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六年级课件(范例14篇)
  • 六年级课件

    发表时间:2024-05-30

    最新六年级课件(范例14篇)。

    简短精悍地介绍和阐述“六年级课件”请看下文。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判断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六年级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掌握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小女孩的5是哪里来的?她是怎么想的呢?

    4你是怎样理解小男孩的想法11+4 的?下面的空应该怎样填?

    5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5分钟后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检查你们的自学效果,有信心吗?

    自学时,要比大家的坐姿,比大家的读书态度。

    出示检测题:

    一种糖水由糖和水按1:100配成,要配置这种糖水606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检查方法1  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 你发现应该怎样解答这类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应用题?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演  第2题与刚才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六年级课件 篇2

    ①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②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突破】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利用“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问题的精心设计者和疑难问题的点拨者,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②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学习效率问题。

    【难点突破】 设置情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设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

    ①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

    ②设计创造性思维问题。所谓创造性思维问题即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题型具有开放性、解题富有挑战性。

    【教法】:

    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动画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

    ②评价阅读法: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

    ③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两组前一节课学过的词,分别让两组同学上来猜。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幸运52》:单词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其中一个同学背对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个同学则是解释者,他要用英语或辅以动作将单词的意思表现出来。两组同学之间展开竞争,看谁猜得又快又多。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令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氛围。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课堂上,由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上来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经过了前面的大量的有关加拿大的信息的冲击,你愿意用哪三个词语来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请小组代表发言。

    这一步骤是对上几个步骤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整合并优化了有关加拿大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展示。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加拿大的了解,对他们所获取的知识进行 梳理,也为下一个步骤展开铺垫。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8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8个问题来阅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5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如果该句是错的,请给出正确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六年级课件 篇3

    1、 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 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2、 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2.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2.1.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1.2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2.1.3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2.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2.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2.2.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2.3.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3.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2.3.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2.4.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4.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2.4.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2.5.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5.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2.5.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2.5.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2.6.1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6.2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2.6.3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2.6.4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2.6.5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2.7.1当塑件按开模方向不能顺利脱模时,应设计抽芯机构,

    抽芯机构能成型复杂产品结构,但易引起产品拼缝线,缩印等缺陷,并增加模具成本缩短模具寿命。

    2.7.2.设计注塑产品时,如无特殊要求,尽量避免抽芯结构。如孔轴向和筋的方向改为开模方向,利用型腔型芯碰穿等方法。

    2.8.1利用PP料的韧性,可将铰链设计成和产品一体。

    2.8.2作为铰链的薄膜尺寸应小于0.5mm,且保持均匀,

    2.8.3注塑一体铰链时,浇口只能设计在铰链的某一侧。

    2.9.1在注塑产品中镶入嵌件可增加局部强度、硬度、尺寸精度和设置小螺纹孔(轴),满足各种特殊需求。同时会增加产品成本。

    2.9.2嵌件一般为铜,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或塑料件。

    2.9.3嵌件在嵌入塑料中的部分应设计止转和防拔出结构。如:滚花、孔、折弯、压扁、轴肩等。

    2.9.4嵌件周围塑料应适当加厚,以防止塑件应力开裂。

    2.9.5设计嵌件时,应充分考虑其在模具中的定位方式(孔、销、磁性)

    2.10标识产品标识一般设置在产品内表面较平坦处,并采用凸起形式,选择法向与开模方向尺可能一致的面处设置标识,可以避免拉伤。

    2.11注塑件精度由于注塑时收缩率的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注塑件精度明显低于金属件,应按 标准选择适当的公差要求(OSJ1372-1978)

    2.12注塑件的变形提高注塑产品结构的刚性,减少变形。尽量避免平板结构,合理设置翻边,凹凸结构。设置合理的加强筋。

    2.13.1采用气辅注塑,可提高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13.2采用气辅注塑,可以避免缩印。

    2.13.3采用气辅注塑,可以节省原材料,缩短冷却时间。

    2.14.1采用焊接,可提高联接强度。

    2.14.2采用焊接,可简化产品设计。

    3.1设计注塑产品时必须综合考虑产品外观、性能和工艺之间的矛盾。有时牺牲部分工艺性,可得到很好的外观或性能。

    3.2结构设计实在无法避免注塑缺陷时,尽可能让缺陷发生在产品的隐蔽部位。

    六年级课件 篇4

    1. 学习掌握本课新词汇。

    2. 学习掌握本课的句型:Let’s…以及它的回答Good idea .等.

    由于本课生词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1. 师生问候。

    【设计思路】通过听歌曲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先感知本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试读生词竞赛。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一是检查学生预习生词的情况,二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知新课内容。

    1.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本的挂历,并说It’s new .引出并教学new 这个词。

    2. 翻开挂历的第一页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日子?教学New Year 这个词。

    3. 告诉学生今天的日期(12月15日)并教The New Year is coming .以及生词come 。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能够较自然地引出生词,这样生词教学不会显得太生硬,学生乐于接受。

    4. 教师出示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教学make,和make a Near Year card .

    5. 教师说The New Year is coming李红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引出并教学let’s 。

    6. 播放第79页的课文录音一遍,问学生李兰提出了什么建议,

    让学生用课文原话Let’s make a Near Year card .来回答,并让学生操练此句。

    7、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并问学生王涛回答的是什么。引出并教学Good idea .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听并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既教学了新知,又能让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8. 听音模仿、跟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

    【设计思路】模仿表演是学生能够学会自由地运用的基础和前提。

    二、句型教学。

    1. 问学生在新年人们通常会说什么祝福语,引导学生说Happy New Year .教学词组say Happy New Year 。

    2. 用图片和动作教学生词dance, sing 和词组 sing and dance 。

    3. 用图片教学zoo 和 go to the zoo 。

    4. 通过做动做游戏等方式练习说以上词组。

    【设计思路】此环节教学的生词、词组相对较多,因此通过做游戏、做动作等方式来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能较快地记住单词。

    5. 教师说:假设今天是新年,我宣布今天不用上课了并且提议Let’s go to the zoo .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如何?引导学生说Good idea .师生就此话题操练一遍:

    师:Let’s go to the zoo .

    6. 教师用以上教的词组带领学生说几遍对话(Let’s… Good idea .)。

    7. 播放课文第80页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8. 让学生两两对话表演课文对话。

    9.教学生如何制作贺卡。

    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做课文第81页练习。

    【设计思路】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让学生自己编对这个环节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体现,教师也可通过这一环节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1. 听、读课文、单词各三遍。

    2. 制作一张贺卡。

    六年级课件 篇5

    重点语段一: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第三节)

    教学设计: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总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训练目的:

    第一题从文字入手,先分析后归纳;第二题再指导学生深入一步,抓住事物特点,展示燕子“俊俏轻快、活泼伶俐”的动态美,特别是能确切抓住“斜”、“掠”、“沾”来体味作者用词的匠心;第三题旨在与作文结合,培养学生精细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语段二: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因为我需要它。”(《挑山工》第七节)

    1、出示彩图,说说挑山工的形象。

    2、最后一句话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强调什么?

    (1)我需要这幅自己创作的画;

    (2)我从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用不断登攀的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3)我喜爱这幅画,因为画上有一个憨厚勤劳的挑山工。

    训练目的:

    借“形”(彩图及文字)悟“神”(写作目的)、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挑山工负重登山”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脑海中,受到鼓舞和鞭策,同时初步认识“因果倒装句”、

    重点语段三: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五节)

    教学设计:

    1、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内容是什么?

    2、这几句话可以归并为三层,谁来试试看?

    3、在分层的'基础上,请再仔细读书,给这段话编拟一个“阅读提纲”:

    4、指导阅读;并以“阅读提纲”为背诵思路指导背诵。

    训练目的:

    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从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努力地从字里行间去寻找反映这种联系的根据,以发展语言和思维。

    重点语段四:

    “沪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飞夺泸定桥》第六节)

    教学设计:

    1、请默读这一段,说说泸定桥给你的感觉、

    2、你觉得泸定桥是“天险”吗,作者从哪两方面来渲染“险境”的?

    3、写自然环境的“险”具体写什么?按什么观察顺序?

    4、写敌人重兵把守、气焰嚣张,为什么也可以说“险”呢?作者抓住敌人的什么来写?

    5、辨析“看你们飞过来吧”的“飞”与课题中的“飞”。

    6、这一段不写通不通?好不好?为什么?

    7、简介插叙的概念及在本文中的作用。

    训练目的:

    1、自由发表见解,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教师都要表扬鼓励,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自己读书本领、

    2、懂得这段环境描写是采用了插叙方法,对下文夺桥战斗作了铺垫,反衬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3、学习用数量、颜色、形状、声音揉合在一起的描写方法。

    重点语段五: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那歌声真好听、”(《鸟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节)

    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这两段,“拎出”鸟儿活动顺序的词语。

    2、鸟的天堂怎样由静寂变得热闹起来?

    3、找出具体描写“热闹”的词语,并讲一讲。

    4、什么叫“应接不暇”?齐读写“应接不暇”内容。

    5、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兴奋”一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6、想象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并绘声绘色地口述出来。

    训练目的:

    掌握景物变化中的状态,插上联想的翅膀,在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气氛中富有感情地描述,感受作者喜爱、赞美和依恋之情、同时懂得景物描写动人的诀窍在于亲自观察,具有强烈的感受,如果凭空臆造,就根本谈不上形象生动了。

    重点语段六:

    “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因而更加放肆起来。”(《跳水》第一节)

    教学设计:

    1、这艘轮船返航时,海面上呈现怎样的景象?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水手有闲情逸致拿猴子“取乐”呢?“取乐”导致猴子怎么样?

    3、从哪里看出猴子“放肆”?

    4、“因而”是什么意思?会换词吗?

    5、请找一句话概括这节大意。

    6、填空:因为《跳水》在简洁的开头中,特意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是____,所以水手们____,导致猴子____、这一节交代了环境与____及____之间的联系、

    训练目的:

    要求学生理解导致故事的发生是海上环境“风平浪静”,引导他们透过开头这个窗口,去寻觅与故事发展变化的联系,以达到对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训练目的。

    重点语段七:

    “几十年前,广东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啸,……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蛇与庄稼》第一节)

    教学设计:

    1、课文开头,除了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之外,还涉及到哪几种事物?

    2、请把“海啸、台风、海水、田地和村庄”这四种事物用恰当的词语联系起来、

    3、阅读这一节的“蛇与庄稼”部分内容,请圈划体现蛇与庄稼密切联系的词语,然后填空:

    洪水淹没田地时,蛇( ),田鼠( )、洪水退了,蛇( ),田鼠( ),庄稼、买来一批蛇后,蛇( ),田鼠()庄稼( )、所以,蛇( )田鼠()庄稼( )。

    帮学生“打开突破口”,对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有所感知,为下文“自己走一走”到最后“用一用”提供范例,在教师指导下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

    重点语段八:

    “二十只船靠岸的时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草船借箭》第十节)

    教学设计:

    1、这一节讲哪两层意思?其中哪一层的意思与开篇第一句话相呼应?

    2、最后一句话的中心词是什么?词义怎么讲?整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3、课文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重点详写什么?

    4、课文里哪些词句跟这句话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如何表达中心的?

    5、通过周瑜这句话,你能看到诸葛亮、周瑜各是什么形象?

    训练目的:

    指导学生抓住“画龙点睛”的中心句、中心词,向全文辐射,“绕心画圆”,层层渗透,加深对全文的理解、这种教学设计,实际上以语段教学为“楔子”,迅速直奔要旨,俯览通篇,可以帮学生理思路、抓重点、明中心。

    重点语段九: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节)

    教学设计:

    1、范读、请学生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当时心情怎样?

    2、作者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3、辨析“惊异”与“惊奇”、“爱戴”与“爱抚”。

    4、什么人“爱戴”,如何看出“爱戴”?

    5、“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从叙述顺序角度上讲是顺叙呢?还是倒叙呢?请说说这一段与下文的结构关系、

    训练目的:

    范读入手,以声传情,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意境中去,然后抠关键词句由表及里地分析、理解,并初步弄懂倒叙写法和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行文脉络,便于遵循作者思路步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和了解中心思想、

    重点语段十:

    “说走就走、……最后连成一片,茫茫地跟蓝天相接。”(《可爱的草塘》第五节)

    教学设计:

    2、“大”在哪里?“绿”得怎样?作者是怎样细致描写的?

    3、草塘在“我”眼里,是静的,还是动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4、作者为了突出草塘的可爱,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如果少用或不用,对刻画美景有影响吗?请比较分析。

    5、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训练目的:

    从一幅鲜明美丽的草塘风光图中去领略生活情趣,去感受渗透在妙词佳语里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这草塘真美啊”的赞叹,和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要求学生明白“借景抒情”的前提是“借好景、绘好景”,这一节就是描摹景物的范例,无论是观察、表达、修辞等方面是能得到有益的借鉴。

    六年级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伦敦 宽敞 水藻 济南 贮蓄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秀气

    绿萍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响晴 唤醒 空灵 境界 慈善 贮蓄 狭窄 澄清 设若 宽敞 着落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2.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思路结构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来写,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情。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概括以上所写,与开头“宝地”相呼应并扣题。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天气。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为过渡段。

    三、情景交融的写法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作者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写景物时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时又直接抒发感情。阅读时应当细心揣摩,体会意境,并注意那些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

    还有一些虚实结合的句子,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阅读时也要注意体会。

    四、清新朴实的语言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

    文中词语的运用十分讲究,如写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说济南的山坡上有小村庄用的是“卧”一词,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好似拉家常一般,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但又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啥”等,富有生活气息,并且带有老北京的语言色彩。

    五、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文章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六、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可以采用“画面再现法”。很多文质兼美的选文如画一般,预习时可让学生用画笔再现课文的内容。若能画出来,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预习《济南的冬天》,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小山雪景”。

    七、诵读训练教学方法建议

    在诵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语势。语势是声情表达时的自然态度的流露,有时还伴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具有渲染气氛、强化语感色彩功用。在课堂上要多进行情境描绘,把学生带入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境界中,启发他们体会感情,再指导表情朗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年级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体验性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获取高质量生存条件的有力保证。所以,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对于本课的设计,本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体验到货币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

    银行储蓄凭证。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银行存款单、计算器、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构建起关于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将得到发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本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利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遵照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共分为四个教学层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前自学

    1、预习课本P99~100

    2、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3、向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储蓄的种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写存款凭条等。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帮助学生确实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储蓄知识的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分组调查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

    师:我们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在调查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以谈话方式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利息。

    师:近年来,我们沂南县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的发展思路,以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很多人家里都有了暂时不用的钱,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些钱的吗?

    生:存入银行......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那储蓄有什么好处呢?

    生:放在银行比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师: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板书:利息)

    小结:人们把钱存入到银行,国家可以把这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通过多种方式投入到现代建议中去,这样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国家有利,也使的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储蓄利国利民。

    学生对于国家如何处理人民存入银行的钱,还有银行付给储户利息会不会亏本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教师在这里向学生作一些解释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尝试大胆地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整理,总结利息的求法,培养了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也在变化。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出示存款凭证条,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栏表示什么意思,“客户填写”一栏该如何填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我们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给我们一个什么凭证,证明你把钱存入了银行呢?

    这些存单不仅能证明了我们把钱存入银行,还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这是老师的一张存款单(课件出示存款单,钱数:1000元、时间:一年、方式:定期),你能从这张存单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信息的?

    学生一般都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储蓄,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存单,所以这里老师把自己的存单展示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观察讨论。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生:我知道老师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存的款。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银行吗?(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

    生:我还知道老师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么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吗?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两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师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币。

    师:银行还办理外币储蓄。

    (设计意图: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还给出一张银行用的存款凭条和利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及简单的计算。这样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出示一张真实的.存款单,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认识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前的自学,你知道这一千元就叫……?对,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生:我还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点二五。

    你知道什么叫利率吗?

    利息/本金=利率(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关于利率,你们还知道什么?

    ………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你们能帮老师算算到期后老师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该如何计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还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怎么样计算利息了,大家就来帮助老师计算一下,一年后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师: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该如何计算?引起学生的知识需求,产生探究欲望。

    学生可能出现下面三个算式:

    1)20xx×2.25%×22)20xx×2.70%×23)20xx×2.70%比较三个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于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应该再乘时间。

    师把公式填写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时间)

    小结:存款选择的时间不同,利率也不同。计算时一定要选择与存款时间相对应的利率。

    (设计意图: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学习。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探究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即学会倾听又学会表达。)

    4、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我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我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利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税,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

    师:那老师到期后能得到多少税后利息呢?

    学生计算后小组交流,生列式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然后归纳公式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板书)

    教师及时向学生进行要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关于税后利息的计算最好还是建议学生用分步列式计算,先求出税前利息,再求出应纳税额,最后再求税后利息,这样有利于学困生掌握,而且还利于学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么,同时在遇到求应纳税额时,学生才不会混淆。

    小结:在计算时,要看清求的是利息还是税后利息,再灵活计算。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层层分析含义、比较数量关系,从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时间、利率”的关系,巧妙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是针对利息税,进行公民要依法纳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设计意图: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非常深刻。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教学中还注重沟通师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1)、例题: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板书:

    六年级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本次讲授的是6B Module 2 Unit5《Crafts》第一课时,主要有两部分Listen and say 和 Look and learn 。主要练习两组句子“What

    do you want to make ?I want to make… What do you need? I need…”

    二、说重难点

    词汇:scissors, tape, glue, model house

    句型: What do you want to make? I want to make a crown.

    What are you making? I ‘m making a toy plane.

    Who is it for? That’s good.

    三、说教学过程

    Pre-task preparations

    1. 教师用各种Wh-questions 向学生提高,请学生根据实现情况进行回答。

    T: What food do you like best? Why?

    S1: I like Chinese food, because Chinese food is very tasty。

    T:When do you go to bed every night?

    S2: I usually go to bed at about half past time…

    2. 播放 Listen and enjoy 的儿歌,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T: What does Alice have? S1: She has a pen holder.

    T: Who gave it to Alice? S2: Her friend Ann.

    While Ctask procedures

    1. 请学生谈谈他们在手工课上需要些什么材料。

    T: What do you need in a crafts class?

    S1: We need some paper and some glue.

    S2: We need a pair if scissors.

    S3: We need some cardboard.

    2. 播放Listen and say 的录音,请学生仔细听, 了解Jill, Peter, Joe和Alice分别想做什么手工作品,需要什么材料。教师以问答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出一下表格,并展示在PPT。

    T: What does Jill want to make? S1: She wants to male a crown.

    T: What doe Jill need?

    S2: Jill need a pair of scissors.

    NameWant to makeneed

    Jill

    Peter

    Joe and Alice

    3. 让学生读课文,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检查前面填写的内容是否正确,同时教师板书对话中出现的单词 need, scissors,tape,glue

    等,并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汇

    T: It’s raining outside。 What do you need?

    S1: I need an umbrella.

    S2: I need a raincoat.

    T: What do you need for a picnic?

    S3: We need some food and some drinks for a picnic.

    4. 指导学生根据PPT上的表格,完成Listen san Say 的后续练习,然后核对答案。

    Post-task activities

    1. 让学生五人一组,扮演角色表演对话。

    2. 用一些手工作品跟学生交流,扩展知识面,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T: (Show an arts and crafts work by a student) Who madedraw this?

    S1: I did.

    T: It’s lovely. What did you use to draw it?

    S1: It’s a water colour painting. I used a brush and some water paints.

    T: Who is it for?

    S1: It’s for my …

    六年级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美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了解北美大陆有着众多民族、发达的经济。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02~103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美国、加拿大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还有两个大国——美国和加拿大。那里的轻快怎样呢?让我们和小文一起,从她表姐的来信里了解一下北美大陆。”

    2.识图练习。在世界的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北美大陆美国和加拿大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小文的表姐——玲华的来信,欣赏教科书46~47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大城市纽约的情况。(2)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3)从玲华表姐的学校情况是否可以看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4)加拿大有什么特点?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资料标识”的内容,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有关美国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北美大陆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侧重于比较简单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读图练习:在世界地图或两半球图上熟悉查找“环绕地球看世界”中的世界

    建议

    就学生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

    六年级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8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课《拱形的力量》5课《做框架》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1课《电与磁》2课《电磁铁》3课《电磁铁的磁力》4课《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6课《建高塔》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7课《电能从哪里来》8课《电能从哪里来》第四单元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课《谁选择了它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略)

    六年级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知识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情感目标)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1、天籁之声悦耳悦心

    (1)课件播放来自山林的天籁之声。

    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相继传来风声、河水声、鸟鸣声、风吹树梢声、溪流声、飞瀑声、雷雨声、犬吠声、群鸟归巢声,引领学生美好遐想。

    (2)学生闭目静听神游。

    (3)交流假想历程。

    2、语言描述,牵情入课

    师: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请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怀抱,去用心灵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风景,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好吗。

    3、解读题目,激起期待

    师:根据预习,我们不难猜出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大自然中的朋友)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为什么会称它们为朋友?他“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会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请让我们快快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吧。

    二、触摸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段前标序。

    (2)读对读通。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比较难读或写得优美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自学字词。

    b、认读正确音节。

    树冠(guānguàn)扎进(zāzhā)旋转(zhuǎnzhuàn)唱和(héhè)细数(shǔshù)瀑布(pùbào)津津乐道(jīnjīng)

    c、掌握正确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蕴”的下面不是“温”。

    “吟诵”的“吟”,右边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边不要写成“发”;“奥秘”的“奥”,上面不要封口;“津津乐道”的“道”,不要写成“来到”的“到”。

    d、认真书写字词。

    把本课比较难写的字词各认真书写三至五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2、默读浏览,寻找“朋友”

    (1)默读浏览。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1、自选朗读,积累情感

    a、画出生字新词。1)本文有8个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朗读,积蓄情感。

    (2)教师边听边相机指导评价。

    2、美文美读,引发共鸣

    (1)师: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写了“我”先后拜访的十几位山里的“朋友”,请同学们自选最喜欢的描写拜访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读一读。

    (2)教师边听边相机品评点拨。

    3、赏读赛读,移情自然

    (1)师:这篇散文读来令人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请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2)学生挑战读、比赛读,师生共读,共同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3)教师一边欣赏,一边相机点拨解读。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谈话过渡,亲近老桥

    (1)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关于介绍“老桥”的图文。

    2、自由朗读,分享奇趣

    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分享作者与老桥物我相忘的奇趣。

    3、教师导读,感悟老桥

    (1)师:作者看到老石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

    (2)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悉心体会,学习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了我们,读来引人入胜。

    课后习题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六年级课件 篇12

    [内容]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全文以梅花为线索,将具体、生动的内容连缀成一篇令人悲泣、感人至深的文章。

    课文的重点在第12、13自然段,即作者回忆离别前一天,外祖父送“我”墨梅图的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赏析这部分内容。

    1.赠梅。当“我”要离开外祖父回国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墨梅图递给“我”。“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今天为什么赠给“我”呢?这是作者很自然地产生的疑问。是啊,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曾因我给这幅图弄上一个脏手印,妈妈被外祖父训斥,训过之后又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今天在递给我时还用“白杭绸包着”。足见外祖父对这幅图的珍爱。为什么这样一幅普通的画外祖父要如此珍爱?既然如此珍爱,又为什么要将她赠给“我”带回祖国呢?因为在他心目中,梅花是最纯洁的,是祖国的象征,是不能受到一点玷污的。这可从外祖父对梅花的一番赞美中说明。

    2.赞梅。梅花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这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品格。外祖父所以珍爱它,是让自己也保持梅花的秉性、梅花的品格;今天送给作者,也是希望作者能具有梅花的秉性、梅花的品格。

    这里既照应前文,写出了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又为下文以“梅”喻人作伏笔。

    3.喻梅。外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不,他是在借花喻人,是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因此,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读到这里,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陈然同志“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样的诗句。外祖父也是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中的`一个。他珍藏墨梅图,对梅花的赞美,表现了他的一颗爱国心。他身在异国他乡,但绵绵不绝的思乡情怀萦绕心头,思亲怀国的强烈感情都借着赞梅、喻梅倾吐出来了。

    梅花是“魂”,魂系祖国,魂系每个中国人民的心。

    这一段课文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课题是《梅花魂》,全文多次提到梅花,而在这一段里才对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秉性、品格作了明示。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建议从以下三步进行教学。

    [1] [2]

    六年级课件 篇13

    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分析: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

    2、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左右,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自身入手,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4、关注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尽量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六年级课件 篇14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7“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课本58页第5-8题。

    第二课时: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议学:

    1、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πd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50cm=0.5m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2页练习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2πr=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

    5、8题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议学: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练习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最新六年级课件(范例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