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课件。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服务的有效保障。通过学习“虎门销烟课件”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此文章资讯仅供参考请认真考虑!
虎门销烟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句外侮的精神。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指导写字。
三 再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1、投影出生字。
2、指名读生字,难读的纠正、强调。
3、齐读生字。
四、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用“水泄不通”说一句话。
五、检查课文自读情况。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错误:身着(zhuo)朝(chao)服;应(ying )邀;
2、自由读课文,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谈谈是一件怎样的事?(指名回答)
1、出示生字,练读。
2、重点指导:
“讯”、“泄”、“侮”注意这三个字的笔顺。
虎门销烟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
(是怎么销烟的? 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二)交流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5、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呢?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虎门销烟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虎门销烟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虎门销烟课件(篇5)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他看到官府腐败,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沉重,常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因此,在林则徐四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领进了私塾旁听。林宾日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小则徐,他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父亲也总是耐心地解答。有一次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刚背完,就仰起脸严肃地向父亲发问:爹,硕鼠是什么东西呢硕鼠就是大老鼠。那写大老鼠干什么呀林宾日觉得这正是对儿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便深入浅出地给独生子解答:这种大老鼠不劳而获。农民辛勤耕作,它却坐享其成,你说可恨不可恨该除掉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父亲进一步教育儿子:一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就像这些大老鼠。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治治这些大老鼠!儿子大声说道。
林宾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独生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父亲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父亲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父亲严辞拒绝。父亲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花不干不净的钱可耻。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后来,林则徐做了官,仍像他父亲一样清廉、耿直、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了解民情、同情百姓疾苦,保持着不屑与贪官污吏、谗佞小人为伍的高风亮节。
虎门销烟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 -----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虎门销烟课件(篇7)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
7虎门销烟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课件(篇8)
一、说教材
本文的关键词是“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第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地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地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二、说学生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不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
三、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销烟的的方法、顺序。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壮观场面及销烟过程。
2、明白: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五、说教法、学法
1、运用勾画法找文中重点动词。
2、观看图片,体会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3、感情朗读体会销烟经过的壮观,体会徐悲鸿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4、利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一写作方法,进行实践学习。
六、说过程
(一)了解鸦片、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于事件离学生年代久远,出示图片,进行解说,创设情境,可以了解此次销烟的背景和必要性。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当时在受欺侮。
(二)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事件重大。
1、(出示图片,说图找相关段落)品读第2自然段,在明白的地方做批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
2、交流:(壮观、隆重)
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打击卖鸦片的不法商人,就是要让外国侵略者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
(1)(出示图,说图)在课文中画出销毁鸦片经过的动词,文中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感知销烟的顺序并复述)。
(2)(以读代讲)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呢?
(3)了解“销毁鸦片的时间之长、数量之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销烟的顺序并复述经过,达到复述课文的要求。
4、学习第6自然段。
看到此情此景的外国商人还敢向我们中国倾销鸦片吗?
指导朗读,体会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此时,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销烟的伟大意义,进行说话训练。
(四)延伸:出示宣传画图片,认识毒品的可怕。
设计意图:进行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教育。
(五)《虎门销烟》这个伟大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是有能力的,是不可欺侮的!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起因)
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经过)
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样?(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自学,真正明白:中国人是有能力的,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六)作为祖国未来的你们,面对徐悲鸿,你们会说些什么?
(七)总结:《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得出历史教训:落后就会挨打!学生谈话,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情感,进行爱国教育。
七、说板书
《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都是爱国教育的好教材,他们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编写的。我针对这些把题目设计为竖式板书,既美观,又实用,较有指向性。
虎门销烟课件(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还让学生观看了影片《鸦片战争》。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我下面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切入点,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首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让你受感动”这个问题,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写写,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课文描述的销烟场面的具体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使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二、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刘勰也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本节课不论是理解课文,还是感受人物精神,都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等不同形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语言。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兴奋心情和销烟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体会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的英雄气节,学生自然产生了愤怒、激动、崇敬等强烈的情感体验。老师此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把书读好。
三、以多媒体为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学时,在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播放“销烟的壮观场面”和“人们欢庆的热闹场面”视频录像,把课文中对观看人群、销烟过程的描绘转化成活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跨越了时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场面的宏大,更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欣喜若狂的心情。让学生身处其中,情处其中,心处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升华融为一体。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所以在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后,我把林则徐正襟危坐在高台上的图像和课文插图中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又列举林则徐销烟时内外上下的重重阻力。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使这样的典范人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
总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熏陶。力求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林则徐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虎门销烟课件(篇10)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
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资料,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群众评议纠正。生领读,指名检查。
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
(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资料。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回头再读第六节。再读第一节。
三、写生字。
先自己在课文后描红。然后说说哪个字个性要注意,回答者用小黑板写,然后向全班学生讲解。在表格下面再临写这几个提醒的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虎门销烟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虎门销烟课件(篇12)
教学要求: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⑵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⑶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
⒈扣图引题
出示林则徐画像,简介人物,提出问题: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⒉板书课题
⑴介绍虎门的位置,圈点销烟什么意思?再点烟指什么?
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时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
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⒈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⒉读后讨论: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
⒊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
⑵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指读,逐段读顺句子。
易错之处,集体纠正。
四、学生再读课文,互听互评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经过(4-5),给课文分段。
分段方法:1-1,2-2,3-5,6-6或1-1,2-5,6-6
(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
六、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理清课文层次。
⑵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引入重点段
⒈齐读课题,《虎门销烟》告诉我们本文主要写什么?
⒉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一段。
二、讲读课文
⒈讲读第一段。
⑴读中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
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
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物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
⒉讲读3-5自然段
⑴默读,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那一段最具体?
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
⑵指读第三自然段,练习分层。
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层(1-3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
(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朗读,读出气势。
②学习第二层(4-5句)
怎样硝烟的?边读边归纳,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但不凌乱,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
⑶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展现当时场面,突出这一壮举大快人心。
⑷朗读第五自然段,突出数量词,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入咆哮的大海,想象是什么样?暗示什么?
⑸齐读,体会。
⒊讲读首尾两段。
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朗读。
三、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先后顺序将事情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默写词语,创设情境为下面说话作准备。
二、复述课文
⒈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样一步步说清楚的?
⒉讨论思考,小组练习。
⒊根据板书自己练说。
三、练习说话,写话。
⒈出示文中片段先再然后。
⒉教师总结。
⒊回忆刚才默词的情景,小组讨论,老师怎么做,自己怎么做,练习说话,互相交流。
⒋引导回忆生活中那些事须分几步完成,帮助选材,开拓思路。讨论。
⒌写片断,当堂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