碎的一句“肠断白蘋洲”? ————再发挥想象,

    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

    比较阅读:(这是欣赏诗词的常用方法,以提高鉴赏力和审美品位)女生朗读《望江南》,男生朗读《错误》

    思考:这首诗和《望江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八) 结束语:诗词是凝练的,诗词是丰富的,它需要我们用想象的翅膀去采摘它的甘甜,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去回味它的芬芳。

    江南课件 篇9

    《哀江南》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数仅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七只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在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时代背景和《桃花扇》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及补充注释进行自学。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先进行分角色朗读,接着听范读,最后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表)。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孔尚任及其《桃花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代戏曲作家。他“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N并论,称“南洪北孔”。

    南京原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其间的五十多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皇权政治经济繁华的中心。反王李攻入北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但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湎于歌舞。清兵入关后,攻破扬州,直逼江南,南明灭亡。

    本文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苏昆生之口,在南明灭亡之后,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诚如作者所言,《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

    赠扇――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二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共订婚约。定情之夕,侯方域以题诗的宫扇一把赠予李香君。

    画扇――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阮大铖怀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诬告侯方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友人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撕扇――李香君以桃花扇为信物,托苏昆生寻找被迫外逃的侯方域,后两人终于在栖霞山相遇,面对桃花扇共叙旧情,在场的张道士撕扇掷地,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家亡,双双入道。

    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自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视,随时和学生交流。

    刍 chú 恸 tong 墀 chí 殍 piǎ o槛 jiàn 榭 xiè 枭 xiāo 诌 zhōu 弋 yì

    A.苏昆生故地重游,文中写他看见了哪些景物?

    B.这些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在“宾白”部分是怎么写的?在曲词部分又是怎么写的?

    江南孝陵 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驻马听]

    皇城 墙倒宫塌,满地蒿莱 [沉醉东风]

    秦淮 竟没一个人影 [折桂令]

    长桥 已无片板 [沽美酒]

    1、再读宾白和【离亭宴带歇拍煞】部分,思考:面对着眼前的景物,文中人物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产生此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

    2.现代的年轻人大都不爱看戏曲,受不了演员演唱曲词时的拖腔带调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有同学以本文为例认为大可以删去曲词。乍听之下确实有理,你看曲词中所写的在宾白部分不全都有吗?可这样一改,戏曲就向话剧靠拢了。还有同学建议,能不能用演唱流行音乐的方式演唱曲词?可这样一唱,又和潘长江、赵丽蓉表演的音乐小品何其相似!

    看来,戏曲之所以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曲词是标志性的元素。所以欣赏戏曲文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品味曲词。我们可以把每一支曲词都当作一首诗来读。

    A。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的,曲词也然,下面两个例子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

    a。在[沉醉东风]中有一句“舞丹墀燕雀常朝”,请问这里的“朝”字会让你联想到什么?这样的联想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朝”字会让人想到臣子朝见天子时庄严的情景。而这与眼前的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景一旦联系起来,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亡国之痛(其主题)

    随即油然而生,跃然纸上。

    b。在[沽美酒]中有“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想象这幅画面,若将“剩”改为“留”或“见”好不好,为什么?

    “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时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B.如果要为苏昆生的这张《哀江南》专辑评先一支最佳单曲,你会选哪一支,为什么?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但分析前要先诵读自己喜欢的曲子。教师重点分析【离亭宴带歇拍煞】)

    【离亭宴带歇拍煞】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唱出了强烈的亡国哀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

    本文处处写景,景中含情,用景物来说话,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让我们更深沉地体会到人世沧桑,历史兴亡的沉郁、悲怆。特别是到最后的直抒胸臆,让情感猛然爆发,动人心魄,把悲情推向了及至。本文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

    读到《哀江南北新水令》中的“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时,很自然地就想起姜夔《扬州慢》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二者都写到了战争后的情景,你认为哪一处更动人,为什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江南课件 篇10

    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忆江南》。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教学思路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悟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2、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3、学情: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互动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过程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第一环节: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教师由“忆”的本意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忆”在这里是:回想、思念的意思,然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带领学生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

    2、课件出示江南风光图片及写作背景。

    《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播放朗读视频或教师配乐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第二环节:“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质疑提问,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前面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第三环节:“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

    (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太阳、花、水、春天)

    (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

    ( )的花儿 ( )的江水

    ( )的太阳 ( )的春天

    顺势引出句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对这个句子的品析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①轻读句子。

    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 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

    (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

    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

    课件出示:江南美景视频

    ①让学生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

    教师引导:解释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把词读“胖”了。但是这首词只有27个字,这就是词的优美、简洁、凝练、含蓄的魅力所在。要想把这首诗读“瘦”,就要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明确:江南好)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人好、天气好、人杰地灵、美食多??)

    教师引导朗读: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此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品析佳句、搜寻词眼,体会人物心情可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从而实现感悟语言、熏陶感情的目标。

    第四环节: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教师导语:对比洛阳,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叫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

    1、课件出示:能不忆江南?要求学生把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应该忆江南。

    对“忆”线的牵引,将以创设情境的方式从忆人、读诗、悟情三方面进行:

    2、创设情境

    (1)忆人

    资料链接: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辞官离开苏杭那一天,苏杭人民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自离开之后,诗人的思念之情一直未断,但是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没有能够旧地重游。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2)读诗(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一遍,课件更换一种字体。)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白居易,你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春色我如此地眷恋你:学生接读全词—

    江南的人民我深深地思念你:学生接读全词—

    ②师继续引导: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诗人白居易,江南这份情哪,我抹不了,也忘不掉,学生齐读全词—

    步步深入的导读使学生更深的体会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3)悟情

    抓住时机课件出示(朗诵视频)诗人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这首词。

    3、总结全课,浓情延续

    (1)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声传情,借景抒情。最后播放歌曲《忆江南》,让学生从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再次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爱与思念。回首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感到甜蜜和幸福,因为他庆幸,庆幸自己曾去过江南,并为江南的人做过许多的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分每秒。

    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珍惜与同学、朋友、亲人的相识,相知,相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让幸福永随回忆!

    (2)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设计理念: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品味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品味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再次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这种民族特色文化的热爱。

    六、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人 江南好

    忆江南,江南好,只因景美、情浓,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江南深深的怀恋之情。“景、人、情”这三个字是本首词内容的精华所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说教学反思

    总之,本节课由“谈忆导入,情境揭题”到“胖读全词,古词新谈”“瘦读全词,搜寻词眼”,最后“牵引忆线,拓展延情”,层层递进,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自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历程。

    【江南课件推荐】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