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12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会根据数级正确写出多位数。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写出下列各数。

    六千四百五十三四千零五十三百零六

    六百七十三五千四百九十三九千零五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写法:(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没有数用零占位。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个级的数我们会写了,如果把这几个数改成万级或亿级的数该怎样写呢?

    (1)尝试练习。谁能把它记下来。

    出示:四十二万六千四百五十二六百七十三万五千七千六百万三千零二万零八十三

    (2)教师反馈学生作业情况。请学生说明是怎么写的?(先分类,然后教学无零数的基本写法)

    用数位表。讲清方法

    方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数字是几就写几。

    小结: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位上数字是几就写几。

    做好后一定要用读数的方法进行检查。要分级。

    2、练一练。看题目写数字

    出示:

    六百九十亿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二千七百亿零四十万八千

    一千零三十亿零七十万

    3、以103000700000过渡到中间有零数的写法。用同样方法学习有零数的数的读法。

    学生说明刚才几个数的写法。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提问:亿级的数,要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最后写哪一级?用一句话怎么说?有的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教师板书出多位数的写法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1、第2题。(写在本子上)

    2、第3题。(同桌互念互写)

    3、用1、0、5、8、3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五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写数的规则怎样?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四位分级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一般多位数和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

    2、让学生概括整理多位数的读数法则,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四位分级的读数方法和读数规律。

    教学难点:数级开头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你找到了生活中的哪些多位数?(指名说一说)

    说一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读的?你们的方法究竟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

    揭题多位数的读法

    (二)教学新知

    1、借助数位顺序表初读多位数。

    这是一张数位表,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

    (1)出示数位表,以下数均在数位表上。

    1出示7986,问:这是多少,在数位上是哪一级,为什么这样读?

    2把7986移到万级,问:个级上没有数怎么办?(添0)现在在哪一级,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充分说说怎么读?)

    3思考:刚才和现在两个数,在读法上什么地方不一样了?

    4把7986移到亿级,同时在万级上添0。谁会读这个数?

    5出示:798679860000,这个数会读吗?

    指名读(45人)全班齐读

    6(教师口头,如果个级的0换成7986,会读吗?)

    7下面两个数我们同桌互相读读看。

    放在数位表中(同时出示),86542986453048

    8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读多位数的?

    9引导学生归纳:读数的时候,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读,只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

    (2)用14号卡片组数读数。

    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离开数位表,用卡片来组数,每张桌上有一个信封,信封里共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可以写四个数字,好像是数位表上的一级,我们用其中任意两张或三张卡片组合成一个多位数,然后把它读出来?同桌一人摆,另一人读。

    2学生操作52677051

    9418678

    △同桌练习读数

    下面我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做小老师,摆数请同学们来读数。

    2、先分级,再读数。教学例2

    (1)出示数字,让学生试读,进行四位分级。

    过渡语:现在卡片也没了,怎么读数?你有什么好方法?

    8639547122047000050407000900000

    1学生短暂考虑。

    2教师示范。(明确先分级,按级显示读内容)

    读作:八亿六千三百九十五万四千七百十二

    读作:二十亿四千七百万零五十

    读作:四千零七十亿零九十万

    (2)练习

    1过渡语:利用四位分级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目。

    显示:试一试:先分级,再把数读出来。读出声音来(口头)

    4763248075002987004300300580006000

    △学生练习

    △反馈:强调分级时从右往左、四位一级

    2书面练习

    354751读作:450703读作:

    投影反馈。

    1、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按一般方法读级开头,中间有0的多位数。

    四人小组讨论:450703两个0分别在什么位置?怎样读?

    1自由轻声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读作:四十五万零七百零三

    (继续显示)450073

    450003

    4500000073

    现在这些数怎么读?

    对4500000073进行分析,说说0怎么读?

    归纳:数中间有1个0,或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0。(电脑显示,同时小黑板出示)

    4、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教学例4,。

    投影出示:5008700

    4060008000

    (学生有练习纸,在纸上分级试读)

    1指名读数。(请中下上各1)

    2引导观察0的读法。

    归纳: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电脑显示,同时小黑板出示)

    5、巩固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写下来。

    600200读作:70402400读作:

    84350000读作:2700000349读作:

    (学生有练习纸,书面完成,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投影反馈,帮助后进生正确读数)

    (三)教学小结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像这样的数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课后请同学们去找一找,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拿出来大家来读一下。

    《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第一文库网×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

    =125×2 =10×25

    = =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 = (×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会制作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分类整理和初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多媒体展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喜欢吗?

    二、引导探索:

    1、设置情境

    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朋友,而且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课前老师收到一位印刷厂厂长的这样一封来信:(出示)

    周老师:

    我们厂想生产一批印有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的卡片,可又不知道同学们到底最喜欢什么,可以帮我在同学中调查一下吗?

    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老师了解到每一位同学最喜欢哪一位卡通人物吗?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果你赞同发言小组同学的意见就请你为他们鼓掌,鼓励他们;如果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很独特,有创意,而且发言也很精彩,就请你为他们热烈地鼓掌,祝贺他们;如果他们的发言你没有听明白或者疑问,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大家说好不好?

    4、引导交流:你认为这个问题应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数据比较好?请阐述你的理由,其他同学通过掌声来进行评价。

    5、师小结:①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不同的方法。②面临一个具体问题选择整理数据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论用何种方法来整理数据,都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买东西时,你首先要了解什么?(价钱)

    老师这里有几件商品,你能估计出它们的价钱吗?

    你们留意过商品上标价的写法吗?

    为什么2元5角写成2.50元?3元整写成3.00元呢?

    这其实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成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呢?(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

    师: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纸(各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个被平均分成了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涂出面积相等的部分,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展示交流,得出如下的等式:

    0.3=0.300.5=0.500.8=0.80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归纳出初始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根据这个结论,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生1: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

    生2:小数的末尾多添几个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生3: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师:看来,下面的学习我们就应该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老师这里给你们提供了几组材料:

    材料1:以商品价格为例,研究0.3元和0.30元相等吗?

    材料2:以长度单位为例,研究0.1米、0.10米、0.100米相等吗?

    材料3:以刚才的正方形为例,研究0.4、0.40、0.400相等吗?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探讨、研究

    师生逐步补充、完善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做一做:

    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三、应用性质。

    师: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解决些什么问题呢?自学92页例3、例4。

    1.出示例3:把小数0.70和105.0900化简。并完成做一做。

    2.出示例4:把0.2、4.08、3改写成三位小数。并完成做一做。

    3.你能应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商品标价上的书写形式吗?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0.80和0.8大小不变,计数单位也不变。()

    5、小数的性质只适用于小数,所以整数不能改写成和它相等的几位小数。()

    (二)思考题:在什么条件下,下面这几个数相等?(比一比,哪组方法想的多,想的妙。)

    550500

    五、总结回顾。

    师:回想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一重要的结论的?

    数学学习往往就是这样,我们通常不可能以下子就能获得完美的结论,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完善。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2、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而目标教学分层递进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目标教学分层递进是从各类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明确各自学习目的,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独立自主地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延伸,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分层递进这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全班教学为主,小组学习为辅,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教学。我力求做到:努力形成一种各层次学生都争取“递进”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揭示知识规律使学生能学,展示知识过程,使学生会学,并利用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概念,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说学法

    学生使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正如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使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种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数学活动种学习数学,也就使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

    基于上述思想,本节课我设想:

    1、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探索能力。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抽象概括,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动机内趋

    这一环节采用全班教学,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同时设疑置问,激发学生求知欲,产生内趋力,为分层教学打下基础。

    (二)分层目标,分层施教

    分层目标有效的为教学活动定向,引导教学过程的展开,同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为衡量教学效果提供准确的标尺。分层目标要以学生低中高三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A层目标体现于基础性,B层目标着眼于变通性,C层目标着力于发展性,为分层递进注入活力。

    (分层次教学)

    (三)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评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因而,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在课堂中设计如下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

    1、基础巩固性练习

    2、变通发散性练习]

    3、综合提高性练习

    (四)分层总结,不断提高

    总结是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己小结的方法,各层次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肯定每位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的精神,从而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五、最后值得强调

    目标教学分层递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使一种重视人本思想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学内容,班级条件学生题点而异!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7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科书第150-151页上的内容,练习三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较简单的相关问题。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英或小强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启发谈话: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小人,坐左边的同学就当小强,右边的同学当小丽。

    2.当小强的同学读出小强身上写的字:小强每分走60米,教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4分钟指名编出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并列式。604=240(米)

    3.当小丽的同学读出小丽身上写的字:小丽每分走70米,教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4分钟指名编出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并列式。704=280(米)

    4.比较两个算式后复习数量关系: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我们都可以叫什么?(速度)4分钟呢?(时间)240米和280米呢?(路程)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通过两个式子和过去学过的知识,我们能不能得到三个量的关系呢指名说出三个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二.新课

    1.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个物体单独运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如果两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同时的,相对的运动走来,你们想一下最后会怎样(相遇)所以这节课我们就要相遇应用题。

    2.学生实践

    第一次:学生手拿模型,从各自的桌角向对方走来,使学生初步体会相遇的概念。

    第二次:让学生再操作,加深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人不可能在桌子的正中间相遇,明白应该在靠近哪一边相遇。

    第三次:学生实践:不在桌子中间相遇。

    第四次:要求学生在教师喊完4分钟后的时刻相遇。让学生实践。

    第五次:发现学生每分钟走的速度不平均,要求学生每分钟的速度平均,学生实践。

    第六次:要求学生边走边在教师喊出第1分钟时,当小强的同学喊60米,喊出第2分钟时,喊60米,依此类推。小丽也一样。

    第七次:要求学生边走边在教师喊出第1分钟时,学生喊出小强和小丽每分钟共走的米数130米,喊出第2分钟时,喊130米,依此类推。

    3.师生共同编题

    教师:我们将刚才的活动过程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老师说一句,同学说一句。

    教师板书出第一句: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

    引导学生找出这句的关键字: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相对)

    鼓励学生说出第二.三句: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

    编出第二.三句: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

    第四句鼓励学生说出: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问题:由学生自己自由提出:如果学生说出:他们一共行多少米?教师可说明:他一共行的米数实际就是两家的距离。

    整题编出后,请一名同学读一遍。

    4.学生解题

    通过让同桌再合作实践一到两遍后,画出线段图并动笔解题。

    要求:分步综合都可以,但最好用综合。

    学生解答后,分别请两名列式不一样的同学解答。

    第一种:604+704第一种(60+70)4

    =240+280=1304.

    =520(米)=520(米)

    5.集体讲评

    第一种解法:学生说出理由后,媒体演示。

    学生分别说出每一步是求什么的后,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释。

    第二种解法:学生说出理由后,媒体演示。

    教师提问:(1)60是什么?70是什么?那么60+70又题求什么?(小强的速度,小丽的速度,他们在一分钟里共走的路程)

    (2)60+70是他们在几分钟里面走的?(1分钟)

    (3)那么在4分钟里面他们一共走了几个这样速度?(4个)

    (4)为什么要乘以4?(因为他们共走了4分钟)

    (5)通过让学生再说一遍60+70求的是什么,从而共同概括出两车的速度的总和叫做速度和。

    (6)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什么叫速度和。

    (7)在(60+70)的上面板书速度和,在4上面板书时间,270的上面板书路程。

    (8)让学生观察后,得出速度和,时间,路程三个量的关系式。

    学生说出:速度和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时间

    (9)理解4分钟到底是谁走的?

    a.小强走了几分钟?(4分钟)

    b.小丽走了几分钟?(4分钟)

    c.他们一共走了几分钟?(使学生明白他们是同时出发,又同时相遇)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扩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出以下一种做法,看一看是不是正确?60+60+60+60+70+70+70+70

    并让学生指出60+60+60+60和70+70+70+70各是代表乘法算式的哪一部份?(604,704)

    四.巩固练习

    课本151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五.扩散练习(学生任选一题)

    1、课本第151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课本第153页练习三十三第3题。

    六.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1.2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8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数学”两个字,介绍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师的姓几划吗?” “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数出来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

    2、 “请你猜猜沈老师大概几岁?” “你为什么猜我35岁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你为什么猜我28岁的?”学生一脸自信说:“老师比我妈妈要年轻,所以猜28岁。”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比较(板书:比较),在数学学习中比较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4、“你为什么猜我30岁的?”学生解释着:“我知道沈老师的儿子读幼儿园,所以猜30岁。”请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类推,从沈申老师儿子的年龄推测出老师的年龄,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我的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较准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够学好数学的。

    5、总结: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好数学。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

    但你无法回头。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

    一、听的要求

    1、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随便交谈、打闹、下位,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动作。(训练坐姿)

    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质疑,不但学懂学会,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做到会学。我们是中年级的高段学生,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写在书本上,以提高学习效率。

    3、听同学发言或提问时,做到不观望、不插嘴、不嘲笑。当听到见解、观点一致时,自然地表示认可或赞许;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待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建议或进行补充,“我补充……的意见”,不允许插话、抢嘴,随意地打断同学发言。

    二、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答题形式讲究规范,用上“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意见”等说话形式,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三、读的要求

    读题,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不擅自离开座位或窃窃私语,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作业若有差错,需要更改之处,不可乱涂乱改,只须在错误部分划两条斜线或直线,删去即可,再在规定区域订正。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1、围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有序地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待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2、在班里发表小组意见时,用上“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说话形式,尊重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

    3、评优奖励

    ①课堂作业评比

    ②家庭作业评比

    ③课前预习评比

    ④口算比赛评比

    ⑤笔算比赛评比

    六、课本、本子、铅笔的使用与保管

    1、课本要包上书皮,并在课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写上名字。

    2、本子:准备一个数学练习本和一个课堂作业本。

    3、铅笔:每天至少带两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笔盒里。

    4、每节上课之前,要把下节要上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

    教师小结:

    老师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同学们都能快乐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4、发展性练习

    棋盘题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看着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说故事: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战役中,拯救了整个国家,于是国王把他召进宫,要对他行赏。国王说:“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凌罗绸缎?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小伙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叫人拿来一些米和一个象棋的棋盘。他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了一粒米,在棋盘的第二格摆了2粒米,在第三格摆了4粒米,第四格摆了8粒米。他说:“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满整个棋盘的米就送给我吧。”国王哈哈大笑着说:“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国王请来了几个大臣,算算一共该给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们都算不个结果来,于是国王又请来了全国的数学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没算出个结果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子摆米有什么规律吗?(揭示规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该怎样计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这么多2连乘,难怪他们算不出了。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器,让我们一起来帮国王算算吧。

    为什么你们都停止计算了?(计算器内的位数不够了)看来,我们手中的小型计算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许还有待你们去开发呢,其实有没有办法算啊?(大型计算器,电脑)

    老师已经在电脑内算出第72格应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数据:2361183241434822606848)这是个22位数,这个数据几乎是全世界几年的粮食总产量。把这些米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约3亿圈。仅仅第72格就这么多米了,更不用说摆满整个棋盘有多少米了,你说,国王给得起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回答:

    0.4米=( )分米 0.06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0.6米=( )厘米=( )毫米

    2.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教师:小数点告诉我们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教学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板书:0.004米)

    教师提问: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多少米?(板书0.04米)

    同桌讨论:把0.004米的小数点转化为0.04米,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让学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

    (教师板书: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

    教师提问: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得到什么样的小数?

    教师让学生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为毫米为单位的数.

    (板书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组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使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1000倍.

    (2)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这四个式子,并把二、三、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结论.

    教师提问:在例题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概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4)练习.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l)教师提问:例1中的四个式子,如果从下往上看,4米变化为0.4米,0.04米,0.004米,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原来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3)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 0.50650.6 0.0506

    4.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填书.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填书.

    三、巩固发展.

    1.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70.250.006 0.5062.4

    2.下面的数,如果小数点都有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6.8 5.41 7.295 128.6

    3.填空题.

    (1)6.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是60.3,扩大( )倍.

    (2)8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缩小( )倍.

    (3)去掉1.04的小数点,原来的数就( )( )倍.

    (4)将128.6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右下角,原来的数就( )( ).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布置作业.

    把3.54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354 35.40.03543540

    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简便算法--教材第55页例1-2,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二6-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改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再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出来。解答完后,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板书出两种解法:

    130-46-34130-(46+34)

    =84-34=130-80

    =50(本)=50(本)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解法: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第一种解法是先从总本数中减去故事书的本数,再从减得的差中减去科技书的本数,求出连环画的本数;第二种解法是先算出故事书与科技书的和,再从总本数中减去求出的和,求出连环画的本数。)

    它们的结果怎样?(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

    这道题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使学生初步理解: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在这道题中用后一种解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计算295-128-72。

    先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使计算简便。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例1思考:因为128与72的和正好是整百数,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所以,先算(128+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教师边分析边板书出计算步骤:

    说明虚线框中的计算步骤初学时可以写出来,以后可以省略不写。

    2.做第55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6-8题。

    1.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7题,计算时,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写不写简算过程。

    3.第8题,这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少加了的要再加上,少减了的要再减去。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10

    1,说说你想去的地方。

    2,说说你所了解的动物园和动物。

    3,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小动物。

    1,演示进入“中国科普博览网”。

    2,指导学生用网页中的超级链接进入介绍动物的网页。

    3,找到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

    4,任务布置00找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了解他,让你的同学也能喜欢它。

    5,反馈交流学生完成情况。

    1,学生利用网络找到一种喜爱的小动物的详细资料。

    2,学生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向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动物。

    3,

    2,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记录表。

    复习输入地址进入网络的方法。初步感知网上参观动物园的乐趣。

    1,提供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网址。

    2,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调查表)。

    4,提供“帮助”。

    1,组长分工,组员根据分工完成相应任务。

    2,组长记录学习记录表。

    3,组内交流获取到的信息。

    主题活动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去完成,体验,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教案《第14课参观网上动物园》,来自网!

    3,课外延伸(在课外找到更多的动物资料,让动物能更好地成为我们的朋友,并能让你身边的人也喜欢动物朋友)。

    1,组员介绍自己找到的小动物。

    2,组长交流小组的记录表。

    3,讨论从获取到的信息中有什么启发。

    4,评一评议一议。并记录在学习记录表中。

    4,评出优秀作品。

    5,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找到更多的动物。

    作品的相互交流与评价激励是是技术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学生能从中体验成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练习,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篇11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因此教材开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的方法,以引起学生思考。

    教材采取引导学生自己试验、探索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在量的过程中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边长有什么关系,从而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则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推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在练习题中,注意安排让学生实际计量的问题(如练习二十六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还出现少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题目(如第,但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教学建议

    1.这一小节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二十六的习题。

    ,可以看出,长方形包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所以要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把长边的厘米数和宽边的厘米数乘起来。写算式时要强调正确写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计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结合正方形图使学生明确正方形每边长5分米,就想到一排摆5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要摆这样5排,所以要算5×5。

    4.关于练习二十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做第宽的分米数以后,再计算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第12题,要让学生明确这道题求的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否直接求出?要先算哪一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本节的思考题,实际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需要先分析出涂色部分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涂色部分可以分成左上和右下两个相同的图形,而每个图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由此可以求出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阴影部分的面积应是。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