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19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对于“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的知识点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请收藏我们的网站给您带来最有价值的信息和动态!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实地定向的方法;

    2. 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3.区分经线与纬线的不同特点,并了解经纬网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纬网、东西半球、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2.教学难点:经纬网定向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球仪、经纬仪、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地图的概念

    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在纸上成了地图。

    (二)地图的作用

    勘察、筑路、航空、航海、旅游探险、科学研究、国际交往、行军打仗。

    (三)地图的三大要素(称地图的“语言”)

    方向、比例尺、 图例与注记

    1.方向 N

    (1)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 : WN EN

    1)一般定向法: W E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WS ES

    2)指向标定向法:用箭头标出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方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

    (2)实地测方向:

    1)太阳测方向(太阳自东向西)

    住房坐北朝南;

    独立大树:叶:南茂北疏;树轮:北密南疏;

    山坡:南面:繁茂、北潮湿背阳(多青苔)。

    2)北极星定方向:指正北;

    3)钟表定方向:太阳:6时在E;12时在S;18时 在W;

    ①手表当时的时间数的1/2的数对准太阳,其12点处向北(24小时的表用正点计)

    ②对准太阳,时针与12点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一头指北,一头指南。

    (3)经纬线:

    1)经线:

    ①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②指示南北方向;

    ③呈半圆,长度相等。

    2)纬线:

    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自成圆圈,称纬线圈;

    ④赤道最大,极点为“0”,长度不等。

    3)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东经度:(E)O0经线以东的1800为东经;

    5)西经度:(W)O0经线以西的1800为西经。

    6)东西半球:国际上习惯于用于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我国位于东半球。)

    (4)南北两半球:

    1)赤道:O0纬线,长40075KM,把地球平分南北两半球;

    2)北纬:赤道以北至900N,也称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

    3)南纬:赤道以南至900S,也称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O0~300 300~600 600~900

    (6)经纬网:

    1)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作用: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

    (三)小结

    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地图上常用的三种方法中,普遍采用和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分别是什么定向法。巩固00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中国所在半球的位置。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2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汪杨

    大家好!我是汪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说教材我又把它分为说教材地位与作用、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三、四节气候的基础。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

    2、学情分析

    优点: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缺点:

    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因此讲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教师问题引导时,应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学生看到问题不知所措。)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此处难度较大,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采用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展开讨论、质疑、研究,得出组内答案,老师再归纳总结。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学法

    本课引导学生采用比较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绘制思维导图法进行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读图、析图,得出规律。因此采用读图法,进而自主探究自主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组内答案,再将组内答案进行公示;最后本课结束时,请学生将本课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今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配上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上一堂课学习内容)。指出气温和降水是天气和气候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引入本节课气温的学习。

    这样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既复习了天气预报的知识,又从中点出了本课内容,很自然。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25分钟)

    (1)播放教材北方和南方冬季的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过渡:气温是怎么测定出来的呢?

    (2)指导学生完成72页“气温的测定”的活动。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

    播放气象站测气温的百叶箱图片,使学生了解气象站怎么测气温。投射教材中四次气温观测记录图,让学生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类似的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过渡: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气温是有差别的,那么同一个时间世界各地气温都相同吗?由此进入“世界的气温分布”的学习。

    (3)指导学生阅读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a、析图前,先交给学生简单的读图方法。(1)图中一条条弯曲的曲线是等温线,类似于等高线,是将世界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2)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范围。

    b、知道了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2页“活动”1:

    c、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此处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应精心设计问题,给出读图指导如下:

    ①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总结出规律一: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②自左向右观察20 ℃ 等温线,你观察在哪里发生了的大的弯曲?这说明了什么?(总结出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不相同)

    ③从左向右观察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在世界地形图中,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在学生得出个人答案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得出组内答案,写在小黑板上,然后展示成果。

    教师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过度:刚刚我们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了气温的分布规律,那么这些规律是否也同样适用于1月和7月的世界气温分布状况呢?

    (4)请学生阅读课本7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完成74页“活动”。

    教学指导:此处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快速引导学生得出隐含在图内对应的气温分布规律.3、绘制思维导图,拓展深化(7分钟)

    请学生绘制出本堂课的思维导图或者归纳出知识结构,请基础好的同学上来投影展示成果。

    4.巩固练习。(4分钟)

    5.课外实践作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1分钟)请有条件的同学设置简易的气温测量装置,测量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四、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板书的设计上,力求简明扼要,能概括主要教学内容,真正起到教学纲要的作用。

    五、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预测

    两个高潮:气温分布规律,绘制思维导图 重难点:气温分布规律

    突破方法:比较读图、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再利用练习多巩固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气温,气温作为气候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自然地理以及整个中学地理学习过程中都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这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同时,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找出气温分布规律是一大难点,以及1月、7月海洋与陆地气温对比也是一大难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要让学生去理解。气温的定义、测量、计算都比较简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己看书都没什么问题。对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掌握其中一条“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重点要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图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训练: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4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预习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选择:

    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冲浪内陆地区

    B冬季运动会广州

    C登山运动平原地区

    D滑雪运动东北地区

    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四四方方一张纸,世界各地都容纳,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学习:

    读图1—7和图1—8,思考:

    (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

    (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

    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鸟瞰图—平面图—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

    地图?

    :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右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正北方

    通过实践明确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图

    2、指向标太小可放大

    3、为求精确可平移指向标

    学习任务(四)比例尺

    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

    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

    (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

    答案:(1)东南方(2)8分钟

    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

    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

    充分用好图中的比例尺数据,并可提供没有比例尺但图幅大小相同但范围明显不同的两幅地图来对比,以深化认识。

    通过减0后明确1厘米代表的实地范围,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学会看地图,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大小等,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基础巩固:2、3、4、5综合运用1、2、4、5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一)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制作2、分类

    (二)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简略的关系

    这节课重点在比例尺,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稍一粗心就会做错,所以这节课重在理解,让学生自己动脑得出结论。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6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导入:今天的日期是?2009-12-25 圣诞节 图片:圣诞老人

    提问:昨天平安夜同学们收到圣诞礼物了吗?没有。但今天最棒小组将会获得老师的神秘圣诞礼物。

    过渡:那是因为圣诞老人在群山之上盘旋,找不到落脚之处。所以我们要送给圣诞老人一份礼物,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交给他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

    目标引领: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部位,并能解决

    实际问题。

    提问:同学们提前已经复习,你认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答:教师追问重要知识点,学生答对的奖励该组一面旗帜。并由此引入绘制山顶等高线地形图。

    板画:将图中海拔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提问:上图表示的是哪一种山地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300

    200

    300

    100

    300

    300

    200

    200

    爱心

    用心

    专心

    生答:山顶

    提问:山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是什么? 生答: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大外小

    课件:巩固提升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大外小 探究与合作

    (一):

    第1、2组讨论并写出山脊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3、4组讨论并写出山谷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5、6组讨论并写出鞍部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7、8组讨论并写出陡崖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将答案写在学案上(5分钟)第1、2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3、4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5、6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7、8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3分钟)

    展示:(10分钟)各组派一名成员到讲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结果正确的得一面旗帜,错的减一面旗帜;批改正确的得一面旗帜,批改错的减一面旗帜。

    一组展示时,其他小组认真听讲,并将正确结果记录在学案中。对于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该展示组和对应组不能纠错的,可提出改进意见,意见正确的该小组得一面旗帜;对于在展示过程中不认真听讲的该小组减一面旗帜。课件:山地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图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地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学生整理学案(2分钟)难点突破:

    爱心

    用心

    专心

    山谷

    山脊

    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分别代表山脊和山谷,请为图中的等高线标上合适的海拔。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结果正确的得一面旗帜,错的减一面旗帜。

    过渡:通过这一环节的表现,说明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到底有多好呢?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

    探究与合作

    (二)1、2组讨论并完成1题 3、4组讨论并完成2题 5、6组讨论并完成3题 7、8组讨论并完成4题、根据河流流向,在图上标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及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爱心

    用心

    专心

    2、在图中写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一条河流。

    3、在图中填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据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并用箭头标出。

    爱心

    用心

    专心

    4、在图中填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从A、B两点登上乙山峰,你会选择据哪一条路线?并说明理由。

    A

    学生分组讨论,将答案写在学案上(7分钟)第1、2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3、4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5、6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7、8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4分钟)

    展示:(10分钟)各组派一名成员到讲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结果正确的得一面旗帜,错的减一面旗帜;批改正确的得一面旗帜,批改错的减一面旗帜。

    一组展示时,其他小组认真听讲,并将正确结果记录在学案中。对于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该展示组和对应组不能纠错的,可提出改进意见,意见正确的该小组得一面旗帜;对于在展示过程中不认真听讲的该小组减一面旗帜。

    结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圣诞老人终于平安降落了,他谢谢同学们。今天获得旗帜最多的小组是最棒的,这个小组获得了神秘的圣诞礼物。

    爱心

    用心

    专心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8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的学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的学习策略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高中地理的单元复习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单元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

    单元复习阶段,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

    单元复习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现在复习避免将课上成新课,构建知识体系。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讲练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中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归纳好的大量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细化,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题目,争取题目对知识点的高覆盖率,每一单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确实过关。

    3、熟悉地图和其他各种地理图表,建立脑中的地图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

    而在地理考试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

    4、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固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但也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各种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可以弥补教师授课的不足。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

    地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到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10

    《多变的天气》

    课题: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

    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表演,是啊,天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新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

    师:多媒体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状况,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们都用了哪些关键词来描述天气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回答。

    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即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师:天气在短时间内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呢?

    生:回答。

    师: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问:你能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吗?(学生分四组讨论,回答)

    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发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一组和天气或气候相关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出该描述是天气还是气候。

    1.今天风和日丽。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4.东边日出西边雨。

    5.我们这个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师:刚才,我们谈了很多有关天气的话题,就是因为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例说明天气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生:回答。

    (二)天气及其影响

    师:(课件播放各种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图片,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影响,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如果我们能预知明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很大帮助的。那么我们从哪里会预知明天的天气呢?学生回答天气预报,引出话题二。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谈天论气话预报

    师: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的呢?

    生:回答。

    师:是啊,随着科技和媒体的发达,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越来越多,正如同学们所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都是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

    师:那么,天气预报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这幅图大家会有所了解。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的产生过程。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或几天中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风的符号吧。出示幻灯片。

    在天气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阴天。为了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师:带领学生认识天气符号。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如果一个城市出现两个天气符号会表示什么意思呢?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活动:请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相关地区的天气状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活动: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天的天气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呢?

    师:出示两幅不同地方空气质量的图片,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生:回答。

    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谈天论气忧空气

    师:空气质量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学生看课本自学完成。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身边发现问题)

    师: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导致的空气质量问题,及常见的沙尘暴、雾霾等污染天气图片。

    活动:(学生分四组)

    各抒己见献良策:面对这样的大气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巩固练习:为下列现象出谋划策

    1.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为了冬季取暖,北方地区经常有一些锅炉房的烟囱黄烟滚滚。怎么办?

    3.家庭装修过度,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

    4.建筑工地拆除旧房子,没有防尘措施,造成大量灰尘。

    课堂小结:

    师: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收获很大,请同学们谈一谈收获和感悟。

    生:回答(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树立一种意识,即保护大气环境。

    板书设计: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

    2.风力与风向

    3.卫星云图

    4.天气符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11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 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 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 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师: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

    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练习:学生分组全作、讨论转换表达的形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3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 0 20 40

    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指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活动第2题,计算实际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练习:比较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完成表格

    中国地图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

    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魇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互动4: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

    明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达标反馈:

    (1)填空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表示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计算:把实际距离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绘制在30厘米的图纸上,该选用多大的比例尺?(1︰2000 000)

    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从甲地到乙地图上距离为4.5厘米,请问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45km)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请一名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方法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读图、比较、计算、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arr;麦哲伦海峡arr;太平洋arr;菲律宾群岛arr;印度洋arr;好望角arr;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陆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12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能够用事例说明地球是球体。

    2、能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周长和表面积。

    3、认识地球仪。

    4、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工具:地球仪、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略)。好的,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就如同我们知道太阳是圆形的,八月十五那晚的月亮是圆形的一样,因为我们能够看得到,但是,我们居住在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怎么知道它是个球体呢?我们今天就要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地球的形状的,这个探索过程可以说是漫长而且曲折,经历了由猜

    想到实践,由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

    2、认识地球的形状。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图1,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由“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虽然是进了一步,但是都是人们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进行的猜想,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而卫星照片是通过科技手段得出的证据。学生阅读(五分钟)。好了,大家阅读完这段材料,有什么感想?是否感受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的那份坚持不懈勇气的勇气精神?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具备这种认真的求学精神,相信很多同学以后都会很出色。好了,返到课本上,远古时代的人,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他们没任何交通工具,每天都是生活在自家门口的几尺地方,除了他居住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的仪器设备,所以对天和地的观察,就靠一双眼,那单用眼睛看,看到地是平的,天是圆的。再到后来,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发明了船啊马啊之类的交通工具,古人有机会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可能有一日,来到海边,经过观察,发现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是先看到桅杆(船上用来挂旗帜、用来架设电线的杆),再看到船身。有没有同学在海边亲眼目睹过这一现象?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如果没有,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在海边观察下,或者做个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面上推移,平视纸船,观察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再把船在球形物体上推移,观察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再返到课本,古人观察到这个

    现象之后,就觉得大地其实不是那么平,于是认为“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解释斗笠和覆盘)。除此之外,人们开始注意到月食这个现象(用图片解释月食),于是猜测地球可能是个球体。但是只根据上面这个现象能不能断定地球就是球体呢?当然不能,上述还只是猜想,于是人类决定用行动去求证这个猜想对不对,因此有多位探险家尝试环球航行,但是都没成功,直至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带领船队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历时四年,可惜他在航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发生意外,最后是他的船员帮他完成了整个航程,这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正因为这次航行的成功,改写了人类的历史、、、、、这里要注意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依次經過的大洋是?要求筆記)。进入20世纪,人类通过高科技手段,发射载人飞船、卫星等到太空。1961年,前苏联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人类首次上太空。1969年,美国发射飞船登月,也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一直到现今的50年之间,已经有400多位宇航员上过太空,发射了不同的卫星到太空,为人类服务。当然,人类能够在太空上真真切切看到地球的全貌,从拍摄到的照片上看,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这种眼见为实的证据是最有力的。不仅如此,人类也能够通过仪器很精确地测量到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大小。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它是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通过精确的测量就可以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那就要从半径、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它的大小。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从地心到赤道的半径为6378千米。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

    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板書,要求記錄)。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的多21千米,对于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如此巨大的地球来说,这21千米的差别是微不足道,当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这么小的时候,这种差别更加看不出来,所以,地球仪的形状就是标准的球体。

    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它缩小,制作而成的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的模型。它的作用是方便我们学习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分布。例如,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地球上各个国家的位置,地球上哪里有高山、哪里有沙漠、哪里有冰川。主要是如实去反映各种事物的位置和大小。那么如何去反映呢?就是通过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如同我们编排座位表的时候,在课室不同的位置,写上各个同学的名字,通过写名字就相当于向你发出信息,告诉你你的座位在哪个位置,叫做对号入座。地球仪上的各种颜色、文字、符号也一样,让我们知道地球上的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大小。

    5、经线和纬线。地球仪和真实的地球又有一些区别,在地球仪上多了一些我们认为加上去的经纬线和地轴,这些经纬线和地轴在地球上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方向而认为加上去的。我们总不能随身带着地球仪,指给别人看,我们澳门在这个位置上,这样做是很不实际,别人也不清楚,那我们设立了经纬线,用经纬度去告诉别人我们的位置,那别人就很清楚了。就好似如果你家里人问你你坐在课室哪个位置,你总不能画展图或照张照片,这样多不方便,你可以说我坐在第一列第一行,这样 别人就知道了,这些经纬网就有这样一个定位的作用。演示地球介绍经纬线的概念(略)。强度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

    7、總結地球儀的特點。

    8、布置课后任务。第4页的活动是教大家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制作,制作出来,也可以下节课拿回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制作并不算很复杂,说需的材料也容易找到,但是在乒乓球上下两端钻两个小孔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最好找家长协助。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

    从西班牙出发→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西班牙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周长:千米;

    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