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旅游发展报告(通用十三篇)
  • 旅游发展报告

    发表时间:2024-06-13

    旅游发展报告(通用十三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旅游发展报告(通用十三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旅游发展报告 篇1

    日前,XX市旅游委发布了官网三季度自查报告。

    一、 网站更新自查

    网站更新方面自查合格。网站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互动功能可以正常运行,首页能够正常访问,无断链和错链,网上办事服务事项中,办事指南内容完整、准确,附件可正常下载,在线系统访问正常。7月26日-8月8日两周内进行了自查,首页更新87条。

    网站自查也发现一些问题,互动偏少,个别栏目未更新,全站扫描发现15个空链接。发现问题后对空链接进行了修复处理,撤销未更新栏目。同时将于近期策划实施一次互动。网站自查结果将在网上公布。

    二、 规范网站管理情况

    网站新域名XX年初已启用,原域名XX并行使用。网民用原域名访问时弹出框提示并跳转到新网址。网页底部有政府机关网站标识、ICP备案号、京公网安备号、联系方式及找错平台链接。

    三、 找错平台留言处理情况

    针对上季度网站出现留言处理超时的情况,我们制定了《网站挑错留言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人,每日登录找错平台查看网民留言,认真对待群众意见。从5月16日至8月10日,找错平台留言1条,按时办结。

    四、 其他

    网站对依申请公开界面进行了优化。

    防汛期间,网站及时更新景区关闭信息,并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 下一步工作计划

    网站下一步将按照市经信委要求,搬迁到政务云上。搬迁后网站的安全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网站的改版工作也在进行中,预计将在9月上线。

    旅游发展报告 篇2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谋全局、图重点、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机遇,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在旅游要素完善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石泉、岚皋两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18.5% 。

    交通条件的空前改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动产投资热点的转移,以及政府顺应时势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使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的政策等都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助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安排,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就安康全域旅游进行专题调研。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优势资源的认识问题

    离开资源,旅游无从发展,对资源特质把握不准,旅游就不能顺利发展。调研组认为,安康资源的真正优势不在历史人文,而在以山水为载体的自然禀赋。而自然资源相较于外地,安康基本没有引人入胜的、能使人在一地流连忘返的名山名水。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清澈的河流,四季气候的色彩变换,清洁明静的时空环境,构成以广地域、大分散为特征,以步换景、赏心宜人为卖点的旅游资源禀赋,这就是安康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质。因此,安康旅游消费,必然是以大范围流动、全方位涉猎、多形式体验为主场,以涉足局部、观赏细处为补充;安康旅游建设,应当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攻,以人文历史挖掘打造为策应。安康旅游布局,应该是放眼全域规划先行,着眼线路先抓节点起步。

    二、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问题

    我市很早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全市统筹谋划不足,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措施不够配套,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产品的推介等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建议:组建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上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按照安康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打破区域分割,冲破行业壁垒,不搞各自为政,尽量避免盲目投资,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在特色互补中提升旅游产品,实现互利多赢。发挥好基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好旅游产业投资者的热情。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都市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村、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各县区要准确把握资源特质,找准开发主攻方向,不能简单复制、粗造克隆,以免出现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的不利局面。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问题

    我市目前业已形成规模的一城一湖一山,形成了安康旅游的核心景点景区,且仍有深度开发的潜力。但面临周边旅游同质产品的强势竞争,成为我市旅游产业顶梁柱的任务并不轻松,旅游作为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上的贡献率在较长时期内,可能低位徘徊。

    建议:打破县际区划限制,突破一景一地的局限,统筹全市拉大骨架,着眼连珠成串互补增效。开发的重点概括为“两线、三环、三中心。”“两线”即汉江从石泉至白河一线,可上接汉中,下连湖北,以舟船为载具,水上观光旅游为核心,将沿江已开发景点景区连成一线,拓展其旅游市场;从马池经江口到沣峪口一线,以步行探幽和自驾观景为核心,以子午古道的人文内涵和层恋叠嶂的自然风貌,吸引关中城市群人众质高的旅游群体;“三环”即从平利、镇坪、岚皋到安康的环线,从石泉、宁陕、汉滨北部山地到恒口的环线,从旬阳县城、小河、双河到蜀河的环线。上述环线以农家田园风情和秦巴自然景观为核心内容,以自驾观景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三中心”即以安康城区为支撑点,以宁陕龙王和平利八仙为游客集散地的三个中心,这些地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开发相对集中,服务半径比较合理,且本身就是旅游景区,应当增强旅游服务和保障功能,打造成旅游人群的目的地和集散地。

    四、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

    发展旅游的目的,无非是发展旅游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离开投资这些都是空话一句。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者的目的和利益。民间投资必然是市场化行为,以投资回报决定投资行为;政府投资因其公共资源的属性,必然是以社会公共产品为投资对象。基于安康旅游资源禀赋特质,投资的经济回报总体上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有效的市场化的投资不易形成大气候,这就是安康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

    建议:用活搬迁移民、城镇化、水土保持等民生性投资政策,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引领下,把旅游元素融合在民居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之中,使民居及其民生工程兼具旅游产品的价值;使政府投资具有富民公益性与旅游产业性的双重属性。民众在分享公共资源的同时,社会也蓄集了旅游发展的潜力。

    抓住国省县村户道交通建设及生态建设等投资机遇,优先优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带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凸显具有旅游深度开发潜力的资源的投资价值,增强市场化旅游投资的吸引力,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利用乡村文明建设、植树造林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机遇,增强民众保护和美化环境、文明待人接物的意识,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的人文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园主参与和服务旅游活动的自觉,让农业产业园具有提供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双重功能。

    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安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安康秀美山水展示,旅游发展成果宣传,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旅游产品营销,旅游开发项目推介等全方位文宣活动,增强安康旅游投资的吸引力。

    五、旅游宣传推介问题

    当前,旅游宣传推介总体上氛围不浓,缺乏官民以及市县乡之间的互动,缺乏吸引国内外关注的宣传手段和推介措施,宣传推介引起的关注度、影响力还不够大,效果不够理想。

    建议:在重点路段关键部位树立大型广告牌位,制作一部以自驾、休闲、度假为核心内容的宣传片,拍摄一部以安康奇险秀美的自然风光、历史风云和独特民情风俗为内容的电视连续剧,并在主流媒体播放。以汉江龙舟节和汉阴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安康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建立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建设,继续打造和创新以富硒产品为主打的特色旅游商品。

    六、旅游业所需人才问题

    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综合性和专业性人才。我市十分短缺的是熟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且善于整合各专业,能够有序开展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一揽子工程的战略型人才,以及营销、广告、民俗、心理、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专业性人才。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建议:实施“旅游人才工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围绕全域旅游建设,采取岗位聘任、项目聘任、短期兼职、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的旅游人才。每个县市区要培养几名金牌导游,加强与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坚持市内与市外相结合、业务培训与交流学习相结合,建立分层分级培训机制,加强乡土特色旅游人才培养。

    七、关于旅游环境建设问题

    “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有待强化,宾馆饭店和出租车宰客行为时有发生,服务接待水平不尽人意,这些问题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负面影响都不可低估。

    建议:结合创卫、创文等活动的开展,教育引导公民提高礼貌待人、文明行事的自觉性,强化我为家乡增辉添彩的责任感,让游客在安康处处感到友善和温情;努力提升服务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服务素质教育;加强监管和服务,及时回应和处理旅游投诉,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受损者感到满意,使责任者受到教育。维护好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构建充满活力的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发展报告 篇3

    按照县委安排,201x年3月下旬,县委组织部组织县委政研室、政府办、人力资源局、编委办一行7人赴安徽省cf县、四川省jt县,考察学习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cf县隶属于合肥市,1965年由寿县、定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人口78.99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该县按照“三年倍增,跻身十强,全面达小康”的总体战略部署,致力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从人口大县向人才大县转变、从贫困县向十强县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预计到,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6万余人,年均增长15%左右,人才密度达到7.46%。cf县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cf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把人才资源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来培育和运用,把人才工作作为实现“跻身安徽十强县”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来抓。认为对人才的投入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最具远见和回报最高的投入。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县四大班子积极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调研、座谈、慰问、培训等活动。数十位享受政府津贴人才、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均有领导结对联系。县里时常召开人才工作调研、座谈会,邀请各级各类专家人才参加,征求意见、建议。

    cf县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关于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的科学规划。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获取充分论证数据的基础上,邀请人才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和把关,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cf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我县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cf县“26121”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至20,在全县建立200名党政正科级后备干部和6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建设培养1000名村级后备干部,引进培养200名本科以上的财政、金融、城镇规划等急需的专业性后备干部,培养10000名乡土实用人才)、《cf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该规划目前正在交由合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学院、安徽省社科院的专家论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人才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方针、目标任务,确立了当前及以后全县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县人才办根据全县人才发展规划每年都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优秀人才选用新途径。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实施“引才工程”,每年引进50名以上硕士研究生,每年争取引进1-2名高层次的“海归”人才,每年补充100名左右中小学教师、80名左右医护人员、20名左右农业技术员。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编外聘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兼职、咨询、科技攻关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以及短期服务等柔性手段引进各类人才。引进以色列、日本草莓专家到cf指导草莓生产,使土地收益每亩达到4万元;引进合肥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安徽农大教授和博士生来科技攻关。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百名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通过民营企业自荐、国有企事业单位指定等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每年公开招聘5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到年基本实现全县每个村(居)有1-2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收各类优秀人才,开启体制外优秀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流通的大门。

    二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拓展农村人才成才新途径。大力实施“十万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技专家到田头”活动,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开发“121目标”,即选拔100名扎根农村的农技推广骨干,造就名农业经营、营销管理人才,培育10000名种养能手。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等实用人才纳入全县人才资源信息库。对部分具有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民技术人员,打破传统职称评定办法,破格晋升或评定相应技术职称,激发广大农村人才学习、创业的热情。

    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保障人才发展新体系。设立cf县“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重奖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效益的优秀人才。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等,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公开评选、予以重奖。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每三年开展一次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已选拔两批45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对拔尖人才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给予奖励。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设立灵活多样的特殊人才津贴。

    四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开创人才素质提升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选送人员到清华和中国人大等高校异地培训、请专家和学者到当地培训、组织当地专业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就地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几年来,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城建规划和园区建设、企业管理和财政金融人才、乡土实用人才、农民工技能、村居干部等各种培训300多班次。仅就举办培训99个班次。充分发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龙头作用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委托培养或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政策措施,来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激励人才。在人才发展规划中、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中、科技后备干部选拔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到乡镇或企业挂职锻炼管理规定中、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都对做好人才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先后制定了《cf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实施办法》、《cf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办法》、《cf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意见》、《cf县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规定》、《cf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末位淘汰暂行办法》、《cf县关于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cf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工作暂行规定》、《cf县关于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创造出聚集能力强、工作环境优、成果转化快、社会荣誉高、成长进步快的优良人才环境。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将人才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几年来,对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企业纳税大户、专业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奖励资金累计达2000余万元。此举有利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优秀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继续教育经费,用于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用人单位加大对人才工作经费的投入,为人才工作打基础。

    三是强化平台服务。在人才政策充分落实的条件下,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机构改革等方式推动发展,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多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近10家,金融单位10余家,一大批教育、管理、技术人才在cf找到了事业发展的舞台。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在《cf先锋网》、《cf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县“两台一报”开辟人才工作专栏,为人才交流提供平台。

    四是强化宣传报道。在营造氛围方面下工夫,通过向“合肥人才工作”和县新闻媒体报送信息,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组织优秀人才成就图片展,制作拔尖人才专题片,全面宣传人才工作成果,形成了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人才流动。既通过好的政策广泛引进优秀人才,让人才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也畅通出口,组织各类人才下基层服务、挂职锻炼和结对帮扶等,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向省市流动。

    jt县隶属于成都市,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人。县城赵镇距成都市区36公里,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圈中心。辖2个乡,19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为了把jt建设成为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的长远目标落到实处,实现跨越发展,该县将“人才强县”战略作为当前工作的“一号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推进城乡人才资源均衡配置,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县现有人才资源11万人,规划“十二五”期间达到20万人,人才密度达到23.26%。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拓展人才观。jt县委、县政府围绕“什么叫做人才?”、“如何善待和培养人才?”、“应怎样看待自我?”三个问题开展座谈、讨论。跳出人才是指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的狭义人才观,确立了只要是在社会某一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的人才观。

    二是筑实人才台。“欲引凤凰来,多栽梧桐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集聚人才资源,就要为人才提供施展的舞台,就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jt人的共识。jt通过建设复合工业新城,发展“2.5产业”(即工业服务业:服务于工业的服务业,带服务性质的工业),与锦江区共同打造“工业飞地”、“农业飞地”(飞地:指一级政府引进资金、项目,在本区域领地以外的地方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农业种植业等的做法。该工业企业、种植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政府依法管理和服务,其产值等各项经济指标全额或按一定的比例由引资方和所在地政府统计,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依托成都第二国际机场建设等为人才集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优良的环境。

    三是聚齐人才气。为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着力解决人才“不够用”的问题,jt坚持以项目引才、以用为先原则,转变引才观念,突出柔性引才,对人才使用做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邀请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中国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南开大学以及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对“jt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积极与四川大学合作,依托川大科技力量,探索建立不同类型机构职能评估和编制核定体系。

    四是健全人才库。jt县认为要做好人才工作就必须采取各种方式,整合、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防止资源的闲置浪费,努力盘活存量。同时,又要加大力度,扩大总量,做好增量,以满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五是畅通人才路。jt县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人才流失非坏事,走出了过分强调人才流失负面效应的'困惑,认为人才流失也是流动的一个方面,人才资源配置应该进入市场,允许来,也允许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失同样可以对工作产生推动效应。同时,树立“人员编制为政府资源,不是部门机构所有”的观念,实施自然减员动态回收编制措施,统筹空余编制的使用。

    2.突出四“重”

    一是重引进。jt县认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紧缺型人才。从20起,启动“3000名人才引进工程”,力争在5年内,引进获得市级及以上“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市级及以上学术学科带头人200名;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高素质人才300名;引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2500名。同时,依托“jt县人才储备库”,jt县拓宽招才引智渠道,着力解决人才引进政策瓶颈问题。通过省、市招录公务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实施政府雇员制、补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形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面向省内外引进高级在职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实行编制动态调整安排岗位,并根据市级情况确定相应级别;同时以政府补助的形式,鼓励企业引进高级精英管理人才和技师以上技能型人才。

    二是重激励。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关键是要尊重人才。对新引进的高素质人才,jt县在职级确定、住房保障、人才奖励、职称评聘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考虑和落实。对新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年内分别给予“引进人才奖励”每月500元和600元;高端人才或专家型人才在该县工作期间可提供廉租房使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为单位取得较大经济效益,且在该县工作年满10年的,还可获得该住房产权;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经单位推荐、考核合格,可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引进人才的配偶根据身份、学历还可由人事、劳动部门优先推荐安排工作。同时,县上还设立了“人才发展工作专项基金”,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表彰会,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力度,形成各类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三是重开发。jt县委、县政府认为好的人才不只外面才有,其实本地就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关键是要建立起灵活的培养和用人选人机制,形成人才梯度发展结构。该县通过招募政府雇员补充急需、紧缺人才,解决因“身份”限制留不住人的问题;通过人员编制动态管理引进人才,分派到急需用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部门和重点乡镇工作,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不断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通过实施上挂、下挂、外派等方式,注重从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建立后勤服务人员市场化机制,实施后勤服务人员市场化运作;着力把优秀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把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大学生“村官”中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完善以“一村两大”为基础的三级梯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大学生“村官”→政府雇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领导干部),为全县各项工作储备优秀人才。

    四是重提升。除了发现人才、留住人才,jt县还注重对现有干部的培养,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素质。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员干部大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增本领促发展强素质创一流”业务大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jt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等文件,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每年对全县各类人才进行统筹安排、分层培训和普遍轮训,确保全县各级干部每年都能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同时,创新各类培训教育形式,实施定向培训和外派锻炼,每年选派50名优秀人才到省、市单位或沿海城市学习锻炼;鼓励在职人员到高校学习深造,凡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学士学位的,所在单位定额补助1000—2000元,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将补助6000—10000元。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开展以“增本领促发展、强素质创一流”为主题的业务大练兵活动,通过业务知识考试、技能比拼等形式评选出全县业务标兵,在隆重表彰的同时还将作为今后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一)树立科学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与两县相比,我县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县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县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最可依靠、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必须充分依靠人才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县之路,真正发挥人才作为凤冈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转型的“助推剂”、“加速器”和“倍增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制定科学规划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摸清家底、编制科学规划是cf和jt两县加强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之一。我县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一是要搞好现有人力资源的盘点,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二是是结合我县“四生一有”战略和“三生”产业规划与发展及招商引资新形势的要求,做好各类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人才规划,作为指导全县人才工作的总纲。

    (三)营造良好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保障。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调动各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要出台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考核、管理等方面;三是要加大投入,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建立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人才资本投资。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和单位共同投入、共同开发人才资源的模式;四是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舞台;五是要加快人才市场建立健全步伐,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六是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人才工作,宣传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合力推进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加快人才发展提供持续优化的健康环境。

    (四)注重管理培养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就必须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一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我县八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把培养人才与个人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使外部要求与内在动力统一起来,把人培养成胜任工作、快乐工作、享受工作、实现自身发展的主体;二是正确认识人才成长的规律,抓好人才长期培养。加强培养对象和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覆盖各类人才的培养体系;三是注重人才的梯度开发和培养,逐步形成一条不同层次人才齐聚的坚实的人才链;四是严格考核和表彰评选,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兑现奖惩,充分发挥考核、表彰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人才岗位之间形成一种更为恰当的匹配,从而确保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凤冈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旅游发展报告 篇4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旅游发展经验,加快我县旅游业开发建设步伐, 4月13日至16日,县旅游局局长、姑婆山项目筹备处主任胡琰同志率领姑婆山旅游项目开发筹备处及各景区主要负责人一行9人,奔赴广东乳源、清新、德庆等地考察学习,期间,考察组成员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亲身感受了当地旅游发展环境和氛围,认真考察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经验,并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在景区的开发建设、宣传促销、文化挖掘和发挥旅行社作用等方面,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德庆超常规、大力度、全民式发展旅游业做法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发。

    广东省的边区县市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尤以乳源、清新、德庆等县发展为典型。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山区,是广东省的绿色生态屏障,乳源县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始终坚持“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旅游业逐步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已开发建成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必背瑶寨等以“高山、峡谷、瑶家源”为主题的八大旅游景点,拥有星级旅游接待酒店五家,旅行社两家,旅游从业人员三千多人,20xx年2月,被广东省旅游局授予旅游特色县称号。

    清新县位于清远市郊区,近年来,清新县紧紧抓住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促进旅游大发展、产业大提升的机遇,以全力打造“珠三角后花园的园中园”为目标,并以生态、温泉、农家乐旅游为特色,重点打造和建设了“清新温矿泉”、“太和古洞”、“玄真漂流”、“古龙峡生态旅游区”、“飞来峡水利风景区”五大旅游亮点,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

    德庆县地处广东西部,属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德庆县根据全市“营造大环境,着眼大区域、发展大旅游”的部署,积极实施“大抓旅游开发,带旺县域经济”的旅游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和完善景区、整合旅游线路为重点,大力宣传打造“广东龙之旅--龙母故乡德庆游”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建成悦城龙母祖庙、三元塔、德庆孔庙(学宫)、金林水乡、盘龙峡、花世界等六个景区,,全县共接待游客26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88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38.3%。

    乳源、清新、德庆发展旅游业的成功做法和可贵经验有很多,综合起来,给我们触动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敢”字当头。乳源、清新、德庆等地在发展思路上始终坚持:一是“敢为天下先”,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只要是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看准了就干并且一直坚持干下去。德庆盘龙峡景区的开发就走在了规划的前面,在总的旅游开发思想的指导下,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个成型的景区。他们很多景点实地看了也是一般,但他们命名就不一般,如玄真华南第一漂——清新玄真漂流、中国第一驼鸟养殖基地——驼鸟寨、世界过山瑶之乡—必背瑶寨,四海朝宗—悦城龙母祖庙。。二是“敢无中生有”,其典型思想是一切为我所用。清新县抓住紧邻清远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并把触角伸到了东北等地,走出了一条“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路子,叫响了农家乐休闲品牌,“红不让”集团公司本不是旅游景点,但通过开发保健产品使之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实现了农业发展宣传与旅游推介的有机交融。三是“敢全球造势”。近几年,这些县区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大作广告,德庆县旅游宣传以“你可以不来,但你绝不可以不知;只要你打开你的电视机,你就可以看到德庆的旅游;只要你翻开你手中的报纸,你就可以读到德庆的旅游;只要你打开你的收音机,你就可以听到德庆的旅游”为目标,尽最大可能扩大该县旅游在客源市场的影响,仅德庆县每年拨付旅游专项资金800万元,自筹500万元,先后在全国40多个城市召开100多场(次)旅游推介会,邀请900多家旅行社赴德庆考察采线,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强势发展。

    (二)“特”字立足。一是以资源特色立足。我们考察的这些县区在资源方面与我县极为相似,乳源是瑶族自治县,与我县的民族文化背景相同,清新和德庆也是山区县,在地形地貌方面与我县有相似之处,他们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突出奇山、险峰、峡谷、秀水、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等特色,努力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德庆生态旅游资源在粤西地区独具特色,有些景观在珠三角乃至全国都具有垄断优势,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其盘龙峡景区就打出了“广东最美的瀑布群”。二是以生态特色立足。广东许多景点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除景点生态开发之外,全省范围内特别是主要景区、公路沿线大力开展工程造林,我们走访考察的几个县森林覆盖率也都在70%以上。三是以文化特色立足。乳源是瑶族自治县,他们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时,始终注意景区建设与瑶族文化的融合,就是在一些酒店宾馆或文化风情街的建设上,也很多地融入了瑶族文化的元素,比如,瑶族织锦的图案、瑶族的由来碑刻、瑶族的图腾雕塑以及一些反映瑶族生产生活的图画雕刻等等,还有悦城龙母祖庙,始终围绕龙母故乡,深入挖掘传统的“龙”文化,体现宗教文化的色彩。

    (三)“高”字为先。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乳源、清新、德庆等地在旅游开发中能够坚持“先规划论证,后发展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原则,制定了“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论证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的“三不准”规定。二是高品位开发景区。这些县很多景区的建设详规都是耗资100万元以上,并确保景区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旅游开发。特别是德庆县为了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旅游景区的形象品牌,从开始,该县就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两创”活动,盘龙峡景区和悦城龙母祖庙成功申报全国4A级景区。三是高水平建设县城。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乳源、清新、德庆非常注重县城的定位,基本上都调整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珠三角后花园”旅游目的地品牌,重新编制了旅游县城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构筑了畅通的城市环境,呈现出“城在山中、河在城中,楼在

    绿中,人在画中”的靓丽景观。

    (四)“全”面发力。20xx年,德庆县大胆提出“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心”,创建全国“旅游强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抓,督办和协调旅游开发工作重大事项。成立了由5名县级领导为正副组长,25个县直委局一把手为成员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强化对旅游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综合协调,德庆县旅游局也更名为德庆县旅游委,隶属县委直接领导。为开发盘龙峡景区,当年财政拿出了2/3的财力投入建设,交通公路部门负责通畅工程,电力部门保障电力畅通,通讯部门架设电缆,等等,全县形成了开发盘龙峡旅游景区的强大合力,也彰显了县委政府发展旅游的魄力和信心,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开发了盘龙峡景区,创造了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

    为了适应迅速膨胀的旅游市场需要,乳源、清新、德庆县均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化投资,狠抓吃、住、购、娱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德庆县在宾馆建设方面提出了“办公场所要为旅游接待让路”的思路,由县财政给予定补经费。同时,狠抓宾馆饭店创星升级工作,提高接待水平。已创建四星级饭店1家,正在申报四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7家,按四星级标准正在兴建的饭店3家。为了满足广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大力扶持景区附近农民发展家庭宾馆。通过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吸取上海、深圳等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来开发景区,特别是南湖国旅的加盟,对整合德庆旅游资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将盘龙峡景区低价转让给南湖国旅,显示了德庆县委政府在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之间取舍的英明,在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之间抉择的远见。

    (五)“实”字引路。旅游是一项大产业,没有实干是发展不起来的。乳源县在开发广东大峡谷景区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几个月吃住在山上,在冰天雪地中施工,夜间在野外搭棚宿营,连头发都与台阶冻结在一起,像这样认准就干、苦干事、干成事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20xx年3月,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形势,德庆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中开展“我为旅游做贡献”大型捐款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捐款的积极性,仅一个月时间,全县共有2900名干部职工为旅游捐款近百万元,就是这区区百万元资金启动了德庆旅游这艘巨轮扬帆远征,也正是这种精神,凝结了德庆旅游发展壮大的强大原动力。

    (六)“强”势促销。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20xx年,县委、县政府为了尽快扩大德庆旅游客源市场,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营销工程”。通过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坚持捆绑促销、借助强势媒体宣传、策划节会活动宣传等促销手段,德庆县走出了—条独具特色的宣传促销模式,打响了德庆旅游品牌。他们联合南湖国旅,利用其强大的宣传攻势、专业的营销团队和庞大的销售网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客源市场上对德庆旅游进行“立体式”、“轰炸式”的宣传推介,旅游宣传覆盖南和港澳地区,他们还组织全省摄影家现场拍摄,开展漂流宝贝大赛、香港小姐大赛外景拍摄、环球小姐德庆采风等活动,广泛宣传德庆旅游的特点和美丽,大大地提升了德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德庆的客源市场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巩固,市场占有额不断提高,特别是德庆旅游在香港、澳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德庆旅游的港、澳游客也越来越多。

    三、对策建议

    乳源、清新、德庆县与我县资源状况趋同,有些旅游资源甚至不及我县,但在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旅游大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财政收入成倍增长,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其成功做法为我们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乳源、清新、德庆等地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江华旅游业的灿烂明天,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大旅游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广东看江华,我们除具备一批资源优良的景点外,更有这些县区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瑶族风情是我县的特色旅游资源。虽然乳源也是瑶族自治县,但它只有3万多瑶族人口,而我县却有28万瑶族同胞,“神州瑶都”的旅游品牌已经在省内外甚至国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开发瑶族风情旅游更具有优势。二是我县地处三省交界之处,是湖南连接两广的交通枢纽。随着洛湛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县将处于湖南向两广延伸的旅游黄金线上。三是我县生态资源优良,原生态的山水风光更加能够迎合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乳源、清新、德庆的成功经验,我县旅游业一定会大有作为,一定会成为江华未来经济增长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划先行,交通先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舞活龙头,全县开花;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法为“六突出六抓”:

    (一)突出特色抓规划。要实现我县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统筹全局,高起点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知名机构院校专家编制项目详细规划,严格组织评审,确保我县旅游业高起点开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文化底蕴是保障。我县旅游景区以山水景观和瑶族风情为主,在开发中要突出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以及瑶族文化的挖掘整理;要成立瑶族文化研究机构,广泛组织开展瑶族文化的深层挖掘、清理、开发工作,形成和发展“唯我独有”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开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二)突出基础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破交通瓶颈,高起点建设旅游公路,以满足旅游业长远发展需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建设辐射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当前要重点抓好姑婆山、务江景区公路建设。同时,加强县城建设,强化服务旅游功能,使县城成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三)突出重点抓龙头。大做旅游业,做大旅游业,打造旅游强县,必须全面开花、穿珠成线、互联为网,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群。当前,要以姑婆山、务江、秦岩景区为旅游产业龙头,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建设,用最大的决心、最强的领导、最科学的规划、最硬的措施、最优的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公路沿线绿化、集镇美化、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高品位地推进姑婆山、务江、秦岩景区开发,从而达到舞活龙头带龙身、花开一树香满园的效果,进而拉动全县旅游景区建设。

    (四)突出难点抓招商。财力不足、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把那些有眼光、有品位、有实力的企业招进来从事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要以成立江华旅游集团公司为依托,整合资源,招商引资。要建设“江华旅游招商项目库”,出台操作性强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专人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大客商到江华来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突出创新抓推介。借助网站、报纸、电视台、车站、高速公路沿线唱响“江华民俗生态游”、“神州瑶都盘王殿”“秦皇遗宝,天下秦岩”、“没有航标的河流—务江”、“南极潇湘姑婆山”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口号。加强与三省周边县区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了解江华,激发采线旅行社的组团积极性。策划节会活动,参加及引进各类会议活动进行推介,积极发动县直部门进行组团推介。通过广泛宣传江华旅游业,推介江华旅游业,使江华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突出效益抓配套。效益是产业的生命,旅游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我县旅游业发展要在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是交通通讯配套,要争取到全县所有主要景区建成快捷、便利、安全的高标准旅游路网和无线信号覆盖无缝隙的通讯网络;二是住宿餐饮配套,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家宾馆,引资兴建星级宾馆和景区别墅,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旅游住宿接待网络;三是旅游产品配套,兴建旅游购物市场,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及纪念品的开发,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发展报告 篇5

    当前,我区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区旅游开发建设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未能做到全区旅游产业一盘棋,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不利于全区旅游事业整体发展。

    二是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区级旅游集散中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延伸不够,一些旅游特色村道路较窄,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普遍缺少生态停车场、休憩场所,区域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还没把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

    三是旅游招商力度不够,有好的规划项目,但缺乏大企业集团投资项目。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引人入胜的景区很多,但是缺少开发资金,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对我们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景区和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对于信息化旅游的正确认识,没有理解“旅游业既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的真正内涵。大多数旅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发展报告 篇6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按照县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县政协组织政协分成四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分别以我县已开发经营旅游项目、正在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生态乡村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为重点,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镇、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单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建议。6月29日,县政协主席梁广枝主持召开县政协八届十五次会议,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议政。县政府副县长李漫军参加会议并通报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县政协四个调研组也就会前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政协围绕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议政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县旅游经营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欠缺后续资金投入,品位难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除了经营初期投入之外,近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投入,设备设施残旧老化,景区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而未能做到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粗放经营,品位不高,难以打造成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很难吸引“回头客”、“过夜客”,影响了景区的经营发展。

    (二)景区难以做到完全封闭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历史原因,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观光道路与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虽然燕岩已可改道出入,县政府也于今年5月15日开始对燕岩洞实施机动车行驶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贪方便舍远求近驾车穿洞而过,影响了金丝燕栖息环境。而世外桃源景区一时难以改道,不少机动车进出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诉不断,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满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机拉客逃票进入景区,令景区利益受损。不能封闭管理,还导致了设备遭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如世外桃源景区,岩洞里的照明设备经常被破坏甚至连给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灯也不能幸免。今年春节,景区栽种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经营者十分头痛。

    (三)综合管理遭遇执法处罚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的管理,除了经营者外,桥头镇政府和景区管理处加以协助。由于他们都只是有管理权而没有执法处罚权,对一些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乱采奇石、偷捕燕子、非法电鱼等行为难以进行执法处罚,需要请求相关执法部门出动才能实施,因此对景区综合管理无法做到到点到位。而且由于经费没有到位,管理处由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进一步削弱。

    燕峰峡景区一溪两岸山林虽已被林业部门依法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但近年来特别是下半年,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对此,景区也只能徒叹奈何。

    (四)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县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变换频繁,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欠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征地拆迁工作于正式开始,历时3年,目前仅完成征地50.6亩;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只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征地、迁坟等后期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滞后,难以打造新的有规模、有档次、有效益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造成旅游客源缺失,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县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对旅游团队车辆进出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旅客怨言较多。而且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也不强,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不畅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风景区的道路是当地的村道,旅游车辆进出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同时,燕山景区目前尚未设有停车场,而可用来开设停车场的岩洞口前后地块为农田保护区,必须要经国土部门调整后方可进行,影响了景区发展。

    (六)旅游业总体服务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都没有设专门导游,游客对景区只能“自我欣赏”,对景区内涵无从了解,游兴降低。此外,在景区范围内,还存在当地村民向游客兜售假燕窝和香烛等现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发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强讨零花钱,这对景区、对我县的形象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再者,由于我县服务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短,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未能做到“游”、“购”、“娱”的有机结合,在怀集旅游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旅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不强。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从几年前我县旅游业鼎盛时期,车密客广,旅业爆满,餐饮红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完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促我县旅游业再创辉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方方面面,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还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发展、有突破。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要始终坚持实施旅游旺县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应把握广贺高速、贵广高铁即将相继开通,必将对我县旅游业带来新一轮大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对已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要引导景区经营者加大后续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娱乐相结合型转变,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要重视对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历史名人题词、人文景观流传或相关传说的保护、发掘,并大力宣传,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既是市、县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又是市领导对口联系的重点建设项目,县委、县政府应把这两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工作专责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双向倒逼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把这两大项目打造成为怀集旅游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使之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档次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森林生态和乡村休闲游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应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全县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画家到怀集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同时,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或影视界到怀集拍摄风光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怀集旅游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的问题,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建设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导向指示牌的设置,特别是县城出入口路段,应及早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对燕岩特别是世外桃源景区交错杂乱的电线电缆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很难体味得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议能否协调有关部门把电线电缆由架空变地下埋设,美化景区环境。对于燕山景区提出的建设停车场用地需把农保区调整为一般耕地问题,有关部门应支持解决好。

    (五)要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吃、住、游、购、娱”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旅游服务工作。一要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素质;燕岩、世外桃源作为我县旅游重点推介景区,应考虑设专门导游,以适应旅游需要;县有关部门应尽快编制出台科学完善的怀集县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书,并要求各旅游接待酒店统一使用。二要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带动旅游经济。三要重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把我县有关旅游资讯在信息网上进行推介,使外地人在信息网上都能了解到我县旅游景点的情况,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县观光旅游。

    (六)要加强旅游开发建设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依法保护旅游资源,做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努力克服和防止低水平的开发,坚决避免浪费资源的行为发生,真正走出一条依法保护资源,按规划建设旅游景区的新路子。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资源,要遵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对生态景区、名贵珍稀动植物、温泉、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岩洞、怪石、奇花异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的,一定要采取措施先保护下来,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对已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对开发工作的指导和跟踪检查,敦促开发商尽快启动项目建设,杜绝开发商囤积旅游资源转让出卖,确保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和永续利用。

    在景区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村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经营环境与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管理遇到执法处罚难问题,建议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旅游发展报告 篇7

    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南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更好履行市政协职能,市政协组织机关干部赴贵州、湖南、广西三省重点旅游城市学习考察。通过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对于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旅游业与城市发展有以下简单心得体会:

    此次赴外考察,途经贵阳、张家界和桂林三大重点旅游城市,这三个重点旅游城市在旅游和城市发展上有以下几方面共性特点:

    一是旅游资源深开发。以桂林为例,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市中心地带有六个旅游景点,其中包括象鼻山,可以说桂林市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公园,其中更有很多的园中园。其它几座城市也是一样,基本上所有能够发掘出来天然的旅游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

    二是旅游文化丰富多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贵阳市的.黔灵公园,进入公园之后感慨颇深,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但真正吸引我的是一群中老年人用自制的大毛笔在地上练字,形成了一种别树一帜的文化景观,他们怡然自乐,兴趣盎然,充分体现了一个旅游城市人民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另外黔灵公园中的野生猴群也是一大亮点,因为人文环境的感染,没有人会去伤害野生猴子,人与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可以让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三是城市发展为旅游业蓬勃发展创造先决条件。几大旅游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小商品以及服务行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充分拉动了经济增长,对于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外来人口较多,给城市治安带来隐患。记得在贵阳市,通过走访了解到,贵阳市的外来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40%,其中包括大批的外来投资者(以江浙温州等地的为主)和打工人员。导游都会告诫游客“外出购物的时候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夜间尽量不要外出”,充分说明了外来人口给城市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五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城市规划有待改善。因为这几个省份均属于明显的喀斯特地貌。贵阳一句老话提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因为地理问题,交通不便成为一大难题,加上出租车多,上下班时间车辆一般都比较拥堵,另外就是很少见到交警,这个不知道为什么了。

    六是旅游业带来物价偏高,与当地居民收入不符。这几个旅游城市的油价比我市价格偏高1-3角,商场购物价格偏高,可是城市居民收入并不是很高,公务员收入跟我市基本一致,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外来人口,可能造成本地居民收入和支出的落差,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以上是我在赴外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是,深挖旅游资源。我市历史悠久,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并不在少数,但是问题在于没有被挖掘出来。以新集镇大掠马白果树为例,如果能够加以好好保护,并挖掘周边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相信可以被很好利用。

    二是,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进一步实现宾馆及餐饮业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全市绿化面积,完善配套设施,给外来参观旅游的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三是,提高文化底蕴。我市在全省扩权县中名列前茅,但就东市区而言,仅有人民公园一个供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新华书店1家,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成为一大难题。

    四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外来人口给城市发展带了了巨大推动力,但是如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好社会治安,尽可能减少因流动人口众多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外来旅游,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很好的保障至关重要。

    五是,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需要继续加强东部矿区治理工作,灵山塔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但是由于黄土庄、段甲岭两镇附近石料采集加工行业无序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致使即使是本地人都害怕去的一个旅游景点,这一点值得发人深省。

    旅游发展报告 篇8

    “”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旅游业呈强劲发展势头。五年来,共接待国内游客3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86%和28.47%。“xx”开局之年,共接待旅游入境游客1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89亿元,同比增长17%和41%。

    主要成效为:

    一是旅游规划编制科学先行。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投资100万元科学编制了《县旅游发展规划》、《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规划》等9个景区景点规划文本,突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期间,多渠道投入景区景点建设资金1120万元,打造了观花台、“花海鸳鸯”等6个景区景点,道路、环卫设施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完成了寺沟、照壁山、岗隆石窟、白塔山等景区景点专线旅游公路。全县宾馆餐饮、农家乐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共有宾馆38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家,农(牧)家乐5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200人。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商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知名度显著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举办油菜花旅游节、婚纱摄影活动、冬春季旅游摄影活动、协办环湖赛等活动,并召开推介会、参加省内外旅游宣传活动和赴外举办美食活动等,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金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等七个旅游品牌商标,建立了县旅游网站,连续多年在《中国国际地理杂志》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辑和专版信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歌舞、服饰、饮食、习俗等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整理出民间传统的华热藏族民俗文化、回族“宴席曲”、“咪咪”、“口弦”、“窝儿药枕”、“马富腰刀”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迅速把蜂产品、奶皮、菜籽油、青稞酒等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推上旅游舞台,并发展成为上规模企业,逐渐提升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是乡村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产业链条逐渐规模化。近年来,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资源特色的农牧家乐,累计投资2800万元建设完了农牧家乐接待点56户,仅年一年就增加17家,直接从业人员376人。全县农牧家乐共接待游客30.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064万元,占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8%。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差,接待水平低,满足不了本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凸显在观花台等重点景点停车场面积小,登山台阶拥挤,无观景和遮阳设施,游客休息购物设施简陋。照壁山通行公路狭窄,大型客车无法通达。全县无游客服务中心。各景区现有厕所档次低,游客意见大。旅游旺季宾馆饭店数量严重不足,住房难、吃饭难的问题突出。

    二是现有景区景点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缺乏能留住游客进一步消费的休闲娱乐型设施或景区景点,产业链条短,三产各行业联系不紧密,旅游综合消费水平低,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现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弱、散、小”,规模生产企业少且市场开拓能力差,经营者缺乏品牌打造的素质和长期经营的理念。目前只有蜂产品、菜籽油、奶皮三种商品有一定知名度,全县无一家较具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场所。四是缺乏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餐饮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训学习。

    旅游发展报告 篇9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市政协将“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资政会主题。6月份以来,黄东升、郑在霞副***带队赴有关县市区、市直单位和部分文化旅游企业,就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8次,考察重点项目10个,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并赴XX市、XX市学习考察。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强化组织领导,抢抓政策机遇,大胆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立足资源、生态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提升目标定位。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作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将确定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年”。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六大集聚区,培育五大特色品牌,突出文房四宝、生态休闲主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建设长三角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和苏浙皖交汇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积极争创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和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打造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抢抓政策机遇。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示范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市XX县、绩溪、旌德三县纳入示范区核心区。全市上下抢抓《纲要》提出的财政、金融、土地、环保、产业等政策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强政府主导,成立高规格领导组,设立产业发展办公室,每年安排1500万元引导资金,突出抓好30个重大项目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八大工程规划,加快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山水诗乡、多彩宣城”文化旅游品牌。

    (三)推进态势良好。文化旅游要素整合、基础设施配套、品牌宣传营销和旅游行业管理均有新进展,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接待游客1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84亿元,占gdp 14.2%。年上半年接待游客84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6%。我市山水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六城同创”成效明显,率先在全省通过创建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美好乡村建设有力推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高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资源整合不充分、基础设施不配套、要素支撑不到位,景区分散、规模较小,精品不足、品牌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文旅融合不深,主导品牌欠缺

    旅游发展报告 篇10


            

    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之巅,山岭巍峨连绵,地势险要,尤以东部桥上、鹅屋一带为著。这里陡山恶石,绝壁千丈,唯有一路通往河南,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为军事战略要地。全境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西北较缓,间有平川,东南陡险,悬崖绝壁。普遍植被复盖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向有“干壶”之称。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便应运而生,它是山西省重点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由五指峡、王莽峡、龙泉峡三条主峡组成,绵延百里,面积约100余平方公里。主要有黑龙潭、红豆峡、八泉峡、十八盘、阁老陵、真泽宫、紫团洞、羊肠坂、万佛山、猫嵝、天桥、女妖洞、青龙峡等10余个景点,涉及景观400余处。景区内壁立千仞的幽深峡谷,郁郁葱葱的莽莽林海,雄奇壮观的悬泉飞瀑,妙趣横生的岩溶桥洞,气势恢弘的古寺庙宇,千奇百怪的奇岩异石,北方罕见的红豆杉林,华北最大的天然石桥,无不引人入胜。被赞誉为集雄、奇、险、幽于一体、融南北风光于一身的“人间天堂”、“蓬莱仙境”。太行山大峡谷作为景点之一的女妖洞坐落在悬崖绝壁上,是5亿年前至4亿年前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女妖洞口好似鱼口,呈椭圆形,高20余米,宽10余米,离地面垂直高度20余米,深远莫测。据四季水流变化,确认溶洞内有泉源,外与地面河相接。洞内涓涓清泉,春秋冬三季叮咚有声,雨季来临,便一改往日的温柔,涓涓细流变成浑圆的巨龙,倾口而出,跃过树梢,直射沟底,射程远达50余米,而后形成上、中、下三叠瀑布。上瀑宽约5米,高约10米;中瀑宽约7米,高约20余米;下瀑宽约3米,高约30米。三叠水潭面积达500平方米,深约5米,飞舞的银练与恬静的碧波相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站在沟底仰望,巨大的喷柱落地后沿崖而下,三叠瀑布同出一源相互连接融成了一体,看去简直是瀑布的世界、水的天地。黑龙潭、红豆峡、八泉峡等景区同样引人入胜。是1996年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太行平湖即南谷洞水库,是太行大峡谷河流“露水河”的拦河蓄水工程,1958年4月始开始施工,1960年7月正式蓄水,坝基高78.5米,坝顶宽10.3米。为粘土斜墙堆石坝体,沥青混凝土护面结构,横跨在海拨700米高的两峡—谷之间,水库长5公里,宽0.5公里,设计库容量为7750万立方米,是红旗渠补源工程。太行平湖四周青山叠翠,一望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如镶嵌在深山中的一面巨大宝镜。水库管理处充分发挥湖周围的丰富旅游资源,建成了仙丹洞、水上乐园、钓鱼湾、水下龙宫、情人洞、天坛峰等景点,游客不但能在这里餐饮、歌舞、垂钓,还可乘湖中的汽艇,到库中戏水,饱览高峡平湖的山光水色。太行平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许多电影制片厂来此借景拍片,是全国有名的电影、电视制片外景地。起初太行山大峡谷由于立地条件差,景区内林草覆盖率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开发后的4年内投入大批资金用于大峡谷绿化和美化。各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引进翠竹、雪松、金丝柳、冬青等一批名贵风景树种,种植名贵花卉10万多株,还和环保部门联手依法关停了大峡谷沿线19家污染环境的洗矿厂和选矿厂。目前,太行山大峡谷林草覆盖率达到70.4%,旅游环境达标率达到98%。于1996年被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壶关县把开发太行山大峡谷列为全县的重要工作,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开发出景点400多个,重点开发了黑龙潭、十八盘两大景区,新增了漂流、攀崖等项目。今年以来,已经吸引海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2004年,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分别在北京国际饭店和SOHO现代城广场举行了“拥抱太行大峡谷,情系壶关好山水”旅游推介会,北京市60余家旅行社对这个新开发的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200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专家评审,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通过有关部门评审,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可作为科学家科学探索的基地,太行山大峡谷作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是难得的科研场所,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岩桨侵蚀作用沉积下来的地质遗迹开始吸引中外科学家的眼球,大峡谷断层里蕴含着丰富的地质时期气候信息,地质时期的“冷-热-冷-热-冷”气候变迁在这里得到印证。通过对太行山大峡谷断层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以及太行山大峡谷在古代地质时期所处的位置和发生的变化,还能了解古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太行山大峡谷的地质资源非常丰富,出露地层极为完整,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直到新生代第四纪,各个地质时期的遗迹都能在此找到。新太古代的赞皇群变质岩;中元古代的紫红色石英状砂岩、粉砂岩;古生代寒武纪的碎屑岩——碳酸盐混合沉积(紫红色页岩等);古生代奥陶纪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岩;古生代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岩;中生代的中性闪长岩(花岗岩)类岩体,等等。地质公园必须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也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关键意义所在,建立地质公园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来自范文先生网-,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旅游发展报告 篇11

    旅游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新兴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xx市作为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和吉林省重要的边境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成为旅游城市的条件。面对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培育塑造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xxxx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xxxx4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xxxx市成立了xxxx民俗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下一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扩展旅游线路。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xxxx市研究设计了一日游线路方案,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组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目前正在编制《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边境旅游方面,通过外事途径与朝方积极沟通,开通了会宁 日游、清津2日游、七宝山4日游等线路。其中,会宁 日游线路的交通方式采取中方旅游客车直接运行至会宁市,从而成为吉林省辖区内除珲春-罗先以外第一个开通国际旅游客运班线的边境县市。

    (三)加强景区建设。近年来,xxxx市紧紧抓住地域、民俗、文化、历史等优势,不断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尹东柱故居、三合望江阁扩建完工,东盛涌镇仁化村海兰江民俗园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服务中心项目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同时,xxxx市不断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步伐,xxxx年以来,大成中学展览馆、琵岩山一松亭景区、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马蹄山旅游度假区、尹东柱故居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加规范和标准化。

    (四)强化宣传推介。近年来,xxxx市通过成功举办5届苹果梨花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各界朋友来xxxx市旅游观光,投资洽谈,欣赏苹果梨花特色景观,领略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xxxx年至xx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9.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0.45亿元。

    (五)加强行业管理。xxxx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力度,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xxxx市组建了旅游大队,通过提高标准化服务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等有力措施,切实保障了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xxxx市旅游业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硬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xxxx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旅游业发达城市,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另外,xxxx市旅游资源虽然拥有区位、历史、文化优势,但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数量不多。

    (二)旅游基础设施薄弱。xxxx市虽有不少旅游景点,但星级景点少,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同时,现有住宿设施规模有限、缺乏特色,接待环境与服务质量一般;餐饮行业开发不足,缺乏高档次的就餐环境和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三)旅游服务和推介水平不高。目前,xxxx市缺乏外联能力强的旅行社,旅游线路开发层次低,旅游活动不丰富。近年来举办的梨花节、松茸节、啤酒节等旅游文化活动缺乏国内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另外,全市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相关建议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我们要紧紧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利机遇,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xxxx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深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二)加快旅游规划设计步伐。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要加快推进《xx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步伐,重点打造和推介以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三合百年故居、龙山朝鲜族民俗文化村、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以尹东柱故居、大成中学旧址、琵岩山一松亭、间岛日本总领事馆遗址、瑞甸书塾旧址、明东学校、三一三反日义士陵、十五万日元夺取事件旧址、朱德海故居址、韩乐然展馆、百年沧桑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游,以赴朝旅游、三合望江阁、汗王山城遗址、清水山城遗址、船口山城遗址、养参峰山城遗址为重点的边境休闲游,以马蹄山旅游度假区、万亩果园、东方熊乐园、东盛涌镇海兰江民俗园、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乡村游等多条旅游线路,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

    (三)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xxxx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我们要充分利用梨花节、松茸节等现有节庆活动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企业依法投资xxxx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紧旅游景区升级步伐。要不断完善现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景区星级创建工作,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旅游交通指示牌和旅游标识基本完善、景区卫生间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满足游客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商品方面,要充分利用松茸、苹果梨等地方特色产品,培育和塑造具有民俗、文化创意的品牌。同时,要加快发展有特色、高档次的旅游宾馆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展示xxxx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

    旅游发展报告 篇12

    xxxx草原,是一块传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状况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主。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环境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表现出观念上的保守,使得这块美丽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产生活和当地文化的新途径。为这里的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第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由前旗旅游局组织的xxxx苏木的两户牧民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赛场。比赛结果,一户牧民获得现代服装组第七名,另外一户获得传统服装组第八名。首次参赛的牧民之子白音获得模特表演三等奖。

    参赛的服装承袭了传统风格,加入一定的现代元素,完全由xxxx苏木基层牧民自已设计、自已缝制,在场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两位牧民还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的现场采访。

    这次参赛增强了牧民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的生产参与旅游的信心,提高了利用当地资源和技艺发展旅游业,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旗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启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主体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摇篮。世代生活在xxxx草原的牧民是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鲜活生动。在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草原是xxx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xxxx草原是xxx旗发展旅游业的依托,是众多旅游产品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美丽的xxx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调动广大牧民投身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是我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游业要以传统的民俗风情为主,立足当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至今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挖掘科尔沁草原民间文化并发扬光大,是宏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xxxx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浓郁的传统风格。

    如:缝制马肚带、衲靴底、缝制民族服装服饰、编马绊子、组装套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现。牧民群众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场的秀丽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我们要因势力导,一定要立足牧区生产生活实际,依托草原传统习俗,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

    三,加快观念转变,加强素质提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xxxx草原处在大兴安岭向科尔沁草原过渡带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林草丰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同时,xxxx草原位于乌兰浩特这个游客集散城市和阿尔山这个核心景区之间,是兴安盟最重要的旅游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这里山川纵横、河流众多、草原丰美,且有上百种乔灌木杂处其间,地形起伏多变,景观层次感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天然高尔夫球场。

    xxxx草原旅游应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时引导当地牧民转换观念,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本地资源优势,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谋求可持续发展,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使牧民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实现牧民由一产向三产转移,减轻盲目追求种养数量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效益,追求绿色产业迅速扩张,取得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游品牌,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

    自20xx年开始,我们依据这里的资源禀赋,在xxxx草原规划了度假牧场、心灵牧场、xxxx自驾游营地、科尔沁草原驿站等围绕“科尔沁草原”核心品牌,设计出“一线串珠式”的系列景区景点。经科学规划,意欲使景区最终成为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逐步打造连接乌兰浩特这个集散地和阿尔山核心景区之间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游区,成为充分展示科尔沁民俗、文化特征的特色景区。在品牌支撑下,动员千家万户参与旅游业,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从而带动xxxx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充分感受到了xxxx草原上广大牧民积极投身旅游业的巨大热情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全民参与的xxxx草原旅游业大发展的局面已经为时不远。同时,旅游业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民间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切忌不顾规划的一哄而上。在征地、环保等方面,政府及时进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避免出现一些违规的、非法的盲目建设,出现先天不足的景点,给今后管理留下隐患。

    旅游发展报告 篇13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确立了旅游兴镇的目标,充分挖掘本地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朝阳产业,全力打造旅游强镇。

    1、大明官庄生态观光园的建设。

    大明官庄农业观光园是市区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注册成立了“山东峄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现有标准化中拱棚64个,观光大棚4个。种植射干、知母、薏米等中药材500余亩,樱花、红枫、紫薇、紫叶李、大叶女贞、菊花等苗木、花卉200余亩。

    2、娘娘坟社区农家乐项目建设。

    娘娘坟社区农家乐是依托娘娘社区打造的农家乐新亮点。娘娘社区地处“冠世xx”XX区,省级著名旅游景点权妃墓座落于此,该社区工程建设整体设计突出旅游景观特色,统一规划建设成徽派风格居住小区,楼房为五层,错落有序,自成景点。在依托优越的山水特色和石榴生态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建设“农家乐”服务接待场所,打造旅游服务特色街区,开发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发展花卉园艺,搞好花卉石榴盆景资源的深度开发,为下步北龙塘、贾泉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目前,总投资2098万元娘娘社区基本建成,周围形成了以康居生态园和石榴盆景园为代表的规模化盆景制作基地5处,年产盆景达10000余盆。

    3、王府山民族风情农家乐建设。

    王府山村农家乐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条件,设置农家桌椅、农用器具,收集民间故事、民间服饰,增设牌坊、亭台、楼阁等旅游配套设施,组建民俗风情表演队伍,展示民间传统文化,挖掘石榴文化、乡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具有浓郁“xx、榴乡”特色的乡土风情型“农家乐”,该项目已成为我镇农家乐的`金字招牌。目前,共发展“农家乐”40余户,年创旅游收入2500余万元,吸纳300余名劳动力就业。

    4、6100余亩石xx景区旅游大道两侧石榴扩种项目建设。

    该项目涉及旅游大道两侧从逍遥村到王府山村15个行政村。创新经营模式,实行大户承包经营和企业承包经营相结合的土地流转方式,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第一期涉及10个村4000余亩的春季造林工程已经完成,共栽种大小石榴苗木10万株,签订流转合同3000多份,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目前经过精心的培育和呵护,石榴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在95%以上。第二期2000余亩的雨季造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万亩xx再添一道亮丽的风采,为xx镇的观光旅游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旅游发展报告(通用十三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