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酸碱盐课件十一篇
  • 酸碱盐课件

    发表时间:2024-01-03

    酸碱盐课件十一篇。

    推荐一篇介绍“酸碱盐课件”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感谢您的光顾让我们一起打造更好的明天。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 学生反应是教学过程中动态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

    酸碱盐课件(篇1)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整章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酸和碱这两种物质来学习的,所以能够清楚认识酸碱对学好本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酸和碱在初中学生的概念中还比较陌生,同时新课改的教材中不对酸碱下定义,仅需要通过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情况来进行判断酸碱。所以对指示剂的认识也犹为重要。本节作为该单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指示剂,并且能用指示剂来鉴别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时通过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物质区别的一般原理。

    了解酸碱指示剂你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A 认识两种指示剂(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

    B .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D .了解指示剂的发现. 了解如何简单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代替指示剂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在探究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色规律 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实质内容

    在探究指示剂与酸碱变化规律过程中 运用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性质――(利用旧知识)预测物质的性质(假设)――实验验证――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解释及结论)

    如何区分食醋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 从简单的物理方法 ――到化学方法 多种方法的探究 让学生懂的区分物质的一般原理

    从两种物质的探究到多种物质的验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质从特殊(个别)物质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质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问题上。通过观看感性的内容材料。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让学生能在学习用石蕊试液区分酸碱的基础上,自行探究另一种指示剂。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能应用相同的实验原理。达到学一种具体的物质研究方法应用于其他类似物质的研究。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实验上,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学生见过的物质。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让学生懂得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物质都有可挖掘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 如何让化学知识你生活实际相联系。

    1.实验探究和验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究 本节课运用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变化的规律。然后进行多种的物质再次进行实验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

    3.类推 实验仅有几种物质的验证 其他的酸碱和指示剂的变化也是如此

    复习旧知识―― 总结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新事物

    教学过程:

    [提问]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会变红?

    [学生解释]

    [提问]1、除碳酸外,我们还知道哪些酸?

    2、这些酸中滴加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会有什么变化?

    [设问]紫色石蕊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呢?指示的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酸碱指示剂。

    酸碱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了解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娱情山水以排解抑郁的复杂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 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通过线条串联法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知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

    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着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着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标示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四、学生分四人小组疏通文字障碍(提醒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和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2、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⑤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⑦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疏通了字词障碍。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并且理解文章的写法和主旨。

    二、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像,学生注意欣赏和模仿。

    三、学生分段朗读。

    1、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师事先标明朗读的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2、教师简单点评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和第四段(难度加大,没有标明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3、教师点评学生单独朗读的情况之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和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线条串联法)。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

    明确: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和得名的原因、山间朝暮四时的景色、众人出游的情况、醉罢晚归的情景。

    2、如果每一部分都与醉翁亭挂上钩的话,可以归纳为: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此处为教师专门做出的范例)

    3、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每一部分都含有醉字呢?

    4、如果要求大家每一部分都用含有乐字的短语来归纳,该怎样归纳呢?

    5、能不能每一部分都含有醉翁和乐呢?

    教师小结:这个环节我们通过线条的串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不难发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醉和乐字。而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面现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那么作者想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五、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

    1、请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两人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2、知识拓展:文章告诉我们,作者此时的身份为滁州太守,他怎么能不务政事而整天游乐呢?

    明确:作者虽然被贬谪,但并没有消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滁州政通人和(滁人游、溪深鱼肥、山肴野蔌),是一种尽责之乐。

    梁启超:尽责最乐;尽得大的责任,便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便得小快乐。>

    无官一身轻(尽了责任后的最大放松)。(党的十六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六、布置学生综合全文的内容设计文章的板书。

    七、在设计板书的基础上理解性背诵全文。

    酸碱盐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第十单元课题1的内容,我将本课题分为5个课时,分别是《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常见酸的特性》、《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及碱的化学性质》、《溶液导电性》,本次说课内容为第1课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这节课通过实验酸碱与指示剂作用,了解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颜色的变化,掌握酸碱的区分方法及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鉴定酸碱性的方法,对后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讲叙酸碱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起好铺垫。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问题、总结知识能力。

    2、掌握酸碱的区分方法。

    3、培养学生的知识衔接、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推理论、理论指导实验能力。

    三、说课重点、难点:

    1、重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难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推理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酸碱有初步的认识,我对本课题内容讲解上作了调整,将溶液的导电性先作了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酸碱盐,这样对于掌握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

    复习提问:什么是酸、碱,

    结合所学知识引入新课: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掌握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在溶液中碳酸、氨水分别以H+、co32-、NH4+、oH-形式存在,那么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的到底是阳离子的作用还是阴离子的作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H+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是碱,从定义中是否隐含着酸、碱在化学性质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提问、假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使学生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化。

    讲叙新课:实验[10-1],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好,记录好,并做好对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对比,分析中找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结论,启发引导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酸的共点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碱的.共点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酸碱在溶液中的存在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与指示剂作用时,酸呈现的颜色变化相同,碱呈现的颜色变化也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探究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并在脑海中初步形成酸碱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六、板书:

    1、指示剂能验证物质的酸碱性。

    2、

    物质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

    不变色

    变蓝

    变红

    3、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是H+,oH-与指示剂的作用。

    练习:练习册P39,同步演练B13题。

    作业:探究实验、练习册

    酸碱盐课件(篇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重点:

    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

    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07年买了2000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酸碱盐课件(篇5)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 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

    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ppt展示教学目标以及复习重点,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活动一:

    ppt展示“幸运课堂——猜猜他是谁?”引起学生注意,并进入复习。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主要物质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回忆和了解。

    活动二:

    认识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如下ppt展示常见的酸碱盐,让学生读写,并尝试复述酸碱盐的定义。然后通过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强化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活动三:

    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反应,让学尝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所写方程式,系统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

    通过如下ppt趣味性的展示出酸的化学性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中考前长时间的复习,学生精神上有些倦怠,通过趣味性的题型设计能充分调动兴趣和积极性。另外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酸碱盐课件(篇6)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

    (1);

    (2);

    (3);

    (1);

    (2);

    (3);

    (4);

    小华进行归纳完以后,又对以上归纳进行了验证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你能帮小华解决吗?

    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来判断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他想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他做出判断,你能帮小华完成吗?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情境三:【师进一步引导,生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请大家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一下: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请你归纳:

    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的因素:

    三、:反馈训练:【先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说思路、方法、根据、注意事项】(投影)

    通过对以上情境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判断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盐:Ag++Cl-=AgCl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2、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的依据)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H4+、Cl-、OH-D、OH-、NO3-、K+、Na+

    A、Cl-、CO32-、Na+、OH-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D、SO42-、NH4+、Ba2+、Cl-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1、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

    2、在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Na+、Fe3+、Ag+、Cu2+、SO42-、Cl-、OH-、NO3-等八种离子,现将这四种物质的稀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产生: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酸碱盐课件(篇7)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策略,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实验分组太少(班上学生很多),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酸碱盐课件(篇8)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酸碱盐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教具:

        相关实验器材及器具,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五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

    七、教学过程:

    、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说对相当一部分(鼓励之)。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一学生闻闻有没有酸味,回答:没有。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质(下面的实验验证),因此指出并非所有含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

    7、实验:课本P141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8、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P141图4-50、图4-51,认识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P142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数是纯碱)

        5、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

    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

    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

    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

    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

    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6、探究结果汇报。

    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

    8、阅读P143-144找出规律。

    9、实验P144:一半探究小组做1-5,另一半做6-10。

    10、结果汇报。

    11、阅读P145:“我们身边物质的PH”。

     

     

     

    、小结:

    酸性物质

     

     

    含酸性的物质

     

     

     

    石蕊试液呈红色PH

      

     

    石蕊试液呈蓝色PH>7

     

     

     

     

     

     

     

    含碱性的物质

     

    碱(溶液)

     

    碱性物质

     两类基本物质

     

     

     

    、巩固训练:

    1、用PH试纸测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

    2、某物质的溶液用PH试纸测试显红色,若滴入石蕊试液,此时石蕊显   色。

    3、纯水、食盐水的PH=     7,呈     性。   

    、作业布置

     

     

    酸碱盐课件(篇10)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化学性质》。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酸碱盐课件(篇11)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化学性质》。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酸碱盐课件十一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