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古风课件(集合4篇)
  • 古风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01

    最新古风课件(集合4篇)。

    如果您喜欢这种类型的书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推荐“古风课件”。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是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古风课件 篇1

    [活动背景]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分析性学习课题。它是在本单元四篇反映古代名人生活的文言文的基础上的迁移与延伸。我们知道:当今的学生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往往只有一些歌星、球星、影星,而对我国古今建功立业的人物了解甚少。这个活动,正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和氛围,让他们走进我国民族文化,从古代、近代、当代文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精神和功绩,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偶像观、人生价值观、理想主义世界观以及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搜集、提炼、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他们喜欢品头论足。不过他们的认识与见解有时存在偏颇;同时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我校学生知识层次较浅,学习自主性较差,部分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我试图利用这一活动促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搜集、提炼信息及自主学习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分析能力与素养。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深刻认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使他们达到品德与情感的迁移与内化。使之具有搜集、整合信息能力,朗诵、欣赏、评价、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4)利用现有语文资源归纳整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自主发展,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勇于表现创设情境,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唯物史观;

    (2)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

    2、一般知识与能力:

    (1)通过讲述和评论风流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通过对各种丰功伟业进列分类,锻炼思维能力;

    (3)通过搜集相关材料,练习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

    (4)尝试运用“调查法”,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语文能力:

    (1)通过“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不断提高朗诵水平;

    (2)通过讲述、评价、辩论风流人物及其业绩,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3)练习写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对伟人求学经历、创业经历、精神品格等的了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树立目标后拼搏进取的精神,同时,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化和发展。

    [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中《分析性学习》的要求,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分析练习法,并注重了学生自我评价方式的运用。

    1、课前按照强弱搭配原则给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实践访谈等多种途径整理信息,开发语文资源。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列压缩、分类、整理,制成活页纸或自列设计读书卡,以此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提炼信息能力,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参与。

    2、课堂上学生听、说、读、写、思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小组合作与交流形式进列;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竞争;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

    3、活动过程中专设“评价组”,每个学生演讲或发言结束后,由评价组适时打分和点评,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目的是以此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民主参与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教学流程】

    一、音画结合情境导入

    看三国演义图片剧照,倾听《三国演义》主题曲,用壮阔的画面和雄厚的音乐把学生思想引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强调指出:古今多少事,多少英雄豪杰都付笑谈中。我们后人称之为“千古风流人物”。接下来由学生集体朗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和毛泽东的诗词(多媒体投影显示)。紧接着让学生研讨:什么叫“风流”?(可查阅《辞典》等工具书)什么样的人物堪称“风流人物”?他们具有哪些特征?结果,教师用投影出示:“风流人物”特点:(1)、建功立业的人物(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人物(3)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的人物。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知识的嫁接与联系,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愉悦的形态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为以下环节打下基础。]

    二、出示题目,明确四大环节。

    题目:《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板块:

    1、数风流人物

    2、说风流人物

    3、评风流人物

    4、写风流人物

    三、第一环节:展示英雄排列榜——数风流人物

    让各小组把课前活动预备的十位英雄人物列举出来,并提示:

    (1)你心目中的英雄都有哪几类?

    (2)排在第一名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排列?(不用举手,自由发言)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根据上一环节对风流人物的理解,从不同列业流派、不同历史时期中列举人物,让学生整体感知风流人物的形象与精神。并在分类整理中锻炼思维能力。]

    四、第二环节:领略人物真风采——说风流人物

    引导各组同学依照本组选定的角度范围的风流人物进列“展示”(每组任选一个角度,组内同学互相补充)。可从领袖风采、忠臣良将、艺术才子、思想科技名人、革命英雄、商界巨子、家乡名人等不同方面任选,也可以按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等分类选择,并且按照古代、近代、当代来分类。展示方式由各组自定,如讲故事、说成就、读名言、颂名篇、做访谈汇报、英雄事迹解说或演讲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点拨其它小组学生听后发表个人见解。

    在风流人物的筛选、讲述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一、人物的涵盖面要广,不仅有伟人大家,也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在某方面堪称“风流”的平凡人物;对于学生们普遍崇拜的某些球星、歌星,教师不做粗暴拒斥,而要因势利导。在上述过程中,丰富学生对于“风流”和“丰功伟绩”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各种“风流”和“丰功伟绩”进列分类和概括的能力。二、选择和介绍人物时,牢牢扣住“风流”二字,不断强化学生对“风流”的思考,不要泛泛地谈论“偶像”、“英雄”。每小组展示3—4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两个:

    1、使学生既感受到了风流人物的精神,又提高了语文素养。交流过程使全体同学的知识、技能、视野得以拓展与提升

    2、培养、强化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五、第三环节:评古论今话英雄——评风流人物

    引导各小组选出一位典型的风流人物进列评价,并指导学生评价人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面去评价,做到理解与批判的辩证统一。其它小组如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补充或论争。时间每小组3—4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三个:

    1、进一步训练合作探究与口头表达能力;

    2、强化辩证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提高语文分析素养,提升情感境界。]

    六、第四环节:落笔千言写英雄——写风流人物

    指导学生针对历史人物的事迹影响、精神形象和及个体心灵对话、评价作进一步整理,用精美语言编织写成短文,在班上发言。拟写短文的要求如下:

    1、可以从某个伟人的名言中提炼出观点,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2、可以评价某个伟人,结合其主要经历和作品来谈。要求:言之有据,观点鲜明。

    3、可以根据搜集到的材料,通过本人想象,编写伟人某个时期的生活故事。要求:想象大胆,情节合理。

    4、如果要你选择一位伟人和他对话,你会选择谁,说什么。要求:内容充实,写出本人的真情实感。

    另外,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新的角度挖掘素材,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可以引用搜集到的材料,但不能完全抄袭,文章要有创新精神。写作时间:10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强化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限时作文能力,语言分析运用能力。并为下一步以“话说风流人物”为话题的大作文打下基础。]

    七、评价总结

    由评价组宣读分析评价的结果,做这次活动的综述报告。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结束后发表个人看法以作引导。

    八、结束语

    我们知道:不管是领袖,还是平民,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商海巨子,只要他们是为了当时国家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都是风流人物。我们要学习他们,以此激励本人前进,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也做出应有的贡献。结果,我在大屏幕上显示出艺术字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攀巨人铁肩,育完美人格”两句话来激励学生。

    九、课后作业

    多媒体投影显示:

    1、根据搜集整理的信息,扩写成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2、把本组整理的名人信息,分类编写成名人档案集。小组评比。

    古风课件 篇2

    古风课件

    前言: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与追捧,古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古风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袭和传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古风元素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古风与历史(以《甄嬛传》为例)

    《甄嬛传》是一部质量很高的古装剧,其古风元素贯穿全剧始终,而它所描绘的正是清宫时期的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在政治课或历史课中对此进行解读、展示,让学生在感受古风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例如:在政治课中,我们可以讲解清代政治制度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等内容,同时引入《甄嬛传》中的相关情节,通过对比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古风与文学(以《山海经》为例)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故事集,其中《海内北经》中的神兽“麒麟”、“白虎”等都是古风文化中的代表性形象。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形象进行细致的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也可以展现古代神话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山海经》相关片段,了解怎样的语言技巧在描写神兽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同时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古风与美术(以国画为例)

    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一般采用水墨工具,以线条、墨色、水色等表现形式表现画面。在美术课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古风元素的国画、山水画等作为教材,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基本形式和技法,同时感受古代绘画的神韵和情趣。

    例如:在美术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清代画家齐白石的作品,了解其画风特点、技法、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绘画创作,体会古风文化与艺术作品的协调和统一。

    总之,古风文化在现代教育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科的特点,选取恰当的教材,将古风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古风文化的美丽与博大精深。

    古风课件 篇3

    古风课件

    古风课件是一种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课件形式。它将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与现代视听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将从古风课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风课件的定义

    古风课件是基于传统文化美学元素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创作的一种课件。它作为一种教学媒介,主要包含了音乐、绘画、文字、动画、影像等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二、古风课件的特点

    1.美学元素鲜明

    古风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美学元素,如书法、绘画、诗词、音乐等,使得课件更加具有教育和艺术价值。

    2.现代技术手段炫酷

    古风课件采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如声音、图像、动画等,使得课件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知识性强

    古风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兼具教育和娱乐的双重意义。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古风课件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风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美学元素,能够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2.弘扬传统文化

    古风课件作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在校内或社会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文化的流失。

    3.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通过口头、文字等方式进行,效果不佳。而古风课件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和情感,使得教育更加有效。

    四、结语

    古风课件是一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媒介,它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古风课件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风课件 篇4

    古风课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以“古风课件中的文化传承”为主题,从古风课件的特点、古风课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古风课件的优化和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古风课件的特点

    古风课件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视觉效果优美。古风课件的制作注重视觉效果,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独特的美感,使学生在视觉上享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内容丰富、深入。古风课件的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学、文化史、语言文字等,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还对一些细节和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让学生受益匪浅。

    3.互动性强。古风课件具有互动性,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如视频、音频、图形等,实现学生与课件之间的交互,加强学生与课件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二、古风课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推广传统文化。古风课件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中国传统文化。

    2.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古风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古风课件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观念和道德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古风课件的优化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发挥古风课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需要对古风课件进行优化和创新。

    1.把握受众心理。在制作古风课件时,需要充分把握受众的需求和心理,对古风课件进行分级和分类,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

    2.强化互动设计。在课件制作时,需要注重互动设计,通过小游戏、测试等互动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3.拓展课件内容。在课件内容方面,需要加入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加强与当下社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来更好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总之,古风课件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对古风课件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发挥古风课件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jk251.coM小编推荐

    最新导游课件(集合14篇)


    备课和制作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认真规划、制作精良的教案课件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有序地讲授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如果您对“导游课件”有兴趣,不妨继续关注下方的内容,我们也欢迎您收藏本站,随时获取更新的信息!

    导游课件 篇1

    《巨人作文》秋季版教案 四年级 第 1 课 神奇的试验 编写:刘军 设计理念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是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的。作为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只有了解他们,把作文课堂变成生活的活动场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去注意、去观察、去体验,学生才会见题生意,自由为文,才会避免写出那种毫无感情色彩的千篇 一律的文章。这样也会消除了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负担。 教学目标 1、 通过现场试验,引导学生眼看、耳听、手摸、心想等最大限度地“感受”试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要开放五官,感受生活的能力。 2、 学会巧用动词,写活人物,从而有条理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3、 抓住细节描写,具体突出试验的神奇之处。 教学重点 1、 学会巧用动词,写活人物,从而有条理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2、 抓住细节描写,具体突出试验的神奇之处。 教学难点 1、突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感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而真情实感的得来要靠亲身体验、多角度观察和用心感悟。 一上课,我就饶有兴趣地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试验好不好?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他们欢呼雀跃之后,我让学生围拢过来,开始一起“玩”。 二、积极参与认真观察  放松后的学生总是最自然的流露,他们会问:“老师,您做什么试验啊?” 我就神秘地说是一个神奇的试验,要注意观察啊。 老师拿出一个平底的盘子,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打火机,接着把水倒在盘子里,然后把点着的一小块纸片放进透明的玻璃杯里,迅速扣在盘子里,盘子里的水慢慢被吸入杯子里。 三、深入谈话言之有序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所以试验完了,我就开始和学生谈论试验,问学生都看到什么了,有什么想法,在学生积极地发言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实验过程,试验现象,明白科学原理,挖掘试验带给他们的丝丝感受。最后,揭示今天的习作《神奇的试验》。 四、欣赏范文 获取技能 教师泛读例文,问学生这段写得好在哪里?通过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抓住试验的人的主要言行和细微动作,从而有条理地生动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除了直接描写试验现象突出试验的神奇之外,还要通过写实验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想法,和周围看实验的人的反应来突出试验的”神奇”。 在引导学生剖析例文过程中,已经在学生头脑表象中形成的试验画面,就自然而然地与例文的写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拾阶而上的学习过程,再加上老师的归纳,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提高,获取“自能作文”的技能。 段落2 一天,老师刚宣布下课,他(“腾”地)从椅子上弹起来,跑到操场上。他拿出放大镜,把太阳光聚在一张白纸上。红豆粒大小的光点灼得人睁不开眼,可他还是(兴致勃勃地)眯着眼看着,(精心地)调节着焦距。“冒烟了,成功了!”这声音把周围的同学吓了一跳。只见他(高高地)举起冒烟的纸片,蹦呀跳呀,眼睛睁得(圆圆的),嘴也合不拢,那样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可是他忽然皱皱眉头,眼珠来回转了转,便拿出一支笔,“三下五除二”地把纸片涂黑。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试一试黑色的是不是容易吸热。”他继续用放大镜聚光,不一会儿纸片“吱吱”作响,一股焦糊扑鼻而来,它很快燃烧起来。   五、板书引路 完成习作   神奇的试验 宣布试验 欢呼雀跃 实验现象 神奇惊讶 拿出 K 倒水 K现 ↑  点燃 →感受  放入 → ↓  扣在 J象  吸水 J    思考感悟 原理学习  六、合理评析 拓展思路 让学生主动上台读自己的习作,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详细的评析,对有再发挥、再创造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对不理想的习作肯定其中好的部分,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评析完毕后要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补充性的习作,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训练。

    导游课件 篇2

    情境教学法 创立者

    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56年至今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

    情境教育专著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学法。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基本特点

    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基本模式

    “真、美、情、思”形成独特优势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情境教学法专著

    一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情境教学在起初阶段就受到“意境说”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我想,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獐,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

    二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开放的情境让孩子身心得到释放,作文教学的成功让我发现了美的无可比拟的功效,引起了我新的思考。我联想到“意境说”中刘勰从“美物”到“美文”,王国维的“外物美”到“内修美”,讲究的便是一个“美”字。“意境说”对“美”的反复的褒扬,激励着我在情境教学初期就去追求语文教学的“美”。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儿童切实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熏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感。由此,我想到美学,想到艺术,借鉴边缘的学科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儿童的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

    (三)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教学现场的反应告诉我,“美”能激“情”,进而促使我在情境教学如何“激情”,如何“冶情”方面作了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联系“意境说”对情感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内在的关联。刘勰在《物色》篇中,从客观外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观外物的影响之深。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儿童恰恰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的心头,教育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于是我将“意境说”、“情景交融”、“境界为上”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到用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的情境,并不是一种单纯形象的呈现,而是浸润着、弥漫着情感。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受“意境说”的启发,情境

    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一些理论时, 结合

    实际问题,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程的一些理论与方 法的应用, 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 讲解复数的幅角时, 用照像机的例子来说明: 普通 照像机照出来的照片没有立体感, 而数码相机照出 来的照片却有立体感。原因就是普通照像机只是反 映复数的距离(模), 而数码相机除了模之外, 还反 映出每个点的位置(幅角)因此也就有了立体感;在讲Cauchy 积分公式时, 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测得 地心的温度这一问题, 如果我们能测得地球表面各 点的温度, 则可利用Cauchy 积分公式来测得地心 的温度;讲解析函数时, 指出解析函数对电场的电 位和电通的研究中的作用;讲保角映射时, 指出许 多地质测量等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该原理来处理;讲 积分变换, 指出物理学、许多工程技术如电学、信

    号处理等问题的计算中不可缺少的运算工具。

    导游课件 篇3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生产运作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分析了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后,应用情景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突出主线,通过小说和游戏的快速导入营造教学情景,将实际与模拟仿真软件相结合深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情景教学法;模拟仿真

    0 引言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原理、方法等都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实践,是多年来各国生产运作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因此,作为一门研究企业如何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高效地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程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工商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对培养学生现场管理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困境

    笔者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发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材方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生产运作或是运营管理的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常有的内容包括战略、生产线平衡、设施布置、库存、服务管理等。这些内容涉及到物流、供应链、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等课程的内容,但又不是他们的全部。教材内容相对较散,没有一条主线,学生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1.2 课程方面

    生产运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理论讲解是不全面的。如果只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很少或是没有,是很难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与其他课程相互交叉的内容教学,只能点到为止,否则就重复授课。但是在实际解决企业现场问题时,往往要求管理者从多个角度联系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共同解决同一问题,而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的往往只是该门课程的单个知识点,综合应用各个知识点的能力较弱,很难达到企业需要的、结合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

    1.3 学生方面

    这门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涉及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生缺乏相关工程背景,对制造企业现场没有感性认识,同时也对选修课不重视,因此课程花费大量时间在描述、解释企业情况,但仍然事倍功半,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理论感觉无聊。加之学生企业实践经验少,基本没有在生产线上生产组装零部件的经历,理解生产中常见的运作问题比较困难,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3]

    基于情景教学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基于一定知识背景的、以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由于在认知结构和理解水平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发生混乱,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也就是通过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常的轨道。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能有效激发学生联想,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的某种意义。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协调课程教学,能有效建立广泛联系、增强知识正面迁移,实现获取和探索新知识的意义建构。[4] 基于情景教学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 课程主线

    经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后发现,生产运作的核心其实就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供给流程的优化,实现供需平衡。所以课程以此作为主线,所有内容都与流程相关,根据什么是流程、如何评估流程、优化流程、变动性对流程的影响、如何应对不确定因素为思路将流程分析、质量管理、运营计划、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并且每一章都由一个案例贯穿其中,以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来讲解理论,又将理论马上应用到案例中去,重点突出MRPII、精益生产、TOC约束理论3大现代生产运营理念。

    3.2 课程之初建立情景

    图1 课程章节安排

    课程的指导方针是“真实的运作管理,真正的简单易懂”,学生“活学活用,有用有趣”。在以流程为主线的授课过程中,瓶颈、节拍、生产线平衡、库存批量的影响等关键知识不再通过枯燥的满堂灌的形式授课,而是在授课之初,布置学生提前阅读高德拉特小说《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作为铺垫。因为学生没有去过工厂,以小说的形式作为引入,以最快的速度为课程建立一个生产工厂的场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在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理,解决了复杂的管理问题,不仅压缩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通过小说生动呈现如何找到瓶颈和管理瓶颈的工厂场景。

    通过老师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读高德拉特小说《目标》并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读书报告,以以下的6个问题贯穿教学场景,并结合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

    1)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2)判断赚钱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3)什么产品总是延误?―― 理解平衡工厂

    4)什么决定了工厂的产出的多少?

    5)如何高效利用瓶颈?

    6)如何系统的管理生产流程?

    3.3 以各种体验游戏加深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共同讨论后对生产运作的基础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小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理论知识。为了弥补学生没有生产加工的经历,课程设计了多款课程游戏。

    1)让学生充当航空公司的执行官,在预先确定预留水平和超卖水平后对北京――广州的空客A320的航班进行售卖飞机票,通过收益管理的游戏了解实现供需平衡的困难。

    2)以击鼓传花游戏和掷骰子游戏再现《目标》小说中的情景,让学生明白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影响。

    3)模拟传统生产方式和单件流两种不同生产方式,通过统计叠20只纸飞机所需要花的周期时间和在制品库存的数量,体现精益生产带来的生产方式革新。

    4)拆装3款玩具小车完成BOM表,并测试装配一个玩具小车所需的总时间,通过流程分析将动作尽量均匀分配到每一个工位上,给出产品装配的工艺流程图,以此了解生产线平衡的作用和方法。

    5)啤酒游戏演示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传递的必要性和体会牛鞭效应的巨大影响。

    因为课程游戏相对简单,每个游戏所花的时间只需要10分钟-2节课不等而且无需特定场所。占用少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学习情景,而是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开发。

    3.4 模拟仿真软件将理论转变为应用

    无论是小说还是课程游戏,只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实际操作获得运营管理的感性知识,但是要深入的学习其中的理论,仅靠小说或者游戏是远远不足够的。将模拟仿真软件引入课堂,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可行方案,例如:在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实验中,采用Extendsim仿真软件模拟流水生产过程,让学生根据模拟获得的数据判断流水线工序安排是否合理,负荷是否平均? 设备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加工过程是否能够和车间的柔性程度相适应? 生产制造运输费用是否合理? 等等。加深学生对流水线组织设计与技术设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学会对流水线进行控制。小结

    生产运作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增加现实景场模拟、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从事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活动的基本技能,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周杰.知识转移视角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美国德雷克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2]蒋南云,方叶祥,樊树海.基于PBL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3]冯根尧.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8(1).[4]蒙黎霞.谈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08.[责任编辑:丁艳]

    导游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向游人出名胜古迹或价值一春的景观。

    2、培养学生了解农乡热爱农乡的情感。

    3、清楚明白地介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农乡热爱农乡的'情感。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向游人出名胜古迹或价值一春的景观。

    教学难点:清楚明白地介绍。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你们愿不愿意当一名小导游,介绍一个家乡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二、读提示语,明确要求

    1、自我介绍及欢迎词

    2、景点介绍

    3、结束语及欢迎词

    4、语言、态度、举止等要求

    三、假设情境,操作训练

    1、小组交流,自己所要介绍的地方

    2、小组全作共同表演

    3、评选优秀小组和最佳导游员

    四、小结:总结本节学习情况

    五、作业:把自己介绍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当一次导游

    介绍家乡名胜景观

    语言准确生动

    态度亲切自然 要求

    举止文明大方

    导游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工艺“刺绣”,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和节奏。

    2、根据音乐节奏模仿并创编绣花的动作,能随音乐较合拍地做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民间艺术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茉莉花》。

    2、绣花针、彩线、布、圆竹绷,刺绣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听一下!(完整倾听音乐)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以前听过没有?

    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听完告诉我这段音乐的名字。(再次倾听音乐)师:谁知道这段音乐的名字?

    这段音乐是我们家乡江苏很有名的一首民歌,名字叫《茉莉花》。江苏人不仅喜欢唱茉莉花的歌,还很喜欢绣花,把美丽的花绣在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

    二、欣赏刺绣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绣花的图案,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着音乐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案,音乐停了就坐回来。

    师:这些刺绣作品漂亮吗?你知道这些花是怎样绣出来的吗?(幼儿讨论)师:绣花的时候要用什么工具呢?

    教师出示:绣花针、彩线、布、圆竹绷。

    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是怎样用的?

    三、听音乐创编绣花动作。

    师:你见过别人绣花吗?你能来学一学吗?

    教师表演刺绣,幼儿观察。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绣的?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师:向上刺,拉拉线,向下刺,拉拉线,跟我一起来试试!(教师念儿歌,幼儿练习)师:绣了一朵大红花,让我来看一看美不美?真不错,我们来表扬表扬自己。

    可以怎样表扬呢?

    师:拍拍手,点点头。还可以怎样表扬?(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四、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在衣服上绣一朵花吧!一只手拉衣服,一只手来绣花(教师语言提示幼儿做动作)师:听着优美的音乐有节奏的来绣。(听音乐完整做动作)师:还可以在哪里绣?有的小朋友的动作很美,请他们来表演一下!(幼儿表演)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绣花也叫刺绣,我国的刺绣非常有名,特别是我们江苏苏州的刺绣最有名,今天我们也学会了刺绣的本领,小朋友们真能干!

    活动反思:

    一、紧抓情感主线,让学生走进文本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我紧紧围绕“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教学中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注重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会玩游戏时的开心;接着引导学生仿说句子,想象“我”做错事后的害怕;然后让学生表演“不自在”,不仅理解了重点词语,而且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最后在朗读中感受“我”承认错误后的轻松。在学生的角色转换中,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美好的心灵,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二、注重朗读感悟,凸显学段特点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了使学生从孩子纯真、悔过的表现和老奶奶博大胸怀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以几个描写小男孩心情的关键句来重点指导朗读,设计了个人读,男女生读,范读,评读等方式,注意朗读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逐步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三、重视语言训练,体现“语文味”

    “加强阅读实践,提高教学实效”是本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针对学段特点,创设了很多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如想像“我”的害怕,设计了仿说句子,从扶到放,从易到难,学生想说,会说,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我”的做贼心虚。再如,“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是文本的“空白点”,教学中,我创设了说话情境,让孩子们用“我”的口吻说一说便条里的内容,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也从学习语言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读说结合,导在实处,使学生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激发个性评价,点燃学习激情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又很爱表现。这节课上,我把评价的机会让给了学生:“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学生的评价更是精彩不断,“我觉得他‘害怕’读得太快了,要是读慢一点就显得更害怕了。”“我看到老师读这句话时愁眉苦脸,和句子说的意思一样。”通过这种方式的朗读评价,不仅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景,还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评价反映出来了,同时,更是教会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尊重他人,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师的主导的痕迹还是较重,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中快乐地成长。

    活动反思与建议

    (一)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选取在春游后开展这一活动,幼儿前期的经验比较丰富,对活动的兴趣也就增大了。

    (二)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整个活动把主导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说、自己选、自己游戏,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活动的组织者,体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的精神。

    导游课件 篇6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其实,这些结论在社会学的背景上也是成立的:既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必然要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这是实现情境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无意识调节和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和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鼓励学生要刻苦努力时,很可能已经无意识地暗示了学生:你能力不行,所以要努力。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把学生视做理智与情感同时活动的个体,就会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潜能。无意识与意识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这时,人的联想在自由驰骋,情绪在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这正是情境教学要追求的效果。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该原则根据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该原则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情境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文所述的两条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如何做人的体验。它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折叠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折叠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折叠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折叠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折叠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折叠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导游课件 篇7

    设计思路:

    九月份,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大中国》,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我国的名胜古迹、省市自治区等,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次活动来源于《学习活动》,由于大多数农村幼儿比较缺乏关于旅行的经验,因此我们将活动视角回拉至幼儿较为熟悉的较亲切的一些地方,又正值“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的许多孩子跟随家长去了上海旅游,本活动在原有教参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做了一定的调整,但又保留了原教参的部分内容:交流各自的旅游经验,交流上海的名胜景点,通过生生互动,使同伴间获得相关知识经验,“为客人当导游”版块的设计,则使幼儿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一个“游客”成为一名“导游”,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上海,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上海、热爱家乡之情。

    另外,大班的孩子开始有比较理性的合作行为,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关注孩子的优势互补的合作,鼓励孩子共同完成导游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导游,把自己喜欢的上海介绍给大家。

    2、尝试与同伴合作开展旅游活动,相互学习一些简单符号表现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上海名胜ppt

    2、纸、记号笔等。

    3、幼儿收集的上海景点展布置。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上海的名胜

    1、师:我们生活的城市叫什么?

    2、师:你喜欢上海吗?为什么?

    3、师:上海的城市非常漂亮……上海真好。那上海有那些很好玩、很好看的地方呢?观看ppt

    4、景点统计图的讲评

    二、合作制作导游计划

    1、师:这些天,世界特奥会在上海举行,许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了上海,作为上海的小主人你会带他们到哪里去,你能为他们当导游吗?

    2、你们知道导游是干什么的?他要做那些事情?

    3、好 ,今天我们就来做导游,给客人安排一下游玩上海。三个人一组一起商量做导游,把你们请客人玩的打算记下来,做成计划。一会儿在告诉大家,你们小组的计划。你们想想怎么记,才又快又让人看明白?

    4、孩子合作制作,老师关注合作和记录的符号问题:记录要简单、要有代表性、要快。

    三、讲述自己小组的计划

    1、说说旅游计划的合理性

    2、说说旅游记录方式的特点和长处,给同伴以启发。

    导游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用连贯的语言介绍红都瑞金的旧居旧址

    2、使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已了解旧居旧址的相关知识,旧居旧址的主要景点图片及课件。导游旗

    活动过程

    一、观看景区中导游带游客画面。

    她是谁?在干什么?(导游)每天都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到我们家乡——红都瑞金旅游,怎样让客人更了解我们家乡的历史呢?今天我们就来争当红色小导游。

    二、我是红色小导游

    1、幼儿分组选择一处旧居旧址图片(几处主要景点)

    幼儿自由交谈旧居旧址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它们的名称、主要特征及意义。

    教师轮流巡视,参与各小组谈话,指导幼儿先整体后局部来介绍。

    提醒幼儿自己商量谈话的顺序,不抢着讲,也不能只听不讲,鼓励每位幼儿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2、请每组选一位幼儿扮导游,手拿导游旗,其他幼儿扮游客。

    (1)播放课件,要求小导游清楚连贯地讲述。提醒大家专心地听同伴说话,当文明游客,在小导游说完后应鼓掌。

    (2)在一位幼儿介绍一处景点后,教师可将幼儿的讲述内容重复说一遍,使其他幼儿听得更清楚。

    (3)教师小结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今天的幸福生少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和认真学习,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最后组织幼儿唱歌曲《欢迎你到瑞金来》,结束活动。

    3、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到旧居旧址随导游参观,认真倾听导游的介绍内容。

    图片:叶坪:红军广场(纪念塔)→红军检阅台→苏维埃中央政府大礼堂

    沙洲坝: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外景)→会场→防空洞

    沙洲坝:红井→古樟树→旧居

    云石山:云石山外景→毛主席旧居→古树奇石

    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毛泽覃纪念碑→烈士相片

    中央革命根椐地历史博物馆:外墙壁画→馆内展品

    导游前言:各位嘉宾,你们好!欢迎大家踏上这块历史悠久的红土地,来到“共和国摇篮瑞金”!我是红色导游×××。现在我们来到××。

    导游课件 篇9

    旅游业竞争的核心说到底是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竞争,导游服务的质量决定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又决定了导游服务的质量。因此,各个国家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培养都很重视,认为导游人员不仅是一种社会职业,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形象代表。但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导游人员需要提高的能力又表现在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方面。因此,《模拟导游》就成了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一、《模拟导游》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较重理论而轻实践操作

    基本上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景点讲解、旅游团队的组织协调和处理旅游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可在实际《模拟导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习惯性的和其他课程一样。采用的是传统理论课程的讲授教学法,主要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只能做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模拟导游》课程重实际操作的特征,也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带团工作过程中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操作死板僵化。比如景区讲解时缺乏针对性、千篇一律,处理问题时简单粗暴,发生旅游故障时手忙脚乱等等。

    (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导游员不仅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和旅行社企业的服务和品牌形象,还是整个旅游活动接待工作的具体实现人员,是整个旅游服务的核心和枢纽。这就要求导游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模拟导游》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不够重视。普遍存在就一门课而上好一门课。不重视相关课程之间的配合衔接。比如不能很恰当的把《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心理学》《旅游公共关系》等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在实践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导游实际中出现一些简单低级的问题,如:只重视游客的普遍心理需求,忽略游客的个性,服务缺乏针对性;面对游客时,沟通和交流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导游讲解时,只会背诵书上的导游词,很少涉及景区景点的背景知识,只能满足游客“是什么”而不能满足游客“为什么”的深层次需求;在服务中服务意识较差,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甚至以为导游工作就是免费游玩或者挣钱的途径也谈不上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多数院校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一般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小鸡被动的学。教学手段还停留老师先讲,其次播放景区示范讲解,最后学生模拟练习讲解层面,为了模拟而模拟,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四)课程效果评价手段单一

    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模拟导游》课程效果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主要是学期末对固定景点的讲解,有些学校倡导的“平时模拟表现+期末景点讲解”的考核方式,由于课时难以保证和学校对课程的统一考核要求,这样的考核也只是形式。

    (五)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但都是从这个校门出又进那个校门,没有旅游行业的从业经验,教师的知识结构以理论为主,而这些理论早已和日新月异的旅游现实严重脱节,教师很少能将导游人员实践中活生生、具体的问题和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解剖式”的学习。必然导致学生所学不能以致用,面对实际问题手足无措。

    二、对《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从对教学的支持方面——学校的角度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第一主动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旅游和导游从业经验,熟练掌握全陪导游人员和地陪导游人员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的国家标准,并掌握熟练的导游服务技能,因此,学校要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动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让只有证而没有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定期深入一些大型旅行社真正参与旅游团队的接待,给学生传递最真实、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必须聘请业内高级或者优秀导游进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者定期进行主题性的讲座。

    2.扩展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本上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模拟导游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导游讲解训练;模拟导游服务的操作流程,如地陪导游人员的接站、入店、游览讲解和送站服务的模拟等。实验室设施在建设之初还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若更新不及时,要么硬件损坏不能用,要么软件过时不能完成实验项目的模拟,达不到实景模拟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

    3.定期组织和参与导游技能比赛。一是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的导游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引导形成氛围,以赛促学促教。二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相对固定的导游队伍,服务学校各项活动。例如每年开学组织新生家长参观学校等类似考验学生组织协调和讲解能力的活动。三是积极组队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的导游比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校的影响力。

    (二)从教学参与主体

    1.教的主体——教师。(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用旅游活动中的热点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具体实训项目的设定应该有一定差异。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学生都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在历史文化知识上占优势,理科生在自然科学知识上占优势,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第三,情感交流。一般到了大学,除了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师和学生基本上再无交集,这样也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对课程、专业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之间情感淡漠。根据课程体系,可以让师生形成相对固定的团队,不仅在课程教学上教学相长,而且进一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优势。(2)教学方法应多样化:通常的教学法有: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模拟法、综合模拟法、现场授课法、实践练习法。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集中讲授《模拟导游》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选择合适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应用;第三,把《模拟导游》课程内容项目化,可以按照导游接团流程来设置具体的项目:接团准备、迎接旅游团、入住酒店、核对商定行程安排、参观游览服务、其他服务、送团服务、处理后续问题;也可以按照游览景点性质分为自然景观(山地景观、水体景观、动植物景观)讲解和人文(古代建筑景观、宗教景观、园林景观)景观来设置讲解项目;第四,根据课程进度,进行项目模拟、综合模拟,再到景区景点进行实践练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掌握知识、练习技巧、参与实践、丰富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学手段常用常新: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教学项目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拘一格是不够的,教学手段也要常用常新。教师可以结合现在大学生的特点,制作课件、小的视频、情景再现模拟等,通过看、听、做三位一体,不仅可以轻松掌握知识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加教学活动的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

    2.从学的主体——学生的角度。(1)端正学生课程学习态度,明确目标:第一,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动力。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学分、毕业证,这就决定了学习是被动的,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2)加强相关课程知识学习: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模拟导游》也是一样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导游实务理论的学习,从所社会需要导游人员的从业素质着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旅游法》《旅行社条理》《导游人员管理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导游服务程序,提高导游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的“大杂家”。(3)主动参与实践:导游这个职业大家都在强调实践经验。可积累经验的唯一途径就是勇于实践,多多参与实践。不仅要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各种实践活动,而且应该积极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换取导游证,找旅行社和景区,利用自己闲暇时间进行讲解和带团实践。此外,每年国家省市各级旅游局、旅游协会以各大院校联盟都举行很多层次的导游技能比赛,学校可以根据课程、专业需要组织一支相对固定参赛队伍,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以赛促学、以赛带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导游课件 篇10

    《模拟导游》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导游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数:64(实验学时:64)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河南旅游基础、导游业务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模拟导游实训是《模拟导游》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本实验属于专业基础实验,其目的是将导游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从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带团工作的各项技能技巧,并能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具备导游工作岗位必备的组织、协调、应变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游语言技能实训

    实训目的及要求

    1.了解导游语言技巧;

    2.掌握导游语言特点及基本原则。实训内容:

    1.普通话的语音语调; 2.普通话的语音节奏; 3.导游交际语言技巧。实训要点:

    1.语调抑扬的训练、语流畅达的训练、语句长短的训练、语速快慢的训练; 2.导游语言针对性训练、导游寒暄语运用训练、导游劝说语言技能训练、导游答问语言技能训练、导游安慰语言技能训练。总学时:8学时

    第二章 导游带团技能实训

    实训目的及要求:

    1.了解导游带团技能的概念 2.掌握导游员的基本带团技能 实训内容

    1.树立良好的导游形象; 2.导游常用工具的使用; 3.欢迎辞、欢送辞的组织和表达; 4.导游岗位协调; 5.导游心理服务技能。实训要点:

    1.导游人员姿态训练;

    2.持导游旗训练、使用话筒训练、清点人数姿态训练; 3.常用称谓语的训练、欢迎辞的训练、欢送辞的训练。总学时:12学时

    第三章 导游讲解艺术实训

    实训要求:

    1.了解导游人员审美技巧; 2.掌握导游讲解基本技巧和方法。实训内容:

    1.导游基本讲解技能; 2.导游审美引导技能实训; 3.导游综合讲解技能。实训要点:

    1.导游讲解方法的分类及使用技巧; 2.导游词的创作及运用技巧。总学时:24学时

    第四章 导游服务综合实训

    教学要求:

    1.了解导游服务过程;

    2.掌握导游讲解的基本技巧和导游服务的程序; 教学内容:

    1.校园模拟导游; 2.导游服务见习。实训要点:

    1.导游服务基本规程;

    2.导游服务中各个接待环节的衔接。总学时:8学时

    三、考核方法及要求

    课堂出勤率:10%;作业考核:20%;课堂练习:50%;实践操作:20%。

    四、指导教材及参考资料

    指导教材:

    窦志萍主编,《模拟导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资料:

    1.王玉宝主编,《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

    2.《模拟导游》,毛福禄、周晓梅、陈爱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五、大纲说明

    需要特殊表述的大纲中未尽事宜。

    执笔人:陈晓亚 审核人:史亚奇 审批人:刘抗

    导游课件 篇11

    设计意图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大班孩子有主动探究的能力,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箭头是生活中常见的标识,认识箭头,根据游戏任务用箭头规划路线可以训练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本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贴近幼儿生活,完善幼儿空间概念、认识箭头,并在游戏情境中和解决问题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借助分享同伴的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直线箭头、转弯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2.愿意积极动脑,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不同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迷宫、地图有经验认识。

    物质准备:教具图片、若干份小地图和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知道“导游”是做什么工作的嘛?带着游客旅游,可是先要会设计游览的路线图的,那游览路线图怎么设计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学当导游。设计图线路,可要先认识这,看,是什么?

    二、出示PPT,复习对箭头的认识,了解简单路线、最短路线的设计。

    1.出示四个方向的直行和转弯箭头,复习箭头代表的意思。

    提问:这些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2.展示小地图,汽车站起点、火车站终点,观察、比较已经设计好的路线,知道设计路线可以从不同方向开始,认识最短路线。

    3.出示玉溪一日游景点地图

    优秀的小导游,会规划设计路线,还要认识、很熟悉玉溪的景点哦。

    提问: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景点?

    小结:你们认识了箭头,熟悉玉溪的景点,会用箭头设计游览路线,那就可以当导游了。

    三、爷爷奶奶旅行团来了(根据订单规定景点数,用较少的箭头的`要求设计合理的路线)

    1.出示订单一,理解订单的规则。

    提问:订单里有些什么要求?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嘛?什么叫最短的路线?

    2.提供路线底板,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讨论幼儿设计的路线图。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梳理出同样的箭头数但游玩的顺序可以不一样,不饶远路更合理地使用箭头可以减少箭头数。

    4.再次操作,调整修改路线图。

    5.展示修改过的路线图进行分享。

    小结:小导游们,你们真能干,设计的路线合理,让爷爷奶奶少走很多路,玩了三个景点。

    四、又一个家庭旅行团来了(尝试两人交流协商,设计合理路线解决箭头数有限,景点越多越好的问题。)

    1.出示客人订单,理解规则。

    2.幼儿两两一组,设计路线图,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路线图。

    提问:你们的路线图经过了几个景点呢?为什么有的订单只能去两个景点?问题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景点数量与景点选择或是路线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五、延伸活动:设计“欢欢乐乐旅行社”招牌路线(引发后续延伸至区域的兴趣)

    今天我们接到了两笔单子,你们设计的路线图都满足了客人的要求!我会把我们的小地图放在区域里,导游们你们记得区域活动的时候,就要去益智区里设计游览玉溪的招牌线路图来吸引客人哦,线路设计出来,我们的“欢欢乐乐旅行社”就可以开张了!

    活动总结

    孩子们没有当导游的生活经验,可在课前组织幼儿学习导游的相关知识,为幼儿经验做好准备,活动设计中环节较多,可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进行调整,如若难度较大,可以分为几个课时来上。

    导游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直线箭头、转弯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2.愿意积极动脑,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重点难点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不同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对迷宫、地图有经验认识。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若干份小地图和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你们知道“导游”是做什么工作的嘛?带着游客旅游,可是先要会设计游览的路线图的,那游览路线图怎么设计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学当导游。设计图线路,可要先认识这,看,是什么?

    二、出示PPT,复习对箭头的认识,了解简单路线、最短路线的设计。

    出示四个方向的直行和转弯箭头,复习箭头代表的意思。提问:这些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展示小地图,汽车站起点、火车站终点,观察、比较已经设计好的路线,知道设计路线可以从不同方向开始,认识最短路线。

    3.出示玉溪一日游景点地图优秀的小导游,会规划设计路线,还要认识、很熟悉玉溪的景点哦。提问: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景点?

    小结:你们认识了箭头,熟悉玉溪的.景点,会用箭头设计游览路线,那就可以当导游了。

    三、爷爷奶奶旅行团来了(根据订单规定景点数,用较少的箭头的要求设计合理的路线)

    出示订单一,理解订单的规则。提问:订单里有些什么要求?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嘛?什么叫最短的路线?

    2.提供路线底板,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讨论幼儿设计的路线图。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梳理出同样的箭头数但游玩的顺序可以不一样,不饶远路更合理地使用箭头可以减少箭头数。

    4.再次操作,调整修改路线图。

    5.展示修改过的路线图进行分享。

    小结:小导游们,你们真能干,设计的路线合理,让爷爷奶奶少走很多路,玩了三个景点。四、又一个家庭旅行团来了(尝试两人交流协商,设计合理路线解决箭头数有限,景点越多越好的问题。)1.出示客人订单,理解规则。2.幼儿两两一组,设计路线图,教师巡回指导。3.分享交流路线图。

    提问:你们的路线图经过了几个景点呢?为什么有的订单只能去两个景点?问题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景点数量与景点选择或是路线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五、延伸活动:设计“欢欢乐乐旅行社”招牌路线(引发后续延伸至区域的兴趣)

    今天我们接到了两笔单子,你们设计的路线图都满足了客人的要求!我会把我们的小地图放在区域里,导游们你们记得区域活动的时候,就要去益智区里设计游览玉溪的招牌线路图来吸引客人哦,线路设计出来,我们的“欢欢乐乐旅行社”就可以开张了!

    活动总结

    孩子们没有当导游的生活经验,可在课前组织幼儿学习导游的相关知识,为幼儿经验做好准备,活动设计中环节较多,可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进行调整,如若难度较大,可以分为几个课时来上。

    导游课件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

    2.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倾听别人发言时态度认真,不随意打断他人。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风光,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

    三、教学难点

    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达到交际的训练目的。

    课前准备

    上网或去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如:旅游线路、著名景点、相关传说及各种图片等。

    四、课堂教学

    (一)出示信件,激发“说”的欲望

    1、出示一封信件,激发学生的说兴趣

    今天老师收到远方外甥贝贝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和大家有关,想不想听?那请大家认真听------(读信的内容)。

    2、师述:“桂林山水甲天下”,山青、水秀、洞奇,有漓江,有象鼻山,有伏波山,有……,(引导学生说景点)

    桂林有这么多旅游景点,你最想带贝贝到哪里游玩呢?为什么?大家快想想,自己先独立思考,要求:

    (1)讲清楚景点的名称、地点,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可以加以补充。

    3、请同学发言

    (二)示范指导

    1、师:老师昨天也准备了一个景点的资料,大家想听听吗?

    今天我先带大家到穿山公园游一游。

    要求:边听边想,导游介绍景点的时候,有什么要求。(从态度和内容两个方面思考。)

    2、教师介绍景点----穿山公园

    3、小结“说”法:介绍风景、名胜时,一定要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这样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板书:内容:抓特点按顺序展开想象

    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耐心

    4、大家都知道了作为一个小导游的要求,那么谁来说说作为小游客有什么要求呢?

    小结:倾听礼貌提问

    (三)模拟交际

    过度:你们能导游那样,抓住各个景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顺序介绍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吗?

    1、小组合作练说

    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收集景点的资料,如果你有合适的图片,还可以展示一下,大家讨论补充:怎样才能能把桂林的美景介绍清楚,给贝贝和更多的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小组内交流

    2、模拟演练

    咱们请一个同学来当小导游,其他同学一起扮演小贝贝。我们要评选“最佳小导游”

    (四)、拓展“说”的空间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难怪大家都说“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愉悦我们的身心。平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景区当义务小导游!

    导游课件 篇14

    刻学目标:

    1、掌握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保护文物和世界遗产的观念。

    刻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

    刻学难点:导游词正文

    刻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世界遗产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2、教师发放习作研讨表推荐表

    刻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煽情(5分钟)

    一、导入模拟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导游:“各位义乌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纪鬼城汉尼斯,我姓危,大家叫我小危儿就可以了,当然,是小朋友的就要叫我小危阿姨了哦。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世界闻名的鬼城汉尼斯。现在就让我们沿着面前这条铺满骷髅头的大道开始游览了,请大家跟我走,在这个过程中,请大家手拉手,不要掉队,不要乱丢垃圾,不要乱拍照......”

    2.师:刚才我模拟情景中的小危是干什么的(答对奖励一个大拇指)

    生:是一位导游

    师:回答非常正确,老师啊小时候就梦想着可以当一名导游,为什么呢?当导游啊,可以免费游览文化古迹,江河名川,还可以赚钱呢,多棒啊!同学们觉得当导游好不好玩,刺不刺激啊?好,今天啊,我们涵林旅游公司的危老板啊,就要招募一批导游了,怎样考核呢?就是要看谁能写出一篇精彩的导游词。被老师评阅在94以上者,将获10个大拇指的奖励。大奖想不想报名啊?想的话那就得赶紧学学怎么写导游词了。(板书: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

    师:刚刚同学们听到的老师讲鬼城汉尼斯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二、典型引路,学习写法。(15分钟)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酷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酷,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三、选择一个地方来介绍:(20分钟)

    师:刚才我们队导游词的写作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我们就要去身临其境,当一当小导游咯。老师这边有准备一面小旗帜,一般我们都可以看到导游手上都拿有这个,而后带领大家去各地转转。大家去过的地方有哪些呢?我们先列举一下。

    生:我去过横店的梦幻谷

    生:普陀山、金华双龙洞

    生:杭州西湖......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地方相信很多人都有去过,好,那现在我们就选定一处让导游带我们去看看吧。(选择梦幻谷)

    师:我们首先和导游来到了梦幻谷,那现在就要一位同学来当导游了,谁来呢当?(让学生自己举手来自愿担任)好,你真棒!向这一职业迈出了第一步。好,那你会怎样和大家来介绍呢?

    生: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梦幻谷的大门口,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的人工的雕塑,比如老鹰的造型,还有大树的枝干、五颜六色的树叶,像是走在原始森林里,把这里点缀的仿佛走进了梦幻仙境般。

    生:这一路走来可以发现里面的绿化还是做得很好的,而且步行五分钟左右你就可以看到有一很多的大型游乐玩具摆放在那儿,胆子大的人就可以去体验一下这种刺激哦,现在就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去玩玩吧。

    生:好了,刚才大家都玩得比较尽兴了,现在我们来到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这一条街的设计都是采用了江南水乡的建筑模式,走在这街上,仿佛置身于烟雨蒙蒙的小桥流水人家,心也顿时沉静在其中了,里面的店铺也是别具特色的。若想带一些特色的物品回家的话就可以去里面逛逛,不过大家可不要走失了哦..

    师:恩,我们的这位导游还是比较称职的,能够把各个景点介绍的较好,但是梦幻谷还有什么值得大家游玩的地方啊?

    生:老师,还有可以观看的暴雨山洪和火山爆发,很好看的。

    师:哦,还有这样的哦,那我们的同学若看了的话也可以去写写呢。好了,刚才还有同学提到一些其他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叫他们和大家说说,做一个参考呢。

    生:三清山、黄山

    生:我去了庐山。很想当当那里的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师: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路线了,大家就认真的思考一下要怎么写吧。

    四、习作内容,量体裁衣。(5分钟)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可以把他概括为几个部分首先来说一说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写作的方法:

    A、第一段是导游的自我介绍(幽默,简洁,能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并喜欢你)

    B、中间部分是对景点的介绍(景点的名称、来历、构成、人文事迹、典故......)

    C、附加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不要乱拍照、不要损坏文物、保护景区环境......

    D、导游词要有始有终,别忘了有礼貌地向游客道别。

    备注:讲述语句要亲切自然,闻名、有条理,且信息要准确,切不可信口胡说。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导游词

    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由我带领您参观一个不知名的小石潭。

    大家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虽然小,但却是景色宜人。四周郁郁葱葱,人烟依然很稀少。大家跟着我一起往西走。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珮与环相互碰撞的清脆声。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去,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才听到的清脆声的发源地。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走近些,但小心脚下不要滑倒。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

    这个小潭里大约有一百来条鱼,因为水太清澈,所以看上去好像在空中游动,也没有什么依靠。早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就会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有些鱼懒得一动也不动,但有时却突然间的游走,马上又游回来,好像在跟大家开玩笑似的。

    请大家顺着小潭向西南方望去,就会看到一条小溪,这条小溪便是这潭水的来源,这小溪曲曲弯弯,有时能看见有时却不能看见,因为多年水流的冲击它的两岸早已参差不齐,像犬牙一样。

    这个小潭不仅谭美,周围的景色也很美。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层层环绕,如果一个人来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清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呆久了,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魅力——让人抛去心中一切的杂念,感觉就像在仙境中一样,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没有让人头疼的事业,倍感轻松,心也静了下来,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哪位名人笔下的景色?对了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

    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告别这美丽的景色,到下一个景区去了。

    2023畅想课件(集合4篇)


    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时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学生的反馈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评估数据。我们热情欢迎您了解“畅想课件”所带来的惊喜和激情,以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畅想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玩一玩、印一印、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印画兴趣。

    2.能积极的参与活动中,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了解对称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绘画。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树叶、豆子、动植物图片、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对称动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对称的特点。

    2.出示对称印画作品,启发幼儿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画面达到对称效果。

    3.教师示范制作对印画过程,将纸分成两半,在纸的一半刷上水粉颜料,在颜料没干的时候,将另一半对折印上去,打开后即完成。

    4.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对称的动物或植物,进行对称印画创作。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畅想课件【篇2】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陶艺活动:马桶畅想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马桶的造型,大胆畅想,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设想。

    2.运用手捏的方法创作表现不同造型、不同外观的马桶。

    3.能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设计制作。

    活动准备:

    1.利用保健教育时间,随机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所见马桶的不同造型。

    2.课件:多变的马桶。

    3.陶泥、操作工具等。

    4.故事:《我要拉巴巴》。

    活动过程:

    1.幼儿听故事《我要拉巴巴》,导人活动。

    教师:故事里的小动物真能干,都会独自上厕所大小便了:你们平时上厕所时发现卫生间的马桶是什么样的?坐在上面有什么感觉?想象一下。 (幼儿自由畅想,大胆讲述)

    ●由趣味故事导入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性;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畅想,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无形的翅膀。

    2.欣赏自制课件:多变的马桶。

    (1)教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马桶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与你们平时看到的马桶有什么不同。

    (2)启发幼儿用手捏的方法创作表现不同造型的马桶。

    教师:请你用陶泥尝试制作不同造型、不同外观、多功能的马桶。

    3.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将幼儿作品陈列在班级展示区,让幼儿担当讲解员,讲述各自的马桶畅想曲。

    ☆环境创设 开辟“生活小常识”专栏,展示如厕时的相关常规,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畅想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前两节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和营造作品情趣和意境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观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畅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科的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造型与色彩,特别是主观色彩对造型艺术的创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对春天进行主观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畅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自然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型和色彩虽已讲过,但在创作前,他们仍是前提,所以创作中造型、色彩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有限,而本课重在学生对春天的畅想,所以如何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在畅想中构思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研究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与大家交流合作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在美术的技能技巧方面还很薄弱,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并且在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上有一定优势,所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配合我校“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本堂课我采用以直观和实践相结合的“学导互动”的教学方法。学,学生学老师,模仿老师上课的方式来赏析美术作品;导,教师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互动,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准备

    学生:画纸、铅笔、橡皮、上色工具

    教师:课堂教学素材、多媒体、优秀学生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本阶段预计耗时6分钟)

    1、提问:一年四季中,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季节?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作、歌唱、绘画、拍照)

    2、听歌曲《春天在哪里》,找出歌词里代表季节的关键词(青翠山林、红花、绿草、小黄鹂)

    3、回想描绘春天的文章、古诗,找出代表季节的关键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春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

    4、这些都是大自然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号,那美术家又是怎样通过作品来传达春天的各种信息呢?

    (二)发展阶段(本阶段预计耗时15分钟)

    1、预习展示:课本P15-16的六幅作品,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讲台讲述作品描绘的内容,以及作者如何来传达春天的信息的?

    2、教师总结补充学生所讲,对评述到位的小组进行表扬与奖励。

    3、畅想:同学们心目中春天的画面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三)实践阶段(本阶段预计耗时20分钟)

    1、请学生拿出绘画工具,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景象

    2、播放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奏鸣曲》、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帮助学生酝酿自己心中的春天。

    3、教师巡回指导,在构图、创意、表现等方面点拨

    (四)展示阶段(本阶段预计耗时5分钟)

    1、选择学生作品中相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2.2 春天的畅想

    春天关键词:青翠、绿草、桃花、温暖、柳树、

    春风、春雨、生机、踏青、植树

    设计意图:把春天的关键词写在板书上,便于学生在创作时有联想的对象,更有利于学生打开创作思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七、预设性反思

    这堂课是对前两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应当对前两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点拨,创作初期着重在构图、色彩等方面,中后期多鼓励学生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情趣。七年级的学生在绘画的技能技法上还不够熟练,创作时间可能拉得过长,到课堂结束也不一定有完整的作品,但在课堂的最后评价学生作品时,应注重评价画面的构思和画面所突出的春天的味道。

    畅想课件【篇4】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秋的畅想》

    【活动设计】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她有着独特的魅力。孩子们也特别喜爱这个季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借形想象,畅想秋天里各种美好的东西,加深对秋天的了解。同时,线描画开启了儿童绘画基础的大门,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大班的孩子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就有创作的欲望。他们想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运用线条表现在画面上。因此,本次活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展开的。

    【设计思路】

    活动主要由故事导入—幼儿想象—教师示范—幼儿操作—集体欣赏并评价这几个环节进行开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知道秋天里有哪些物体,如水果、植物等。喜爱秋天。

    2、学画流畅的长线条,充分发挥借形想象的能力。体验装饰图形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示范画;幼儿每人一张画纸,一只黑色记号笔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根据圆形想象出秋天里各种各样的物体,如水果、植物等。

    难点:绘画流畅的长线条并进行装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示范画出长曲线。

    师:秋姑娘来喽!看她悄悄地走进了花园,轻轻地闻着每一朵可爱的小花。她路过一朵小花就绕一个小圈,路过一朵大花就绕一个大圈。(屈老师 )她围着小花们飞呀转呀,转呀绕呀,她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长长的、优美的曲线。她还经过了果园、动物园……(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一条长曲线)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秋姑娘是从哪儿飞到哪儿的?这就是秋姑娘经过的线路图。请小朋友伸出食指跟老师在空中画一画。

    二、引导幼儿想象并讨论。

    师:秋姑娘留下了美丽的线路图。看一看这些分割出来的圆圈像什么?像秋天里的什么东西?

    三、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1、装饰圆圈。

    师:我觉得这个圆圈像个大苹果,我们就把它装饰成漂亮的苹果吧。教师示范画出苹果图案。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一一添画,装饰圆圈。

    2、装饰线条。

    师:剩下的线条该怎样打扮得更漂亮呢?教师示范画出花纹(波浪线、横线和竖线)。

    3、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是黑色哪些地方可以是白色?给幼儿渗透黑、白的装饰手法,进行部分装饰。

    写诗歌课件(集合4篇)


    教师在授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每天教师都认真编写教案和课件,这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核心。您可以在以下资料中查询与“写诗歌课件”相关的信息,相信您能够找到所需的内容!

    写诗歌课件 篇1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 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 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 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 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 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 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

    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 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 教师点评。

    3、

    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写诗歌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了解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3、关于人物形象的解题和命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8)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曹操的《蒿里行》等作品通过战争给人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批判。

    9)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0)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12)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3、怎样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有时须联系诗人的相关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再如《高冠谷口招郑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愕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以看出,郑愕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二)、真题展示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步

    宋8226;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8226;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3、(20xx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分。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相看两不厌,孤独但乐得清闲,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实战演练

    1.20xx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三四两句与一二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一二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三四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高度和谐统一,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20xx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补充注释】

    ⑴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⑸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参考答案】

    (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

    (2)答案示例: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题: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分析: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三、教学反思

    写诗歌课件 篇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具,好不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七巧板”(板书)。七巧板也叫“七巧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啦!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也就是“中国的图板”.(演示动物图片)

    二、操作感知,初步认识七巧板

    1、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七巧板?

    汇报发现,“七巧板是由7块板组成的。”

    2、认一认:1、2、6、7号三角形,5号正方行,3号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师:看看它的外形与长方形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四条边,不像正方形和长方形那样四四方方)

    3、分一分:(板书)动手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进行分类。(全班互动,按图形形状分类)你是怎么分的?

    (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分法) 复习学过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并板书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三角形最多,有5块;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最少,只有1块;

    4、比一比:(板书)

    师:七巧板不但可以分一分,还可以比一比呢?

    (1)、数一数七巧板中有几个三角形

    (2)、比一比三角形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请你动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块中等的三角形。

    师:你们发现的?(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

    5 填一填:

    七巧板由( )种图行组成,其中三角形有( )个,正方形有( ),平行四边形有( )个,

    1号和( )号完全一样,4号和( )号完全一样

    5、拼一拼(板书)闯关游戏

    第一关:请用七巧板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学生黑板演示)

    第二关:请用七巧板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其它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黑板演示)

    第三关:请用七巧板中4、5、6号图形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黑板演示)

    写诗歌课件 篇4

    【课题】高中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

    【目标】学生方面,一回顾和总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任务,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教师方面,一表诚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务,五点方法,六激信心。

    【设想】以师生共同探讨《回声》的启示贯课堂始终。

    【步骤】

    一、诠释名字,自我介绍

    教师导入:李清照有词《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欢这首词,首先是因为这首词所展现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所表达的对理想的执著精神使我引为同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唤起我亲切的感受,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晓涛,是你们的语文科任老师。同学们,你能否用文学笔法来诠释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用诗句或格言对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诠释,或描述一个情景来说明自己的名字的内涵。

    教师总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氛围中彼此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是美丽的。

    [解说:语文教学课堂可以是充满诗意美的,通过诗句来进行自我介绍也就使这例行的一环节变得充满情趣;而学生通过有创意和颇具个性的介绍,不仅可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迅速地记住自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享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师生间的对话虽刚开始,但预示着良好的师生关系顺利地形成。]

    二、一谈《回声》的启示--表诚意,提要求

    教师点拨:我们已经共享了姓名的乐趣,接下来我们来共享思想。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年里的故事。在一个春暖花开的 日子里,我和小伙伴结伴同游一座深山。小伙伴十分顽皮,跟大山开了一个玩笑。他先问候大山:“你好!”只听得大山也友善的回答:“你好!”他接着又喊:“你是个坏蛋!”只听得大山也生气地说:“你是个坏蛋!”在旁边的我十分不解,山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对话?今天我与大家一样都明白是“回声”的作用,但对童年的这段趣事,却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感受。同学们是不是也从中获得启发?

    学生活动:谈听故事后的感受。如谈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创作中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等等。

    教师点拨: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也是一对回声关系。台湾女作家、大学教授龙应台在《机器人中学》《幼稚园大学》等文章中叙述了耳闻目睹的令人唏嘘感慨的事情,如学生能阅读而不会分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不只是在台湾,我们中国的学校也正在上演这一幕。同学们,出现“机器人中学”,“幼稚园大学”的原因何在?你们会不会成为不会思考不敢思考的一代?

    学生活动:讨论原因。有学生提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出现以上的问题显然不能单怪学生。如果刨根想一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孩子们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有不同看法做法的孩子被认为是‘异端’,受到排挤。长大后显然很难不成为‘机器人’”。

    教师小结:培养出怎样的受教育者,这当然跟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以教师的观点为绝对权威,认为书本上的定是最标准的说法,那么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可能具备跨世纪一代所应有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教育者用科学的理念来教育人的话,那就会出现令人振奋的局面。我认为,作为一个瑞中人,他首先要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是前提,否则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智育上则需要有思考、有判断、有创新,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出类拔的新一代。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绝对的真理”,同学们应习惯于自己读书、思考、做人。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在于倾听多少,而在于自己领悟多少。悟=心+吾,即吾之心,吾之思。今天是你们进入高中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借这回声的故事,向同学们表达美好的诚意--我愿意做一个爱护、尊重你们的好老师,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思想的学生。这样我们师生之间就形成了理想的“回声”关系。

    [解说:设计这一环节,第一个作用是表达我的诚意,沟通师生感情;其次,介绍我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第三也借此初步检测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不仅要读书作文,而且要注意提高人格修养,增强全球意识。]

    三、再谈《回声》的启示--回顾与展望

    教师点拨:同学们,请回顾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寻寻觅觅,尝试发现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回声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一致认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回声关系。

    教师点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这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你们认为要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有哪些办法?

    学生活动:讨论。一致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浓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以上几种能力的良方。

    教师点拨: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浓郁的学习兴趣,的确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前提。但是,同学们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认识还只限于初中接触的几种,我再介绍几种语文学习的习惯。如在阅读方面,坚持读名篇名作,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札记;在鉴赏方面,反复涵咏,探究深入语境,体味语言之美;在写作方面,艺术构思框架,反复修改作文;在口语交际方面,要谨慎思考,大胆开口。这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会有步骤地安排训练。

    除此之外,最值得重视的是要有问题意识,要学会在听说读写中思考,在思考中听说读写阅读。

    最后,请同学们要一句话概括,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回声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一致认为语文方法语文学习和问题意识与语文能力之间是回声关系。

    教师总结:不想不知道,“回声”原来如此奇妙。同学们是刚跨进高中语文课堂的高一新生,但你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篇高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让我们充满自信地同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

    [解说:高中第一节语文课负载着很重要的任务,它在新旧交替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对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任务、方法等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与让高一新生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一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给《回声》写一篇读后感是199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最后的说明十分必要,可以增加学生信心,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四、三谈《回声》的启示--写《给金老师的一封信》

    布置作业: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这堂语文课,或对语文学习的想法。

    【反思】

    这是堂起始课,我所确定的目标十分明确。但是怎样实施教学,达成目标,我不想重蹈覆辙,一个人唱独角戏,口若悬河地在讲台上说甲乙丙丁,一二三四。我决心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经过反复考虑,对比几个方案,最后选择了认为这种设计。由于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在实施教学时比较成功。

    一、构思巧妙,一线串珠。以上海高考题的材料《回声》为引子,谈《回声》给我的启示,串起三个内容:一表示对新生的诚意,二表示对新世纪一代的期望,三在语文学习上指导目标与方法。

    二、辨证处理开放与限制的关系。由于选择的《回声》故事比较浅显,第一个讨论题目的设计比较开放;但这个故事值得挖掘的东西比较多,而我这堂课有自己的目标,因此第二、三个讨论初中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回声”现象的设计就有明显的限制性。从开放到限制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开放是为了启发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动机;限制是为了纵深思考,探究语文学习的途径。

    三、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合适的位置。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给教师和学生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实现了目标。我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围绕主题,通过广征博引,逐步深入,逐渐具体化,最后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没有把讲台变成自己的舞台,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小结。

    其实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我的教学理念,代表了我的教学风格,也为我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寻找到更为良好的环境,更为有效的途径,更为健康的方向。

    最新信客课件集合5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信客课件集合5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信客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导入

    社会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市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任,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这篇课文就是介绍一个信客的故事。

    二、理清一条脉络

    1、文章共写了两个信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作者主要写哪一个信客?

    明确:文章一前一后写了两个信客,主要写后一个。

    2、说说作者写了关于信客哪些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为什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校长

    这便是文章的脉络

    3、联系全文,说说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辛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写书信。有时候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送交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捡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三、研读两个事迹

    再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内容:

    1、找出重点事迹

    提示:信客所做的事情非常多,但作者交代比较详细、最能表现信客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经历的有两件事:

    (1)一个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

    (2)信客被那个发了财沾花惹草的同乡诬陷为小偷

    2、两个事迹表现了信客怎样的品性?

    仁义热心,任劳任怨

    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事情不分分内(送信、送物等)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信客课件 篇2

    【学导目标】:

    1、熟读课文,说出故事情节;说说对信客的大体印象。

    2、精读课文,指出让你最感动的语段。(学导重点)

    3、赏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叙述、描写的表达方法。(学导难点)

    【学法指导】:用心朗读课文,“说信客”时紧扣文中关键语句,领悟其品格。

    【学导时数】:一学时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课前自主完成)

    1、扫除字词障碍。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唏嘘()嫉妒()猝然()昏厥()

    焦灼()伎俩()诘问()吊唁()

    (2)补充下列成语:

    长途()涉贫困()倒鸡零狗()

    低()顺()生死()福咬牙()齿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吊唁:伎俩:

    3、信客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4、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质疑(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口头与书面展示)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速读课文,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信客哪些故事?每一个故事能表现了信客的什么品质?(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3、通过具体的语段说说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测评提升】:

    一、基础测评

    1、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神态、心理、动作)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二、拓展延伸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资料链接】

    欣赏名人奇趣墓志铭: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3、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就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信客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感受城市负面文化对农村的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冲击,了解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余秋雨及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

    1、师: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浙江余姚人。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大概发生在上世纪前半叶,当时有许多浙江农村的农民离开家人去十里洋场旧上海谋生,在外谋生的人与家人之间需要联系,于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一种特殊职业叫“信客”。(板书:信客)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

    (一)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3节,圈划出描写“信客”工作与生活的相关语句,从中体会一下信客这个职业有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第1-13节,圈划相关语句。

    3、大组反馈。

    (二)品味描写信客人生遭遇的文句。

    1、师:出示:

    (1)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2)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出示):默读第17、20、21节,边默读边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的危难表现在哪里?给发了财的同乡送信,那次经历的凶险表现在哪里?年轻的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三)品味描写信客为人的文句。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2节到第23节,边默读边思考:

    (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2、学生读注悟,教师巡视。

    3、同桌讨论。

    4、大组反馈。

    附材料:

    (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在第12节)

    (2)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第14节)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在第15节)

    三、探讨主题。

    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其消失是必然的,但今天我们应该保留哪些信客身上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呢?

    2、师:我们一起读一下全文的最后一节,边读边思考:人们需要这些传统美德吗?你从哪些祠句感受到的?

    信客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

    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

    感受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生字词: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诘问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当的原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不做了---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给你怎样的饿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

    当的原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不做了---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信客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品味法。本篇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清词丽句随处可见,指导学生品味佳句,领悟语言表达的技巧。

    3诵读品味法。。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实、奉献,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如现代社会对健全信用体制的呼唤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最新转述句课件(集合12篇)


    本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转述句课件”,小编已经精心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教学要求,老师需要在上课前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认真规划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上课时,老师将会按照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

    转述句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进行转述。

    2.转述时能弄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3.转述时能做好人称的转换。

    重点难点

    重点:

    转述时能弄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难点:

    转述时能做好人称的转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悄悄告诉他”。师生游戏。

    揭题导入:像刚才这样,把话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

    二、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

    (2)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演示转述,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问题与发现,教师集中总结,做出示例,指导方法。

    对比发现,总结方法:①主要信息要完整、准确。②要点明确。根据主要信息提取要点。 ③注意转换人称。

    2.练习转述。

    出示不同情境,学生练习转述。互相评议。

    班级汇报表演。师总结亮点,提醒注意。

    三、游戏巩固

    1.师生合作游戏。

    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告知要转述的内容。转述者离开教室,进行转述。接受转述的人回到教室,根据通知做出行动。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行动判断转述是否成功。

    2.小组合作游戏。

    转述句课件 篇2

    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天老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回家了。再见!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所给予的支持。

    设计评析:

    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节课教者精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学生班干布置作业、学生家长打电话,还让家长设计说话内容。其实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只不过教者没有将其专业术语言明而已。这样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课前调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伸出教室,延伸出校园的一个有效尝试。通过家长的参与使这样的训练有了充分的情感基础,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所起到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教者将转述这一概念悄悄地自然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去。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后作业,还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接受老师的刻意训练

    教者还注重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注意了语言的正面引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教者、家长、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定的情境中,我说你听,你说我听,相互交流,彼此沟通。而对学生,教者没有提出任何过份的要求,只要求:对方听明白了就行。而这正是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最终目标。至于评价,教者认为听转述者的行为就是这次口语交际中最好也是最有力的评价。

    学生练习举例:

    *朱蕾(告知者)、顾戈文(转述者)、江倩(听取转述者)

    朱蕾:顾戈文,请你将这本《西游记》带给带给生病在家的江倩,好吗?

    顾戈文:当然可以。还有什么要我转告的吗?

    朱蕾:请你代我向她问好,另外,我和倪照慧星期六去她家看她。你让她安心看病,落下来的功课,我们肯定会帮助她补上来的。

    顾戈文:请问江倩在家吗?

    江倩:我在家,是顾戈文吧!请进来说话。

    顾戈文:你好些了吗?

    江倩:我好多了。

    顾戈文:我是来把朱蕾托我带给你的《西游记》送给你的。

    江倩:太好了,这下我有书看了。

    顾戈文:她还让我转告你:她向你问好,至于功课的事你不用担心。她和倪照慧将在星期六到你家来看你,一定会帮你把落下来的功课补一补的。

    江倩:哎呀!真是太感谢她们了。

    顾戈文:你就在家安心看病吧!我要回家做作业了。

    江倩:谢谢你!给我带来了书和问好。

    顾戈文:不用谢,再见!

    江倩:再见!

    设计巧妙,前后连贯。于无形之中使学生不但懂得了转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转述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把口语交际的教学当回事。(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是人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的一环,是生活的要素之一,是一个人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但愿所有的老师都像紫雨那样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认真思考、认真施教,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转述句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1、习转述,要听清楚、说明白。

    2、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板书:转述)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人家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板书:听清楚、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

    (X老师走进教室)X老师,您有事?

    X老师,打扰您了,请问X老师在这里听课吗?

    上课前有个人找她,她出去了,您找她有什么事?

    X校长通知她今天下午4:30到二楼会议室开会,要带一支2B铅笔和黑色钢笔。等一会儿X老师来了请您转告她。谢谢!

    三、练习转述

    1、复述通知

    同学们,等会儿X老师来了,谁能把X校长的同志转告给X老师?转述时,一定要把原话记住,说得清楚明白。想想,刚才X老师怎么说的?不要忙着举手,每人先在心里说一遍,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现在,请同学把X校长的通知说一下。谁先说?(相机点评)

    2、扮角色转述

    现在我当X老师,你们先说给我听听,怎么样?不过,除了把通知的话说清楚外,还得有礼貌,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说的声音要让老师听见,当然也不要太响,因为只讲给一个人听。为了说好,各学习小组先出声地练习一遍。一个人说,其他人仔细听,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帮他修改。(各小组练习)

    谁来试试?别忘了,我现在是X老师。(相机点评)

    3、写留言条

    哎,X老师怎么还不来呀?看来,她可能有事。等会儿我们就要放学了,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写张留言条放到X老师办公桌上,怎么样?我们学过写留言条,还记得怎样写吗?(复习留言条的写法)

    好,现在大家都写,谁写得好,就把谁的放到X老师的桌子上去。(学生写留言条,老师巡视指导。)

    多数学生已经写好了,请自己大声读一遍。同桌再互相检查一遍。

    谁念给我听听?(相机评改)

    4、情境转述

    (X老师推门而入)X老师,您早来一会儿,我们就不必费这么大事了!(怎么回事?)

    哪位同学来告诉X老师?(指名转述)

    四、教学反馈

    X老师这里还有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请每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儿来听,再请他们传话给你们。

    分组传话。反馈转述情况。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学会说话、写话多重要啊!今后要好好说,争取说得更好,写得更漂亮!

    六、课堂延伸

    请大家把今天上课的情景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转述句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练习复述。

    2、了解如何正确转述。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复述和转述。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复述和转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述的含义

    复述: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复述,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复述需要原材料,包括书面的文章和听到的故事、新闻、一般信息等口头材料。

    复述的分类:详细复述,简要复述。

    注意要点详细复述简要复述。

    对原材料的处理尽量完整地保留原材料的内容,做适当压缩根据要求选取内容要点。

    逻辑条理沿用原来顺序,或稍加调整,注意条理清楚适当进行综合、概括,要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语言表达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多用口语,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连贯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多用口语,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复述的要求:有的要求细致些、有的要求简洁些,这要看材料的重点多少而决定。

    二、转述

    转述一般是信息的传递,把别人说的话说给另外的人。

    转述的要求:准确、完整,不改变事实,把握重点,不遗漏要点,并要求根据转述的对象,改变人称、时间、空间等。

    三、教师提出训练要求:

    第一,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

    第二,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第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复述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第四,语言力求准确。

    第五:必要时可以加入个人想象。

    四、讲解复述步骤

    第一步要求熟悉原文,即看材料或听材料。

    第二步是整合材料。

    第三步是实践讲述。

    五、传声游戏:

    1、老虎在山上,老鼠在山下;老虎吓老鼠,老鼠躲老虎。

    2、是你吃错药,不是我吃错药,就是要你吃错药,你一定会吃错药。

    3、你去通知晓明,让他去行政楼一楼找陈老师,通知她星期二去校本部开会,校车12点半开,顺便问问刘老师王老师的口杯在哪里,装好水,把它拿到教学楼502。

    4、我想今天早点下班,我必须要到托儿所去接我的女儿,但是我的自行车送去修理了。所以如果和平常一样六点走的话,会来不及的。

    六、口语实践:

    课后练习。

    转述句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

    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容吧!

    板书设计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反思

    本课口语交际是训练转述的能力,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话、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能力。我先让学生自读通知,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转述这个通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很简单,思考了一会儿时间,就举手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转述,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在学生们说的时候,我给了其他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同样是表达的训练,我给学生们提供了我觉得我认为你说的等句式,让他们有一个意识,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和同桌练习转述,明确转述时把内容说完整、说准确,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说错。最后,我又进行了延伸,巩固了学生转述的能力。我给出了其他几个事件,让学生进行转述,通过实战提高转述能力。

    转述句课件 篇6

    1、创设情境。

    (美术老师走进教师)语文老师:*老师,你有事吗?

    美术老师:*老师,打扰您了,请问**同学在吗?

    语文老师:对不起,他请假了,您找他有什么事吗?

    美术老师:明天下午,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通知他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请您一定要转告他,谢谢!

    2、(面向全体学生)**同学请假了,你们有办法帮助老师完成这项任务吗?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打电话、到他家告诉他、写一张条子......

    4、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学会转述

    讨论交流

    上课伊始,在美术老师的友情参与下,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境质疑,激发情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听、积极地想、积极地说,印证了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⒆灾鞒⑹裕废白

    1、找一个伙伴,互相练习说。

    2、指名学生表演。

    3、师生评价、补充、指导。

    4、小结:向别人转述事情时,必须先把内容听清楚,转述时才能说完整。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说错,还要注意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板书:听清楚说明白)

    ハ嗔废八

    指名学生表演

    评价、补充

    组织学生尝试合作表演,并在演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并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在随后的口语交际中扬长避短。

    1、老师这里有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请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到老师这儿来听,请他们传话给你们。

    2、反馈转述情况,评价最佳合作小组。

    练习传话

    反馈评价

    馐且桓龊献鞅热问降挠蜗贰0学会转述的口语训练置于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中,通过传话的游戏,再次让学生知道转述是要听清楚、说明白。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游戏活

    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1、听故事,并把故事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好朋友,请他们转述一件事情。

    转述句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重点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难点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具准备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

    谈话引出“转述”话题,把学生带入转述的情境,为新授做铺垫。

    教学

    ()分钟二、练习转述,学习文本

    (-)练习转述

    1.出示课本上的图文,了解交际内容:【出示课件

    2.尝试转述练习

    学生同桌自由练习转述,再分小组进行转述。出示通知,让学生感知通知的内容,为转述打下基础。

    (1)选择上面的其中之一个内容进行练习转述。

    (2)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大声地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看着屏幕把内容读一读。

    (3)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同学们,记住通知的内容了吗?请同桌之间互相转述。【出示课件4】注意: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板书:弄清要点,不要遗漏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4)组织评析: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家长,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人称的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1.再请出一组同学来练习转述。

    (师生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出示课件5、6]

    例1.

    李明(转述者):小军,我今天到图书馆看书了,看到了一则要求更换借阅卡的通知,我就更换了借阅卡,你抓紧时间去更换你的借阅卡。

    小军:什么时间截止?

    李明:本周日。

    小军:好,我这两天就抽空去,谢谢你告诉我这么重要的通知。

    李明:不客气,我们是朋友嘛!

    例文2:

    小英:小丽,明天我们就要参观博物馆了。

    小丽:是啊,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了。

    小英:老师还安排我们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呢!

    小丽:明天早上8点?学校北门?好,我知道了。谢谢你转告我。出示转述例文,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将范例与转述要点结合起来,为自己转述指明方向。

    小英: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实例练习。

    1.刚才那些同学转述得多好,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下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请他再说一次)

    2.师生合作表演

    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

    【出示课件7】练习一

    ★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明天上午9:00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照片到劳动局开会)表演打电话。

    【出示课件8】练习二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xx,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而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xx转述。

    4、让xx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教学生一些转述的技巧后,进一步练习巩固,为更好地转述夯实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9】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板书:弄清要点,不要遗漏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0]

    这学期,我们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周末带你们到书店看看课外书,并买一本《弟子规》。今晚同学们把老师的要求转述给爸爸妈妈,并叫爸爸或妈妈把听到的内容写在你的家庭作业本。

    转述【出示课件11】

    弄清要点,不要遗漏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转述句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转述事情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时注意人称的转换。

    3.跟别人转述时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感。

    2.授人以渔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并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

    3.迁移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引出交际话题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昨天老师让课代表转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谁来说说,昨天课代表代替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呢?

    (2)示例:与家长一起观看《朗读者》节目,并将家长的观后感转述给老师。

    2.师指名转述作业内容。

    3.转述家长的话。

    (1)师引导:你们的家长说了哪些观后感呢?

    (2)生自由转述家长的话。

    4.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课件出示课题:转述)

    5.引导明确转述要求。

    (1)师引导:刚才向老师转述了家长的话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转述,那谁能说说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根据生交流情况总结转述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说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

    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6.师小结:转述时要听清楚要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同学转述课代表的话,学生转述家长的话,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学生都兴致盎然。

    板块二 创设情境,落实交际要点

    1.根据通知,练转述。

    (1)师:图书馆出示了关于更换借阅卡的通知,需要你们转告给同学小军。

    ①课件出示更换借阅卡的通知。

    ②师引导模拟转述:现在老师当你们的同学小军,谁来将这则通知转述给我?

    ③师指名转述,师生评议。

    (2)创设情境,练转述。

    ①生自由读一读课本上列出的图文材料。

    ②生转述,师生评议。

    2.看范例,练转述。

    (1)播放小伙伴转述的视频;师生评议。

    (2)小组练习。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设置梯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转述,逐步落实3个转述要点。

    板块三 延伸话题,锻炼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练习。

    (1)师引导: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住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预设:请他再说一次)转述时还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有礼貌)

    (2)师生合作表演。

    ①情境一: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时有人打电话来……

    a。师生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于明天上午九点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彩色照片到公司开会)

    b。师生评议。

    ②情境二:指名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a。师在教室内说:“请你告诉××,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凤仙花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b。××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

    c。生评议。

    2.师小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

    (1)师引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设:听和说)引导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说。

    (2)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说:说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以听说训练为基础的,对学生的听说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交际的态度与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口语交际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长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做到了以下两点:

    1.课前准备,让学生得到训练。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课代表布置作业以及让学生转述家长的观后感。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这样的课前准备,不仅是一个课前调查,还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有效尝试。这样的训练有充分的情感基础,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的作用。

    2.从课内到课外,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注重引导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还重视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端正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转述句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转述”,是让学生转述一些事情,通过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围绕“通知”,提供两幅情境图和相关提示语,要求把事情转述给别人;第二部分是说明性的文字和一个小链接,提示了转述的要求和注意点。

    交流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进行多种方式的口语交际,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弄清要点,确保转述的时候,不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的过程中,注意人称的转换。

    3.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小奖品。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的一次转述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一下吧!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你”。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这组同学排成一个长队,然后我只把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接着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小声地说一次,不能让其他人听见。(传话内容:因为语文老师临时有事,本周五的语文课和下周二的美术课对调一下。)

    师:(请出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话吗?

    生:想。

    师:幸亏只是个游戏,不然可闹笑话了。

    师:同学们,刚才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注意什么呢?

    生1:转述的内容要听清楚。

    生2:转述时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生3:转述时要注意人称变化。

    师:的确如此,转述首先要听清楚,然后才能说明白。说的时候,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初步体验转述的形式,制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简单转述,弄清转述要点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几句话,咱们就先来练一练。

    [课件出示:(1)今天下午,四年级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师: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你的组员练习转述。然后,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我们来评比一下。

    生1:今天下午,四年级要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

    生2:明天下午,我们班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

    生3:明天的美术课,请大家带好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师:谁来说说看,这三位小朋友转述得怎么样?

    生1:他们转述的时候,都很有礼貌,搞清楚了转述的对象。

    生2:他们转述的时候,没有遗漏重要的信息,把转述的内容都说清楚了。

    生3:我觉得他们转述的时候,口齿很清晰,声音也很响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是啊!这三位同学表现得真棒!在转述的时候,我们要弄清楚转述内容的要点,转述的时候,不要遗漏了重要的信息。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进行转述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仪态大方。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转述练习,让学生了解转述的要点,为接下去转述复杂内容做好铺垫。

    三、学习通知,尝试转述表演

    师:同学们,看,下面这两个通知。

    (出示通知内容,即课本11页通知的内容)

    师:看清楚了吗?说说这两个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第一个通知告诉我们更换借阅卡的具体要求。

    生2:第二个通知告诉我们明天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地点……

    生3:第二个通知需要我转述给小丽。

    师:转述前先要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通知要分别转述给谁呢?

    生:要转述给小军和小丽。

    师:是的,我们转述时要注意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小组活动)

    出示小组活动提示:

    1.各小组任选一则通知进行转述练习。

    2.分清角色:小丽、小军、转述者。

    师:哪一组,先来试着表演?(汇报交流)

    师:你们觉得他们转述清楚了吗?

    生:很清楚,能将老师的话清楚地转告小丽。

    师: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通知,提取主要信息,弄清人称变化,使转述有的放矢。分组活动练习,呈现转述情境,语言环境显得真实、有效。

    四、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师:转述的作用可真大呀!多亏了你们,小军和小丽才能及时地、完全地了解了通知内容。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曾经遇到过什么情况呢?

    师:老师也曾遇到过需要我转述的情况。有一次,学校要求老师们开会,把通知告诉了我,让我去通知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可是通知的内容太多了,我一下子没记住,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你们帮我想一想,当转述的内容很多记不住时,该怎么办?

    生:可以拿笔记下一些重要的信息,转述的时候就不容易漏掉了。

    ……

    师: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请一位同学当孩子,一位同学当妈妈。孩子接一下老师的电话,并把电话的内容转述给妈妈。下面我们开始表演。

    师:喂,是小红同学吗?

    孩子:是的,老师好。

    师:下个星期一早晨,轮到你妈妈做义工,请8点前到学校门卫,穿戴好义工服。

    孩子:好的,老师。

    孩子:妈妈。刚才老师打电话来找你。

    妈妈:找我有什么事?

    孩子:下个星期一早晨,轮到你做义工,请8点前到学校门卫,穿戴好义工服。

    妈妈:好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她的转述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清楚,把老师的话都转述清楚了。

    生2:她能弄清要点,没有遗漏主要信息。

    五、总结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转述。

    师: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棒,你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我的表扬转述给你的家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电话情境,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使转述练习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鉴于此,在这节课中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乐说。在表演中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体现了生生、师生互动,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先利用游戏“说悄悄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转述出错了,所以教师揭题,讲解什么是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话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接着练习转述。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转述。

    一、体现情境性

    练习转述环节,利用课件出示文本内容,让小组成员之间练习,然后老师扮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表演练习转述。创设情景让孩子表演,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二、体现互动性

    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模拟生活场景,学习使用语言。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的表扬也成为学生练习转述的材料。

    三、体验形式的多样性

    在导入新课环节,传话游戏能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从活动中认识到了只有正确转述才能取得游戏的成功。从游戏中孩子们总结出了“学会转述”的要求。在交际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沟通。

    四、体现评价的重要性

    需要指出的是,口语交际课具有时效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及课堂表现给以准确、及时的评价,并且注重引导孩子互相评价。

    转述句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转述时注意人称转换。

    2.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二、教学重点

    记住要点,注意人称转换,准确转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四、教学实践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你听。

    出示课件2:

    教师选一名学生耳语,内容自定,选择适合转述的语言。如: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带你们去放风筝。

    教师追问:你们想知道刚才老师对这个同学说了什么吗?请他来告诉大家。

    预设:老师说,如果明天天气好,她带我们去放风筝。

    教师追问:对,他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我们刚才的过程,就是转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

    二、模拟书面通知,练习捕捉信息

    1.出示通知:学生细读通知,在课本上画出信息要点。

    出示课件3:

    通知

    2.小组合作,按要求,练习转述。

    出示课件4: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练习要求,梳理学习任务:

    提出要求:请把本通知转告给小组成员。

    转述者:记住要点,注意人称的转换。

    倾听者:认真倾听,没听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练习人称转换,学会应对

    1.出示情境图,完成转述。

    出示课件5:

    2. 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按提示要点转述。

    3.角色扮演,情境展示。

    出示课件6:

    情境一:给小丽打电话,小丽不在家,她妈妈接的电话,这时需要怎样转述?

    预设1:请小丽明天早晨8点在学校门口集合。

    教师追问:你讲清楚了让小丽做什么,但总觉得缺少什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缺少什么呢?

    预设2:缺少礼貌用语,应该称呼小丽妈妈为阿姨,并且缺少“干什么”,要告诉小丽妈妈让小丽明早八点集合去干什么。

    教师追问:那你能不能进行完善,再来打电话说一说。

    预设3:阿姨,小丽在家吗?(小丽没在家,你是谁呢?)我是小明,我想告诉小丽,让她明天早晨8点到学校门口集合,我们要去博物馆参观。(好的,谢谢小明。)

    情境二:给小丽打电话,如果只有小丽的祖父在家,且耳背。你该怎么办?

    预设1:我会稍后再打,怕祖父听不清,耽误了重要的事情。

    预设2:告诉他的祖父,我是谁,请小丽回电话。

    情境三:小丽接电话。

    预设1:小丽,明天我们去参观博物馆,老师让我转告你,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然后我们一起乘车去。

    四、创设情境,练习多种转述

    情境创设:

    出示课件7:

    学生自选情境,小组互助,练习转述。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转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交流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在平时多加练习。注意弄清要点,不遗漏重要信息,同时也要注意人称的转化。

    转述句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转述事情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时注意人称的转换。

    3.跟别人转述时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感。

    2.授人以渔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并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

    3.迁移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引出交际话题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昨天老师让课代表转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谁来说说,昨天课代表代替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呢?

    (2)示例:与家长一起观看《朗读者》节目,并将家长的观后感转述给老师。

    2.师指名转述作业内容。

    3.转述家长的话。

    (1)师引导:你们的家长说了哪些观后感呢?

    (2)生自由转述家长的话。

    4.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课件出示课题:转述)

    5.引导明确转述要求。

    (1)师引导:刚才向老师转述了家长的话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转述,那谁能说说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根据生交流情况总结转述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说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

    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6.师小结:转述时要听清楚要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同学转述课代表的话,学生转述家长的话,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学生都兴致盎然。

    板块二 创设情境,落实交际要点

    1.根据通知,练转述。

    (1)师:图书馆出示了关于更换借阅卡的通知,需要你们转告给同学小军。

    ①课件出示更换借阅卡的通知。

    ②师引导模拟转述:现在老师当你们的同学小军,谁来将这则通知转述给我?

    ③师指名转述,师生评议。

    (2)创设情境,练转述。

    ①生自由读一读课本上列出的图文材料。

    ②生转述,师生评议。

    2.看范例,练转述。

    (1)播放小伙伴转述的视频;师生评议。

    (2)小组练习。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设置梯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转述,逐步落实3个转述要点。

    板块三 延伸话题,锻炼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练习。

    (1)师引导: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住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预设:请他再说一次)转述时还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有礼貌)

    (2)师生合作表演。

    ①情境一: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时有人打电话来……

    a。师生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于明天上午九点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彩色照片到公司开会)

    b。师生评议。

    ②情境二:指名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a。师在教室内说:“请你告诉××,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凤仙花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b。××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

    c。生评议。

    2.师小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

    (1)师引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设:听和说)引导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说。

    (2)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说:说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以听说训练为基础的,对学生的听说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交际的态度与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口语交际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长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转述句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

    3.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重点:

    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的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结识话题。

    1.教师讲故事,导出新课。

    2.自由读书,什么是转述,在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认真听听清楚抓要点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创设情境:有一位同学病了,请把这个通知转述给他。

    2.练习转述,同学相互练习说说。

    3.表演汇报,同学评议。

    三、课外拓展,联系生活。

    四、总结。

    五、作业:把今天课的内容转述给爸爸妈妈。

    最新科技课件(集合12篇)


    作为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因此在编写时不能草率应付。需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思想火花和创造力。编辑向您推荐的“科技课件”,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科技课件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科技生活化的教育,离不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剥好壳的鸡蛋、剥了皮的水果、点心等食物给孩子吃,担心孩子剥不开、速度太慢、弄脏衣服、地板等。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也滋生了幼儿的依赖性。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糖果”主题过程中,我们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育还不完善的特点,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契机生成了“剥糖”活动,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各种包装的糖果若干,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剥糖果,获得感知的体验,逐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能力,体验成功剥开糖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体验分享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包装的糖果、盘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材料,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摸一摸各种形状、软硬的糖果

    请幼儿拿一颗最喜欢的糖果,讨论你拿的是什么糖果?摸起来感觉是软的还是硬的?

    2、闻一闻,请幼儿说一说闻到的是什么味道的糖果?

    3、看一看 这些糖纸的包法一样吗?

    二、操作探索

    1、剥一剥请幼儿剥开不同包法的糖果,将糖果和糖纸分别放在盘子里

    2、说一说 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观察并讨论自己是怎样剥开糖果的,并用语言重点说边缘齿形包装的糖果是怎样剥开的;利用多媒体再现幼儿剥糖的过程,帮助幼儿回忆加固经验

    3、记一记 自己的发现

    以集体记录的形式,记录剥糖的方法

    4、想一想 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又快又好地来帮助剥糖

    三、延伸活动:品尝糖果

    活动反思:

    一、提问简短、有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知

    活动中,我给幼儿准备了各种包装的糖果,通过摸、闻、看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各种糖果的不同;提问幼儿时也能注意问题简短、有效;

    二、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技能

    我请幼儿尝试自己想办法来剥糖,有的孩子用牙齿咬开,有的孩子用手用力撕开,有的孩子用剪刀剪开等;孩子们在探索中得到了成长与满足,他们不仅用语言表达了自己怎样把糖剥开,同时也记录了自己剥糖的方法;

    三、孩子们有愉悦的体验并进行了分享

    在品尝糖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奋不已,也与同伴们进行了分享,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四、注重细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开始前,所有小朋友都事先洗好手;品尝糖果后,孩子们都能自己收拾好糖纸与垃圾并将盘子叠放整齐;

    五、教师的即兴发挥与临场应变能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科技课件 篇2

    大班科学活动:中草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 唐文萍

    活动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初步了解中草药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参观的中草药。

    2、多媒体实物图片。

    3、药茶原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以前生过病吗?生病了该怎么办?吃过些什么药?

    2、介绍琵琶叶,让幼儿知道琵琶叶可以做药。

    (二)让幼儿初步认识生活中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

    师:除了琵琶叶,还有很多的东西也可以做药。今天老师就带了一些,请我们小朋友看一看,你都认识些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积极探索。

    2、组织交流。

    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3、师生共同归纳:这些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都是中草药。

    (三)了解中草药的防病、治病功效。

    1、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中草药,你们还知道哪些?

    2、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看到谁吃过。他们为什么要吃?

    (四)让幼儿品尝药茶。

    1、中草药可以怎么服用?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品尝各种药茶,自由交谈。

    3、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药茶介绍给客人老师。

    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明确了活动的主题。

    设计意图:

    通过看看、摸摸、找找、说说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自己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中草药,使整个教学的过程变成幼自主儿操作实践的过程,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探索精神。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探索勇于思考。

    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品尝,提供一种欢乐、宽松的交流氛围。

    利用教师资源,让幼儿自己去介绍,提供了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愿望。

    中草药, 大班, 教学

    科技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鸟类的特征了解甚少。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观察了解几种鸟类的特征。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观察几种鸟类的特征,知道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鸟类,学习观察的方法。

    3.了解爱鸟周的日期,愿意爱护、保护鸟类。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有关鸟类的图书、鸟鸣声

    活动建议

    一、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儿的兴趣。

    (播放录音)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小鸟的叫声。

    二、认识、观察几种常见的鸟,了解鸟类的特征。

    1.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图书

    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鸟?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什么地方?在幼儿讲述过程中,鼓励幼儿大声完整地讲述。

    2.出示啄木鸟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鸟?他的头上有什么?身上有什么?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有序的讲述啄木鸟的特征。

    3.教师继续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幼儿能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鸟类,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让幼儿认识其他几种常见的小鸟。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三、组织幼儿讨论:鸟类和人类的关系

    讨论:为什么说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我们人类总是捕杀鸟类,大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没有鸟,世界会变得一团糟,有了鸟类和我们相处,我们人类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为,鸟不但回吃虫子,还会做窝和保护森林,有的鸟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赏,有的鸟声音很动听,可供人聆听—所以, 我们人类应该和鸟类共同生活,友好相处,并要爱护鸟类。

    四、知道“爱鸟周” ,愿意爱护、保护鸟类。

    1.鸟类中的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 4 月底到 5 月初的一个星期,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2.讨论如何爱护鸟类。

    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爱护鸟类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活动反思

    新《纲要》在社会领域的目标中提到:“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小鸟做窝的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可以寻找不同的操作材料来解决问题,做不同的鸟窝;整个活动设计有浅入深,各个环节交替自然有序,逐步递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科技课件 篇4

    一、活动背景

    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2.在探索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三、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一条金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果珍、白糖、盐。

    2.人手一只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小勺子、半玻璃杯凉白开。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导入课题:

    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了解水的特性。

    1、幼儿进行观察活动: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我要变魔术了。(在鱼缸里分别放上金鱼和彩球)

    师:哪个小客人来到了水里?

    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猜猜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师:为什么米里的彩球我们看不见,水里的小鱼却一下子就看见了?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请幼儿复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幼儿进行盛水操作: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瓶子、塑料袋、小篮、请你们选

    一样来玩水,试试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水没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师:我们发现水宝宝很调皮,总是从瓶子里、篮子里、袋子里往外怎么样?

    小结:水会流动。

    幼儿复述;水会流动。

    3、幼儿进行溶解实验:

    师:(给每位幼儿一杯清水)宝贝儿们,我们一起来喝喝看,水是什么味道的?小结:水是无味的

    师:现在请你们从桌上的白糖、盐、果珍……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建议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

    幼B:果珍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淡黄色。

    幼C:糖、盐、果珍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颜色了。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可是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请你喝喝你的水,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幼:我的水变甜了。

    幼:我的水变咸了。

    幼:我的水变得酸酸甜甜的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糖、盐、果珍跑到哪里去了?

    小结:哦!原来糖宝宝、盐宝宝、果珍宝宝放入水中不见了,是因为它们被水溶解了。来,告诉我,它们被水怎么了?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说果珍,有的说奶粉,有的说味精,有的说化肥,有的说感冒冲剂。

    (三)、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水宝宝的好多特点:水是无色透明的、水是会流动的、水是无味的、水可以溶解很多东西。水还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

    哇,水有这么多用处,它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也是小金鱼的家,看小金鱼在清水中游得多欢呀。可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

    幼A: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

    幼B: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

    幼D: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

    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不但要保护水,还要节约用水。好了,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浪费呀!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送教下乡的科学活动课,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在幼儿进行盛水操作这一环节,原本计划由宝贝们在几个大浴盆里玩并探索,结果由于场地太窄且没有浴盆的原因改为在桌面上进行操作,幼儿玩起来不是那么尽兴,不过孩子们却没有让我们失望,依然很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探索结果;

    宝贝们进行溶解实验时,有一个孩子的操作让人啼笑皆非,他把桌上的每一种材料都加到了自己的水杯里,结果大家品尝的时候他一个人呲牙咧嘴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课后该班的老师对我们表示了肯定,还说有一个平时一点都坐不住平均十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的孩子今天居然一次都没出去,玩得非常开心。说明这个活动对孩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是啊,科学活动就是要准备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探索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技课件 篇5

    学生特点: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二、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1)通过学习,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科学技术如何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的方法。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认识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

    (2)懂得科学技术如何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的方法。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的方法,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懂得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服务。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时)

    课堂导入,引入新课

    师:(引言)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

    学生活动: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利用设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好奇心理及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

    探究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指导并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3、教师出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情景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反映我国科技成果及发展的视频资料)。

    2、学生看课件及视频资料,并根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的结果,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4.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5、师结合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探究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知识拓展与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作业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板书设计:

    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课件 篇6

    高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机构,应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开展教育。音乐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的高校教育业往往忽视了对音乐素质的培养。许多高校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资源的分配都十分不合理,部分学校甚至从未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从而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低下,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及相关教育人员应从教学观念、制度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学生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使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内容具有相同的地位和发展机会。

    由于我国高校自19来进行扩大招生,使得高校的学生数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上参差不齐,给综合素质教育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音乐教育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前并未受过基础的音乐知识理论教育,难以跟上高校的音乐课程;还有另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对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及时的理解、吸收,给高校音乐课程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此外,在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高校的管理和资源分配也面临了更大的压力。尽管一些高校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课程,却在师资安排、设备配置上力不从心,也同样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

    音乐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学科,在师资培养上面临的压力尤其显著。一方面,由于音乐的专业性及技术性较强,原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十分稀缺。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其中也包括了对音乐教师的考核,从而给音乐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压力。再加上学生数量的激增,一般的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教授3-4个班级的音乐课程,一周的课时数也是其他课程教师的3倍左右,使得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高校为解决音乐教师稀缺的问题,往往聘用一些原本从事音乐工作却没有教育学知识和授课经验的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在授课的系统性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从整体上降低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音乐课程的教育常常需要专业设备的辅助,但大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费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为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专业的设备,使得许多内容的教授只能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配给每个高校的教育经费还在不断减少,高校无法承担购买诸如音响、乐器、专业书籍等必备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时间大大减少,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限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可以将音乐教育体制中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指导上,只重视对书本内容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实践。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有音乐的理论基础,却没有真正的音乐素养,不符合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选拔和淘汰机制不合理。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就是对学生天赋和领悟力的要求。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领悟音乐中的内涵和魅力。而高校的入学考核中没有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考察,使得高校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有很大的差异。

    (3)高校音乐教育缺乏办学特色。由于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长期忽视,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且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4)我国音乐教育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往往被视为次要学科,导致教育人员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要求低,在工作时时常照本宣科、应付了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方式上,我国的音乐教育人员也通常采用传统科目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实践性,降低了音乐教育的质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同样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数字音乐技术的产生就是科技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数字化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在其他学科的授课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数字技术引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方式下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缺陷。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音乐、视频等直接通过计算机播放,并且使信息的收集、整理更加便捷,解决了传统授课过程中对专业音乐设备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原本需要借助专业乐器和设备才能完成的练习。例如音乐的编排和组合原本需要有乐器、录音器、拾声器等多种设备,现在借助数字技术对乐器的模拟,只需要借助一台计算机就能完成编曲、录音等多项工作,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网络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也能极大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技术,教师能够突破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拓展知识和影像资料,使学生对于音乐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还能简化教师的工作流程,给音乐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上。

    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领悟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加强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音乐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投身于音乐教育研究,并建立一定的音乐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同时,高校自身也应提高对音乐教师的工资福利,使音乐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总之,在新的课程要求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尽管在音乐教育改革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但这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发展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能把握好这次机会,从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就能朝着更科学、完善的方向前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科技课件 篇7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本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紧紧围绕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2、围绕科学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开展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融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它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索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科学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我主要以动为主,以讲为辅。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

    2.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想像/调查了解/自主参与积极讨论等方式来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的极大好处以及它的两面性。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候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的是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候,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此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我就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原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共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科技成果、采访对象、大家的感受和认识、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有了电话、有了电视、有了洗衣机、有了冰箱、有了电脑、有了空调、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这一环节的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教师结合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三:科学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活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济的使用,除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动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供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思考/辨论/交流中认识到事物的的两面性,也就是说科技是把双刃剑,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

    教学反思:我在组织教学时,各个环节都围绕科技来展开话题,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索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以及它的两面性。我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了各种活动,承担了一定的任务,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做中不断得到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自已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既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科技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万花筒的实践活动,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万花筒。

    课前准备:长条小镜子、卡纸、铅笔、剪刀、胶带纸、彩色小纸片、胶水、透明玻璃纸、半透明塑料纸。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教学

    问:老师这儿有一件玩具,很多同学都玩过,这个玩具的外型是圆筒,透过它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停地转动圆筒,可以发现许多许多不同的花型,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万花筒

    出示万花筒,让学生尽情玩赏。

    这么漂亮好玩的万花筒,我们自己动手也能做出来呢。

    2、折开万花筒,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构造。

    现在老师将这个万花筒拆开,大家看看万花筒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外表:大花纸、小花纸各一张②外壳:马纹纸卷成的圆筒

    ③内芯:三块镜片、闪光片等。

    3、引导学生制作

    问: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万花筒里仅有一些闪光片,为什么能转出千变万化的花型呢?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三块镜片的作用,因此,要做好万花筒,首先要做好三棱镜。

    ①三块镜片组成一个三棱镜,每块镜片要对齐,每一头要对齐,三个角度要相等,用胶带固定好。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别被镜片划破手。

    ②用透明纸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放入十粒闪光片,再用透明胶固定另一端。

    ③用马纹纸卷成一个圆筒,筒的大小要调整到恰当大小,刚好能放下三棱镜,用胶带固定。

    ④在小花纸的中间挖一个洞,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

    ⑤下面将要给万花铜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用大花纸把万花筒外表装饰好,装裱时要做得光滑平整。

    4、归纳总结

    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作品归纳万花筒的制作步骤。

    5、评析作品

    同学们都完成了万花筒的制作,大家互相看看,哪些同学的作品外表漂亮、平整。再转动万花筒,看看花型变化怎样。

    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哪里没做好,自己修改。

    通过制作万花筒,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动手动脑能创造美丽的世界。

    科技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识,知道中国人是聪明勤劳的,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纸,举办“纸的展览会”。

    3、印刷厂印刷的录像。

    4、指南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分别发明于哪个朝代?是谁发明的?

    二、感受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科学探索愿望。

    1、造纸术真有趣。

    (1)参观“纸类展览会”。

    (2)感知纸的特征,帮助幼儿回忆和扩展自身的经验。

    启发讨论: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感知纸有厚薄,有光滑和粗糙,有颜色和光亮度不一样等多种特征)。纸可以做什么用?(如:书写、印刷、包装、做纸盒等)。

    (3)引导思考: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2、神奇的火药。

    (1)教师:你看过烟花吗,是怎么样的?你知道美丽的烟花用什么做成的吗?

    (2)我国在哪个朝代就发明了火药?

    (3)火药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

    3、指南针作用大

    (1)你们坐过船吗?为什么船能在大海上航行而不会迷失方向呢?

    (2)出示指南针并提问:我国在哪个朝代就发明了指南针?(战国时期)

    (3)你知道指南针最先是什么样子吗?现在又是什么样呢?(指南针最先用的材料是用天然磁石磨成的,现在我们是用人工磁铁,把磁针和分方位的盘装在一起,也叫罗盘针。)

    (4)请你谈谈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指南针?

    4、印刷术真方便

    (1)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有一本书看?许多相同的图书是怎么来的?

    (2)我国古代印刷方法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印刷有哪些主要步骤呢?(排版一校对一上色(印刷)一装钉。)

    (3)播放印刷厂印刷的录像,体验印刷过程。

    (4)印刷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小结:小朋友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发明比现在还方便的印刷方法。

    三、激发幼儿的爱国心。

    小结:四大发明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的,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发明,有很多科学家。我们长大后也要为中国人争光,好吗?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做一件小发明。

    资源库:

    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

    造纸术: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则用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记事材料。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 、鱼网等植物原料,经挫、捣、抄、烘等工艺制成的纸,人称蔡侯纸。

    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复使用。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

    科技课件 篇10

    摘要:在分析当前个别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实用时间、课堂学习投入度等方面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进而提高适应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改革成果,推进课改深化发展的关键其中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特征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不管从培养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是从其教学理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这个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文章以通过课堂调研为研究基础,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有效途径解决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次调查以我国沿海某省属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为研究总样本.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具体为行政管理专业二、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4个班156人,其中二年级两个班80人,三年级两个班76人。调查采用自编《高校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总体回收率87.3%为保证调查能突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特色,我们专门选取了六门核心课程作为此次调查的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是指课堂教学知识总量中学生真正受益、理解、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设该课程一堂课的教学知识总量为10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科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总体平均水平差距不特别明显最高的是行政法学81,最低的是公共经济学70。但每门课程中不同学生的有效知识量差异较大,在13—17之间,个体差异显著,两极分化较严重,同时我们发现,二年级三本生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可用时间是指可以用于教学的时间.实用时间是指实际用于教学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课堂实用时间,是获取教学改革成功的一大重点。设一堂课的可用时间为100,根据调查显示.各科教学实用时间普遍不高,从高到低依次为行政法学85,政治学原理80,公共政策学78.行政领导学77.人力资源管理学77,公共经济学70,实用时间在80%以上的只有行政法学,而学生个体差异也较大,标准差在11至14之间,说明寻求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学实用时间的潜力巨大。

    课堂学习投入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于课堂学习的程度。设课堂学习投入最高为100,5分表示上课分心现象严重,0分表示无分心现象,4分、3分、2分、1分,以此类推。根据统计,各科总体学习投入在66~82之间,课堂学习投入度从高到低排列为行政法学82,政治学原理77,行政导学76,人力资源管理学74,公共政策学73,公共经济学66,各科标准差差距不大,都在12~14之间,学生个体差异同样明显。与课堂学习投入度相关联的是学习分心度。其趋势与投入度吻合。课堂分心度从高到低的依次排列的是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切实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次调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是否得到训练和培养分为“非常好”“一般”“基本没有”和“根本没有”四个层次,调查各科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情况。在六大专业课程中,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般”的训练和培养,但也有的课程让学生们得到了较好的思维训练和培养.例如行政领导学,有32.4%的学生认为自身思维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在此门课上选择“非常好”和“一般”的累积百分比为87.3%。但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思维基本没有或根本没有得NiJiI练和培养,这在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和公共经济学课程上较为突出。在这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没有较大的差异。

    课堂提问是互动性教学的一个体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发言,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次调查根据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教师处理答问的方式、提问的密度和问题的质量把课堂提问分为“非常有效”、“一般有效”、“有效性较差”和“有效性很差“四个层次”,结果各异。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注意向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在一些课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课堂提问有效性总体良好,其中,行政领导学有43.7%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非常有效”。按选择“非常有效”和“一般有效”的累积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政治学原理98.3%、行政领导学94.4%、公共经济学93.1%、行政法学90.1%、公共政策学85.9%、人力资源管理80-3%。针对部分认为课堂提问有效性不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提问方式.尽量做到全班互动。

    关注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和传递学习信息等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本次调查以5分表示做得最好、0分做得最差,4分、3分、2分、1分以此类推。

    根据调查。政治学原理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和传递学习信息等方面做得较好,平均3.7分,有20.7%的学生得了5分的高分。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政策学在这方面较为不足,其平均分只有2.8分。从总体上看,各科标准差差异不大,学生普遍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加以个别指导与帮助。

    本次调查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区分为“终身难忘(精彩)”、“印象深刻(良好)”、“尚较满意(一般)”、“马马虎虎(较差)”、“浪费时问(污染)”五个等级,考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从调查显示。认为课程教学给自己留下“终身难忘”或“印象深刻”的学生不占少数,最多的政治学原理累积百分比为67.2%,最少的公共政策学为15.1%。但我们必须关注到学生选择对课程总体印象“一般”甚至“较差”或认为“污染”的情况。这些原因与上述分析到的问题是相关联的。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所改善.在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课堂实用时间、有效提问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一些课程在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仍存在较大的弊端。

    1.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片面认识教学“有效性”

    在现实中,个别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就完成了课程教学,对学生是否解决问题、理解教学内容关注不多,从而忽视了知识更新,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大部分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以师讲生听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笔记上,很少主动去学习、收集并研究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缺少独立思考,极少质疑教师授课的“权威”。可见,在大部分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太古板,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法占主流,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难易度认定上也大不相同,极易造成时间浪费或跟不上学习进程的情况。而教师在这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往往不知道这些情况,依旧按原定教学大纲进行。

    在认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问题之后.当务之急是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教学改革,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在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依然是:课堂教学主要还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授课,学生被动接受,教学主体的参与和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果欠佳,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相符。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尤其作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应区别于一般人才的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识渊博、身体健康、富有个性、开创精神并具有实践管理能力的人才口]。因而,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我国高校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教学改革并无大的起色,课堂教学方法差别不大,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

    (1)重视案例教学。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知识大都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不足。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在实践中寻找实例来加以说明.极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不能深刻把握所学理论知识和所学内容,缺乏实战经验,对其今后发展成为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极为不利。强化案例教学是进一步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一些课程(比如行政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政策等)中加大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的比重,建立案例库。同时,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局面。同时,还可开设专门案例课程,进行专题案例分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研讨式教学法。针对已具备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大三学年以上的学生,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给出研讨题目,在课堂上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课堂沟通的优化。纵向沟通方面,教师讲课应注意声音刺激的变换、语音的感染、表情的影响,微笑愉悦。横向沟通方面,兴趣、爱好、年龄的一致及彼此熟悉使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更为容易、自然与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班级教学中教师多学生少而导致的纵向沟通不力的状况。大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常用的组织方案是以讨论、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班级学生分组.在每组配备一到两名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成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横向沟通中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相对不足的状况。

    (3)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地位,把它放到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能切实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部门中了解其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未来将会从事的工作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等,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学生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互为条件,彼此衔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节约课堂时间,解放教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切不可依赖多媒体手段,使课堂变成了“一言堂”,而要严格控制授课节奏,注意学生记笔记以及消化理解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网络和电教等现代教学手段,建立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要求,在模拟教学实验室里,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有如前文所述的案例教学法。选择适当的行政管理案例。要求学生用行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不要求有具体的结论,只要求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来看待问题。力争把问题分析透彻;还包括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行政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程序和原则来处理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这一问题上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发展。

    科技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⒈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表格展示式。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活动二从“双刃剑”说起……

    ⒈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⒉在学生提出自己观点的基础上交流: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等等。

    ⒊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内容,讨论: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教材中以克隆技术为例,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怎样借鉴?

    ⒋全班交流

    ⒌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办一期手抄报。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具体的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能力。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⒍手抄报展示评价。组织学生阅读手抄报,然后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方面是:表述是否清楚有理;呈现方式是否美观有创意。

    第二课时

    活动三崇尚科学不迷信

    ⒈师:什么是迷信?在我们生活有哪些迷信现象?

    ⒉播放课件:(一些迷信活动、练习“****”的事例)展开讨论:你认为迷信的做法能战胜病魔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对刘思颖的悲惨结局你的感想是什么?

    ⒊专题声讨:封建迷信、邪教害人。

    ⒋你还知道哪些迷信、邪教以及伪科学欺骗人、愚弄人、害人的把戏?

    (师生列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关事例,进一步揭穿。如:算命、伪科学宣传的“特异功能”、“气功大师”等。)

    ⒌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认清迷信、邪教以及伪科学真实的丑恶的面目,为牢固树立相信科学不迷信的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⒍探究活动。

    ⑴师:怎样破除迷信?怎样抵制邪教、伪科学?

    ⑵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寻找多种方法。如:科学实验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法;事实破除法等。

    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⑷师:是呀,科学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的有力武器。我们应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破除迷信,抵抗污染的能力。

    ⒎宣传实践活动。崇尚科学,抵制迷信。

    学生分组或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宣传的形式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小品表演,可以是诗歌朗诵,可以是板报等;宣传的内容可以是歌颂科学的,可以是破除迷信的,可以是揭露伪科学的;可以是批判邪教的等。

    科技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螃蟹外形特征的认识,了解蟹螯的功能,知道螃蟹有再生的本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合作能力,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螃蟹有了一定的认识。

    2、课件、篓子十个、螃蟹仿真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复习巩固对螃蟹外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观察过螃蟹了,让我们变成小螃蟹,到池塘里去玩一玩吧!(找个地方坐下来)

    提问:

    我们来说说看,螃蟹都长得什么样子?(硬硬的壳、八只脚、两个大钳子、两只小眼睛、嘴巴会吐泡泡)螃蟹弟弟和螃蟹妹妹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弟弟:钳大,毛多,脐盖尖;妹妹:钳小,毛少,脐盖圆)(出示公螃蟹和母螃蟹图)我这里有两只螃蟹,谁是螃蟹弟弟,谁是螃蟹妹妹?你们都看出来了吗?

    师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我们知道了螃蟹有一个圆圆的身体,硬硬的壳,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小眼睛。

    二、了解螯的功能

    1、螯的主要功能

    师:小螃蟹真可爱,你们知道螃蟹什么地方最厉害?

    大钳子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它会干什么呢?)

    幼:夹东西

    师:可以夹什么东西呢?

    (1)幼:夹食物吃

    师:螃蟹喜欢吃什么?(小鱼,小虾、水草等)我们也来夹夹看:夹,夹,夹小鱼,夹,夹,夹小虾,夹,夹,夹水草。

    (2)幼:会夹人:

    师:当它遇到有别的动物来侵犯它时,就用他的武器大钳子来夹它了,它的大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还会发出不同的信号,当它的大钳子高高举起,是什么意思呢?(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吃你了)当它的大钳子往前伸紧紧摁在地上,就是告诉别人:别过来,这是我的地盘!当它的大钳子收在胸前,表示我认输了。

    情景游戏:呀真的有一只大章鱼游过来了,怎么办?孩子们别害怕,把大钳子举起来告诉它: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夹你了,夹他!(章鱼在远处游)警告它:叫你别过来,这是我们的地盘!(章鱼游走)大章鱼游走喽!

    师小结:(课件)螃蟹的大钳子真厉害,它不仅是捕食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这只螃蟹在干什么?(挖洞)用小腿拼命地扒土,大钳子把土推出去,新房子造好喽!赶紧住进去。

    幼儿学螃蟹造房子:小腿扒一扒,大钳子推一推,赶紧钻进去!

    (2)螯的再生

    师:有一天,一只螃蟹从家里出来玩,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

    提问:大鸟咬住了螃蟹的脚,怎么办?

    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看看螃蟹是怎么办的?(课件) (幼儿说出答案:理解自切)

    小螃蟹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它的大钳子却断掉了,怎么办呢?(幼儿想办法)

    师:看看小螃蟹是用的什么办法?(课件)

    小螃蟹脱壳了,又长出一只钳子来了。(引导幼儿说出:小螃蟹的钳子断掉了会自己长出来)

    师:原来螃蟹脱壳后,断掉的钳子慢慢地再长出来,它又长出了一个小小的钳子。神奇吧?

    螃蟹除了大钳子断掉了会再生,还有什么断掉了会再生呢? (脚、眼睛)

    你知道还有那些小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壁虎、蚯蚓、蜘蛛、海星等)

    师:动物世界真神奇!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的大钳子还有这么多本领呢,真是厉害,妈妈也想来看看你们的大钳子能不能干,妈妈要请你们帮个忙:

    3、游戏:两人合作运食物

    师:妈妈找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请螃蟹宝宝用大钳子把这些好吃的运到家里来,请螃蟹弟弟每人找一个站在旁边,我说开始,螃蟹弟弟每个钳子夹一个食物运到家里去,螃蟹妹妹在家里帮着数。时间到了请螃蟹弟弟回到原来的地方,请螃蟹妹妹数一数运了多少食物。(可交换玩一次)

    4、结束活动:

    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运了这么多食物,你们的大钳子真厉害,我们一起来练练我们的螃蟹功庆祝一下,螃蟹功准备(中国功夫)带上我们的食物一起去分享吧!

    活动反思:

    金秋十月,正是“菊香蟹肥”的时节,螃蟹成了这一季节最具特色的一道菜肴,小朋友们都吃过螃蟹,所以说螃蟹的外形特征,小朋友们并不陌生,(本次活动也是在幼儿对螃蟹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在螃蟹身上最具特征的就是它那两只大螯,所以我们就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螯的本领。整个活动动静交替,一气呵成。

    在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了螃蟹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外形特征,公母的区别等等。所以紧接着我就直接切入重点:了解大螯的功用。从孩子们对蟹螯的一些基本认识入手,引导他们了解螯的功能:自卫的武器,捕食的工具,推土的工具。运用情景游戏——扮演螃蟹斗章鱼,让孩子们了解到蟹螯放在不同的位置还表示不同的意思,过后扮演章鱼的老师对我说:他们真的夹我呢!夹得我好痛哦,我想大概他们真的把自己当成螃蟹、把章鱼当成了敌人了,可见孩子们投入程度有多深。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螯的再生,如果说螯的功用孩子们还有一些感性的了解,那螯的再生应该是从来没有接触到的问题,不要说孩子,就连成人也不一定对螃蟹的这一功能有所了解,如何让这一环节又有趣而又不失科学性呢,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直观认识到蟹螯的再生本领,并了解到再生出的蟹螯要比原来的小,以此拓展到其他部位及其他动物的再生本领,接下来的合作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扮演螃蟹运食物,不仅是以上环节的实际运用,对已有经验的再现,还将体育游戏、数学知识融合了进来,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也玩得非常高兴。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集合4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这篇文章笔者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现在向您推荐。开学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天都要花费时间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为教案是教师进行系统化教学的基础。为了避免忘记,还请您将本页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篇1)

    一、说教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成长为话题。

    单元目标是:

    1、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用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揣摩关键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爸爸的花儿落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叙说着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对父爱的缅怀,对成长的感受,整篇文章以毕业典礼为线索,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却不零乱。主要内容是 “父爱”、“成长”;表达技巧主要是,借物喻人,暗示渲染;抓住了这两个方面就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城南旧事》;

    (2)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3)理解课文标题的双重意义和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学习文章的拟题技巧;

    (4)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字词的情感。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会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追求成功,更要善于面对失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

    该目标的确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力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强化了德育训练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

    (2)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

    2、教学难点:

    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为了突破难点,设置了不少学生活动,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方法,边活动,边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感性材料的感受到理论的上升,水到渠成,符合认知规律,易接受。

    四、说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贯彻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所以本课的教学拟用情景教学法和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

    2、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主体,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方面采取了以下方法:讨论法、自主阅读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提前预习,扫清阅读的障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城南旧事》的资料。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的片尾插曲《送别》,学生欣赏,老师归纳:《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一个小故事,这是一段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的世界,去寻找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吧!

    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城南旧事》片段。简介作者生平思想,文学作品,走近林海音 。

    (2)指导学生积累生字词,为学习文本扫清障碍。

    3、用心听读,感受文本。

    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听,头脑中形成电影画面。借助语言和音乐的魅力把学生带入文本,使其有种美的享受,此时学生的思维也是高度集中的。听完之后让学生简要谈谈感受,教师就能够从他们所谈的感受中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从而有针对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

    4、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活动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文本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

    (2)梳理结构,划分层次。

    (3)作者是用什么作为全文的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的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本中哪些是写的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来的?

    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活动二:研读赏析

    围绕“爸爸在我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1) 文本中是怎样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了,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2) 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3)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并在课文中圈点勾画)

    活动三:讨论探究

    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并讨论一下问题:

    (1)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和感情?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

    (3) “我”是不是真正感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活动四:品味赏析

    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句子,初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写作特点

    (1)在细节的描写中体现深厚的感情和内涵,是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点。

    (2)在记叙中恰当的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3)本文朴实中蕴含真挚情感的语言风格。

    在重点探究这个环节中,由点带面,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收放自如。设置的问题体现了层级性,即前一个问题往往是解决后面问题的跳板,由浅入深,直到水落石出。充分尊重了初中学生思维跳跃性小的实际,也遵循了“循序渐进”这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总结反思:

    主人公 英子带着悲哀告别了童年,但此时的她已经长大了,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告别童年时,你将会发现,终将有一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会告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怀、一些爱,当你独自面对挑战和挫折的时候,需要镇定,应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心迎接未来。

    (2)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从课堂上的收获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再者,写一篇关于“成长”话题的作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出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课文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2、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小英子。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显然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二、目标分析:

    1、新课标目标的确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作者插叙的写法,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朗读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情感价值观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意图,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2、学情分析:新课标指出“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波澜起伏、情感动人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本课中贯穿自主互助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所以必须加强朗读教学。

    3、教法学法:我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诵读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用讲故事的方法,说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漫谈“父爱”引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掌握生字词,课堂中通过朗读进一步巩固。对于小说通过寻找线索从而梳理作品的结构非常有效,本文用“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作为线索窜联全文。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把握分析小说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迁移到课外。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父亲》“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人生在世,我们夸耀最多的母爱,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亲唱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字词,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期间播放《送别》的曲子。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三)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题目:a文中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b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c“花儿”在文中起说明作用?

    让学生或三人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以上题目,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爸爸喜爱花的较多,也可能是个严厉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爱心的人。在引导学生交流完第一个题目后,过渡到第二个题目:文中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幸福的,其实我们都有一位非常爱我们的父亲,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那作者是如何发现并表达的呢?

    学生能找出哪是现实的,哪是回忆的。回答出回忆的事情有:

    去医院探病 六年前迟到挨打 爸爸爱花 创练汇款 满院落花

    然后结合学生写作,指导写作技巧。

    关于花儿在文中的作用这点,让学生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地方,讨论明确花儿的线索作用,进一步结合题目理解。

    设计说明: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朗读体味: 指导同学们重点读爸爸逼我上学以及毕业典礼我急忙回家两部分,再次播放《送别》曲子,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

    (五)体验反思

    进一步提问:你有没有类似赖在床上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六)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今天的文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父亲,感受了那深沉的爱,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设计说明:

    布置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学中把读落实到写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效果分析:

    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在知道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时候,要从具体事情的叙述中,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感知,不能管中窥豹。对题目的理解学生也会有疑惑,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插叙和伏笔的巧妙运用,理解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体会父亲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作者的成长中得到其实,让他们能更深刻的认识生活、体味生活、理解亲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⑴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⑵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⑶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⑴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⑵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⑶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⑴ 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⑵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⑶ 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⑴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

    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⑵ 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⑶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⑴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⑵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⑶ “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⑴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⑵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⑶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课后心得】

    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味文中的情感”,以及本课关于“成长”话题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默读重点语段,把握父亲的形象;

    2、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父亲关爱“我”以及盼望“我”长大、懂事的感情;

    3、 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4、 感受父亲的情,结合学生自身经历、体验,理解父亲是怎样影响“我”成长的,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悟父亲对小英子的情感;把握父亲的形象。理解父亲是怎样影响“我”成长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对小英子的情感,结合学生自身经历、体验,理解父亲是怎样影响“我”成长的,

    2、学习品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方法;

    二、说教法

    1、点拨引导法 2、创设情景法

    三、学法

    1、品读法 2、讨论法 3、情境想象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形象

    1、速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毕业典礼过程中插叙了哪几个事件?

    2、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作者回忆了“爸爸在我参见毕业典礼前给我的嘱咐”、“赶我上学”、“让我寄钱”这几件事,通过品读语言,你能体会对父亲对“我”有什么样的情感?(幻灯出示品味语言的方法,教师示范一处后,学生先自己品味,然后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2、你有没有类似小英子被父亲打经历,你理解你的父亲吗?

    3、英子成长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爸爸对小英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四)父女对话,亲情在线

    结合课文内容,想像一下,爸爸在临终前会对小英子说些什么,小英子会对爸爸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分角色扮演)

    最新散文课件(模板4篇)


    “散文课件”需要您的关注,下面我们为您整理。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最初阶段,同时也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完整的教案则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仅供参考,请仔细浏览!

    散文课件 篇1

    20xx年5月29日

    《散步》教学设计

    伊川县直中学周粉霞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理解词句。

    3、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庭。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方法:1、品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我们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展示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理解文意,整体感知:

    1.听录音,边听边在自己易读错的字上注音,不理解的词作标记。

    2.请再读课文,《散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三、朗读品味:

    1.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根据学生喜欢不同的段落,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2..思考: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四、感悟亲情: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2.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而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小结:本段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整个世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正如本文所写,美好的亲情往往体现在平凡的小事中,细细回顾你的经历,让我们尽情的来抒写美好的亲情。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六、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作业:1.为父母做一件表达自己心意的事。

    2.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

    散文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3、感受父子情深,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教育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佳统美德。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父亲送“我”去上学,并在月台艰难地爬上爬下为“我”买橘子这件让人感动不已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

    新的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人文化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吸收借鉴更先进的文化元素,生活元素,丰富语文课的内涵,让学生吸取更多、更人性化的知识。在人情日益冷漠,代沟日益加深的今天,引导学生学好本课,陶冶他们的情操,增进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关爱他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佳统美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难点:体味父子情深。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理解及分析文章的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阅读为主,找出刻画最生动细致的地方,集中在买橘子的背影上,细细地揣摩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前文给出的背景,进入特定的情境,亲身感受体验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从而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父爱。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结合背景音乐,让学生阅读《儿子眼中的父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音像文件,调动学生多重感觉器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拓展迁移,让学生谈谈自己亲身经历中所体会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及自己对别人的关爱,从而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爱,懂得感恩与回报,并且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

    朱自清背影课文原文欣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然后他颠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欣赏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悼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他能够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特别是《背影》,表达了作者对其父朱鸿钧的深情和丝丝的怀念,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并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现代经典散文被收录在中学、大学语文课本中。

    但是,近来,有些人在网上对先生的这篇美文大加指责,并斥之为病态文学,叫嚣应当把斯文从中学、大学的语文课本中裁掉等等。看罢这些人在网上发布的文字,我心中不免有些凄惶,也有几番哀叹,眼前也不由得浮现出一群赤膊叉腰,张口唾沫四溅,闭嘴白沫满唇,翘足延颈,当街谩骂的泼妇形象来。如果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去衡量,中国五千年来的璀璨文化艺术几乎无不是病态的文化艺术,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了。而他们自己却又拿不出一篇,或者一件,他们自己的非病态的作品来供人们一饱眼福,这又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不仅联想起鲁迅先生“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战士和苍蝇》)的话来,并以此馈赠那些当街叫嚣的泼妇们。

    一、写作背景:

    《背影》一文,写于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忆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讲述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后,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奔丧。办完丧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则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今南京市浦口区惜别的情景。此文后来收在了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杰作。作者仅以一千五百字描写了一个生活片断,却能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写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二、思想主题: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百般的怀念。

    本文作于1925年,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的一段经历。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例,讲述了其家庭因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三、文章分析

    《背影》是记实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背影》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背影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乃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即从“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泪又来了”。以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然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旨在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其主要交代此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

    第二层:自“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始于“我说道”止于“……又来了”。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即最后一自然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三、艺术分析

    《背影》记事颇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吏送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是极平常的事,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记述的情景,对我们来说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其写作特点:本文通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的命题以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本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这样处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一、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二、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三、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因此,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具体说来,

    1.民族化。《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本文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3.朴实。《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夹杂。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最后一节既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因所表达的尽是家庭和父亲的困境和沧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许多文言词句,这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

    6、白描的技巧极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再如作者写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散文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

    2、集体交流特点;

    3、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

    三、精读品悟

    (一)举一反三:

    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

    阅读问题:

    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

    2、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

    3、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4、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

    5、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6、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读其他三篇。

    (提示: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

    (三)汇报交流。

    (以展示朗读、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拓展升华

    1、总结课堂收获。

    2、学到了哪些生存技能。

    3、假设情境:

    ①假如你被困荒岛;

    ②假如你被困沙漠;

    ③假如你

    被困森林。

    五、课堂总结

    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冒险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老师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执着的心。

    六、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整本小说。

    散文课件 篇4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充满诗意的散文诗,把在成人世界中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通过形象的比喻写得形象生动、童趣盎然,向幼儿展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我们旨在通过运用欣赏、讲、演、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幼儿发现散文诗中意境的美,理解散文诗中形象的语言,激发他们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欣赏、讲解、操作等形式,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中绿色的树带给大家的快乐,并运用动作表现散文诗中形象性的动词:争、钻、扑。

    3、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喜欢读绿色的书的理由。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的书》图书(做成树的外形)

    2、事先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一些树

    3、录制的配乐散文

    活动重点:

    帮助幼儿理解小鸟、风、露珠以及我喜欢读绿色的书的理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平时最喜欢读书了,你喜欢看什么书呢?(幼儿自由交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书,是一本你从没读过的书,你们看(出示自制图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过渡:到底谁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绿色的书》。

    2、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第一段的内容。

    (1)重点理解小鸟、风儿、露珠读书的那一段。

    提问:谁来读这本绿色的书了?

    过渡:小鸟(风、露珠)是怎么读这本绿色的书的?

    (2)教师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小鸟、风儿、露珠读书的那一段。

    提问:小鸟(风、露珠)是怎么读这本绿色的书的?

    (3)老师扮演绿色的树,请幼儿扮演小鸟、风、露珠进行表演

    3、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第二段的内容。

    过渡:那大家为什么都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呢?我们一起从散文诗中找到答案。

    (请幼儿听录音完整地欣赏散文。)

    提问:小鸟、风儿、露珠为什么都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

    4、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体验优美的意境。

    过渡:你们看小鸟、风儿、露珠都来读绿色的书了!(教师先示范操作)

    引导幼儿边欣赏散文诗边操作图书

    5、启发幼儿想象讲述。

    提问:还有谁也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为什么?

    你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吗?为什么?

    6、结束活动。

    师:你们看那边有许多绿色的树,让我们把它们变成一本本绿色的书吧!

    指导幼儿边欣赏散文诗边制作绿色的书。

    附散文诗:《绿色的书》

    一棵棵树,是一本本书。

    一片片叶,是书上的一页页纸。

    小鸟读书,叽叽喳喳,争个不停。

    风儿读书,钻进书里,沙沙作响。

    露珠读书,扑进书里,滚来滚去。

    绿色的书,香香的,开满了鲜花。

    绿色的书,甜甜的,结满了果儿。

    难怪大家这么喜欢读绿色的书。

    最新统计课件集锦4篇


    在正式上课之前,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并编写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尤其是想要为课堂注入浓郁氛围的老师必须重视教案课件的质量。那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阅读本网页上的"统计课件"文章,您将有可能对此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您能够收藏本页面,以便日后查看。

    统计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难点: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凤凰山主题图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了,这就是北仑的凤凰山主题公园。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调查表,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前两天呢,费老师对四年级160名同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凤凰山活动项目你最喜欢什么?

    师:调查后呢,我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你仔细看,上面一行是项目,有旋转木马、立体电影、激流勇进、海盗船。下面分别是男女各项目喜欢的人数。

    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什么?

    (1)、引出条形统计图

    过渡:师:同学们都观察非常仔细,从这张统计表中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来绘制统计图吗?

    男女生动手操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请我们班级的男生完成练习纸中左边的——男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女生则完成右边的——女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左边这张图是反映男生各个项目喜欢的人数,右边呢,反映了女生各个项目喜欢的人数。仔细观察你们绘制的这两张统计图,想一想,老师如果不看统计表,只看统计图,有没有办法一眼能看出旋转木马男生喜欢的人数多还是女生多?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好的办法,把这两张图中,男女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全绘制在一张统计图中呢?

    课件简单演示同学们设想的统计图。

    (预设一: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在男生的基础上再往上画女生。

    教师引导: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意见吗?能一眼看出这个项目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

    预设二:如果学生一下说出了把男生的画左边,女生的画右边。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再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预设三:如果学生说不出,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单式图。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横轴上的项目和纵轴上的数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横轴上每个项目的人数。

    引导:师:那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把他们男女生的总人数合并在一张表格中呢?

    (3)、学生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要求在一张统计图中展示所有的信息。在尝试着在练习纸中间的这张图中画一画。

    2、作品展示

    师:谁能给他提提建议,怎么样能更明确,更清晰,哪里还可以改进?

    先选择1、2个涂得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班级里展示,渗透认真、仔细的品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幅图,这里的淡绿色纵条表示什么?深绿色的纵条又表示什么呢?

    质疑一:师:这两条,哪条是男生,哪条是女生啊?别人怎么能看清楚呢?

    质疑二: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不同性别,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但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想出的方法是: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涂出一个小方形,写上表示的是什么,他们把这个叫做统计图的图例,“图例“是视图者看懂统计图的关键,所以,人们在绘制这种统计图时,往往先确定图例,现在同学们利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把四年级同学凤凰山喜欢的活动项目都绘制在一个统计图里吧!

    (预设:同学肯定认为,在条形的上面写上男、女,男、女的方式——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

    横轴下面写得是什么?---项目名称,还要有说明——项目,纵轴上要写上单位。还有统计图的名称。

    师:现在请你把刚才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师:谁来说说看,画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别忘了:统计图的名称、横轴上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纵轴上的数量和单位,及图例——课件演示)

    师:那统计图上的纵条是怎么来的呢?左右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课件演示拉过来的过程。

    三、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

    1、分析数据

    师:看着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这个统计图分析了四年级同学凤凰山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情况,大家探索出了统计图不仅显示了男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而且,还显示出了女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师:相对来说,我们最开始绘制的那些只能统计一种量的,这些是“单式条形统计图“

    4、对比分析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小结:在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展示一种数据的情况,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各个量的变化过程。

    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提供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过渡: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愿意花钱去体验刺激的活动,进而带动了一系列的消费,凤凰山周边超市的营业额也随之上升。请看一看小超市棒冰和牛奶在4个月中销售情况统计表。

    师:同学们能根据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吗?请你完成在练习纸中。

    2、复习画条形统计图的注意点及纵坐标的确定

    展示学生作品,师: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整吗?请你给他补充一下。

    师:他这张图纵轴每个单位表示多少?这张又表示多少呢?都对吗?

    3、分析数量关系。

    师:你能分析这张统计图上的信息吗?

    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该如何进货?

    师小结:通过这张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很多情况,也能预测事物变化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3、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五、联系生活、拓展介绍。

    师: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与横向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的作用,还可以介绍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关注知识的延续性。

    六、根据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并分析数量关系。

    1、根据图完成表

    师:这是几届奥运会美、中、俄三国金牌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在每一届中每个国家获得的金、银、铜奖牌分别是几枚吗?

    2、观察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3、根据你们的分析,请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绩会有什么趋势?

    4、通过分析,你想对中国的体育健儿们说什么?

    统计课件(篇2)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操作和思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前不久,我们漆桥中心小学三年级同学举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老师统计了男、女生套中的个数,并制成了统计表。

    2、男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小钢张明王宇陈晓杰

    个数4896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吴燕刘晓娟史敏敏孙云

    个数8645

    师问:男生几人参加了比赛?女生几人参加了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比出谁赢了呢?学生观察表后回答:

    男生一共套了多少个?4+8+9+6=27(个)

    女生一共套了多少个?8+6+4+5=23(个)

    结果是男生胜了。

    3、师:哎呀!男生赢了,女生输了。为了增强实力,女生再派1名代表参加比赛,和实力强大的男生进行了第二次的比赛。老师统计了第二次的比赛情况制成了统计图,我们看男、女生分别套了多少个?(板书:6、9、7、6)(10、4、7、5、4)

    请你算一算这一次男、女生的总成绩分别是多少?

    6+9+7+6=28(个)10+4+7+5+4=30(个)

    这次比较总数,结果是女生获胜!

    4、对这样的比法,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人数不一样,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第一次比赛我们不是比较总数吗?

    5、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同桌交流。(分别算出男、女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圈呢?先想,想好后同桌交流。

    想出几种方法?(必要时可以写写)

    6+9+7+6=28(个)28÷4=7(个)7就是6、9、7、6这组的平均数。板书:7

    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在图上移(移多补少)板书

    那么你能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

    学生计算后汇报,师板书:10+4+7+5+4=30(个)30÷5=6(个)

    6就是10、4、7、5、4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圈要除以5,而求男生时为什么除以4?

    5、现在你知道男生胜了还是女生胜了吗?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女生多,表示每个男生套中的都比女生多吗?你能举举例吗?

    这个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平均数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一队套圈的整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一个人真的套了7个。

    6、(1)我们算了2组数的平均数了,现在同学们来观察平均数和原来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观察平均数7和原来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a、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有比平均数多的,有比平均数少的,还有一样的三种情况。

    b、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

    (2)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还有些数和平均数一样。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师: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能用小棒代替把它们移一移。

    师:在移之前想好了怎样移?同桌的先说,再移,台上的3个小朋友互相商量一下,再移。

    学生移好后,说说移的过程。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

    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丝带,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丝带平均长度是多少?

    同学们先估一估,平均长度在()㎝和()㎝之间,为什么?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之间。

    再算一算,写在自备本上。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和再平均分。

    3、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产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等。

    4、辨一辨

    (1)漆桥中心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是38岁,那么诸老师一定是38岁。

    (2)漆桥中心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马倩同学不可能捐4元。

    5、说一说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平均身高是怎么算出来,把篮球队员一共的身高除以篮球队员的人数。

    6、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统计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

    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

    (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

    4、归纳:

    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

    三、巩固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五、课外延伸,感知应用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统计课件(篇4)

    一、说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92-94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

    二、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没有的多种统计方法,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三、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教师还设计了“统计小组同学的铅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

    可以用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填表,汇报方法

    2、观察统计结果,哪种文具用得多?哪种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最新英语课件(合集4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为您可能需要的英语课件,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英语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并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 his, hers,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使学生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box, book, eraser, ruler, schoolbag,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ine, yours, his, hers名词性物主代词。

    (2)a: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3)a: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b: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

    c: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box(boxes), book, eraser, ruler, schoolbag, dictionary(dictionaries)等。

    b:重点句型: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ine, yours, his, hers名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钢笔、铅笔、铅笔盒、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学生觉得自然有趣。

    step 1 warming-up

    复习

    老师提问上节课学过的介绍人物句型:

    This is my…

    学生回答

    Step 2 presentation

    1、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This is my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学生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写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2、学习新句型:

    手指学生的书说:This is a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your book?

    引导学生回答:Yes, it is.

    手拿书问:Is this your book?

    引导学生回答:No, it isn’t.

    然后指一个同学的铅笔问:Is this your pencil?

    叫另一个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his/hers.

    如此练习几组,让同学们明白重点句型。

    再要求学生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学生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step 3 practice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1b和2a的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step 4use

    游戏能促使学生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识别学习用品名称”,通过归类,记忆学习用品单词。

    “I am Bao Qintian”,通过图片,运用以上所学的句型找出物主。

    step 5 exercise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编写对话,进行检查

    step 5 summery and homework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鼓励学生下课多加以练习。

    布置口语和书面作业。

    英语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是12个月份的名称,包括了听说认读。学生听说问题不大,但是要认,甚至是缩写,对中下生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本教案从有趣的“Let us chant”引出12个月份的名称,通过背诵、默写,使学生轻松掌握。本单元的主题句:When is your birthday? 因为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相当于日常口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本课时拓展至“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涉及到询问别人的生日,家人的生日,为家人制造生日表格等,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阅读打好牢固基础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说、读、写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May. My birthday is in June. 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too.

    (2)能听懂、会说课文的内容,并能完成课本下面的表格和相关练习。

    (3)能够掌握询问他人生日的方法:When is _s birthday?并能流利回答:His/ Her birthday is in ...

    (4)能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结阅读方法,并安排了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加强。

    (2)通过多媒体直观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家人。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重点掌握如何询问别人的生日: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2)教学难点是掌握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

    Step1. Pre-reading

    1. Lets chant:(课本P26)

    2. Read the words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3. Revise:

    When is your birthday ?

    When is your motherbirthday ?

    When is your fatherbirthday ?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节奏感强烈的Chant 复习学过的单词,避免了枯燥,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单词过渡到句子的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好了铺垫!)

    Step2. While-reading

    1. Skimming.

    T :(PPT 出现本课主角:John.) Who is the boy ? Ss: He is John.

    T:Who is the woman ?

    Ss:She is Johns Grandma.

    T: What is John doing ?

    Ss: He is making a birthday chart.

    T: Do you know when his birthday is? Open your book. Read and circle the date.

    When is John’s birthday? (read and circle)

    Learning tip ①(学习方法小提示):在阅读短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快速浏览,获取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同时给他们介绍了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更容易表现自我!

    2. Scanning.

    (1)Read and underlin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John,s family ?

    Who are they ?

    ( 2 )PPT出现John 的一家,教学Uncle Bill Aunt Mary Cousin Alice

    【预设】:学生在看此图的时候,可能不会读叔叔和阿姨的单词,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反复练习几遍。)

    【设计意图】:扫清课文难点,解决学生困惑。)

    Learning tip ②(学习方法小提示):

    在阅读时如需要寻找细节信息,应该放慢阅读速度,在找到的关键信息处划线或做标记。

    ( 3 )小组合作填写Birthday chart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让学生们顺利的找到相关的人物,并能在图片和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很好的完成老师的任务。)

    (4)做课本上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3. Listen and read

    Th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录音的帮助下,模仿阅读,很好的引导孩子们的英语阅读。)

    Step3. Post-reading

    1. 分角色读。

    2. 试着背诵深颜色句型,小组检查。

    3. My family(这是本课的拓展练习,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

    I have a happy family! There are 3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dad, my mom and me.

    My father’s birthday is in March.

    My mother’s birthday is in June. My birthday is in July .

    I love my family!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任务中完成书写,达到本课时的“书写”的教学目标。)

    Step 4. Homework

    1.copy the sentences three times.

    2.Make a family birthday chart of your own, and remember the birthday of your family.(给自己的家人做一张生日表,并牢记每一位亲人的生日)

    英语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开心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同学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绩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规范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同学掌握表达自身喜欢与不喜欢的句型:

    ① Do you like …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 )

    ② I like … 。

    2、学习认读单词:soccer baseball badminton tennis basketball dodge ball volleyball ping—pong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同学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扮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沛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表达自身的喜爱与不喜爱的事物、活动、各种运动等,在语言交流中交换被此情感信息。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询问喜欢什么的句型:Do you like … ?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同学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实物(各种球),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以每4人一小组,用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名字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同学互相交流,切磋,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同学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实物和图片相结合,在扮演时带上各种可爱卡通人物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同学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同学想说英语的愿望,也有利于同学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堂上老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同学渴望胜利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同学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布置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实物(各种球)、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的组标、头饰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 : Warm—up (热身运动)。

    1)录音播放愉快的英语歌曲:Do you like baseball渲染课堂气氛。

    2) 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同学到讲台前,背对同学戴上Gogo Tony Jenny Kitty cat 的头饰,扮演上个单元的对话。

    3)检查上节课安排的手工活动:画笑面。(小组活动)

    Step 2、Presentation (新知导入)。

    1)教师把自带的`各种球在课堂上出现出来并询问: What’s this ? How to say in English ? Do you like … ? 然后教师带着开心的笑容反复用Do you like … ?询问同学们,这样一来Do you like … ?这一句式就会在情景中被输入。

    2)教师拿着棒球的图片说: This is a baseball 。 I like baseball 。 Do you like baseball ? 然后出示不同的球的图片,并用Do you like … ?这一句式继续提问。

    3)每组同学拿着自身课前准备的图片在组内进行练习,然后选代表在班内介绍自身喜欢的球类运动。

    Step 3。Intresting Practice (趣味操练)。

    1)玩比大小游戏:每组、每轮各派一名选手参赛,在讲台上抽出一张图片,根据图义说句子。This is … 。 I like … 。 Do you like … ? 说对的奖励小组小礼物一件,能每张图片都准确无误的说出并用Do you like … ?句型向其他同学提问的小组加3分,能说出图片,但对Do you like … ?句型不熟悉的小组加2分,几轮后统计得分,为获胜队颁奖。

    2)玩猜谜游戏:教师用实物(各种球)让同学猜,假如能猜对的同学加小组2分,答对并且能用句型: I like … 。 Do you like … ?来与另一同学对话的加小组4分。

    3)同学拿出自身准备各种球,教师发出指令:baseball ,同学即出示自带的baseball,并用句型: I like … 。 Do you like … ?进行口语交际。

    4)各小组以本节课所学主题为中心进行口语交际。

    Step 4。Consolidation ( 巩固复习)

    1)以歌曲:Do you like baseball ? 来复习巩固新知。

    2)教师引导同学用所学过的球的名称来替换歌曲中所提到的球

    Step 5。Ending ( 小结并安排下节课任务)

    1)总结小组的战利品数目,同学掌声祝贺并鼓励未获胜小组下节课继续努力。为激活下节课气氛打下了基础。

    2)安排下节课任务,请同学用已有的知识自由寻找伙伴扮演对话。

    英语课件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叫——,来自——,我所教授的科目有: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剑桥少儿英语一级和剑桥少儿英语二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上册第三单元“I like apples”第一课时。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I like apples”是《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上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apple苹果、pear梨、banana香蕉、orange橘子、peach桃子,本单元是在以上基础上接着学习各水果的单词、英语句型“你想要什么”“你喜欢__水果吗”及简单的英语名词单复数的变化。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名词变复数做了良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所学水果类单词

    2、掌握本课所出现的水果单词变复数后的发音

    3、初步掌握英语名词单复数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剑桥少儿英语的教学标准,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新单词:mango芒果、grapefruit柚子、pineapple菠萝、watermelon西瓜、coconut椰子正确读法与写法。

    2、初步掌握名词变复数的几条简单的变化规则,如:mango和peach的复数,在后面应加”—es”。

    3、本课’”like”后应加水果的复数,”some”为“一些”,也应跟复数形式。

    4、I’d like=I would like,而不是I like。

    【最新古风课件(集合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