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克和千克课件十二篇
  • 克和千克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26

    克和千克课件十二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克和千克课件十二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克和千克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教学设计]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六、谈谈收获

    克和千克课件(篇2)

    一单元主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会用质量单位做简单的运算。

    (三)各个小知识点是怎么分布的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本单元的编排意图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二单元的知识结构:

    (一)这一单元的知识链条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克和千克的认识。

    (二)知识树

    (三)知识、能力及情感的结合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2.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4.认识常见的秤。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5.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6.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克和千克课件(篇3)

    一、导入

    1.请学生一手拿一支铅笔,一手拿一本数学书,你有什么感受?(铅笔轻,数学书重)

    师:轻、重很好地描述了铅笔和数学书的'重量,看来物体都有它们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里用到的质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克和千克)

    3.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斤、两、公斤)

    师:公斤、斤、两这几个质量单位在我们国家比较通用。而克、千克是在世界上都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二、新课

    (一)认识克

    1.出示图片(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克g)

    师: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呢?

    2.感知1克的质量

    出示一枚2分硬币的图片,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现在2分硬币已经不常见了,老师拿来了钮扣,这枚钮扣的质量大约是1克,请同学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它的重量,记在心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一片维C药片……)

    3.认识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请跟老师说:天平、天平。天平是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在右面的托盘里放砝码。

    瞧,这就是砝码,每个砝码上都标有不同的重量,有1克的,也有100克的。在天平的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看图: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了几粒黄豆,七粒黄豆的质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拿出七粒黄豆掂一掂,再次感受一克的质量。

    4.做一做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的质量,那么请大家判断这些物品当中哪些物品比1克轻?(出示做一做图)

    (二)认识千克

    1.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图片

    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到前面拿起一大桶洗衣液,有什么感受?

    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请大家拎一拎自己的书包,你认识应该用哪个单位来表示书包的质量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请同学们看书102页,寻找答案。

    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受1千克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请同学们拿起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三)认识生活中的秤

    1.出示三种秤的图片

    请生说在哪里见过?叫什么秤?

    师介绍,这几种秤都是以千克做单位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2.请学生秤出1千克的苹果。

    3.秤一秤书包的重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1、2、3、5题。

    四、作业

    1.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2000克=()千克

    2.练习二十的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道,你有哪些收获?

    克和千克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学案设计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1。

    (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2。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克和千克课件(篇5)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 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瓶子,让学生猜猜哪个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一)认识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秤呢?

    (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绍。

    台秤:把物体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体放入盘内,再输入单价,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钱。 弹簧秤:把物体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体质量。

    3、认识台秤

    台秤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

    仔细观察秤,说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分别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数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千克。

    1、今天重点来认识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

    (3)一个苹果的重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3、估一估

    (1)刚刚我们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吗?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下面请你估一估自己的书包、一袋苹果等物体的重量,再称一称,看估的准不准?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

    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说电梯的载重量。 练后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

    集体校对。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让学生分别说出西瓜和菠萝各重几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克和千克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xx”,不选“xxx”呢?

    师:“xx”多重?“xxx”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蜗牛”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蜗牛的体重?

    (学生兴趣高涨)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秤来称呢?

    师:那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这只蜗牛的体重。

    (示范操作)

    师:我们来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师:以蜗牛为标准,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吗?

    师:我们分小组来称一称看谁估量的最准。

    (小组活动)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师:也就是说 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课后小结

    克和千克课件(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猜一猜:

    (1) 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 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 ,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 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克和千克课件(篇8)

    这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重点是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在生活中学生对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准确理解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它们的进率关系。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数学第45-4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盘秤、天平、食盐、回形针等

    学具:盘秤、天平、食盐、苹果、回形针、5角钱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上课之前老师先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爱的抱抱”。游戏规则: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瘦一个中等),让中等的同学抱下瘦的同学,在抱下老师,请下面的学生猜测下,抱谁时坚持的会久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抱一抱的游戏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有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就可以大致比较两个人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

    师: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展示图片)

    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橘子、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台秤、电子秤(秤几千克的物品)、天平秤、弹簧秤(称比较轻的物品)、磅秤(称比较重的物品)、体重秤等等。

    2、看这幅图中的淘气和小鸟在干嘛啊?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淘气和小鸟都在量体重,但用的质量单位不一样)称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做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我们一般用“千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中自己发现质量单位的不同,从而引出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3、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台秤和天平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要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对台秤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下老师手中的这些盐的重量。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我们在调秤的时候可能存在误差,称出来的盐的质量非常接近1千克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

    师:在台秤上看到“千克”的字样了吗?

    介绍千克的英文名字:kg

    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请同学们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师边说边示范。

    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搜集来自学生的信息。

    师:感觉怎么样?请记住这个感觉,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的感觉准不准。

    请你估计几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和小组的商量一下,并把这几个苹果装在袋子里轮流掂一掂,找一找盐的感觉。

    最后确定苹果个数把小组确定的苹果拿到台秤上称一称,看小组估计是否准确。

    请同学们把自己估计的物体拿过来,实际称一称。

    请差得多的同学再掂一掂两袋盐,重新感受之后,再去估计。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1千克的实际质量,使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积极主动地学习】

    师:有些物体刚好是1千克,而有些物体比1千克多,但他们都是以千克做单位,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呢?(课件出示)发现有三个回形针,没有重1千克。

    4、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师:大家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三个回形针,它们很轻没有重1千克,那它到底有多重呢,现在我们拿出三个回形针一起来来称一称吧。因为回形针比较轻,所以我们要用天平秤来称,现在请同学们把台秤还有刚刚称过的苹果收起来,把天平秤拿出来,一起来称称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三个回形针较轻,应用克做单位,自然地引出克。】

    师:原来3个回形针大约有1克重,现在把这些回形针放在你们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克的质量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估算下5角硬币(或桌上其他小样的物品)的重量,然后再称下它的具体重量,看自己的估算准不准。

    5、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千克,还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千克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们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过观察,再称一称,算一算找到他们的关系吗?(可提醒下从刚称过的盐或者油中得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通过材料找出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活动后小组汇报。

    总结:

    刚才我们称两袋盐是1千克,我们又称了一袋盐是500克,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

    1千克=1000克

    (三)总结

    今天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回家要跟爸妈讲一讲,然后再称一称家里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总结。】

    克和千克课件(篇9)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四、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克和千克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刚、小芳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重150( )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鸡蛋重50( )一个汉堡重280( )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重量

    称出的重量

    克和千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 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 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 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 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

    [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的主动,积极性很高,充满喜悦之情。]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教室内传出了“耶”——!)然后,老师拿出1袋锯末,1袋铁块从这两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评析:学生通过掂量亲身体验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先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再来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充分的体验、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 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克和千克课件(篇12)

    1.请学生一手拿一支铅笔,一手拿一本数学书,你有什么感受?(铅笔轻,数学书重)

    师:轻、重很好地描述了铅笔和数学书的重量,看来物体都有它们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里用到的质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克和千克)

    3.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斤、两、公斤)

    师:公斤、斤、两这几个质量单位在我们国家比较通用。而克、千克是在世界上都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一)认识克

    1.出示图片(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克g)

    师: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呢?

    2.感知1克的质量

    出示一枚2分硬币的图片,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现在2分硬币已经不常见了,老师拿来了钮扣,这枚钮扣的质量大约是1克,请同学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它的重量,记在心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一片维C药片……)

    3.认识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请跟老师说:天平、天平。天平是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在右面的托盘里放砝码。

    瞧,这就是砝码,每个砝码上都标有不同的重量,有1克的,也有100克的。在天平的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看图: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了几粒黄豆,七粒黄豆的质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拿出七粒黄豆掂一掂,再次感受一克的质量。

    4.做一做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的质量,那么请大家判断这些物品当中哪些物品比1克轻?(出示做一做图)

    (二)认识千克

    1.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图片

    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到前面拿起一大桶洗衣液,有什么感受?

    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请大家拎一拎自己的书包,你认识应该用哪个单位来表示书包的质量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请同学们看书102页,寻找答案。

    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受1千克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请同学们拿起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三)认识生活中的秤

    1.出示三种秤的图片

    请生说在哪里见过?叫什么秤?

    师介绍,这几种秤都是以千克做单位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2.请学生秤出1千克的苹果。

    3.秤一秤书包的重量。

    练习二十的1、2、3、5题。

    1.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20xx克=()千克

    2.练习二十的4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道,你有哪些收获?

    【克和千克课件十二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