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观潮课件收藏
  • 观潮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12

    观潮课件收藏。

    小编阅读了大量文章最终选出“观潮课件”为最好的一篇,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值得分享请不要吝惜将它分享给所有人。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教案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增强规划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观潮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可参考“扩展资料”)

    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

    涨潮退潮很有规律。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代时已成为一种风气。涨潮退潮很有规律。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

    学生说,老师补充:

    由于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影响,潮汐很有规律。从一天来看,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间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八月十八日,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引潮力最大,潮来得也最猛烈,被认为是观潮日,苏轼在《观浙江涛》中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关于钱塘潮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观潮最好的地方是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市盐官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观看。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观潮》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

    3、掌握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6、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薄、贯、雾、罩(可参考《观潮》动画)

    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

    奇观: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四、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五、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时间顺序

    思考2: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

    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

    4、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观潮课件 篇2

    (一)听写词语

    (二)批文入境,感悟奇观

    1.读文

    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品潮来之奇

    (1)午后一点左右,你听,潮来了,那声音是怎样的?(闷雷滚动)谁来学一学?这样的声音就叫闷雷滚动。

    板书:闷雷滚动

    (2)体会人声鼎沸:假如你就是钱塘江大堤的一名游客,听到潮声来了,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3)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

    (4) 是啊,此时此刻,钱塘江堤人声鼎沸,什么时候又沸腾了呢?

    (5)品读重点句

    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从早上开始,人们等啊,盼啊,一直等到午后一点左右,

    人们终于把潮给盼来了。怎能不沸腾呢?大家快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潮?

    板书:白线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城墙

    重点体会:

    a.潮水的长:横贯江面(区分横贯与横卧的不同,体会潮水动态之美)

    b.潮水的高: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 。

    c.拓展: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白色战马

    (6)朗读指导: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吧!

    (7)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不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8)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抓住潮水的声音、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壮观。

    (9)欣赏课件: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时刻吧!

    (10)尝试背诵: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让我们把这壮观的景象留在心间。赶快去背一背吧!

    3.品潮后之奇

    (1)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组织讨论: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江水已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干什么去了?(侧面描写,说明江潮的魅力)

    (3)这样的奇观让你激动吗?带着这份激动,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三)作业

    1.词语运用练习。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去了,消失在( ) 的地方。

    2.作业本5、6题

    3、仿写练习

    仿照课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的写法,写一段话。

    雨越下越大,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声)

    观潮 潮来时:{

    一条白线 白色水墙 千万匹战马(形)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后反思:

    观潮课件 篇3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有波涛汹涌的时候,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生:观看潮水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

    (1)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师:想读好生字,得先过词语关。谁来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齐读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讲的是人们到钱塘江观潮的事

    (3)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 学习第一段,掌握两个“观”字的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自然段有个字和我们的课题是一样的?

    生:“观”字

    师:是啊,那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题观潮的观字是看的意思,第一段中天下奇观的观字是景观、景色的意思。

    师:非常好,你能区分不同语境下字的不同意思。那天下奇观的意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了吧,是呀,就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壮丽景色。

    过渡:那钱塘江大潮的景色到底有多奇特壮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读潮来前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①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生:从卧这个字,我感受到钱塘江特别的宽广。师:你读书真细心,注意到句子中的动词。

    ②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江面十分宁静美丽。师:是啊这时的江面就像仙境一般。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①江潮还没来,海塘大堤早已人山人海。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了来看潮的人很多很多 师你能想一个词形容人很多的场面吗?

    生:摩肩接踵。师:你真注意积累词语。

    ②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大家都特别期待潮的到来。

    师:昂首东望是什么样的,你能演示一下吗?

    师:你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吗?全班齐读。

    3、欣赏课件:盐官的风光。

    师:同学们想跟观潮人去看看涨潮前的景色吗?现在请欣赏盐官镇的美丽景色

    4、 师小结,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师:刚才同学们不仅看到潮来前江面的美丽景色,也感受到观潮人期待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感受,再读一读第二段。

    5、说话练习:

    师: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提示:可以利用第二段课文内容。)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a你们可真是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b 听了你的报道,老师也真想去看看这壮观的景色。

    6、小结:刚才同学都说得很好,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盐官镇,走进这美丽的钱塘江,请同学们读第二段。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板书;风平浪静)人们(昂首东望,人山人海)。板书:人山人海。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了课文的第一二段,了解了海宁市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薄雾,人们在大堤上等着盼着。看来人们都爱去钱塘江看潮,那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去揭开这个谜团。

    二、品文赏潮

    1、读文:自由读课文3、4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

    读后交流:

    (1)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2)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

    ①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引导生回答出读书时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一条白线”,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之后班内齐读)

    ②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③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师:(教师也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师板书: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我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更棒,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齐读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④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鼓励引导学生学学这种声音:轰隆隆隆……)

    师表扬: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师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进一步引导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的?(闷雷滚动)

    (教师相机板书: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⑤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师:准备,开始!

    (学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哇,同学们都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学生一起读)

    2、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可是却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有本事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

    ①师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括号中的词语教师在读时,故意有意识地加以强调。)

    (课件出示)请学生动笔做: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向我们移来,(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到近)

    一起再读读这段文字。

    ②师:刚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已经想象出了潮来时的画面,那么,潮来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录像。

    (录像播放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③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诵出来,行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之后教师鼓励能背诵的起立!(学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师:配着录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①潮来时的钱塘江真可谓“天下奇观”!那么潮来之后呢?现在大家再认真的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指名回答:我觉得大潮过后的景象也可以称为奇观,因为: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就是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② 教师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③教师提问:“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④引导再次激情朗读这一部分。

    4、回归整体,美读感悟“奇”。

    教师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观潮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资料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经过正侧面描述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述,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比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本事。所以,我设计了疏通文意、了解资料、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几个教学环节。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诵读教学法,以“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经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5、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本事。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简介。

    2、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头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作简要讲解。

    (二)、背景简介

    (三)、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资料,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述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提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齐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景,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进行学法提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教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选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资料,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第四步:赏析文章。完成教学目标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述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根据文章资料,展开想象,要求学生用自我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述。

    选两位同学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学补充。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多媒体显示:

    远仅如银线——形比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喻

    近吞天沃日——势——夸张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描述第二段。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2、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并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述,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五步:课堂小结。

    第六步: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头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作改写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述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能够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我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头。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第七步: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板书:

    潮来之状

    观潮演兵之形正面描述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观潮课件 篇5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思路很清晰,先是写潮来之前江边的景物,由远到近地描述了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等待潮来时的心情;然后细致地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潮来时的场景,从声音、气势、形态几个方面,直接描述了大潮的奇特;最后写潮落,依然让人们感觉到大潮的壮观。作者用心观察,叙述有序,文字自然流畅,又形象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用心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把感情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理解”笼罩、水天相接、人声鼎沸、横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使人们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2课时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1、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4、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9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理清文脉,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1、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2、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A、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B、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C、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2、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6、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有声有色

    一、用恰当的词语代替下面的句子。

    1、浪潮马上就要来了,顿时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那样。()

    2、浪潮水势非常大地飞奔而来。()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

    晴空万里大雨倾盆()()

    2、描写海面的四字词语:

    风号浪吼惊涛拍岸()()

    三、根据课文填空。

    《观潮》一文按、、写出了观潮的经过。课文重点写了,是按的顺序写出了潮来之时的和。

    观潮课件 篇6

    【教学设想】

    《观潮》这篇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介绍了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中对潮来时场面的描写生动。形象,具体,语言优美精练,感情真实饱满,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写作方法,因此教学本篇课文,应重视学生对课文中精美语言的积累,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一、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为了帮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去。

    二、引读探究,学习新知

    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读为主为主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老师给予帮助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掌握作者观察与写作的方法,达到读为学服务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情导读:

    ⑴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实地录像,从多种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⑵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看潮来时情景产生的情感融入朗读三。四自然段中,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读一读,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然后读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更有兴趣。

    ⑶ 学生自由练习后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齐读,教师范读等,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⑷ 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读书过程中,当学生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是课文中的精华所在,不易读好,学生读后如果没有读出情感,教师就表示也很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读,征求同学的意见。这样老师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融洽了师生感情,体现了师生互动。

    2、积累词语,明确词义: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语句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为了让学生能将这些好词佳句进行积累并能恰当运用,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即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接是什么词语。

    ⑴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

    ⑵ 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⑶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水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⑷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⑸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

    ⑹ 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词义的理解,有比赛的形式进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训练,实践运用:

    在学生明确词义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设计填空练习题: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这一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括号里的答案不是统一的,可以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运用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既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

    4、巧设练习,突破难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在介绍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照位置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顺序描写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这种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设计这样的一组填空练习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填空后,引导学生观察括号里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结出时间的推移和位置的变换顺序,然后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让学生对照这些词语说说潮来时的壮观场面,这为背诵三。四自然段起到了引导辅助作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5、揭示规律,引导迁移:

    当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出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技巧与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读读潮来前或潮退去去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运用技能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读写结合,延伸新知

    在教学的结束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以日出为题的小练笔,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延伸,并能实践运用。

    观潮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不同时候的不同景象,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不同时候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在暑假里,你们有出去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中的新字组词。明天准备听写。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观潮课件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生活在内陆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没有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扣一个“读”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调动学生参与解读文本,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品读感悟,回归整体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点掌握多音字“闷、薄、涨、颤、号”的字音“横贯”的“贯”字的书写笔顺及“观潮”“奇观”中“观”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实有效的学词。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路,课文是按照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潮来时 潮来中 潮来后

    (二)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1.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2.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效果:这节课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四、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五、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观潮课件 篇9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3、师引发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阅读提示:

    A、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B、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哦,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精读课文,品味探究“奇”:

    1、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词句。读一读这些词句,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预设:

    ①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引导生回答出读书时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一条白线”,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之后班内齐读)

    ②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③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师:(教师也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师板书: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我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更棒,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师:谢谢鼓励,该你们齐读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④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鼓励引导学生学学这种声音:轰隆隆隆)

    师表扬: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师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进一步引导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的?(闷雷滚动)(教师相机板书: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⑤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师:准备,开始!

    (学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学生一起读)

    2、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可是却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有本事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

    ①师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括号中的词语教师在读时,故意有意识地加以强调。)

    (课件出示)请学生动笔做: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到近)

    一起再读读这段文字。

    ②师:刚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已经想象出了潮来时的画面,那么,潮来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录像。

    (录像播放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③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诵出来,行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之后教师鼓励能背诵的起立!(学生全体起立)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①潮来时的钱塘江真可谓“天下奇观”!那么潮来之后呢?现在大家再认真的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指名回答:我觉得大潮过后的景象也可以称为奇观,因为: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就是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②教师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③教师提问:“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④引导再次激情朗读这一部分。

    4、品读“潮来前”的“奇”。

    ①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期盼。

    ②引导生读潮来前句子,体会潮来前江面景象及大堤上人们的期盼。(教师相机板书: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③引导生读:带着这种心情好好读读这些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5、回归整体,美读感悟“奇”。

    教师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小游戏,积累词汇。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猜词!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学生肯定跃跃欲试)

    材料:

    A、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B、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C、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D、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E、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F、形容气势很大--

    (该词学生若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游戏同时教师顺势出示课件中词语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学生纷纷举手)

    2、运用词汇,学以致用。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光积累了,你们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老师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更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教师鼓励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预设: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班内交流,纠正得出意见一致的标准答案。)

    课件出示:填入答案后的这段话。教师引导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

    六、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板书设计

    21、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观潮课件 篇10

    1、有哪些读音和你读得不一样?

    2、听了后你对钱塘潮有什么印象呢?

    四、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1、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2、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共同朗读第一段。

    ①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②这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观潮课件 篇11

    第一课时:

    一、引入谈话,总体把握。

    紧扣“天下奇观”。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导阅读方法。

    1、多音字。(设计理念: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还要与人文性完美结合,达到高度统一。)

    2、默读浏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清文脉,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写作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4、检查学生美读课文。

    (设计理念:朗读是理解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汉语的特有声调、都使汉语成为一种在声音上优美绝伦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体验母语的音乐美、意境美!本文描写潮来前、潮来时的语言形象传神,这么优美的文段,一定要朗读,而且是动情地朗读,才足以尽兴!才足以表达出作者和自己的澎湃激情!

    另外,预习中的朗读,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手段,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检查时,一定要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热爱朗读,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三、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品味,熟读成诵。

    (设计理念: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 好文章中,一词一句,韵味悠长。要指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细细品味。)

    (反思一下:我自认为设计得很不错。又自恋了,哈!)

    第二课时: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三四自然段。

    一、引入谈话。扣“天下奇观”

    二、品读课文。(注意: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词语:天下奇观。)

    1、品读最喜欢的语段。(两部分)

    (设计理念:一堂语文课,要有整体性。前面预习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不少内容,再按步就班地上课,逐段讲解,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何苦?不如,在此基础之上,直奔主题,抓重点交流体会,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改进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在生生相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实现的,合作学习,使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主动者!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进步、享受成长、享受成功的过程!

    指导理解文章的方式:换词比较法、按原文填空法、省略传神词句法、抓词品读法、拓展延伸法……

    指导朗读的方式:范读法、多媒体创设意境法、引入情境法、指名朗读评价法、直接讲解法。

    2、略讲潮头过后。 按原文填空。

    三、回归整体,总结提高。

    1、这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

    2、编写导游词。

    (设计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运用自己找的资料,并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导游词,选出优秀的展示。学后运用,不仅是语言的积累,也是再创造。)

    3、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注意突出“喜欢的”,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干巴巴的,老师不喜欢,学生更不喜欢。)

    观潮课件 篇12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述,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资料”的本事,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资料。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经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忙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资料,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观潮课件收藏】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