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表内除法课件优选4篇
  • 表内除法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7

    表内除法课件优选4篇。

    笔者对“表内除法课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探讨了教案课件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教案课件作为老师在课堂上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机,因此请您详细阅读本文的内容,以更好地了解相关信息。

    表内除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基础上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揭示课题。

    前面大家学习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接着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为方法的迁移奠定基础。】

    (一)自主探究,建构方法。

    2.汇报交流。

    (预设:用乘法求。想法一从行数考虑,每行摆9个,摆了3行,共27个;想法二从颜色考虑,红、紫、绿三种颜色,每种颜色9个。共27个。)

    (2)两道除法算式的列法和算法。

    提问:27个彩球,每行摆9个。可以摆几行?27个彩球,摆了3行,每行摆几个?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说说用哪句口诀。(三九二十七)

    3.学生举例。

    像例题一样用9的乘法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况。(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诀)

    4.感悟算理。

    让学生小结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三道算式的道理。

    (二)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算一算。独立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题。

    2.说一说。指名回答上面一题答案及所用的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在情境图下面直接给出三组算式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得出结论。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引导观察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商也相应发生变化。

    2.将教材“做一做”第3题改编成找朋友游戏。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规律,在游戏中体验成功,在拓展中发展思维。】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课件 篇2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学生可能回答:

    (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2)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

    (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24÷6=4(个),想:(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可以装几屉?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

    (1)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

    (2)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3)我们还可以根据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计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

    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思考: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表内除法课件 篇3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54+26=3×7=83-60=

    24+37=9×2=61-34=35÷7=

    6×8=87-63=56÷8=75+15=

    65-28=21÷3=30+48=6×6=

    63÷9=55+14=5×7=40-23=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1)(2)(3)=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个女生。

    三、想一想,填一填。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四、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

    七、解决问题。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表内除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1、 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1)师: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学生汇报:56÷7=8 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jK251.COm精选阅读

    社戏课件(优选4篇)


    小编推荐阅读的这篇文章是关于“社戏课件”的详尽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阅读并收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课件属于必备的资源,只需我们认真负责地编写,便可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社戏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分钟)

    被誉为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为百姓所喜爱。今天我们学习的小说《社戏》,就是鲁迅先生记述童年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戏,让先生这样倾心呢?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背景音乐《唱脸谱》)

    二、预习抽测(9分钟)

    1.教师进行抽测。

    附抽测题目:⑴全文写了四件事,请问是哪四件事?请用各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件事。⑵观看社戏这件事包含哪些情节?请也各用四个短语概括每一个情节。⑶文章哪一句话评价了这场社戏?

    2.学生完成抽测,并交换批改。

    3.学生齐读生字词。

    三、品读社戏(25分钟)

    1.教师导学

    文章题为《社戏》,文章的主要事件是观看社戏,文章中"我"评价: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学生朗读这句话两遍。

    小组合作讨论: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分析一下,"我"看到的这场戏好在哪里?

    2.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准备1分钟,各组派出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意见。各组口头展示的之后,也派出一名学生黑板展示小组的意见和理由。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戏并不好看。

    3.教师导学:戏并不好看。为什么"我"认为这场戏好呢?这场戏好在哪里?

    4.小组讨论2分钟,准备1分钟后进行阐述和展示。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戏好在人的身上。

    5.教师导学:戏虽不好看,但是因为有了那么好的小伙伴,所以再难捱的社戏也变得好看。你认为哪个小伙伴最好呢?为什么?

    6.小组讨论2分钟,准备1分钟后进行第三轮补充阐述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到社戏之外的细节和情节:平桥生活、归航偷豆,让学生发现:善良淳朴的不止小伙伴,还有平桥村的人们。

    6.教师归纳:社戏好的本质内涵(文章的主旨)

    7.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两遍。

    四、当堂检测(5分钟)

    1.教师出示题目: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

    2.优先照顾低分组回答,再进行一次抢答。

    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温故抽测(9分钟)

    1.教师进行抽测。

    附抽测题目:⑴文章哪一件事是全文主要事件?这件事包含哪些情节?请也各用四个短语概括每一个情节。⑵文章哪一句话评价了这场社戏?⑶四个生字词。

    2.学生完成抽测,并交换批改。

    3.学生齐读生字词。

    二、品味景物(20分钟)

    教师导学

    月夜行船、月下归航两段的写景非常精彩。

    学生朗读这两段。

    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段来分析该段写景精彩在哪里?

    确定每一小组的选择,教师进行干预,形成3组分析月夜行船,3组分析月下归航。

    先由分析月夜行船的小组进行阐述。小组代表阐述时,小组成员在小黑板进行书写展示。"月下归航"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再由分析月下归航的小组进行阐述,小组代表阐述时,小组成员在小黑板进行书写展示。"月下行船"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归纳写景精彩的要点。

    学生分小组齐读这两段。

    三、当堂检测(10分钟)

    1.教师出示检测题目: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学生完成抽测,并交换批改。

    社戏课件 篇2

    设计目的:鉴于本篇文章共有40个段落,让学生养成有目的预习的好习惯,培养超前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

    一、 五“读”俱全

    【一读文章】认真读文章,推荐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字形、字音)

    推荐:

    【二读文章】A 速读文章,用一句话文章概括文章内容

    B 文章讲了那几件事?

    【三读文章】 细读文章,找出标注你最喜欢的人物及故事并仔细研读,简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四读文章】文中所写的社戏并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五读文章】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反复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把作者的情感展示出来

    二、 相关资料

    1、关于社戏

    A、什么是社戏?

    B、《社戏》中的社戏:关于社戏演出的内容,据徐淦(gàn)《鲁迅和绍兴戏》一文考证,这是绍兴戏《游园吊打》该戏叙述的是唐朝宰相卢杞陷害忠良,纵子作恶,终于被惩的故事卢杞的儿子(剧中称为恶少)带了帮困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抢亲,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顿,直到写了服辩(悔过书)方才罢休服辩词云:恶少——抢姣姣;家丁——惹祸苗;恶少——下遭再来抢姣姣;家丁——变猪变狗变阿猫小说中被绑在台柱上的红衫小丑就是卢杞的儿

    子,那个花白胡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另据周作人回忆,小说中所写的社戏的内容,“是绍兴戏中精彩内容之一”,??看过的人都不能忘记,??虽然他不曾说是什么戏文来”

    2、《社戏》删减的部分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

    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3、鲁迅作品集相关知识:

    《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

    社戏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情节结构与节奏

    2、写景与抒情及人物塑造(重点)

    3、人物品析——人物群体形象(重点)

    4、平桥遗梦——童年记忆中的桃花源(难点)

    教学设想

    1、以结构情节分析为切入点

    2、核心问题——“乐”与“不乐”

    3、激活学生的童年体验,激发学生的通感共鸣

    4、目标1、3以学生探究为主,目标2、4学生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5、加强朗诵示范与指导,体会抒情小说、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6、注重阅读规律与技巧的探究、渗透、提炼、整合、运用

    7、注意结合作者时代、当代现实

    教学长度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

    1、结构分析

    2、作家作品

    3、字词

    一、导语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呐喊 自序》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 小引》

    鲁迅的小说,有一些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它们带有更其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抒情小说、散文体小说。,《社戏》就是其中之一。

    二、轮读:每生一段,标段划词,师生评点,解决字词

    三、为什么是乐土?(引出结构分析)

    学生读课文搜寻、概括解答。看社戏也是且是最重要的原因

    写看社戏包括哪些段?(细部分析)

    四、根据以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作业

    1、如时间不够,上面第四部分可以作为作业

    2、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部分

    3、读一读,写一写(带音抄五遍)

    第二课时

    要点

    1、情节结构与节奏(乐与不乐)

    2、人物形象分析

    3、品析“不乐”之处

    一、复习分段,解决作业

    二、作者还写了“不乐”之处,找出来,有何作用?(结合作文)

    1、曲折与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心情)

    2、人性、风情——群像、双喜

    3、戏好看么?

    三、小结

    四、作业

    1、预习分析写“乐”之处

    2、同步训练二,阅读部分

    第三课时

    要点

    1、品析看戏之乐

    2、写景——抒情与人物塑造

    3、平桥遗梦

    一、月夜行船

    1、动词与心情

    2、多角度感觉

    3、虚实、动静

    二、午夜归航

    与“月夜行船”内容角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偷豆吃豆

    为什么“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四、总结

    结尾的理解

    平桥乐土——平桥遗梦

    五、作业

    1、同步训练全部

    2、读后感

    社戏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3)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年纪相仿的“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欣赏夜景;偷豆、吃豆。

    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者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依次写出了“我”在沿途的种种见闻和感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得有形:“起伏的群山”,“一丛松柏林”;

    有色:豆麦的“碧绿”、月色的“朦胧”;

    有声:笑声、嚷声、水声、笛声;

    有味:豆麦的清香;

    有情:“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目失”起来。

    以上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轻松、愉快、兴奋的心情。

    去看戏和看戏返回途中两次景物描写基本相同,但描写景物的次序却是互相颠倒的。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去时,最后描写的是“仙境”一般的戏台,而回来时却将戏台放到最前面来写。去时,尚可看到“淡黑”连山的曲线,回来时,“周围的黑暗只是浓”看不到什么轮廓了。去时,看到的远远近近的渔火,为返回时几个夜渔的老渔夫看见在浪花里蹿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写埋下优笔。

    这样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丝丝入扣,细致续密。

    3.在偷吃罗汉豆这一情节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分析:这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偷”豆,通过对孩子们“摸”、“摘”、“煮”、“吃”等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优秀品质。阿发在地里“往来的换了一回”的独特动作和“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的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热情无私的高贵品质。通过对“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的处理,表现了双喜的聪明、果断、正直的性格特征。

    4.六一公公送给“我”和母亲吃的豆,和昨夜吃的豆是一样的,为什么“我”感到没有昨夜的好呢?

    分析:(1)昨晚的豆是自摘自煮,随心所欲地享受。

    (2)是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夜晚,孩子们欢聚在一起的情况下吃的,孩子们觉得新奇、刺激。(3)是在“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吃的。现在环境不同了,豆味也不同了。那夜的豆,是很普通的豆,那夜的戏,也只是一般的戏,或者说还有些乏味。“我”之所以赞美它,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环境,从封建的课堂走入广阔的天地,又有一样热情好客的小朋友,“我”自然终生难忘。其实,赞美豆和戏,正是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热情、无私的好品质,表现“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5.本文记叙的顺序和详略安排是怎样的?

    这篇课文除了第2自然段是一段插叙外,其他都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各部分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第一层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第二层插叙,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心理课课件优选4篇


    教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现在又到了教师开始编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编写出优美的教案课件可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可是如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教案课件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强烈推荐“心理课课件”,这是一款优秀的工具,一定能够给您最佳的使用体验。希望您好好阅读,也许对您非常有帮助哦!

    心理课课件 篇1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后,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思维逐步发展,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面对新的伙伴,相互认识,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所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并且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自我心理健康发展是一年级学生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

    本次活动围绕“介绍我自己”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一年级学生,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而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学会介绍自己。

    2.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学会从姓名、本领、爱好、理想等方面介绍自己,并扩大介绍自己的范围,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3.在游戏活动中感悟,促进认知的转变和内心的成长,学会展示自己、欣赏他人。

    【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情景剧、小组讨论等

    【课时】

    一课时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教学准备】

    爱好彩卡,父母留言卡,头饰,学生作品,每个小组一只带有小组同学名字的风车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5分钟)

    1.大风吹(5分钟)

    师:愿意做游戏吗?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风吹”。

    (课件出示游戏提示:)我说,大风吹,你们就齐声问,吹什么?如果我说吹男生,男生就站起来边喊“嗨嗨嗨”边鼓掌三次,然后坐下。我说吹女生,女生就站起来边喊“嗨嗨嗨”边鼓掌三次。

    师:好,游戏开始了,请大家仔细听。(带帽子的孩子,扎辫子的孩子,喜欢踢球的孩子,喜欢画画的孩子,爱帮助人的孩子)

    2.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反应可真快,看来大家对自己是有一定了解的。今天,让我们在课堂上学着介绍自己,让大家都来认识你,好吗?

    二、主题活动(27分钟)

    (一)介绍我自己

    活动一:出示“喜鹊和啄木鸟”互相介绍自己的内容,引导学生尝试介绍自己。

    1.课件出示“喜鹊和啄木鸟”的图文,教师分别模仿喜鹊和啄木鸟,展示它们的对话。

    小喜鹊:“你好,我是快乐的小喜鹊,我常在空中飞,喜欢吃虫子,唱歌。”

    啄木鸟:“小喜鹊你好,我是啄木鸟,我也会飞,也喜欢吃虫子。”

    小喜鹊:“是吗?真好,让我们做朋友吧!”

    啄木鸟:“好呀,不过我不会唱歌,你可以教我吗?”

    小喜鹊:“可以,我们相互认识了,是好朋友了!”

    2.喜鹊和啄木鸟分别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叫什么,有什么本领,有什么爱好。)

    3.你能学着这样介绍一下自己吗?(不同形式的自我介绍,逐步让孩子敢于当众介绍自己。)

    (1)自己先说给自己听。

    (2)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己。

    (3)请愿意在全班面前介绍自己的小朋友介绍。

    教师导语:像喜鹊和啄木鸟这样,有相同的本领,可以成为朋友,有不同的爱好,也可以成为朋友。就是因为互相做了自我介绍,才让我们小朋友之间互相了解,很快成为好朋友。

    (二)我喜欢做的事

    想一想,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出示课件:

    我叫xx,今年6岁了,我属鼠,我喜欢画画、唱歌,希望大家喜欢我。

    我叫xx,今年7周岁了,我属猪,我的妈妈是音乐老师,我喜欢弹琴,还喜欢踢足球。

    我喜欢做的事情很多,唱歌、与小伙伴踢足球、与爸爸妈妈爬山、与爷爷下棋。这就是我——张x。

    我叫张xx,我喜欢跑步,也喜欢朗诵。

    像这样,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说的同学说清楚,听的同学认真听。听听和你有相同爱好的是谁?

    请同学介绍自己,鼓励从更多的方面介绍自己。

    活动二:父母眼里的我

    打开爸爸妈妈给你的留言卡,读一读,你发现了爸爸妈妈知道,你却没有意识到的爱好了吗?

    课件出示:

    爸爸妈妈真喜欢你认真读书的样子。爸爸妈妈加班的时候,喜欢读书的你让书陪着你,忘记了孤单。你真棒!

    你是个勤快的小伙子。看到你每天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地板,收拾的整洁的房间,我们觉得有你真幸福!

    小声读一读爸爸妈妈给你的留言,仔细体味一下自己的爱好带给家人的快乐。

    活动三:相同的爱好

    根据刚才的交流以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留言,每人选取自己的爱好彩卡放置在自己面前。

    学生选取代表自己爱好的彩卡放置在桌上。(相同的爱好用一种颜色的彩卡表示,并有图文提示。)

    根据每个同学摆在自己面前的爱好彩卡,找到和你有相同爱好的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说说你们的爱好。

    通过爱好相同的小朋友互相介绍,进一步扩大孩子介绍自己的范围。

    (三)我的梦想

    教师导语:我们每个人,不但有自己的爱好,还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呢,这些梦想是我们希望将来的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你梦想是什么?

    课件出示:

    我长大以后想当妈妈,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去看星星。

    将来我想当老师,教小朋友学习。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治好病人的病,让他们不再哭泣。

    你的梦想是什么?请大家想一想,一会儿我们转着圈儿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转圈儿说出自己的梦想。

    活动四:心理甜甜圈

    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不但介绍了自己,还在介绍自己时,说出了自己的爱好、梦想,我们之间越来越了解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个情景剧。

    课前选取适合角色的同学分别扮演小黄莺、长颈鹿、大象,带上头饰,介绍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森林里有一所美丽的小学。开学第一周,猫头鹰老师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为了让大家认识自己,小动物们各展才能,唱唱跳跳,非常高兴。

    小黄莺说:“我是小黄莺,我喜欢唱歌,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声的翅膀》。”

    长颈鹿说:“我是长颈鹿,我已经6周岁了,我喜欢跟大家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长大。”

    小象说:“我是小象,妈妈常夸我是小画家,请大家看看我画的画,我画的是咱们班级,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好朋友。”

    教师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好棒。听了故事,你发现小黄莺、小象他们在介绍自己的爱好时,还有什么特点?(展示自己的爱好)你也可以这样展示吗让我们一起来吧!

    拿出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内介绍。

    推荐在班内介绍。

    三、总结提升(8分钟)

    活动五:风车转转转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只风车,每个风车的叶片上都有一个同学的名字。风车转转转,转到谁,就请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让每一个都来展示自己。

    心理课课件 篇2

    辅导目标:

    1、让学生知道挫折是人生的正常现象,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2、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3、引导学生形成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形成正确的挫折观。

    辅导重难点:

    能够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

    辅导对象:

    五、六年级

    辅导过程:

    一、热身游戏,引出挫折

    游戏:进化论

    1、师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看我们是怎样从一个鸡蛋成长为凤凰的。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全体同学先蹲下作为鸡蛋,而后相互找同学进行猜拳(用“剪刀、石头、布”的形式)。赢者进化为小鸡,而后猜赢者找同是小鸡的同学再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大鸡,而后再找同是大鸡的同学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凤凰,猜输者退化为鸡蛋。以此类推。

    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活动结束后记住自己的身份。

    4、师采访成功进化为“凤凰”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5、师分别采访还是“鸡蛋”“小鸡”“大鸡”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6、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的同学进化成功,有的同学进化失败。同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这些失败,这些逆境,也就是挫折(板书:挫折)

    二、主题活动,认识挫折

    1、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那遇到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请看小明、小刚、小红三人遇到挫折后的表现。

    (出示课件:挫折是坏事? 小明:期中考试成绩退步5名,从此一蹶不振;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小刚:竞选班长失败,从此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 小红: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她对奶奶的感情特别深,奶奶的去世她无法接受。她不上学,不出家门。)

    2、对于小明、小刚、小红三人来说,挫折是坏事。那遇到挫折会是好事吗?请看屏幕 (出示课件:挫折是好事?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 创作出气势雄伟,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在遇到耳聋这么大的挫折的情况下还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挫折对于贝多芬来说,变成了好事。大家对于美国总统林肯也是比较熟悉的,他的一生也遇到了很多挫折,让我们一起来看《林肯的挫折》。(出示课件:林肯的挫折)你发现了什么?数一数林肯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获得成功的?林肯经历了哪些挫折?

    4、小结引出:课件出示:挫折既可以使弱者倒下去,也可以使强者站起来。强者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是手足无措、被动等待,而是积极总结经验。我们是强者,我们不怕挫折。

    (板书:我们不怕)

    三、情景聚焦,分析挫折

    1、师述:

    (课件出示)在人的一生当中,挫折是难免的。遇到挫折是好事,也是坏事。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挫折也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那遇到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看《情景聚焦》。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情景一:李小龙,学校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是班上的干部,受到师生的喜爱,谁知在前不久的班干部竞选中,他却落选了。这突然的“失宠”使他难以接受,心里像打翻了的“ 五味瓶”,情绪一落千丈,不愿讲话,不愿见人,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师:李小龙遇到了什么挫折?他是怎样做的?如果你是李小龙,你会怎么做?

    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心理透视:从小生活道路平坦,一旦自信心受挫,便产生极度的失落,用不正确的方法对待不顺利的事情,自暴自弃。

    指点迷津:学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善于积极转移,变通进取。送你一句话: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勇敢的人。

    2、师:作为一个学生,一生要经历很多次考试,有时考得理想,有时考得不理想,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张强就不这样认为。请看情景聚焦二。

    课件出示情景二: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强毕业考试失利后,留下一封信给家里人就离家出走了,信中说:“我失败了,我这辈子完了,再没有任何希望了”

    师:

    张强遇到了什么挫折?他是怎样做的?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心理透视:把失败夸大,产生消极联想。指点迷津:学会正视失败,做好卷土重来的准备。送你一句话:也许在你的生活中足够的阴云,才能幻化出绚烂的晚霞。

    3、师小结引出:

    出示课件:

    增强自信、蔑视挫折——知道挫折的双重性,从战略上蔑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 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的困难羁绊。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多与家长、老师、同学谈心,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四、指导行为,战胜挫折

    1、请学生讲讲自己的心路历程

    师: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我敢说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平坦大道,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这些坎坷就是我们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点击出示课件)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回忆一下,你曾经遇到过怎样的困难,遭受过怎样的失败,承受过怎样的挫折,当时你心中的感受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用小纸条写下来。

    2、从同学们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面对挫折的好方法,请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出示课件:面对挫折: 找自己信赖的人倾诉 适当发泄:如运动式发泄打沙袋、打球 剪纸、撕纸、到空旷的地方大喊等等补偿转移:如听音乐、跳舞、画画、做运动等等幽默对待:幽默对待自己及发生的事情升华:加倍努力,战胜挫折,提升自己

    3、对于挫折,我们有能力面对,让我们把刚才写满挫折的纸条粘贴到气球上并踩在脚下,让我们全班同学喊倒计时:三,二,一,踩!

    五、总结升华,笑对挫折

    1、师:面对挫折,强者站起来,弱者倒下去。

    (点击课件出示)

    挫折带来的不同结果完全取决于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2、欣赏诗歌《笑对挫折》。

    (课件出示)

    面对失败与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3、同学们,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勇于微笑,只要我们笑对挫折,我们就会驱逐忧伤的阴霾,快乐起来。请欣赏《学会快乐》。出示课件《学会快乐》。

    4、师总结:

    (课件出示)同学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变挫折为动力,做生活的强者。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能永远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奋起”。没有登不上的山峰,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流。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勇敢的去迎接人生的风雨吧。(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课后延伸:

    1、收集名人、伟人战胜挫折,取得成就的事例。

    2、收集有关抗挫的名人名言,读一读,熟记于心。

    辅导建议:

    1、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要求老师在上好心理教育课的同时,注意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课堂时间有限,以讨论交流为主,重在引导学生遇到挫折不要屈服,正确认识挫折,善于吸取教训,从挫折中奋起,形成能够经受挫折考验的健康心理。

    心理课课件 篇3

    【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

    【设计意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应,拥有良好的情绪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节辅导课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进入青春期后的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之间的失调。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思考、交流感悟、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一些情绪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学会用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是ABC疗法)等方法调节情绪并应用于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情绪含义与分类

    (2)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及作用

    2、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的情绪

    (2)能利用理性情绪疗法(主要ABC疗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态度和情感目标:

    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拥有积极乐观的好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情绪的不同表现

    (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3)引导学生学会多种方法正确对待,转化消极情绪,能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难点:

    学会理性情绪疗法(核心ABC疗法)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主动调节情绪的表现与能力,学会心理上的自助。

    【教学方式】

    运用游戏引入、故事阅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与相应的问卷调查

    【教学准备】

    游戏背景音乐《甩葱歌》、橡皮筋与气球若干、视频《幸福拍手歌》、故事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暖身导入,感知多种情绪

    “踩气球”游戏(活跃课堂,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出各种情绪(高兴、生气、失望、紧张等),总结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情绪

    活动二、故事大讲堂

    了解情绪的概念与分类,分析交流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作用。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一般它通过个体的表情、生理、肢体与言语表现出来。

    最基本的四种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按作用分为:

    积极情绪: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的行动,增强身体健康。(希望、快乐、恬静、愉快、爱等)

    消极情绪:消耗人的精力,减少人的活动、引起功能紊乱,容易使人丧失理智、抑制人的行为,损害身体健康或生命。(愤怒、焦虑、害怕、悲伤、不满等)

    故事一:法拉第的故事

    故事二:谭咏麟与张国荣的故事

    小组讨论:从这些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积极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有积极作用,不良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调节,就可能诱发生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

    资料一: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的实验结论: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出现:

    在心平和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

    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

    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讲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大白鼠死亡。

    想一想:为什么?

    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与发展会转化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资料二:科学实验表明:情绪低落时,几乎忘记记忆的1/4,情绪很好时,在相同时间忘记1/20。

    活动三、问卷调查,自查情绪状况

    活动四、释放想象力《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教师点评: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行为与结果。

    介绍情绪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不能改变

    B、对诱发事件的想法观念――可以改变

    C、我们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随之改变

    事件练习:A事件:期中考试数学考60分

    B想法:C情绪

    太差啦难过

    唉,都怪我当初没有努力懊恼

    回家又要被爸妈骂了担心害怕

    还好及格了庆幸

    还有很多人不及格呢高兴、振奋

    教师点评:“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人不是被事情困扰而是被对该事情的情绪困扰,你的想法就像一副“眼镜”它决定了你看到的样子,其实情绪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活动五、放飞烦恼(练习控制情绪)

    自我剖析,回忆自己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用ABC理论进行分析,体会情绪可控。

    活动六、调节情绪我有高招:

    换个角度看问题、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宣泄法、表情调节法、音乐疗法等,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多接触阳光,多晒晒太阳等等,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活动七、总结课堂

    赠言:快乐就在你我身边

    合唱: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动听的音乐、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故事,采用自主思考、交流感悟、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来使学生认识情绪,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及作用;学会转变情绪,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个性的张扬,允许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生生互动和谐。

    心理课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2、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教学重难点

    找出出现考试焦虑的原因,掌握消除考试焦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做游戏,初步体验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1)老师: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2)让同学们谈体会。问: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3)小结: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讲故事:小凡学习一直很刻苦,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为了让父母高兴,他每次都力争考第一。现在课程增多了,难度也加大了,每到考试,他总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忧心忡忡,害怕考试失败。

    师:你是否有过与小凡类似的“心事”?你认为这种“心事”对考试会有什么影响?

    3、引导学生:老师: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1)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2)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学生:出汗、头昏、肚子痛……

    二、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1、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1)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

    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

    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2)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分散注意力

    (1)听故事,明理

    A、放录音,听故事 (故事内容略)

    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小结,过渡,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

    2、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学会自我调节。

    C、 考试增加自信心。

    3、明确指导

    师:假如明天有一场考试,为了考出好成绩,你要为考试做哪些准备?

    出示:

    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看看自己整理的笔记,考卷等。

    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带的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三、考场模拟:

    情境一:今天,数学期末考试,老师刚发下试卷,同学们都有些紧张。

    甲:紧张是正常的,我只要正常发挥就行了。

    乙:我一定要超过他,争取考第一名。

    情境二:一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普遍觉得试卷难度很大。

    甲:哇,这次考试卷子看起来有点难,不过没关系,我感觉难,别人也会觉得难。就当平时做练习,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乙:真糟糕,这卷子怎么这么难?平时遇到这种题目我大都会做啊!今天怎么都想不出来了?完了,这次肯定会考砸的!

    师:甲和乙相比,谁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为什么?

    四、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五、分享屋:

    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些应对考试的小技巧。

    六、 实践:

    与同学交流、搜集应对考试方法,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

    七、总结:

    通过本节班团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我和你课件(优选4篇)


    本文是我们特别为您整理的“我和你课件”,非常建议您能够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和课件是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我和你课件(篇1)

    教材分析:

    《我和你》是具有博爱精神的歌曲,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词曲作者为奥运会开模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在第29届奥运会开模式上,由我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沙拉·布莱曼共同担纲演唱。歌曲《我和你》一改以往大多数奥运主题歌曲的激情昂扬,突出了柔和和宁静的情感,体现了中国人民谦逊、温和的性格特点,以及用热情宽广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国人民的真诚愿望。教材中歌曲为二声部合唱,使歌曲音响丰满立体,更具表现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识谱能力较差,对于两个或以上的声部的音乐作品较为陌生,在他们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少触及,也有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选择避开二声部教学,因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不太好上;其次,他们从小学到初一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也曾听过不少英文歌曲,但是要演唱英文歌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我以八年级歌曲“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爱的主题博爱《我和你》中文演唱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动听的奥运主题曲,获得情感体验作为铺垫,再通过两个声部的学习,唱好二声部合唱,这是未来课堂音乐教学的重点方向,布置作业自学英文歌词。希望通过学习,能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博爱之情和奥运的人文精神。

    2、通过学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掌握歌曲的两个声部的合唱,能用清晰、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3、唱好歌曲《我和你》以及歌曲两个声部的合唱,并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重点:理解《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我和你》,并能掌握歌曲的两个声部合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学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xxx》,学生走进课堂,组织课堂。

    2、观看北京奥运的实况图片,重温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为学唱歌曲《我和你》并准确把握它的思想情感奠定基础。

    二、新课学习

    1、学唱第一声部。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随钢琴学唱第一声部,并选择用中文进行演唱。

    (1)初听歌曲,欣赏视频《我和你》表演。

    (2)歌曲简介,了解作者和歌手。

    (3)学唱主旋律,注意把握音准、节奏和时值,把握歌曲连贯、流畅和柔和的音乐特点。

    (4)学唱歌词。

    2、学唱第二声部。

    (1)借助琴声,全体同学击拍学唱第二声部旋律,用“la”轻声哼唱,关注音准、节奏、力度和速度。

    (2)学唱歌词。

    3、两个声部的配合

    在全体学生唱熟第一、二声部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协助其进行两个声部的练习,注意声部的协调和歌曲的情感表达。

    (1)击拍,进行两个声部旋律的配合。

    (2)击拍,进行两个声部的歌词配合。

    【设计意图】通过发声训练,学生能够把口腔打开,为歌曲的演唱能够一个积极兴奋的状态,用“la”哼唱旋律,使得歌唱气息要连贯、通顺。分声部的学习,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唱好第二声部,并能体验到通过合作唱好二声部合唱的成功喜悦。

    三、完整演唱

    在钢琴伴奏下,学生用中文演唱全曲,注意声音的清澈透明,富有感染力,并在两个声部演唱时重视音色统一,平衡和谐。

    【设计意图】音乐以体验为核心,表达是最好的体验方式,让学生再次完整演唱,加深同学们对歌曲的表达和情感的升华。

    四、拓展

    1、尝试用三拍子演唱《我和你》,并与四拍子对比。

    三拍子:欢快活跃,活泼生动,富于跳跃性和流动感;

    四拍子:平稳质朴,连贯流畅,更具抒情性和歌唱性;

    2、欣赏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曲《xxx》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节奏变化而导致的音乐风格变化,感受以往奥运会主题曲的激情昂扬,突出本课的柔和宁静,拓宽学生对奥运主题歌曲的知识面。

    五、布置作业

    自学唱好《我和你》英文部分,并在下一节音乐课堂上全班演唱展示。课堂小结:

    我和你,无论肤色,无论种族,我们同住一个地球,同享一片蓝天,因为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就让我们在《我和你》的天籁之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我和你课件(篇2)

    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的愉悦,感受集体的快乐。

    2、了解并遵守相处中的规则,初步养成与同伴相互尊重和理解的行为习惯。

    3、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

    教学重点:

    针对游戏、生活中遇到的合群问题,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与他人相处中能遵守规则,做到讲文明,相互尊重和会宽容等,让小朋友与同伴能快乐相处。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录音、音乐、卡片和赏识大拇指磁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和大家一起玩可以收获很多的快乐。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吧。(配乐观看图片)

    师:他们一开始玩得很开心,可是玩着玩着就有几个小朋友玩不下去了!他们为什么玩不下去?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2、(展示PPT,并翻开书本观察图片)原来如此,有小朋友不遵守游戏规则。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游戏规则吗?

    师:是呀,游戏中的规则,就是大家规定出来的,给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

    3、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呢?是的,因为不遵守游戏规则,我们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那你们平时和小伙伴也有玩不下去的时候吗?

    4、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个你们经常在课间玩的游戏。让我们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声音真响亮!

    同学们,请你选一个最想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游戏,然后告诉小伙伴要遵守怎样的规则才能把这个游戏玩下去呢?

    师:大家说的真好!看来大家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学问真不少呢!要想玩下去就得——守规则

    是呀!遵守游戏规则很重要!(贴板书)

    二、小组合作,懂得快乐比输赢更重要

    过渡:你们表现得真棒!在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我们都必须遵守。除了遵守规则,我们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看视频,等会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请看学习小要求:(请学生读)

    (1)发生了什么事?

    (2)怎么解决呢?

    (3)小组代表汇报。

    好,现在请你们带着问题看视频!

    1、播放视频

    2、小组讨论:老师看你们看的可认真了,相信大家心里有数,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分享吧!(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分享汇报成果

    4、评一评:(请3个组:写出第几组)说的都不错,我请大家当当评委,拿出你们赏识的大拇指贴纸,你觉得哪一组汇报得好就把大拇指送给他们。

    师:老师也要来行使评委的权利,老是觉得这一组选的难题很好,这一组的小妙招很厉害,这一组汇报成果很清楚,他们都值得赏识的大拇指!

    三、快乐游戏,培养学生的乐群意识

    1、感谢这几组代表的`汇报分享,让我们知道原来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不仅要遵守规则,而且快乐比输赢更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2、一起玩游戏:“击鼓传花”

    为了检测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懂得这个道理,老师主动邀请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谢谢你们的热情。这个游戏叫做“击鼓传花”。

    (出示游戏规则)请听游戏规则,请你们大声的读一遍牢记规则。

    听!音乐响起来了。(拿到花的同学接受老师的挑战)

    看来,同学们在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遵守游戏规则,还收获了很多的快乐!

    3、拍手唱儿歌

    既然你们那么棒!最后,老师想送一首遵守规则的小儿歌给你们,请看老师示范,现在让我们一起拍起来吧。(拍手有节奏的唱儿歌)

    你我大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少不了。

    遵守规则人人夸,快乐玩耍你我他。

    四、总结课堂,分享收获

    回顾整节课,我们懂得了要和小伙伴玩就要遵守规则,要和小伙伴玩就要讲文明,要和小伙伴玩就要会尊重,要和小朋友玩就要会宽容,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快乐!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布置活动作业:自由组合,合作制作一个关于“游戏规则”的小画报。

    我和你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我和你》,能够从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内涵,并加强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调式概念,能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难点】

    掌握音乐演唱时的声部以及音区。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2018年奥运会入场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播放的什么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回答:是的,老师播放的是奥运会的场面,那么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是人类的大聚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一首众所周知的歌曲,将当年的“大聚会”推向高潮。老师顺势揭示课题《我和你》。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我和你》,并提问:希望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聆听歌曲,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的速度是缓慢的。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是深情的。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开口音“a”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进行哼唱,哼唱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用手画出旋律线。

    3.老师再次弹唱,学生跟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的演唱时值,“这首歌本身很抒情且很多的音不止是唱一拍,尤其是每句结尾音都要保持四拍的长音,希望同学们能注意音的保持,还有注意分布音准。比如3这个长音,我们一起用手打拍子,一起再唱一次。”(突破难点)

    4.音准把握后,加入歌词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发现了,歌词除了有中文之外,还加入了一部分英文歌词。那接下来我们来带入英文歌词来唱一下歌曲,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关注难点的二次演唱)

    5.分小组完整演唱歌曲《我和你》,学生一部分唱中文,一部分唱英文,进行对唱。进一步感受奥运会当时的场景氛围。

    6.歌曲完整把握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人发现课本上新的知识点吗?

    学生回答:调式。

    教师总结回答:是的,这是我们今天新的内容,在我们刚才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高低不同的乐音,那如果我们将这些音,按一定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就会成为一个体系,这就是我们的调式。

    7.教师播放音频伴奏,学生再次完整演唱。

    (四)拓展延伸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关于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英国民歌《乡村花园》,并提问: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下这两首民歌,大家来听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视唱并进行表演。感受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方民族调式的不同。

    (五)小结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回顾,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搜集更多的关于奥运会的歌曲下节课分享。

    我和你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从中感受歌曲简洁、纯净、质朴的美。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谐主题。

    2、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听赏《我和你》后的感受。并能自信地用各种方式参与歌曲的表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聆听,初步感受。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吧!首先,请同学们先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CAI播放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

    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师:这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接下来,老师还想为你们推荐一首奥运主题曲。

    CAI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4、师: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是??

    生: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5、师:刚才我们一口气听了两首奥运主题曲,谈谈你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教师从速度、情绪、风格等方面提示)

    6、过度语:同是奥运主题歌,为什么《我和你》在速度、情绪、风

    格上和前一首奥运主题歌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它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我和你》的美。

    (一)感知旋律美

    1、师:先让我们听听它的旋律吧。

    CAI出示歌谱,师弹奏旋律。

    2、师:听了老师的弹奏,你觉得《我和你》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3、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歌谱(CAI),在这首歌中反复出现了哪几个音?

    生:1、2、3、5、6

    师:它们是中国民族调式中5个基本音符,一般说没有4和7,突出了中国音乐的民族性。

    4、师:我们一起来唱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5、师小结:平稳的两句旋律后,音乐一下子舒展了,歌曲达到了高潮,之后又进入平静。

    6、师:这么优美、舒缓的旋律,我们来有感情地唱一唱。边唱边用手来画图谱。请个别学生上来板书图谱。师弹琴,生唱旋律。

    过渡语:一首经典的歌曲,有动听的旋律也一定会有优美的歌词。

    (二)感知歌词的美

    CAI出示歌词。

    1、请个别学生上来朗读。

    2、师:我们一起来品读。轻声地,像品诗一样。(生齐读)

    3、师:起初,这首歌叫《永远一家人》,后来改名为《我与你》。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与”给人感觉不那么亲切,“和”亲切一些,最后改名为《我和你》。其实,歌中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让我们把歌词带入旋律里,一起去感受。CAI出示歌谱。

    3、完整地唱歌词。

    4、师:在这首歌里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请你唱出来。(师纠错)

    5、再次完整地唱歌词。

    6、师过渡语:《我和你》旋律优美,歌词温馨,感动了很多艺术家,大家都想演唱。

    (三)感知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引导学生进一步演唱体验。

    1、师:你们知道《我和你》是谁演唱的吗?

    生:刘欢和莎拉布莱曼。

    2、师:让我们把思绪退回到2008年8月8日晚的北京鸟巢体育馆。当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出现在鸟巢中央那个蔚蓝的“地球”上演唱时,焰火展现出世界各地共2008个孩子们的笑脸,体现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和谐相处,传递了中国亲切、温暖的信息,空灵娴静的《我和你》掀起了北京奥运会的高潮。同学们,让我们来重温这个时刻。(播放现场版视频)

    三、参与表现。体验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表现的和谐、博大的文化内涵。

    1、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也来配合唱一唱,请男同学唱第一行蓝色的字,女同学唱第二行红色的字,第三四行由男女同学齐唱。如果能边唱边打手语就更好了。

    2、表演。

    3、师总结:谢谢你们精彩的表演。今天,《我和你》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相信多年后,人们也仍然会喜欢它。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的温馨、友善,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地球村的和谐之美。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呼唤“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整数除法课件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整数除法课件,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整数除法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大家看,这里有3个竖式解决的问题: 117÷3=

    224÷4=

    234÷6= 大家能又快又准地完成吗?并由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点评:看来同学们对整数除法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二、新课

    1、新教学楼有六层楼,高米,平均每层楼高多少米?

    哪些同学能列出这道题的算式?只列算式,不写答案。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速度要快!

    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

    学生独立解答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式子,和前面我们练习的3道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学回答)学生:这些除法算式里都有小数。

    教师: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关于小数的除法随处可见,怎样解决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小数的除法。(板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你觉得 ÷6大约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呢?

    1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准确答案应该比4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由学生回答)

    师:接下来同学们开动脑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算一算÷6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这道题怎样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学习。

    师: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学生1:我们小组想把小数变成一个整数,于是我们就把它乘10,得到234×10=234,然后再用234÷6=39,因为 开始多乘了10,所以最后我们再除以10,39÷10=,得到平均每层楼高。随学生的介绍板书:

    学生2: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了1m=10dm,我们可以把 m化成234 dm来进行计算,234÷6=39(dm),39dm=。并对学生表杨。补充讲解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这种转化的思想在以后很长时间的学习中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学生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老师还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你能直接用竖式计算÷6吗?

    学生用竖式独立计算时,可能能完成第1步。

    这时,老师可以作如下的指导:

    教师:能说说你第1步的计算过程吗?

    2 指导学生说出第1步是用23个一除以6,在个位商3,还余5个一。

    师:把剩下的5个一和后面的4合起来是多少呢? 让学生明白这是54个十分之一。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把54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呢? 学生:9个十分之一。

    师:怎样在竖式上表示9个十分之一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9前面点上小数点,这样9就表示9个十分之一了。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9的前面要加一点呢?请同学们思考。(9个十分之一说明9在十分位上。)

    问:这个新写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板书: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由学生找出关键词,打上着重符号。并读2遍。师:你觉得应该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你觉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接下来我们把这道题目补充完整。算完了要验算,才能提高我们的准确率。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 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做完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

    3 ① ÷7= ② ÷4= ③ ÷6= ④ ÷8=

    2、同一种葡萄,甲超市售价每千克元,乙超市售价为3千克元。哪家超市卖得比较便宜?每千克便宜多少元?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什么 知识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思考题:

    一只警犬用50分钟跑完了千米,它平均每分钟跑多少千米?

    五、课后作业 第48页练习十

    1、2题

    整数除法课件 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整数除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进一步学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

    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4.20.713.563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然后要求说明改写的根据。

    2.计算下面各题。

    45.689.12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怎样算?(出示:按照整

    数除法的法则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算,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样计算

    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这道题是怎样的小数除法,你会算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你算到了哪一步?与我们上面复习题的计算有什么

    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除到十分位时,余下了多少?是12个几分

    之一?

    谁有办法在12末尾添上一个什么数字,使数的大小不变继

    续除下去?为什么可以添07

    在末尾添0后(板书:0)表示120个几分之一?(板书尸....

    120个百分之一)

    接着怎样除,请同学们接着把这道题算完。

    谁来说一说商几,怎样算完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后面的

    计算过程)

    谁来说一说,例2与前面的复习题计算有什么不同?这道题

    是怎样继续算的?

    指出:除到被除数末尾有余数,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出

    示结论)

    (2)学生练习。

    出示66.0832。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注意提问十分位上为什么商o,末位有余数是怎样

    除的。

    2.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现在我们列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比,哪个小?被除数36比除数48小,36

    除以48够不够商l?

    说明: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这说明商是零点

    几的小数。这样个位上要写o,表示商是小于1的小数。这与整

    数除法不同。(板书:0......整数部分不够商1,个位上要写0)

    提问:怎样才能使被除数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

    追问:能直接添一个0写成360来除吗?为什么?

    说明:36是整数,末尾不能直接添0。要使被除数大小不变

    继续除下去,必须在个位6的右下角先点上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再在后面添上0,(板书:0)化成360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现在你能除了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指名一

    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

    这样算得对不对呢,请大家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

    提问:验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提问:例3和前面的计算有什么不同?整数除以整数时,整

    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又要怎样算?

    指出:在小数除法里,被除数如果比除数小,整数部分就不够

    商1,先要在商的个位上写o。(出示结论)在个位商。后,还要在

    被除数的末尾点上小数点,添。继续除。

    (2)学生练习。

    出示9.121957750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题被除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的个位上

    都是什么数。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第一题为什么个位上要商o?第二题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先在被除数末尾点上小数点)为什么个位和

    十分位都商07

    3.归纳法则。

    提问:从前一课学习的例1,到今天学习的例2、例3,你能说

    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怎样的吗?

    让学生读一读计算法则。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九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除的,怎样验算的。

    结合提问:第一题个位为什么商o?第二题个位商了0,为什

    么十分位还要商07末尾有余数是怎样除的?

    2.做练习九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板演,得数填在格子里。其余学生分两

    组,每组一题,把得数填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题里被除数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是怎样变化

    的?通过这两组题的计算,你认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

    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

    齐;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o;有余数末尾添0

    继续除)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九第5题第一行,第7题第一行,第9题。

    家庭作业:练习九第5题第二行,第7题第二行,第8题各人

    未做的一组题。

    整数除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竖式在练习本上计算

    90.7224262.818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课

    (一)揭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2

    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读题并列式

    11736=

    2.尝试计算

    3.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除到被除数的末位还有余数等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4.继续完成解答过程

    5.练习,列竖式计算

    25.568616

    6.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3

    0.0560.15=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全班共同订正,解决问题

    3.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4.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三、质疑调节

    (一)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2.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二)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2415=161.2628=0.7

    (二)列竖式计算.

    3256.646101637.56

    17.92321.262816.8281.3527

    (三)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大?

    五、课后作业

    (一)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买了电视机.张村今年有电视机的家庭是去年多少倍?

    (二)一个机械化养鸡场的产蛋量,平均每只每年产蛋294个.如果按照每16个蛋重1千克计算,平均每只鸡每年产蛋多少千克?

    (三)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整数除法课件 篇5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王鹏坚持晨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例1、例2和例3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然后联系数的含义着重讲解竖式,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接着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从而明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除完后仍有余数,在商的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和“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再除”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验算,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整节课学生始终在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获得信息。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五(1)班的体育健将王鹏。(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看他这个月的锻炼计划吧!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汇报)

    2.理解题意,尝试列式。

    要知道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就是把22.4km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4÷4)

    3.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这个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与以往所学算式的不同之处)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整数除法课件 篇6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完成练习十二8-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小数除法练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也随着扩大(缩小)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扩大),商也随着缩小(扩大)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口算练习

    4.82=7.29=3.55=0.567=

    4.88=7.26=0.355=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全班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练习十二12、14和思考题。

    教学内容

    整数除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9×6 7×0.8 8.2÷4 12.5÷5 14×0.5

    9.6÷6 0.7×1 6.8÷4 4.8÷4 3.9÷3

    (二)板演:108÷36

    (三)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说一下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教师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例2、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17÷36

    2、学生分组讨论并试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2

    4、教师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

    5、练习

    25.5÷6(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需添一个0)

    86÷16(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需添三个0)

    (二)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练习

    32÷5 610÷6

    (四)教学例3

    例3计算1.69÷26

    1、学生试做

    2、集体订正

    重点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办?

    3、巩固练习

    17.92÷32 1.26÷28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21÷18 6.6÷4 37.5÷6 435÷12

    (二)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新买了电视机、张村现在有电视机的家庭是去年的多少倍?

    (三)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五、课后作业

    4辆汽车7天可以汽油35.28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可以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六、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2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17÷36=3.25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整数除法课件 篇8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68-69页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与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22个十分之一

    3)9.6

    9

    66个十分之一

    6

    0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五、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整数除法课件 篇9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的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

    0.5里面有几个十分之一?

    0.38里面有几个百分之一?

    1.50里有几个百分之一?

    〈二〉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授:

    1、新课导入,幻灯演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应用题。

    (1)一桶奶粉500克,3桶奶粉多少克?(生答)

    5003=1500(克)

    (2)3桶奶粉1500克,一桶奶粉多少克?(生答)

    15003=500(克)

    (3)一桶奶粉500克,几桶奶粉1500克?(生答)

    1500500=3(桶)

    小结: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上题如果用千克作单位,该怎么列式?

    (生讲师板书)

    因为:500克=0.5千克

    1500克=1.5千克

    所以:相应的算式应是:

    0.53=1.5(千克)

    1.53=0.5(千克)

    1.50.5=3(桶)

    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算式的异同点,初步建立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练习课本第14页做一做。

    2、讲解例1

    (1)出示,读题,根据题意列式。

    把21.45米平均分成1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列式为:

    21.4515

    问:这个除法算式与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怎样来计算?(师生共同完成)

    a.如果把被除数21.45的小数部分45不看,整数应当怎样除?

    b.商写在哪儿?

    c.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合成64个十分之一,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是己?表示什么?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在商4与1之间有什么标记把分开?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d.45个百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45个百分之一除以15商几?

    1.43

    ───────

    15)21.45

    15

    ────────

    6464个十分之一

    60

    ────────

    4545个百分之一

    45

    ────────

    0

    谁能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3、练习:第15页做一做

    68.8485.4416

    三、巩固练习:

    1、计算:练习四第一题第一行

    2、课作:练习四第一题第二行及第三题

    附:板书

    悯农的课件(优选4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写好教案课件需要细心,包括课程重点难点梳理等,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请跟随栏目小编一起来看看“悯农的课件”,建议将这个链接添加到你的书签夹中方便随时查看!

    悯农的课件(篇1)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四),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五)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 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六)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悯农的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

    1、 基础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

    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

    (一)、激趣设疑,导入 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板课题,读课题

    3、 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 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

    (3) 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 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悯农的课件(篇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名篇,它在董西厢的才子合配佳人的基础上,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主题深刻,词采华丽。王实甫的词,在艺术上有花间美人之称,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尤其是《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在教学本文的时候,本人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语的设计

    (1)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氛围。

    (2)联系柳永的〈雨霖铃〉的下阕和江淹〈别赋〉中的黯然消魂者,唯别离而已。

    二:介绍作者及西厢的发展。

    三:题解:

    指名:将标题扩展成一句话概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什麽时间,在什麽地点,谁为谁送别,去干什麽。)

    四:理清思路:

    (1)去长亭的路上

    (2)长亭饯别

    (3)临别叮咛

    (4)分手后的场面

    五:具体赏析绝唱的体现。

    提问:绝唱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在刻画双方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的方面,的确是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

    指名:找出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首尾)等。

    具体分析:(端正好)和(滚绣球)(叨叨令)几支曲子在情景方面的不同。

    明确:两支曲子都是借途中之景传离别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因景及情,而后者却是由情及景,在具体的赏析中除了抓住所描写的景外,还要抓住抒发情感的句子。景是萧瑟凄凉的。情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中的恨和怨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莺莺眼里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

    (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明确:

    (2)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情感。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叨叨令)排比和反复;(快活三)比喻夸张对偶;(朝天子)比喻夸张对偶引用;(耍孩儿)引用夸张;(四煞)夸张

    明确:

    (3)表现主人公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悯农的课件(篇4)

    《鲸》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 学习抓住鲸的特点介绍说明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这四方面知识,初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 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五、 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鲸》。(板书课题)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使我们对陌生的鲸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几方面知识?(板书: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

    2、 在这四部分知识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切入)

    (二)强化训练,体现“双主”

    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段:鲸的形体(自由读)

    1、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谁能准确地概括出鲸的形体特点?(大)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特点呢?请同学们把它们画下来体会体会,然后我们再互相交流。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用微机演示课件1(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的重量做比较、用一个人站在鲸的嘴里、四个人围着桌子看书与鲸的嘴做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 通过作者的描述使我们感觉到鲸确实很大,那么有谁见到过鲸吗?好,老师专门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有关鲸的录像片,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鲸——这被誉为“海中之王”的雄姿吧!(学生欣赏鲸在大海里遨游的录像片)录像看完了,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4、 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段:鲸的进化(指名读)

    1、 (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把它画下来。

    2、 能不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那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和后面内容的关系呢?(理解中心句与后面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本段内容复述一下?

    3、 想不想看看鲸是怎样进化的?【教师用微机演示课件2(鲸的进化过程)】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表示“鲸的进化时间漫长”的词语,并把它们画下来,再互相交流一下。

    4、 趣味游戏:通过“鲸的自述”体会鲸的特点。

    第三段:鲸的种类(齐读)

    1、 由“鲸的自述”自然过渡到本段内容。

    2、 学生齐读第三段。体会鲸的种类的主要特征。

    第四段:鲸的生活习性(默读)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课后习题2(微机出示)并画出有关语句。

    2、 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鲸的生活习性)填完表格后,教师将一组学生所填表格用实物投影出示,共同订正补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须鲸的进食过程,教师用微机演示课件3(动画——须鲸的进食)】

    3、 同学们填得挺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画面,判断这两头鲸哪头是须鲸,哪头是齿鲸,并说明理由。【教师用微机演示课件4(动画——鲸的呼吸)】

    4、 【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教具摆出 鲸睡觉时的样子,体会鲸睡觉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鲸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呢?

    (三) 总结学习情况并引导质疑。

    同学们学得确实不错,那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学习本课后你都有了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四)拓展思维,延伸课外。

    1、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在课下曾查找了许多资料,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听?

    2、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不仅了解了鲸,而且还学到了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更可贵的是,大家还亲自动手查找了许多课外资料,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努力去探索自然界那无穷无尽的奥秘吧!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认识除法课件7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不辞辛劳地编辑了“认识除法课件”因为我们关心您的需求,请您多加留意本文内容保留收藏。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细节方能做好课堂教学。

    认识除法课件 篇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18页,例5,练习四中相关练习。

    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重点: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含义。

    课件、竹笋图片、盘子图片等。

    (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出示例题

    51.这幅图什么意思?

    监控:

    (1)一共有多少个竹笋?从哪儿看出来的?

    (2)怎么分?从哪儿看出来的?“每4个竹笋放一盘”这句话什么意思?

    (3)出示问题“能放几盘?”完整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二)活动中,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1.学习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

    (1)能放几盘呢?谁来分一分?

    (2)汇报,展示分的过程。

    (3)我们刚才在干什么?

    (4)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大家分的过程吗?20÷4=5(盘)

    (5)20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为什么这个意思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呢?

    (7)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监控:他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就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表示?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0÷4=5,谁来读读这个算式?

    (2)谁知道这三个数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除号前面的20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结果叫做商。(教师板书)

    (3)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和商呢?

    (4)12÷4=3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可以用话说也可以指图说明)

    (5)谁来说一说,这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3.讨论,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例4和例5,小熊猫和熊猫妈妈分竹笋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呀?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基本练习】同学们学得很好,如果我们把例5改成“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你们还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法指导:如果有困难,请你们摆一摆手中的卡片,帮助自己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几?

    2.书19页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讨论与总结

    ①观察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导学生用被除数除数等名词来说)②被除数都是12说明什么?③除数越来越小,说明什么?

    ④商怎样变化,说明什么?

    ⑤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3.

    (1)有()个气球,每()个扎成一束,扎成了()束。

    (2)有()个气球,平均扎成()束,每束有()个。

    = =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说说算式的含义。

    4.机动题:探究活动——分花

    (1)老师在实物投影上放12朵花,

    (2)全班分成3大组,第一组选人分花,第二组选人根据分花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人,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使参与的学生不重复。

    (4)每做对一题得10分,每做错一题扣10分,看哪组得分多。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一个数每几个为一份,分成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认识除法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还剩下4个梨,再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

    问:每盘是几个?(填空)

    问:是不是每盘分得同样多?

    每盘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归纳: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3.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认识除号.

    加法里的运算符号叫加号,减法的运算符号叫减号,乘法的运算符号叫乘号。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做除号(板书:)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2)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①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这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总数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把8平均分成几份?(4份)平均分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2),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②教师指着84=2说明:这就是除法算式,读做8除以4等于2,(生跟读)

    (3)8表示--,4表示--,2表示--,

    整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学生互相说说63=2这个算式的意义.

    三、尝试练习

    看黑板上的图列算式,说意义。最后一题独立列出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除法算式63=2186=3102=5123=4读算式,说意义。

    同桌或4人小组互说。

    2、P76第三题看图写出算式,做在书本上。

    3、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

    (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小猴123=4

    (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小猴123=4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机动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要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动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

    (1)妈妈买来6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到几个?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认识除法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15梅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1、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除法算式:20梅4=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梅4=5

    被除数除数商

    3、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分一分,填一填。

    ○○○○○○○○○○○○每份2个,分成了()份。每份3个,分成了()份。每份6个,分成了()份。

    2、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梅5=215梅3=518梅2=948梅8=656梅7=828梅4=7

    3、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个4.20里面有()个5.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认识除法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4、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5、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6、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比较法: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练习法: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表达法: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分析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此课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是一道例题和3道练习题,所以我就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情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

    1、情景导入

    熊猫遇到了一个难题,是关于分东西的,我们现在一起来帮帮他吧。通过动手分一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从中用到了平均分和乘法在玩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了铺垫。

    2、探究新授

    从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中抽象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在四个盘中,每盘放几个?然后引导出:象这样关于平均分的题目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展示并提问:

    (1)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通过设置故事情景导入,充满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12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看每盘能放几个?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用小棒分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竹笋的简笔画,然后请同学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最后请同学到黑板分一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如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一起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教师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进一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随后学习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分的结果得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教师进而引导出:像这样的问题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吗(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生在不知不觉中想要获取新知的愿望)

    (4)根据分的结果抽象除法算式:12÷4=3,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授部分完成后,我又安排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完成十三页的做一做。

    (2)我把练习三的第一题的八道除法算式题目写在卡片上,然后请同学在我手上抽一张卡片并且读出卡片上的除法算式,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二、第三题,然后教师评讲。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低年级的学生好玩的天性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独立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课堂总结

    教育学专家说:好的课堂展现应该少不了一个精彩的结尾。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先充分表扬本节课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和进步,然后最后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设计了一个课下作业:就是在家吃饭前帮妈妈分筷子,并列出除法算式,明天来学校跟老师汇报。

    (让学生自己动手帮忙并且设计关于除法计算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又重新感受除法的过程,这种有趣的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在做作业,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很棒,也有能力去帮别人,在加深对除法的认识的同时又增进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布置作业。

    完成第十三页“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

    五、说板书设计

    除法

    12÷4=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认识除法课件 篇5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预定了以下几个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思维拓展目标: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4.教具准备:

    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气球

    鲜花

    学具:圆片

    小棒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如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3.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学法:

    1.动手操作法: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面向全体,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环节

    平均分是除法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用时大约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视教室,向坐的最有精神的两位学生竖起大拇指(最好是一男一女),并请他俩站到讲台前面。教师奖励的礼物是六个掌声,请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鼓励孩子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积极大胆的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在分掌声的过程中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哪一种分法使两位同学都满意,最公平合理?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上,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集体展示,把六个掌声送给表现最棒的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课件出示情景图及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公平合理吗?是平均分吗?强调小结,并且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例1比较简单,所以我创设了分掌声这个特殊有趣的生活场景。将表扬学生分配掌声,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同时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突出了重点。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用时大约10分钟)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15个圆形代替橘子),教师共同参与活动。(2)交流分的过程。(小组推荐,自由发言,指名回答相结合)课件随机演示。(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4)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引导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最为有效的分法。)设计意图:平均分的分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借助了直观的多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的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也为下面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积累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也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24瓶矿泉水平均分成4份的任务。

    (2)学生完成后让同桌看一看,小组合作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用的是哪一种分法,并指名汇报。

    安排这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用时大约15分钟)

    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

    1.基础性练习:看谁是火眼金睛?出示生活中物品,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的要让学生说明理由,并想办法使物体变成平均分。(第一题是图形判断题,第二题联系生活实际,端午节分粽子。第三题侧重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不是平均分的变成平均分。第四题是体操队形题,横行、竖行的人数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此题为后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这一个判断题具有多种功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既理解了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又熟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巩固了平均分的意义,从而使本课堂的重点得到进一步落实。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列举生活中的平均分做了铺垫。)

    2.拓展性练习: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上,老师准备了鲜花还有气球(实物)。你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一分,把教室黑板装扮得更漂亮吗?(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气球、鲜花卡片,每组卡片的数量是不同的。)

    出示操作要求:

    (1).小组先商量一下,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2).放到黑板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把袋子里的材料,分一分、贴一贴。

    (也可以画一画并涂上颜色)

    (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速度最快的一组用实物到黑板上操作展示。选择漂亮合理的作品贴出来,并检查是否平均分。

    反馈:一起来欣赏黑板上已经完成的作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贴一贴、画一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缓解了教学的坡度,突破了难点。同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穿插1分钟的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最后一个动作是坐端正,不动声色地把孩子们从激动兴奋的状态中,拉回到课堂。同时也为下面开放性练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3.开放性练习: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棒,老师想把12朵纸鹤奖励给你们,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

    (1).12朵纸鹤,平均奖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几只?自由发言与指名回答相结合,并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课件同步演示。(2).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

    学生同桌或者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由发言,请表现优秀的同学上台展示。让学生简单了解:平均分的份数增加了,每份分的个数就减少了。

    (3).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汇报,一一上台展示,并分发奖品,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奖励表现好的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第四环节: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大约用时6分钟)1.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用到“平均分”知识的地方。

    (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并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3.课堂延伸回家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人口平均分一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图文结合,既清晰明了,又重点突出。因为学生也是板书设计的参与者,所以板书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给我们创造惊喜。

    学无定法,课堂是一门艺术,既让我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又给我们留下难以释怀的遗憾。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耕耘,不断探索,不断奋进......

    认识除法课件 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除法和学会了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重要基础。

    教材分析:

    首先安排了一组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中的一个实例,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接着让学生“试一试”,把其余两个平均分有剩余的实例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在“想想做做”中再由“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剩余”的情况引出“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组标有序号的,依次画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教师背对屏幕,请学生说出序号,老师猜出是什么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分一分。

    利用课件创设小朋友分铅笔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几个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这样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获得了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并为后面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第二层次——观察分类。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的结果。

    接着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引导学生把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得到一类是正好分完,另一类是分后还有剩余,课件将这两种情况分两张表格出示。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让学生对“余数”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第三层次——写算式。

    首先组织学生观察第一类分法的表格,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接着组织学生继续观察第二类分法的'表格,引导学生根据其中一次分得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引出“余数”这个概念,并结合板书,介绍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接着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比较10÷5=2和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

    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把具体感知进行抽象,形成了“余数”的概念,同时发展了抽

    象思维,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次——试一试。

    组织学生把其它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组织同桌互评,全班交流,并读读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这样让学生再次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有余数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结合书上习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操作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引导学生自己摆一摆、填一填,再组织交流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

    第二层次——对比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图根据不同的描述独立完成两道填空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第三层次——回到课始的游戏“猜猜看”,我利用学生这时候跃跃欲试的心理,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能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呢?然后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

    这个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除法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我们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环节,说一说

    出示课件(葡萄,西瓜,苹果),小组讨论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 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演一演

    1小朋友,我们来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们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理解,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同学们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演一演的第一环节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充分学习平均分,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或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并教授除法知识

    第四环节,想一想

    1出刚才我们看过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所学的知识即刻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练一练

    (1)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个,并填上真确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的得数

    (3) 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分法? (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4)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多,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增强学生对前后的体验与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2023除法课件


    以下内容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除法课件”。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学生专注学习参与互动的关键支撑。愿您在本网站中找到您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除法课件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

    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习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习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习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内容:

    例如比一比: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除法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归纳,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小数除以整数也掌握的比较好。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基本能过关。

    4、还有一点就是这两个班一直是我带上来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四、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再补充一句,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两种。

    五、学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教学程序

    本课的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我准备设计如下环节:

    1、为了促进学法的迁移,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回忆出小数乘法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也即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41.4,(为了让节约计算时间,只掌握方法我将题目的数据改小了)老师可让学生比较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计算它的方法?

    反馈学生的讨论,明确转化原理,要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在互相辩论中明确转化的原理。也由此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和理由。

    ②。学生试做例5。同上说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例4与例5的不同,注意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

    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题,找出计算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3、专项训练,强化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除法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为祝贺祖国的生日,要进行迎国庆歌咏比赛,要在校园里拉上彩旗,彩旗是按1面黄旗,2面绿旗3面红旗的顺序组成的。

    出示课件:猜一猜,第13面是什么颜色的?第35面呢?第98面呢?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2、做56页第3题。画线段图分析,说一说。

    四、本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作业。

    1、教材P56第2、3题。

    2、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4、32÷6=5(组)……2(人)

    5

    632

    30

    2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的设计是以创设开放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法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把握试商和商的书写位置。

    3、解决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学会试商。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正确判断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关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通过计算过程的探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铺垫知识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还记得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在生活中,要用到除法的机会多吗?你有没有遇到过?举个例子说说。

    2、看图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学生提出问题:

    ①92本连环画,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能分到几本?

    ②140本故事书,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能分到几本?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指名学生说说解决的方法,并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92÷5=

    140÷5=

    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

    (2)把图中的对话改为:“这里有90本连环画,120本故事书。”和“每班30本。”再请学生看图提问。

    ① 90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② 12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生根据问题列式并口算出答案,教师板书:

    90÷30=3(个) 120÷30=4(个)

    (二)解决问题 以旧带新

    1、把图中的对话改为:“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和“每班30本。”请学生根据图意再提问。

    板书问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指名学生说说怎样列式。

    92÷30 = 140÷30 =

    3、探索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算式,你能想办法计算出答案吗?试着计算92÷30,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把你们小组认为最好的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92÷30的计算方法。

    方法(1):我们组在计算92÷30时,发现92与90很接近,而90÷30=3,所以92÷30≈3。

    教师点拨:你们组能够利用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估算出92÷30的答案很不错。但估算的答案并不是精确的,能不能想出办法算出更精确的答案呢?

    方法(2):我们组是这样摆小棒的,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我们得出,92÷30=3……2

    教师点拨:你们组的方法很直观,也计算出了准确的答案,如果能够利用摆小棒的过程想出一个更方便的笔算方法,那就能算更多的题目了。

    方法(3):我们组试着列竖式计算了,但不知道这样算对不对?

    教师点拨:你们组的计算结果也是3……2,这与它们摆小棒的结果是一样的。能不能说说你们怎么想到商3的?为什么把“3”商在这个位置上?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问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因为30×3=90,92≈90,所以商3,商要与92的2对整齐。

    4、试着用竖式计算。

    30÷10 40÷20 64÷30 85÷40 140÷30

    讨论:140÷30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14”不够除以30怎么办?(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140÷30该商几?(30×4=120140,所以应该商4)商的“4”应该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呢?(写在“0”的上面,除到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多样练习 突破难点

    1、下面的计算对吗?请你当当“小医生”。

    请三名学生上台板演,说说自己当“小医生”后的感想,你想给同学们提什么建议?

    (在试商的时候要多想想乘法口诀,找出可以商的最大的数,保证余数不会比除数大;所得的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要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选择你会做的题目进行计算。

    184÷30 250÷50 80÷30 896÷40

    490÷32 332÷80 60÷20 369÷60

    4、圈一圈:把商是7的除法算式圈出来。

    123÷20 231÷30 420÷6 300÷40

    100÷10 360÷50 499÷70 601÷80

    5、把下面这些卡片,按要求组成算式,比比谁组得好。

    (1)两个数的商大约是4,( )。

    (2)两个数的商大约是5,( )。

    (3)两个数的商大约是6,( )。

    (四)、学生谈感受,小结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能总结怎样列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吗?学习过程中,还给了你哪些启示?

    除法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

    [教学难点 ]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 8、 9、 10、 11、 12根小棒,每 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 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 8根小棒,每 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 剩余吗?(摆 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 8÷4=2(个)

    (2) )如果给你 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 2根,还剩 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 …… 1(根)

    (3) 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个) …… 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 4根,写成 12÷4=2(个) …… 4(根)呢?

    (因为 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

    2、观察发现

    (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 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 不能是 4根、 5根、 6根 ……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 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 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数是 5,根据余数和除数 之间的关系,可能剩 1、 2、 3、 4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 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已知除数是多少, 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 求余数最大 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 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 7。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除法课件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口算除法》。

    《口算除法》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 。

    2.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3.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具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探索口算除法的算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1、情境的创设。“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自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开运动会时的场景,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新颖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于是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后,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本堂课在“开运动会”分气球和彩旗活动中引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也应该能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很精确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小熊过桥”、“小动物找妈妈”、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本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5、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八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板书。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 第三步:练习60÷20 = 90÷30 = 80÷40 =

    62÷20 ≈ 93÷30 ≈ 80÷38≈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第四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练习180÷30 = 240÷40 = 420÷60 =

    184÷30 ≈240÷37 ≈ 420÷58 ≈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习,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习巩固。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内容: 比一比:从资源库中找到四道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估算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要注重练习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学校的新学期的准备工作。

    新学期就要有新的气象,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除法课件 篇7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并且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分数除法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就学习分数除法而言,首先要明确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它的计算方法,然后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关于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与整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相同,区别只是数据由整数变成了分数。另一种是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实际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乘法应用题,妈妈在超市买了3盒糖果,每盒

    是100克,3盒糖果共重多少克?我们可以列式:100×3=300(克)

    如果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一起来看一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1/10=3(盒)

    通过与前三道题我们可以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材P43页例3,p43页的“做一做”,练习八1~3题。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

    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根据例3题中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试一试。

    3、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3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 )。

    2、试计算:20xx÷125÷8 1200÷25÷4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学生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计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

    3、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加上小括号)

    6、两种方法作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算式相同可以结合数字特点,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0xx÷125÷8 1200÷25÷4

    25×(4+8)

    2、5×99+5

    3、我用了3个星期才把这本习字本写完。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她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一)出示检测题

    1、怎样简便怎样算:3200÷25÷4 20xx÷25÷8

    2、80÷16

    3、我校一共收到捐赠图书350册,全校共有14个班,平均每个班

    可以分到多少册?

    作业布置

    教材P46页1、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简便计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除法课件 篇8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1根(单根)小棒、课件。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7÷3)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面最多 有几个3 ?商写几?(板书)

    提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 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出:在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 18÷5的竖式 )提问:这位小朋友算的对不对,为什么? (余下的8里面还有1个5)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 提问:这样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又大了,那么我们怎样能找出合适的商呢? 4.

    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比除数3小。)

    “试一试”中的18÷5的余数3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一比这两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结语) 学生齐读。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怎样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除法课件 篇9

    1、 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

    出示题目:306÷51 120÷19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口述怎样试商。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景,讨论乘车方案。

    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观察。

    教师:你认为应怎样安排乘车?(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方案有三种:1、都坐小客车;2都坐大客车;3、可以坐大客车和小客车。

    (二)、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1: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1)、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估算。

    (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272÷34的商。

    ②、讨论交流算法。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3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改为8。

    2、引出问题2: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1)、学生列式并估算。

    (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184÷46的商。

    ②、讨论交流算法。

    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5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8页“试一试”1、2题。

    四、全课总结

    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哪些重点,可以结合例子说明。

    五、作业

    除法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

    选一题,说一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

    由学生说出算式: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4÷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些。

    接着让学生把这首题做完。

    (3)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时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3.完成练习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口算除法课件范例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良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来看看我们准备的这篇关于“口算除法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口算除法课件【篇1】

    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及练习十三中的习题。

    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算理的过程,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迁移、有序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情境的创设。“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自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我们学校比较有特色的海洋月活动,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有海岛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新颖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在课开始前引用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于是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后,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本堂课在“剖鱼”、“剥虾”、“兜绳”等活动中引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也应该能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很精确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我觉得这样的计算教学更有意义些。

    4、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计算说白了就是需要多练,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开小火车”、“钓鱼”、“闯关”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除法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算:

    (1) 20 × 4=30 × 7=

    (2)90里面有( )个十,450里面有( )个十。

    (3)120 ÷ 3=320 ÷ 8 =70÷7=180÷6=

    2.估算: 81 ÷8≈122 ÷ 4 ≈

    3.分气球。

    (1)4个班,每班有20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有8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到几个?

    (3)出示图: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

    (1)第三个问题怎样列式?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组内同学听一听。

    (2)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组内交流。

    (3)汇报口算方法: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①20×4=80,所以80÷20=4

    ②8÷2=4,所以80÷20=4

    (4)有的同学是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有的是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再和同桌说说。(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5)出示估算:83÷20≈80÷19≈

    看一看这两道题,能不能运用你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刚才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它们。女生第一道,男生第二道,想好后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可以怎样做?(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7)做一做:(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60 ÷ 20=90 ÷ 30=80 ÷ 40 =

    62 ÷ 20≈93 ÷ 30≈80 ÷ 38 ≈

    2、教学例1(2)

    出示例1(2)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列式: 120 ÷ 30 =

    (2)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的口算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生汇报得数,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3)结合刚才的估算经验,估算:122 ÷ 30≈120 ÷ 28 ≈

    指名回答,说出估算过程。

    3、考考你。出示79页做一做。

    4、小结:

    对比例1(1)(2)两题有何相似之处?

    三、师小结:

    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你都学会了吗?

    四、巩固新知:

    1、口算下面各题:(80页1写书上)

    (1) 20 × 3=(2) 60 × 4=(3)80 ×5=

    60 ÷ 20=240 ÷ 60=40 0÷ 80 =

    生独立口算,观察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掌握想乘算除的口算方法)

    2.解决问题: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口算除法课件【篇3】

    一、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

    (2)内化提高。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口算除法课件【篇4】

    今天,我所执教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第78和79页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的学习作了铺垫。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1)和(2)是分气球和分彩旗的情境图,让学生探究口算除法的方法,都是先口算再进行估算练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是稍做了调整,把例1(1)分气球和例1(2)分彩旗的口算部分放在前面,把教材中例1(1)后面的估算算式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估算方法,在掌握估算方法后再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具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事:1.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探索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境的创设。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元旦开联欢会,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把学生推上了学习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夺红旗”、“拔萝卜”、“摘桃子”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本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六道口算乘、除法题和两道估算题,主要复习表内除法和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及乘法的估算方法,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教室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分析同意列出算式“80÷20=”,从而揭题导入新课。接着请先学生思考“80÷20=”的口算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我板书主要方法。

    第二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情景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

    第三步:出示4道夺红旗的口算练习,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方法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3.拓展估算,巩固算法

    第一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大约说明要估算,然后合作讨论估算方法并全班交流。

    第二步:估算变式练习,把原题中的每班分20根彩带变成每班分19根彩带,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步:是两道估算的题: 有了前面两道估算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四步:出示三组口算估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估算就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就把估算转化成口算了。让学生明确估算和口算之间的练习。

    4. 综合练习、提高技能: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设计了摘桃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八道口算估算练习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接着我设计了两道乘船、乘车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口算估算练习,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知道乘车、乘船时绝对不能超载。

    5.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学校庆元旦联欢会的准备工作。新的一年里就要有新的气象,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口算除法课件【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习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习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习,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习,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习,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习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要注重练习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算除法课件【篇6】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口算除法(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教学设计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

    课题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5

    39) 19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口算除法课件【篇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四、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今天的课肯定也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等等也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口算除法课件【篇8】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储备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 20×3=60 那么60÷3=20(这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想稍微复杂的方法)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这是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嗯这个方法不错)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 。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

    1、口算:

    900÷3=300 800÷2=400 150÷5=30 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 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平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口算除法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

    生2;对,80÷20=4 。因为8÷2=4,所以80÷20=4 。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3、小结。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9≈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师:你总结得真好。请你告诉大家,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什么样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

    2、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3、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P80练习十三。

    新课呈现: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2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具体反思:

    1、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让他们多练习,看到不同的情况。

    2、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4、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后面的练习还没有做完。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5、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9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除法课件9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

    教材先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指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例1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之前,计算两步式题,考虑到数目比较小,大都是口算,运算顺序也比较简单,同学书写能力也较差,只要求直接写出得数。从本单元开始,要求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以便为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在同学通过“做一做”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以后,再通过例2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例2中有两个例子,左边是同学熟悉的,右边的例子是教学的重点。通过两个例子的比较,使同学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着通过例3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也是把右边的例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里要说明一下,有关运算顺序的结语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为运算顺序自身都是规定(当然这些规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结语,然后用例子说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则。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比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如例题教学第1题中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对比,在对比中解释综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题教学后第1题和第2题的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32+3×20与32+3-20、56-7×8与56÷7×8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2)

    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307368689607

    446538274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7045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720xx400088804

    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3)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教学除法。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三段编写,先着重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然后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最后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单元复习整理并应用全单元的基础知识。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第1~5页)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所以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200。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二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教材没有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估计9862的商是4百多,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估计时的思考,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这样,他们在笔算时就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然后在学生尝试进行笔算时,通过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想想做做第2题采用了先扶后放的设计。

    第三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教材仍旧不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先让他们通过估计知道3124的商比100小。在学生估计时,要帮助他们弄懂两点:一是商为什么比100小,二是商应该是几位数。然后在竖式计算时让他们研究为什么先算314,而且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的道理。学生初学除法的这种情况,容易写错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所以教材在想想做做中仍旧使用先扶后放的设计。

    通过上面几道例题的教学,学生基本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总结计算法则,而是通过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整理并体会笔算的方法。其中的四组题都是精心设计的,每组的两题中,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应该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商是三位数;另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应该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通过比较和估计,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练习一除了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还注意加强估算。在学生已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这样的估算既巩固除法的法则,又培养试商的能力。学生第一次进行这样的估算,教材通过小卡通估算2283的商是七十多作了示范。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这个卡通是怎样想的,七十多是怎样得到的,从而得到启示。除了教学第2题要让学生估算外,在以后的笔算前,也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培养估算的习惯。第3题是利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的现实作用,增强估算意识。这道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谁跳得快一些是什么意思,使他们明白只要比较两个人每分钟跳绳的下数。其次要让学生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估算。在得到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估算省力、方便。

    2.商里有0的除法。(第6~10页)

    计算除法,在写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不够商1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某一位上遇到0除以一个数,另一种是某一位上被除数虽然不是0,但比除数小。商里有0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的中间有0,另一种是商的末尾有0。

    商里有0的除法分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二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要商0;第三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不够商1,这一步要商0。

    (1)例题教学0除以一个数商0,编排上有四个特点:一是在现实的情境中由63引出03,使学生感到0除以一个数是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自己得出03的商是0,不是由教材或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商0;三是从03=0很自然地迁移到04、09发展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四是初步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注意了方法和结论的科学性。关于除数是任何不是0的数在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能含糊,即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时不要求学生研究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也不要对他们讲这是为什么,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理解这一规定的条件。更不要出现类似30、00这样的式子让学生说它们都是无意义的。

    (2)第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有关的想想做做,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知识。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

    在教学3063时,教材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口算和笔算,通过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一些,口算3003=100、63=2、100+2=102,体会到商中间有0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这个0,就不是一百多一些,就不是三位数了。通过竖式笔算,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03应该在十位上商0,即商的中间有0。然后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即被除数的十位上03,只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可以把0移下去、3乘0得0、0减0得0这些过程都省略不写。

    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试算3062,帮助他们通过估算、口算、笔算实现教材的意图。第二,要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写法上(即萝卜卡通那样的写法),让他们弄懂为什么可以这样写,体会其简便。

    第7页的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在计算前先估计商是几位数,能防止漏写商的个位上的0,体会商末尾有0是合理的。要提醒学生,竖式是不是也有比较简便的写法。

    学生初次学习商里有0的除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为此,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题仍然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第3题选择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错例,让他们辨析并改正。第4题除了巩固商里有0的除法计算,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如5084,虽然被除数中间有0,但商的十位上不是0;4408,虽然被除数个位上是0,但商的末尾不是0;4005,虽然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但商的末尾只有一个0。教材设计这些题,希望学生进一步明白商里有0的原因不是被除数里有0,而是除到某一位上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

    (3)第9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继续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这一步的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也应该商0。仍然是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情况,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是0的情况。

    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仍然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让学生在笔算时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冲突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接着由豌豆卡通解疑:十位不够商1,就商0,并出现完整的竖式。教学时,不但要告诉学生在十位上商0,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

    (4)结合除法计算教学,各次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一些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各有特点。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多样的,如第2页第5题,既可以通过1304=520、520540来思考,也可以通过5404=135、135130来思考。有的问题综合了其他数学知识,如第5页第5题里有路线图的内容、第8页第5题里有简单的时间计算。有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处理余数,如第10页第4题最多只能做206套校服。

    3.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第11~12页)

    这段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也有个别题是文字叙述的,个别条件较隐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学习方式以学生独立解答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

    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与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组织学生交流解法、整理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通过反思弄明白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4.练习二和复习里继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上,还表现在他们对计算的理解和全面掌握上。练习二、单元复习通过两个方面来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1)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第13页第3题里有两条教学线索:一条是带,即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让学生在186和1806、422和4202这样的题组中体会后者的思考方法,以旧带新,教学新的口算内容。另一条是比,即把商是两位数与商是三位数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进行对比,体会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

    (2)整合笔算知识。第13页第2题的三组笔算题里,有商中间、末尾有0的比较,有商是整十数的有余数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比较,还有商中间0除以一个数商0和不够商1,商0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商里有0的除法。

    第15页第2题是更大范围的知识整合,同组的三道题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要遵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练习作业、教师作业、学生一份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孩子们,今天数字6也来到了我们班。

    课件演示:动画数字6,话外音:我是小小数字6,最喜欢和小朋友们玩数学游戏了,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师:数学游戏啊,你们敢吗?

    课件演示:数字6走进了加号屋,6+2=

    数字6走进了减号屋,6-2=

    数字6走进了乘号屋,62=

    用竖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分组计算6+2,6-2,62。请3位小朋友在座位上板演。

    展示学生板演,全班评价。

    师:在用竖式计算加、减、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小结竖式计算要注意的地方。

    2.课件演示:6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游戏,再平均分成2组。(音乐:娃哈哈)

    出示儿歌:6个好朋友,开心做游戏,平均分成2大组,每组可以分几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62=3

    6是什么数?表示什么呢?

    2呢?表示?3呢?表示?

    3.师:加法、减法和乘法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板书课题)

    二、教学写除法竖式。

    1.师:(指板书62)62等于几你们都会算了,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课件演示:62=3

    3

    2)6

    6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会有2个6?

    ②0是从哪里来的?

    ③在竖式里,除号怎么没有了?

    ④竖式中的2横表示什么?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等你们学完除法竖式后就会明白了。除法的竖式比较难写,想不想学啊?

    2.教师讲解并板书。

    ①6除以2按读除法算式的顺序,在第二行先写被除数6,第一行要留着写其它数呢。

    6除以,再写除数2。指着再读一遍2)6等于几呢?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再写一遍:空一行写被除数6,2)6等于,为了美观,这条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能画的太长哦!

    师生边说边书空。

    生在作业本上练写,教师巡视。写好的同桌互相看看。

    师:(指板书)都是这样写的吧?会了吗?

    再来一道82=,象刚才那样写一写,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

    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板书2)8。在第二行先写被除数8,)8再写除数2,8除以2等于。

    ②这一步写好,我们就该求商了。6个好朋友,平均分成2组,6除以2等于几?商是3,就在第一行对齐被除数6写上商3。第一行就是留着写商的,商要和谁对齐写呢?为什么?

    板书:

    3

    2)6

    提问:6是什么数?(贴板书:被除数)还表示什么?

    2呢?(贴板书:除数)表示?

    3呢?(贴板书:商)表示?

    ③每组3个,2组一共分掉了几个?(板书6)这个6怎么算出来的?(23=6)(贴板书:2和3相乘的积)也就是分掉的6个。板书如下:

    3

    2)6

    6

    ④一共有6个好朋友,分组分掉了6个,分完了吗?(分完了)可以算一算,这里还藏着一个减号呢,用一共有的6人减去分掉的6人,6-6得0,就在横线的下面写0。

    板书如下:

    3商

    除数2)6被除数

    62和3相乘的积

    0

    0表示分过后一个也没剩下,正好分完了,强调:这个0不是随便写的,6减6得0,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别忘了把横式等于号后的商写上。到这里这道题的竖式才算做完。

    3.小结:小朋友,你们清楚了吗?

    2)6写好后,该写什么呢?第一个6是什么数?表示?第二个6呢?0又表示什么呢?

    4.师:现在你们会写除法竖式了吗?

    学生在作业本上把62和82的竖式写完整,同桌互相检查。

    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师生共同讲述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第一步写好后,要先写商4,再算出2乘4等于8,8减8等于0,这里别忘了把横式的商写上。你们都是这样写的吗?

    5.竖式卡片游戏:637155

    63竖式完整地写在一张纸上,沿虚线折好。

    展示第①部分,提问:6除以2商几?展示第②部分,提问:二三得几?展示第③部分6减6得多少?展示第④部分:这里写0表示什么?6除以2等于几?

    6.师:孩子们,刚才学的真不错!这还有一道难的,估计你们做不出,怕不怕?(不怕)123=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只给你们半分钟,开始。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444

    3)123)123)12

    121212

    000

    这样写的小朋友举手,哪些小朋友和他做的一样?3种写法,老师也为难了。123商是4,被除数是2位数了,商该对着哪一位呢?同桌互相说说。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得出结论: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师:刚才做对的小朋友,老师要表扬,你们真是太棒了!没有做对的不要紧,刚才还没学呢。现在你们都知道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了?

    学生订正。

    7.师:还想不想做?真是勇敢的孩子们。427会吗?实物投影数学书P67试一试

    学生打开数学书P67,独立完成试一试。教师巡视。写好的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商的位置写的对不对。

    展示学生作业。追问: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

    8.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除法竖式)。写好2)6以后,要先写(商),再算(23得6),6-6等于0,正好分完我们就在(横线下写0)。除法竖式难不难?(不难)真有信心,只要细心就能写对。

    三、综合练习。

    师:聪明勇敢的孩子们,听!(课件出示大风车及歌曲,话外音: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数学王国的大风车也转起来了)一起喊3、2、1停,风车里藏着什么呢?(任意点击)

    1.会用竖式算一算吗?84=357=

    这次男生和女生来赛一赛,是男生细心呢还是女生做的好。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我写3道竖式计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的2道竖式计算,开始。

    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女生做对的举手,男生呢?都不错,加油!哦!

    师:大风车转转转,还藏着什么呢?。

    2.找出正确的竖式用线连一连。

    305=6

    ①6②6③6

    5)305)305)30

    3030

    000

    学生在作业纸第2题上连一连。

    师:连好了吗?第几道竖式是正确的?(指①)这题为什么不对?(指②)它错在哪了?

    3.师:老师的3道竖式也写好了,(实物投影展示)写的很漂亮吧?做的对吗?

    217=355=063=18

    312

    7)215)53)6

    2156

    000

    学生发现老师作业的错误,指出后师直接用红笔在作业纸上订正。

    师:看来写作业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竖式计算更是要细心哦!

    4.师:大风车转转转,(课件出示3个气球)气球里有什么呢?(气球炸开出现3个数6、24、4)6,24,4,你会用这3个数写出2道除法算式,再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完成作业第3题。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业。

    师:写好1道的举手,不错。有2道都做好的吗?真了不起!

    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竖式),师生回顾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你们都学会了吧?回去写给爸爸、妈妈看看。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师板演:422522)

    2、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完成P20做一做1。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做一做2。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23010=783=644=

    3606=240010282=45090=

    2.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2.应用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出示:124729=43

    教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验算:

    4

    3

    2

    9

    3

    8

    7

    8

    6

    1

    2

    4

    7

    3.应用知识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1)出示例5:求280=56中的未知数.

    教师提问:结合今天学过的知识,大家看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280=56

    =28056

    =5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除数=被除数商)

    (2)出示例6: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设要求的数是.

    48=15

    =1548

    =720

    教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数

    28

    80

    除数

    412

    30

    20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空计算的.

    2.根据128823=5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23801653()=19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28=84()

    A.=30B.=2352C.=300

    1414=14()

    A.=11B.=101C.=1001

    四、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

    1.求未知数.

    50=14141=4740=108

    104=9256=64612=51

    120=314815=45-374=689

    2.(1)什么数除以64得28?

    (2)4698除以什么数得81?

    (3)5475是哪个数的75倍?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花手绢的块数是白手绢的

    2.白手绢块数的正好是花手绢的块数.

    3.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4.白手绢块数的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二)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三)谈话导入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每一类应用题的特点,巩固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一组练习.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3

    1.课件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

    2.比较.

    (1)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量是相同的;需要找准单位1来分析.

    (2)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点: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3.小结: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4.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巩固练习

    (一)应用题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

    (二)补充条件并列式解答.

    一条路长15千米,修了全长的,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40240150240240150

    (四)思考题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十位上的数加上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生2:223=200+23生3:223240

    20xx=5020xx=502404=60

    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约行55千米。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9)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法建议

    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引出,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2、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课题下载

    (二)探求新知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例题下载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问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下载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

    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反馈:做68页的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4)教学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

    ①启发同学想: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③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口算题下载

    (1)口算:

    ①45②3208

    20432040

    205408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下载

    it课件(优选6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为了让您更加满意我们编辑了“it课件”,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it课件 篇1

    凡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提醒部分要十分注意的读音

    别墅(shù)邮差(chāi)窜(cuān)过 似(shì)的 逮(dǎi)住 挨(ái)打 摩(ā)平

    3、快速浏览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想想它们都是凡卡信里的内容吗?

    (不是,有的是凡卡的回忆,有的是作者的叙述,有的是凡卡信的内容)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凡卡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并做上标记。

    三、认识作者,自学生字

    教师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

    it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it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投影思考题:

    (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

    (1)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2)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投影思考题:

    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默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蜡烛的珍贵意义。

    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象,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it课件 篇4

    一、学习课标析教材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从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揉情于景,借景抒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我运用课改理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识记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景物特点,感情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学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能识记15个生字,并结合课文说出冬天里的景物特点。

    本课的教学时间我拟用二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二、把握课标议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冬景:雪中的野果更加红艳夺目、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着挺拔的红松、银装素裹的大地,人们在尽情地滑雪。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

    2、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如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讨论:冬天这位魔术师会变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3、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如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有意让学生弄清学习方法:“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并用这个学法自学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法,很容易读懂课文其他内容。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既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三、培养能力谈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我借助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方法、策略等信息。通过扎实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学习课文时,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互读、评读,最后举行挑战读、比赛读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求知欲强,自主参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学生:“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冬天的景色很美丽,小朋友们可以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有的说:“冬天一到,我可以制作冰花。”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体现课标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

    初读感知——小组间互读、评读——齐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

    (2)小组合作迁移学习课文二到四自然段,然后汇报学习成果。

    (3)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说说冬天有哪些本领?

    (4)感情朗读课文。

    (5)拓展延伸: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请你把看到的、想到的冬天的景色画出来。

    3、识记生字:

    学习小组利用学习袋自学生字,用开火车、挑战读等形式检查识记情况。

    (三)自我评价: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给自己评分。

    (四)师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冬天是个魔术师

    动物冬眠:青蛙、刺猬、熊、蛇

    下雪:大地变白

    湖面结冰:变成大玻璃

    人们穿上冬装:围巾、棉衣、手套

    it课件 篇5

    通过学习《自然之道》,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掌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大家一起读读课题——《自然之道》。

    题目“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从字面理解即可)

    2、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自然界规律的呢?快速默读全文,回顾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同伴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送往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板书:“我”和同伴向导)

    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一)是啊,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我们”的内心也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产生着变化。在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我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呢?需要我们很好地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

    请看屏幕: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自学提示

    1、“我”和同伴们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感情的变化。

    3、自学后同桌进行交流。

    (二)默读自学

    (三)全班交流。

    1、读出相应的段落,从整体说感情变化线,并板书

    紧张焦急极为震惊自责懊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1)指名读课文,引导:他把“我们”和向导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了吗?

    再引导:你们想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什么呢?怎么读才能读出来呢?

    自由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指名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师接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你们听出我们俩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了吗?

    (与我们的紧张、焦急相比,向导是那样的平静,甚至是冷淡。)

    (板书:若无其事)

    是呀,心情和想法不同,说话的语气、语调就不一样。出示文字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大家再读向导的话——你们说向导这时心里想什么呢?

    理解:(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揣摩)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认为这事很平常。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里指嘲鹰就是以幼龟等小动物为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3)假如我就是那位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伴,大家愿意和我一起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幼龟侦察图配乐)

    海风轻拂的日子里,黄昏的沙滩上传来一点点细微的动静。在依然明媚的阳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小绿龟从巢中悄悄探出头来,四处张望,一边感受这个属于它们的新世界,一边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它要迎向大海中那未知的生命旅程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眼看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了……

    (嘲鹰啄食图配乐)

    你们看到眼前的一幕,很紧张,其中一位焦急地对我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没想到我的这句话招来了你们的一片呼喊。你们都向我喊什么了?指名说——

    “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哀求)

    “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劝告)

    “向导,你怎么这么无情啊!”(指责)

    “你必须把它送到大海去!快点!嘲鹰就要把它叼走了!”(命令)

    ……

    从这一片呼喊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他们那颗善良的心!

    (4)但是当时大家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的内容:联系第2自然段:小龟轻、体型弱小,嘲鸫庞大,小龟会被嘲鸫吃掉;小龟的目的是离巢去大海,如果被伤害,目的就达不到了。

    不知道的内容:向导的话的含义,所以不理解向导:不懂得自然界的规律。

    3、向导在大家这一阵阵急切的呼喊声中,出于无奈,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板书:极不情愿)

    后来大家理解他了吗?看到什么就理解了?小声读5——8自然段

    理解了。因为看到了令人极为震惊的场面。指名读第5自然段中的第1、2句话和第6自然段。

    (抓住“成群成群”、“鱼贯而出”“无遮无拦”等词进行理解)

    看到这场面,“我们”终于明白了——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段话的内容和前面哪段话内容紧密相连?请两位学生读一读。

    生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2:“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明白之后我们终于理解向导了——

    向导的表现并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了解自然规律的一种坦然与自信。明白之后我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第7自然段。(简单谈理解)

    回过头来再读第4、7自然段:同桌分工合作朗读——一人读向导的表现,一人读大家的表现。(感受“我们”的变化)

    4、谈出最大的收获

    (1)惨剧的发生,仅仅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仅仅让“我们”理解了向导的所作所为吗?指读第8自然段。

    (2)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之后,一切似乎都寂然静止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不平静的,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啊。那么此时此刻大家在想些什么呢?

    (自责;反思;忏悔……)

    (4)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

    出示文字

    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他在为什么而悲叹?(板书:悲叹)(为人们的无知,为因人们的无知而受到伤害的小海龟)

    (5)事情到这儿就结束了。课文通过这件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齐读第9自然段。

    是呀,这像名言警句一样的话语,有什么可琢磨的吗?(结合自己的感受和阅读的相关资料谈。)

    ①自然界的万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求得平衡:食肉鸟要吃小龟这样的小动物,才能生存;而太平洋绿龟为了生存繁衍,大量产卵,也不会灭绝。

    ②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不能认为可以主宰动物的命运。

    ③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狼和鹿的故事》)

    ④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就为所欲为,那样就会伤害动物,造成一些动物的毁灭。(《曾有用鼻子走路的动物》)

    ⑤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小岛上的故事》)

    …………

    三、拓展练笔

    1、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在作者讲述的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启迪,对“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导,假如你是随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龟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一位读者,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呢?请你以其中的一种身份,从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吧。

    2、交流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人类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让我们更好地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我”和同伴:紧张焦急极为震惊自责懊悔

    自然之道理解

    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悲叹

    it课件 篇6

    第一课时

    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目的:

    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课件系列]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三)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系列]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

    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

    (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

    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课件精选: 除法教学思考范例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精选: 除法教学思考范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首先,为了吸引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兴趣,我便设想准备了一些教具,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在午托的时候,借助学生的帮助,动手制作了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生们的细心以及热情,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他们上课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而在上课的时候,精彩教具的应用会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其次是如何把控时间,本节课我把第六单元的例1和例2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起初我在纠结该不该放到一起,一是害怕学生一节课接受不了两个知识点;二是担心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讲不完本节课的内容。最后,通过别的老师的一些上课视频,于是我便合理分配两个知识点的时间,在每个知识点完成之后都有一个小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我是否进行下一环节。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上课的一些感悟:

    录制这节课之前,我已经提前在另外一个班级上过一遍,在第一节课上发现的问题,便在第二节课有所改善,这也是带两个班级的好处,可以通过两节课进行比较,而第二次会比第一次有所进步,比如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在学习知识,而是在玩耍上,所以在完成既定目标之后,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口令放在规定的摆放处,我也通过二班的学习情况,了解到学生是能够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的,于是在上优质课的时候我忐忑的心也静下来了。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而为了让他们真正的直观的认识到这个关系,我便花费了一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在授课的时候学会等待学生,不要去打断孩子们的话,对于学生概述不清晰的以及繁琐的要学会慢慢去引导,而不是老师把话给说完,而孩子们却没有提高;本节课的动手操作的时间时间很长,在课前为避免学生出现混乱的现象,没有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不到位的表现,在课堂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去合作,去交流,而不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个体,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10枝铅笔的操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分成两类:即分完后没有剩余和分完后还有剩余。

    二、联系操作的结果列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没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通过列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回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的含义,再根据“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且注重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对余数的理解也特别深。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独立写出另外两种有剩余情况的算式,再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

    总之,本节课使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表现也还不错。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对分是“平均分”的强调还不够,后面的练习由于时间关系处理得有些仓促,还应多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游戏环节要加一个根据抱团的情况说除法算式可能会更好。另外,语言还应更加规范简洁,问题指向还要更明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适时地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

    【表内除法课件优选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