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课件(精华14篇)
  • 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17

    课件(精华14篇)。

    小编为您准备的“课件”将让您收获满满,请您收藏此页面以备查询需要。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知识传授过程的有效管理工具。

    课件 篇1

    《爸爸带我去爬树》是一篇内容浅显又深刻的儿童文学作品,揭示了现代人都非常关注的主题――回归自然,以及城市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深入,我又反过来让学生围绕课题“爸爸带我去爬树”,重点提出“爸爸为什么要带我去爬树”和“爸爸怎样带我爬树”这两个问题来理解。当学生找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相关语句后,我让学生与第一课《养花》相联系,得出“爸爸带我去爬树”的目的:要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锻炼体格,回归自然……

    这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想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可是课讲完了我却高兴不起来,毕竟现在的学生的生活真的让人有点担忧。那么,我们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作为教育学生的公众性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他们、锻炼他们?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时代问题……

    课件 篇2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 型:综合型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体会作者通过采用分头描写的方法,展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以此推动情节发展。

    二、理解《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阅读全文,整体感受、了解抄捡的前因后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宝玉挨打》一课过渡到《抄检大观园》。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但表现了贾氏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体现出封建与反封建,正统与叛逆的矛盾冲突。此波未平,一波又起,《抄检大观园》构成了《红楼梦》中又一起重大事件,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

    二、交待原因:丫头傻大姐到大观园里游逛的时候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缴获,邢夫人认为这是一个个打击王夫人、王熙凤一派的良机,借此发难,指责二王持家不严,管理无方,于是派了心腹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成为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注意如下词语:

    [劳什子]东西、玩意儿,含有轻蔑厌恶的意思。[掐尖]逞能,出风头。[越性]逞强使性,任意作为。[标致]漂亮。[对了坎儿]与实际对上了号。[体统]应有的规矩。

    [断乎]绝对。[作法]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庶出]偏房(妾)生的子女。

    四、布置作业:

    1. 找出抄检大观园的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找出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与上节课衔接,检查作业,要求学生一一说出七个分镜头的内容并对其大意进行概括。教师归纳。

    (投影或板书)

    1. 王夫人接到绣春囊来找王熙凤,商量抄检大观园。

    2. 王善保家的趁机陷害晴雯,准备抄检大观园。

    3. 开始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遇到晴雯的强烈反抗。

    4. 王熙凤提出薛姑娘那里不能抄,却抄了黛玉处。

    5. 探春坚决反对抄检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6. 惜春处发现了入画的藏物,虽无大过,惜春却不依,执意将入画逐出园去。

    7. 迎春处司棋被查出男用物品,使作为外祖母的王善保家的十分难堪。

    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然后发言,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1.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2.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抄检大观园就要一处处地秋、翻箱倒柜,无外乎都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已,为避免雷同化,作者不但采用七镜头的记叙方式,而且在记叙过程中决不平均使用笔墨,有详有略,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既使情节得到了延展,又避免了平铺直叙,处处相同的`弊病。

    [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学生分别朗读第5段、第6段(重点语段),然后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查抄重点:

    A.晴雯DD从被王夫人叫去遭训斥之后,便知有人陷害,加之对她无理的抄检,更激起了她的强烈反抗的情绪,她对抄检的态度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B.探春DD探春是另一个坚决反对抄检大观园的人。她的反抗与晴雯的一样吗?不同。她对“祸起萧墙”“自杀自灭”的行为痛心疾首,她反对抄检大观园,是从维护封建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而她对抄检一事的认识则表现了她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其他人物: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投影或板书)

    晴 雯: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人物性格 探 春: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三、如何看待抄检大观园?(学生讨论发言)

    表现了封建大家族DD荣宁二府的相互倾轧,就连妯娌、婆媳之间也免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人丫头不过是她们互相争斗的工具、牺牲品罢了,显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趋势。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一、二、三、四题。

    【教学后记】我们的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走到教材中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教材中走出来,不但要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还要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想一想,看一看,作者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描写了这些人物,他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比如,在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抄检大观园”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课件 篇3

    采 蘑 菇 教 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11个生字,继续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组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通过朗读感悟小白兔说的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白兔的话。领会做事情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认读11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白兔的话,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小白兔与小灰兔图片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采蘑菇的小姑娘儿歌,)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也是关于有采蘑菇的,不过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两只小兔子,它们是怎么采蘑菇的呢,现在就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吧。2.出示导纲

    (1)采蘑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蘑菇身上都有一个字宝宝,你能认识它们吗?想想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仍

    屑 始

    渐”

    (2)白兔和灰兔分别是怎样采蘑菇的?结果怎样?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3)读读白兔的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自学设疑 二 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预设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生字。

    (2)读生字。

    (3)想一想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字形,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记字方法。鼓励多种方法。

    (5)口头扩词。

    (6)灰兔发现草地上有一朵蘑菇,他不屑地说:“太小了,没劲!”走着走着,大树下又出现了两三朵蘑菇,他仍看不上眼:“太少了,等出现一大片蘑菇时再采,多带劲!”就这样,他

    一直往前走着,他盼望的大片蘑菇却始终没有出现??

    (7)白兔一看到蘑菇,不论大小,马上采进篮子里,一两朵也好,三五朵也罢,都不放过。

    (8)白兔把蘑菇分了一半给灰兔,认真地说:“因为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所以才会失去满满的一篮子蘑菇!”

    3.质疑解难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三.导学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归纳 2.教师指导

    1.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

    2.积少成多的道理。

    3.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四 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1)填空。

    灰兔发现草地上有_____蘑菇,他放弃了,灰兔看到大树下出现了_____蘑菇,他又放弃了,结果他_________。

    白兔一看到蘑菇,不论_____都才进了篮子里,_____也好,_____也罢。都不放过,结果他采了_________________。

    2.超级模仿秀。

    例:因为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所以才会失去满满一篮子蘑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2.编题自练 五.作业

    又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小灰兔会怎样采蘑菇呢?小朋友下去编一个故事给小伙伴听听。

    课件 篇4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同时,通过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观及其书写规律。)

    特别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课内检验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在实施上设计者特别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本单元或者近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的“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标,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习惯。教师在阅读中的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三是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学习小组的形成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这个设计中,安排了读《再寄小读者》(或《寄小读者》)和《给颜黎民的信》以及帮张国强写封回信。这样安排,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要作过多、过高的要求。最后一点建议是: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趋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课件 篇5

    丑小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  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 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理线索)

    以 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 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 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        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    (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要有一颗 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 高  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教后记:1、教学按照    理线索--明结构--知内容--辨形象--  悟主题的思路进行,各环节 衔接紧凑,思路清晰,学生在“辨形象“一环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在探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真正原因的辩论时,气氛热烈,思维敏锐,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认识。两则课外选文朗读,使学生对丑小鸭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眼神告诉 了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2、分角色朗读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3不足:在处理“知内容“这一环节时教学时间偏多。以至于文中精彩片断朗读不够充分。

    3.丑小鸭

    教学目标

    1. 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 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3.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

    预习要求    查字典,明确生字词的音、形、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意义等)

    二、导入

    讲述: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爱虚荣又愚蠢的皇帝受骗上当、当众出丑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说说你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吗?如果你认为同学说的不够精彩,也可以用更出色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最爱。

    学生表述(《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一枚银毫》等)

    讲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追寻丑小鸭的成长足迹。

    三、梳理情节

    1、讲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勾画概括,说说:丑小鸭受过哪些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什么?同桌可以小声讨论。

    学生合作探究

    2、明确:

    ▲在鸡群和鸭群中,丑小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内的全体鸡鸭都不欢迎他;连喂食的女佣也用脚踢他。他只有逃走。

    在沼泽地上,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儿被猎狗抓走。他只有继续逃跑。

    在简陋的农家小屋,小鸭本可以满足于勉强的温饱,但他要“走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在广大的世界中,丑小鸭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儿被冻死。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对广大世界中的美热烈向往、不懈追求。

    四、作者简介

    1、讲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怜的丑小鸭始终不绝望、不沉沦,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最美丽、最高贵的天鹅。而他的塑造者安徒生呢……

    作者简介: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2、提问:看了安徒生的经历,你有何感想?

    明确:丑小鸭的形象就是安徒生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正因为作者在童话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不知在古今中外多少人心中引起过共鸣。

    五、联系现实,体悟思想意义

    1、讲述:丑小鸭的故事也让你心动过,或是正在为之心动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他给你的启示。

    全班交流。

    2、可能有的启示:(1)“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能经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难,才能更快地成长。

    六、课后积累

    建议更多地接触安徒生童话,感悟其中的意义。

    推荐网址:

    七、布置作业

    孙继兰

    课件 篇6

    d、t、n、l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声母d、t、n、l,能读准音,认清形。

    2、辅导学生学会声母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

    3、正确认读“马路、泥土”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声母d、t、n、l的发音及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准备:

    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认识了几个声母宝宝,有谁可以告诉大家它们是谁?

    (b、p、m、f、y、w)

    2、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声母宝宝,希望大家也可以成为它们的好朋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汉语拼音4” 板书课题:汉语拼音4 齐读课题: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为了帮大家更好地来学习今天的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学习目标,同学们一定要听清楚: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声母d、t、n、l能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声母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

    3、我能正确认读“马路、泥土”两个词语。

    2、孩子们,学习目标明确了,老师就期待大家这一节课精彩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

    师: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幅图,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好,同学们开始观察吧! 生:学生观察

    师:时间到,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老师期待你精彩的表现。

    生:汇报(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1、学习d的发音

    师:同学们可都是观察小能手,这是一个艺术节,两个小朋友在展示着自己的才艺,快看,地上摆放的鼓多么像咱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声母d呀!

    师:(板书“d”)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开小火车读、男生女生对读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d么? 生:汇报(左下半圆ddd,马蹄马蹄ddd)

    师:大家可真棒,看来我们有很多的办法来记住d,下面我们就用大家的办法再来读一读吧。

    2、学习t的发音

    师:我们学习了d,那大家来找一找t藏在哪儿呢? 生:回答

    师:(板书“t”)非常好,t就藏在那把伞里。(范读) 生:各种形式读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也来想想办法记住t呢? 生:(小伞小伞ttt,伞柄朝下ttt)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

    3、学习n的发音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艺术节的那个门洞像哪个声母? 生:回答

    师:(板书“n”)范读 生:各种形式读

    师:那谁来分享一下怎么记住n呢? 生:(一个门洞nnn,一扇小门nnn)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4、学习l的发音

    师:最后一个声母在哪里呢? 生:回答

    师:你们太会观察了,小男孩手里拿的鼓锤可真像今天我们要学的声母l呀!

    师:(板书“l”) 范读、领读 生:各种形式读

    师:我们再来想一想怎么记住l 生:(一根小棍lll,小小木棒lll)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孩子们,几个声母宝宝大家都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小游戏吧!

    5、学习声母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

    师:好,轻松过后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你们会读d、t、n、l与单韵母拼读的音节么?来看黑板,同桌之间互相把来自书上的音节读一读吧!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棒! 生:同桌之间互读

    师:巡视、倾听、个别指导

    师:时间到(根据巡视的情况点评),好,谁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吧!下面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各种形式读

    6、认读“马路、泥土”两个词语。

    师:孩子们,你们越来越会学习了,老师要把大拇指送给大家,那最后你们可以借助拼音来告诉老师这两个词语怎么读么?

    师:(板书:马路、泥土,加拼音)会读的举手。 生:举手回答(观察举手的情况) 师:(根据举手的情况选择读的方式)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d t n l。

    五、板书设计:

    d

    t

    n

    l

    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思路

    创造性地学习运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师生同学,分享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相长,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直接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三、自学指导

    以男女齐读和代表范读两种形式朗读课文,其中女生齐读(1~2段),A、范读(3~4段),B、范读(5~6段),C、范读(7~8段),男生齐读(9~10段),三个代表由学生自我推荐或大家举荐,教师要注意男女搭配,可选中等生。)

    听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用不同的标记圈点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词,批注出描写人物时所用的方法。

    四、先学后教

    1、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视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适时指导点拨。

    2、合作学习: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

    教师友情提示:可以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来说。

    3、学习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对福楼拜的性格特征表现进行评析,然后让优生教差生学习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实现师生同学,分离体验。

    福楼拜:热情奔放、博学睿智

    “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肖像)

    “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语言)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动作)

    “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议论)

    “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抒情)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醉心文学

    “白皙的脸”(肖像)

    “仰坐在一个沙发上”(动作)

    “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语言)

    都德:开朗活泼、幽默健谈

    他只用几句话,就勾勒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好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语言)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有关当局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肖像)

    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动作)

    他很少讲话,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语言)

    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肖像)

    4、合作探究: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如此鲜明,将人物刻画得如此鲜活?

    抓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肖像、动作和语言等方面的细致描写。

    教师补充:在记叙、描写时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插入了确切的议论和抒情。

    五、当堂训练

    以现场的某个人为对象,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可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或抒情或议论,写100字左右的片段。

    教师巡视学生作业情况,个别辅导点拨。如果有时间,就把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起分享,还可选三四个同学的习作进行交流。

    四、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利用。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以优辅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不足之处

    ⑴少数学生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先学”习惯有待培养。“后教”过程中,优生对差生的帮辅效果不明显。

    ⑵“当堂训练”的时间没有15分钟,致使一半左右的学生不能“堂堂清”。

    3、教研一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既要做到符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持续发展。

    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自选活动主题,自由组合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对和平和战争的关系进行思考,并正确认识。

    活动过程

    一、自由选题,自由组合

    四个小组:

    1、历史组:

    搜索有关战争的历史资料。

    2、文学组:

    查找与战争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3、科学组:

    查找战争科技的发展历史、现状。

    4、辩论组:

    设立辩论话题,组织辩论。

    5、新闻组:

    报道跟踪各组工作。

    二、教师指导开展活动

    1、各组上交活动计划。

    2、参与小组讨论,帮助完善计划、合理分工。

    3、跟踪各组搜索资料过程,帮助他们进行第二次分工。

    4、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帮助确立汇报成果的方式,指导完成成果制作。

    三、成果汇报

    四、评价

    1、小组成员互评:

    评价角度:合作参与精神(4分)、工作能力(2分)、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4分)。

    2、同学评价(各组派一名代表评价其他组的表现):

    评价角度:是否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选题(4分)、汇报成果的方式是否多样、(3分)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3分)。

    3、教师评价:

    是否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选题(4分)、汇报成果的方式是否多样、(3分)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3分)。

    课件 篇9

    林清玄

    执教者:潘  欢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合花的坚强意志和对信念的执着;

    2、学习课文寓言体的表现方式,体会各种描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从百合花的故事中感悟信念对人生对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合花的内在品质,感悟信念对人生对生命的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并以此体会百合花的坚强意志和对信念的执着。

    教学方法:

    诵读、精讲、讨论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教时

    教学说明:

    针对学生中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丧失信心或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畏难怕苦、缺乏毅力等情况,计划在对课文进行精当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在第三部分“思维发散情感渗透”中渗透情感教育。以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并学习百合在逆境中奋斗、实现自身价值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的目标;野百合正是坚守“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一信念,战胜了各种压力和困难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从中感悟信念对人生、对生命的价值及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树立了正确坚定的目标,不怕苦不怕累,朝着你的目标努力,总有一天会达到你的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的,可别小看了一粒沙子,一朵花,只要你用心去聆听它们的语言,去感受它们心声,你会发现它们的世界是那么丰富那么精彩.因此,人们也常常赋予它们特别的涵义。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这些花象征什么?(看幻灯片)

    接下来,我们在散文大师林清玄的带领下,一起去感受一下一株野百合的内心世界,看看百合花在这里象征什么。

    二、课文分析

    1.默读全文,说说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

    [明确]通篇运用拟人手法,将百合人格化;

    是篇寓言体的哲理散文

    2.一学生朗读1D4节,其余同学找出描写百合生长环境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①用一个词形容这种环境(险恶/恶劣)

    ②面对如此之险恶的环境,这株小小的百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3、4节)

    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重点词 :  努力地、深深地、直直地

    ③环境描写作用何在?

    [明确]衬托出百合在逆境中奋斗的勇气和毅力。

    3.分角色朗读5D12节,读出语气

    ①百合努力开花过程中,周围的伙伴们是怎么对待它的?

    杂草D嘲笑、讥讽

    蜂蝶鸟雀-劝

    用书上的词来说,就是对野百合的鄙夷

    ②明明百合的顶部长了个花苞,野草为何还在嘲笑它?

    目光短浅,心怀妒忌

    ③面对冷嘲热讽百合说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排比句加强气势,强烈表达出百合花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愿望,展示了百合自尊自强的`形象.

    旁人的打击讽刺丝毫没有影响百合“我要开花”的信念,更突出了她对目标的执着.

    4.师朗读剩余部分,生思考:

    ①美丽的百合开遍了山谷,已经实现了她的奋斗目标,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是一株百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孩童和情侣们在花前的表现?

    [明确]他人的承认赞美和欣赏,更体现出百合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②如何理解满山百合谨记的一句话?

    [明确]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但她没有骄傲,因为她明白只有开花才是她最好的存在方式,只有开花她才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5.小结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共同学习,我们从生长环境的恶劣,野草、蜂蝶鸟雀的讥讽,百合花坚定的回答以及百合花前后的巨大变化等方面,深深了解百合花内在的品质和她对信念的执着。谁能说说体现了百合哪些品质?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在“我要开花”的信念的支撑下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终于用漫山遍野的洁白的花朵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我们来一起思考吧。

    三、思维发散情感渗透

    1.百合花开满了山野,她是否就此满足了?

    2.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你会怎么做?

    3.百合“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人呢?人拿什么来证明你的存在和你的价值呢?

    四、课文拓展

    1.这篇文章原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明理由。

    2.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百合花象征着自信、执着、信念.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事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五、课外作业:

    上网或上图书馆查询、收集林清玄的资料,记录他的著作名称,并找到其中一本选取一篇精读,准备在阅读课上交流。

    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的的2、3。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准备中国地图。

    2、收集有关罗布泊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个名叫罗布泊的地方,这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神秘地方,中外探险向往它,各国科学家多次考察它,为什么这个地方引起这么多的兴趣,那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古老的罗布泊。

    (板书课题)

    二、出示中国地图

    明确罗布泊、塔里木河的位置:

    (展示罗布泊的图片)

    三、朗读课方,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张骞(qiān)和煦(xù)吞噬(shl)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整体感知,体会课文内容

    1、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写语文同步。

    2、体会本文的写法:

    ⑴对比。

    ⑵修辞手法。

    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⑷联系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罗布泊的现在与过去:

    2、罗布泊的变化的原因:

    (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二、研读课文

    1、选出你认为写的有感情,有力度的几段给大家读一读。

    2、你为什么觉得这几段写的好?请谈一下感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文章为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表达了自己的主题?)

    ⑴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①对比手法: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恐怖对比。

    ②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

    (罗布泊、胡杨林)(全班齐读)

    ⑵运用客观数据说明:准确、翔实,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美丽神奇的仙湖罗布泊消失了,我们痛惜,我们难过,那么,同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联系宁夏(银川)发展,提出建议。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的事例,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课后习题三。

    3、预习《旅鼠之谜》。

    课件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周小春,来自孝感市孝南区董永中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五篇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今天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写了罗布泊由昔日美丽的仙湖变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一个生态环境蒙受人为破坏的个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

    一是在对比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二是在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两点:

    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

    二是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读、说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放在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难点是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中总结教训。

    3、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化的学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景创设法:

    搜集大量的图片,既有仙湖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3、讨论法:

    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法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

    如下:

    1、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朗读法:

    指导学生朗读,从中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查阅资料:

    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句公益广告:

    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有这样一首印第安歌谣: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

    最后一条河中毒

    最后一条鱼被捕

    你们才发觉

    钱财不能吃

    出示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融入到文本的主旨中来。

    二、解题

    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明确: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

    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快速阅读,解决问题。

    因为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不能包办代替。

    三、整体感知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出示“仙湖”课件。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教师过渡:

    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水乡,那里水平如镜,花草繁茂,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牛羊。我们仿佛听到林边牧民在放歌,就连那牛羊仿佛也在歌唱,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

    学生明确:沙漠。

    出示“沙漠”课件。

    提出问题,思考: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河流改道、人口激增、盲目取水。

    目的是通过课件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想象空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归纳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

    过渡:仙湖消逝了。

    追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理解“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五、品味语言

    1、过渡:“仙湖”消逝了,那号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呀,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胡杨的诉说。

    出示课件:胡杨。如果你是胡杨,你想说些什么?

    因为个性化的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这种设计主要为了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

    2、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自由、自为、自愿是个性化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体现。

    此环节能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六、拓展迁移

    听了胡杨的诉说,我们痛惜,我们难过。这时我及时小结课文,进一步明确主旨。可是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

    P95青海湖解说(略),点击出示:青海湖图片。

    P95月牙泉解说(略),点击出示:月牙泉图片。

    教师讲解:看着这些画面,听到这些数字,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月牙泉面临如此的遭遇?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关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本作业设计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谴责人类的盲目行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得到主动发展。

    本课讲述的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敢于质疑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真理”,通过反复做实验,用事实证明大哲学家所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全对的,反映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本课设计力求从读书的形式到读书的内容都给了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去读书,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动发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4、连起来说一说:

    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三、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2、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⑴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①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⑵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①学生汇报: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⑶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①学生汇报:

    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②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6、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试验一慢一快

    自己试验公开试验速度与重量有关

    打破迷信献身科学

    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⑵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⑵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⑵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对比中震撼

    (播放CAI课件,昔日罗布泊图片与今日罗布泊图片对比)

    看完后学生谈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字词展示)

    萧瑟xiāo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滩gē沧海桑田cāng

    2、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介罗布泊的基本情况。

    3、提问:

    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4、自主阅读,思考:

    罗不泊的消逝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交流、回答)

    过渡:美景不再,惨状不堪目睹,文中准确的数字同样震撼人心,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今昔变化的数据。

    三、合作研讨,追溯原因

    1、归纳总结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

    (播放录象短片)

    2、胡杨诉衷肠,设置情景“假如你就是昔日罗布泊边的胡杨树,你将如何向人类发出控诉?”

    过渡:

    胡杨干枯,罗布泊消逝,他们的惨状令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

    (播放悲剧重演画面)

    月牙泉、青海湖的今昔对比图。

    四、品读课文

    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直接抒发了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2、重点品读,体会其间的感情:

    ⑴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⑵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⑶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1、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赖于生存的资源,面对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我们该怎么做?

    (联系生活实际)

    2、每个同学写一条环保小标语,把自己的观点写进去。

    六、结语提升

    课件 篇1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

    (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五、拓展升华。

    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

    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梅林中心小学詹文花。

    我个人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这才无愧于古人创造诗词,无愧于诗词有别于其它文体,无愧于编书者纳入古诗词教学的用意。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和学生一起在读中感悟诗情。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只有28个字,我们不能把诗拆得支离破碎,使它失去了整体的完整性。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整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大大小小的读差不多有二十多次。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师生配合读,读出这首诗特有的忧伤。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老师的引读、看意境读、想像读,最后熟读成背。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乡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

    二、引领学生在想象中丰富诗意。

    古诗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是极富魅力的。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所谓“十年得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在深入备课后,我觉得诗中的“见秋风”可作为教学这首诗的突破口。“意万重”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个人觉得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对“见秋风”的表象,加深对“意万重”的理解。这样对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整体的印象后,我马上抓住诗眼“见”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学生一次次想象“见到什么”“见不到什么”,“风是无形的,看不见但作者却感受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我营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对比中,以有形的景来衬无形的思,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们探究、品味“见秋风”。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感悟诗人“乡愁生于秋风里”、“乡思寄寓家书中”、“乡心乃在寂寞处”。希望想象到的画面成为学生通往作者内心的桥梁,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

    诗人的“意万重”是诗的重点。当学生感受到张翰能弃官而回,而诗人却只能通过写家书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诗人又岂止是思家呢?于是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意万重”我让学生交流张籍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诗人有所了解后,我马上又让学生想象诗人的“意万重”可能是什么?这样学生通过理解后的想象,就有可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了,这样诗中“意万重”学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

    在《秋思》一课中,我前后安排了多次不同类型的想象。“见秋风”“意万重”是联想,听诵读想象画面是一种表现想象,配乐想象家书是一种创造想象,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发下,学生的想象丰富起来,说话写话的训练就水到渠成。

    三、指导学生在写中深化诗情。

    在《秋思》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此时我说:“这瑟瑟的秋思,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们遐想翩翩,我让学生拿出笔来写一写家书,学生纷纷拿起了笔,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感受,学生的情感在“写”当中得到了释放。

    互文印证也是我这节课采用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深入领悟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愁后,当捎信人带走了信时,我及时挑疑:这带走的仅仅是一封信吗?它还带走了什么?学生马上反应出带走还有作者的心、作者的思乡情、作者对家人的祝福……我及时把学生引入孟郊的《归信吟》:书去魂亦去,兀然恐一身。让学生再一次走进了张籍的心中。接着我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思乡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最后把学生带进来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在凄婉的音乐背景下,听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把乡愁提升到爱国情愁中。

    【课件(精华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