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合集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5-0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合集。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搜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相关资料请您查看,如果您要重复访问此网页请将它加入收藏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活动目标: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圆,正方,长方形,三角形活动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够数出来

    活动难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数出多少种图形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5.认识球体和三角形也同样列举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篮球、三角尺等。让幼儿在很直观的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让幼儿自己列举出生活中都看见过哪些实物是什么图形?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球体、三角形呢?

    课题10以内连加法第11周第4-5课时

    活动内容:10以内连加法活动目标:1.学会连加法2.能够准确计算

    活动重点:学习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活动难点:正确,快速的计算活动过程:一.口算练习

    4+42+35+22+56+27+18+17+27+310+09+14+42+82+62+76+44+35+5二.新课学习

    教室里有2个同学,不一会来了3个同学,又来了2个同学,现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2+3+2=(7)

    总结方法:先把钱两数相加,得数再加第三个数,求出结果。三.新课1.3+2+1=62.常识完成下列题,并说出做法2+1+4=1+3+4=

    3+3+2=5+2+3=3.小结:今天学习的连加法,在计算时先算出前面个数的得数,再加上第三个数求和让幼儿进行部分口算练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四边形》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小组合作,分一分)(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3.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

    四边形)(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4.学习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在教材上图画。

    集体订正

    反馈

    说一说;你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5、学习例2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类。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你分类的依据和理由是什么?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图形分类感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gh形。(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2.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

    爸、妈妈一起认识它。板书设计

    认识四边形

    有四条直的边 有四个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变小些?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设想:“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剩下的这两个角谁大呢?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3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9、例10。

    【教学目标】:

    1.加深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问题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中余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口算:

    140÷20=

    700÷70=

    150÷30=

    270÷90=

    160÷80=

    1200÷3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学生口算,说出算法。

    由此可见,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我们口算得又对又快,笔算时能不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9第(1)题。

    780÷30=

    (1)你会算吗?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练习,指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2)这两种做法对吗?

    第2种做法为什么是对的?学生可以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种方法简便一些?

    (3)教师小结:

    笔算时,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得多。

    2.出示例9第(2)题。

    120÷15=

    (1)这道算式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我们计算更简便吗?可以怎样做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试算,看看谁的方法好。

    (2)学生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120÷15

    120÷15

    =(120×2)÷(15×2)

    =(120×4)÷(15×4)

    =240÷30

    =480÷60

    =8

    =8

    (3)小结:这两种方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数15变成了整十数,这样方便我们口算出结果。

    3.出示例10。

    840÷50=

    (1)同学们现在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了吧。先算算,看结果是多少。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指名学生说得数。

    商都是16没错,余数到底是4还是40呢?

    小组内讨论,验证一下。

    (3)教师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商是不变的,但是余数变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了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

    所以840÷50=16……40。

    4.巩固练习:

    教材第8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回答,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2.教材“练习十七”第8题。

    先说说对错,错在哪里?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七”第9题。

    (1)学生先算出第(1)题的结果,小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小组内整理发现的规律,然后教师小结说明: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写成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使计算简便得多。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七”第6、7、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6)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以供参考。

    教学案 执教者:

    班级: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授课内容:

    北京课标版数学三(下)五、角的初步认识 授课时间:

    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学习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折扇、三角尺、活动角等。

    学习步骤:

    课前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600+240= 36÷7= 620-300= 840-600= 106-36= 1000-800= 840-240= 70÷9= 1450-450= 2.写成下列平面图形的名称 ( )

    ( )

    ( )

    二、自主学习 预习P84例1 请你用红色找出角的顶点,用蓝色找出角的边。

    三、尝试练习 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 )里画“ √ ” 课堂 合作探究 一、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情景引入 猜图形。(出示三角形,五角星)

    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2.认识物体面上的角 引导:哪位小朋友来指一指五角星5个角在哪里,三角形3个角在哪里?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提问: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些物体面上的角藏在哪里呢? 4.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感知角:引导学生摸一摸,戳一戳。

    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强调边是直的)

    介绍角: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画上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角。

    明确: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5.画角 照样子画一个角。

    6.辨角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进一步明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

    7.找生活中的角 找一找你周围的哪些地方有角呢?说一说,指一指。

    (二)认识角有大小 1.折扇演示:把角的两边张开,角就会变大;

    把角的两边收拢,角就会变小。(先找一找折扇形成的角的边和顶点再演示)

    2.活动角展示: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活动角。

    学生尝试: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 归纳: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收拢角变小。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想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交流时,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以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

    2.想想做做2 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比的? 点拨:可以看两根针各张开了几格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

    张开的小,角就小。

    (四)课堂作业 1.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2.写一篇数学日记 课外 拓展延伸 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新课程标准下特殊教育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之运用教学具建构聋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当前教学中的热点,它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它是个体在经历了具体的学科活动之后留下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产生的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就会渐成为一种经验——基本数学经验。这种经验在教学中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能更加有效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学具,帮助学生建构基本活动经验,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角是最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感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学习难点为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和教材只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这就是让学生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图形和各部分名称,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教者做了如下处理:从问题情境出发,先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找出“角”,指一指角,初步体会角的形状和特点;

    接着联系物体面上的“角”的形状画出角,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角的形状;

    接着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摸一摸,戳一戳。直观感受角的特征,教师介绍角: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画上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角。然后教师示范画角,再次感受角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特征;

    最后引导学生去辨角,加深对教的角的特征的认识。

    对角有大小并直观区分角的大小这一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上主要让学生经历动态操作过程获得体验:

    1.折扇演示:初步体验把角的两边张开,角就会变大;

    把角的两边收拢,角就变小。

    2.活动角展示: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活动角。

    学生尝试: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并归纳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收拢角变小。

    3.运用活动角来比较大小,先出示一个活动角,固定在黑板上,再请学生学生使自己的活动角比这个角大,比这个角小。这是教学中新增的一个环节,目的在于运用教学具建构聋生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直观体验先重合顶点和一条边,活动另一条边即可完成任务,直观体验对角有大小并直观区分角的大小这一难点。

    4.运用钟面,顺时针拨动时针和分针到整点,来比较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的大小,这也是课堂上新增的一个环节,把封闭的问题变成了开放的问题,调动了所有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增加了聋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就以上分析,显然这节课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实现了对研究主题(运用教学具建构聋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的体现,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增加学生活动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揭示出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本节课是借班上课,也是第一次在聋校小学低年级段尝试体现这样的主题,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运用小组合作时如何既关注个体又有合作探究;

    运用学具和课件的展示如何既不重复,又相互补充,使得效益最大化等等。这些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去探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初步认识,北京版,(7)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

    教学内容:9加几(第88、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归纳:(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四、导评

    1、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2、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2+9= 5+9= 7+9= 8+9=

    9+2= 9+5= 9+7= 9+8=

    五、作业

    1、摆一摆,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2、直接写得数。(“做一做”第2、3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购物

    教学内容:购物P28-2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书柜、书桌、椅子”的情境图。

    充实背景材料:因为图书不断增加,学校准备为阅览室添置新书柜、新桌椅。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学生理解图意并提出问题。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买一个书柜、一套桌椅各要多少元?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桌子要多少元?买4把椅子要多少钱?买4套桌椅要多少元?用1000元可以买几个书柜、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买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椅子要多少元?”等可以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1、解决问题(1):买4把椅子要多少元?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交流时出现的多种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鼓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列乘法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2、解决实际问题(2):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4、2、6”各表示什么意思,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小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对于第2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要鼓励。

    去游乐场

    教学内容:P30-3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去游乐场”的情境图。根据图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1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1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太空船,50元够吗?等等。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等一步计算的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1、解决问题(1):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2): 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完成,请2人板演。 3、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实际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和计算的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要鼓励。

    练一练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中所给的信息,再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乘火车

    教学内容:P32-3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结合乘火车的情境,先让坐过火车的同学讲讲,硬座车厢和卧铺车厢的情景,了解每种车厢的座位情况。再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等等。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1、解决提出的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每个问题的解法,并说说是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练一练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中所给的信息,再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3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有的认为前面的站点较多,用的时间较多。有的认为前面的路转弯多火车走的较慢,用的时间会多一些,而后面的路较直,站也少,用的时间会少一些。

    0×5=?

    教学内容: P34-3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0”的乘法

    让学生口答“0×5=?”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学生们举了许多例子,其中还提出了“0×0=0”,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

    二、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解决“130×5=?”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解决“402×3=?”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买饮料

    教学内容:P36-3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估算。

    教师结合“买饮料”的情境,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在小组说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学生可能有不同于书上的许多想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准确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展示各种方法,只要算法正确,都应给予肯定。

    方法一:24×3=72(元)

    方法二: 24×3×2

    72×2=144(元)

    =72×2

    =144(元) 方法三:24×2=48(听)

    24×2×3

    48×3=144(元)

    =48×3

    =144(元)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试一试第1题

    2、做试一试第2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估算的方法。 3、做练一练的第1、2题。

    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老师记时,学生做39页第1题,集体订正时,说说口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练习:

    做39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请4名板演。

    做41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请3名板演。

    做41页第12题。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错误并改正。 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39页第3题。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做第40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找规律: 第39页第5题和第40页第9题。让学生先计算,再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学生欣赏这些算式的独特结构,得到美的体验。

    三、估算练习:

    1、第39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改正错题,再交流怎样用估算的方法检查乘法计算的过程。

    2、第40页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交流方法。学生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可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也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试乘的范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读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读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教学难点:

    当1元不到的时候,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教学准备:

    教具:商品标价的卡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商品标价

    认知的.准备: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小数,他们经常有机会到超市去,看到各种各样商品的标价,因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喜欢吃水果吗?这儿有许多水果,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价格。(出示35页图)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一个小圆点)我们把这样带有小圆点的数叫作小数(板书:小数),那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呢?(小数点)。

    (引入部分,从孩子们熟悉的超市的水果摊位为背景,引导孩子们从商品的价格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小数和小数点,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二、新授

    1. 读出标价,知道其实际含义

    (1)你会读这些水果的价格吗?自己读读,并说说这些价格表示的意思。(请生试读,师板书:四点五三元;4元5角3分等)

    举例:盛老师家9月份的电话费是189.20元;暑假里盛老师家买了一台新冰箱,价格是2500.00元。(学生读数并说出价格含义,教师板书)

    (2)通过刚才试读小数,你发现小数该怎么读呢?

    小结:先读小数点左边部分的数,然后读小数点,再读小数点右边部分的数,小数点右边部分的数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读出来。

    (3)比较两种商品价格标价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一种用了元、角、分3个单位,第二种只用元来作单位,所以出现了小数)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第二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5)学生尝试:用元表示。

    盛老师买了一块橡皮,价格是8角5分,谁会用元作单位来表示呢?为什么小数点左边写0?

    (6)这儿还有许多水果(出示35页图)要求:你们能读出这些标价吗?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同桌每人做2题)请生汇报

    (7)现在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收集的商品价格。要求:读出商品价格,并说出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请一组汇报)

    2. 刚才我们认识了商品价格,会读这些商品价格,还知道了这些商品价格的实际含义。关于商品价格还有一些小知识,老师想考考小朋友

    (1)谁知道2500.00元、189.20元、8.90元、17.00元的其他写法吗?学生尝试

    (2)12.06元能写成12。6元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出示35页题2图:这四个水果价格哪些还有其他的写法,请找出来。

    师生共同小结: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小数中间的0不可以省略。

    3. 练一练:判断

    (1)3.84元读作:三点八四元

    (2)12.75元读作:十二元七十五元

    (3)因为8.40元=8.4元,所以12.03元=12.3元

    (5)25.00元=25元

    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35页看第3大题,要求我们做什么?(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来表示,课题板书完整)你会吗?请试一试。

    (新授部分,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出商品标价,知道其实际含义。第二层次: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第三层次: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读出标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部分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学习,给他们一种成就感。把元、角、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特别是当1元不到的时候,用小数表示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在第一层次中作好铺垫,让学生体会到不满1元用元作单位就产生了小数。)

    三、拓展

    将下列商品价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8元零5分

    0.99元

    12元6角3分

    8.63元

    1.00元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合集】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