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九年级数学课件
  • 九年级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13

    九年级数学课件。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案之上,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提供了关于“九年级数学课件”的最全面信息,我们欢迎您留步阅读我们的内容并为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1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和提示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发现折扣数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折扣数越小的,价格越低,越便宜。】

    课件展示:老师要买一件羽绒服,相同的羽绒服,原价500元,三个不同的商场有不同的折扣,请同学帮助选择。

    羽绒服原价500元

    商场一: 商场二: 商场三:

    8折 7折 9折

    请学生说出列式并快速计算得数。

    商场一:

    商场二:

    商场三:

    比较得出最便宜的商场,商场二。

    1.折扣是整数的比较:

    商场二打7折是最便宜的,哪个商场是最贵的呢?

    商场三

    那么商场三是打几折呢?

    9折

    比较一下折扣和最后的价格,你会发现什么呢?

    结论:相同价格的.物品,折扣数越小,价格越低,越便宜。

    总结:那么发现了这个规律后,我们再来比较这件羽绒服在三个不同的商场里,哪个商场价格更低呢?(挡住列式计算的部分,让学生直接说出)

    预设生成:

    A组:不能发现折扣与最终价格之间的关系。

    B组:计算后,学生比较不出谁更便宜。

    解决措施:

    A组:进一步进行提示,把问题提的更具体。

    B组:教师帮助学生将数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折扣是小数的比较:

    【设计意图:两个比较接近的折扣的比较,同时包括小数的比较,运用之前找到的规律找出便宜的商品。】

    出示题目:老师在给自己的孩子选书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再请同学们帮助老师选择一下。

    书包原价100元

    商场一: 商场二:

    8折 8.8折

    谈话:刚刚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在原价相同的情况下,折扣数越小,价格就越低,越便宜的这个规律,那么这次有没有同学能直接告诉老师哪个商场的书包更便宜些呢?

    学生回答(A组的学生会很快理解并正确比较,B组的学生可能接受起来会很困难,下面会进行验证,强化这个规律。)

    验证:

    商场一:

    商场二:

    比较总结:通过比较得出商场一的书包便宜,同时也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发现:折扣数越小,价格越低。(请A组学生进行总结)

    预设生成:

    A组:找到的规律不能马上加以应用,不能直接说出哪个商场更便宜。

    B组:不理解规律的内容。

    解决措施:

    A组:老师指出黑板上总结出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提示。

    B组:再次进行计算,比较两个商场的价格,然后再次总结这个规律帮助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在课件上进行选择商品,复习本课所涉及的各种不同的折扣的比较,而且渗透选择商品的多种渠道。】

    (1)不用计算,说出每组商品中,谁的价格更便宜。

    课件展示:1羽毛球原价450元,申格体育7折,前前体育9折。

    2保温杯原价120元,大润发6折,沃尔玛6.6折。

    3《武器大全》原价25.50元,新华书店:9折,中央书店:8折,当当网:7.2折。

    (2)游戏:模拟商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选购商品,再次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课件出示两个商场,同时出示原价相同的几种商品,但折扣不同,发给学生“任务单”,让学生实际来进行选择,选择后说一说选择谁的商品?是怎样选的?

    四、 拓展延伸

    出示一件毛衣,两个商场的原价不同,折扣数也不同,让学生判断哪家商场棉服的价格便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折扣的计算以及总结归纳的规律,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现在选择商品的渠道有很多,比如我们去商场购买,去超市购买,或者是去网上购买,这样就要求同学们要掌握在相同的商品中选择最便宜的商品的技能,这样我们才不会多花冤枉钱。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一、 折扣的计算 二、折扣的比较

    相同价格的物品,折扣数小的,价格就低。

    家庭指引:

    A组:本组学生平时有购买商品的经验,本节课已经掌握运用折扣进行比较,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尽量去应用,购买商品时要精打细算,不花冤枉钱。

    B组:本组学生对规律性的认识还不熟练,生活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去比较价格,家长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帮助他们强化认识。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这一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之前我几乎没接触过语文教学,经过听课以及和学生近两周的接触,我对五(7)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有些了解。这些学生是在吉老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相对普通五年级学生,他们有更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对语文教学极其生疏,不懂该怎样钻研教材;不懂该怎样用教材去教学生;更不懂该怎样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吉老师的常态课都上得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细腻精致,不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是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平的,这就更使我紧张。我只是听了吉老师几节课,就斗胆教吉老师的学生,心里揣揣不安,但不管多困难,总要迈出第一步,哪怕失败,也是宝贵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出自法国博物家布丰之笔,文章用词凝练,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生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当的介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分析得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松鼠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比较善于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有能力很好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一些语言积累。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松鼠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对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了解怎样运用文字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生读第一段并画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

    生自由读自己画的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和重点词。

    生齐读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并分析。

    生用自己的话理解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词语。

    生自由读。分析课文中的词句是怎样表达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的。

    生用课文中的话说说自己喜欢松鼠的理由。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3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2.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硬币实验和投图钉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频率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随机观念.

    4.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5.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

    2.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2.让学生经历硬币实验和投图钉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频率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随机观念.

    3.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4

    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5篇经典

    九年级数学老师要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作为一名九年级数学老师,不妨在课前写一篇九年级数学教案,它对你的工作有许多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1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弧、弦等与圆有关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重点

    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难点

    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集合性定义.

    活动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给我们以圆的形象的物体.

    2.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

    活动2 动手操作,形成概念

    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让学生用铅笔和细线画一个圆.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我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一样吗?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什么决定?

    教师强调指出:位置由固定的一个端点决定,大小由固定端点到铅笔尖的细线的长度决定.

    1.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总结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小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问题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形成新概念.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概念: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一个图形看成是满足条件的点的集合,必须符合两点:在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满足这个条件;满足这个条件的每个点,都在这个图形上.)

    活动3 学以致用,巩固概念

    1.教材第81页 练习第1题.

    2.教材第80页 例1.

    多媒体展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要证明四个点在同一圆上,实际是要证明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即四个点到O的距离相等.

    活动4 自学教材,辨析概念

    1.自学教材第80页例1后面的内容,判断下列问题正确与否: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半圆是弧,弧是半圆.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弧.

    (3)在同圆中,半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

    (5)大于半圆的弧是劣弧,小于半圆的弧是优弧.

    2.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

    活动5 达标检测,反馈新知

    教材第81页 练习第2,3题.

    活动6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圆、弦、弧、等圆、等弧的概念.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及“同圆、等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将作为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相等的依据.

    2.证明几点在同一圆上的方法.

    3.集合思想.

    作业布置

    1.以定点O为圆心,作半径等于2厘米的圆.

    2.如图,在Rt△ABC和Rt△ABD中,∠C=90°,∠D=90°,点O是AB的中点.

    求证:A,B,C,D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答案:1.略;2.证明OA=OB=OC=OD即可.

    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2

    配方法的基本形式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重点

    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难点

    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4x2+16x=-7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或mx+n=±(p≥0).

    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x-16=0移项→x2+6x=16

    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8

    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 m,长为8 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8x+1=0 (2)x2-2x-21=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 练习1,2.(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五、作业 教材第17页 复习巩固2,3.(1)(2).

    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3

    弧、弦、圆心角

    1.理解圆心角的概念和圆的旋转不变性,会辨析圆心角.

    2.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与其所对的弦、弧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此关系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

    圆心角、弦、弧之间的相等关系及其理解应用.

    难点

    从圆的旋转不变性出发,发现并论证圆心角、弦、弧之间的相等关系.

    活动1 动手操作,得出性质及概念

    1.在两张透明纸片上,分别作半径相等的⊙O和⊙O′.

    2.将⊙O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3.在⊙O中画出两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半径,构成一个角,这个角叫什么角?学生先说,教师补充完善圆心角的概念.

    如图,∠AOB的顶点在圆心,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心角.

    4.判断图中的角是否是圆心角,说明理由.

    活动2 继续操作,探索定理及推论

    1.在⊙O′中,作与圆心角∠AOB相等的圆心角∠A′O′B′,连接AB,A′B′,将两张纸片叠在一起,使⊙O与⊙O′重合,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某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在操作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理由是什么?请与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会出现多对等量关系,教师给予鼓励,然后,老师小结:在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3.在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吗?所对的弦相等吗?

    4.综合2,3,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请用符号语言把定理表示出来.

    5.分析定理:去掉“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条件,行吗?

    6.定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定理,独立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究:

    (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也分别相等吗?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也分别相等吗?

    综上所述,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就可以推出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活动3 学以致用,巩固定理

    1.教材第84页 例3.

    多媒体展示例3,引导学生分析要证明三个圆心角相等,可转化为证明所对的弧或弦相等.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本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悟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活动4 达标检测,反馈新知

    教材第85页 练习第1,2题.

    活动5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圆心角概念及圆的旋转不变性和对称性.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以及其应用.

    3.数学思想方法:类比的数学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作业布置

    1.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

    A.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B.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C.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AB和DE是⊙O的直径,弦AC∥DE,若弦BE=3,求弦CE的长.

    3.如图,在⊙O中,C,D是直径AB上两点,且AC=BD,MC⊥AB,ND⊥AB,M,N在⊙O上.

    (1)求证:︵AM=︵BN;

    (2)若C,D分别为OA,OB中点,则︵AM=︵MN=︵BN成立吗?

    答案:1.D;2.3;3.(1)连接OM,ON,证明△MCO≌△NDO,得出∠MOA=∠NOB,得出︵AM=︵BN;(2)成立.

    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4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使学生掌握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会根据这一性质熟练地化简二次根式.

    3、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二次根式?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计算下列各题:

    ()2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1、试一试

    计算: (1) _=( )=( )

    =( )=( )

    (2) _=( )=( )

    =( )=( )

    提问:观察以上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2、思考

    _与是否相等?

    提问:(1)你将用什么方法计算?

    (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与前面试一试的结果一样?

    3、概括

    让学生观察以上计算结果、归纳得出结论:_=(a≥0,b≥0)

    注意,a,b必须都是非负数,上式才能成立。

    三、举例应用

    例1、计算。

    __

    说明:二次根式运算的结果,应该尽量化简、如(2)结果不要写成,而应化简成4。

    等式_=(a≥0,b≥0),也可以写成=_(a≥0,b≥0)

    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例如:=_==a2

    例2、化简

    说明:(1)如果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或因数)能开得尽方,可以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这些因式(或因数)开出来,从而将二次根式化简;(2)在化简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因数分解,然后就将能开得尽方的因式(偶次方因式)或因数用它们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移到根号外,也就是开出方来。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将所得结果化简:

    _ _

    2、P12页练习1(1)、(2)、2

    五、想一想

    1、__与是否相等?a、b、c有什么限制?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2、等于__ 吗?

    3、化简: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知识:

    1、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即_= (a≥0,b≥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_ (a≥0,b≥0)……)

    要特别注意,以上(1)、(2)中,a、b必须都是非负数,如果a、b中出现了负数,等式就不成立、想一想,=_成立吗?为什么?

    3、应用(1)、(2)进行计算和化简,在计算和化简中,复习了性质=a(a≥ 0),加深了对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认识

    七、作业

    习题22.2第2、(1),(2)题,第3、(1)、(2)题、第4题

    九年级数学冀教版下册教案5

    配方法

    教学内容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难点与关键: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

    (1)x2-8x+______=(x-______)2;(2)9x2+12x+_____=(3x+_____)2;(3)x2+px+_____=(x+____)2.

    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2 .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例1:解方程:(1)(2x-1) 2=5 (2)x 2+6x+9=2 (3)x 2-2x+4=-1

    分析:很清楚,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解:(2)由已知,得:(x+3)2=2

    直接开平方,得:x+3=±

    即x+3=,x+3=-

    所以,方程的两根x1=-3+,x2=-3-

    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2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则:10(1+x)2=14.4

    (1+x)2=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 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2.

    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那么1+(1+x)+(1+x)2=3.31

    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

    (1+x+)2=2.56,即(x+)2=2.56

    x+=±1.6,即x+=1.6,x+=-1.6

    方程的根为x1=10%,x2=-3.1

    因为增长率为正数,

    所以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0%.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那么x=±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那么mx+n=±,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

    六、布置作业

    1.教材 复习巩固1、2.

    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5

    一意义:

    1.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

    2.统计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数学课程标准把它作为四个知识领域之一。

    二、回顾

    传统教材: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的教学。

    其实统计我们在统编教材就开始学了,但那时比较重视统计图、表的教学,也就是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绘制成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问题或自己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学生遇到一个统计图表读懂它、分析它,也就是读取信息、分析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要解决问题,许多问题的数据没有现成的数据,这就需要你去收集数据。且收集数据有许多的策略和方法(举例)。因此收集、整理数据可以说是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应该让学生去了解、去经历,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的一个契机。因此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也成为共识。

    义务教材:比较注意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但还重视得不够。在低年级有所渗

    透,到中年级才正式教学。

    实验教材:1.从一年级就开始教学,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水平。一册我们结合数与计算的知识进行了渗透,

    2.到本册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说明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1.例1,通过统计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里让学生统计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这个问题,其实学生已经会解决,也就是把每种颜色的花的盆数数一遍就可以了,我们就是让学生知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收集数据,引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收集、整理数据的信心。

    在收集出数据后,让学生将数据在条形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条形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里的条形图还不是正式的条形统计图,图的左边没有标出每个方格对应的数据,图下面没有写出项目名称,而是用图标来代替。主要是想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条形图直观、简明的特点,为正式引出条形统计图做一些铺垫。

    2.例2,是例1的延续,通过统计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学习收集简单的随机的方法,认识条件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这里的收集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可以采用例1的方法,分类统计。也就是如果要统计喜欢红色的人数,可以让喜欢红色的人举手来统计,喜欢其他三种颜色的人数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统计。还可以用收集随机数据的方法。所谓随机数据,也就是下一个数据是什么不能确定。我们这里重点教学第二种方法。

    对于随机数据的收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上,汇总后,用唱票的方式来收集。对于收集的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教材呈现了不同的方法:有画(的,有画○的,还有画正字的。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引导学生选用简单、准确的方式进行收集,对于画正字的方法,可以介绍,但不要求学生掌握,以后还要正式学习。

    在收集出数据后,让学生将数据在条形图涂出来、并填在统计表中。并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这里的条形统计图是正式的,图下面写出了统计的项目,图的左边标明了方格对应的数据,这样使人一眼就能看出统计的各项事物的数量,体现了条形统计图直观、简明的特点。

    3.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统计我们的生日P95、喜欢的交通工具P97。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围绕上面两个教学目标进行。

    2.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另外在素材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可选取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统计课外小组的人数,统计喜欢水果的情况等等。

    ●对教材中素材的处理,也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稍加变化,进行适当的改进。如,在统计不同颜色的花时,教材中图不太容易看清,老师可以改变图的画法,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数出每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切身经历统计的过程。

    本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欢迎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对我们的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用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进一步培养随机概念.

    2.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列表法求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列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b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b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联欢晚会为背景,创设转盘游戏引入,能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进入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

    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培养动手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以及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各种图形的旋转,体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物体的旋转的现象:宇宙中的星球运动 ,微观世界里的粒子运动 ,生活中的运动。

    在下图中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画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而形成的新图形。

    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转到位置P′,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旋转,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

    旋转的概念:

    注意:图形旋转时,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但每个点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A.2 B.3 C.4 D.5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归纳

    如图(1),点A绕着点O转过80°到了点A′的位置,那么点A′与点A称为对应点,点O就是旋转中心,而∠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80°。

    如图(2),线段AB绕着点O转过60°到了线段A′B′的位置,那么线段A′B′和线段AB称为对应线段,而点B′和点 是对应点。

    如图(3),△AOB绕着点O旋转45°到了△A′OB′的位置,那么图中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的角度是 ,对应点是 ,对应线段是 ,∠A与∠A′称为对应角,图中对应角还有 。

    归纳 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 ,图形的旋转是由 、和 决定的。

    三、操作探索活动

    1、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 B′ C ′的位置,度量∠AOA′ 、∠BOB′ 、∠COC′的度数, 线段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ABC与△A ′ B′ C ′是全等三角形吗?

    思考: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中心对称有什么关系?

    四、实践应用

    例1已知A点与点O,画出点A绕着点O旋转30°后的点A′

    1、已知线段AB与点O,画出线段AB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后的图形。

    2、已知△ ABC和点O,画出△ ABC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后的图形。

    3、若改成多边形呢?你能总结出旋转作图的方法吗?

    完成课本P58“例1、例2”

    例2思考课本P60“交流与发现”,并完成“例4”

    练习: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个点?(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五、巩固提高

    1、课本P74练习第1,2,3题

    2、如图,△AB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成△ACE,写出图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线段以及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并试着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指两个三角形中的边和角).

    3、长方形ABCD中,连结BD,将△ABD旋转到△CDB处,写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六、课堂小结

    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要点:

    (1)图形的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一点顺(逆)时针转过某个角度;

    (2)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

    (3)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的。

    七、作业布置

    课本P78习题15.2第1,4题。

    【九年级数学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