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黄鹤楼课件十一篇
  • 黄鹤楼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28

    最新黄鹤楼课件十一篇。

    教师在开设新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资料,不过其中的知识点必须要进行巧妙设计。设计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连接。今天,编辑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鹤楼课件”的精彩文章,热烈欢迎大家收藏我们的网站,随时浏览最新的动态!

    黄鹤楼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2、师:真棒!一猜就准!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屏幕出示全诗。)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相机板书: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读,理解诗意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读古诗。)

    2、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

    (学生读。)

    3、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

    (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全诗。)

    4、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5、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⑴ 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学生质疑。)

    ⑵ 指名讲诗意。

    (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⑶ 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6、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7、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烟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教师读诗,让学生体会江南美景。

    师:大家想读读吗?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讲解大意:

    诗中的江南,无边的翠绿映衬着鲜艳的春花,到处莺歌燕舞。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风中轻轻的飘舞。多么明丽的江南啊!后两行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朦胧迷离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楼台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影若现,似有似无。多么诗情画意的江南的春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齐读《江南春》。)

    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学生作答。)

    师: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写法太绝了!

    4、后两行诗写景,更是绝妙!来品品吧:

    ⑴ 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生:没有。)他在干什么?(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师:李白看见了什么?(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⑷ 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讨论,汇报。

    ⑸ 对!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朗读并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2、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配乐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

    【板书设计】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黄鹤楼课件【篇2】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 利用课本注解理解“之、故人、烟花三月”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烟花三月、孤、尽、唯”的丰富内涵。

    3、 创设诗境,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心情,感受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4、 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步骤、借助工具书等理解诗意。)

    二、 设计意图及教学思路:

    1、 从诗题入手,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初知大意。

    2、 通过贴黄鹤楼和扬州位置,感知方位,理解西辞。自东向西,顺流而下,理解“下”。

    3、 抓住关键词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心情及和友人的感情。“烟花三月”既写出离别时节,又透露出诗人对于孟浩然此行既带着羡慕和向往又有不舍,即诗意的送别。“孤帆、唯见”借景抒情,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友人的帆已消失却还伫立在楼上目送,想象话别场面,感悟深情。

    4、悟中读,读中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三、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课前积累本回顾摘录送别诗;了解孟浩然,及李白写诗背景,两人相识故事。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送别诗

    这是一首名为《送别》的乐曲,边看边听,你心中是否会飞溅起几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几首曾经读过的古诗来。

    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白居易的送别名篇。

    《赠汪伦》 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厚吗?能读出来吗?(生进步)这样是不是有诗的味道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送行时以作诗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习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师板书)

    (师写到陵时)请同学们留意看老师写这个陵。指导“陵”的写法。请同学们写两个。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题目

    题目当中就有两个生字是带后鼻音的,谁能读准确?(课件出示二词)

    请你带大家读一读。

    师:他后鼻音读得特别好听读准了音,诗句就读得更好听了,咱们一起来读题目,黄鹤楼,齐——

    2、读懂诗题

    同学们,从诗体题中读懂了什么呢?

    ☆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

    (你知道黄鹤楼在什么地方吗?)

    ☆要远行的人是孟浩然。

    ☆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师:广陵是扬州的旧名。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 “之”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用法不同,请你选一选在这儿是哪个意思?

    题目告诉我们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

    4、 感性读题

    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还有段小故事呢!通过预习谁知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就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师: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让我们一起再读诗题——

    读懂题目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体会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

    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三)自主学习,读通句子

    1、自由读

    学习古诗的第二步就是读通句子。在咬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诗的节奏。自己试试。

    2、反馈,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谁能读?(指导:生字辞的读音平舌音读准)

    再指一名。师总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刚才这位同学是按“故人/西辞/黄鹤楼”停顿,这是二二三节奏。老师读一句你们接一句。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就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老师读前四个字,后三个同学们读。

    同学们前四个字,老师后三个字。

    就这种感觉,一起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句读通了,第三步就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同学们可以一边默读一边借助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理解“西辞、故人、下扬州”的意思。

    (师边板画边解说:)滚滚长江水由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故人在这是指谁?(孟浩然)

    由于长江水势是自西向东,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这个下就是指——

    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3、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播放江南春图配乐。)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杨柳如烟,是诗人向往之地。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理解“孤帆、尽、唯见”,感悟离别之情。

    师:看来三月的扬州是令人神往的地方,作为喜欢游玩、善于游玩的李白来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不能去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中有的是一种羡慕,但和感情笃厚的好朋友分别,心中更多的会感到——

    (生:孤独、舍不得)

    默读后两句,边在书上做记号,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种情感?

    重点:

    (①“尽”、“唯”字衬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过程以及对孟浩然无限深情。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李白一直盯着孟浩然的船,直到从视线里消失,船都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仿佛要把孟浩然目送到扬州一样。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机动点拨:我们知道,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客人告别需要送送。一般关系的客人只是送出房门,而关系密切的要送到大门口,亲近的朋友就送到街口,非常密切的朋友就送上车,等到车开动,也就回头了。(李白怎么送)李白不是这样,他不仅送到江边,送上船,等到开船,而且一直站在江边不回头,直到看不见朋友的船。这是什么样的朋友离开,这是怎么样的友谊?

    ②孤帆。长江自古就是水上的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江千帆,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 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帆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这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

    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指名读。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延长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后两句。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

    (五)、展开想象,多元感悟。

    1、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话想对孟浩然说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2、(放音乐)道不尽的千言万语,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

    男同学站起来吧。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赛读。

    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六)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作业:课外摘录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黄鹤楼课件【篇3】

    一、课标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非常重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自能读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领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情暖人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我的学生的学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从各个方面解读作者。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同伴互助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品读诗句,抓关键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材课型:古诗教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以及李白和孟浩然交往的材料。②读熟课文,预习课文。③积累一些有关描写春天和送别的古诗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黄鹤楼课件,理解烟花三月的古诗课件,配乐朗读的flash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课堂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力图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解读李白。

    1、同学们,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解读作者李白。

    这首诗是谁的作品?(李白)了解李白吗?来,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时搜集到的李白的资料。从各个方面去解读李白:预设有的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生平的知识,有的介绍李白的作品及艺术特色,有的介绍李白的交友,有的介绍李白的生活情况。

    预设:学生介绍李白时可能会提到李白的作品,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背诵李白的古诗:如《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望天门山》……

    过渡:了解了作者,我们来看诗的题目。

    (二)揭题、理解题意

    1、请大家看着题目,静静的想一想,看你能从题目中发现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目的地是扬州

    2、课件出示黄鹤楼,老师介绍黄楼楼。

    老师边展示课件,边介绍: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鹄矶上,自古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与公元223年,高55米,传说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今湖北省武昌市这个名字就是由来于此)遂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黄鹤楼的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到此游览过,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更使黄鹤楼的名声大噪。好,百闻不如一见,请欣赏。

    教师边出示自己到黄鹤楼所拍照片制成的课件,边解说黄鹤楼名字的来历及黄鹤楼的美景。

    从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李白送孟浩然。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目的地是哪?(广陵即今天的扬州)

    3、教师介绍扬州,主要介绍扬州的美。

    扬州很美,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唐代诗人徐凝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很美。

    4、看着题目,谁来把题目的意思再来讲一讲?

    过渡: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去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去体会诗人送别好友的那种真挚感情吧!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的美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个农村学校,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生活阅历和见识少,所以对我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领悟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把教材中的知识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三)自读全诗,读顺读熟

    1、看flash动画,听录音读古诗。

    2、自由的高声的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诗我们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都用到哪些方法?(预设:学生可能要提到;借助注释去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古诗,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借助图画去展开想象,理解意境。)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学习过程中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和同桌商量,如果仍有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们一块来解决。

    (四)自学古诗,初知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2、小组交流,试着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互相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3、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4、教师梳理学生的疑难问题。

    预设:故人西辞烟花三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设计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理解感悟第一句诗

    1、理解故人:预设:学生会答到故人就是好朋友的意思。你怎么理解好朋友的?有谁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关系的?这时教师穿插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交往史,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人”的意思。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这个时候他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省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当时已经诗名满天下,孟浩然本是襄阳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是个纵情山水间的人。而李白呢也喜欢旅游,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方面,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不少,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尊敬和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理解西辞

    出示课件电子地图进行讲解: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告别。所以西辞的意思就是向西边告辞。

    3、烟花三月:过去人们称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四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好像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黄鹤楼课件【篇4】

    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板书:文包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然后交流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讨论并板书:之情。

    (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________,一会儿远眺_______,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还可能仰望什么,远眺什么?比如:温暖的春日、雄伟的黄鹤楼、点点白帆、滚滚江水、飞翔的沙欧等)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_______低垂的杨柳,一会儿_______似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仰望和远眺,还可以用哪两个表示看的词语?比如:俯视、注视、凝视、凝望、观望、紧盯等)

    (5)集体朗读第二节,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个特定的送别之景当中,深藏着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接着,课文又写了送别之什么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之语)

    (1)出示: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读出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句你圈圈划划,并做批注。

    (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重,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在谈出感受后,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①重点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指导朗读,问: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领悟后再感情朗读,层层叠加。)

    随机补充: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出示):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教师解释: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年轻时远离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常与松云为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华,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人品高尚纯洁,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导朗读重点句。

    李白说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们以前学到过孟浩然写的诗吗?出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指导集体朗读诗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几乎家喻户晓)的才华。然后指导朗读课文重点句。

    ②重点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指导朗读。对比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蓝天下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纯洁无暇)再比如:却像这雄伟的黄鹤楼名垂千古,却像这三月的繁花美丽动人,却像这杯中的美酒清纯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读旁白。

    4.黄鹤楼送别,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再写到送别之语。接下来,又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并板书:之举

    (1)在送别之举中,你又从哪里读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讨论,随机出示:“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随机理解:伫立(长久地站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指导有感情朗读

    (2)好友已经乘船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李白此时的内心活动。

    (3)交流,点评。

    5.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3)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写到送别之语、写到送别之举,最后写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别之诗。(板书:之诗)请你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蕴含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说说理由(蕴藏在烟花三月中、孤帆远影中、碧空的尽头中、滚滚长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离别诗,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1.李白写过很多的送别诗,而且十分喜欢把离别时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板书:寄情于水)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首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感情寄托在哪里?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这是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这首送别诗当中,李白先写了酒店周边环境非常美丽,酒店里已经酿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来相送,大家频频举杯畅饮美酒。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在这两句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情谊寄托在哪里?(寄托在东流水当中,也就是长江水当中,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但李白觉得自己与金陵朋友的离情别意比长江水还要长。)

    师:这是李白写的又一首送别诗。“荆门”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边。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从荆门的渡口与朋友们告别。一共有六句诗,写了李白离开荆门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你们说,李白一路上游览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为什么最后还是十分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呢?(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让学生看着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生:之情,写到送别——生:之语,写到送别——生:之举,最后写到送别——生:之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生:依依惜别之情。通过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别诗作,我们发现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创作现象,这是一种诗歌文化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关注这种文化现象。板书:寄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上网查找李白的另外两首离别诗并抄写下来,并用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翻译:

    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黄鹤楼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⑴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

    ⑵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

    2、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

    黄鹤楼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或诗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很好,孩子们,把后两句有感情的再读一遍。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题:

    1、学习题目中的三个生字,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三、初读古诗。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课件范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件,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

    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辞?

    “在西边辞行,往东走。”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烟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

    师: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朋友会做什么?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朋友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引读[笔稿范文网 www.gx86.com]

    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小船不见了?

    孤帆什么意思?

    这么大长江上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这条小船吗?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还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读、引读、齐讲习

    五、感悟诗情

    带着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把整首诗读一读。

    指名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六、课外拓展

    读得真好,读出了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一年后,李白回忆起当时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又写下了《江下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写送别的古诗,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仔细品读。

    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为此,我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搜集了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流程就按照“谈话导入,了解背景,课题质疑、自学释疑,感悟诗境、诵读诗文、拓展学习”来进行。

    一、情景导入,了解背景

    本课教学从李白的《赠汪伦》导入,让学生从诗人感受到朋友送别自己的深厚情谊中迁移到自己送别友人的真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质疑、自学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我就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何时送”和“怎么送”这两个问题。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情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听课件范读、齐读、教师范读、划分节奏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中蕴含的画面与情感。

    在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三月的美丽,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时又辅以课件展示烟花三月的美丽,让学生感到三月的美丽,美得并不空洞,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奠定了基础。

    在处理“怎么送”这个问题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送别的现场,通过“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比如:“这时长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黄鹤楼边,心中会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解决深层次的疑难后,我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最后两句诗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诵读诗文,感悟诗情

    本环节通过播放配乐、教师引读,使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浓浓的惜别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学习,加强联系

    课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做为拓展学习,扩大阅读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积累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总之,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语言不够精炼,没有经过精雕细作。

    2、节奏显得前松后紧,整体把握不够好。

    3、对于难点的突破,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得比较匆忙等。但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以上这些不足会逐步得到克服。

    黄鹤楼课件【篇7】

    教材说明: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

    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而形神兼备。课文中的每一首诗都描绘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浸润着诗人真挚的情感。《赠汪伦》一诗展示出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人乘船正要离开桃花潭的时候,好朋友汪伦深情地长着歌来送行,他踏地为节奏,边走边唱边挥手。这幕送别的情景出乎诗人的意料,使诗人感动不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别的画面:柳絮如烟,繁华似锦,黄鹤楼下,长江之畔,诗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离去。孤帆渐渐消失于天边,长江之水依然浩浩荡荡滚滚东去。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孟、帆、唯”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赠汪伦》。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句,喜欢的学生可以跟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二、授新:

    1、出示《赠汪伦》,指读,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自己练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读、反馈。全班齐读。

    4、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诗意。(学生先回忆归纳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结合插图、查阅背景资料等。)

    5、大组汇报诗意,其他人补充纠正。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诗意;并贯穿朗读指导,结合自身体验想象人物心情。

    6、练习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7、指读反馈。

    8、指导、练习背诵;默写。

    9、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自学。师巡视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10、大组汇报。

    三、拓展:

    交流积累此类表达友谊的古诗,如《别董大》,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

    黄鹤楼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听古诗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听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

    五、初读古诗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

    六、节奏朗读

    1、指名读

    2、师范读

    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4、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读。

    5、齐读。

    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从哪知道的?生:注释(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再读读这两句诗。

    2、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播放江南春图配乐。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杨柳如烟,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杨柳依依,可诗人仍然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

    3、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对!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板书: 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生:孤帆。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点击课件去掉千帆。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你再试试。很好,范读,再来一遍。齐读。

    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师板画。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个诗句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赛读。

    导读: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⑴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⑵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5、此时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那分别得画面。边看边想。播放课件。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此时,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

    出示: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说: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我们可以一起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吟诗作画。师:那是多么惬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滚滚长江东水。师:情深意长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么能开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暂。师: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

    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八、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来读你们接。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3、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我们也要说再见了。离别之际把这首动听的歌曲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情,体会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九、作业:

    收集送别诗句。抄一抄,背一背。

    黄鹤楼课件【篇9】

    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而形神兼备。课文描绘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浸润着诗人真挚的情感。诗中勾勒的是一幅送别的画面:柳絮如烟,繁华似锦,黄鹤楼下,长江之畔,诗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离去。孤帆渐渐消失于天边,长江之水依然浩浩荡荡滚滚东去。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孟、浩、唯、鹤、陵、州”

    2、会写“州、帆、孟、陵、楼、浩、唯、鹤”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学生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句,喜欢的学生可以跟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二、授新:

    (一)生字教学

    1、教读生字,纠正每一个字的字音,平翘舌、边鼻音。

    2、书写生字,规范的填写在田字格里。

    (二)古诗教学

    1、范读古诗,初步感受诗的内容。

    2、自己练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读、反馈。全班齐读。

    4、结合课文注释、查字典、结合插图在老师带领下学习诗句,逐字逐句学习,理解。

    5、朗读指导,结合自身体验想象人物心情。

    6、练习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7、指导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8、指导、练习背诵。

    三、拓展: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古人写离别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交流此类表达友谊的古诗,如《黄鹤楼》,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

    黄鹤楼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诵、抄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想象诗歌的情景,初步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情谊。

    3、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初步掌握学习诗句的方法。

    课前谈话:

    学习流程:

    一、读懂诗题,指导学法。

    1、谁来读一读题目

    师:一个学生,你都读准了。

    2、谁有不同的读法?

    师:你还读出了停顿。

    3、一起读课题。

    3、大家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第一个学生:之:到——你是怎么学懂的?(“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别忘了它。)

    第二个学生:如果你能把谁从什么地方到哪儿去,放在前面说,会说得更通顺。板书:送

    第三个学生:原来,我们还可以从题目中读出一件事情来。

    4、再读题目,读出一件事情来。

    5、广陵,就是扬州,这个“陵”字比较难写,我们一块儿来写一写。

    好,让我们来把题目抄到第一行方格里。

    6、投影、评价

    二、读通句子,基础性朗读

    题目已经读懂了,诗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古诗,再借助课后的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全诗。

    2、个读检查

    3、个读评价

    4、齐读古诗。

    三、读懂意思,理解性朗读

    (一)学懂1、2两句——叙事

    1、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现在,谁想说说诗句的意思了?

    学生交流。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了。

    如果把时间放前面说,能把事情说得更通顺。

    当我们连起来说事情时,可以简单地说成是“烟花三月”,如果再具体展开,就显得有些啰嗦了。

    师:你的学习能力真强,老师请教一下,你是怎么学懂的?

    u预设:烟花三月——你理解了。能不能烟花换一个词,这是怎样的三月呢?

    师小结:通过换词,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烟花并不是现在所说的“鞭炮、礼花”?而是指烟雾迷蒙,万紫千红的春天。

    u预设:西辞——这里的西辞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课件出示,师:请看这幅图,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孟浩然就要面对着黄鹤楼辞别了。这里“西辞”点明了黄鹤楼和扬州不同的地理位置。(稍停)大家发现没有,老师用了这么多的话才说清它们的关系。而古诗却只用了——两个字。古诗的语言多凝练啊!

    板书:西辞

    2、谁还想说?(谁能连起来说,把送别的事情说清楚。)

    3、小结:这两句诗,就把送别这件事说得清清楚楚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两句?

    4、再次朗读。评价:你读得很舒缓,一定在想象他们送别的情景。

    你一定读懂了,你的朗读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呢。

    你是用心在朗读呀,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学懂3、4两句——绘景、抒情

    1、谁愿意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生交流。师:哦,你看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

    你读出了一幅画面,谁能读出更多?

    能不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呢?难道这两句仅仅写的是景色吗?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望得远,站的时间长,依依不舍,惆怅,思念……)

    你已经超越了想象,是心贴心的体会。

    是啊,心中无限的惆怅啊!因为古代交通极不发达,他们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啊!

    大家理解得多好哪,老师相信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的加深,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u预设:尽。师:尽就是——消失,不见了。你一定是通过想象读懂的,是吧?如果能发挥想象,我们能读懂更多。

    3、让我们来读好这两句。谁来?

    引读:李白目送着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此时他是多么依依不舍啊!(一生读)——方超颖

    天涯一望,唯有空惆怅。——冯张弛

    帆已尽,水自流,剪不断的思念,才是李白的心。——程容

    4、李白始终没有离开,久久伫立江边,望着滚滚江水,他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伫立的图片)

    5、(学生说到了往事)师:也许他们会回忆起历历往事吧,他会想起什么呢?

    (课件补充文字阅读)

    6、往事如烟,还是祝福我的朋友吧,因为孟浩然要去面见张丞相了……

    李白会怎么祝福呢?

    评价:补充如“金榜题名。”“祝你一路顺风。”等词句。

    7、(ppt拓展)李白久久伫立江边,纵有千言万语,有与何人说?就让这滚滚江水,捎去李白的心里话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8、交流.

    四、欣赏性朗读

    1、李白的心,尽在字里行间呐!谁愿意把诗人的心融进你的朗读里呢?

    2、生个读师:为了奖励你的勇敢,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我特别欣赏xx把……读得好,这一份依依不舍,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们再来欣赏谁的朗诵呢?

    有一位作家这样说:会欣赏别人的人,也一定能被别人欣赏。

    五、积累古诗。

    1、谁能背了?

    生读得很出色——xx,我相信你长大了一定能做个出色的播音员!

    老师本来也想来读一读,但是听了xx的朗读,自愧不如啊!

    只要我们用心去吟诵,所有的老师一定会欣赏我们的朗读。

    2、配乐、齐颂诗歌。

    3、抄写全诗。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送别诗抄下来,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试着默一默。

    评价:xx同学已经写好了,让我们来看一看。

    同学们写的都很正确,但老师觉得字还可以更加端正一些。

    过渡:李白期盼着好朋友早日归来,可是半年过去,孟浩然没有回来,一年过了,他还是没有回来。李白思念朋友,一年后再一次登上了黄鹤楼,去年的今天,往事历历在目,他不禁吟诵起这样一首诗。

    4、补充诗歌——朗诵《江下行》,下课

    黄鹤楼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加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出示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吧。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个别读——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给你加点伴奏,希望你能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最新黄鹤楼课件十一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