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文天祥课件(系列13篇)
  • 文天祥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02

    文天祥课件(系列13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意为您整理的这篇“文天祥课件”文章共享给您。为了使教学更加顺利,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保证每一份课件都设计得更加完美。教案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希望您喜欢这篇充满温暖的文章!

    文天祥课件(篇1)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搜集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1)注意“寥”字的读音。

    朗读的前提是理解。本诗根据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朗读时要体会到这种感情。后两句激昂高亢,抒发了自己情愿舍生取义,为拯救祖国而死的高尚情操。

    (1)阅读理解本诗,不妨从张弘范对于诗的评价入手:为什么他会连说“好人!好诗”呢?将这句话作为突破点,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研读的兴趣。

    (2)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1275年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分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生如风吹雨打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忆过去。

    诗人于1275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漂浮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1)“朗读”提示中的“有节奏、有韵味”是朗读本诗的重点要求。在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后朗读古诗,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人悲愤和慷慨的感情产生共鸣。

    (2)“思考与交流”及“拓展与运用”。

    (3)积累这3个词语的意思是:

    安排的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示儿》。

    经过辛辛苦苦的努力,因为通晓《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一考中了进士,被起用做官,可生逢乱世,战火已经烧了四年。祖国山河破碎得有如风吹柳絮,自己被俘以来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犹如雨打浮萍。在惶恐滩的时候,我为国家危急恐惧不已,如今来到零丁洋,我又怎能不感叹自己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长生不老呢?只要我对国家一片忠心就能光照史册。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过零丁洋》一诗的情感变化较大,前六句沉郁悲愤,后两句慷慨豪壮。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内容指导学生体会好这种情感变化。

    文天祥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

    4:体会本诗主旨,学习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

    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不屈不挠无怨无悔

    颔联:借用比喻忧国忧民

    颈联:借用双关抒写感受

    尾联:慷慨正义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板书课题)

    一:感知文本

    1;老师范读全诗

    2: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举手发问,老师释疑

    5:补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体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说说故事对应哪些诗句,故事讲完,顺势引导背诵。

    二:质疑探究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欢————————,因为它表现了―――――――――。

    2:给大家留下5分钟时间思考。

    3:举手发言,交流意见,做好评价,及时点拨、追问。

    三:拓展延伸

    学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文天祥课件(篇3)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赵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前一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败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文天祥宁死也不愿向元军屈服,所以他吞下二两脑子(即冰片)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文天祥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一课,被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所感动。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板书课题,图片)

    二、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并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个人读,全班读。)

    3、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

    4、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天祥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划出来。(生读:在这危机时刻------抗元斗争之中。)师板书:变卖家产作军饷

    征集义兵抗元

    5、然而,(师读第四自然段)文天祥不幸被俘了。被俘后,他是怎样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的?(分组或叫人读5至8自然段)

    6、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文天祥是怎样做的?能用一个词概括吗?(生:宁死不屈)师板书:被俘后宁死不屈

    7、交流:你觉得文天祥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说一说。(生:爱国、不贪生怕死、不贪图富贵、为民着想------)

    8、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三、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巩固练习

    找出课文中文天祥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

    文天祥课件(篇5)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重点记叙了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高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选编本篇课文,一是通过文天祥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为重点训练项目,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作者在结构上,采用先概括具体总结的写法,运用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人物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具体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在合作交流中,反复的品读,批一批,注一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总结课文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从课文写法入手,加强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英雄: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

    那么你都认识哪些英雄呢?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同桌互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师:可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3、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师: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评价一下文天祥。

    5、师:练习给课文分部分。

    (二)抓住重点,感受品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括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旁批。

    1、学生默读,做好旁批。

    2、汇报交流。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①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②看图激情。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

    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2)第5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①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②诗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3)第六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语言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①词意思:无比蔑视:特别轻视、看不起。

    坚定:表明立场坚决、不动摇。

    ②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③朗读,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4)第8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①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②看图: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③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

    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三、结合课文,体会写法。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2、师: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头概括具体总结)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2、文天祥作品。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1276年写的。那一年,占领中国北方的元军兵临南宋京城杭州,文天祥奉命到元营中谈判。他义正词严,拒绝投降,因而被扣留。在向北押往元大都的路上,他寻机逃脱。为了重振旗鼓挽回南宋危局,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一条小船,从海路逃往温州。这首诗就写在他南归的途中。诗的前两句,概括了他绕道北海、又回到长江口外海面上的经过。诗的后两句,用形象的比喻,抒写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忠心。虽然斗争最后失败了,然而他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却成为表达人们爱国之心的千古名句。

    五、总结课文,延伸情感。

    1、谈感受: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想对这位民族英雄说些什么?

    2、欣赏《满江红》: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同学们从他的身上感受到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从他身上,我们感受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激励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最后,请同学们听《满江红》,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英雄们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丰富视野。

    找出课文中文天祥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

    多次严词拒绝劝降

    浩然正气

    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国捐躯

    文天祥课件(篇6)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导入。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

    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生:“柳絮”、“浮萍”。

    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 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搜集整理。

    4、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5、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1、 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文天祥课件(篇7)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1、《过零丁洋》一诗押 韵,韵脚是 。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 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文天祥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出示文天祥图)

    二、新课:

    1.学习生字词:

    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②出示课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

    这些词语中,哪个生字的字音容易读错,你快把正确的读音提示给同学们。(重点读:脍)

    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提示给同学?

    2.整体把握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分段)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

    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

    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5-8自然段)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9自然段)

    3.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

    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看图激情。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

    (2)第5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引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朗读

    (3)第六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语言: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无比蔑视:特别轻视、看不起。

    坚定:表明立场坚决、不动摇。

    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朗读,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4)第8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朗读。

    看图: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4.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头概括--具体--总结

    5.拓展:

    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三、板书设计

    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

    多次严词拒绝劝降

    浩然正气

    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国捐躯

    文天祥课件(篇9)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诗,以生命殉国,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五、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课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师生上课时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

    2、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最后环节有些赶时间,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学案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课前预习不够深入,要运用好学案还要抓落实才好。

    3、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要讲课的压力促使自己精心准备,收获课堂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压力才会进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还掌握得不够熟练,课堂也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教学流程还不够娴熟,表达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坚持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同学们都参与,收获上课与学习的快乐,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与不断科学化与精细化,同学们的学习和教师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文天祥课件(篇10)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译文】:

    苦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在兵荒马乱、荒凉冷落的战斗中,度过了四个年头。

    祖国河山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不定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曾说对国事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不死?只留下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照耀史册。

    【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文天祥课件(篇11)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开庆初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七月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后入清流境过**崠作《吊惠利夫人》诗: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转移到汀州,莲城等地,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关,文天祥欲据莲城拒敌,汀州守将黄去疾闻帝驾下海,拥郡兵有异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转到龙岩。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大将二人后.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转战至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

    [文天祥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文天祥课件(篇12)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协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纷飞的柳絮,

    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

    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

    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起一经: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状元。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 四年。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市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文天祥课件(篇13)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文天祥课件(系列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