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蝈蝈课件(范本十篇)
  • 蝈蝈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10

    蝈蝈课件(范本十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必要途径。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的“蝈蝈课件”,请您收藏此篇文章以备不时之需!

    蝈蝈课件【篇1】

    教材简解: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可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夏天不肯储备粮食,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底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和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蚂蚁和蝈蝈是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两种小动物,可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这两种动物的样子及它们的特点。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脑海中展现课文情景,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多读课文,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季节的变换,让学生结合自己去感受环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设计思路:1、出示图片,复习导入。

    2、精读训练:通过对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对比和在冬天的对比,夏天蚂蚁辛勤劳动搬粮食,蝈蝈在大树底下乘凉,冬天蚂蚁在洞里吃粮食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识字教学:由、冬呼、粮会写会读,知道字的结构,能组词。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发生的事情及课文的主人公,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大意,教学生字蚂蚁汗洞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

    二、精读训练

    1、讨论:书上有几幅图,从事情的发生时间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1)看图,自由练说。指名说图意。

    (2)看另两幅图,说说什么季节,什么内容?[

    2、过渡: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

    3、学习第一段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板书:夏天

    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板书:搬粮食

    怎么搬的?

    出示:有的------有的------有的指什么?(一些蚂蚁)

    (4)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5)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

    理解:满头大汗

    指导朗读,读出天气的热,小蚂蚁的勤劳。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3)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4)看图

    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板书:树下乘凉

    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联系课文说说蝈蝈怎么自由自在?(有的-----有的-----)

    你觉得蝈蝈怎样?(懒惰)

    (5)句式训练:

    例句: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有的(),个个开心极了。

    放学了,值日生有的(),有的(),非常认真。

    朗读指导

    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图:

    (1)蚂蚁和蝈蝈的结果一样吗?

    (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5)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现在为什么神气不起来?[

    (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这时蚂蚁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蝈蝈怎么想的,会说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由、冬呼、粮

    2、认度读生字,口头组词。

    3、分析结构,记忆字形。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四、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

    3、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蝈蝈课件【篇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

    2、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认识了解蝈蝈形体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

    3、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听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自主朗读法。

    2、研讨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猜四种昆虫)

    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小姑娘,日夜忙,会抽丝,会织网;织出网来不捉鱼,捉些小虫当口粮。(猜一昆虫)

    谜底:蜘蛛

    读图:说出昆虫名称(课件)

    谜底:蝈蝈或绿色蝈蝈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农村或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蚂蚱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2、检查词语预习及积累情况(读准下列词语):篝火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窸窣(xī sū )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毫不犹豫

    3、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知识积累:见相关连接。

    4、快速阅读,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本文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哪些特征?本文主要说明了绿色蝈蝈哪种特征?请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概括。

    B、本文不断变换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效果?

    (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巡视并及时点拨指导,参与讨论。

    教师指导明确:

    蝈蝈外表(形体)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叫声柔和 窃窃自语 喑哑而连续不断 尖锐而急促 清脆;吃甜食 捕蝉为食也吃水果和金龟子一类昆虫 还吃一点青草。

    对蝈蝈的称呼:作者运用了“夜晚的艺术家”“歌手”——鸣叫的时间和特点;“笼里的囚犯”——被关在金属网罩里没有自由;“狂热的狩猎者” “蝉的屠夫”——对蝉的狩猎和残忍等。这些称呼既表现了作者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也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

    B、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教师可巡视指导总结明确: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 ……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喻的方法叫作打比方或作比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蝈蝈的叫声与蝉比较,将蝈蝈的食性与螽斯比较,将蝈蝈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等。(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较的方法叫作作比较或作对比。)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A、作者笔下的蝈蝈是如此招人喜欢,作者凭什么了解蝈蝈的情况?

    B、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观察仔细、准确、抓住事物特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介绍,并赋予人性的特点;善于联想,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等等。

    五、总结与巩固

    1、教师小结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叫声与食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的确,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和其它昆虫都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人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希望同学们热爱《昆虫记》。

    希望同学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注意身边的事物。

    2、布置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一。

    蝈蝈课件【篇3】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蝈蝈课件【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唤醒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课文内容。

    2、理解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昆虫的世界》,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近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它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动画,学生听读,并观看情景画面,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手。

    3、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哪些及看得快的经验。

    4、归纳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法的要求

    ⑴去粗取精;

    ⑵扫描跳跃阅读;

    ⑶思维集中;

    ⑷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

    内容

    ⑴形态特征;

    ⑵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⑶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5、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介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作者善于描写,并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3、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仿写。

    例: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

    仿句:每当下雨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蛙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四、联系生活,自主表达

    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有吸引力。

    五、布置作业

    蝈蝈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蚂蚁(mayi)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蚂和蚁都是第三声。当两个第三声在一起时,第一个字要读得像阳平。教者示范。领读。

    再板书:蝈蝈(guoguo)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重叠式的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教者示范。领读。

    最后用彩色粉笔写和,问:从和字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写的什么事?这件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小小组交流:读了第一遍后,懂得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处理好长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的停顿。

    3.全文一共三个自然段,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第二自然段写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笑蚂蚁是傻;第三自然段写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结果。

    4.学生提出本课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

    洞里又冷又饿躲乘凉刮风

    躺装饿

    (1)自主拼读,读准字音,互相检查。

    (2)小小组交流;机警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教者检查自由自在的意思。

    讲:自在也是自由的意思。自由自在讲的是很自由,一点儿不受拘束。

    (4)用生字口头组词:

    汗()冬()由()冷()

    (5)互相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5.读读、记记、写写生字词。

    同桌互报词语听写,订正。

    6.自由读课文,质疑。

    三、作业

    1.组词。

    冬()乎()玩()元()

    东()呼()完()原()

    2.看课文插图,结合朗读课文,说说两幅插图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二、精读训练

    1.讨论:书上几幅插图的内容,从事情发生的时间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为什么?

    (1)自由看通版图,自由练说。

    指名当众说图意。

    (2)仔细观察另外两幅插图,说说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什么内容?

    2.课文是怎么说的呢?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A.想象天气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B.这时,蚂蚁们在干什么?怎么干的?

    (板书:搬粮食蚂蚁夏天背拉满头大汗)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蚂蚁的表现。(板书:勤)

    (3)用赞扬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突出重音:真、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问:这一段写了什么?(谁干什么怎么干的)

    A.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象一下,会说些什么呀?

    B.蝈蝈这时在做什么呀?(板书:乘凉唱睡自由自在)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板书:懒)

    (3)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讽刺)突出重音:笑躲唱睡自由自在。

    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指名读。

    A.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B.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教者问:句A中的有的指谁?

    句B中的有的又指谁?

    (让学生知道,像这类句子,有的有的指前面整体中的一部分)

    练习说:

    A.小小组练说;

    B.指名当众用有的有的说话。

    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结尾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他们什么时候神气过?

    (3)为什么现在蝈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这一道理的?

    (采用对比手法,从一勤一懒已经他们不同的结局上让我们知道只有辛勤老,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C.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2.继续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3.想一想怎么演这个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扩词

    由()()过()()

    冷()()冬()()

    2.填空:

    夏天,一群小蚂蚁在搬(),一个个忙得();蝈蝈躲到()下乘凉,一个个()。

    冬天到了,蚂蚁躺在()过冬,蝈蝈(),再也()不起来了。

    二、背诵指导

    1.理文章层次

    轻轻读全文,回忆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冬天到了,蚂蚁安全过冬,蝈蝈又冷又饿)。

    2.记关键词语。

    第一自然段:夏天搬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笑乘凉唱歌睡觉自由自在

    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躺装满粮食蝈蝈又冷又饿

    3.各自试背,发现疏漏,继续练习背诵。

    4.同座互相背,教者抽查。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粮汗由冬呼洞过冷

    2.自主观察生字,分析各个生字的特点,指出写时的注意点。

    3.教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粮、汗、洞、呼、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都要左让右,左边偏窄,右边稍宽。氵并不是从上到下直线排列,而是略呈弧度,第二点稍稍向外露一点,落在横中线上。

    教米字旁,米字作粮的左偏旁,捺要改成点,整个字才能显得紧凑。

    由,独体字。要居中安排,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笔顺规则:先里边,后封口。

    冬上下结构。夂(折文旁)的交叉点落在竖中线上,最后的两点是上下排列,不能左右并列。

    4.按笔顺描红。

    四、研究分角色演课本剧

    试演。

    1.采用自愿报名担当某个角色的办法,确定上台表演的人选。

    2.试演,表演后对演员的表演一分为二地提出意见。

    3.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到底该怎么演?

    再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由过粮

    2.背诵课文。

    3.自由结合组成《蚂蚁和蝈蝈》表演小组,排练课本剧,争取六一儿童节把这个小故事演给大家看。

    蝈蝈课件【篇6】

    1、师: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读。指名说

    2、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多么欢乐的童年啊!谁来读?

    4、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贴出小卡片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读最后一段。

    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

    3、师: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朋友)他们为什么在笑。

    4、齐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拓展

    1、齐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说说你平时生活中的有关关心残疾人的见闻。

    蝈蝈课件【篇7】

    教材分析 :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学生分析 :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我们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阅读《昆虫记》的积极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珑的昆虫。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第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许人类还可以从其他生命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 :

    ①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②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教师课件出示谜语)1、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2、说鸟不是鸟,多在树上叫,自称啥都知,其实全不晓。 学生猜谜后再出示图片问:你能从下面三种昆虫中分辨出哪个是蝈蝈吗?大家说后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者

    提问:谁愿意把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课件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篝(gōu)火 喧嚣(xiāo) 狩(shòu)猎 篡(cuàn)夺 窸(xī)窣(sū)

    气氛(fēn) 吮(shǔn)吸 静谧(mì) 喑(yīn)哑(yǎ) 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 颚(è) 喙(huì) 嗉(sù)

    四、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蝈蝈的哪些特点?(注意用笔圈点批注,提取重要信息)

    (注:这时老师需要板书,把同学说的观点中的要点写在黑板上。这是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基本了解了蝈蝈的习性。)

    2、欣赏蝈蝈图片,编谜语

    五、精读课文,品味 语言

    提问:你觉得作者喜欢蝈蝈吗,为什么?

    (注:通过这个问题,切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品味中)

    作者对蝈蝈的感情:喜欢。从文中找出证据。

    1、“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很低沉,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声尖锐、急促的叫声。” 要求和课文第三段对比阅读说说你更喜哪一个?(小结:第三段多处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清晰、明了,增强了可读性)

    2、其它段落还有大量的拟人的句子,找找看,看谁找得最多,最快,说得最好。

    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谁来说说作者用了哪几个形象的比喻称呼蝈蝈,在什么情况下用的,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当蝈蝈捕杀蝉时称: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晚上鸣叫时称:夜晚的艺术家,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称:我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称:蝉的屠夫。

    作者这样称呼蝈蝈的原因: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第一段,在别人欢庆国庆的日子里,作者“独自一人”去观察昆虫,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蝉的哀号引出绿色蝈蝈。)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其他的也吃莴苣,青草,甚至同类相食。反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课文第十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它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七、整理总结写作特色

    1 文艺笔调。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 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 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这时要引导学生,法布尔对蝈蝈的喜爱不是出于自私和偏爱,而是从一位昆虫学家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感受鲜活的蝈蝈,这一点体现的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八、课堂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法布尔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他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观察方法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九、拓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

    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2、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先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同学们作文时应借鉴的地方。课外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形:苗条、匀称

    特征  色:嫩绿、淡白

    声:柔和

    昆虫:蝉、金龟子一类

    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习性 食:

    青草

    同类

    住:群居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七年级语文绿色蝈蝈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

    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

    师小结: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七年级语文绿色蝈蝈教案5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蝈蝈的亲身经历。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案# 导语设计

    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资料助读

    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章

    1.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篝(gōu)火喧嚣(xiāo)狩(shòu)猎篡(cuàn)夺

    窸(xī)窣(sū)气氛(fēn)吮(shǔn)吸静谧(mì)

    喑(yīn)哑(yǎ)螽(zhōng)斯莴(wō)苣(jù)颚(è)

    喙(huì)嗉(sù)

    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外表、叫声、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3.交流讨论,编写谜语。

    教师再次用课件展示蝈蝈图片,学生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四、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讨重点: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__。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蝈蝈课件【篇8】

    本文是一首儿童叙事小诗,旨在通过朗读感悟文字语言,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因为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要把握住一个链接点是很重要的。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抽出“替”字,理解文本中提供帮助给人带来的乐趣,延伸到生活中,思考自己可以给什么人伸出援助之手。

    师:读完这一小节,你知道了“我”平时怎样为盲婆婆解闷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生:给盲婆婆唱歌。从“替”字可以看出。

    师:(板书“替”)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生:在家里,我替妈妈扫地。

    每天早上,我都替老师收齐作业,拿到办公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这儿,我也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盲婆婆眼睛看不见东西,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让她少了很多的乐趣。那么,蝈蝈是怎样帮助她解闷的呢?我们来看看。

    ……(学习课文3节)

    师: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盲婆婆听着蝈蝈的“歌声”,她慈祥的脸上是带着微笑的,你觉得是为什么?

    生:因为盲婆婆心里很高兴。

    盲婆婆通过蝈蝈的叫声,似乎看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我觉得她是因为有小朋友和蝈蝈陪她,不感到寂寞。

    师:是呀,课文中的“我”替盲婆婆唱歌解闷,“我”上学时还想到了用蝈蝈“替我”去帮助盲婆婆,这种关爱让婆婆感到了无比幸福。其实,像盲婆婆这样无助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更希望得到人们的帮助,同学们,你觉得自己可以帮助哪些无助的人?你打算怎样做呢?

    生:我可以帮助盲人。过马路的时候,我可以扶他们过去。

    蝈蝈课件【篇9】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蝈蝈课件【篇10】

    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习“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二)、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名朗读,互评。

    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jK251.COm精选阅读

    诗经氓课件(范本十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实现有效教育的必要工具,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今天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诗经氓课件”有关的好文章,请您将本页加入收藏夹以便下次阅读和分享!

    诗经氓课件 篇1

    ●课 文 说 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被汉儒奉为经典。编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纪),收录从周初(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杂有二、三、五、六、七、八言。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关 雎

    《关雎》在《诗经》中位于卷首,《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蒹 葭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诗经氓课件 篇2

    课堂不是预设的,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讲到“比兴”手法时,因为学生不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小声议论开来。怎样解决突发奇来的问题,我结合投影的图片,形象地阐释了什么是“比兴”,及时解开了学生的茫然。

    整节课我只设计了一张课件,却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这个教学资源。引入课文用了它,分析“关关”用了它,引导形象用了它……每次使用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课件”为教学服务的功效。

    整节课学生独立回答虽仅5次,但全班学生参与度很高,在老师“生活化” 语言的引导下,走入文本,探究故事,学习积极性也像诗文内涵一样被慢慢 “泡开”了,诗化的语言充盈着整个课堂。

    虽然本节课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但我课后觉得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学,针对现代中学生对爱情的敏感,对诗中的“爱情观”引导可更深入些,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问题会更好。另外,《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及《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介绍也可深入一些,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

    诗经氓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

    2、点拨、讨论

    3、欣赏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关雎》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 jū jiū

    窈窕淑女 yaǒ tiaǒ

    君子好逑 ho qiú

    参差荇菜 cēn cī

    左右芼之 mào

    寤寐求之 wù mèi

    琴瑟友之 s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于《诗经》的诵读。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对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而读一篇,要读出篇内的节奏、情调。当然,章内节奏、语气语调以及篇内的节奏、情调要由诗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第一章以舒缓的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由雎鸠鸟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

    第二章朗读时可以读的平缓些。诗歌以眼前景物、时左时右采摘荇菜的动作,引出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第三章要读出单相思的难耐,注意延长字音,如:“求之──不得──,悠哉──悠哉”。

    这一章描写君子求之不得的情态,表现他的痴情、执着。“求”这个字是全篇的中心,写君子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

    第四、第五章写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这两章描写君子在想象中与淑女相会的情景。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就兴奋地弹琴奏瑟、敲钟击鼓来亲近她,使她快乐。

    3.教师范读课文,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注意下面词语的含义:

    雎鸠: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雌雄长伴,从一而终。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在河之洲:河:黄河 (现指一般的河流,词义扩大)

    窈窕淑女:窈窕:形容体态苗条,性格柔顺,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品性善良的少女。

    好逑:好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采、芼:流:捞取 ;采:择取;芼:挑选

    寤寐求之:寤:醒时;寐:睡时。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琴瑟和鸣象征夫妻幸福生活。弹琴鼓瑟表示亲近。友:名词作动词,亲近。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5、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试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君子的好对象。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6、诗歌的大意:

    写诗人看到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而引起他无限遐思,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是自己理想的佳偶;采荇菜姑娘优美的劳动身姿,让诗人日思夜想;诗人追求失败后长夜难眠、思绪万千;诗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诗人幻想能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成亲。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7、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

    三、合作学习 加深理解

    (一)分析讨论,把握诗意

    1、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主人公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

    3、文中含有采摘之意的字有几个?能做几个采摘的动作吗?这些动作用现代汉语怎么说?

    4、作为爱情诗,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请找出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二)把握形象 体会语言

    1、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呢?(细读诗歌,想象画面。)

    2、这位君子的心情怎么样?想想看,这位女孩,值得他这样吗?

    3、君子最终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4、大家喜欢这首诗吗?请说出理由。

    喜欢。

    语言精练。

    重复的句子读起来有韵律感。

    很押韵。如“洲”和“逑”后面一连用了四个“之”。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重章叠句: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四、结合诗句,探究手法

    本诗写君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提示:

    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比兴”。比,以此物比彼物,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兴”字的本义是“起”。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

    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鸟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雎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之间的喜爱之情,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氛。

    “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是有共通点的。如上例,雎鸠鸟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请从文中再找一例,并分析其共通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左时右采荇菜的动作和千方百计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诗经》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五、试背全诗。

    六、课堂小结:

    《关雎》这首诗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像之中,这也许就是“单相思”。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是令人感动的。你看,虽然为想那位河边的“窈窕淑女”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难怪古人把“用诗歌来教育感化人”称之为“诗教”,它让人变得文明礼貌、温柔敦厚。

    这首诗很短又很完整,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作为一首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确有一定见地。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关雎》,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2、课下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板书: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诗经氓课件 篇4

    阅读《诗经》《楚辞》,从中学习其不同之处,来练习一下习题加深理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①。它山之石,可以为错②。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首诗的主旨众说纷纭,你怎样解读这首诗?

    解析: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的鹤鸣之声,看到鱼儿时而潜入深渊,时而跃上滩头。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里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下堆着一层层败叶枯枝。园林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磨砺玉器。这里的物象既可理解为实指,也可取其比喻、象征义。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这首诗声色并茂,情景交融,从听觉、视觉到心中所感所思,构成一幅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悠远空灵的田园美景。(2)这是富有哲理的隐喻诗。诗中着重列举鹤、鱼、树、石等动物、植物和矿物,象征各种事物都各有其特点和属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物喻人,人都各有各的才干、优势和潜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它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任人唯贤、重视人才的主张。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和《楚辞》犹如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至今仍堪称典范。它们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学双璧”。然而,怎么阅读它们呢?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而且《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真”是《诗经》的切实表现,“奇”是《楚辞》的形象展示。古朴的春秋时代氛围和温婉的中原风气给予《诗经》众多平民作者淳朴的思想意识,他们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创作出和谐自然的诗歌;纵横风潮洋溢的战国时代氛围和奇异的楚地风貌给予屈原丰富的想象力,他怀着对国君的诸多复杂的情感写下《楚辞》。《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等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而《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就是他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

    在语言上,它们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诗经》以四言为主、篇幅短小、用词凝练,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语言朴素,不饰雕琢,呈现出简洁精练、和谐中正、平实自然的特点。《楚辞》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和虚字,运用楚地方言、以奇花异草为喻,感情热烈却不乱章法,呈现出铺张渲染、恢弘奇丽、激奋沉郁的特点。《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气助词“兮”“些”等。

    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口而诵”即要多朗读,朗读会使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位名家曾说:“凡是熟读《诗经》和《楚辞》的人,就知道中国诗歌源头活水之所在,就可以使你摆脱鄙俗的侵袭,从而走向崇高的人生。同时你会具有一双判断诗歌雅正的锐利目光,你会插上高翔于泥淖之上的翅膀——‘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涵咏功夫兴味长。《诗经》和《楚辞》中有一些生僻字和难以明白的意象,这就要求借助工具书,疏通大意后悉心品读、涵咏,这样才能读出其中的意蕴。“心而惟”就是要求在专注地读时,心专注地想,这样才可能“悟”,而“悟”要潜心地“悟”;“悟”不仅仅是理解,还要有自己的感受、感悟、心得。在读《离骚》时,只有联系屈原的坎坷经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间的情感推涌和涨落。同时,还要试着联系《离骚》的特点。一方面,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述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也才能明白屈原作为楚辞的创始人和发扬者的伟大之所在。作为政客,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楚王信任。然而在“举世混浊”的时代却要保持“唯我独清”,必然会受到排挤,于是在那个“众人皆醉”的国度里,独醒的屈原就注定了被放逐的命运,最终只能投江而死。

    三、“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能晓其理、会其意、融其情,更需要能把学到的方法和窍门运用到自己读写的实际当中去。我们可以拿现今作家、学者品评《诗经》的精美随笔来导航引路。这些精美随笔,或联想丰富,想象奇诡;或归纳概括,层递探究;或贯通古今,感受独到,其思想的深刻、思路的缜密及结构形式美都可给学生以启迪或示范。

    为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让我们的思想、思维向纵深处发展,让我们多多阅读《诗经》和《楚辞》中的精美诗篇吧。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何其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原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汨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1.请探讨这首诗让后人产生共鸣和敬慕的原因。

    答:

    2.全诗在语言上有何高超的艺术功力与匠心,请简析。

    答:

    诗经氓课件 篇5

    绰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然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绰搭配。

    字义绰表示端正、绰步、绰姿;然表示信守、合适、巍然,意义优美。

    音律乐、绰、然的读音是yuè、chuò、rán,声调为去声、去声、阳平。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绰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然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4-12,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端正 • 合适”。成语绰绰有余 傲然屹立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若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素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若搭配。

    字义若表示灵木、若淑、若木;素表示雪白、诚心、质朴,意义优美。

    音律乐、若、素的读音是yuè、ruò、sù,声调为去声、去声、去声。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若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1画;素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1-10,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灵木 • 质朴”。成语安之若素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蒹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葭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蒹搭配。

    字义蒹表示蒹葭;葭表示芦苇、葭芦、葭草,意义优美。

    音律乐、蒹、葭的读音是yuè、jiān、jiā,声调为去声、阴平、阴平。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蒹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葭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6-15,五格大吉。

    叶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蓁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叶搭配。

    字义叶表示叶吉、叶泰、叶和;蓁表示茂盛、蓁蓁,意义优美。

    音律乐、叶、蓁的读音是yuè、yè、zhēn,声调为去声、去声、阴平。诗经取名女孩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叶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蓁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5-16,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花馥馥,叶蓁蓁(明末清初•李渔《笠翁对韵》卷上•十一真)”。

    绿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萝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绿搭配。

    字义绿表示绿波、绿鬓、绿色;萝表示萝蓏、萝卜、菠萝,意义优美。

    音律乐、绿、萝的读音是yuè、lǜ、luó,声调为去声、去声、阳平。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绿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萝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25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4-25,五格俱佳。

    璟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涵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涵字的五行属性为水。从生肖上看,生肖为猴,名字中应有氵部首为吉,涵的部首为氵。

    字义璟表示美玉、美德、瑜璟;涵表示包容、包含、滋润,意义优美。

    音律乐、璟、涵的读音是yuè、jǐng、hán,声调为去声、上声、阳平。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璟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7画;涵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较好。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7-12,五格俱佳。

    菡菡系女子名常用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雯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雯字的五行属性为水。

    字义菡表示荷花、菡萏;雯表示云彩、雯华、月云素雯,意义优美。

    音律乐、菡、雯的读音是yuè、hàn、wén,声调为去声、去声、阳平。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菡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雯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4-12,五格俱佳。

    荑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脂从生肖上看,生肖为猴,名字中应有月部首为吉,脂的部首为月。

    字义荑表示荑英、荑稗、荑杨;脂表示香脂、凝脂、松脂,意义优美。

    音律乐、荑、脂的读音是yuè、yí、zhī,声调为去声、阳平、阴平。

    字型乐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荑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脂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2-12,五格大吉。

    诗经氓课件 篇6

    《氓》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ù)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主题归纳: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三、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带来的无尽的惆怅。

    ⑵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⑶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优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另一方面,通过三次重复“溯洄”、“溯游”、“宛在”、“所谓伊人,在水……”,以及“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都侧面刻画出了诗人等待时间之长、追求之坚持不懈,并通过这种复现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

    ⑷《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⑸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淼、飘忽不定,更写出了它把诗人与“伊人”隔绝造成的痛苦与无奈。

    ⑹善于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中国古典文学中亦不乏意象,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杜鹃、莲花、菊花、灞桥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乌啼等等。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写字,注重提高学的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本节课的背诵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诗经氓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1《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勺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郎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朱,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埘(shí):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

    涘(hu6):相聚、相会。

    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乙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君子于役》写妻子怀念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

    四、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具体研习

    1.从内容上来说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2.从总体上说,社会的制约是逐渐严格起来的,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们在《国风》里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时,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经氓课件 篇8

    托班教案古诗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并会写“枯、荣”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插图

    一、课前准备

    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

    二、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

    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

    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

    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

    (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

    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大家别着急!

    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

    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

    ――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

    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贴春季图。)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贴夏季图。)

    生:夏天到了,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贴秋季图。)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冬天呢(贴冬季图。)

    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那大家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贴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贴在哪幅图的下面,贴对了,说说明他懂了。)

    (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师: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你能给他们组几个词吗。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4.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贴红红的火苗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相机引导: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师: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芽斜的图来)

    5.师: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小草很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6.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7.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写字“枯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六、板书设计:

    草―――――――― ?顽强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反思: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

    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

    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

    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也许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适当地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未必不可行

    诗经氓课件 篇9

    生:应该是窈(yǎo)窕(tiǎo)淑女,不是(yáo)(tiáo)。

    生:名词。所以修饰名词的应该是形容词好(hǎo)。

    师:非常好,请各位同学看大屏。这些就是这两篇诗歌当中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的读音,现在我们齐读一下。

    师:这些字词需要我们同学记准记清,我们的语文学习非常关键的就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

    师:同学们美妙婉转的声音让老师也跃跃欲试,可以给个机会老师读读么?愿意听老师清读还是配乐读啊?

    师:在我们朗读了文本之后,我们要“知其意”,就是要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咱们来走入诗经的内容之美。昨天同学们自由阅读了诗歌,并根据课下注释初步了解了诗歌大意。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的文章内容。

    生:我解释的是《关雎》。在河中的小洲上,雎鸠鸟在不停的鸣叫,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采,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日日夜夜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追求她。追求她而没有得到,日日夜夜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思念她。思念啊思念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两边地采摘,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我弹起鼓瑟而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地挑选,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我敲起钟鼓使她快乐。

    师:听完他的注解之后,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是更好的解释?

    生:我认为“寤寐求之”已经翻译成了“日日夜夜”,就不必再翻译成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思念她。

    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翻译的还是不错的,是吧?那么还有那位同学愿意为我们翻译一下蒹葭?不过同学们看一下文本,《蒹葭》还是挺长的,再仔细看,你有发现《蒹葭》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么?其实它结构上的特点很鲜明。

    师:啊,这位同学说相似,对,看它四句一个章节,分成了---

    师:对,这在诗经当中叫做“重章叠咏”。三个章节有很多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咏三叹,颇有音乐之美啊!我们这样,请三位同学将三个章节的意思分别呈现。

    生1:河边的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的芦苇上凝结成霜,我那日日夜夜思想之人,就在河岸的对面一方,我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我又顺流而下,寻寻觅觅,那人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师:请坐,真是没有想到,我们同学自己在课下就能把词义诗意疏通到这个程度。非常精彩。第二小节。

    生:河岸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我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而又艰难,我又顺流而上,寻寻觅觅,那人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师:对,没有。顺流而下,逆流而上。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的解释,课下有注释,做标记。

    生:芦苇丛中,晶莹的露珠还没有干,我所爱的那个人站在河水的另一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再去寻找她,她好像就站在水中的那块陆地上。

    师:各位同学根据注释对文本做了解释,文中有很多的字需要引起我们同学的注意。比如说刚才这位同学翻译到的“道阻且右”那个“右”字。在我们现代汉语当中,它是一个方位词,在这里它要解释为“弯曲”“弯弯曲曲”,所以我们要注意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字词义的差别。

    古诗课件十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古诗课件十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古诗课件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选的是两首较为有名的表现朋友真情的古诗。

    第一首《赠汪伦》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深为人们所赞赏,成为后人抒发朋友之间感情的千古名句。

    第二首《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理解和背诵两首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赠汪伦》后两句诗比喻、夸张运用的巧妙和诗人强烈的感叹之意。

    2、体会《过故人庄》中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准备:

    1、预习古诗,查阅相关的资料。

    2、配套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理解《赠汪伦》,体会李白和汪伦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25、古诗两首,其中第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体古诗。

    板书:赠汪伦

    李白

    2、关于这首诗的来历,里面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一听?

    (教师讲关于《赠汪伦》一诗的来历)(教参201页)

    二、学习《赠汪伦》,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

    2、指名朗读。

    3、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

    4、理解诗歌意思

    (1)交流词语的意思。

    欲:将要

    赠;送

    踏歌:一种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诗句的意思。(说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啊,你虽然深过千尺,

    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情谊深。

    三、体会意境,了解修辞手法。

    1、朗读古诗,想想当时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画来说一说。

    (1)指导说出诗的意境。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话。

    (2)指名表演离别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作者用什么来说明汪伦和“我”的情谊?

    (用桃花潭的水来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诗人与汪伦间的感情怎么样?

    四、朗读、背诵古诗。

    1、教师总结。前两句诗叙事,后两句抒情,全诗表达了送别情深的感情。

    指导朗读全诗。

    2、背诵古诗。

    五、拓展练习

    1、《赠汪伦》是一首送别体诗,你知道的送别体诗还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轻声读。

    3、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讲谁送谁,谁别谁?用什么来相送?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

    4、朗读两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

    3、收集有关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赠汪伦》

    2、《赠汪伦》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描绘了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了送别情深。)

    二、学习古诗《过故人庄》

    1、这是一首讲朋友间情谊的古诗。

    2、解题

    故人:老朋友

    庄:村落,田舍

    过故人庄:经过老朋友的村舍

    3、简介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4、轻声读古诗,想想古诗意思。

    5、指名读课文。

    6、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

    a、轻声读诗句,理解:

    具:准备,置办。

    鸡黍:鸡和黄米。

    至:到。

    田家:农家。

    b、意思: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

    (2)、诗人来到农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诗人一起走进农家吧?

    (3)、理解第三、四行诗

    a、轻声读,思考:来到农家,诗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样的景色呢?

    b、结合图理解:

    合:合拢

    斜:原指不正。这里指群山连绵起伏。

    郭:城墙。

    c、意思: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

    d、这里展现了一幅由绿树、村舍、青山、城墙组成的画卷。

    e、讲解对仗句的特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对“青山”是写景物的,“村边”对“郭外”都是写地点的,“合”对“斜”都是写事物特点的。

    (4)、理解五、六两行诗

    a、读诗,理解:

    轩:窗户。

    面:向着。

    场圃:谷场和菜园。

    话:谈话。

    桑麻:这里指农家的生活。

    把酒:举起酒杯(看图理解)

    b、意思:打开窗户面对着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闲谈农家的生活。

    c、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

    d、这两句诗是否也是对仗句?

    e、诗人和好友沉浸在农家生活的恬淡、舒适里,举杯畅饮,真是好不惬意。

    (5)、理解第七、八两句诗

    a、读诗,理解:

    待:等。

    重阳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就:欣赏、观赏。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还会来观赏菊花的。

    7、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老朋友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庄做客。村边,茂密的绿树连成一片,村外,隐隐横斜着一抹青山。打开窗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杯饮美酒闲谈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阳佳节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再来观赏菊花。)

    三、总结全诗。

    1、这首诗通过诗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话家常的场面描写,展现了一幅由绿树、村舍、青山、城墙组成的优美画卷,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家生活的恬淡舒适。

    2、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填空。

    《过故人庄》反映的是诗人_________应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话家常的感人场面。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幅优美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理解诗句。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家中。

    4、组词

    黍( ) 邀( ) 郭( ) 圃( )

    黎( ) 激( ) 谆( ) 铺( )

    古诗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理解古诗中“复”、“待”、“蹉跎”、“暮”、“坠”等字、词的含义。

    2.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语言的特点。

    3.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古诗,知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相关图片。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1.欣赏、理解故事《等明天》。

    指导语: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小猴子没有地方躲雨?

    2.完整欣赏古诗《明日》,初步发现古诗语言的特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

    指导语: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指导语: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朗诵配乐古诗。

    附:

    明 日 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夕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活动反思: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古诗工于音韵,注重意境,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是一种很好的文学作品形式。怎样让幼儿通过活动记住一首古诗,并了解含义呢?古诗的选择最为重要,既要简单易懂,又要便于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现。

    古诗课件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2)“粒”左窄右宽。

    (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古诗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压:重压。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

    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学生练习读

    一、二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化”是什么意思?(融化)指名说说

    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

    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

    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五、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六、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古诗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理念】

    1、借助专题网络教学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促进自主性,加强交互性,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张扬语文味,充分凸显网络优势,让学生在研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理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学生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

    准备网络课件,与学生进行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简言引入:

    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起来背一背。

    二、师生共品:

    1、导语:杨万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样?让我们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打开古诗,去读一读杨万里笔下的西湖。

    2、学生试读古诗,指名学生读,从字音、停顿、节奏方面评,让学生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律来。(齐读)

    3、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预习,关于这首诗,哪些字和词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网络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已经明白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验证一下,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好,同学们借助网络,去把这首诗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学生上网学习。

    6、能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吗?我们从题目开始。诗的一二两句是什么意思?三四两句的意思谁来说?(关键词的点拨:毕竟、四时、接天、无穷、映日、别样)

    7、自己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8、知道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学生自己读;

    9、指名读,评价:(先让学生评)更顺畅了;越听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诗的意思仅仅是得了诗的皮毛,我们知道,古人写诗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学诗就应该找到那幅画,成为画中人。同学们想不想找到那幅画,成为画中人?()好,我们继续!

    11、同学们轻轻读这首诗,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时候有些什么不同?

    12、闭上眼睛想一想,那莲叶是怎样的莲叶,那荷花又是怎样的荷花?

    13、教师引导:满湖都是荷花,挤挤挨挨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绿,远处还是一片碧绿,这绿色还在不停地向前伸展着,似乎要把整个西湖变成它的世界。你瞧,无尽的绿色中夹杂着耀眼的红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开放,有了阳光和荷叶的衬托,片片花瓣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14、同学们,你们说,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诗中杨万里不写送林子方,而要写这满湖的荷花!

    15、让我们再去读这首诗,读出对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恋!(读、评)

    16、六月的西湖,因为有了荷花而独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为有了这首诗而倍增娇艳!让我们依次点击“画说诗境”和“西湖视频”,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独特魅力!

    17、看好了吗?此时此刻,对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说什么?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诗句,需要我们一品再品,一读再读,戴上耳机,对着网页上的配乐美读,我们也去美美地读这首诗!

    三、快乐自学:

    1、导语:借助网络,同学们学得深入,读得动情,老师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方法自己学习《六月二十七月望湖楼醉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2、好,打开“快乐自学”,先看“学法引路”,指名读。刚才我们就是分这三步走的,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快乐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学生自学;

    4、学生自学结束,指名学生读古诗。

    5、在线测试、自评导航;

    6、大屏幕出示全体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讲评错误率高的题目。

    四、对比赏读:

    1、这两首诗同是写六月的西湖,哪里不一样?学生轻声读这两首诗;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们就应该读出它们的不同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4、指名读,让学生说两首诗读法上的不同,再读;

    5、到“音乐选择”中自己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配乐诵读。

    6、学生浏览网页上对两处名句的赏析。

    五、结束全课: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韵致;古诗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韵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诗,一首美丽动人、令人回味悠长的诗。在“更多资源”中还有关于西湖的诗词、传说、风味等,我们在课后可以去查阅。西湖这首诗,有待于我们每个人去慢慢品,细细品。

    网络支持正好处,语文教学花更红

    ——《古诗两首》语文网络课整合点阐述

    小学语文的教学,因为学科本身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充溢着朗朗的读书味、静静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对话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计算机已经可以从简单的辅助教学发展到支撑我们的学科教学。对于语文学科,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朗读思考、品词析句、互动交流······可以说,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正向我们扑面而来!

    《古诗两首》(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包含了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怎样进行基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和思考网络利弊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的整合点:

    一、根据诗文的特点,用网络引拨学生逐步感悟:

    在古诗的教学中,理解和感悟是关键。在呈现诗文的同时,我配插进相关而丰富的资料,有诗人的介绍,有关键词的意思,还有了解性的常识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自主查阅,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明白古诗的大意。这种集中性的呈现和翻页式的查阅,简单并不复杂,覆盖面广又易于操作。

    对于古诗情境的体悟,如何让网络平台中丰富而鲜活的图片、视频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与体验,走进诗中的境界?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过早呈现会“先入为主”,对学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锢他们的思维。我让学生先根据诗句闭上眼睛,想象“那莲叶是怎样的莲叶,那荷花又是怎样的荷花”。此时,学生的想象根在文本,想象的主动权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独具个性的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看“画说诗境”,观“西湖视频”,证明自己的猜想,强化自己的感知,丰富自己的体验。此时,这些教学环节的进行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自然是充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必然,也是教学程序合理推进的必然。

    二、运用方法的迁移,让网络引领学生循法自得:

    在短短一节课中,带领学生对网络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古诗两首》,一节课教两首诗,要么急急忙忙难免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要么按部就班可时间有限只得作罢。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考虑到网络教学的优势,抓住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同是写六月的西湖),大胆地将两首古诗并到一节课来教。一首精讲,提炼学法;还有一首放手自学,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导自学时,先是“学法引路”,接下来是与“师生共品”板块里相似的理解与品悟的学习程序,供学生按步进行学习。

    放手自学绝不是放任自流,为了让教师明白也为了让学生自己清楚这段时间的自学效果,在网络平台中我设置了“自评导航”板块,“自评导航”主要由题目组成,按“读书——理解——赏析”有层次地进行编排。学生自学结束,在网上提交练习答案,专题学习网站实时给学生反馈评判结果。没有全部答对的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后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对。在这里,智能化的评价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轻轻点拨,默默鼓励,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显示出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全班同学答题情况的统计,对其中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及时地讲解与点拨。这样的实时互动、反馈是平时的教学无法实现的,给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三、进行后续的延展,用网络引导学生形成习惯:

    短短的一节课,带领学生对网络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么办,那只能进行后续的延展,告诉学生,这节课仅仅是一个开始。《古诗两首》的网络平台在“更多资源”的栏目下有 “西湖诗词”、“西湖传说”、“西湖风味”以及互联网上有关“西湖”和“西湖诗词”的网址,利用这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资源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们在课后按课上学习古诗的方法用“百度”、“google”、“爱问”等搜索引擎去搜寻资料,查阅图片,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古诗......

    如此,当我们的学生面对一个课题,以后即使是离开课堂、老师和学校,他们也能够利用网络去学习,学会终身学习;这样的意识,这样的习惯现在我们就应该用网络课去引导、去培养、去激发,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认识网络学习的无限魅力!

    古诗课件 篇6

    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教学准备:

    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尝试——集中答疑,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

    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引导探究,自主尝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师打开学习小助手简单介绍。

    接下来我们就按小组开始制作,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打开桌面的学习小助手,点击提示按钮,他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去帮你。现在同学们开始操作吧。师巡视答疑,个别辅导。(三)集中答疑,演示转播

    看来许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谁来说说你的困难?也有一些同学很顺利的完成了操作,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那么刚才都是谁遇到这样的困难了,现在你会了吗?给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品吧。(四)交流评价,全课小结

    同学们们差不多都做完了,接下来我们相互交流一下,把你手中的小星星放到你最喜欢的作品旁边,谁得到几颗星就是几星级设计师,五星级以上的设计师

    老师会颁给他一个优秀设计奖。请星级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谁还想对他的作品说说你的感受呢?说说你喜欢哪些地方,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其实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不错,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将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板书设计:

    十七古诗配画

    输入古诗挑选图片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古诗课件 篇7

    【教材说明】

    《绝句》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设计理念】

    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古筝音乐和童声合唱《绝句》。

    2、杜甫草堂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听完老师的话,你有问题吗?

    (学生质疑)师讲解绝句的意思。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刚才同学们的《绝句》背的很棒,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读一读这首《绝句》吗?师范读古诗。你想读吗?

    2、提出读诗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师适时知道记住字形,并讲解形声字:鹭,泊等。

    5、指名读诗,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来,让咱们试试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学生自读诗歌,并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出来,该画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景物,教师用简笔画展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选择应该用的颜色和该景物所在的位置,且说明理由。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两个黄鹂”体会“个”字是把黄鹂当成两个可爱的孩子,这两个黄鹂的鸣叫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他们的歌中会唱些什么呢?

    (2)“一行白鹭”的只数数得清吗?

    (3)“千秋雪,万里船”两个约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船的将行方向是东吴。

    (4)体会诗人当时的快乐心情。

    (5)理解板画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朗读。

    小结: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敢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 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 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 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 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齐读全诗。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师:诗歌,其实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合唱《绝句》。

    学生跟唱。

    师:站起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动作,一起跟着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唱。)

    师生同唱。

    六、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简笔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课件 篇8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 诗歌范例。

    2. 人手一份纸、笔。

    3. 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 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五、评价要素

    1. 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 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六、活动建议

    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他将诗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串讲,询问学生,如果“愁”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从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声音,又是什么声音的,你从哪里感受到?虽然都是讲所见所闻,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相较于我就显得诗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解,也会对“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来,要教好一首古诗,教的有诗意,让学生学的有体会,须得多花心思。

    古诗课件 篇9

    [情景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原创作品)

    古诗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

    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

    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 —— 洗砚池头

    形 态 —— 个个花开

    颜 色 —— 淡墨痕

    气 味 —— 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 (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流”“满乾坤”

    流:流溢 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副总述职报告(范本十篇)


    报告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为了总结问题提升效率都需要报告,是否在为报告的撰写感到头疼呢?想要拥有一份清晰的人生规划不妨从读《副总述职报告》开始,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和支持!

    副总述职报告 篇1

    自20xx年4月通过集团公开竟聘到任集团xx公司总经济师以来,在工作中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各届全会精神,围绕贯彻落实集团职代会、党代表大会、公司职代会精神及公司“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集团“拓市场,转方式,抓科技,强管理,重人才,铸精神,上水平”的重要工作思路,积极的溶入xx这个集体。在认真做好公司布置的负责土建业务、成本管理及挂点联系xx分公司的工作分工外,还积极地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公司的其他工作建言献策。

    一、 土建业务方面。

    根据工作分工及公司当前土建施工的实际,我主要关注了公司正在施工的xx糖厂、xx糖厂、xx糖厂、xx糖厂、xx糖厂等项目的土建施工。对于xx糖厂,自工程合同洽谈开始,就从对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合同条款开始介入。在招标文件中,虽然有些条款已有明确规定,如“以暂定价做为工程款的拨付依据,调整部分在工程决算时再进行计算”的规定,但这是明显不公平的。在接到公司主要领导的指令后,我做了充分准备,两次主动与甲方联系,通过耐心地与甲方沟通,取得了甲方的谅解,将该条款修改为“以暂定价做为工程拨款依据,乙方在收到施工图纸后三十天内编制施工图预算,甲方在三十天内予以审核,并据此调整合同造价和工程款拨付依据”。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我们就是依据此条款,将合同定价从暂定4000万元调整为7600万余元,有效地缓解了工程款收取压力。在施工过程中,我还就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循环水池的施工缝处理,原料地磅房的深基坑施工方案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前项目已实现合同目标。

    xxx糖厂酒精项目是xx糖业集团在xx的废蜜集中处理工程,担负xx

    集团在xx的八家糖厂的废蜜处理。xx是公司最大的甲方,所以该项目对xx和公司而言均是十分重要。该项目自9月份开工以来,遭遇了反常的连续雨天、施工图纸供应严重滞后、甲方资金拨付不及时,当地资源匮乏等众多不利因素,以致施工前期工期严重滞后,甲方上门投诉。公司主要领导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在公司内进行了相关资源的调配,同时委派我赶赴工地进行现场协调。我立即启程,并先于上门投诉的甲方赶到工地。在工地现场,通过组织项目部根据业主基本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来调整进度计划,根据计划调配资源等措施,初步理顺了内部组织,并通过与业主的沟通就工程的下一步安排达成了共识。在项目其后的施工过程中,我持续的给予关注,及时就工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工程报量、应确保的工程子项、工程决算的准备工作等给分公司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整个实施过程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及时与相关领导和部门沟通,帮助项目解决如生化水池的施工问题等实际问题,确保工程了工程施工合同的实现,达到了公司的预期目标。

    在公司施工管理层面,参与制定了公司重点关注项目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此制度,在施工管理方面贯彻落实了公司分层次管理的要求,在明确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规定了公司和分公司的工作重点,划分了管理职责,使两层管理机构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在此同时,为了明确管理责任,我还参与制定了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考核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细化了考核指标,使得项目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有据可依,使公司的施工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的目标跨出有益的一步。

    二、 成本管理方面

    根据我到公司后的观察,公司有的经营单位施工管理计划性不强,人、机、料费用管理不规范等现状,提出了通过建立预算先行制度,在项目施

    工前进行成本策划、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两算对比的办法进行成本控制的设想。以xx糖厂生化池项目为例,由于在施工前没有完整的施工预算,加上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直到施工前才发现实际工作量与预估工作量差距巨大,现场材料特别是周转材料使用管理混乱,劳动力管理无计划,施工机具调配与施工需求不适应等,造成原定施工计划失去了对施工的指导作用。而由于没有预算做为依据,使得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心中无数,管理工作无从下手,施工成本有失控的可能。在与公司相关领导和部门多次沟通后,通过公司经营处,制定了预算先行管理办法,同时考虑到该办法尚需与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因此目前以“暂行”的方式发布,正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此方案的目的是使公司的项目施工计划更准确,人、机、料方面的成本管理有据可依,从而实现施工的有序管理。争取实现项目管理事前有计划,事中能控制,事后可核算,成为公司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三、挂点联系工作方面

    根据公司的安排,20xx年我负责挂点联系xx分公司。由于xx分公司的定位有其特殊性,本人有针对性地从风险防范入手,指导他们进行建立资金管理台账、完善报量及计划管理,从而完善并强化对项目的管理和监控,达到防范风险、规避风险的目的。同时,多次到其工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特别是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使其各项工作向符合公司“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要求的方向不断改进。

    二零一二年负责挂点联系xx分公司,针对xx分公司管理力量较强、管理较规范的现状,借集团组织参观学习先进公司的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经验的东风,同时也为提高公司参与社会竟争的实力,通过以强力推动他们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工作作为突破口,借以带动其施工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这项工作在其负责施工的xxx项目初步实现,目前已通过xx市有关部门的两次检查,而且现场状态保持良好,有希望最终获得xx市“安全

    文明工地”称号,同时通过组织公司其它分公司对该项目的观摩,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争创“安全文明工地”的热潮,各分公司在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安排了此项工作,并都已在实施。

    四、其他方面

    我在施工企业从业三十年,从事过多个岗位的管理工作,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到公司后在做好公司安排的工作外,还对公司的其他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在公司集资房的推行方面,建议以工程设计审批为中心,落实各项相关工作;在经营方面,推动设立了xx分公司,承接到一些工程,同时指导经营处通过建立竣工程台账全面掌控公司的决算情况;在国外工程方面提出了出口物资与合同报价相匹配的建议;在拓展公司业务方面,提出了争创“安全文明工地”等提高公司参与社会竞争实力的建议;在内部承包方面,提出了根据公司实际以试点带动全面的建议;在挂点的分公司管理方面,提出了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建立资金管理台账的要求。

    五、 存在问题

    自去年五月份到职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尽快溶入公司。虽然在公司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由于对公司工作习惯、管理方式不熟悉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在工作中主动性不够,不敢放手工作;工作汇报和与相关领导的沟通不够及时、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等。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克服,让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真正溶入公司,不辜负集团和公司对自己的信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和实现集团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六、廉洁自律方面

    本人能认真学习并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建设文件

    精神,并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品行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严于律己,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恪守党章党纪,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廉公办事,坚持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党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七、20xx年工作设想

    根据集团要求和公司的“十二五”规划,公司在“十二五”内营业收入要达到40亿/年以上,而公司主营的安装工程业务不足以达成这一目标,因此,安装、土建业务并举,两条腿走路是公司扩大营业规模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应做好许多得相关工作。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争取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以正确的理论武器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扎实专业知识进行工作。

    2、合理安排时间,更多地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情况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3、土建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

    4、争创二项以上“安全文明工地”

    5、落实实行预算先行制,推动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6、推动公司项目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7、配合做好公司的其他工作。

    8、及时完成公司临时交办的任务。

    副总述职报告 篇2

    副总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萧勋副总于今日向全体员工提交了一份详细而生动的年度述职述廉报告。这份报告以“精益求精,永续发展”为主题,涵盖了过去一年内副总所主持的工作及任职期间的廉政表现。以下是对报告内容的详细描述。


    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内副总所取得的重要工作成果。萧勋副总在过去一年中,带领团队完成功能部门的重组和升级,提升了部门的运营效率和业绩。他在年度报告中详细描述了部门内各项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并用数据和案例来支撑,使报告内容更加具体可行。


    报告重点阐述了副总在任职期间的廉政表现。作为公司领导层的一员,萧勋副总始终以身作则,秉公执法,坚决贯彻公司廉政准则。报告中列举了副总过去一年内的廉政活动,包括参加反腐败培训、主持组织部门的廉政教育活动以及推进公司反腐败风险防控工作等。副总详细描述了这些活动的具体内容、参与人数和效果,并强调廉政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坚守原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人物形象。


    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副总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萧勋副总关注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和福祉,通过定期的员工座谈会、人事调动和培训等措施,不仅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还增强了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副总对员工关怀的实际行动,并附上了相关员工的反馈意见,以证明这一点。


    报告对接下来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萧勋副总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公司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部门的运营效率和业绩。同时,他也将继续加强公司的廉政建设,加强对反腐败风险的防控,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


    全体员工对这份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报告内容详尽,对副总的成绩和廉政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报告中的具体措施和案例也给员工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经验。同时,员工们对副总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寄予厚望,他们表示将全力支持副总的工作,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努力。


    小编认为,萧勋副总的年度述职述廉报告详细具体且生动,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成果、廉政表现、员工关怀和未来计划等方面,既向员工展示了副总的工作能力和廉政观念,又为员工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份报告的提交,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努力的承诺。

    副总述职报告 篇3

    尽管本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仍需进一步充实加强;综合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的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加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广大职工,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时刻放在心里。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经得起考验,自觉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继续深入研究当前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敢于抵制各种危害大局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想方设法把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改革上来。

    虽然当前两矿生产经营形势较好,但是安全生产任务依然严峻,基层和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工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自保和互保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此,下一步重点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防范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做好季节性、危险性等重点安全工作。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非常愿意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主动接受同志们的监督,积极工作,戒骄戒躁,率先垂范,做一名称职的党和职工满意的企业管理者。

    副总述职报告 篇4

    土建副总年终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土建副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公司土建部门的发展和成长。在这片广阔的舞台上,我发挥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致力于推动土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今天,我将以《土建副总年终述职报告》为题,向大家详细、具体且生动地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期盼未来的发展。

    一、工作概况

    过去一年是土建部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与团队紧密合作,全力以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首先,我们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土建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设计工作,在预算、施工方案和工期计划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我们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施工规程,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协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我着重关注团队的人员培养和团队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及内部沟通等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二、工作亮点

    在过去一年中,我注重在工作中发挥个人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并取得了以下亮点成果:

    1. 提升工程质量: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注重提升工程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通过严格的质量把控,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施工成绩,多项工程获得了相关行业的荣誉和奖励。

    2. 完成公司目标:我积极配合公司整体目标,针对项目特点,灵活调整工作策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通过高效的组织协调和项目管理,我们成功完工了多个重大项目,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优化工作流程: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与团队一起研究和优化了部分工作流程,简化了决策程序,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的执行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我推动了工作报告和数据交流的数字化,提高了工作时效,降低了沟通成本。

    4. 团队建设:我重视团队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并营造了良好的团队氛围。通过团队活动和培训,我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职业素养,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合作机制。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虽然我们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此,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1. 加强沟通与协调:我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确保项目的全面顺利进行。

    2. 强化绩效考核: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部门的绩效水平。

    3. 持续学习与创新: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团队工作效率。

    4. 健全规章制度:我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部门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对土建部门有信心。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的原则,全力以赴推动土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团队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和优化工作流程,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最后,我衷心感谢公司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副总述职报告 篇5

    我现任xx公司分管销副总经理,今年5月份,被提拔为该公司总经理,在此,我将自己在xxx年的工作及廉洁自律情况向代表们述职,请评议。

    一、工作方面:

    通过与班子成员积极协调,密切配合,xxxx年到目前,公司安全局面总体稳定,营销指标完成较好,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稳定。我在这一年里,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规范企业管理方面,我要求各科室、各基层单位由以前的每月上报工作计划改为后来每周上报,对相关单位工作计划没有如期完成的,要求相关负责人说清楚,督促各部门养成按计划开展工作的习惯。通过此项措施,公司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2、在安全管理方面,我坚决要求执行违章人员连带考核办法,因为,只有采取连带考核才可以形成职工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的安全氛围。当我在施工现场发现违章时,公司生产副总、安保科长、违章人员单位负责人、违章人员、在场的其他人员均要受到考核。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我要求公司安科人员每周不少于一次到基层单位进行安全稽查。而且自己也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稽查。

    3、在做好客户安全用电方面,今年,我把渔塘安全用电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通过依靠地方政府、安监、公安、村委会的支持和配合,在迎峰度夏期间,对辖区的所有渔塘用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整顿。首先,要求各供电所对渔塘用户的安全隐患进行摸排,然后,让其对存在隐患的一千余户客户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为了及时了解各所的整治进度,我要求安保科每周给我一份进度表,对工作进度慢的单位进行督促。通过紧盯此项工作,虽然遇到阻力,工作仍得以稳步推进,整治取得了效果,公司今年到目前未发生客户因触电死亡的事件。

    4、在做好优质服务方面,3月29日,我到太和供电所门前参加大型优质服务宣传活动,接受客户的用电咨询。为了避免服务乱收费现象的发生,6月25日,我提出出台了《优质服务反馈意见卡二级回访制度》,该制度通过供电营业窗口人员和公司营销科管理人员二级进行服务回访,了解服务人员有无乱收费的现象。为了保证供电所人员值班到位,我常常半夜到各供电所检查人员值班情况。

    二、学习方面:

    1、加强自身政治学习。在政治学习方面,积极参加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学习,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七大精神等相关内容,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按时参加支部生活会和支部党员活动,在支部组织的学习讨论中,带头发言,不搞特殊化,不无故缺席。通过学习增强党性,提高政治洞察力。

    2、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在业务学习方面,工作之余,认真地学习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电力相关法规等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提高理论层次,增强领导才能。

    三、廉洁自律方面:

    1、能严格要求自己,讲原则,不为个人谋私利,没有收受不正当的礼品礼金。

    2、对分管的工作中重大问题和资金使用都没有自行做主,而是提请集体讨论,没有违反“三重一大” (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规定。

    3、个人没有同别人合伙从事经营及其他经济方面的活动,个人所有收入都是来源于正当渠道,没有不正当收入。在正常的交往中,没有利用公款办私事或招待。在上级来人工作招待中,没有大吃大喝行为。

    4、在干部的任用方面,能坚持原则,以干部任免的标准来考察,不搞人情关系,严格按干部任用程序办理。在发展党员中,也是严格规定办,严格把关,不搞不正当的手段。

    5、自觉遵纪守法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未参与任何非法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

    副总述职报告 篇6

    来到公司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产量旺季时期,对自卸车从概念到整个流程中的制作,到把车交到用户手中。可以说是每个细节,每个零部件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层面。也学会了出现问题如何分析解决,在制造部做统计这段时间,我经常去车间实地学习,总结产品类型、产品特点,牢固统计基础、力求对统计数据分析质量的提高。让工作做的更顺利,效率更高,更准确。在做工资时,有时出现公式不太统一的现象,这样核算起来比较吃力,很容易出错,经李部的指导,把核算方法统一化,制定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各工段按照这个标准就不容易出错,这样减少了重复核对, 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学习分析各报表情况,对于每月的产量分析,工伤情况的分析,工资的动态分析,有利于我们从中总结出规律,分析在哪一阶段产量怎样变化,后续工作怎样安排。在哪一阶段是工伤多发期,分析怎样尽量注意,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做到安全无隐患的目的。工资方面可以看出在哪一阶段出现大的波动,利于做一些均衡调整。

    到下半年随着淡季的来临,产量的下滑,工作量也随之减少了,公司安排了培训计划,对自身业务学习的进一步加强,还组织学习了xxx老师的“班组管理总部组织的“精益生产管理”,从中得到了不小的收获,从最基本的5s做起,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一起改善,减少工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停滞,提高工作效率。遇到问题请教不多,没有做到虚心学习。在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这是我对这段时间工作的总结,说的不太多。但我认为用实际行动做出来更有说服力。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努力奋斗,无论自己手头的工作有多忙,都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遇到工作困难,及时与领导联系汇报,并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巩固现有成绩,理清自已的思路,细化工作流程,在低值易耗统计分析对比,找出使用标准,对每月发生的工时费用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做好测算工作。把工作做的更细致化,针对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争取做的更好。

    副总述职报告 篇7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一名副总,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竞聘,向大家介绍我的工作情况。

    作为一名副总,我深知自己的职责责任,始终坚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与企业管理,致力于推动公司发展。

    一、服务客户,优化用户体验

    我们公司的业务范畴涵盖多个领域,在不同的业务扩展中,我始终把顾客的需求视为最为关键的问题。每一次沟通与讨论,我都会切实了解并关注客户的反馈,帮助公司优化产品且提高品质,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培育出一批忠实客户。

    二、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执行效率

    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取决于我们每个人高效的执行能力,因此,在对工作流程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探讨后,我基于实习、交互以及技术等要素,制定和更新了一系列标准程序和流程;尤其在技术及业务层面落实相关标准论要领,协同团队在业务扩展中达到更加可靠的执行与管理。

    三、全面协同沟通,提升团队意识

    不同的人想法不同,当我们面对复杂的流程、市场和团队变幻时,就需要协同合理的沟通,也就是让我们的团队良好地合作。我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断学习、分享和反思,适应组织变化与创新需求,同时我能准确把控和反映团队需求,积极与上级领导及同事们沟通交流,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团队的发展。

    四、积极主动向上管理,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时刻跟市场发展趋势和领先行业的企业一样,具备“创新”“担当”的精神。我在企业经营中,始终主动掌握市场动向并合理配置公司资源,着力推进协同业务与产品的开发及品牌扩张,将企业的服务能力与客户关系打造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并率领团队积极开展各种应对措施,优化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积极参与合作伙伴的开发与维护,深度挖掘区域总经销商的市场潜力等,让企业在实践中绽放出新时代的新活力。

    尽管公司的团队处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但是我相信,谦言谈定、协助合作,砥砺前行,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在此,我再次感谢公司及所有的同事们对我的支持,愿意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希望各位在我的工作上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意见。谢谢!

    副总述职报告 篇8

    20xx年1—6月,本人担任xxx总经理,主要负责xxx的生产和管理;7—12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两个露天矿的安全生产和公司设备管理工作,并协助xx负责生产协调管理工作,分管机电设备管理部。按照中煤集团公司和xx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一年来,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增强自己从业的廉洁意识,严守纪律,坚持原则,积极面对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奋斗目标,积极探索思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不断加强露天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同时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学习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MRP(制造资源计划)、TQM(全面质量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JIT(准时制生产)等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指标、设备管理指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生产经营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xxx、xxx结合实际情况,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不断强化、细化环节管理,全面提升矿山基础管理水平,按照建设高效、安全、健康、环保、绿色矿山的发展要求,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管理、依法治矿”的原则,全矿职工紧紧围绕既定工作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生产经营工作任务,各项指标也创历史最好成绩。xxx完成采剥总量10358.5万立方米,矿坑原煤生产完成1824.1万吨,外运商品煤完成1445.32万吨,矿坑剥采比计划5.23立方米/吨,实际6.29立方米/吨。xxx完成采剥总量7962.82万立方米,矿坑自产原煤1718.28万吨,外运商品煤完成1524.07万吨,原煤剥采比计划5.72立方米/吨,实际完成5.54立方米/吨。20xx年两矿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为xx公司全面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安全执行情况

    按照年初安全会议精神要求,以提高两矿经济效益为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全矿上下统一思想,奋力拼搏,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安全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20xx年两矿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安全整顿,建立健全了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并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xxx矿共签署“职工安全承诺书”3054份,对职工进行了安全答卷考试;对两矿所有岗位逐一排查,对“岗位责任制”进行了重新修订,完成了岗位规范工作;对两矿所有员工建立安全档案,扎扎实实进行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举办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培训,比如:“安全用电培训”、“安全规程学习”、“安全生产法”、“群监员理论培训”、“工长培训”、“事故责任者培训”等等。

    完成了OHS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一次外审,加强了外包队伍及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出台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管理规定”。2011年,xxx共发生事故16起,较去年同期下降6起,同比下降27%,实现了“四无”,杜绝了一级以上设备无事故,实现了1、4、5三个月安全无事故。xxx矿共发生事故12起,其中一级事故1起。

    3、设备管理情况

    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经济效益,先后制定了《xxx矿设备处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和《总成件跟踪管理考核办法》,对设备维修及操作进行全程监控,对各种设备及总成件的验收、交接、使用、损坏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充分发挥设备效率,促进设备管理上水平。对设备检修、保养加大了奖罚力度,消除了职工对设备维护上的投机心理,提高了职工维修、操作设备的责任心,对减少设备非正常损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认真研究设备整机更新与依靠大额配件投入维持之间的效益关系,进行设备能力、总成件寿命、修复件费用与性能等内容的评估工作,科学进行总成件和新配件的投入,避免了旧件重复修理中与性能不匹配造成资金、人力及效率的浪费。

    根据两矿设备状况,积极寻求技术交流,设备改进的方法与途径,先后同小松、利勃海尔、卡特彼勒、P&H、BE等国外公司就世界最新采矿设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技术交流。同时编辑发行《综合技术专刊》,设立了技术稿专项基金,鼓励全矿职工就技术问题投稿,极大提高了职工学习、钻研科学技术的热情。

    此外,本人还顺利地协助xxx完成生产协调管理工作,保证了公司整体生产的协调、稳定运行。

    副总述职报告 篇9

    商场物安副总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及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商场物安副总,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现在我将为大家做一份详细的汇报。

    一、工作背景

    商场物安副总一职是商场对于安全和保卫工作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商场物安规划、组织实施以及人员的管理工作。商场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涌入,因此物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职责及目标

    作为商场物安副总,我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负责制定商场物安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物安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组织实施商场内部的各项物资安全监管措施,并制定物资库存保障方案,确保商场物资的安全保障工作。

    3. 着力提高物安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能胜任各项物安任务。

    4. 配合商场其他部门,参与规划商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商场的安全运营机制。

    5. 及时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提高商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的工作目标是:

    1. 突出重点,强化物资安全监管,一年内没有重大物资安全事故发生。

    2. 提高员工素质,全员参与培训,年度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 完善商场安全运营机制,一年内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4.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灵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三、工作展示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全力以赴,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在物安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具体的成绩。

    1. 加强物资安全监管措施

    针对商场物资安全的重要性,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物资安全监管措施。我们建立了物资安全巡查机制,每天定期检查商场各个区域的物资存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我们还强化了对商场物资库房的管理,采用了智能化仓储系统,确保物资存储和出入库的安全。

    2. 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我们注重对物安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组织了多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物品安全、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等方面。我们还通过举办模拟演练活动,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完善商场安全运营机制

    通过与各个部门的合作,我们完善了商场的安全运营机制。我们就商场入口的安检工作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安检效率和准确率。我们还加强了监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商场内外各个区域的安全监控。

    4.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预案。我们制定了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

    四、感想与展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物资库存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也需要更加频繁和细致。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商场物安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商场的整体安全水平。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我和我的团队在商场物安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相信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做好商场物安工作,为商场的安全运营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副总述职报告 篇10

    1.明确任务、开拓创新,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施工生产。

    20xx年对我们xx地铁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中标疏散平台项目,工期非常紧、任务相当重、困难非常多,项目同时经历工程施工大干、项目收尾、面临竣工验收、竣工结算等阶段。

    强化生产组织的严密性。针对xx地铁今年工程施工任务量巨大,始终坚持生产周例会制度,定措施,抓落实,提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确定各个部门各节点的生产组织重点环节。多次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和安全办公会,合理地安排安全施工顺序,协同总工研究和确定了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以确保xx地铁今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xx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年”活动,根据北京市建委、中铁二局集团“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的要求,我们紧密围绕公司安全环保与生产管理工作要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建委和中铁二局集团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为手段,以整治不安全隐患为突破口,以安全文明施工体系实施为载体,以正规化管理为基础,以加大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和风险责任意识为保证,不断强化和夯实各项安全环保基础工作,同时,以“冬防”、“春防”、“安全生产月”、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定期安全生产分析总结等专项活动为契机,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安全环保工作,为项目的稳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工作保障。截止目前为止,项目未发生一起大小责任事故。

    在开展全员安全宣传教育和职工安全培训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有效的搞好项目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项目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突出宣传重点,力求实效。在20xx年开展的“冬防”、“春防”、“安全生产月”、“安全优胜杯”竞赛、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定期安全生产分析总结等专项活动中,项目利用简报、板报、标语、宣传单、张贴画等宣传工具,向职工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20xx年共牵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60余次,查处安全隐患600余起。累计安全教育培训员工2000余人次;累计安全技术交底400余份;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次,受教育面200余人次;累计向业主争取安全资金1600余万元;累计迎接各种检查40余次;累计编制应急预案25份,专项安全方案16份。

    3.强化施工管理文明的有序性,文明施工树形象。

    在施工管理中主要狠抓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要求从xx地铁进场开始,都努力要求按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运行,做到规范、整洁,对现场文明施工、样板引路一抓到底。实践证明:抓而不紧等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通过对现场管理的常抓不懈,各部位的施工现场均达到了文明施工标准,积极组织申报了北京市绿色施工文明安全标准工地,树立了xx地铁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业主的普遍好评。靠前指挥,及时解决问题。在施工季节,为了及时掌握xx地铁生产的第一手材料,每天早上6点多起来我都要到钢筋加工厂,施工竖井等转上一圈,靠前指挥、靠前指导、靠前协调、靠前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的力度。

    项目先后获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建委及北京市轨道公司20xx年度安全质量先进管理单位、北京市建委20xx年度安全质量先进管理单位,本人荣获北京市轨道公司年度综合履约管理先进个人。

    4.加强领导,精细管理。

    结合项目部开展的增收节支工作,按照项目领导班子的部署,我会同项目财务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单位,和项目机关部门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共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落实增收节支指标,确保增收节支工作落到实处。并从自身做起,落实增收节支工作;顶着压力,规范理顺装修项目的管理。同时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多为形式少实用的情况,多次与基层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探讨并组织实施,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一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这一工作还有待于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细化,以保证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计划都能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计划之仗,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保证施工工期,树立我们的良好信誉形象。

    蝈蝈课件(必备10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 深入的教案和课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您所需要的《蝈蝈课件》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已经准备就绪,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蝈蝈课件(篇1)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蝈蝈的亲身经历。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本文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资料助读

    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章

    1.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篝(gōu)火 喧嚣(xiāo) 狩(shòu)猎 篡(cuàn)夺

    窸(xī) 窣(sū) 气氛(fēn) 吮(shǔn)吸 静谧(mì)

    喑(yīn)哑(yǎ) 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 颚(è)

    喙(huì) 嗉(sù)

    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外表、叫声、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3.交流讨论,编写谜语。

    教师再次用课件展示蝈蝈图片,学生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四、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讨重点: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蝈蝈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卡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

    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童话王国里有一棵知识树,树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这棵知识树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听说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都特别爱动脑筋,所以今天它就来到了我们班上,给我们讲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书: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观察课题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虫子旁),蝈蝈的二个字年轻声。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把字音读准。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学生自读。

    傻瓜 满头大汗 神气

    乘凉 又冷又饿 呼呼地

    冬天 躺在洞里 刮起来

    自由自在 装满粮食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个别词语正音。

    (3)去掉拼音同位互相检查

    (4)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解释:“神气”“呼呼地”词义。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1、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和词语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带着他们再次回到我们的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 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个小故事都发生在什么季节?

    3、学习第一,二段

    指名读课文一,二段,思考:夏天里,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

    4、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思考题。

    (1)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

    (2) 他们是怎样搬的?

    (3)读中感悟小蚂蚁为什么满头大汗

    (4)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用“有的背,有的拉,还有的……”说一句话。

    是啊,太阳像个大火炉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枝都要被烤焦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搬运粮食真的很辛苦。

    (5)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的辛苦,读出天气的炎热。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蚂蚁?(勤劳)

    (6)老师读,学生表演。

    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正在辛苦搬粮食的小蚂蚁,那小蝈蝈呢?他们在干什么?

    (7)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名读

    (8)相机解释“自由自在”

    (9)小蝈蝈对小蚂蚁是怎么看的?

    小结:在炎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满头大汗的搬粮食,而小蝈蝈只顾着享乐。

    过渡:小蚂蚁真的是傻瓜吗?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出示课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蚂蚁和蝈蝈的家里,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自由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读出他们各自的心情来。

    (3)学生对比交流:说出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蚂蚁为什么过着幸福的生活。

    6、揭示成语

    夏天,蝈蝈只顾着乘凉、唱歌、睡觉,根本就不去想冬天到了该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时间又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图画的形势表现。

    四、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时间飞船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五、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勤劳和懒惰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就让我们用动作来体会一下吧!你可以边读课文边加上动作,看谁表演的最形象。

    六、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七、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幸福 又冷又饿

    (勤劳) (懒惰)

    蝈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情境图

    3、蚂蚁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爱动脑筋,你们把两个小客人也引来了,看看是谁呀?(出示蚂蚁和蝈蝈)

    2.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19蚂蚁和蝈蝈

    3.齐读课题。

    二、看图进入课文情境

    1.我们先跟随蚂蚁和蝈蝈到动物王国去游一游。(动画演示)

    2.你们看见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

    3.学生说图意。(让学生自由讲,由零散到基本集中)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字格”和“绿线”内的字在书上画出来,读给其他小朋友听。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朋友,你喜欢读哪一个自然段就读哪一个自然段。(学生按段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那你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呢?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出示: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读)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议读)

    (2)小朋友已经读懂了这句话,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可以看看图,也可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出示句式:蚂蚁有的......有的......个个......(学生自由说)

    (3)演一演蚂蚁搬粮食。(选一些同学戴头饰上台演,同时要求他们谈谈表演中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评议,要联系课文说清理由)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

    (4)听了蝈蝈的话,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3.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小朋友们看看图,想一想,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说)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而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

    出示蝈蝈过冬图:(看图: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议读,练读)对呀,谁叫它们平时偷懒的呢?

    五、回读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课文

    1.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学生自由)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是啊,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2.齐读课文。

    六、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完成《习字册》

    听轻音乐,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相机表扬。

    蝈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你()邻()古()

    盲()您()您()郊()

    3.扩词训练。

    野()()()喜()()()

    居()()()忘()()()

    蝈蝈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了解诗歌用语同散文的区别。

    蝈蝈与蛐蛐

    济慈(英国)

    教学要点:

    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联想的特点。

    教学进程:

    一、引入新课

    1、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区别。今天我们要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感受一下外国作家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

    2、朗读课文。(根据前面学过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解题

    1、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济慈。

    2、请说一说你对“蝈蝈与蛐蛐”这个题目的理解。

    3、诗人写这两种小动物是为了给我们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回忆《绿色蝈蝈》)

    明确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三、体会诗人的情感

    1、朗读全诗。划出的重音处要强调一下。

    2、将你认为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在旁边写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3、抽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小结: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在朗读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和赞叹

    四、分析诗歌构图的特点

    1、提问诗人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的含义?

    分析这道思考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了解作者的

    叶赛宁(俄罗斯)

    教学要点:

    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认识诗人的写景技巧、比较两首诗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教学进程:

    一、引入新课

    1、朗读诗歌。回忆以前学过的写夜的诗歌。提问人们对夜的认识是怎样的?

    2、关于叶赛宁。

    二、体会诗人的情感

    1、问题:诗人在《夜》中主要想表达一些什么思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补充。)

    明确《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全诗虽是纯然写景,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时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出了丰富的生命底蕴。

    2、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划出节奏,标明重音。仔细体会诗句中传达出的情感。

    蝈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蚂蚁和蝈蝈夏天不同的生活态度导致冬天不同处境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生齐读课题。

    2、最近,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中午,有的就穿起了短袖和裙子,是的,现在已经到了——[板书:夏天]。再往后啊,这天气还会越来越热,等到大热天,当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身上时。

    3、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夏天真热。]

    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

    评读:你读得有点热了,谁还能读得更热!——真不错,你把夏天热得不得了的感觉读出来了!一起来学学! 齐读。

    二、夏天的蚂蚁和蝈蝈。

    (一)夏天的蚂蚁。

    1、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

    2、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

    1)不错,你会用“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图,还有的蚂蚁——(推)。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还有谁能说?

    3)想想看,这后面的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呀?——(抱、扛、拎……)

    是啊,没有一只蚂蚁在休息,个个都在卖力地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

    3、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蚂蚁搬粮食。

    1)老师读,小朋友们在下面表演。

    2)这次,大家一边看大屏幕读,一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谁来接着把蚂蚁又累又饿的样子读出来。[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评读:这只蚂蚁刚开始背,还没怎么出汗。谁再来读?——这只蚂蚁干得真吃力,我都忍不住想上去帮他一把了!——谁再来象他这样读?——齐读。

    5、能不能把整个第一自然段都读好了?[出示第一自然段]

    6、天这么热,小蚂蚁还在这么起劲地干活,想不想夸夸他们?

    (二)夏天的蝈蝈。

    1、正当小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蝈蝈上哪儿去了?(躺在大树下乘凉)他们不但不夸蚂蚁,反而笑他们是——(傻瓜)。

    [播放蝈蝈乘凉动画]瞧,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有的弹琴……)看看,一个个多会享受呀!

    2、[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谁愿意来读这句话?——能不能再神气一点、轻松一点?

    3、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一边自己这样快活着,一边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吗?

    这只唱歌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旁边这只弹琴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还有那只躺着睡觉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4、你们看看,这几只蝈蝈不仅自己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而且还笑话别人是傻瓜。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蝈蝈自由自在、得意的样子读出来?[板书: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一个人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6、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二、冬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处境。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蚂蚁继续搬着他们的粮食,蝈蝈呢,还是自由自在地过着每一天,很快冬天到了,[板书:冬天]你听——[播放风声]

    你听到了什么?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你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都感觉到冷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封面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你们看,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雪下得很大,蚂蚁们围在火炉旁,有的吃着香喷喷的饼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说有笑,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谁来读?——齐读。

    3、再看看这时候蝈蝈怎么样了?[出示封面图: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谁能用上“有的…… 有的…… ”来说一说?

    你看,这只蝈蝈哭得多伤心啊,他一边哭可能会一边说些什么?

    他现在要是想起蚂蚁夏天搬粮食的情景,还会笑他们是傻瓜吗?

    你能把蝈蝈这时伤心、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4、这个时候,蝈蝈和蚂蚁的日子过得又是多么的不一样啊![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5、小朋友,为什么到了冬天,蚂蚁过得舒舒服服[板书:舒舒服服],而蝈蝈却只能又冷又饿呢[板书:又冷又饿]?

    指名说。

    6、让我们拿起书,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二、 小结。

    1、[出示封面图][看板书完成箭头]小朋友,在夏天不肯劳动,成天自由自在的蝈蝈,到了冬天就——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而在夏天不怕吃苦,辛勤劳动的蚂蚁,到了冬天就过上了——舒服、幸福的日子。所以啊,——[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齐读。

    2、课文学完了,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更想和谁交朋友?

    蝈蝈课件(篇7)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同学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同学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同学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讪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扮演读)

    (4) 课文,分角色朗读。

    (5) 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扮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9 蚂蚁和蝈蝈

    夏天 勤劳 懒惰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着过冬 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同学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蝈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蝈蝈课件(篇9)

    学习目标

    1、培养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引导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呼、洞、冷”3个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学习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干( )同( )由( ) 冬( )

    汗( ) 洞( )田( )东(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冷又饿 又( ) 又( )

    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冬天 躺在洞里 又冷又饿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出示蚂蚁图:看到蚂蚁,你想说什么?(板书:蚂蚁)

    2、出示蝈蝈图:它是谁?看老师写这个词。

    (板书:蝈蝈)谁来喊喊它?指导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可爱的昆虫之间。板书:和。

    3、读课题:蚂蚁和蝈蝈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策略: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完评价。

    (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检查绿线里的生字

    乘凉 强调“乘”和“凉”都是后鼻音。

    你夏天的时候会在哪儿“乘凉”?

    (大热天在阴凉的地方休息,这就是乘凉)

    刮起来 强调后两个字读轻声。

    躺、装 蚂蚁躺在/装满 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指导怎样读好长句子。

    饿 又冷又饿 又( )又(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板书:夏天 冬天

    学习生字:冬

    冬,是一个会意字。知道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写冬的吗?

    我们看甲骨文,古时候的人把绳子两头打结表示一年的结束,因为冬天会结冰,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加上两块冰来表示冬。我们来看看现在冬是怎么写的。先看老师来写,“折文头下加两点”。我们一起来书空。

    3、检查课文朗读,随文学习生字,板书生字

    (一)第一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夏天蚂蚁在干什么呢?

    2.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3.你们知道小蚂蚁在干什么吗?

    (板书:搬粮食)指名读,注意轻声音节

    (1)学习生字“粮”

    A、你们知道哪些是粮食?

    B、粮食的粮是——米字旁。

    用心地看看米作为一个字和一个偏旁有什么区别?“米”做偏旁最后一笔变成点,为什么要变,不变就会打架,所以先出来的让一让,这叫谦让。

    C、记字方法:

    用加一加的方法。用换偏旁的方法(浪,娘,狼)。

    D、写字:米字瘦瘦左边站,捺笔变点缩一缩。良字紧贴竖中线。

    E、把这个字送回句子中,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学习生字“汗”

    勤劳的小蚂蚁搬粮食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头大汗”指名读。

    A、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你见过谁满头大汗?)指名说话。

    B、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汗如雨下 汗流浃背 挥汗如雨

    C、这个你会填吗?

    一( )汗 (头、身、滴、把、脸)

    D、写字。

    E、读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课文第二小节,纠正字音。

    2、蝈蝈们在干什么?这个样子就叫——自由自在

    出示:“自由自在”指名读。

    A、语言训练点:鸟儿在天空 地飞。

    鱼儿 ( ) 。

    ( )。

    B、“由”,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田)

    让它变魔术!甲 申 电 油 汉字真奇妙!

    C、一起写写。

    D、把自由自在送回句子中,读第二小节。

    (三)第3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好长句子。

    2、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今天学的故事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1、这个小节中藏着3个生字,出示:呼、洞、冷(齐读)

    2、你有什么好方法,教教大家。 (音形义结合)

    (学生自学交流,老师推荐方法:呼吸用口,洞里有水,冷里藏冰。)

    3、仔细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发现?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4、师范写,生书空(呼、洞、冷)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左窄右宽的字,老师巡视。

    作业设计

    背诵《练习七》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蝈蝈课件(篇10)

    教材简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快板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歌曲以趣味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表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五年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的转折阶段,害羞、被动,而且对京剧有着固有的观念:乏味、无趣。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由浅入手,运用大量的音频、视频、示范及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听觉、视觉刺激,提高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加强他们的参与感,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摒弃固有观念,不再害怕,不再厌烦,轻松学习京剧。

    教学方法:点拔、示范、引导、游戏、评价、激励、创作法等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道具、音乐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京剧方式问好

    教师用京剧的唱腔问:同学们好 哇 !(初步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

    导入1.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样的腔调和大家问好的呢?

    生:京剧。(可能不会直接打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生:踊跃举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资料。

    师:等学生念完资料后,点击课件将同学们说的知识罗列下来,给学生梳理知识线条。(课件出示)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脸谱时,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曲艺(说唱音乐) 聆听《故乡是北京》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融合了戏曲中的京剧和曲艺中的快板书和大鼓的一首京韵儿歌。

    师:现在我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我们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课件出示课题)

    学唱歌曲

    1.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节奏,进一步感受京剧咬字的特点,做到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生:我是蛐蛐。

    师:我是蝈蝈儿。生:我是蛐蛐儿。(与上句对比,强调儿话音)

    师:蝈蝈和蛐蛐吹牛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蛐蛐。(跟琴唱)

    师:我是哥哥。(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师:哥哥吹牛真高调,弟弟就比较低调。(强调后句音高不同)

    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师生交替,字正腔圆地按节奏读歌词

    2.轻声跟唱(再次跟唱歌曲,熟悉歌曲,巩固学习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分清间奏)

    师:老弟们真聪明!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例举学生所用的方法),还注意到可以用拍腿来表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带上这些方法来检查下自己学会了没有!

    (播放范唱音乐)

    3.跟钢琴唱(进一步解决歌曲中音准、节奏等问题)

    师:学会了吗?让我们跟钢琴来演唱。

    师弹单旋律,生视谱轻声唱歌词,间奏时拍腿。

    4.跟伴奏唱(再次感受音乐,检查学生歌曲学习的情况)

    师:唱得不错,加上音乐伴奏会更好听!来!

    师放伴奏,跟唱

    生视谱跟伴奏唱,间奏时拍腿

    5.师范唱(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京韵)

    师:你们不仅学会了,而且有些地方还唱出了京剧的味儿,比如:(抓学生唱的好地方点评并在此体验)。你们唱得很好,我想来PK下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播放伴奏)

    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歌曲中的京剧特点)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预设)

    师:为什么觉得好呢?

    生:唱得有京剧的韵味儿(预设)

    师:小组一起讨论下,看看歌曲哪些地方有京剧的特点?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

    7.师生交流、分段处理歌曲(通过交流及演唱,进一步感受、掌握京剧中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方面的特点,并分段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提升)

    (1)师: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京剧的特点?

    生:有动作。(预设)

    教学生简单的京剧动作

    学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播放伴奏)

    (2)师:除了动作,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出京剧的特点呢?

    ①根据学生找出的乐句总结属于京剧中哪种特点并贴出图片(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

    ②每总结出一京剧特点,引导学生按京剧的韵演唱该段,并加入小鼓、快板为适合的乐段伴奏

    师:你们太能干啦!正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这几大特色让我们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儿!

    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生:(重点唱这一句)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教师小结1.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认识了蝈蝈和蛐蛐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简单了解了京剧;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2、总结:谈收获及知识回顾师:京剧艺术作为国粹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在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京剧短短几分钟的表演撼动了全世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强化学生记忆,为日后学生的继续深入和学习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并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荣,继而发展之,最后自然过渡延伸到地方戏曲文化的学习。3.唱出京剧的韵味,为我们《京韵》这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猪的日记范本十篇


    如何让你的范文脱颖而出呢?学术界渐渐开始重视范文的作用。 范文中的实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整体构思的逻辑,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的文章可以让您更好地了解“猪的日记”欢迎阅读,请不要吝于分享帮助更多的人受益!

    猪的日记【篇1】

    今天晚上,妹妹在练习小明星广播。

    我猜,妹妹应该是用背诵的,因为她不识字,也不能带那张小纸条去播音。妹妹开始播了:大家好!现在是小明星广播时间,由我来主持,今天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儿歌,名字叫《做早操》我的播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这段话她应该练了好多遍了吧?我看她今天晚上一直练,一直练,练到很熟练了,她就用微信语音发给姑姑。小表弟回话说:小姐姐真厉害!她听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后来,妹妹发现她做早操那里有一句不熟,所以,她就继续一直练啊练,练到了熟为止。怎么样?我妹妹是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宝宝呢?

    猪的日记【篇2】

    11月22日晚星期四小雪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就开始写家庭作业。妈妈一进门就到厨房做饭,不一会妈妈就叫我吃饭。

    我放下铅笔,到饭桌前一闻,啊!真香。我问妈妈:“今天的饭叫什么名字?”妈妈说:“叫牛肉麦仁拌面汤。”然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妈妈看着我,开心地笑了。

    猪的日记【篇3】

    一天,有一只老鹰在天上寻找食物。还有三只小鸡在地上玩耍,这时,被老鹰看见了。老鹰在半空里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小鸡们俯冲过来。老鹰紧追不舍,小鸡们转身就跑,边跑边喊说“救命啊,救命啊!”这时,小鸡们的爸爸妈妈听见了,忙过来啄它。老鹰被吓得屁滚尿流逃跑了。

    小鸡们夸奖它们:“爸爸妈妈,你们好棒啊!”

    猪的日记【篇4】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今天我和姐姐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等了一上午,终于等来了姐姐,她先揉好面粉,接着教我把面粉做成长方形,再用兔子形状的模型一按,然后提起,一块兔子形状的糕点就做好了,我按了十块兔子形状的糕点后,又在姐姐的帮助下,用面粉做成了一朵玫瑰花。做完糕点,我们觉得有点单调,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削去梨和苹果的果皮,姐姐把水果切成片,摆成一个圆形,又在这个圆中放了那朵面粉做的玫瑰花。看着漂亮的成果,我和姐姐都很开心。

    晚上,妈妈下班回来看到这一切,非常感动,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问妈妈:是不是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事情?妈妈急急忙忙地回答:没有没有,我觉得你们真的很懂事!原来妈妈是因感动而流泪。我们在糕点上插上生日蜡烛并点燃,然后妈妈闭上眼睛许了愿。在快乐的歌声中,妈妈吹灭了蜡烛。我问:妈妈,你许了什么愿?妈妈说:我的愿望是祝你们身体健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和姐姐也很感动,妈妈永远都把我们放在第一。妈妈把糕点分给了我们,我们迫不及待地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以后,我用剩下的水果做了一杯香甜可口的果汁。妈妈喝完后,又夸奖了我们。

    妈妈每天工作那么辛苦,都是为了我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前期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猪的日记【篇5】

    星期天,我与妈妈来到了浦口,去我的大姨妈家玩。我和大姨妈家的儿子玩的很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俩年龄差不多的关系吧。我向妈妈要了30元后,和他一起下去玩了。

    我们来到了浦口公园,看见有人在卖渔具,便打起了主意,我对表哥说:“我们俩既然没有事,那就买一些渔具钓鱼吧。”“嗯,好吧。”他回答道。

    于是,我们就在那边的竹林里,找了两根较长又结实的竹竿,当做鱼竿。我又用钱买了20米长的鱼线,两包鱼饵,两个中型鱼桶。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找齐了,我和表哥手中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渔具,剩下的只是学习钓鱼了。这里钓鱼的人不算多,但毕竟还是有的。我们挑了一位老爷爷做老师,我对他说明来意后,他一下子就爽快地答应了。只见他先把蚯蚓套在鱼钩上,接着站起来甩钩,当鱼钩稳稳的沉在水里以后,便神态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了,悠闲地带上耳机听起了音乐。过了一会,水上的浮标就不停的上下颤动着,爷爷迅速站了起来并对我们说:“小伙子们,看仔细了,这钓鱼啊,一定要有耐心哦!”他先让浮标动了几秒钟,紧接着他双手握紧鱼竿向上一提。哇!他钓上来一条斤把重红鲤鱼。我俩羡慕极了,连声说“爷爷,你真厉害。”

    我们哥俩迫不及待地学起爷爷的样子钓鱼,顺便我俩约好举行一场钓鱼比赛,3点钟时在公园大门口见面,在比比看谁钓的多。说完我们就分头行动了。我来到一个地势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位于湖中心的桥上,我看到这里鱼群很集中,又能看见鱼群在哪儿,而且人又不多不易发现。我按着爷爷的做法,先套上鱼饵接着甩鱼竿,不一会我就钓上了第一条鱼,我兴奋啊!不由得小声地哼哼起来。由于我们买的是双钩,不一会儿就钓了很多鱼了。

    3点很快到了,我拿着丰收的战果来到公园门口等着表哥。最后结果出来了,我20条,表哥17条,我胜利了。

    钓鱼真好玩啊!

    猪的日记【篇6】

    下雨啦,下雨啦,忽然街道上传来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的喊叫声。果然,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细雨。

    我趴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天空。天空灰蒙蒙的。云儿,一层层的,无声地飘洒,铺满了天空;雨姑娘从云里抽着雨线,千丝万缕,沙沙沙,沙沙沙······,不一会儿,房屋﹑窗口和街道都被雨雾蒙住了。像是罩上了薄薄的轻纱。

    此时,大街上的人们都举着各种颜色的雨伞,穿着各色的雨衣在眼前晃动。这时一副多么美丽动人的画卷呀!

    猪的日记【篇7】

    我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就是巧克力了。在众多巧克力之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牛奶巧克力,因为这种巧克力的味道甜丝丝的,不像其他的巧克力那般苦涩。除此以外,这种巧克力的口感十分的丝滑,吃起来让人心情十分的愉悦。

    虽然我明白巧克力里面含的热量很大,如果吃得太多的话,就会身体发胖,但是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这颗吃货的心,看见巧克力就走不动步了,非要吃上一两块才会心满意足的离开。我一定会让自己节制一些,不要吃太多巧克力的。

    猪的日记【篇8】

    国庆节假期的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带我去龙源湖公园秋游野餐。

    一来到草坪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支开帐蓬,铺好地垫,准备开始野餐。妈妈拿出许多食物,不一会儿我们就吃完了。吃完饭,我们一起去湖边散步,我看到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就和爸爸妈妈玩“谁的树叶力气大”的游戏。我们先把树叶搓成条,再把两片树叶条钩在一起,使劲一拉,如果谁的树叶条断了,谁就输了,谁的没断,谁就赢了,很有趣。我们还做树叶贴,把好看的树叶粘在本子上做标本。

    一阵阵秋风吹来,我突然想到了一首李峤的古诗《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秋天,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我们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很快到下午了,我们该回家了,真是愉快的一天!

    猪的日记【篇9】

    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金桥学校四年级二班小学生。自从调查了一次性纸巾使用表后,我大吃了一惊,才调查了几个人一天使用量,一次性纸巾就超过了30张。所以,用一次性纸巾可真是受人喜爱呀!可喜爱过程中,树木也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大家一定要爱护树林,保护树木。

    说到了大树和水源,我就会想到乱砍滥伐破坏树林,使地球水土流失面积越越大。现在全世界每天都有许多土地被沙化。你们可知道,失去水和树木就意味着死亡。一千多年前,楼兰是个美丽富饶时期,后来因为环境受到破坏,没有了水和树,如今变成了一座草木不生死城,这难道不是惨痛教训吗?

    现在,全世界有五六十亿众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用一次性纸巾也增多了;所以,请你们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大自然。每人多栽一棵树,多种一株花,让我们轻松地运动,愉快地生活吧!

    猪的日记【篇10】

    观察日记一则

    今天上午,我在小区里找小猫做游戏。

    一下楼我就看见小猫在吃猫食,还有邻居家的姐姐在旁边;我奇怪的问:“姐姐,你家又没有猫,这些猫食是从哪里来的呀?”姐姐笑着说:“我家养过猫,所以家里一直有猫食。”我又问:“为什么我去你家没有看见猫呢?”姐姐说:“因为我妈妈怕影响我的学习,后来就送给了我姨妈。”说完后,姐姐就对小猫说:“咪咪,来这边。”小猫高兴的跑过来了,姐姐摸着小猫,小猫一会儿把尾巴放在姐姐的手上摇来摇去,一会儿举起爪子好像要和姐姐握手。姐姐握住它的小爪子,小猫就高兴的蹦蹦跳跳,过了一会它还用自己的后爪子挠痒痒。姐姐走到一边让我和小猫玩,我也想学姐姐的样子,可是小猫不理我,反而被我吓跑了。

    我回到家问妈妈,妈妈说:“可能是小猫不认识你,怕你抓走它,它才会跑开的。”

    观察日记二则

    今天,我又到楼下去找小猫玩,学着姐姐上次的样子,这次小猫让我摸了摸,虽然对我还是有些陌生,一会就跑开了,但是我很高兴小猫不再怕我了。回到家告诉妈妈,妈妈说:“你这样每天去找小猫玩,它就和熟悉了。”

    观察日记三则

    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为我买了一只小乌龟。从此,我和它就成了好朋友。

    小乌龟有一双黑鼓鼓的圆眼睛,三角形的小嘴,龟壳上有呈菱形的花纹,长着一条细而短的尾巴,显得非常可爱。

    小乌龟的胆子非常的小。有一次,我用一根细树枝轻轻的碰了一下它的龟壳,只见它一下子就把头和尾巴缩进了壳里,逗得我哈哈大笑。

    小乌龟爱吃肉,而且最爱吃鱼肉。有一次,我把一块鱼肉轻轻的放在它的面前,只见它小心翼翼的爬到鱼肉前,先用鼻子碰了碰鱼肉,确保安全后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后来我查了一些有关乌龟的资料,了解到乌龟的寿命很长,有的长达一千多年。乌龟也非常好睡,一年至少要睡近10个月。龟壳起到保护乌龟的作用。

    今天我可真高兴,因为我知道了更多有关乌龟的知识。

    观察日记四则

    前些日子,我在花盆里种了几颗豆子,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望着它快快长出小芽芽。可左等也不出来,右等也不发芽,我都快急死了。今天,等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了。清晨,我和平常一样给种子浇水,忽然惊喜地发现种子发芽了,嫩绿色,椭圆形,扁扁的,就像小鸭子的嘴巴似的。刚刚出土,芽上还粘着一层厚厚的泥土。我刚想把泥掸掉,妈妈说:“芽会越长越胞胀,泥土慢慢会自己掉的。”我也怕弄伤娇嫩的小芽,才恋恋不舍地作罢。

    观察日记五则

    今天一大早,我又发现昨天才破土而出的小芽芽已经长成小苗苗了。昨天并拢的小嫩叶儿,现在已经面对面地分开了,好像小鸭子张开了嘴巴,一对叶子中间还有一个小芽儿,好像鸭子的舌头。刚长出来的时候,小苗儿只有大约3厘米左右,非常短,可这会儿变得有6厘米了。一夜时间竟长了这么高,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说:“这是因为它们刚刚从泥土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在妈妈的“肚子”里吸收了足够的营养,就像你刚出生的时候一样,见风就长。”

    山西省汾阳市实验小学三九班成怡

    观察日记六则

    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多不胜数,奇异的奥妙多种多样。然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也让人震惊。我在家附近的小河边发现两三个“小黑豆”的东西,是什么呢?咦,他们还动了几下。我便把他们拿到家里,妈妈说是蝌蚪,我听后感到非常的诧异,我便爱不释手的观看。我把它们放到一个塑料杯里,倒入水,我一动不动的趴在旁边看着,有两只小蝌蚪在自由自在的玩耍,还有一只小蝌蚪只在一旁睡觉。

    我看着它们黯然神伤,它们吃什么呢?妈妈说:“蝌蚪的外形小巧玲珑,一身黑,又小又晶莹,它的嘴很小,应该是吃小泥粒吧!”我半信半疑,过了几个星期,小蝌蚪依然又蹦又跳,它真是个生命力超强的宝贝啊,可我发现大事不妙了,它原先只有尾巴,可现在又多了两只黑色的小脚丫,我诧异的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笑着说:“小蝌蚪正在长大哩!”我跃跃欲试,会不会越长越大成为一只黑绒绒的大蝌蚪呢?看着它们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它们养成巨蝌蚪,否者我是不会甘心的,又过了几个星期,天气逐渐的变热,这时它们又长出两只腿,这不成了怪物了吗?我急的七上八下,妈妈这时走了过来,我慌张的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呀?”妈妈说,这是蝌蚪的成长过程,再过不久的时间,它会变得更大的。我疑惑不解,心中有些犹豫,不养了吧,可我的心越来越害怕,我不停的鼓励自己,害怕的事只要自己去干那也就不是害怕的事了。

    我怀着胆怯的心又养了几个星期,小蝌蚪的尾巴没有了,变得秃头秃脑,可我却吓得心惊胆颤,妈妈笑着说:“不用担心他是有益动物。”我半信半疑,可我现在却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一天一天过去,蝌蚪也越变越大,黑色的皮肤也逐渐变绿,我经常的安慰自己,没事,没事。又是几个星期过去了,如今的小蝌蚪已变成了绿色的小青蛙;原先想的是巨蝌蚪,现在变成小青蛙;我面呈土色,提心吊胆,因为我最怕它了,我下定决心把它扔了,妈妈这时走过来说:“蝌蚪也是青蛙,没变成青蛙之前,是一个很小的“豆子”,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逐渐长大,长出腿,脚,皮肤变绿,最终成了青蛙。青蛙是有益动物,一只青蛙一天可以消灭一百多只害虫哩!每个人都要保护它。”从这件事中我受益匪浅。不仅建立了我保护青蛙的意识,而且我也知道了蝌蚪的生长过程,我还收获不小哩!

    大学课件(通用十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大学课件(通用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课件(篇1)

    设计理念:营造开放、愉悦、活跃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诗意语文中受到渲染,得到熏陶,激发思维,张扬个性。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读出诗的韵味。

    课前准备:学生制作资料卡

    1、有关太阳的词。

    2、有关太阳的诗。

    3、其它。

    教学过程:

    一、聊太阳

    1、导入:今天我们三(4)班可调高朋满座,来了几位尊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它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它,地球上的庄稼、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有了它,鸟、虫、鱼,才能生存,它是——太阳。(板)

    虽然,连日阴雨使我们难以看到太阳的笑脸,实际上,她时时和我们在一起。

    2、聊

    ①说起太阳,我们会想起很多美好的词语,如——指名说(阳光灿烂、暖洋洋、旭日东升),想起这些词语,心里会有暖暖的感觉呢。

    你还想起了什么?拿出资料卡,交流一下。

    ② 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遥望太阳、月亮,古往今来,人们通过它们寄托了无数的遐想,它们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关于月亮,我们已存在《月球之迷》一课整理过,当然,关于太阳或有写太阳的诗也不少,像耳熟能详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我们来品味、交流一下吧。

    ③交流:有关太阳的诗句(拿出资料卡)指名说。

    出示汇总诗句、齐读。(课件1)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悯农》)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9、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古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现代人又是怎样看太阳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板)

    二、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视频课件2)

    2、这甜美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来,让我们微笑着读 题目 ;再来,亲切地读 ;再来,高声赞美 。

    你还想怎样读?试试看——,指名读。

    3、你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强调了哪个词?

    生:太阳/大家

    师:为什么要这样呢?(指名说)让我们到诗中读一读,悟一悟吧。

    4、轻轻地,让我们把课文唤醒,自由读,慢一点,划出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指名上台写,生字要注音,同时,指4名同学分别读4节诗,只要读正确,把生字读准就可以。

    5、指导生字,音、形、义、书写、词意。生字词是读书的基础,一定要认准,会写,能理解。(读音:彤、趁;书写:霞、陪;区别:假、倍。)

    6、同桌互读,注意读准音,错了马上纠正,汇报对方读得怎么样。

    7、(课件3)配上音乐,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对口型,不出声,但要有表情或动作(把诗读到脸上,表情读)。来,让我们打着节拍,注意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感。

    8、把你心中的感受通过声音表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读,读出诗的韵味,韵律。(读—说—议,为什么喜欢,读出、说出感受和韵味。轻快、舒缓、期盼。)

    三、悟诗意

    1、太阳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读一读,还要想一想。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一个可爱的人来写,你觉得太阳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哪些诗句、或词语甚至标点符号能感受出来?(是女孩子、做好事的人,勤劳、善良,活泼、可爱,是大家的、别的国家她也要去。)认真思考,静思而有所悟。

    2、她的生活有什么规律吗?

    这首诗共有四节:第一节是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第二节是写太阳一天的活动;第三节是承上启下,回应第一节;第四节是写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对太阳的盼望。

    东升西落,睡觉时走向另外的国家。

    3、她做了哪些好事?换角色,把“太阳、她”换成“我”,体验读。

    续写在书旁边,一句、二句均可。分享交流读。

    四、读图画

    1、故意设问,我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这首诗是写太阳的,可是,我们看书上的图画,人物、表情、服饰、鸽子、绿草、鲜花,画到太阳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议一议,说一说,试着模仿,用诗的语言来表达。(课件4,激发思维)

    外国朋友——大家——同一个地球。

    鸽子——和平——同一片蓝天。

    归纳: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共享一个家。

    2、我想对外国朋友说——你们不要着急,太阳是大家的,她会去你们那儿的;您好,朋友,我们是一家,欢迎您到中国来。

    我想对鸽子说——带去我对四川灾区人民的问候吧。

    我想对太阳说——你辛苦了,做了那么多好事。

    我想对——说——

    五、诵诗文

    1、太阳是我们朋友,让我们跟随她,到诗中去一回吧。

    指导背诵:轻快——舒缓——悄悄地,可爱——轻声,期盼。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好么?会背的同学就背一背,不太会背得可以看书有感情的朗读,如果能配上合适的表情或动作就更好了。

    下面请欣赏石岩中心小学三(4)班的同学为大家表演的诗朗诵《太阳是大家的》(配乐)全班起立表演。

    2、总结全文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也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让世界充满爱,人类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3、简介作者,薛卫民,片断欣赏。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一定想知道,这首充满童趣、充满韵味的诗歌,出自哪位大作家之手呢?请看——(课件5)

    来,我们来欣赏欣赏薛卫民老师的作品吧——(课件6)

    薛卫民老师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阅读儿童文学快乐,创作儿童文学更快乐,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让人向上、向善、向雅。”从"不学诗,无以言",到盛唐、明清,诗歌可以说无所不在,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诗教传统。读诗、诵诗、写诗,使历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也使我们一向自诩为"诗的国度"。

    我们班也成立了小小诗社,柯家乐、唐平的小诗还发表在〈特区教育〉杂志上呢。另外,朱天赐、张裕萍、刘怡情等同学的诗也有自己的特点,写诗的孩子更聪明,同学们,如果你在课外多读一些诗,多练习一些,可能,你就是未来的一位大诗人呢。

    六、作业超市(自选商场)

    现在,我们一起去作业超市逛逛吧,你喜欢哪样作业就选那样,也可以多选。

    1、我想有感情的朗读,我想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2、我喜欢这首诗,我想把它抄下来。——好的,字迹一定要工整啊!

    3、我要把诗中最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到时候一定要拿给老师看哦!

    3、我想把这首诗背给小伙伴听。——好棒啊!

    看来每位同学心目中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作业,那就认真完成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七、板书

    太阳是大家的

    东升西落

    助人为乐

    爱与和平

    大学课件(篇2)

    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人物

    苗苗的见解感受

    我的见解感受

    季羡林的见解感受

    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大学课件(篇3)

    【预设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彤、陪”,正确认读“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韵味,为背诵诗歌做好准备。

    3、学习课文的一、二两节,借助图片理解诗歌的内容美,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和拓展写话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听歌曲《种太阳》。

    2、揭题:《太阳是大家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过渡:诗歌里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去读读这首诗,听清要求。

    1、自读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⑴ 先读生字,遇到带拼音的字反复多读几遍,并想想是什么意思。

    ⑵ 读课文3遍,读前两遍时,注意生字,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第三遍时,注意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看啊,热情的太阳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请同桌小朋友做小老师来检查,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同桌自由读)

    有困难吗?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齐读)

    ⑵ 检查课文通读情况:

    看来这些新朋友单独出现时,我们都已经认识他们了,那躲进诗歌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这首诗有四节,我们请每组来读一小节,把诗歌读通顺。

    三、学习第一小节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朵朵白云和红彤彤的晚霞吧!(出示课件)美吗?

    2、试一试,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吗?

    (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示范读。

    (多美的景色啊,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诗句,优美的诗句也可以变成美丽的图画。谁还想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4、齐读。这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5、试背。

    (读得可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太阳也舍不得回家去了,他还想听听我们来背背这些诗句,行吗?)

    四、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真不错!刚才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很快就把第一小节给背下来了。那么,一天中太阳都做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看谁最聪明,能从太阳的哪些动词中体会到太阳的爱,并用笔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2、体会:

    ⑴ “洒”:

    见过洒水车吗?当洒水车开过,两边的路面上是怎样的?这里的阳光洒在鲜花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太阳无处不在,多么无私)

    ⑵ “拔”:在这里,太阳把小树拔起来了吗?你怎么理解?

    (让小树生长得更快)

    此时,如果你是鲜花或小树,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说话训练)

    让我们把对太阳浓浓地爱,把心中的幸福快乐,通过朗读传递给每一个人吧!(齐读前两句)

    ⑶ “陪”:

    最有意思的是太阳陪着我们玩了,海边,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去过,但是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波光粼粼,此时,你就在这蔚蓝的大海边嬉戏,玩耍,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高兴)你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和表情来读读。

    一般来说,谁会带我们到海边去玩呢?(妈妈)对啊,其实诗人早已把太阳当作我们的妈妈了,怪不得用了一个“女字旁”的她呢!

    3、小结:

    太阳把爱给了鲜花、小树和小朋友,你喜欢这样的太阳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读太阳为我们所做的美一件事吧!

    4、太阳仅为鲜花、小树和小朋友带来了美和快乐吗?我们仔细看看这一节,他最后还有一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太阳还把金光往哪儿洒?她把什么也往高处拔?她还陪人们干什么?同学们一定能想到很多。请你也当小诗人来说说。

    五、作业

    选做题:你能选择其中的一道来完成吗?试试看,你能行!

    1、太阳走到了澳大利亚,

    她也把金光往( ),

    她也把( )往高处拔;

    她也陪着( ),

    看他们( )。

    2、她把( )洒向大地,

    她让柳树长出( ),

    她让小草( ),

    她让森林( ),

    她把春天打扮得更加( ),

    她使我们的生活( )。

    3、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 ),

    她( ),

    她( ),

    她( )。

    ……

    大学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清单:

    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并填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⑵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 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大学课件(篇5)

     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滑翔 目空一切 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了解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每当肃杀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业,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关于大雁的记忆?

    二、简介作者:

    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享誉世界的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影响深远的作品是《沙乡年鉴》,这是他对于自然、土地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春天,大雁归来的情景)

    2、作者对大雁做了哪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写了大雁归来、觅食集会,突出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大自然的诗意

    四、精彩赏析

    1、 语言形象优美

    ①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C、词汇丰富多彩。 仿写句子: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2、“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① 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潜伏”在沼泽里,只为了聆听大雁的集会;

    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作科学的考察; 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②同学们所造的好句都源于丰富的心灵与用心的学习,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确:是爱。他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大雁的深情。 这种感情尤其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语句语段中,如:

    “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

    ③阶段小结:学生对上半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明确本文是集知识性、形象性与抒情性于一体。

    3、学生也提交了些独立的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这些从文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

    大学课件(篇6)

    一、课前谈话,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师:李老师知道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音乐,恰逢今天艳阳高照,老师就邀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想听吗?要仔细听清楚歌词哦!

    生:听歌曲(边听边跟唱)。

    师:这首歌里唱的是谁带来了七色的光?

    生:太阳

    师:(课件出示)太阳图片

    师:今天,太阳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师:同学们对太阳应该不陌生吧,我们前面刚学过课文21课《太阳》,让我们一起背诵21课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流利地背诵

    师: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她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全世界的,太阳是属于大家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太阳的诗(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25课,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歌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生词)谁愿意领大家来读一读。

    生:看屏幕领读词语

    师:(出示“彤和红彤彤”注明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彤云”的“彤”读二声,而“红彤彤”的“彤”读一声。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

    生::tōng。

    师:好像这位同学一样,我们一齐把字词读两遍!(用手指书空生字)

    师: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生:……

    师: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分别找四名同学们分小节读一读,谁有信心读得声音洪亮与流利?(指名)

    师:其他同学的任务更重要,请你认真听他们读诗歌。并想一想读了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文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太阳落山的景色很美。

    生2:我知道了太阳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

    三、吟诵品味,享受诗意,积淀感悟

    学习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一首优美的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们要把诗读好,就应该边读边想象画面。按照这样的方法,同学们试试,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自由读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第1小节

    师:读着读着,谁发现这小节还藏着一个什么知识了吗?

    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板书:东(升)西(落)]

    师:那么,你们又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朵朵白云。(板书:白云)

    生2:我仿佛看到了晚霞。(板书:晚霞)

    ……

    师:下面就跟老师一起去欣赏那洁白的云朵吧!(点击出图“朵朵白云”)师: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多美的景色呀!

    夕阳西下,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白云变成了?你们现在知道“红彤彤”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红彤彤”就是火红火红的意思。

    ……

    师:是呀!那晚霞是红得如此美丽!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用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第一小节)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文,评价(读得不够美)

    师: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不想驻足欣赏这美景吗?所以“朵朵白云”应该读得慢一些。那晚霞是因为红才美丽,所以“红彤彤”应重读。你再试试。

    生:练读,个别读

    师:指导朗读

    师: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都记在脑海中吧,试着背背第一小节。(指名背)

    (二)学习第二小节

    师:太阳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关怀,看它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用笔画一画。

    生:自由读文画句子或词语。

    生:个别读

    师: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生: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

    师:你认为这一段哪个字或哪个词用的好?

    生1:我认为“洒”用的比较好

    ……

    师: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洒”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有了太阳的普照,每朵鲜花才开的这么艳丽。

    师: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是不是太阳拉着小树让它长高。

    生:是指太阳给小树输送营养,让它快快长大。

    师: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阳陪着咱们玩了,谁去过海边?你去海边都干什么了?

    生:我在海边拣贝壳

    ……

    师:那你当时的心情一定是高兴的、快乐的。(高兴,快乐)

    师:那你就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

    生:读文(不够兴奋)

    师:你高兴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表情?(指导面带笑容地读)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

    师: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和同桌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同桌比读)

    生:女生朗读

    师:那么,太阳就做了这几件好事吗?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抽生说。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

    师: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课件出示)

    生:学生练写,全班交流,改写

    师:为我们班的小诗人鼓掌!

    师:是啊,太阳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她让小草变碧绿碧绿,她让鲜花开得更加灿烂,她让小动物们尽情的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她让我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的成长。老师也来当回小诗人。(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如:她使庄稼茁壮成长,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们在学校学习,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三)学习第三、四小节

    师:太阳忙碌了一天,她会和我们一样也进入甜美的梦乡吗?她会去那儿?去干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小声读读诗歌的三四小节。边读边想,她又去哪儿了,去干什么了?(课件出示:三.四小节)

    生:自由读

    师:太阳趁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去别的国家会做些什么呢?

    生:去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带去快乐?

    生:她也会把金光往鲜花洒,也会把小树往高处拔……

    师:小朋友们还在睡梦中呢!千万不要把他们吵醒啊。最后一句注意要读得轻点、慢点!再来试试。

    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四、升华文本,渲染主题

    师:是啊,太阳不仅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别的国家的,那时因为——

    太阳是大家的!

    不管你是健康或是残疾,你都可以拥抱温暖,那时因为————太阳是大家的!

    不管你是贫穷或是富裕,你都可以分享阳光,那时因为————太阳是大家的!

    师: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课件展示:书中插图)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师生做放飞的动作)说:远方的朋友们,让和平鸽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让我们珍惜每日的时光。

    师:还有最后几分钟,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在坐的听课老师,好吗?

    生:男、女生各读一节。

    师:读得真好!最后跟李老师一起去作业超市逛逛吧,(出示作业内容)

    你喜欢做哪样作业就选哪样,也可以多选。

    生:我想有感情的朗读.

    师:别忘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生:我喜欢这首诗,我想把它抄下来。

    师:好的,字迹一定要工整啊!

    生:我要把诗中最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师:到时候一定要拿给老师看哦!

    生:我想把这首诗背给小伙伴听。

    师:看样子,每位同学心目中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作业,那就认真完成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25太阳是大家的

    白云(洒)鲜花(拔)小树

    西(落)——太阳(图)——东(升)

    晚霞(陪)小朋友

    大学课件(篇7)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具准备: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教学方法: 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悟课文 讨论: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

    五、感情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七、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1、写好文章 多看书

    2、三贯通 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

    质数合数课件十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了这篇“质数合数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这里有一些适合需要的朋友们来看看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氛围调动的重要方法。

    质数合数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并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正方体拼组图形中。

    教学目标:

    1、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小正方体拼组图形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质数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体,而小正方体是合数个时,哪种表面积最大或最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运用到拼组图形中,并能归纳出合数个小正方体拼组成的图形,谁的表面积的大、谁的表面积小。

    教具准备:

    1、每人20个小正方体。

    2、题卡每个小组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问题:

    1、师:比一比:老师写出1至20,你们说出1至20,看看谁最快?

    课件1出示: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堂上,我班学生感觉到不太可思议,太简单了,于是高高兴兴的在本子上认真书写,写好后还再高兴中我就提出新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这些数的用途吗?

    (当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

    3、问题情境:你能用本学期的知识给这些数分分类吗?

    学生很快就把这1至20分好了类:

    (1)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2)按约数的个数分: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只有一个约数):1

    质数(两个约数):2、3、5、7、11、13、17、19

    合数(三个约数):4、6、8、9、10、12、14、15、16、18、20

    4、让学生给1至20说出它们的因数:

    找出质数的所有因数: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11的因数:1、11

    13的因数:1、13

    17的因数:1、17

    19的因数:1、19

    小结: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找出合数的所有因数:

    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10的因数:1、2、5、10

    12的因数:1、2、3、4、6、12

    14的因数:1、2、7、14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18的因数:1、2、3、6、9、18

    20的因数:1、2、4、5、10、20

    小结: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5、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长方体:6个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二、质疑、探究。

    1、问题情境

    师:昨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呀?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我出示课件: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组图形,问拼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多少?

    学生用练习本完成。

    (1)12×1×4+1×1×2=50(平方厘米)

    (2)6×2×2+6×1×2+2×1×2=40(平方厘米)

    看着学生的答题,我试问学生,还有没有算出与这两位同学不一样的表面积?

    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没有!

    2、分析与探究。

    师:那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拼一拼,算一算!

    课件出示:12×1×4+1×1×2=50(平方厘米)

    6×2×2+6×1×2+2×1×2=40

    4×3×2+4×1×2+3×1×2=383×2×4+2×2×2=32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发现,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体积一样,但表面积各不相同。

    3、带问题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我给每个同学20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并以五人小组合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

    师:同时,谁能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知识,你能联系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熟练拼组出这些图形吗?并把你拼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和你的拼组图形一样,特别注意的是看看哪个同学在拼一拼、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质数合数课件 篇2

    活动一:以新闻引入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过程:

    刚才大家提起“歌德巴赫猜想”,赵老师也很感兴趣,而且一直在搜集这方面材料,点击课件, 很巧前一段北京日报2002,3,20,第九版有这样的报道:两年前, 英美两家出版社悬赏100万美元,限期两年求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截稿日期就在今天3月20日。也就是说“哥”对于全世界来说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歌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点击课件,今天竞有人悬赏100万美元求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 ,歌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麽呀?有兴趣看看吗?点击课件

    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 谁来读一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生读。

    师:就这样一句话呀。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什麽啦?

    生:大于4的偶数 能举个例子吗?       6、8、10……

    奇数:什麽是奇数?

    素数(质数): 什麽样的数是质数?

    师:哦你们是这样理解的。看来质数与约数有直接关系。你从那知道的?

    教学反思: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从新闻入手,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活动二: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活动目的: 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认识质数

    .师:看来你们对这个猜想已经初步理解了,我们能试着写一个符合这个猜想的式子吗。

    生:8=3+5   3、5是奇数吗?是质数吗?

    10=11+3  3、11是奇数吗?是质数吗?

    14=7+7  同意吗?为什麽?

    师:都有兴趣举,拿出本来,看谁举的多。

    生:举例。你举了几个。师把最多的式子板书黑板。

    师:还有补充吗?

    师:我们按照自己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解写出了这些式子,是否都符合这个猜想呢?

    师:符号右边都是奇数吗?都是质数吗?质数有什麽共同特点?

    生: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其他约数的数叫质数。

    师:能举出一个质数吗?5 是质数,为什麽?17是质数,为什麽?

    师:都想举拿出本举看谁举得多?四人交流一下。

    师:生汇报。这些数都是质数,到底什麽是质数。板书:质数

    2、认识合数。

    .师:9这个数为什麽不是质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什麽数。

    生:合数,为什么?

    师:谁能再举一个合数。什麽是合数?板书:合数。

    质数合数课件 篇3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快点告诉我你的学号,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二、引入: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1、写因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对不对,那么请你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在写之前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写因数的方法?说完后然后学生现在开始写因数,就写在学号牌上。(要求:写因数时要求完整、工整、有规律。)

    2、交流:请1—12号同学汇报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教师板书。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黑板上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板书完成:有一个因数:1

    有两个因数:2、3、5、7、11、

    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

    (1)质数

    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谁能发现: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

    命名: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齐读后特别强调“只有”两字然后个别读,最后再齐读)(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再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

    (2)合数

    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应强调两个以上或至少有三个因数

    命名: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合数。(板书:合数)(课件)齐读概念

    所以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再举出几个合数的例子,然后问为什么。问: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合数也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呢?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分类: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明确用三分法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三类

    13号到27号的同学看看你们手中的因数也就这三类

    判断你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并告知理由。

    (二)动手实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1、51,是质数还是合数?要想马上知道一个数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过渡)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我们一起制作一个质数表,拿出100以内的数表,想想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2、刚才,我们有些同学接受任务后,有的马上就去找,有人在思考。要是我,我可不及于去找,而是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找。说说你们是怎样找的?(把质数留下,其他的数去掉,古代数学家就是用这种筛选的方法制作质数表的。我们都来筛吧!)

    3、怎样筛选的更快?……同学们自己发现了规律制成了100以内的质数表。你们真了不起!

    4、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质数合数课件 篇4

    本周我上了一节教学常规视导课,是小学数学第10册的《质数和合数》。

    【片断一】

    课前,我问学生:“今天我们在教室上课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

    “来了三位客人老师。”生齐答。

    “是的,每位同学都表现出了最佳的精神状态。好的,你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我们教室内所有的师生进行分类吗?”

    生①:“可以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分为两类,就是所有的老师为一类,所有的学生为一类。”

    生②:“可以根据性别来分类,所有男的为一类,所有女的为一类。”

    生③:“可以根据是否戴眼镜来分类,戴眼镜的人为一类,不戴的为一类。”

    生④:“可以把听课的老师分为一类,把我们自己班的同学和任老师分为一类。”

    生⑤:“可以按小组来分类,第一组为一类,第二组为一类,第三组为一类。”

    ……

    还有很多双小手示意要发言。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有自己的分类标准,是可以的。下面我想请你简洁地、最好就用一句话来解决一个问题。”

    “假如有人说我们教室内的人全部都是男的。你如何跟他反驳?”我发问。

    “我就指着刘倩说她是女的,就可以说明他说的这句话是错的。”刘星星指着自己的同桌说,引起全班同学大笑。

    “刘星星说的有道理吗?”

    “可以的,只要指出有一个不是男的,就能证明那句话是错的。”有学生解释给其他同学听。

    【片断二:】

    “前面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能有序地写出一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吗?”

    我把“所有的”三个字加重了音说,目的是为了强调,不漏写约数。

    很快,大家都写好了1~12这12个数的所有的约数,我把其中一个同学写的展示出来了:

    1的约数:1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12的约数:1、2、3、4、6、12

    “你能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将这12个数进行分类吗?”我强调了“约数的个数”这几个字。

    生①:“我想把这12个数分成这样几类,1有一个约数为一类,2、3、5、7、11各有两个约数为一类,4、9各有三个约数为一类,6、8、10各有四个约数为一类,12有六个约数为一类。即约数个数相同的各为一类。”

    生②:“我是把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分为一类,个数为偶数的分为一类,即1、4、9为一类,2、3、5、6、7、8、10、11、12为一类。”

    生③:“我是把1、2、3、4、5、7、9、11分为一类,6、8、10、12分为一类的,因为第一类数的约数的个数都是3个或3个以下的,而另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3个以上的。”

    生④:“我是把1、2、3、5、7、11分为一类,4、6、8、9、10、12分为一类的,因为第一类数的约数的个数都是1个或2个的,而另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2个以上的。”

    生⑤:“我是这样分的,1分为一类,2、3、5、7、11分为一类,4、6、8、9、10、12分为一类的。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3、5、7、11是质数,它们只有两个约数;4、6、8、9、10、12是合数,它们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约数。”

    “他都知道质数和合数了,一定是课前作了很好的预习,预习也是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我边板书“质数”、“合数”,边表扬生⑤,“那么质数和合数到底‘长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继续研究。”此时,由师生共同直接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入手,再次深入研究其约数个数的不同特征。

    【片断三】

    “前面,我们按照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今天我们能否重新给自然数分类呢?”说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自然数”三个字,并在下面画了一个椭圆。

    生①:“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生②:“不对,还要再加上‘1’才行!”

    生③:“我也同意把自然数分为三类,就是‘1’、‘质数’和‘合数’。”

    她把“1”画在一个小小的圈里(上图①),“为什么把‘1’画在这个小小的圈里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只有‘1’啊!”她更不解地看着我。

    “你觉得‘1’只有一个,是吗?”

    女孩点点头。

    “‘1’虽然这一类只有一个,可它也是一类啊,对不对?是一类就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吗?”我问大家。

    “是的。”全体同学作答。

    “那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吗?”(如图②)。

    “可以。”

    “那你们再来猜猜看,在非零自然数中是质数多还是合数多?”

    “因为质数和合数都有无限多个,所以应该画一样的。”

    【片断四】

    在让学生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制作步骤,然后才动手制作,等制作完成时,我问:“我们在把2、3、5、7的倍数划去后,还要不要继续划去8的倍数、9的倍数、10的倍数……?”

    生①:“不需要再继续划去8的倍数了,在前面划去2的倍数时,已经把8的倍数都划去,因为一个数如果是8的倍数,它肯定也是2的倍数。”

    生②:“同样道理,也不需要再继续划去10的倍数了。”

    “那9的倍数呢?”我接着问。

    生③:“也不需要再继续划去9的倍数了,在前面划去3的倍数时,已经把9的倍数都划去,因为一个数如果是9的倍数,它肯定也是3的倍数。”

    “对,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在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时,当7的倍数划完后,一直要划到哪个数的倍数为止呢?”

    生④:“就到7的倍数划完后就可以了,因为7后面的一个质数是11,11乘11是121,121都超过100了,所以到7的倍数划完后剩下的数就都是质数了。”

    【思考】

    上述四个片断的处理,我认为基本上突破了《质数和合数》这一课时的关键和难点,实现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一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对学生渗透某些数学思想的任务,如集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等。

    ①片断一是课前谈话,看似普通,实则用意深刻,因为这是片断二的铺垫之作,没有片断一的伏笔,就不会有片断二中对1~12这12个数的分类的深刻和有意义。因为片断二中对12个数的分类是充分的,所以学生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的形成也是牢固的,有意义的,可建构的,有“原形”的。实则上对于质数和合数的区分,是基于对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区分的,而这个对约数个数的分类的历程又是丰富的,是源自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从已有认知到质数概念的建立,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节点,必要的、充分的对于约数个数的分类则是有效激活这一节点的重要环节。

    ②片断三重在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1”在非零自然数的这一次分类中到底占有几席之地?一个是“质数”和“合数”两者中谁的个数更多?第一问题学生可以丝毫不经思考地把“1”圈在一个很小的圈里,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因为“1”就只有一个数,而质数和合数有那么多,就应该在那个集合里画一个小小的圈。可是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尽管“1”只有一个数,质数和合数各有那么多,可“1”在这里它也代表着一类,类与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各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把非零自然数的分类作了上述处理(如图②)。第二个问题中,学生从1~12这12个数的分类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质数少于合数,于是大多数人认为质数少,合数多。那么教师就要借助于“自然数个数、有没有最大自然数”等学生的已有认识进行有效的迁移,逐渐浸润“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在朦胧中感觉两者皆为无限多。在这里,教师就要打碎学生初步的、原生态的固有思维习惯,把它调整到数学的、合理的、有挑战性的思维平台上来,这是又一次思维水平的提升。

    ③片断四处理的是一个问题解决中策略的合理性问题,“为什么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只要把2、3、5、7的倍数(本身除外)划去就可以了呢?而不需要再去划8、9、10……的倍数呢?”“为什么只要到划去7的倍数后就可以停止了呢?而不要划到11的倍数呢?”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100以内的质数表,其内心也很纳闷,不知其所以然

    质数合数课件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要说的课题是《质数和合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第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59~60页;是学生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每生两张学习资料和课件

    第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本着此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我们把教室里面的人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男生和女生老师和学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引出分类标准很关键;又如:我们学习过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再次强调分类标准的重要;自然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有一种有价值的分法。出示课题:质数和合数。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很快找出1~12各个数的约数,铺垫探底。然后要求找一个标准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这样学生很快找到以约数个数的多少分为: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约数的三类。教师及时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约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约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最好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观整堂课:自然流畅、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敬礼)

    质数合数课件 篇6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23—24例1、做一做,p25—26的t1—5

    指导方法思考: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质数和合数?举例说明

    3、在这个表中找出100以内的全部质数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23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 34 17 15 23 20

    43 39 51 78 90 99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p23~24例题1及p25题1~5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习反馈(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生反馈:

    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

    (4)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可以分几类?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2)完成p23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3、出示p2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略)

    (4)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5题1~5

    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

    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

    四、拓展延伸

    1、判断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两个奇数相减,差一定是偶数

    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0以内的质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3、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①10=( )+( )

    ②16=( )+( )

    ①24=( )+( )=( )+( )=( )+( )

    五、课后小结:

    六、作业:

    质数合数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5、小练习: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6、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质数合数课件 篇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熟记20以内质数,能较快地、准确地辩识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

    1、透过实际箱装饮料罐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2、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情感与态度:

    1、由简单、实际的生活例子开始,减少学习时遇到太过抽象,无法理解的情况,以增加学习信心。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

    cai、投影仪、学习单2张,学号数字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如果让你给来听课的老师分类,你想怎样分?(按性别分成男和女两组,按年龄分年青和年长两组…)也就是说按不同的标准分有不同的分法。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观察生活:

    (1)师: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猜猜看:通常一箱饮料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生猜:偶数、奇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

    (2)老师这里拍摄了一些箱装饮料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饮料共有多少瓶?是怎样排列的?用算式表示。

    教师出示4张不同数量装箱的照片:  板书:   9=3×3

    9瓶啤酒、12瓶可乐、                    12=3×4

    15瓶牛奶、24瓶雪碧                     15=3×5

    24=4×6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9瓶啤酒排成3行3列,9=3×3……

    (师板书在黑板右侧)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板书。)

    板书:9=3×3=1×9

    12=3×4=2×6=1×12

    15=3×5=1×15

    24=4×6=3×8=2×12=1×24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用的可能性最小?(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勾一勾。)

    为什么?(不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儿有13瓶饮料,请你将它们排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要求每排数量相等,可以有哪些排法?17呢?19呢?

    板书:13=1×13              学生思考,同桌说一说

    17=1×17             (师板书在黑板左侧)

    19=1×19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数吗?

    据学生回答:20以内的质数。(这样的数还有很多)

    二、探究原因:

    (一)、探究质数意义:

    1、想一想:为什么右边的数量可以排成多行多列,而左边的数量不能排成多行多列呢?

    (评:这个问题抓住了实质,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和关键,非常具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人小组讨论(相机提示:跟这些数的约数有关。仔细观察左边这些数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整理揭示:象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

    (cai辅助逐步演示。)

    2:1、 2

    3:1、 3

    5:1、 5

    7:1、 7

    11:1、11

    13:1、13

    17:1、17

    19:1、19

    ……

    2、再举几个质数,并说明理由。

    (评:适时巩固应用,加深理解概念。)

    (二)、探究合数

    1、用质数判断合数:右边这些数也是质数吗?(不是)为什么?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揭示:象这样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

    (cai辅助逐步演示)

    4:1、4、2

    6:1、6、2、3

    8:1、8、2、4

    9:1、9、3

    10:1、10、2、5

    12:1、12、2、6

    14:1、14、2、7

    15:1、15、3、5

    16:1、16、2、8、4

    18:1、18、2、9、3、6

    20:1、20、2、10、4、5

    ……

    2、请你再举几个合数,并说明理由。

    3、比较巩固意义: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约数的个数。)

    (三)、谜底揭晓: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的总数量通常是些什么数?(板书:合数)很少采用什么数?(板书:质数)

    (四)、巩固练习,并引出“1”

    1、判断下列各数(是质数,一、二组举手;是合数,三、四组举手)。

    2、17、50、22、37、35、29、87、1

    提问50、87的判断方法(联系旧知: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2、当最后判断“1”时,都没举手,提问: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揭示:“1”只有一个约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cai演示。)

    (五)、总结并揭题: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三、发展练习(cai辅助演示。)

    1、学习单1:小组合作完成后,是的画“√”。1、学习单1:是的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填一填:

    (1)最小的奇数是   (   )

    (2)最小的质数是   (   ),

    (3)最小的合数是   (   )

    (4)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  (   ),

    (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   )、(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2)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4)两个质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   )

    (5)9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   )

    2、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第一位:1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大数

    第二位: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数

    第三位:最小的质数

    第四位: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五位:最小的合数

    第六位: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

    第七位: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大数

    第八位:最小的偶数

    四、动脑筋离开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1”离开教室;

    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离开教室;

    请质数离开教室;

    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离开教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课件按要求逐步出示数字,学生在自我判断后对照课件上的数字选择离开教室)

    质数合数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4和2449和791和13(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填写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5、小练习: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6、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7、小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0。

    2、说一说

    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5、小练习: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质数合数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提问:什么是因数和倍数?怎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质数与合数进行有效铺垫。

    全班分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根据因数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字分成几类?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

    先小组交流,再请小组合作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分类方法及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寻找1~20每个数字因数个数的不同,理解了质数与合数概念的不同。明白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2汇报100以内的质数,说说不同的方法。

    汇报时让学生充分说说划掉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所学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说一说。

    注意两种分类方法的依据不同,所以分类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混同起来,因此通过此项活动帮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2?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3? 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2 课堂小结。

    大学教学课件十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学教学课件十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教学课件 篇1

    1.了解北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为办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2.把握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的文化意义。

    3.结合文章结构,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4.理解蔡元培校长对北大学子的殷切期望,以及他对社会的深切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及崇高的修身做人的观念。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蔡先生向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期望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以及感悟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的文化意义。

    or:rgb(0,0,0);font-weight:bold;font-size:12.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蔡先生向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期望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以及感悟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的文化意义。

    1、你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什么?

    要求一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情况,如果学生不太了解,则教师补充:

    京师大学堂,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它诞生于清末民族危亡之时。为了救亡图存,18,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推动下,设立京师大学堂。当时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而且也是负责管辖各省学堂的全国最高行政机关。19,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严复,这位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成为北大首任校长。1912月,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整顿校风,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形成了北大独特的学术环境与学术空气。

    北大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她是一块圣地,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这所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前赴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传承,而是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远播。生活在燕园的人既感受到这种恒远的同时又感觉它是不具形体的、不可触摸的、巨大的精神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变北大命运的前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说说你所知道的蔡元培。

    要求一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情况,如果学生不太了解,则教师补充: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现代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19,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1917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与方法,整顿校风,改革教学,网罗人才,使北京大学面目焕然一新。

    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肄业(yì) 提携(xié) 弭谤(mí) 訾詈(zǐ lì) 砥砺(dǐ lì) 相勖(xù) 商榷(què) 泥淖(nào) 稽首(qǐ) 冶游(yě)

    2、重点词语积累——熟语积累:

    (1)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2)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3)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dǐ)固。

    /b>

    1、研读标题,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 。

    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

    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

    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所以演讲辞必须——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把握文章主旨,理清写作思路,列出本文结构示意图。

    本文结构示意图: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本次演讲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

    第三部分(第5段),结束语。简单勾勒目下所做之事,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3、蔡元培先生向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说的?

    教师小结: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从课文的结构上看,这体现出了演讲词逻辑性强的特点。

    /b>

    1、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并概括当时时代特点)

    提示:(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

    齐读,教师小结: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北大,也难脱俗流。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考试突击讲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演讲要有针对性。

    2、在这种背景下,蔡元培先生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在文中找到具体语句。

    重点筛选出下列句子齐读并体会深刻含义:

    ①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指名模拟演讲这些句子。

    教师小结:这些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青年学子要洁身自爱,以身作则,担当起改正社会流弊的作用。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这些语句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1、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大学教学课件 篇2

    一、教学目的: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的教益,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艮:gěn性子直,事物坚韧而不脆;gèn八卦之一,姓。

    涅;niè        巩固:gǒng        炯炯:jiǒng        白皙:xī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在诗、短论、小说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特别是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主要的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主要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的诗人》等。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对奇特命运下的人物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独具特色。

    罗曼罗兰。1866-1944,著名的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传记、小说上。传记的主要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主要的小说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在19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他也由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获得诺贝尔奖。其他主要的小说作品有《哥拉布勒尼翁》、《格莱昂波》、《皮埃尔和吕丝》、《欣悦的灵魂》等。罗曼罗兰的作品文笔豪爽质朴,人物形象多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共四集十卷。小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为改革音乐而孤独奋斗的一生。约翰克利斯出身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贫寒月师家庭,从小学习音乐,年轻时受到当地公爵的赏识。但是他性格倔强,鄙视豪门,反抗宫廷,由不能容忍周围庸俗感伤的音乐基调,与当时的音乐界有冲突。接着他的爱情又受到了挫折,再接着又因为为了帮助农民而打死了一个行凶的士兵,受到通缉,逃到了法国。法国是他幻想中追求文明自由的理想世界,有真正的艺术的地方,但是他所看到的现实使他很失望。在法国的时候,他与当时法国盛行的唯美主义和形式注意的颓废艺术展开斗争,受到敌视,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反抗者。进而到中下层人民中号召起来反抗丑恶现实,但是他又自恃知识分子的身份与中下层民众有距离甚至格格不入,他的革命活动又遭受失败。在五一节无意中卷入了示威游行中,好朋友奥里维啊被警察刺死,出于自卫他打死了警察,再次逃跑了,到了瑞士。在瑞士他隐居下来,万念俱灰。后来重返法国,与过去的.对手言和,转而讥笑像他当年那样孤独奋斗的年轻人。晚年居住到了意大利,成为了誉满欧洲的音乐大师,一心致力宗教音乐创作,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在追忆中死去。

    5.课后思考第一题。

    ⑴高师教育方面的特点:

    ⑵高师阶段的教育对罗曼罗兰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影响:①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

    影响:产生新的思想境界,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

    6.课后思考第二题。

    你认为罗曼罗兰的性格中有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提示:文中所提到的品质比如追求自由的思想,富于奔放的热情,执着与自己的信念,崇拜并学习伟人的思想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勤奋努力学习,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坚持努力等,只要学习提及任何一点并言之有理都是正确的。注意突出“最值得”。题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和表现的机会。

    7.课后思考第三题。

    你是怎么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提示:昨天、今天和明天是意味着一个生动的本体、统一体,这样看待才会高瞻远瞩。同样是言之有理就正确。

    8.课后思考第四题。

    作者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第三段:三位大师与他的互相影响,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第四段:引用了罗曼罗兰自己写的材料表现突出对于莎士比亚的迷恋。

    第五段:通过写罗曼罗兰对托尔斯泰的崇拜突出罗曼罗兰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认识。

    第六段:引用了许多材料评书斯宾诺莎的那种柔和的精神光辉从此永远照亮了他的心。

    9.总结写作特色。

    介绍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优秀人物。从一个心理学家的家度剖析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真正向读者展示了进入这些精神巨人的内心世界的道路。

    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

    优点:

    借助课后思考题,在完成思考题的同时将课文带入,这样的讲课结构比较合理。

    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适当的提问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引导也比较到位、深入和全面。

    缺点:

    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本课原来的要求是两个课时,却只能用一个课时解决。因此上课的节奏有些紧张,给学生思考领悟的世界不够,同时一些较深层次的、略微超出课程要求但是对学生个人修养有益的思想内容没有讲解。

    大学教学课件 篇3

    1、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2、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3、指导学生学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框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自我复习的能力,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在生成中突破。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给大家带来四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你们还记得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让我们和这几个好朋友快乐起航吧。

    比一比,谁是记忆小明星。

    1、谁能说一说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4、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学生尝试解决。

    2、小组汇报,总结方法。

    3、教师出示课件,指名读课件内容。

    4、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比较方法,集体订正。

    师:单独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方法大家掌握了,那么,如果一个题里既有分数、小数,又有百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比比谁的做法好。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满载而归。在回来的路上,小猴子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小猴子也很佩服你们,还要向你们学习呢。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大学教学课件 篇4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搜集关于宋庆龄和孙中山的一些故事或者其他资料。

    1. 齐读课题,了解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2. 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初步了解。

    1. 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2. 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1. 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2. 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3. 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4. 找出宋庆龄这样勇敢的原因,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5. 老师指导对话朗读。

    6. 理解关于描写宋庆龄外貌的词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1. 自读第16~18段。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并读一读。

    2. 勾画出描写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词语,读一读。

    3. 谈自己的体会。

    4. 老师指导学生读好第18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 自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 试背第18段。

    7. 从写作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完成课后第2题。

    1. 自读课文,找到与前面照应的宋庆龄亲自参加试飞的原因。

    2. 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

    1.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3. 完成课后第1题。

    大学教学课件 篇5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大学教学课件 篇6

    授课难点: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主题班会课设计:

    主题班会准备:

    1、提前向同学们通知,回忆以前的学习方法,并找出适合自己扥学习方法,在班会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向同学们征集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与流程意见。

    主题班会背景:

    大一新生经历了高考的拼搏,升入大学后,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呈现出懈怠松散的精神面貌。为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大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故开展此主题班会。

    班会流程:

    一、学习方法的讨论:

    (一)以“童第周坚持学习的故事”引入此主题班会课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从此后童第周就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贯注到他的求学中去。他决心要考取当时很有名气的宁波效实中学,他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二)观看俞敏洪“像树一样活着”的励志演讲视频。

    (三)、情景剧:展现课堂上同学们迟到、玩手机、昏昏欲睡的场景,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警醒他们。

    (四)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歌曲,调动学生激情。

    (五)讨论:同学们为什么到了大学之后就不会学习了,大学生应怎样快乐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教案本站提供中小学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实录

    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进行总结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请部分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三、播放一段白洁omg美语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学习枯燥的英语。

    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天的,自己每天都要去实行,也可以让室友提醒一下。

    五、最后合唱歌曲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

    大学教学课件 篇7

    摘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之中,用信息化引领教育先进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创造新型实验教学方案,是现代化教学中大学任课老师们所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革;教学

    1传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的问题

    1)重视结果、忽略过程。化学是一项以实验为导向的学科,但因为各类因素的长时间干扰,实验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始终都是化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学校的大部分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指导粗糙、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甚至部分老师思想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水平降到了低谷。利用实验提高学生智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自然也就成了空谈。2)硬件设施有限,实验体验感差。课堂上的化学实验,通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同学们在座位上看,因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并非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实验的具体现象,而教学任务重、时间急迫,既不可能反复演示,也不可能延长观察的时间。还经常因为以下几种原因而导致实验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第一,因试剂或其他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实验的无法成功完成;第二,实验反应速率过快,不容易被察觉;第三,反应速率过缓,现象不是很显著,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第四,有异常气味、污染、具有危险性;还有就是实验器械、药品要求较高等众多问题,都会影响实验的进行。3)动手能力差,不符合规范。因为以往教学内容中说的比做的多,重视成果而忽视过程,造成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粗心大意的操作过多,严谨细致的操作过少;慌里慌张的操作过多,胆大心细的操作过少的状况。这样不规范的操作,往往会使实验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造成学生对于实验缺乏兴趣,不愿去动手去做,因而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

    2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越性

    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像功能、虚拟技术与在线资源,能够将一切因为器材、药品缺少,实验有异味、环境污染,反应速率过缓等众多因素而受限制的实验,进行演示、反复展现,补充其不足之处。1)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可以改进传统的授课模式。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引领性的“边讲解边进行实验”,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授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把实验的过程重新组织,仔细甄选,预先确定好实验的内容和流程,这样一来节省了大量的书写时间,从而加快了课堂节奏,因此节约了很多的学习时间。2)防止了“照单拿药”,展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没有可移动性,可存储性,加之时间限制,老师在实验的教学过程无法把实验的全部流程及安全事项一一罗列出来。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因为对实验不了解,实际操控又不成熟,大多都是根据实验课本的描述,慢慢进行实验操作的,多数学生在实验中处于盲从状态,只是为了看到实验现象。

    3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摄影、放映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运用摄影、放映技术,对化学实验的全程进行编辑,既为学生展现了实验的全过程,又凸显了关键的实验现象,同时又不损伤实验的实际性;部分实验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和危害性,在教室中无法进行实验,利用影像教学,既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又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比如:Cl2见光易分解、Cu2SO4晶体的生成等实验可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大大提高了实验展示的真实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到Cu2SO4晶体的生成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对晶体的生成有着直接的.观察,并加强了对晶体定义的掌握。当同学们看到Cl2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照射后开始逐渐出现气泡,一天的时间才有大量的气体出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感受到实验现象的真实性,更能体验到部分实验反应的缓慢程度,增强了学生们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2)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都具有一定的规范,如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不但会造成实验失败,也极有可能引发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更会给学生们的带来心理阴影。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经典的软件设施,对实验操作失误的后果进行模拟。从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比如:O2的实验室制备实验中,实验完成后应当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如果出现问题,会发生实验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此类状况的发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O2实验室制备的软件。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进行重复性的模拟操作,如果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计算机则会模拟出实验因失误而造成的后果。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实验的成功率,而且可以加强同学们对正确操作的重视。

    4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不只是一种模式的改革,更关键的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了实验教学当中。适当、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各种感观上的体验,进而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们的创新潜力。

    参考文献

    [1]吴援明.促进科研与教学和谐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27-29.

    大学教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微不足道、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一家人在晚餐时的对话,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对知识的尊重,使孩子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时时会学习,处处能学习,就会每天都有收获。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对知识的尊重,使孩子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时时会学习,处处能学习,就会每天都有收获。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2、这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常教育孩子的话,朴实而富有哲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每天有所收获,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于是,每天在餐桌前的学习是孩子们一生都忘不了的。他们把这段幸福的时光称为(板书:餐桌上的大学)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完成预习要求。

    2、检查预习。

    (1)朗读词语。

    (2)理解词语。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其余边听边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它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

    交流(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2)四人组分角色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母不露声色的情感的传递。

    (3)齐读课文。

    大学教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把握母亲的形象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从而体会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2、通过行文思路可以看出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1、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

    合欢树与母亲、与我的关系: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2、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3、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总结:

    通过我们的分析品读,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再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由父母亲精心呵护成长起来的树呢?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同样也倾注了心血寄托着深切的希望。

    所以不管母爱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珍惜,感谢史铁生,他提醒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用理解去培养一棵爱与被爱的合欢树ジ惺馨,用理解去培养一棵爱与被爱的合欢树,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nbsp;“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爱 你们也需要懂得,希望大家做一个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回报别人爱的人。

    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板书:

    主题--母爱  “合欢树”   年龄       “我”          母亲: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作者  误种花盆   十岁      作文获奖        惊喜,有活力

    没有发芽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叹息,不放弃

    茁壮成长   三十岁    小说发表        去世,没看到

    大学教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3、能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每一位同学都在你们的父母亲谆谆教导下,细致入微的关怀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位普通的父亲常这样教导他的孩子(出示句子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指名学生读。

    2、师:在这位父亲的眼里,知识是多么可贵,作为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得学到点知识,因而他规定(引读句子: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3、揭题:于是,每天在餐桌前的学习是孩子们一生都忘不了的,他们把这段幸福的时光称为《餐桌上的大学》

    (说明:每一位学生都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关怀,课的伊始,教师的导入语能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而父亲教导孩子的这句话也正是文本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主旨,通过对这句话的朗读以及教师的讲述,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餐桌上学习的情境中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正音嘈杂微不足道聆听斟酒鸦雀无声琐碎拯救正中下怀迫不及待

    (2)分小节读课文,读通课文,思考:他们在餐桌上是怎么学习的?这种学习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

    2、交流思考题

    3、交流思考题

    (一)回答要点:用餐时,我们热烈地谈话,双亲随时评论用餐后,交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这是每天晚餐桌上的压轴戏。(理解词语:压轴戏)

    (二)回答要点:地点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的方式不同(说明:学生已事先预习过课文,因而省去了让学生自读课文的环节,以抽读词语和分小节读课文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此时,教师因及时纠正学生读词、读文中的错误,而且,对于一些比较拗口或较长的句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确保学生扫除阅读的障碍。两个思考题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

    (一)细读品味,感悟父母的良苦用心

    1、师:父亲是因为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才为我们安排了餐桌上的大学,可当时,我们都还是孩子,你们也都是孩子,你们心里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生:看电视,玩游戏)作者他们那时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呢?

    师随机出示相关句子: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去玩喧闹地踢罐子游戏。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先理解重点词素迫,再理解整个词语)。

    2、师:爱玩的孩子那时根本就感受不到父亲的这份良苦用心,丝毫没有察觉这样学习的妙处,可最终,我们还是坚持每天这样做,每天都从这餐桌上的大学里获取不少的知识,这期间,我的父母又是怎样发挥他们的作用的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的212小节,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组织学生交流

    (1)句子: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教师点拨,圈出重点理解词语:微不足道,聆听,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谈谈词语的意思。(微不足道重点词素突破法,聆听找近义词,做动作演示)

    微不足道的事情,双亲为什么却都会仔细聆听?

    想象一下,他们会发表些什么评论?(教师可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想象双亲可能会发表的评论,让学生感受到双亲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的教导)

    师小结:他们用餐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尊重,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尊重,孩子们才会畅所欲言,在相互的交流间不断获取信息,而双亲的评论更似锦上添花,使我们受益良多。

    指导读句(说明:教师的点拨应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对于词语理解的方法,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以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句子: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泊尔的人口恩。好。

    学生可抓住琐碎和拯救世界来谈感受,教师随机做指导,引导学生感悟到父亲对知识的尊重,对自己的孩子不断去获取知识的鼓励。

    说话练习(父亲仔细想着,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我看着父亲,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读句(说明:在理解感悟前一句话的基础上,学生再来理解感悟这句话并不难,此时,说话练习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进行语言实践,并深入体会到父亲这样做会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3)句子: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正中下怀的意思是什么?(合乎某人的心意)

    母亲什么样的回答正中父亲的下怀,引读相关的句子。

    为什么这种回答正中父亲的下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雨生,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4)师小结,引读课文(晚餐后交流今天所学知识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师指导点评。

    (二)感悟餐桌上学习的妙处

    1、餐桌上热烈讨论的情景,以及晚餐上的压轴戏交换今天学到的东西,这就是作者向我们展示的他们一家餐桌上的大学生活,餐桌成了学习知识的殿堂,餐桌上洋溢着的脉脉温情,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说话练习:餐桌上的学习真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了餐桌上,似乎就成了学不完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全家人一同长进,分享经验。而父亲的观察,聆听,尊重他们提出的知识,肯定他们的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是多大鼓励啊。于是,这一家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不断的学习着,而这就是学习的真谛。引读最后一节。

    (说明:在前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已感悟到了双亲在餐桌上传递着脉脉温情,使餐桌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土,而作者更是感受到被肯定的价值,受到鼓励,不断激发着学习的兴趣,在餐桌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此时,再来让学生说说餐桌上学习的妙处,这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化成语言将之表述出来,在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也是再一次地加深内心的感悟。)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你们都感受到了餐桌上学习的乐趣,其实,学习真是无处不在的,或许是在用餐时,或许是郊游的路上,或许是在等车的时候你与父母亲的一次交谈,能让你不经意间又学到了点什么,能否选一次这样的交谈,把它写下来呢?

    (说明:餐桌上的大学是要告诉大家,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课的最后,教师的总结语是将学生对本课的感悟带向更广的领域,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语言实践。)

    板书设计:餐桌上的大学--------不断学习晚餐时热烈的谈话微不足道聆听评论晚餐后交换今天所学琐碎拯救世界

    钱学森课件汇集十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经过小编反复的打磨和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钱学森课件”,本文旨在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希望您能从中收获一些新的想法!

    钱学森课件(篇1)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

    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句,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品读。(投影显示)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火箭的舱壁啊!

    (3)感情朗读。

    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牵梦绕的祖国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喜悦啊!

    2、精读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话(投影显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

    交流

    练习

    自读,思考

    指名读

    默读,勾画

    交流

    指名读,评议

    指名读

    交流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

    ②钱学森在美国时做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道他在美国发愤攻读,是要将来回国为祖国做贡献。)

    ③朗读加深理解。

    (3)小结。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导语: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怎样,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品读感悟。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勉励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①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这一天指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③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怎机关报思想感情?(引导生从读中全会主人公对祖国的眷念、热爱。)

    (4)感情朗读。

    (5)小结。

    4、精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读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的话,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钱学森课件(篇2)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

    难的: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1、由学生熟悉的经典话语谈起,懂得“识其人,听其言”。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钱学森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据答板书)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去感受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钱学森那赤诚的爱国心,把它划下来,好好地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一)出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2)在美国,跟着冯·卡门,意味着钱学森将拥有什么?回国意味着他将放弃什么?轻声读读第二节体会一下。

    (3)再指名读。

    (二)示句:“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俗话说“字词有深意,言行总关情”,再读读钱学森的话,你觉得哪些字眼最能撞击着你的心灵。

    (3)这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中秋之夜: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中秋节,怎能不让他想起魂牵梦绕的祖国啊!他多么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如果你是在场的一个留学生,你会怎么劝他?

    (5)深知祖国贫穷落后,可面对祖国的召唤,他诚恳中透露着无比的坚定,谁再来读?

    4、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出示)

    ①从这位高级将领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

    ②一个师有多少人?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至少25000人)

    ③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④怪不得说——“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从这个“绝”字你体会出什么?这话还有什么弦外之音?

    (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⑦同学们,像这样的日子、像这样的生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是一年吗?整整五年啊!对于钱学森来说,这是怎样的五年?

    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课件出示:海洋、轮船、钱学森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满怀壮志的钱学森乘着轮船回来了。他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学生齐读: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2)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尤其哪些字眼?

    1、正因为这“赤子情怀”,所以钱学森回来了,所以李四光回来了,所以华罗庚回来了,还有邓稼先、吴文俊、郭永怀等回来了。(出示课件)

    2、正是因为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所以即使祖国贫穷落后,他们义无返顾,诚恳地说——(出示第二句话,生读)

    3、师: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因钱学森的归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神七的成功发射,才有了我国航天事业步入世界前三名的辉煌。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出示画面,齐读课题)。

    4、读20xx年感动中国写给钱学森的颁奖词。

    四、布置作业:

    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相对今年已97岁高龄的钱学森爷爷说,那就请大家课后把它写下来。

    钱学森课件(篇3)

    一、抓住两个一刻也没有

    教学《钱学森》一课,开始不知从何入手,总感觉如果就这么一段段讲下来的话,这课就太没味道了。反复读了教材,突然我发现课文中有两句话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和然而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动摇过。我不禁眼前一亮:这两个一刻也没有不是最能体现钱学森的归国决心和爱国热情吗?

    于是,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再通过和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相比,体会到钱学森不愿贪图享受,一心回国的赤子之心。

    二、回国值不值得?

    读到课文第四自然段,钱学森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我没有让他们多谈体会和感受,只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也是那些留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支持他的决定吗?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认为不值得,因为当时的中国很穷,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回来的话根本就比不上在美国的条件。

    我认为他不该现在回国,他可以等我们中国的经济发达一些再回来,这样他搞科学研究就顺利多了。

    他如果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像冯卡门一样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科学家,肯定会有更好的研究成果。

    他回国搞科学研究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回国不值得。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钱学森回国不值得,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确实,钱学森回国的话,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也会使他的科学研究遇到阻碍,但是他为什么还是执意要回国呢?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钱学森说的话,相信你会理解的。再反复的读钱学森说的话,人物的形象凸现于眼前,学生已深深的理解了钱学森那一片拳拳爱国心。

    钱学森课件(篇4)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生:张艺谋!

    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生:卓别林!

    师:对!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是老大!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生:炸药之父诺贝尔。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板书:钱学森。)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留学美国。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1955年10月1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为我国的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好!放开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一会儿,学生基本读完。)

    生:还想读吗?

    生:想。

    师:真话假话?

    生:真话。

    师:好,想读的请举手。好了,时间到,再举手也不算了,就你们这些人读,你们举手最快,获得了读课文的权利,请你们起立齐读课文第一节。(对没有举手的学生)等他们第一节读完了,你们才有权利接着读。当然,如果谁读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谁想读了再站起来读,好吗?

    生:好!

    师:开始读吧。

    (部分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紧接着全班同学陆续接着读,直至全文读完。)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

    (生笑,众笑。)

    师:(有一学生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己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

    (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字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如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胡锦涛总书记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一生读到富裕时,师示意停下。)

    师:停。还得打断你一下。看老师写这个富裕的裕字。裕字怎么解?

    生:裕就是富的意思。

    师:怎么知道的?

    生: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谷,一个是穿的,一个是吃的。

    师:吃穿都有了,丰衣足食了,还不富裕吗?对吧?

    生:对!

    师:你真聪明。从字形上就看出字的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有一些字的字形就代表了它的意思。比如孬读nāo,意思就是不好,差劲。不正合起来就是歪wāi,两个木就是林,三个木就是森林的森。

    (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

    师:下一段?请你来读。(指一生。)

    生:(读)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师示意停。)

    师:除了中秋节外,还有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生:春节。

    生:重阳节。

    生:元宵节。

    生: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

    师:传统节日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或祭祀仪式等。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是国际性的节日,不是咱们中国所特有的传统节日。明白吗?

    生:明白。

    (生读到兴奋时,这段正好读完。)

    师:注意,最后一个词兴奋读第一声xīng。读,再读。新中国刚刚诞生,又碰上中秋佳节,几个留学生,一群好朋友,对月抒怀,谈得格外兴奋。怎样读才叫兴奋呢?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这一段。)

    师:好,继续下一段,后面那位高个子女孩,你来读。

    (生读到袒露时,师正音,释义。)

    师:这里露读l,跟我读露,袒露,再读,再读。这是个多音字,还读lu,只是用在露马脚、露馅中读lu音,其余都读l。袒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吐露。

    生:流露。

    生:表露。

    生:表白。

    师:(生读到运载火箭时,师正音。)运载的载读第三声zǎi,跟我读,载,运载,再读,再读。载也是个多音字。只是在载歌载舞中读zi。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遍了吧?

    生:嗯。

    师: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了。当然,学语文又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个人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对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

    生:还要说读书后的感受。

    师:对!还有?

    生: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师:对!只要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困惑、发现,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一句话,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这一遍要求提高了,读完后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作个批注。会作批注吗?

    (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发言权应该先给你!

    生:我觉得钱学森很伟大!

    师:嗯!说得不错。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国留学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高的待遇,生活条件那么好,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他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多做点事。

    师:身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人民。就这段话,谁还有话要说?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的。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共同心声。会唱吗?来!一起唱!

    (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师:喊什么?

    生:(大喊)中国,我爱你!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激情的呼唤!你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把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生:有!

    生:读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一生激动地再读钱学森的话。)

    师: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

    (全班齐读钱学森的话,群情激昂!)

    师:还有谁有想法?

    生:老师,我能先读一下吗?

    师:当然可以。

    生:(读课文第4节。)当时我们中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就连和他在一起的中国留学生都劝他暂时不要回去。可他却说,就是因为祖国现在很穷,所以我们要共同去创造,我们应当回去。如果心里没有祖国,他怎么会这样坚决呢!

    师:是啊!中国有句俗话,子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

    生:钱学森明明知道当时我们国家很穷,就是搞起科学研究来也不方便,但他却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因为他是中国人,他要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他要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的土地上,让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

    (掌声。)

    生: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帮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都赶不上美国,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

    师: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

    生: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因为在美国再好,但美国不是他的家啊。他在中国长大的,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家呢?

    (热烈的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都令他难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无时不在对他深情地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感受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生齐读钱学森的第二段话。)

    师: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生:这段话是钱学森对留学生说的。

    师: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说的。

    师: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对!

    生:诚恳!

    师:缺不了。

    生:坚决!

    生:坚定!

    生:果断!

    师: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节除了写钱学森的话,还写了谁的话?

    生:还写了留学生的话。

    师:为什么要写留学生的话?

    生:因为留学生的话正好是个对比。

    师:就是说,留学生的话和钱学森的话正好是个对比,对吧?对比着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就更能突出钱学森的爱国心!

    生:一对比,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就显得更坚决了!

    师:那我们找找看,课文里还有没有这种对比的写法?快速浏览一下。

    生:刚才我们学过的第二节就是对比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书上说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而钱学森却要回去。

    生:还有课文第一节,(读)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这里用轮船的甲板和火箭的舱壁作对比。说明钱学森归国心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轮船的甲板,说明钱学森是乘船回来的;火箭的舱壁,这说明是坐在火箭里,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精彩!看这句话,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

    生:归心似箭!

    师:对!但作者为什么要用火箭作比,而不是飞机或者快艇呢?

    生:因为成语不是说归心似箭吗?

    师:当然也有这个箭的意思。还有别的吗?

    生:因为火箭是最快的,没有比它再快的了。

    师:也就说明钱学森盼得不能再盼了,急得不能再急了,对吧?

    生:对!

    师: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一生读,不够理想。)

    师:哪个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生:火箭的舱壁。

    师:对呀,那就要突出出来呀!

    生:(读)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师:好!感觉出来了!一起读!

    (生齐读,语感很好。)

    师:还有对比写法吗?

    生:课文第5节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一段用美国一位将领的话来作对比,突出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师:这位将领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生: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生:500人。

    师:太少了!

    生:5000人。

    师:差不多。我来告诉你们,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生:按甲种师是50000万人,乙种师25000人。

    师: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力量无比的人!

    生:伟大的人!

    生:了不起的人!

    生:不可多得的人!

    生:打着灯笼难找的人!

    生:像神仙一样的人!

    师:神奇的人!对吧?所以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说?

    生: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美国!

    师:绝字什么意思?

    生:坚决不允许。

    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这句话怎么讲?

    生:就是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别的?

    生: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

    生: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师:他们会怎么留?

    生: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

    师:嗯,有可能。

    生:还会给他升官。

    生:给他美女。

    (生笑,众笑。)

    师:这是想诱惑他。电影电视里一些坏蛋经常会这么做。还有别的吗?

    生: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师:会进行卑鄙的暴力威胁。

    生: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生: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师: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谁来读一读第5节和第6节。

    (一生读。)

    师:五年的时间有多长?你们现在是五年级,五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再算一下,一年是365天,5年是1825天;一天24小时,5年是43800个小时;一堂课40分钟,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相当于65700节课,若按一年在校上课200节计算,整整要在学校上课328年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生:度日如年。

    师: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生:倍受煎熬.

    生:望眼欲穿。

    生:寝食不安。

    师: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生: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钱学森回国后,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一个月之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奋力拼搏,1960年9月10日,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10月16日,在钱老即将年满80岁的前夕,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于钱学森的感人事迹,还有太多太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读《中华名人传记》,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钱学森课件(篇5)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

    19、钱学森

    一、听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汉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埋______藏_______兴______奋________运载_____________赏______月______

    埋______怨_______高兴______________记载_____________品尝______

    三、缩句:

    _1、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_1、当时,钱学森享受着__________的待遇,有_________的生活和_________的工作条件。可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说:我是________。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_________,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钱学森_________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天_____________。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我们是______________。

    钱学森被誉为_____________,他的这些话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_2、文中引用了一句诗句,请把这首诗完整地写下来:题目:《______________

    _____》,作者是______朝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学森课件(篇6)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板书,齐读课题《鸬鹚》。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湖面都发生哪些变化?

    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湖面发生这种变化呢?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课文第1自然段的录音,边听边思考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把描写景物的词划出来。

    3、请你自己再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可写出湖面很平静?

    ⑴、课件出示: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A、自己认真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B、为什么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

    ⑵、你还能找到其它句子也是写出了湖面平静吗?

    课件出示句子: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A、什么叫悠然?

    B、你能读出悠然的样子来吗?

    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平静?

    A、课件出示句子: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B、从哪里看出平静?你能读出平静来吗?

    5、这一段作者把湖面写得多么地平静啊,写得多么地美啊。老师给这段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同学们连起来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

    6、有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句子摘录下来。

    1、湖面是多么的平静啊,可忽然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段,用﹏﹏划出课文直接告诉我们湖面发生变化的句子。

    2、出示课件: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⑴谁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⑵读时我们能不能读出跳跃的样子来?

    A、自由读;B、女生读;C、男生读;

    3、为什么湖面会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4、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己先来读读课文,再完成老师这里的练习。

    课件出示:渔人忽然( )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 ),这些水鸟都扑扑地( )进水里去了。一只鸬鹚( )出水面,( )着翅膀( )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 )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 )出来,又把它( )进水里。鸬鹚不断地( )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5、指生口答。

    6、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7、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呢?

    随机教学并围绕一抹展开教学:

    ⑵一抹就是轻轻地一擦,如果你是渔人,你会这样一擦(动作:重擦)?还是这样一抹(动作演示:轻擦)?为什么?

    ⑶鸬鹚这一抹会抹出什么?

    1、是呀,渔人是多么的忙啊,湖面是多么的热闹啊,可岸上已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了天空。渔人生接读;鸬鹚生接读

    2、这时湖面又怎样?什么叫恢复?为什么用恢复?恢复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

    (健康、秩序、元气、失地、原状、名誉)你能用恢复说一句话吗?

    3、出示课件: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是的,你看平静时,生接读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不平静时,生接读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恢复平静时,生接读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4、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组织解疑。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湖面从平静变化到不平静再变化到恢复平静,原来是鸬鹚下水捕鱼带来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了水乡渔民的渔乐之情。

    2、摘录好词、好段、好句。

    钱学森课件(篇7)

    1、采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观赏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采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录相带《鸬鹚》、幻灯图片3框、幻灯文字片4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具体地描写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和湖面景色的变化。

    投影插图:仔细观察鸬鹚捕鱼前,湖面平静的画面。欣赏捕鱼前渔人、鸬鹚的样子,欣赏湖面宁静的景色。

    1、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这幅图的内容,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用笔画下描写渔人、鸬鹚、湖面的句子。

    2、课文怎样描写湖面的?说一说为什么把湖面比作镜子?(没有风,湖面平静能倒映出渔人、鸬鹚的影子来。)板书:平静

    4、课文中怎样描写鸬鹚的?为什么把鸬鹚比作士兵?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形象、生动)板书:等待

    指导学生小结第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夕阳下湖面环境优美,渔人悠闲、鸬鹚静立.。这样一幅宁静的画面,给人一种静态的美。

    鸬鹚捕鱼前湖面是平静的,那么鸬鹚捕鱼时湖面有了什么变化?播放录像。录像中再现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这一情景。

    提示:仔细观察渔人怎样赶鸬鹚下水?鸬鹚怎样捕鱼?渔人怎样忙碌?(利用录相机的定格功能,使学生看清渔人赶鸬鹚下水“一抹”的动作和把鸬鹚喉囊里的鱼“挤”出来的动作)板书:失去平静

    1、湖面为什么会失去平静?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用因果句回答。

    “只要┄一┄┄就┄┄”说明渔人与鸬鹚的关系:渔人一动,鸬鹚就动。这一句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句子相呼应?

    2、失去平静的湖面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一个词看出。这样写好在哪里?“粼粼的波纹”是什么样的?比较:跳跃━━━翻滚

    3、读课文,圈出表示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用得很好,好在哪里?如果换成别的词行吗?

    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往船舷一抹(一扫),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拿)了出来,又把它甩(扔)进水里。

    4、学生根据板书,回忆一下,把刚才录相中看到的捕鱼情景描述出来。

    5、小结:作者描写鸬鹚捕鱼最精彩的地方是动词使用非常准确生动。渔人动,鸬鹚动,湖面波纹荡漾,浪花跳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水乡忙碌的捕鱼图,是一种动态的美。

    捕鱼后,湖面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请看录像。录像中再现鸬鹚捕鱼后,湖面恢复平静的画面。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与捕鱼前、捕鱼时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与捕鱼前、捕鱼时一样,还是渔人、鸬鹚和湖面。所变化的是时间由“夕阳”“炊烟四起”到“天色逐渐暗下去”;渔人捕鱼前“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捕鱼时忙碌,捕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鸬鹚捕鱼前“站在船舷上”“等待命令”,捕鱼时“扑”“钻”“跳”,捕鱼后,又“站在船舷上”;湖面捕鱼前“平静”,捕鱼时失去了“平静”,捕鱼后“恢复了平静”。整个画面由静到动又回到静。作者观察得仔细,描写得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划回去站恢复平静

    这篇课文叙述了的经过,描绘了湖面()变化,表现出小湖自然环境()及渔人捕鱼快乐的心情。

    由于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积累材料,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才能把湖面的景色写得这么优美,把鸬鹚捕鱼写得这么有趣。

    小练笔:投影画面:《夕阳下的海滨》、《早晨的公园》(任选一题,也可自拟题目)

    要求:注意积累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要有动态静态的描写。

    捕鱼 时  抹、抓、挤、甩    扑、钻、跳      失去平静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随着鸬鹚捕鱼湖面怎样发生变化。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三点:

    1、采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观赏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的,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本课时重点放在如何采用电教手段再现鸬鹚捕鱼打破湖面的平静这一情景,帮助学生了解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随着鸬鹚捕鱼湖面怎样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学习了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用投影在屏幕上出示练习题,在双基训练中,设计比较多层次的练习。如:动词的比较,这项训练让学生体会作者动词运用的恰当之处;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一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联系上下文想象“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画面,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放录相再现鸬鹚捕鱼后湖面恢复平静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时间、渔人、鸬鹚、湖面几方面来理解捕鱼前后在内容上的联系和变化。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感知全文。

    钱学森课件(篇8)

    课前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赶车,赶船,

    一回到故乡,

    就满眼春天。

    无语,无言,

    一扑进娘怀,

    就泪湿衣衫

    留影,留连,

    一跨上故乡,

    就恢复了童年

    (《归侨》作者:青勃)

    师: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

    生:很爱恋故乡的人,白发苍苍的老人

    师;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对故乡深深的爱,

    生:对亲人深深的思念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一.找几生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相机指导字词。

    师:今天,老师不学齐宣王,听你们齐奏,老师想学齐缗王,听你们一个个的读。

    生举手,师找一生:耿萌,请你来读一读吧

    该生读,读的很不流利,中间出了几处错误。

    师指点读:太平洋稳健

    师:你能坚持读完,很不容易,课外时间多练一练,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师继续找生读书。

    评价;第一遍读书,你就能读的这么流利,有感情,看来你课外下了很多工夫。

    最后一段,让生齐读。

    多一遍读书,就多一分了解。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知道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

    师:导弹之父怎么理解

    生:就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师:哦,是导弹的缔造者和开拓者。你们还知道那些之父?

    生无人举手。

    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

    生:袁隆平

    师:世界炸药之父是

    生:诺贝尔

    师:看来,之父还有另一层意思:贡献特别巨大的人,才能送给他这个至高的荣誉。

    你们还了解钱学森什么

    生:他很爱国

    生:他很了不起。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和他进行心灵的交流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在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投影出示下面一段话: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让生齐读这句画。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

    生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

    钱学森说这句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所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中眺望即将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板书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3.同学们,回到祖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的是什么吗?善于读书的同学,谁能告诉我?

    生:优厚的待遇,幸福的生活。

    还有补充吗生:优越的工作条件。

    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善于发现的同学,谁能读书,告诉我?

    生阅读书第4自然段。

    生答:贫穷落后的祖国,

    生;不会有优厚的待遇

    生:也不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一个怎样境况啊!老师搜集了一个资料:大屏幕投影:(补充资料)

    195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邹承鲁毅然告别妻子,回到新中国.可是,1970年其师兄施密斯教授带美国科学家代表团来访时,看到的是根本没有实验室,瓶里装的全都是水而做假实验.其师兄说;我进了你的实验室就看出你什么都没干.就是在如此困境下,邹承鲁却和同事们创造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辉煌奇迹.

    师;这就是我们可敬的科学家,这就是当时的工作条件。

    师:1964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啊,当时,我们的党和政府决定嘉奖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猜猜,会奖励多少?

    生:1000万。

    师;若论贡献,真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你给的价的确物有所值,你知道重奖有功之臣,有魄力,有胆识。还有谁也来猜猜

    生:1万。

    师:呵呵,你能考虑当时国家的困难,能拿出这么多钱也算不易了是吧。

    同学们,想知道奖励多少吗

    师:100元。

    师稍停,然后说,这,就是他们在祖国的待遇啊!

    4。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二次心灵对话吧大屏幕投影: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回到祖国,你不会有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不会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给您,这样搞科研会遇到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啊。你还是别回去了,通过其他方式为祖国做贡献吧。

    钱学森怎么回答我们呢?

    生答。

    投影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一起时说的。

    是啊,当时,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再读一读,品味一下:

    假如你时钱学森,你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很激动

    师:是啊,应该是。

    生;很坚决

    师;对,坚决肯定少不了。

    生;很慷慨激昂

    师:恩,钱学森的内心如波涛难平啊!

    生:很诚恳

    师:是的,书中就是这么写的

    带着这些感情,来读一读吧。

    师找一生读:该生读的很激动。

    你的确很激动,以至于把其中的几个字都读掉了。

    2生读,读的字字诚恳,发自肺腑!

    师:李利香,这是本学期我听到的你最动人的一次朗读。

    还有谁想读?

    接着3、4生读。读的更有感情了

    师:我也想读了,来,没机会读书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生共同有感情的读。

    那个夜晚,是一个月圆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和留学生们还会想念亲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知道?

    生答。

    可惜文章没写他和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你们想知道吗。老师这里有二封钱学森的家信

    多媒体出示:师充满感情诵读: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钱学森思念亲人,中国的父母也思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窗外细雨飞,

    老妇命垂危。

    夫君煎药苦,

    盼子子不归。

    生心被打动,很多学生眼里闪着泪花。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深情?

    (血浓于水的亲情)

    对父母的思念,报效祖国的深情,无时不牵动着钱学森,所以,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甲板眺望,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让生再次充满感情的接读。

    板书:赤子情深报效祖国

    5.既然父母那么想你,祖国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生答

    投影出示: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善于感悟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

    生:敌人肯定不让他回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一生:五六千人,五个师有七万多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外书。

    师:你能处处留心,很好的习惯。可是你计算错了呀。按你的计算结果应该是3万才对。

    师: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钱学森的作用果然巨大,所以,那个美国军官后来还有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

    善于想象的同学,你猜测一下,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

    师总结

    6.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宁可把他同学们,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对自己说:

    生: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我一定要回去。

    师:噢,一个深深的中国印!

    生;威武不能屈,我一定不会被敌人吓倒的。

    所以,当他乘船归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师再次引读:

    生: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板书:百般磨难终回祖国

    7.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板书:导弹之父贡献卓越

    同学们,钱学森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好多象他一样的人,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全世界海外华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来听听吧。

    大屏幕投影钱学森各个时期图片资料,师生共唱歌曲。

    板书钱学森

    身在异乡心系祖国

    赤子情深报效祖国

    百般磨难终回祖国

    导弹之父贡献卓越

    钱学森课件(篇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总奢望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孩子们的享受自然地愉悦地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里。今天,在语文课堂上,我终于看到了孩子们如花的笑脸。

    一、让情绪进入课堂。

    直接引入课题时,学生们懒洋洋地读着课题,于是,我让喜欢钱学森的孩子介绍钱学森,果然,听者正襟危坐,全神贯注;说者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当孩子们看着钱学森的相片再读课题时,情绪就进入了课堂。

    二、预习与分享,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前一天,孩子们就自己抄写了这一课词语,然后,我组织学生依次看词语,让他们提醒同伴哪些字容易写错,引导他们关注词语的意思。对于富裕一词,孩子们最容易写错,我突然让他们不看书,在一旁默写富裕,结果有孩子写成了衣+容,还有不少孩子写成了视字旁。于是我鼓动他们从意义上想,怎么记好这个词。没想到,吴婷站起来说:富裕就是衣食无忧,五谷丰登所以是衣和谷。一句话,说得大家禁不住赞叹。袒露心迹的意思是坦白心声但两个字有区别,于是学生说解开衣服,敞开胸怀。没有去在意呈现形式,就让学生依次去讨论了。然后再给予3分钟,让他们在课桌上写。紧接着,就打开默写本,结果有一大半同学是100分,他们当然是乐呵呵的了。我不喜欢突然袭击,前一天布置自己抄写词语时就按时他们课堂上要默写;生字新词交流前,也让他们知道一会儿要检查。这样孩子更容易紧张地投入学习,也更容易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给予方法,让揣摩写作顺序充满趣味。

    孩子们做怕的是分段,因为心中没底。这次,我提了三个问题,课文以人名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于是,学生发现了课文写钱学森回国一事,按时间顺序写的,有5个明明白白的时间。于是,不由分说就把文章分成了五段。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齐读文章,做到正确、流利,更要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个个雄赳赳地读,读完就发现课文是按照回国时回国前回国后写的,我故意说啊,文章写倒了啊!眉头紧锁,思考再思考,忽然一女生说:对呀,以前我看过的破案片,总是写说某人死了,再回放是怎么死的,所以应该是正确的啊!她的发言得到了响应,几个男生还忍不住窃窃私语,估计是交流剧情。于是,我就顺他们的意,给他们3分钟时间交流剧情。完了,问,为什么要这样拍电影啊?吸引我们看留下悬念,让我们忍不住猜测,忍不住看下去一开始就暗示我们影片很好看,要追踪人是怎么死的?我颔首默认,问那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于是顺理成章地认识到了倒叙的作用,压根儿没需要我灌输什么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一读开头,就知道钱学森很爱国之类的话,他们已经完全懂了。

    也许,这节课的教学缺乏艺术,内容不够丰满,但大部分孩子学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掌握了一种分段方法,了解了倒叙,我就觉得这第一课时是扎实的、有效的。更重要的是,我让孩子享受到了课堂的快乐!

    钱学森课件(篇10)

    【介绍】

    19xx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王天外国语。

    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xx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最高荣誉奖。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生平】

    1。早年

    钱学森19xx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1934年暑假,他从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力。

    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郊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牙利人,西奥多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博士是他的学生,并尊称冯卡门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冯卡门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的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钱学森成为卡门领导的古根罕姆航空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

    学习和研究工作是非常紧张的,钱学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半天时间看书,半天时间讨论,晚上继续苦战。3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这期间,他不仅掌握了空气动力学的根本知识,而且已经站到了这门科学的最前沿。1939年,他研究航空结构,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钱学森认识了研究火箭技术的同学FJ马林纳。经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威因鲍姆。在小组里,钱学森同大家一起学习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每星期例会经常讨论时事。1938年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个小组解散。

    鉴于钱学森研究工作的出色成绩和美国战时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1944年,美国军方委托冯卡门教授为首,马林纳为副,大力研究远程火箭。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了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与此同时,钱学森还担任了航空喷气公司的技术顾问。1945年初,他还被美国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员。这一时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6年暑期,钱学森离开加州理工学院,再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同年夏季,钱学森请假回国探亲,9月中和蒋英(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结婚。蒋英是中国早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三女儿,是在维也纳和柏林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女高音声乐家。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xx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2。回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踏上回国航程,于1955年10月1日到达香港,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代表朱兆祥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儿。

    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⑨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蝈蝈课件(实用八篇)


    以下是笔者为您准备的“蝈蝈课件”详细全面的分析报告。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请详细阅读本文的内容!

    蝈蝈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 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1. 读课题

    2. 读词语

    过渡:现在让我们进入动物王国,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 学习第3小节

    过渡: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放课件)

    1.(师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放动画)

    2.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冷)

    请你的把它读一读。

    3.出示第3节(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4.指名读。

    5.指导“刮”字,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象刀刮一样,也很疼的,这样的确冬天非常(冷),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刺骨的寒冷读出来。

    个别读。

    齐读。

    6.这么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7.(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确洞里过冬了。

    图片出示,看图。

    8.蚂蚁准备了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装满)

    9.“躺”可以看出蚂蚁很自在,该怎么读呢?读一读(个别读)

    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出示图片),哎呀,他们怎么啦?(生说)

    10.(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个别读。

    “又冷又饿”-----------生带读。(有感情,表情也好。)

    “神气”什么样子是神气?读一读。

    11.每一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3小节。

    三. 学习第1小节

    1. 过渡: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蚂蚁哪来那么多粮食?

    (生:蚂蚁从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师:噢,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第1小结)

    2. 出示第1小节

    细心读第1小节,看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

    把你喜欢懂得句子多读几遍。

    3. 个别读,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一读。

    4. 生读,师指导。

    (夏天真热。)天气真热啊,什么事都干不动,听(放课件)知了也热得受不了了。

    再读。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蚂蚁在干什么?

    (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出示图片。

    你觉得蚂蚁们干得怎么样?(辛苦)

    从哪个词知道蚂蚁很辛苦?(满头大汗)

    蚂蚁们是怎么干的?(有时拉,有时背。)能加上动作吗?(拉,背)

    5. 夸一夸

    这么热的天,蚂蚁干吗要搬粮食呢?(生:夏天-----------,冬天-----------------。)

    小蚂蚁真令人佩服,谁来夸夸它们吧!

    (生:小蚂蚁,你辛苦了!

    小蚂蚁,加油啊!

    小蚂蚁,真勤劳!

    小蚂蚁,你真爱劳动!)--------------板书:勤劳

    说的真好,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勤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对小

    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就更能干了。

    分组读。

    齐读。

    配动作读。

    6. 指名读,互评,齐读。

    四. 学习第2小节

    1. 过渡: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

    2. 出示第2小节

    3. 自读。

    4. 质疑: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不懂么?(师指导,生答)

    生:“乘凉”?(夏天很热,大树的叶子能遮住太阳,人就可以在大树下凉快了。)

    生:“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小蚂蚁这么勤劳,蝈蝈为什么要笑话它们呢?

    (生:天那么热,太傻了,不如去乘凉,累死了。)

    师:你也这么想么?(生:不)

    师:你是怎么想的?讨论讨论,说给蝈蝈听吧。(讨论)

    (生:蝈蝈:你别笑话别人了,多没礼貌,快道歉。

    蝈蝈:你真是个懒惰的家伙。

    蝈蝈:快准备粮食吧,不然冬天你就要饿四了)----------------板书:懒惰

    过渡:我想蝈蝈听了同学们的话一定会惭愧的。

    5. 齐读第2小节。加上动作和表情,蝈蝈瞧不起人很神气的样子的语气读出来。

    五. 师:蚂蚁整个夏天都辛苦工作着,蝈蝈却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接读第3小节)

    1. 结尾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他们什么时候神气过?(生:夏天----------)

    2. 为什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 板书: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幸福生活。

    5. 小结:这个故事讲完了,不但有趣,而且又让我们学会了做人的确道理,你们喜欢么?(喜欢)

    6. 表演:我们请同学戴上头饰来演一演吧!(同学们一起做)

    六. 学习生字

    1. 表演得很到位,想成为勤劳的小蚂蚁吗?(想)

    2. 那就让我们来认真学习生字:

    出示:“粮”,米字旁,结构,写笔顺,仿影,描红。

    出示:“汗”,三点水旁,与什么有关?写笔顺,仿影,描红。

    板书:

    20.蚂蚁和蝈蝈

    勤 懒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幸福生活。

    蝈蝈课件 篇2

    1、出示图片,蝈蝈们正在干什么?

    他们看到蚂蚁满头大汗地搬粮食会怎么说?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导朗读。

    2、如果你是蚂蚁,听到后会怎么回答它们?

    3、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蝈蝈们在干什么?蝈蝈们觉得自己过的怎么样?

    4、指名朗读。

    5、分角色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6、游戏(智力大冲浪)。

    (1)(电脑出示)第一关读一读: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2)(电脑出示)第二关填一填:

    ①体育活动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

    ②科技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

    ③电脑出示下表,先同桌讨论后交流。

    (3)(电脑出示)第三关说一说:

    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蝈蝈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方法

    1.诵读法: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

    虔(qián)信颤(chàn)抖镶嵌(qiàn)深邃(suì)晨曦(xī)河畔(pàn)瞰(kàn)望黝(yǒu)黑

    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和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和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大的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塞宁(1895~1925)原苏联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他的诗早期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应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他的抒情情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4.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下来,相互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星,今天让我们来一个垄上行,到田园中去走一走。(复习田园诗的知识: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提示学生背诵《过故人庄》《归园田居》《饮酒》等田园诗。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

    1.请一生介绍作者。

    2.范读。其余学生听读,在课文里标记节奏、重音与情感。交流朗读体验并进行片断范读。

    3.齐读。

    4.提问,如果让你给诗歌添加一个副标题,你会怎么加?为什么?

    (借此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5.激发想象,感受画面。

    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从这首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画面?用散文性的语言描述出业。

    6.大自然的歌声还有哪些?(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如:蝉的叫声,蛙的叫声、树林的鸟叫声、风穿过树叶的声音、冰雪覆盖下的流水声、、、、、、

    7.学生模仿课方吟诵一节诗: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三)指导自读《夜》。

    小组合作学习法。

    1.小组合作配乐朗读。(先自由练习,再配乐范读。把握语调:轻柔舒缓,体会意境,静谧美丽。)

    2.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1)诗歌抓住了夜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诗歌写出了夜静谧美丽的特点。

    (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在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比较本课两首诗在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

    明确:内容上,两首诗都在描写大自然,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一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第二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

    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复吟诵的表现形式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是以静衬动,后一首是以动衬静。

    三、学生小结学习感受。

    蝈蝈课件 篇4

    课题名称:18课《绿色蝈蝈》 教材所在页:第87——91页

    一、 简介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之中。

    二、 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绿色蝈蝈》这一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 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设置教学目标 如下: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 中,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不断的向上攀登。

    2、采用“整体感—重点研读—课堂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利用图片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 的趣味性,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2)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 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图片的准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与观察。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搜集蝈蝈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预习课文,积累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二)整个教学过程 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绿色蝈蝈”的内容共一课时。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根据以往经验,在本节课的“口语表达”环节易出现困难,此时要求同学大胆发言,给予鼓励,而且给出动物图片提示,先列提纲,然后口头作文。

    (三)具体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 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2、 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篝火 狩猎 扰乱 喑哑 喧嚣 静谧 篡夺 劫掠 喙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3、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

    b.文中对蝈蝈有哪些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c.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有的同学喜欢“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

    对蝈蝈的称呼上作者运用了““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这蝉的屠夫”等。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这些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蝉的叫声与蝈蝈比较,食性与螽斯比较,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教师小结:《绿色蝈蝈》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叫声、特征与习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注意身边的事物。

    布置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外表特征

    叫声 比喻、拟人、对比

    食性

    教学反思:《绿色蝈蝈》这节课生动有趣,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而且也懂得了应该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而有所发现。

    蝈蝈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蝈蝈课件 篇6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小男孩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尤其是关心身边残疾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叙事线,又要抓“献爱心”的情感线,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1、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

    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让学生多些自己领悟出来的,以疑导学,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我准备创设情境,运用图来助读,思来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边读边想象,让他们在读、悟中感受人物内心,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个性化阅读。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2、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抓住语文的本质特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语文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引导二年级孩子学语言、用语言。

    教学时,围绕课题先让孩子质疑,然后在读书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疑,再紧扣诗歌的内容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感悟。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

    1、小朋友们,请你看着这幅图,能完成这组填空吗?(课件出示:一个长着明亮大眼睛的男孩(课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图片,的眼睛,()的眼睛)对呀,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让我们看到身边这个美丽、精彩的世界。

    2、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3、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

    4、是呀,就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词卡:“盲婆婆”,读词语“盲婆婆”。“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呢?对了,婆婆是女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妈妈的妈、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观察一下,婆下面的“女”和其他几个字写法一样吗?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注意,下面的女要摆得稳,关键就是要写好这个长横。

    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书空,重点提示长横的写法以及生字笔顺。

    这位盲婆婆多可怜哪!

    5、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什么呀?出示:“蝈蝈”。(出示蝈蝈图)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1)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2)读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疑问吗?(预设:①谁送给盲婆婆蝈蝈?②怎样送盲婆婆蝈蝈?③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有什么反应?)

    (3)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仔细听,看一看疑问能不能解决?听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诗歌。

    ⑴检查字音。

    开火车读生字。

    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

    ⑵读词语。

    绿色你见过绿色的什么?多么漂亮的颜色啊。

    邻居①“邻居”是什么意思?(人们聚居在一起,临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

    ②认识你们家邻居的举手,是谁?

    ⑶这么多的生字、词语的音都读准了,掌声送给你们!

    ⑷我们再读一读这首小诗,老师的要求提高了,读通句子,长的句子多读几

    遍。你们觉得哪句最长,比较难读?指名读长句子。

    ⑸最长的句子也读通顺了,你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生自由读。

    ⑹这是一首儿童诗,每小节之间会空一行,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⑺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句子读通顺了,小诗自然也就读通了,你们学的得真认真!

    3、全班交流。

    ⑴谁送给盲婆婆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就是那个长着明亮的大眼睛的小男孩。)

    ⑶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他替我给您唱歌。说明小男孩关心盲婆婆。)

    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有什么反应?(这个有点困难,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上来。)

    4、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诗歌,相信小朋友不仅能能解开所有的疑问,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具体学文,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①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②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再去读读这一自段。

    ③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④假如你们也有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⑤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

    (点:“乐呵呵”“喜滋滋”由黑变红)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⑥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小男孩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

    ②这一个“您”,(课件点“您”变红)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引导把“替”读好)

    ③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男孩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平时,小男孩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④他会做许多事来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就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

    ⑤小朋友,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男孩?(关心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关心。

    ①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读这一节。边读边想一想:婆婆在蝈蝈声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生自由朗读。

    ②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了什么呢?歌声会领她走进田野,她好像看到了什么了?(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像也看到这条小溪吗?是什么样的呢?(清清凌凌,小鱼,)歌声会领她走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想象春天、夏天、秋天不同的美景)

    ③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

    感受着鸟语花香,见到凌凌的小溪从金色的田野中丁冬的流淌着,多美啊!指名读。

    ④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⑤她听着想着,从她的表情上你们感受到什么?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

    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①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还会——?(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②你们想象一下她回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

    ③讲一个指导读一次。(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④想起了童年的欢乐,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吗?

    许多美丽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⑦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看到。

    歌声会把您带回森林,听到。

    歌声会把您带回二(9)班,看到。

    歌声会,看到。

    ⑧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学习第4小节。

    ①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能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②这“咯咯”是什么呢?“咯咯咯咯咯咯”,一边听着一边想着,(由重到轻)

    ③这里有六个点。(课件出示:省略号变红)老师不明白,谁知道?(是蝈蝈的歌声,是我对盲婆婆的关心让她快乐的笑声!、、、、、、)

    ④指导朗读。

    在盲婆婆的耳边一直围绕着蝈蝈的歌声,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歌声是那样的欢乐,盲婆婆是那样的开心,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记在心里,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⑤指导背诵。

    四、全文小结:

    1.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2、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男孩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1、出示生字,认读。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2、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事。

    蝈蝈课件 篇7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②会写“您”“领”“童”“难”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②指导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

    ①小黑板(一面有词串,一面写有“说话训练”内容)。

    (过渡,前面我们己经初步学习了这首小诗,认识了许多新词朋友,瞧它们来啦!还认识它们吗?)

    1、抓“盲”字,奠基础。

    (过渡,听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盲婆婆想单独出来和大家打打招呼。学生齐读“盲婆婆”:

    师:出示风景图片,并小结,“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书、写字,还可以欣赏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边加了一个“亡”,也就是眼睛坏了,看不见了,那她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学生交流〉

    (过渡,多可怜的婆婆呀!幸好,邻家小男孩为盲婆婆送来了一只蝈蝈)。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节(自由读)谁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这是一只绿色,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心理一定会非常高兴,对吗?你从哪两个词中看出来的?(乐呵呵,喜滋滋),你能说出几个跟“乐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样的词语吗?想想小男孩“乐呵呵”、“喜滋滋”的样子,再读读一定能读得好。(指名读)。

    3)(出示实物蝈蝈)多可爱的蝈蝈呀!假如你有这样一只,你心理一定会怎样?(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来“乐呵呵”、“喜滋滋”再读读。。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给了盲婆婆)。

    1)他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小朋友自己小声朗读诗的第二节。(自由读文)。

    4)从大家的读书声中,我知道了“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是让它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关爱他人。小朋友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想想平时不上学的时候,你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生交流)。

    5)能为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人带来快乐,我们自己也是快乐的。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小节(齐读)。

    (过渡,蝈蝈的歌声会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2、你再来读读,一定会读得很出色(再指名读)。

    3、出示课本第二幅插图,指导看图。(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笑眯眯的,多高兴呀!)你可以看着画面再自由小声地读读第三节,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自由读,指名读)。

    4、盲婆婆专心的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诗歌中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歌声领您--看到--生交流)。

    5、你就哪位盲婆婆,歌声带你走进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流淌地清波,找回了童年的欢乐。你的心情会怎样?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老师想听男生读。(男生读),女生一定也一定读得不错!(女生读)。

    (过渡:蝈蝈带盲婆婆走进了山村原野,找回了童年的欢乐)。

    1、引读:它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

    2、“它唱得多好”,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读(指名读)。

    3、“咯咯,咯咯,咯咯……”后面的六个点表示什么?(蝈蝈还在继续唱歌),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4、蝈蝈在唱歌,盲婆婆在听着,听着,就好象谁陪在他身边?(小男孩),“咯咯,咯咯,……”好象是小男孩在说(婆婆……有我……有我),这个小男孩真好!这个小男孩就是你!就是你!就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遍,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读到我们的心里去。(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

    读书就应该能通过读书看到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想听老师读吗?

    你能象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集体读)。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把这个充满爱心的小男孩的动人故事已经记在心里。

    1、你可以看着图画,试着背,老师会帮你!谁先来试试(指名背)。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这首小诗记在心里了,字宝宝好,高兴呀!来跟这些字宝宝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复习“您”、“领”、“童”、“难”。

    2、指导观察字形。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补充读本《一颗小豆儿》。

    2、搜集“关心他人,奉献爱心,尊老助残” 的小事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

    上完这节课,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字运用字理分析法,导入课题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意境,充分利用实物和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但是,在教学中,也暴露了课堂机智欠缺,不够开放等弱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蝈蝈课件 篇8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投入地读,读得有声有色,积极地想,体会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孩子们的思维时不时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这个小朋友记字的方法与众不同,那个小朋友的朗读让老师和学生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对孩子们的表现,我满意极了。随着对课文的学习,只剩下让孩子们比较在冬天里蚂蚁和蝈蝈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表演这两个教学环节,我的教学任务就算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请看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在这么冷的冬天,蚂蚁怎么样了?蝈蝈怎么样了?

    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蚂蚁笑了,因为他有食物吃;蝈蝈哭了,因为他又冷又饿。

    生:蚂蚁心里可高兴了,他的洞里有满满的食物;蝈蝈可难过了,他什么也没有。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

    生:想!!

    师:这样吧,你想演蚂蚁就演蚂蚁,你想演蝈蝈就演蝈蝈。小朋友先和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再想想动作怎么演。

    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跟小组同学商量起来,大家讨论得很激烈。

    有的说:“我演蚂蚁,我这样拉,我这样拖。”

    有的说:“我躺在温暖的洞里吃食物,真香!”

    “我演蝈蝈,我睡大觉,我还唱卡拉0K!”一位孩子边比划边说。

    有的有气无力地说:“我快要死了。”

    听到孩子们的潜台词,看到孩子们投人地表演,我十分高兴,心想:这个教学环节估计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正式开始表演。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读——”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一部分孩子马上扮成了小蚂蚁,背呀,拉呀,拖呀……

    ——“蝈蝈躲到大树下,有的唱歌……”一部分孩子扮成蝈蝈,唱歌,跳舞。

    ——“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的刮起来……”‘蚂蚁’躺在洞里快乐地吃着食物,‘蝈蝈’又冷又饿,晕倒了……几只蝈蝈躺在地上,直打哆嗦,咳,还真可怜。

    我的课文读完了,可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特别是有几个演蝈蝈的小朋友,躺在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了。我摸摸这个的小脑袋:“喂,起来啦,”我拍拍那个的肩膀:“好了,可以起来了!”好几个男孩子,很不情愿地爬起身。

    一个小男孩走到我跟前说:“老师,这个戏还没有演完哪!”

    “演完了,你是一个出色的小演员!”我刮了刮他的小鼻子。

    “没有,我最后演小蝈蝈晕倒在地上,我希望是蚂蚁来帮助我。可是你却叫我爬起来。”我望着孩子涨红的小脸,被他认真的样子逗乐了,我静下心来,的确是,孩子们演蝈蝈晕倒在地上时,我简单的认为课文已读完了,表演也该完了,没想到,孩子的心底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他们希望蝈蝈能得到帮助,希望这个戏能继续表演下去,他们懂得遇到危难的时候要帮助别人,我怕失掉了一个跟孩子交流的机会,于是,我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常规,蹲下身子问他:“蝈蝈,你为什么老不起来呀?”果然,学生给了我更精彩的回答,课堂上出现更精彩的场面。

    蝈蝈:我们又冷又饿,爬不起来了,我们需要帮助。(无惊打彩的样子)

    蚂蚁:快看啊,那里有几只蝈蝈躺在地上,我们快去把他们扶起来。

    (学生上前扶)

    蚂蚁:我们快给他们点食物吃,再盖条被子。

    蚂蚁:热水来了,先让他们暖暖身子。

    蝈蝈:(难为情地)谢谢你们小蚂蚁,我们舒服多了。我们以后也要向你们学习,辛勤劳动,早搬些粮食,留着冬天吃。

    蝈蝈:我们今年也要想办法找到更多的粮食,俗话说的好,有备无患嘛!

    蝈蝈:我认为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散进行,到各处去找,或者和小蚂蚁们一样,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搬运粮食,这样会找得更多一些。

    蚂蚁:对,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更多的粮食。

    结局:蚂蚁和蝈蝈手拉着手,围着火炉又唱又跳。

    看到这些,我惊讶、高兴、激动、振奋——为孩子们的发现、思考、探求和投入

    变脸课件(分享十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要知道写好教案课件,也能避免老师漏掉一些重点内容,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今天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变脸课件”的文章,本文请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变脸课件 篇1

    1、能仔细剪贴添画,根据步骤提示表现出蛇的形态特征。

    2、大胆探索蛇的变脸秘密,正确粘贴蛇的身体和筷子的位置。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大圆形纸片两张(黄色)、小圆形纸一个(红色),长条卡纸一张,一次性筷子一副。

    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小动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身体长长的,张大嘴巴的时候很吓人)

    观察三个圆形的不同之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黄色的是笑脸蛇的脸,红色的小圆形是蛇的大嘴巴。

    2、把中间贴上红圆片,在顶上画上蛇凶狠的眼睛。

    3、合上黄色的圆片,再画上蛇的笑脸。

    4、把长条粘贴在蛇脸顶端的背面。

    5、另一端粘在卫生筷上。

    6、将长条纸往下折。

    三、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1、重点观察幼儿将两圆错开粘贴时,只粘贴完全重合的部位。

    2、观察幼儿粘贴长条和筷子位置是否正确。

    玩玩自己制作的变脸蛇,说说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恐龙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一提起恐龙,问他们你们认识什么恐龙呀,他们就会噼里啪啦的给我讲一大堆,甚至有些恐龙的名字我听也没听过,像是伤齿龙、圆顶龙等等。抓住幼儿喜爱恐龙这一特点,通过写生绘画,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在活动中我以恐龙模型来吸引幼儿,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样,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铺垫。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1.由于幼儿对美术欣赏的感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并把握住恐龙的特征并把外形画出来。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各种粗细线条进行夸张的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线条单一。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幼儿在写生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幼儿线条练习及线条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写生活动的兴趣,以及在感受力和表现力方面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变脸课件 篇2

    本次活动源自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中的一个内容——京剧脸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很多幼儿对它并不陌生,教师也经常在区角中创设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如果再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关于京剧脸谱的美术活动,可能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本次美术活动我们引入了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川剧,通过川剧特有的“变脸”,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游戏和教学的巧妙结合。

    1.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

    2.小组协商完成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3、通过学习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处挖洞)、炫彩棒、勾线笔、川剧表演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的面具作品等。

    一、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2.欣赏第二遍后讨论:你们看见他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脸(红、蓝、黄、黑、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一共变了几次脸?

    3.教师小结:这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是川剧的“变脸”,川剧的“变脸”就像我们中国的京剧一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宝贝”,人们把“变脸”称为绝活。

    1、认识不同颜色的面具。

    3、说出这些不同颜色的名字吗(如深蓝色和淡蓝色)?

    1.玩“五官变变变”的游戏。谁来说说眼睛能变成什么?

    2.具体示范面具的画法,什么颜色最多就叫什么脸。

    注意可以找一找颜色的朋友(如绿色的朋友淡绿色和草绿色)。

    A、提醒幼儿进行“五官变变变”的想象创作,在面具上画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B、用炫彩棒为面具上的五官进行勾线(提醒幼儿为面具涂上颜色)。

    C、为面具涂颜色时,提醒幼儿不要只用一种颜色,可以使用多种相近色。

    四人一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对观众,听着鼓声节奏依次“变脸”,每次“变脸”后同伴迅速说出面具的颜色。

    师:变脸游戏可以四个人玩,也可以一个人玩(教师示范)。

    变脸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魏明伦和《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掌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抵触。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同学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抵触。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打鼾(hān)蹑手蹑脚(niè)阴霾(mái)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睡眼惺忪(xīng sōng)糍粑(cī bā)

    2、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曲折。

    3、这出剧本有哪些显著特点?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抵触尖锐,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胜利。

    4、剧本中的矛盾抵触是什么?

    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抵触表示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5、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领,听布置。”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时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艺人,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动物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6、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抵触吗?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示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他们之间的抵触反映的是我国保守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抵触,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抵触。

    二、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三、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枣儿》。

    变脸课件 篇4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1、演读法。

    2、讨论。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是性格冲突。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学生相互辩驳。教师点评,以第二种意见为佳,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五、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2、学写戏剧评论。针对《变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3、预习《枣儿》。

    变脸课件 篇5

    美术川剧变脸教案

    引言:

    川剧变脸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以其独特的技巧和神秘的效果令人赞叹。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川剧变脸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个美术川剧变脸教案,以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

    1. 教学目标:

    - 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和特点;

    - 学习川剧变脸的基本技巧;

    - 运用彩绘技法创作自己的川剧变脸面具;

    -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学情分析:

    - 学生年级:初中;

    - 学生背景: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

    - 学生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演艺形式感兴趣;

    - 学生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川剧变脸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川剧变脸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带领他们讨论川剧变脸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知识讲解:

    - 历史和特点: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包括变脸技巧和面具的意义。

    - 基本技巧:介绍变脸前的准备工作,如化妆和调整面部表情的方法。

    3. 技法演示:

    - 川剧变脸技巧:讲解川剧变脸的基本技巧,包括手法、速度和力度等方面的要求,并进行现场演示。

    -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川剧变脸的表演,尝试自己的川剧变脸表演,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4. 制作川剧变脸面具:

    - 工具材料准备:提供各种制作面具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色彩、纸板、剪刀和胶水等。

    - 面具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川剧变脸的特点,设计自己的面具形状和颜色。

    - 面具制作: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按照设计制作自己的川剧变脸面具。

    5. 表演展示:

    学生穿戴自己制作的川剧变脸面具,进行表演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看和评价。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演效果,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并列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3.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经验并改进不足之处。

    结语:

    通过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借此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美术川剧变脸教案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还有助于他们培养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变脸课件 篇6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部门

    时间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经验,我尝试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半边脸,完成脸部轮廓的构图。

    2在欣赏的基础上,设计和调整布局,创造出不同的面部特征和发型。

    三。感受合作的喜悦,体验想象的乐趣,体验精彩的拼接。

    活动准备:

    1、白色方纸板、油笔、油条、剪刀、长kt板、泡沫胶。

    2、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感受**情境,展现各种半边脸**,介绍主题。

    老师:舞会开始了。有很多客人。奇怪的是,每个客人都露出半张脸。发生什么事?

    老师:让我们也戴上面具。去参加舞会吧!面具该怎么做呢?

    老师:他们的面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当你高兴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参加舞会你又会做一个什么造型呢?

    2、幼儿发挥想象,集体操作,**舞曲。

    3、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幼儿将设计好的半边脸用剪刀按轮廓剪下来。

    老师:哪个孩子的半边脸能和你的半边脸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美妙的面具?

    5孩子们分组,将好的半边脸剪在一起,贴在kt板上。

    6、作品展示,老师点评。

    变脸课件 篇7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变脸》课文

    几天后,人贩子与人贩头在角落私议。

    人贩子老大,恭喜发财。

    人贩子老二,行情怎样?

    人贩子这几天出手十几条“牲口”,总共卖了这个价钱。

    (袖里交易)

    人贩子小猫小狗,油水不多。我看干脆放开手脚,牵一牵大户人家的肥猪儿。

    人贩子绑票?

    人贩子说文雅点,“请”嘛。只要能“请”到一个土老肥的小宝贝,那价钱……

    人贩子要当它一百个狗娃!

    水上漂(内呼)狗娃!

    狗娃(内应)爷爷!

    水上漂(内呼)船拢码头,开饭,打牙祭喽!

    人贩子、人贩头隐退。

    音乐锣鼓欢快,水上漂带狗娃驾舟舞蹈上。

    水上漂(唱)

    啊!一江风——

    渔夫唱晚,古寺敲钟,

    鸟儿归巢,鸭子归棚,

    一群群携儿带崽回家中。

    我家住在小船上,

    漂流停泊芦花丛。

    靠岸,系缆,弄炊,摆饭。

    狗娃穿着一新,吃得香甜,给老人斟酒添菜,做事勤脚快手。水上漂怡然自得,饮酒抒情。

    水上漂(唱)

    芦花丛,白头翁,

    娃娃敬我酒三盅。

    往日独叹黄昏冷,

    今朝笑看夕阳红。

    沾阳光,乘好风,

    老少有缘巧相逢。

    呼爷爷,唤公公,

    甜蜜蜜,乐融融。

    三十年重圆天伦梦,

    陪孙子唱儿歌啊——

    我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

    老陪少,拍巴掌,手舞足蹈,合唱儿歌。

    狗娃(唱)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狗娃没姐姐,

    剪刀送爷爷。

    爷爷留我船上宿,

    小小船儿飘荷叶。

    水上漂(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哈哈……

    狗娃(唱)

    荷叶船,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桥,水淹了,

    不见外婆只见桥!

    苦命的狗娃没人要,

    好心的爷爷双手抱。

    水上漂(搂抱孩子)小嘴巴好甜,哈哈……(回溯儿歌:“打剪刀送姐姐”又没姐姐!“摇到外婆桥”又没外婆!狗娃,你的家在哪里?

    狗娃我的家就在这里,爷爷。

    水上漂我是问你老家在哪里?

    狗娃大水淹了,啥都没了。

    水上漂(黯然)狗娃,你姓啥?

    狗娃我爹说,我就姓“苟”。

    水上漂你爹?前几天卖你那个人会是你爹?哼,哪有亲爹卖儿子不流泪的?他满口生意经,是个人贩子嘛。(挽起孩子衣袖)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牲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

    狗娃(涕泣)爷爷……

    水上漂(抚慰)狗娃,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①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从今向后,你就是我的孙子。哪个再敢欺负你,爷爷我给它拼命!(冲动,咳嗽)

    狗娃(忙给老人捶背)爷爷、公公……

    水上漂捶轻点,再轻点……

    狗娃痛吗?

    水上漂不痛,痒起来了。

    狗娃我给你抠痒。

    水上漂好,抠上去一点,下来一点,对了,舒服,好安逸……

    音乐徐起,水上漂享受天伦乐,拉起家常话。

    水上漂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闯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来漂去。年轻那时候,娶了—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你的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唉,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传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

    狗娃(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掩饰)我,我抠累了。

    水上漂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

    狗娃(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狗娃(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狗娃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记清楚……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狗娃轻轻松出老人怀抱,童心独语,对月抒情。

    狗娃(唱)

    月亮走,我也走,

    我和月亮交朋友。

    给你说句悄悄话——

    我是黄毛小丫头!

    又是喜,又是忧,

    小丫头遇上好老头。

    心事不敢说出口,

    害怕爷爷把我丢!

    月亮走,我不走,

    我和月亮分分手。

    月亮躲进乌云后,

    我愿留在小船舟。

    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水上漂狗娃,你在干啥?

    狗娃爷爷,我在看月亮。

    水上漂早点睡,明天还要赶场卖艺,快进舱去睡吧……

    哎,哎,你朝哪里走?

    狗娃上岸去撒尿,尿了好睡觉。

    水上漂用不着上岸,就站在船头,往河里一冲嘛。狗娃没法站着撒尿,趁老头蒙眬打鼾,蹑手蹑脚下船,拨开芦丛寻视方便之处。猛然发现草中一物,骇得步步后退。

    狗娃(呼救)蛇!有蛇呀!

    水上漂蛇!

    水上漂一跃而起,猛省出事,飞步上岸救护孩子,奋不顾身与蛇搏斗,抓住蛇尾一抖,甩进草丛。返身抱起孩子。跳上船头,喘息未定,忙着关怀狗娃。

    水上漂蛇咬着你没有?伤着哪里没有?

    狗娃(惊魂未定)没有,没有,吓死我了!

    水上漂(长吐一口气)阿弥陀佛,保佑我孙子逢凶化吉!(责备)我叫你不要上岸,你为啥偏不听话……(忽感手腕疼痛,发觉自己受伤)哎哟,老子被蛇咬一口,起先不痛过后痛!(急忙用嘴吮毒)

    狗娃爷爷、爷爷,都怪我……

    水上漂(吐出毒液)快,掌灯,拿酒来!狗娃掌灯火,捧酒碗。水上漂喝一大口,喷到手腕伤口消毒。再撕下衣裳一角,用灯火,点燃布条,装进碗内。

    水上漂(命令)狗娃,撒尿!

    狗娃(一怔)尿?

    水上漂童子尿,拌布灰,祖传单方,消肿去毒!快撒尿!解开裤子,尿到碗头!

    狗娃(猝不及防,失去对策,本能地捂住裤子后退)不,不……

    水上漂(疑心顿起,似有所悟,厉声催逼)你、你咋个了?给我撒尿!

    狗娃(被迫哭叫)我、我是女的!

    水上漂啊!(恍然大悟,重新审视假小子,气得双手颤抖)格老子的眼睛瞎了!酒碗粉碎,灯火熄灭。暗中,远处吼起无词的川江号子……

    复明,满天阴霾,满江愁浪。水上漂手腕伤口已草草包扎,闷坐岸边,狠抽旱烟。狗娃在一旁愧疚而紧张地等待老头取舍。

    狗娃爷爷……

    水上漂(苦笑)谁是你的爷爷?格老子一场空欢喜!(斥责)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

    狗娃(断续分辨)我不是骗子。我被卖过七次了,都嫌我是女的,都把我当牲口卖……我怕说出来,你也把我卖了。

    水上漂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

    水上漂送钱送粮,欲解缆登舟。狗娃呼叫下跪,抱住老头后腿哭诉。江水呜咽,为之帮腔。

    帮腔人(幕内代言)

    小小心灵受损害,

    童言诉苦童声哀——

    狗娃(唱)

    千不该,万不该,

    不该错投女儿胎!

    不该生在穷乡里!

    不该遇上大水灾!

    被人拐,被人卖,

    被人骑,被人踩……

    只见人人良心坏!

    鞭打牲口爬悬崖。

    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

    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

    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不得这份情啊!

    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排,

    扯烂衣裳不分开!

    好雁鹅,快飞来——

    给狗娃帮腔说情补补台!

    帮腔人(应声而出)

    啊!

    帮腔帮她说句话,

    幕后走到台前来!

    满场观众也悲哀,

    要求老汉留女孩!(隐退)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狗娃(抓住一线希望,急唱快板)

    我比男娃子更勤快,

    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你桌上只添一双筷,

    我不贪嘴,不挑菜,

    学本事,听安排……

    爷爷呀——

    你收个孝顺的孙女划得来!

    水上漂(唱)

    可怜可爱,

    好灵好乖,

    催人滚滚泪!

    背着娃娃揩……(返身望天三思)

    雁鹅阵阵飞天外,

    炊烟袅袅起楼台。

    我家香烟今何在?

    愧对祠堂祖先牌。

    养儿方能续后代,

    女生外向招祸灾。

    事出无奈,

    快快丢开。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

    水上漂心一横,跺脚踢开女孩,跳上小舟,轻篙一撑,船如箭发,开往下游。

    狗娃沿着河岸追赶小舟,踏进浅水呼唤爷爷,水漫到膝,波涌到腰……

    水上漂回头一看,女孩在水中沉浮!

    水上漂死丫头,不要命了!

    老汉嘴上大骂,行动却很果断——投河救人!艺人不愧外号水上漂,弄潮之术极高,迅速救起女孩。

    狗娃(一息尚存)爷爷……

    水上漂死丫头,蚂蝗缠着鹭鸶脚,想甩脱又甩不脱啊!

    川江号子无奈地长叹……

    《变脸》教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积累词语,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美点寻踪;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设计(二)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

    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生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生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生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生1:情节美在起伏跌宕,曲折有致。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爷孙反乐为愁,一痛苦一悲伤,气氛直转而下,水上漂抛弃狗娃,狗娃落水唤爷又获救,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生2:情节美在巧设“误会”,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狗娃是女孩,却错被水上漂以“孙儿”买进;水上漂重男轻女,狗娃无法选择命运;狗娃上岸遇蛇,水上漂为救“孙儿”遭蛇咬,为治蛇伤,童子尿大泄机密;爷爷希望落空,痛苦之余作出抛弃狗娃的决定,狗娃悲痛苦苦相求。

    生3:情节美在铺垫、暗示的巧妙设置。狗娃是女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爷孙和美,铺垫一也;水上漂自叙身世,重男轻女根深蒂固,铺垫二也;变脸家传绝技,传男不传女,铺垫三也。狗娃停止为爷爷挠痒。暗示一也;说话结巴,“传儿不传……女……”暗示二也;上岸撒尿。暗示三也。

    生4:情节美在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下半场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内心的冲突表现了谋求家族利益,解除生存困境的愿望;狗娃的处境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无奈的抗争。多重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六、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鉴赏剧本的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深层探究,质疑解疑。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1.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片断,表情朗读。

    其余学生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2.请演员谈表演的体会、收获。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请几位“水上漂”“狗娃”谈谈对角色的理解,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成果展示: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湖。”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2)教师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学生相互辩驳。教师点评,以第二种意见为佳,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二、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1.教师介绍戏曲语言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潜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因而具有抒情性。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说白富有地方特色。

    2.学生自由选精美的唱词。体会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生1:狗娃的唱词“月亮走,我也走……我愿留在小船舟”,清新质朴,通俗易懂,情味十足,写出狗娃惴惴不安的心理。

    生2:我喜欢狗娃的唱词“千不该,万不该……给狗娃帮腔说情补补台”,这一段以紧密的韵脚构成急促的音韵节奏,并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修辞方法,直抒胸意,强烈地抒发了狗娃哀伤痛苦、依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悲惨心情,感情真切,动人心魄。

    生3:我喜欢水上漂的唱词“芦花丛,白头翁……返老还童”,这一段唱词以景起兴,中间巧用对比、叠词,结尾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子水上漂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自得之情。

    ……

    教师总结: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

    3.品味剧本说白的语言特色,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选例品味。

    教师总结: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畅、贴切、生动,实乃清水芙蓉,天然雕饰。

    4.教师对剧本语言总体评价: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并恰当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使本剧的语言无论唱词还是说白都体现出通俗浅显、明白如话、情味十足的特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四、深层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如有难以解答的问题,可向教师提问。

    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学生讨论,明确: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水上漂

    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并声明“传儿不传女”,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提问: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明确: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提问: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世俗观念存在吗?

    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六、布置作业

    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2.学写戏剧评论。针对《变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3.预习《枣儿》。

    《变脸》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进行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非常重的一个环节,一个能引人入胜的情境问题,可以营造非常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能真正站在学习主人翁的位置上去学习,因为好的情境问题能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对于我们要构建高效课,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在教学《变脸》这一课时节,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同时,也站在学生地角度去思考,在预设问题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预设,中等生及差生都能有兴趣参与到所提的问题中,而不是抛出一个问题,便石沉大海,这就更需要所提的问题,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兴趣、引发争议。情境式地导入就显得很有必要。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剧,在开始新课之前,用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对变脸有什么了解吗?”来导入新课,这样的提问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关于变脸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把握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是如何变脸的,让学生用当地方言来朗读表演剧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这也为学生理解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不再是课本是课本,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了,学生与课本平等对话,我也看到了潜藏在学生身上的表演欲望,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真正去体验、去感悟,会比老师循规蹈矩要有成效。

    课后布置学生把原剧本改编成一个小品,再次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就当作是“老头儿”或是“狗娃”,分小组表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照顾到,而不单是只是那些善于表现的同学才有表演的机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人对作品中的人物会有不同的诠释,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

    变脸课件 篇8

    第一、整节课紧紧抓住戏剧的特点──矛盾冲突,有序安排教学程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整节课巧妙地活用了变脸这一题目,根据情节的发展给人物画脸谱,从而透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紧紧围绕文本,解读文本、 分析文本、揣摩文本,思路清晰,这是处理教材的绝好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

    第二、体现了本节课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剔除了花里胡哨的所谓的细枝末节,而是紧紧抓住阅读的要素,给学生及时地技巧点拨:如标题的作用,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揣摩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概述故事情节等,都给学生作了很好的指导和点拨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如刘德华学变脸不成的原因,自然引出课文,还有那位高素质的学生,学川话朗读,都让师生们大开眼界。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这样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增强他们大语文 的意识,真正成为语文的改革者。

    如果让我花里找刺的话,我想说点不成熟的看法:虽然学川话朗读的学生读得有声有色,但我认为一堂好课,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失败,尝试让其他的学生读,不一定用川话,用普通话也行,只要读出个性,读出语境未尝不可,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变脸课件 篇9

    一、课题产生分析川剧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是刻画川剧人物最有力、最浪漫的艺术手法。川剧变脸在幼儿眼中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游戏。川剧变脸的初衷就是“以特技吸引观众”,快速变化,这与幼儿的兴趣特点不谋而合。同时,变脸面具利用色彩、图案的象征意义去塑造人物的特点,鲜艳丰富,也是幼儿所喜爱的。幼儿感兴趣的不仅是舞台上“脸上画的大花脸”“身上穿的花衣服”,更多的是深入幼儿心灵,产生共鸣的新、奇、快等特点的场景。幼儿喜欢变脸,还有一个原因是变脸具有表演的夸张性与愉悦性。由此可见,视觉冲击力强、变化不断的面具对幼儿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吸引力。通过川剧特有的“变脸”,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教学和游戏的巧妙结合,可以使幼儿的体验更真切、丰富、广泛和深刻,让幼儿感受川剧变脸的魅力。二、活动目标1.能按自己的意愿用图案设计、深浅色彩的方法绘画变脸面具,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2.体验绘画面具及玩变脸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表演视频一段         范例面具三个变脸服装四套         绘画材料人手一套四、活动流程

    2.简单讲述看到的图案和颜色。

    1.教师玩变脸游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教师出示黄、绿两张面具,比较两张面具的不同。

    1.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

    2.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并协商分配颜色。

    3.幼儿自由创作。

    3.第三场表演:语言变。你设计了哪些图案?(展现面具五官图案设计的创造力)

    4.幼儿、教师尝试一人多变表演,激发进一步游戏欲望。

    5.小结:不管学什么本领,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把本领学好。

    变脸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经验,尝试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半边脸,完成脸部轮廓构图。

    2、在欣赏的基础上,边设计边摆放调整,创造出不同的人物五官、发型。

    3、感受合作的快乐,体验想象的乐趣,体会拼接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白色方形卡纸若干,油性笔、油画棒,剪刀若干,长形KT板一块,泡沫胶。

    2、舞曲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感受音乐情境,展示各种半边脸的图片,引入主题。

    老师:舞会开始了,来了许多的客人。奇怪的是每位客人都是露出半边脸,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师:让我们也戴上面具。去参加舞会吧!面具该怎么做呢?

    老师:看看他们的面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当你高兴的时候你是什么表情?参加舞会你又会做一个什么造型呢?

    2、幼儿发挥想象,集体操作,播放舞曲。

    3、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幼儿将设计好的半边脸用剪刀按轮廓剪下来。

    老师:班上哪个小朋友的半边脸可以和你的拼在一起,变成一张奇妙的面具呢?

    5、幼儿结伴,将剪好的半边脸相互拼接在一起,粘贴在KT板上。

    6、作品展示,老师点评。

    【蝈蝈课件(范本十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