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件精华五篇。
看一篇不错的文章吗看看“鸿门宴课件”。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的必要手段。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建议!
鸿门宴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等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课文疏通
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2、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
知识点归纳(可作练习用)
一、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二、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古今异义
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一词多义
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六、句式变换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WWw.JK251.cOM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七、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八、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九、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十、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
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十一、古代的礼节:
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归纳实词义项:
因、如、举、谢、意、置、斗、坐、王、军、击
时间副词归类:
表过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帅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尝:吾尝终日而思矣
既:定国是之诏既下
旋:旋乃还
向:失向来之烟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张良
表现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无权矣
方:余方心动欲还
正: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当:当是时
表将来的: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行将: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且:年且九十
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
寻:寻乃还
表最后的:
终: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竟:胥竟不调
表恰在其时的:
会:会其怒,不敢献
适:适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急:既定策,则仆需急归营
急击勿失
疾: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速: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卒:(cu)百万兵难卒合
表时间长短或延续的:
顷之:顷之,烟炎张天
须臾:坐须,沛公起如厕
俄:俄见小虫跃起
俄倾:以俄倾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既而:既而以吴氏之乱请于朝
已而: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却坐促弦
本文中心:鸿门宴
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
本文顺序:时间顺序
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
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故事发展过程:
项羽起兵会稽——北上救赵——巨鹿之战——破关入咸
(刘邦在沛起义——刘邦攻秦——约法三章)
——鸿门宴——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
——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性格形象分析: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
项羽和刘邦:(双方首脑)
共同点:胸怀大志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1、项羽
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指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无可奈何,缺乏深谋远虑
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
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而又卑躬屈节,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多有心计,处事多么果断!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性格特点:
生性懦弱、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二、写作:
1、发挥想象,描写《鸿门宴》中范增的心理活动(300字)
2、以《我最喜欢》或者《我最讨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标题横线上填写《鸿门宴》中的人物名字
(2)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自圆其说
(3)800字左右
鸿门宴课件(篇2)
教学目标:分析文中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形象
能力目标:学会用现代的眼光、自己的眼光,评价人物
方法介绍:结合时代,结合人物,结合文本(三结合)
其中文本阅读最重要,也最理性,最具有说服力
重难点突破:
一、阅读全文,找出有关项羽心理的词句
1、项羽大怒曰
2、项王默然不应
3、项王未有以应
二、分析原因
1、项羽为何大怒
1)沛公欲王关中(欲和项羽争夺天下)
2)使子婴为相(秦项不两立—收买人心)
3)。(占有财物
2、项王的怒,说明了什么。结合史记项羽本纪,一生最多的表情就是大怒
不理智,因个人好恶而做决策
3、项王默然不应,为什么?
项王已经不想杀刘邦,为什么不想杀?
刘邦:
1、戮力攻秦——叙旧(事实:早就想争夺天下)
2、不自意先入关——奉承(蓄谋已久)
3、今有小人之言——讨好(回避刘项不两立的重点)
——刘邦以情动人,以退为进
而项羽反应如何——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内心惭愧,抛出曹无伤,掩饰自身的理亏(缺乏政治眼光,局限于个人情感)
4、项王未有以应,为什么?
1)秦末之乱
2)怀王之约
3)刘邦之功
——樊哙以理服人,直言进谏,杀刘则将走秦朝灭亡之路
项王无以应,不知如何应对,看重道义,但缺乏政治才能,更无政治眼光,和相应的权术
归纳:不理智、重感情、重道义
三、拓展
对比项羽和刘邦的两首诗歌,分析形象
项羽
勇武过人,但至死都迷信武力,有情有义,但不懂政治;
刘邦
人品低劣,但精于政治,渴望人才,善于用人,终成帝业。
鸿门宴课件(篇3)
师:本节课是一堂听读课。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教师放录音,约十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开始读。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比如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破音异读等;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重点朗读前四段,特别是第三、四两段,最好能熟读成诵。(教师巡视几圈后,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
师:(询问几位同学读的情况)好。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请两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第三、四两段。注意朗读的时候能体现出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也请在座的同学评论一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
师:本文篇幅较长,但语言用的基本上是古白话,因此较为浅显,课堂上我们就不串讲了。课下请同学们认真梳理字、词、句,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双音词以及成语,用特殊标志标出来。同时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二、三,下节课检查。
师:这节课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情况;第二是分析一下项羽这个形象。好,先找5位同学说说作业。(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
生甲:通假字有:距通拒、内通纳、要通邀、倍通背、蚤通早、郤通隙、奉通捧。
生乙:异义词有:山东、非常、河北、河南;双音词有婚姻、出入、竖子、吾属。
生丙:活用词有:军、王、善、活、兄、近、籍、从、目、翼、止、邢、道、间。(活用情况解说略)
生丁:成语有: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师:这篇文章虽然是史传文,但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项羽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语句,并用准确精练的词语在旁边评点。(教师巡视指导)
师:(视学生完成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项羽这个形象。哪一位同学先说?
生甲: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轻敌自大、寡谋轻信的人物。
生甲:比如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就勃然大怒,一心想消灭刘邦。等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又洋洋得意(“料你刘邦也不敢”),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
生乙:这集中表现在宴会上,范增多次示“玉块”,他都置之不理,觉得刘邦已谢罪,不必再追究了;还有他听说刘邦逃走,也仍然泰然处之。
生丙:项羽还有妄自尊大的一面。宴会上的座次就表现出了这一点。
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从不同角度评论了项羽的思想性格特征,这说明同学们朗读课文起了作用,分析人物动了脑筋。关于另一个人物刘邦,请同学们课下讨论。
师:(上课前发下作文纸)上一节课我们集中分析了项羽的性格特征,对这个人物的定位和把握已经有了眉目。这一节课我们就写一篇人物评论,副标题是: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板书)。也就是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要求不少于600字,35~40分钟。最后拿出一点时间,找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再简单讲评。(写作时间略)
师:(学生读作文略)刚才,两位同学的评论都比较准确,思路开阔,并且持之有据,分析能自圆其说,还是很不错的。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评论,我们可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可以评论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还可以评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等等。角度很多,但都必须做到叙议结合、评析结合(板书这8个字并简单解释)。通过这次作文练习,同学们可以有个大体认识了,今后在写文学评论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陌生了。
师:课后作业是背诵下面三首诗,领会三首诗的作者对项羽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也可以跳出课文,站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上,写一篇人物评论,题目是“另眼看项羽”,写在周记本上。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附:
项羽,是司马迁成功刻画的一个“失败英雄”的形象。虽然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让人自叹弗如,垓下之围时自刎乌江的悲壮令人荡气回肠,但是他在鸿门宴上刚愎自用性格的表露无遗,却暗示了他最终的失败。
鸿门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那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项羽的轻敌自大、优柔寡断,更是被描绘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首先,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并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征。项羽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击破沛公军”,充分体现了其纠纠武夫的直率性格。可是当他听到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并且告诉刘邦“此曹无伤言”,以至后来樊哙闯帐,礼遇有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其沽名钓誉、寡谋轻信,在虚伪的“仁义”幌子下轻易妥协的软弱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视若无睹。到樊哙闯帐,怒目而视,他不但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生彘肩,赐坐。这又充分展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其次,出色的细节描写。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古人言:骄兵必败。果然,鸿门宴上刘邦的一席谎言,竟使得他洋洋得意,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此外,鲜明的对比描写。一方面表现在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司马迁用传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波澜起伏的鸿门宴,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西楚霸王。
鸿门宴课件(篇4)
从容说课
《鸿门宴》是《史记》的名篇,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典范作品。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范增、项伯等。认识这些文学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文章还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本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最长的文言文之一,语言现象及词汇都极为丰富,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常用文言特殊句式,常见的实词活用现象以及积累文言词语的良好素材。这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为讲读课,文字浅易,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学生对这段历史又比较熟悉,结合注释应该能读懂大意,不需要逐句翻译。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表演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情节,学习字词句。然后针对学生的疑难,教师加以点拨、归纳。在此基础上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简介作者,听课文录音,根据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内容;看课本剧表演,熟悉故事情节。通过学生讨论“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来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学生的点评中,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穿插带讲重要字词、句式。
第三课时:
教学设想:总结写作特色,自己归纳课文字词、句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学习文言字词句,掌握通假字,归纳多义词,了解句式的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对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史记》的相关内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归纳、整理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探究学习,学习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学会初步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习了解人物个性与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
在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霸王别姬》的故事大家多少有所耳闻,项羽被刘邦打败,在垓下与自己的爱姬话别,写下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垓下歌》。它的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这位悲剧英雄的末路之痛。
【学生齐读、理解。】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师:对于项羽的失败,历来众说纷纭,但鸿门宴是项羽转胜为败的一个起点却是历史公认的事实。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XX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XX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关于这段历史,史书多有记载,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哪位同学可以帮大家回顾一下关于作家、著作的一些知识?
生: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师:很好,鲁迅先生曾对《史记》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他怎么说的?
生: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对!这句话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所以我们学习本文不但是了解这段历史,还要重点学习、赏析作者塑造人物、构思精彩的文学表现手法。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全文的朗读,一方面注意读音;另一方面再熟悉一下故事情节。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学生听全文录音,教师巡堂。】
师:录音听完了,哪位同学可以把本文要异读的字点出来?
生:破音异读有: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阳间行(jiàn);通假异读有: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师:为了将大家更好地带入故事,更深入地认识文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在课前排演了一出《鸿门宴》,请大家一起观赏。希望在座的能给几位同学一些评价,看谁对自己的角色把握得更准确。现在有请几位演员上场,大家掌声欢迎。
【学生表演。】
师:很好,大家再次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师:刚才的表演很精彩,相信大家对故事情节更加清楚了。整个故事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觉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生:我觉得刘邦定计一节非常精彩。刘邦在紧急情况之下,急中生智,以拉拢项伯为契机,扭转了自己非常被动的处境。
生(另一生):我最喜欢鸿门宴上的紧张暗斗。因为它名为宴会,实际上处处暗藏杀机,气氛非常紧张。在这场宴会上,几次刺杀几近得手,但又总是在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令人冒一身冷汗。
师:的确如此,宴会上的几番交战被司马迁写得游刃有余,三起三落,扣人心弦。现在我们用一个曲线图来更为详细地描绘一下,曲线我已经画好,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了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情节。
生:我来。
【一生填写,其他人思考。】
师:很好!宴会上,从“范增举玦”以示杀掉刘邦到“项羽不应”是第一回合;从“项庄舞剑”借机行刺到“项伯翼蔽”保护刘邦是第二回合;再从“樊哙闯帐”到“项王款待”是第三个回合。每一回合精彩纷呈,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也便跃然纸上。下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对刚才的表演进行点评。剩下的10分钟请各组准备好发言稿,下节课发言。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是了解了本文的相关文学知识和把握了故事的情节,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赏析人物形象。
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书面翻译!
板书设计
鸿门宴
鸿门宴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重点难点】
1、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精炼的动作描写。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3、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二、背景介绍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三、文体介绍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四、关于座位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五、关于辈位
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为季军。
【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从文中找出有关项羽的片段描写,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2、从文中找出有关刘邦的片段描写,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3、关于其他人物形象
(二)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情节的高潮,分析一下此情节。
(三)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何写作特点?请简要分析。
训练案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范增起,出,召项庄D、张良出,要项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籍何以至此B、大王来何操C、竖子不足与谋D、沛公安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所以遣将守关者D、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词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鸿门宴课件(篇6)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说课课件鸿门宴,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鸿门宴》节选自鸿篇巨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极其精彩的片段。鲁迅曾高度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确,司马迁不但是伟大的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巨匠。他善于在激烈的矛盾的斗争中刻画人物。本文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通过生动的对话描写、精彩的动作描写以及对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气氛的渲染,使读者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了历史脉搏紧张的悸动。其次,作者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走进《鸿门宴》我们不但认识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和“威加海内”的汉高祖刘邦,而且谋士“范增”与“张良”,勇士“项庄”与“樊哙”,奸细“项伯”与“曹无伤”,也都写得个性鲜活,与主人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可以说在司马迁的如椽的大笔之下,一个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跃然之上。这样激烈的政治斗争,这样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再加上文学家无与伦比的技法润饰,怎么会不吸引同学呢。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第一学期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所以对《鸿门宴》这样文不甚深,个别语言还流于口语化的文章,读懂还是不成问题的。另外当代的中学生特别是我们一中这样重点校的学生,阅读面较广,见识也很多,对于这样传统的历史故事不可能不知道,并且他们的思维也较活跃,表现自我,抒发个人主张的欲望也较强。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运用传统的串讲方法,很可能就扼杀了同学们对著名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兴趣,另外文章较长,我们也可能讲得支离破碎,而体现不出这部千古名篇的“疏奇”之气。为此我尝试把历史故事改编、排演成课本剧,采用自主探究、自主鉴赏的教学方式。
采用改编、排演课本剧的形式借鉴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他们都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排演活动,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活跃思维,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择,我把教学目标几重难点设置如下:
(1) 通过改编,排演课本剧,掌握本文重点的实词,虚词几文言句式的有关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鉴赏历史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关于课本剧的知识——改编、排练——观看、演出——分组讨论,鉴赏人物——作剧本,写感想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自主合作的改编剧本,排练外、,还有演出后的分组讨论法,此法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加深和思维的发展。分组讨论,可以通过优化整合,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与沟通,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为群体的智慧,从而便于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有激发起竞争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的认识领袖若物性格对事业成败的影响,对项羽、刘邦作出客观的辨证的评价。
项羽的自衿功伐和妇人之仁预示着他在楚汉斗争中的失败,但他的诚实坦率在人格上是高尚的;所以他是失败的英雄,活在我们心中;刘邦的能屈能伸和坚决果断预示了他最后的胜利,但他虚伪,狡诈的人格却是不可取的,这一点要让学生有清醒的认识。
改编、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走进历史,认识历史人物,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5、 教学难点:
改编、排演课本剧,能客观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改编、排演、演出毕竟需要学生有一定文学、表演、听说读写、艺术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而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就需要把读史和文学结合起来,需要大量课外知识的结合,所以这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挑战。
多媒体设施的运用,本课学生根据剧本和辩论的需要,自行设置多媒体,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
本课由于内容的需要,大约要用一周的准备时间操作步骤如下。
(1) 学生利用一节课自渎课文,疏通问意,找出难懂语句,互相交流,扫除文字障碍。评论文章,提供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名,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
(2) 在利用自习、晚课期间播放《祝福》《项链》《雷雨》《茶馆》等课本剧录象片段,发放关于课本剧的常识知识,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
(3) 采用教师参与,学生推荐,成立剧组。招募导演、编剧、演员、舞台设计、道具服装等剧务人员,要尽可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的积极性,参与性,除了七名演员外,剧组人员应以组为单位。而没有参与剧组的人员也根据搜集的材料对剧中人物作出评价,以便参与剧评
(4) 剧组排练。首先剧本编好,既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又必须有大胆的发挥,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形体动作,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想象能力都是一个锻炼,而演员的演出更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考验。
(1)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音乐,出示背景材料,由一位同学有感情的诵读,引领大家走进历史,走进剑拔弩张的鸿门宴。
(2) 课本剧上演。教室空间有限,但舞台设计必不可少,美术设计体现在黑板上,道具虽有限,但宴会坐席上的陈列必不可少,服装也要适当,观众也按楚汉两派,分为两大组,教师提示让观众对剧中人物进行评价,准备进行对抗辩论。
3、讨论。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对各种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培养,促进他们的这种思维能力,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对原文,对剧本,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引向深入。当然,教师要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为此此环节分为以下几部分。
这主要由观众点评,给剧本,演员和剧组的综合水平打分。
a、对剧本的编写作评价,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
b、对演员的评价,深化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 把握。
c、对剧组整体水平的评估,见证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主要分为:编剧,对原著的处理进行答辩;导演,对演员的演技,把握性格方面进行总结,汇报。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3)、教师总结。教师不去轻易评判,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中的合理性与不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奖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以楚汉两个政治集团全班分成两大组,教师引导讨论:多媒体出示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以此为切入点设置讨论题:
a、当力能扛鼎,破釜沉舟的英雄殒命乌江时,你为之感动了吗?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回看课文,联系史料谈一谈你对项羽的认识。
b、“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威加海内的英雄,一代有作为的君主,你认为被奉为汉高祖的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兴趣,支持与反对楚汉集团同学又自然会形成相矛盾的看法,从而达到辩论的效果。
总之,通过表演与讨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又演出时的具体经验水平上升到抽象概括的水平,并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如何鉴赏历史人物等都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 写作。
此项留做作业。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促使学生把对课文的认识,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感想等进行梳理,并清晰地、系统地把它表达出来,同时也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写作时可以自拟题目,写自己感触最深,最想表达的东西。
鸿门宴课件(篇7)
鸿门宴优秀教案
一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名作。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以他精彩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AN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节。“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xx(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宴前斗争和宴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弱点是他坐失良机、由强转弱、最终失败的“内在原因"o而刘邦则善于随机应变,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化险为夷,为未来夺取天下保持了有生力量。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xx(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泅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获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人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A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为项羽所牵制,刘邦又用张良之计收降了与之交战的秦军,于是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飞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驻军霸上,想称王关中。
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人咸阳,驻军鸿门,听说刘邦要做关中王,就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二本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交代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