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折线统计图课件15篇
  • 折线统计图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30

    折线统计图课件15篇。

    本篇文章将向您介绍有关“折线统计图课件”的最新信息,希望我们的网站能成为您经常访问的地方。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相信对于教案课件的写作,老师们并不陌生。教案课件是备课工作的核心,必须认真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希望您能多加关注。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xx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xx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二小东向10名家有电脑并能上网的同学了解了一周上网的情况,结果如下:上网1小时的有1人,2小时的有4人,3小时的有3人,4小时的有1人,5小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

    1

    1

    1

    3

    5

    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

    12

    13

    14

    15

    l6

    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xx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某区两个大型商场20xx-20xx年营业额情况统计表

    某区两个大型商场20xx-20xx年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吗?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在比较两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时,重点要引导他们根据两条折线的走势做出判断,也可以通过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做出判断。

    2、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看图回答问题,从中得出以下分析结果:拥有电话的家庭用户在1998-1999年间增长最快,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在20xx-20xx年增长最快。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从20xx年起这个班所有的家庭都已经拥有电话,而到20xx年大部分家庭也已经拥有了电脑。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

    3、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根据统计图里的数据,开始看到水仙花的芽和根分别是第8天和第4天。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较慢,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迟,

    激发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横轴表示的是飞行时间,纵轴表示的是飞行高度。

    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了解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状态。

    5、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两组数据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正确选择实线或虚线表示相应的数据。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评点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技巧。

    在通过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时,认识到这两个城市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并产生了解这种现象原因的心理需求。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阅读你知道吗:结合分析第6题时产生的为什么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上海和悉尼的气温为何相反,再组织适当的交流。

    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3)

    学材分析

    数学十一册P-6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方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

    导学策略

    讨论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张数据统计表,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统计图纸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2、设计一个某某城市的气象员,下面分管两个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学担任气象员助理。

    (二)循序渐进,探求新知。

    1、气象员走马上任,首先调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气温情况统计表

    2、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3、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书上的问题。

    5、说说两城市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6、学生讨论。

    7、两组折线在一个图中,我们怎样区分呢?

    8、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又能获取什么信息?产生什么联想呢?

    (三)巩固知识。做一做课堂作业相关题目。

    (四)结束语:今天某某过了一把气象员瘾,其他同学也跟着过了一把气象员助理瘾,其实就在明天,我们这个地方经济发达。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统计的知识,并用统计的知识管理好我们的气象,让我们的气象为人们服务。

    学生回答问题。

    1、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制作,交流评比。

    自行设计,展示风彩,学生自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收集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这节课进行统计图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家要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并利用我们收集的体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一找一个人的生长过程有没有规律?

    1、做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看题,师介绍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摄氏度。

    问:这是什么内容的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了哪些时刻?纵轴上是怎样表示体温的?

    请学生互说这位病人每天各个时刻的体温。

    说明: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各是多少,也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做练习十四第2题

    小组讨论: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

    指出: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知道统计图的结果和数据的一些特点。

    1、做练习十四第3题

    小组讨论:从统计图来分析,你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做练习十四第4题

    让学生根据素质报告书上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小组内讨论:看看自己哪一段时间体重增加得最快,和其他同学是不是差不多?全组同学体重增长有没有共同的特点?男生有没有什么规律在全班交流?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统计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感受

    对于最后一个练习学生非常有积极性。

    授课日期11月4日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5)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不仅丰富了统计的内容,还为今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作好知识贮备;通过正确地认读分析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对东营市各项资料的分析与认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实践操作法

    演示引导法

    观察对比法

    合作交流法

    拓展练习法

    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单一、知识“死板”、以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倾听为主、生生交流少、课容量少效率低;而在信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死板”的知识可以通过课件的演示“运功”起来,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容量方面更是超出传统课堂的几倍,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复习旧知

    情境导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用简单的问句——你想知道老师在忙什么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时候老师出示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的东营市交通工具的数据(这在以前是办不到的),进一步让学生整理并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在学生展示时,进行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温故旧知的同时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为下面的对比教学做下铺垫。

    学习新知

    在传统的课堂中死板的统计图不可能将统计图的特点一一直观、清晰、形象的展示出来,不易于学生发现和掌握,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演示出来,利用这一优势,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绘图过程,更能突出图形的特点,为观察对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地烘托学习的气氛。

    通过多媒体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学生的复述,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清楚的知道了它是由点、线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图形形状的特点,给该图起个形象的名字,同时板书课题,加深对它的认识。为更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我设计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对比这一环节,在这里受学生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观察到的,表现出不全面性,这正好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各抒己见,有效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结论。

    在小组合作前:我向他们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建议:

    1、每位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请一位同学担当记录员,记录本组同学的意见,避免重复性叙述。这样即没有破坏合作交流的形式,又对学生的活动作了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合作中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成果,而不是流于热闹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小组的成果,虽书写不够工整,但却看到了学生智慧的结晶。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科。

    在练习的选取上,舍弃课本提供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关于东营市的各项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资源就来源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家园——东营,感受到东营的发展变化。

    第一题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折线的起伏,反应数量增减的变化,完善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统计图的整体变化预测出今后气温变化的可能性,是升高?还是下降?哪种可能性大,渗透概率论的知识;并分析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结合北京2008奥运会这一举国大事,进行环保教育。接下来是

    东营市20xx~20xx年公共绿地面积统计图

    东营市20xx~20xx年废水排放量统计图

    东营市20xx~20xx年耕地面积统计图

    都是围绕着东营的环境变化和基础建设开展的。

    拓展练习

    总结新知,收获体验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折线统计图有何特点?与前面所学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画龙点睛的问题,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的内容。

    ②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让学生回忆本节课除了数学知识外,还积累了哪些新的学习经验,有了怎样的体会?这样不仅重视了对数学知识的总结,还注意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布置作业:

    本节课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安排作业时,我考虑到不仅要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还要能巩固新知识点,又要为下一步的画图,做一个预习,因此设计了这一作业,可为一举三得。

    板书设计

    在学生起名后,板书课题;在小组代表总结后,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6)

    教学内容: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xx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7)

    教学内容课本第68页的例2,练习11的第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据变化趋势。

    教学关键统一统计图的标准。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反馈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1、出示统计图。

    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可以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探索新知1、出示课本例2的统计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两幅统计图,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逐月上升,各月份数量,增幅大小等)

    3、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感觉左图增幅较大。左图纵轴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较明显;右图反之。)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纵轴每格表示的数量不统一,不规范。)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11的第2题。

    (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的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94~9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我探索,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

    2、揭示课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出示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师: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分析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到: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二、教学新课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2、联系生活举例。

    3、了解结构。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师: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师: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慢吗?

    师: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师: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统计这些方面的数据呢?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师: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学生观察、回答:

    ①、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②、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③、学生可能会说到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

    生交流汇报: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统计心跳情况。

    2、统计身高

    3、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

    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问: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师: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

    请你根据年龄的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

    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学生独立将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身高增长情况,和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六、教后反思

    2、选择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15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15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课后请欣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02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02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03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1)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绘制统计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学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渗透统计思想,增强统计意识,学会一定的画统计图的方法,培养简单分析数据或作出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降低了绘制统计图的要求。在设计例题教学时,课前先画好统计图中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让学生在这幅没有画完的统计图上补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页的例1,带有变式的半成品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横轴必须是等间隔的标时刻。掌握统计图的画法后,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给出的例题自己来确定纵轴的数据,从而来判定所画出的统计图是否合理。整堂课不要求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小组讨论,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负担。

    扩展阅读

    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题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时1班级四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xx年和20xx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xx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第二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反思:学生思维的僵化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第七单元《统计》例1及练习十九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幻灯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科技馆参观过吗(没有)老师去年就到北京科技馆去参观了一次(点幻2),科技馆里的东西可有趣了,有许许多多的新型汽车,(点幻3)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图片)每年都有很多像同学们这样的中小学生到里面去参观,下面就是1998年——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统计图(点击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这个统计图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学们还认识它吗?谁来说说它叫什么名字?(条形统计图)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

    师:

    (1)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2)条形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①标题,日期②横轴、纵轴③直条④数据。

    (3)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答)(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表示数量3万人和1998年的相交点上),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同时课件出示3万的点)这就是画折线统计图很重要的一步,描点。(课件出示并板书:描点)。从1999年到20xx年的点你能找出来吗?(能)把你们小组的纸片拿出来,互相合作,描上剩下的点。(教师巡视)

    (2)学生尝试描点

    (3)同桌交换看一看。(剩下的点都描好了吗?把你的作品和同桌互相交换展示一下,把你觉得应该改进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

    (4)全班汇报,集体描点或指名回答。(如:4万人这个点,横轴对准4万,纵轴对准1999年……)

    (5)连线

    点描好了,折线统计图画好了吗?还要做什么?(课件出示并板书:连线)说得真棒!为了统计图的美观和顺畅,要用直尺把这些点连起来,而且用铅笔画,笔尖不能太粗了,这样画出来的折线统计图才漂亮美观。

    (6)标数据

    折线统计图画好了吗?(如:指着4万这个点,问:这个点表示有多少万人去参观?(4万人)所以我们最后还应该把数据标上。)

    4、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经画好了,在画折线统计图时,我们要先描点,再把这些点用线段按顺序连接起来,并标上数据。

    5、学生画的和课件对照,学生改错。

    6、分析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小组讨论: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逐年增加。

    我的感想是:现在的科技展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看科技展了。)

    (4)引导学生预测、教师自己预测。

    师:20xx年是10万人,那么同学们,你们预测一下20xx大约是多少万人?(指名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师:老师认为20xx年大约是12万人,因为从1998年开始,大部分都是每年增长2万人,所以我认为20xx年大约是12万人。

    7、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新朋友折线统计图,再加上我们的老朋友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把它们俩个全请出来(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来对比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相同点:都有标题、日期、横轴、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人数。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用每个直条表示人数,而这个统计图是用点表示人数,还把点顺次连接成线段。

    特点的异同:

    条形统计图:直观、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既能直观、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原来的板书上板书:既…………,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当我们只是想知道数量的多少,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当我们既想知道数量的`多少,又想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课件出示)

    考考你:

    (1)当我们只想知道三小每个班人数的多少,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当我们想知道这一个星期以来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请同学们打开书108—10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看一遍,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提出来。

    看完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折线统计图,其实折线统计图和同学们的关系可密切了,只是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罢了,同学们不信就请看大屏幕,这是图书室的老师对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作的统计表,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吗?(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动手画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有困难吗?(没有)那把你画的和老师的对比一下,看看和老师的一样不一样?(学生对照)

    难点:不在相交点上的点怎么描点。

    同学们没有困难了,可老师有个疑问,26人这个点应该怎么确定?谁来帮帮老师?

    (如:26人这个点应该怎么确定?我们知道纵轴要对准二年级,横轴要对准26人,可是没有26人怎么办呢?(指名回答:在20人和30人的中间上去一点点。)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呀?(天气预报图),对,在气温变化方面我们就常用到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这是某地20xx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你能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书上的问题吗?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同上)

    同学们,这是某地区1997—20xx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统计图,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交流回答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作业

    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画法:①描点②连线③标数据

    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又可以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4)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第七单元《统计》例1及练习十九部分练习。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作出预测。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幻灯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科技馆参观过吗(没有)老师去年就到北京科技馆去参观了一次(点幻2),科技馆里的东西可有趣了,有许许多多的新型汽车,(点幻3)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图片)每年都有很多像同学们这样的中小学生到里面去参观,下面就是1998年——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统计图(点击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这个统计图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学们还认识它吗?谁来说说它叫什么名字?(条形统计图)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

    师:

    (1)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2)条形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①标题,日期②横轴、纵轴③直条④数据。

    (3)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答)(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表示数量3万人和1998年的相交点上),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同时课件出示3万的'点)这就是画折线统计图很重要的一步,描点。(课件出示并板书:描点)。从1999年到20xx年的点你能找出来吗?(能)把你们小组的纸片拿出来,互相合作,描上剩下的点。(教师巡视)

    (2)学生尝试描点

    (3)同桌交换看一看。(剩下的点都描好了吗?把你的作品和同桌互相交换展示一下,把你觉得应该改进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

    (4)全班汇报,集体描点或指名回答。(如:4万人这个点,横轴对准4万,纵轴对准1999年……)

    (5)连线

    点描好了,折线统计图画好了吗?还要做什么?(课件出示并板书:连线)说得真棒!为了统计图的美观和顺畅,要用直尺把这些点连起来,而且用铅笔画,笔尖不能太粗了,这样画出来的折线统计图才漂亮美观。

    (6)标数据

    折线统计图画好了吗?(如:指着4万这个点,问:这个点表示有多少万人去参观?(4万人)所以我们最后还应该把数据标上。)

    4、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经画好了,在画折线统计图时,我们要先描点,再把这些点用线段按顺序连接起来,并标上数据。

    5、学生画的和课件对照,学生改错。

    6、分析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小组讨论: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逐年增加。

    我的感想是:现在的科技展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看科技展了。)

    (4)引导学生预测、教师自己预测。

    师:20xx年是10万人,那么同学们,你们预测一下20xx大约是多少万人?(指名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师:老师认为20xx年大约是12万人,因为从1998年开始,大部分都是每年增长2万人,所以我认为20xx年大约是12万人。

    7、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新朋友折线统计图,再加上我们的老朋友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把它们俩个全请出来(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来对比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相同点:都有标题、日期、横轴、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人数。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用每个直条表示人数,而这个统计图是用点表示人数,还把点顺次连接成线段。

    特点的异同:

    条形统计图:直观、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既能直观、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原来的板书上板书:既…………,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当我们只是想知道数量的多少,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当我们既想知道数量的多少,又想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课件出示)

    考考你:

    (1)当我们只想知道三小每个班人数的多少,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当我们想知道这一个星期以来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请同学们打开书108—10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看一遍,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提出来。

    看完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折线统计图,其实折线统计图和同学们的关系可密切了,只是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罢了,同学们不信就请看大屏幕,这是图书室的老师对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作的统计表,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吗?(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动手画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有困难吗?(没有)那把你画的和老师的对比一下,看看和老师的一样不一样?(学生对照)

    难点:不在相交点上的点怎么描点。

    同学们没有困难了,可老师有个疑问,26人这个点应该怎么确定?谁来帮帮老师?

    (如:26人这个点应该怎么确定?我们知道纵轴要对准二年级,横轴要对准26人,可是没有26人怎么办呢?(指名回答:在20人和30人的中间上去一点点。)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呀?(天气预报图),对,在气温变化方面我们就常用到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这是某地20xx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你能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书上的问题吗?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同上)

    同学们,这是某地区1997—20xx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统计图,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交流回答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作业

    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画法:①描点②连线③标数据

    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又可以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型是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课题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

    本课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中对统计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对东营市各项资料的分析与认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这是我将采用的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以下4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引入素材单一,以书本引例为主,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了有关东营市小型汽车拥有量的数据,将它作为导入素材,不仅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来源于我们身边,还能增加学生对东营市发展变化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统计图表,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学生的完成的情况,这又是在传统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而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将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给大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励他下面的学习。

    二、通过对旧知的的复习,我们进入了下一环节:新知的学习。

    有数据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死板”,以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倾听为主,使学生丧失了83%的知识来源,因此,在这里我将“不动”的折线统计图,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它的绘制过程演示出来,利用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突出折线统计图的构成——点线及连线的起伏,为难点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比教学,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小组讨论的结果,由组长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给大家,并给予解说,利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展现自我和小组智慧的机会;从学生的讨论总结内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见,课件演示的作用明显。

    三、接下来进入第3环节:寻找新知,运用新知。

    在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体的强大作用,我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制成课件,当学生举例时,一一呈现出来,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运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网络搜集到了5项关于东营市的环境及基础建设方面的数据,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融入到课件中,利用贴近自己生活的、丰富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利用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训练突破第二难点。发挥多媒体环境下内容丰富、容量大的特点。

    如第一题主要练习折线的起伏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

    第二题通过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预计将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合理推测能力,并结合下面三道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总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丰富的内容、高容量的练习更能让学生迅速的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实物投影仪的应用,更为师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动”、板书的“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体现在学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折线统计图课件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