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认识米课件范文十一篇
  • 认识米课件

    发表时间:2024-06-05

    认识米课件范文十一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要内容被忘记。这篇“认识米课件”是我们的心血之作希望它能够被您欣赏,推荐您把此页和我们的网站收藏起来以便随时阅读!

    认识米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上册p11吨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感受1千克物体的质量;了解自己的体重;了解在什么地方见过吨。

    教师: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的选择

    (一)、目标确定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质量已经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然而“吨”是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抽象的“可感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策略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货车、电梯的载重量”等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在“搬一搬”、“抱一抱”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人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二、展开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3袋……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3个人有什么感觉?

    (,还请一位听课的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

    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

    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

    (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认识米课件【篇2】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参与,探究新知;深化新知,应用提高和课堂总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钟表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观察钟面。

    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

    第二步骤是对比学习整时的认识和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拨出不同的四个整时刻,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1)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认识电子表);

    (2)我说你拨。

    (3)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讲故事,边说边拨)。

    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米课件【篇3】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二姜小学 张庆安内容:苏教版数学十一册  115-118页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的特征和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              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学法指导:动手操作,结合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一套;2、          教学圆规。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笔设计理念:1、          数学来源于生活,课件中出示的`几种生活中的图形都有圆,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2、          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3、          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4、          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一、     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圆,导入新课:1、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硬币、钟表面等,从这些物体中闪动、抽象出圆,指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2、          师:我们以前还学过那些平面图形?指名口答,并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鼠标,出示各种平面图形。3、          对比、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其他则是直线图形。适时板书:圆的认识二、     操作、探究:1、          师:有位数学家说过:“圆是最美丽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画出一个美丽的圆呢?2、          画圆:(1) 认识圆规,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2) 试画一个圆。(3) 交流画法;师适时板书画圆的步骤,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4) 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圆剪下,备用。3、          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1) 师:你们知道圆中的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来动动手、动动脑,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2) 交流证明过程。(3) 课件演示证明过程:用红色闪动圆心,显示“圆心”两个字,用字母o表示;再用蓝色闪动一条从圆心到圆上的折痕,显示“半径”两个字,用字母r表示。(4) 师:我们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5) 课件演示:用黄色闪动一条折痕,显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6) 师: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7) 判断哪个是直径:(8)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吗?4、          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 小组合作,并写出表示他们关系的等式,看哪个小组写得多。(2) 交流并板书。三、     运用、巩固:1、          完成117页:练一练  1学生操作,再在投影上评讲。2、          根据要求画圆:(1)d=7厘米     (2)r=2厘米学生独立完成,评讲。师:这两个圆谁大谁小?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3、          做118页第2题逐条用手势表示,交流。4、          做118页第3题(1) 尝试操作;  (2)明晰道理。四、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          谁能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儿?(1) 交流;  (2) 课件演示车轮在各种形状下、车轴在不同的位置下汽车开动的效果。2、          学校要重建一座圆形的升旗台,要求底面直径是6米。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出这个圆呢?(1) 交流;  (2)课件演示。五、     小结全课:六、     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二十四  第1题2、          画圆:(1)d=4厘米;(2)r=2 . 5厘米   板书设计:圆 的 认 识      画圆步骤:        (1)         定点;(2)         定径;     (3)         画圆。

    认识米课件【篇4】

    1、拿出一只小袋子,里面装有几只千纸鹤。请学生猜一猜,袋子里装有几只千纸鹤。

    学生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猜测,贴出数字卡片,提示学生继续猜测。

    拿出一只,在学生面前示意一下,并指一下黑板上的数字,让学生跟读。

    2、这时候盒子里没有千纸鹤了,指名学生回答(盒子里是否有千纸鹤)。

    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没有”在数字王国里怎么表示,引出今天 的课题。

    1、出示课件,教师读数字好朋友“0”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伸出食指,一起边念儿歌边写0、提问0像什么。(溜溜一个圆,从上往下写,从左往右弯,写完像鸭蛋。)

    2、翻开书16页,找到田字格,用铅笔将红色虚线的0描写一遍。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讲故事。

    1)、森林里有个小猴子过生日了,猴子妈妈给小猴子准备了两个桃子作为生日礼物。小猴子可开心了,它刚想伸手拿桃子,猴妈妈说:“小猴小猴,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猴妈妈问:“小猴,你看盘子里的桃子个数能用数字几表示?”

    2)、小猴吃完一个桃子后,刚要吃第二个了,猴妈妈又问:“小猴,你看,这时候盘子里的`桃子个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了?”

    3)小猴子总算把桃子吃掉了。它心想,妈妈桃子礼物可真好吃呀!咦,爸爸的礼物呢?这时候,爸爸说:“要想得到我的礼物,你也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小猴想了想说:“好吧!”爸爸的问题是:“小猴,你看,你现在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

    小朋友们也想一想,盘子里的桃子个数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巩固“0”表示没有的含义。

    4)、于是,小猴子跟大家一样聪明也答对了,于是他拿到了爸爸的礼物。猴子爸爸的礼物是“桌子上有一个信封,里面放了一些数字卡片,你们能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请6个学生上黑板玩游戏: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0——5),其余学生同桌合作玩游戏。

    要求先商量怎样给这6个数字宝宝排队,然后按照商量的顺序在黑板上从左至右排出来。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再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样排的呢?(它选了怎么样的排法?)一起读一读小猴子排列的数字卡片。

    想一想,我们也有一样文具,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铅笔盒里,它上面也有数字是从0开始排起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看谁先找出来。

    2、提问,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在尺子上发现了哪些数字,读一读它们。

    3、师:观察尺子左边的0,(点击课件0)猜猜看,这个0也是表示没有吗?(生思考,自由发言)想想看,尺子上的刻度是从哪里开始的?(生:从0开始的)对,从0开始,我们就可以说,0表示的是起点(板书:起点)

    师:观察尺子,从0这个起点开始,越往右走,数字越大,离起点0也就越来越远。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0表示起点吗?(几生举例)

    出示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学生欣赏。(①、起跑图;②、立定跳远图)

    师:生活中的0很神奇,当0和其他数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0的意义也不一样了。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 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并试着想想它在此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进一步学习“0”。

    认识米课件【篇5】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谢林红,文集青星小学。

    学生:文集青星小学一年级。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ダ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写0。

    2闭莆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碧寤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学习者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六、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3苯裉煺饨诳挝颐抢慈鲜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苯萄Ю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硎尽*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苯萄Ю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苯萄Ю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硎?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硎?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认识米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5、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出示课件许多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套圈,套的是同一个物体,问学生这个游戏公平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较要学会今天的知识——《圆的认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学生历数生活中的圆进一步唤起兴趣。

    2、观察比较策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白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动手操作与观察策略: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很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观察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征,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方便)b用圆规画容易。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

    4、多媒体策略:ppt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的大小。

    5、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以此唤起学生兴趣,保持注意。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主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表达,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达流畅,用语准确。同时在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六、教学设计理念

    我觉得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就学生的情况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受到年龄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时,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圆,在学生说生活中的圆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在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些美丽的图片中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美丽的图形”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积累对于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拟安排操作活动,课内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折圆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和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圆、了解圆,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础;在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强化空间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根据圆的.特征探究轮胎为什么会设计成圆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出示ppt套圈游戏)学生1——2分钟议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3、教师演示

    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习

    (六)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课件出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七)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认识米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2、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着“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正确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数学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3、教学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的。教师的教需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而学生的学则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本课我一改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体现生本的理念“先做后学”,达到“教少学多”、“无为而为”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当代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终生受益,达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课时主要进行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如:我先让在情景图中找角,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再在课桌上找角,最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共同在黑板上画出角。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加深角理解,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激趣引入;二是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三是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四是寻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五是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六是比较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七是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激趣引入。

    课始,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动,直观感知“角”。

    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

    本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然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四)寻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深对角的特点的认识,我们又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摸一摸的活动过程,既能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能及时对某些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与弥补。

    (五)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这里,提供给学生好多的材料,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六)比较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这里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小结,将学生的方法加以及时提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从教学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

    (七)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思维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认识米课件【篇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观察电脑图得出()个( )相加……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4个2相加可以写出来,那8个2相加、12个2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个2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4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还可以表示2×4,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动物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认识米课件【篇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线的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运用看、说、画、读、猜和体位法,小组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

    三、说学法

    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猜谜语、玩游戏这几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线、猜谜语、做手势等活动来进行体验、记忆,从而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第一环节:(导入) 先用线字入手,抓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 考虑到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在课题导入之后,我会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思考、取发现异同,从而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 (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层次分明,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点评。

    第四环节: (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层次分明,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点评。

    第五环节:(全课总结)这一环节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我将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认识米课件【篇10】

    1、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2、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去领略一下学校操场的风光,你们高兴吗?不过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生欢呼)(带领学生来到操场)

    2、给学生讲述小淘气在公园迷路的小故事:小淘气和他的两个小朋友到公园里去玩,他们太高兴了,只顾低头在草地上自己玩,没有观察到周围的事物,太阳下山了,淘气和小朋友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草地挺大,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师: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智慧,帮助小淘气,说说怎样才不会迷路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在探索一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体验生活实际开始,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知道早上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指一指东方,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

    (引导生回答做动作)那你知道傍晚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吗?再指一指西方,和太阳公公说拜拜。

    师:我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找到了东和西,那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我教大家一首儿歌:“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儿歌来记方向,那你们能面对不同的方向来编出你的方向儿歌吗?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不仅方向判断得准,而且儿歌编得这么棒!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转身面向某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却始终不变。所以,只要我们认准一个方向,就能找到其余三个方向。

    3、“背靠背”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玩三分钟“背靠背”游戏:找出四个同学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好,东西是相对的,是一对好朋友。南北也是一对好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要换不同的方向玩一次。每一次都要说出哪个位置同学的所在的方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开始,让学生再玩了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轻松的需求中掌握四个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

    师:刚才在操场上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做了记录,智慧老人要看一看你们的精彩作品,请大家拿出记录卡来。在小组之间画出刚才游戏的示意图,互相展示,并介绍你所记录的景物,要求用“东南西北”描述景物所在的位置。

    师:(取两组记录卡)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组的记录卡,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启发思考;

    师:这样会给我们彼此交流带来麻烦,那大家听智慧老人的话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师学着智慧老人的声音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统一方向。

    师:请学生旋转手中的记录卡。让北面都在上面。分别说一说其他三个方向在哪?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体验,深化内容,辨别示意图的方向,自主交流,将直观的认知内化成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内化知识,提炼数学规律的能力。]

    师:我们知道了图上方向,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先识记书中60页地图,再识记中国地图上。

    师:我们和方向交了朋友,表现的非常好,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礼物,不过我把它藏在教室里,你要按我说的方法找到它。礼物才能归你。

    (生开始分组活动)(在引导过程中初步渗透一些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感)

    3、尝试题: (1)请说说从淘气家到小小家怎么走?(2)自由选择路线并说出来。

    [设计意图:进一步在应用中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很准确的判断出我们周围的方向了。在生活中人们还积累了很多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吗?(同桌之间说)

    看北斗星找北方,看树的年轮找南北看渠坡的小草 看我们这个地区最常见的风向 …

    [设计意图: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应用教材,回归学数学的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都非常好,不但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还能对其他同学给予正确地评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希望你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我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学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上学生学的高兴,我教的也轻松愉快,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课标》中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认识方向”这一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到生活中去学习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辨认方向,因此我把学生领到操场上,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游戏活动指导学生去认识方向、辨认方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及时抓住了课堂上一个找礼物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直观向抽象发展的辨认方向,讨论交流,让学生知道除了东南西北以外还初步感受了其他四个方向。并借助生活实际,描述路线图,强化正确看示意图的方法,为下一节课学习做了铺垫,做到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

    认识米课件【篇11】

    “认识钟表”是冀教版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认识整时虽是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过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以聪聪的星期天为情景,呈现了聪聪在不同时刻都在干什么,以7点、9点、12点半、3点半、5点半为例,从而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后还设计了3道练习,贴近生活,富于童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数

    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数

    【认识米课件范文十一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