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忆江南课件
  • 忆江南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22

    忆江南课件。

    想要让这篇文章更换一个风格,可以这样改写:

    针对您对于什么主题内容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已经为您准备了一份“忆江南课件”,只供您参考,欢迎查看。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编写高质量的教案课件也必须是每个老师的基本功之一。教案课件对于老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成为老师备课的精髓所在。

    忆江南课件 篇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能不忆江南?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

    忆江南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春》。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3.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一、导学: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

    (你来!流利!真有感情!你会的真多!)

    (图片以及古诗)

    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3、《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怎样的李白?

    (请你回答。你也想说,请,)正如你们感受到的,这是有情有义的李白。(板书:有情有义)

    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一)、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得很慢,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

    (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二)、细品诗意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好一座寂静清幽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感悟孤独

    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你们很善于推测。)

    (介绍背景)的确,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时候。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xx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

    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听得出,同学们感悟很深)齐读。

    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

    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

    (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李白啊!

    五、测评

    1、课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读,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

    你来读读。请你读读。很深情。让我们齐读《秋浦歌》。

    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李白,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你要乐观、坚强、开朗起来。

    你还记得《赠汪伦》吗?同学们齐

    还记得《静夜思》吗?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

    李白啊李白,我们都在怀念你,你并不孤独!

    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2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出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同学们, 你知道这句谚语的意思吗?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出示资料来简介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君山在洞庭湖中,山上有诸多名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初读全诗。

    2、再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

    (1) 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3、细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山就是指君山。

    洞庭湖和君山 ,就像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翠,

    白银‖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5、 知人论世,悟诗情

    五、测评:

    (1)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作业:

    1、背熟《望洞庭》。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这首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一、导学: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这首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教师补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同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可欣赏插图。)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即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五、测评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忆江南》。

    忆江南课件 篇3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1、示范读、激趣。

    2、品味读、悟情。

    3、想象读、入境。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师:(课前交流一分钟)同学们好,认识你们很高兴。

    生:老师好。

    师:老师想听你们用无锡话向我问好

    生:无锡话问好。

    (全场笑)师:面朝台下听课的老师们,大家也用无锡话向他们问好,欢迎他们来到无锡。

    生:老师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无锡。

    (无锡话)

    (全场一片欢笑的掌声)

    师:昨天汪老师观看了你们在开幕式上的演出,你们的朗读让我很感动,我想这是清清的长江水滋养了你们,让你们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如此懂得颂读中华经典诗文,所以老师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诵读古诗词,好吗?

    生:好。

    师:开心吗?

    生:开心。

    (大声地)师: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诗词的课堂。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汪老师这是第一次来无锡,但当我一踏上无锡这块土地的时候,我心情很激动,因为我曾在无数次诵读古典诗文的时候,无数次的神游此地,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板书(江南)

    生:齐读:江南

    师:读了这两个字,你们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你已经读过这首词了,真好,今天老师就是想向你们领教这个经典名句。还有想说的吗?

    生:江南最美是太湖。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江南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配乐播放江南最具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解说:这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师:这就是你引以为自豪的水乡──生:江南(齐)

    师: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又创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板书:忆江南

    师配乐范读。

    生自由读。

    生(个别)读。

    师:读得不错,不愧是江南这诗词故乡的孩子。

    生:齐读。

    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生:忆,是回忆,怀念。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生:是诗人想念江南作的诗。

    生: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诗的题目。

    师: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生我知道词在宋朝很有名师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生: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生:词牌是曲调的名字。

    师:对,可以这样说。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生:词有各种词牌。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

    师: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

    生:我知道西江月。

    生:渔歌子生:水调歌头、长相思。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生:通过查阅了资料。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这一点对学习古诗词很重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好的方法先来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生自学、自读。(配有优美的古筝乐)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一下吗。

    生: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师: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生: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师那就换个字,江南美,不更好吗?

    生:我觉一个好字说明江南不只是景美,还有很多的好。

    生:一个好说明江南各方面都很棒,诗人非常喜欢江南。

    生:一个好说明诗人很喜欢、怀念江南。师:请你读一读。

    生:江南好!(大声赞)师:我听出诗人的赞扬之意。还可以怎么读。

    生:江南好!(小声叹)

    师:我听出诗人的向往之情。就这样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生:齐读。

    师: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生:谙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师: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你很会理解,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你认为这首词还有哪里写得好?

    生: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生: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学生鼓掌

    师: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生:老师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时声调较高,读春来江水绿如蓝声音很轻柔。生:听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诗中的美景。

    师:现在请同学生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播放音乐)生(闭目静听)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南一簇簇的红花鲜艳如火。

    生:我看到了江边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红艳光彩夺目,胜过燃烧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绿如蓝草,就像晶莹剔透的翡翠。

    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声情并茂地诵读)

    师: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啊?生因为我在读得时候眼前出现了我想象中的画面。

    师:很好,想象画面朗读,声情并茂,让听众也和你产生了共鸣。这就读出情,读出了味。

    师:日出花开胜火,男孩子读──生:日出江花红胜火(男生读)

    师:春来碧水悠悠,女孩子读──生:春来江水绿如蓝(女生)

    师: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这是个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不忆。

    师:请你读出不能不忆!

    生:读──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在哪忆江南?生洛阳

    师:可知道洛阳远在哪儿吗?

    生:在北方。(看地图,感受南北距离)

    师: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出示课件:《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生读。

    师:能借助注释读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吗?

    生: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而此时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却已是──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读)

    师:诗人触景生情,怎能不追忆江南春景?读

    生:(读)能不忆江南?师:从这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极度的思念之情。师:请你极度思念!

    生:(读)能不忆江南?

    (深情地)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无限得感慨之情。

    师:请你感慨!

    生:(读)能不忆江南!

    (略带伤感地)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师:请你赞叹!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在思念中赞叹!在赞叹中思念!

    生:齐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

    生:白居易怀念的还有我们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很风流。(全场笑)

    师:江南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生:我们江南的小吃多,味道好。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白居易曾在年青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阳,苏州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读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忘不掉的还有什么?

    生:诗人忘不掉的还有江南的人。

    师:带着我们的这些感悟再读这首词。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难忘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的事。

    生:难忘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师: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生:难忘江南美酒、美女。师: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生:在江南的事诗人都忘不掉。生:这是诗人对江南深爱的感情。

    师:一种江南情结!板书(情)

    同学们带着诗人那望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生齐读。

    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生:诗人走过大江南,怀念每一个地方。

    生:我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天。

    生:诗人想,我为什么生病啊,否则就在江南永久的生活下去,该多好啊。

    师:请你朗读这首词,把你这样的感受通过读传达出来,生读。(掌声)

    生:我听到了诗人对江南的爱和深深的怀念。

    师: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

    师生互动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情韵袅袅)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随着旋律唱起来,享受着文字的美,音乐之美,江南之美。

    师:哪位同学能背下来。

    生:纷纷举手背。

    师:所有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面朝听课的老师们,把这词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生:全体起立,齐背。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无锡天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下课。

    忆江南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

    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中,仰望山峰,低声吟诵。)

    2.解题。

    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3.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作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提示:

    尽:无,不见了。“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足讲,“相看两不厌”指诗人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表达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情感。“只有”两个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学习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

    老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2.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

    3.自学诗文,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并联系当时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作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提示:

    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过的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2.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词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的作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

    要点提示:“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

    篇末“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之妙。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

    1.两分钟记住字形。

    2.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地方。

    忆江南课件 篇5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忆江南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

    二、学习《渔歌子》。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一名学生自愿当小老师上台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台下学生可以对小老师问难质疑,小老师解疑,若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台下同学可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教师可引导、帮助。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解答、质疑中完善对这首词的理解。(着重理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拓展性练习。

    1、自学自解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晓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

    忆江南

    白居易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案点评: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忆江南课件 篇7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忆江南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晚年,回到故乡洛阳。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3)品析“谙”“好”。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料。

    1、欣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懂白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忆江南课件 篇9

    【968OK.coM OK语录网】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理解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能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吗?(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以为春天还没到没有开放,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在无力地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2、而此时诗人旧谙的江南却已是——(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体会此时诗人的心情,指导朗读

    (诗人很伤心。)

    (面对洛阳这冷清的春天,诗人想象江南这时已经花红水绿,怎能不思念江南?)

    (体会到了诗人那种极度思念的感情。)(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

    (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读)能不忆江南?

    (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五、由景及人,升华情感

    1、虽然相隔千里,纵有千山万水,也减不断诗人对江南深深的眷恋。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

    (白居易怀念的还有我们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

    (江南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在年轻时就喜欢游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要回到洛阳,苏州人民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民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苏州百姓为白居易送行都潸然泪下。

    师生进行送别情景再现。

    3、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请你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诗人忆什么?(诗人忘不掉的是江南的人。)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生读)

    六、拓展忆江南两首

    1、诗人用妙笔生花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结尾。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2、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忆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的故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难忘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难忘江南美酒、美女。)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3、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是诗人在表面的淡泊下仍然蕴藏的一股激情。是诗人对江南的情(板书:情)一种江南情结!板书(结)请同学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生齐读)

    七、诵词、唱词

    1、“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歌曲《忆江南》)

    2、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诗人去过江南,怀念每一个地方。)

    (我听到了诗人对江南的爱和深深的怀念。)

    (诗人在想,我为什么要生病啊,否则就在江南永久地生活下去,该多好啊。)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我读一句,大家重复后三个字。

    (师生互动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效果,余音袅袅。)

    (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随着旋律唱起来,享受着文字之美,音乐之美,江南之美!)

    3、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人生有回忆才显得更加美好,珍惜现在拥有的才能在日后有更精彩的回忆。希望同学们拥有美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板书设计:

    情结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补充材料: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

    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课件 篇10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2)“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诗词《忆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忆江南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四豪。

    十、作业。

    忆江南课件 篇12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上一篇:周计划学习实用

    下一篇:税率课件通用

    【忆江南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