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感悟精选。
通过感言,可以向亲朋好友表达感谢之情,当我们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或者特定时刻。都会对自己当时激动的心情做一个发言,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难忘时刻,优秀的感言要怎么写才好呢?小编精选的“初中化学教学感悟”一定能够给您带来极大的惊喜,如果您觉得本网页好可以收藏它哦!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1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课本第105页习题2根据燃烧产物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第96页习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页习题5怎样用实验方法判断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页习题2能否根据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来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页总复习题中的6(6)、10、12、13等题。这些题目我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把握解题关键。对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中启发性较强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寻找多种方法实验并从中进行优眩。
例如,课本第98页演示实验5-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在新教材中设置了一道讨论题(一氧化碳尾气如何处理)和一套改进的实验装置。我要求学生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再设计其它改进的实验装置,一部分学生能提出“用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方法,然后我请他们将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就得出新教材中介绍的点燃尾气的方法为最佳结论。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如观察小泥鳅在装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动、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判断、酒精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或使火焰熄灭以及用家庭厨房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系列“厨房里的化学”小实验等,都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2
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的几年来,无论是教学和评价都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一方面是课本中的练习题量却相对减少,并且主要是一些实践类题型和一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另一方面,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及考查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命题思路正在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生产生活实际和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大量出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常以给予信息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反映出目前进行化学习题教学不能再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并且就题讲题,而应该改变教学习题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习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讲解习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求知与兴趣、实践与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以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
一、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选择习题
首先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新变化,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选择那些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习题:
1、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应精选且有针对性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教师应该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并且习题也要“少吃多餐”,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选择的习题要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注重习题的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所以,老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强调科学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要做到语言准确,叙述严密。
3、重视“双基”的训练,强化习题的导向性
化学习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为基础,所选习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之外。因此,老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分析简单化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出发点。习题要面向全体,不能出偏题、难题、怪题,不能出那些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例如有些资料上有这样一个题目:人教版课本上用火柴头大的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如果塞子塞得不紧,天平的指针往哪边偏?答案一般都说将是左盘偏重,但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将仍然平衡,因为普通的托盘天平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精确度!试想,要一名刚刚学了两个多月化学的学生就回答一个本身就存在严重系统误差的题目,能有多大意义?做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难度,并且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所以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通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就不难发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中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因此,在选择习题时就要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平时注意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二、根据学生的需要科学地布置习题
1、注重分层教学,习题要有针对性
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要求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让每一位学生有其发展。但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2、加强师生习题互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再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师,考虑问题都有他的局限性,都会受到一些思维定势的束缚,设计习题的多样性往往不足。因此选择习题也不应由一位教师独断,要进行教研组内同组教师的共同讨论。同时可以进行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大胆尝试,即让学生将他们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收集起来,再运用到单元检测中,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能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又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所以也就促使他们自主、积极地学习化学,既拓宽了出题的视野,又提高了习题的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3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小组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近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抓好复习工作
有效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特点综合专题可分为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基本实验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溶液pH值的确定,守恒思想的应用,常见酸、碱、盐及其与单质、氧化物的关系,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化学图象、图表专题。……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平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手实验,把相关抽象知识变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学生易于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基于化学课程强调实验合作教学的特点,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搞好化学教学?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我校的特点,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重示实范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最有效的直接教学方法之一。讲千遍,不如做一遍。做实验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直观想象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成功地进行演示实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准备要充分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课前如何观察。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以免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
2.操作要规范
教师的行为会受到学生的监督,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因此,要规范教师的操作。
此外,实验应尽量在所有学生都能看到的位置进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保证学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要使现象明显,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安全要注意
演示实验千万要注意安全。对于要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药品的取用一定要适量,并做好处理剩余药品的准备工作,对易燃、易爆物品要更加小心。例如,在硫磺燃烧实验中,必须事先在气瓶中放入一定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并灭火。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每次演示实验最好在篮子(木)里放些水和湿布。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5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6
提升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让师生在教与学中获得快乐,这是每位教师都期望和追求的。
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学科组内进行研讨和实施。化学学科组共三位教师,在集备活动中先对此模式的方案进行了研讨,再通过相互听课进行交流,以下是对此模式明确提出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点滴想法。
一、教师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制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备课组及每位教师都明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讨中老师们就都表示“不讲就会的可以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也可以舍去”,高效的教学是必须有大胆的取舍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钻研考试的动向,要了解教材和学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对时间的安排把握得更精准。同时对备课组集备的实效性要求也就更高了。
二、精讲多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在组内进行此模式的实施和听课过程中,教师们对课堂的基本流程的时间安排明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如果按此流程来安排教学内容,就要将知识拆得很零碎,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知识的不完整会让很多学生明显感觉到不适应,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多时候还需要教师最后再进行归纳,费时费力。可以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要求、不同的课型来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但一定要避免的是不能再象以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同时必须要有学生的学习反馈。
其次,先讲后练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宜,很多象化学这样的理科更适于边讲边练,但老师们也明确提出了确实要精讲精练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达到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质疑,明确提出问题、阐述自身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吸收。这样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做实验是非常盼望的,对实验的现象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课堂上要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亲自做实验,教师要善于将演示实验转化成学生实验,同时在学生实验之前要明确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实验失败并不可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同时保持了一种好奇心。经过长期的实验教学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课件、Flash动画把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或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形象起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工程,只要每一位教师都坚持不懈,都努力去实践,都不断的去思索,相信我们会形成一种适于学校特色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初中化学教学感悟 篇7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二章第四节里一下就出现了27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教师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顺序的含义及原因。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