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教材课件(合集10篇)
  • 教材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05

    教材课件(合集10篇)。

    教师必须提前计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编写教案课件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案和课件的不断完善,您是否也有在编写教案课件方面遇到困惑呢?别担心,编辑已经为您整理了标题为“教材课件”的相关资讯,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教材课件 篇1

    以一本教材作为一个单元,从中抽取相关的篇目,然后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部分文章进行整合,也是我们在进行整合性写作训练时常用的整合方式。如王坤老师设计的案例:《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莫怀戚《散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张之路《羚羊木雕》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1.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即用“景语”表达“情语”。

    图片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展示图片),它们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二幅图片,蓝天白云、黄绿点染的空旷原野,一个明丽的少女轻提裙摆,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轻快奔跑,一如她明快的心情,令人不禁被感染,无比的赏心悦目;而第一幅图片则是一片黑色,显得沉闷、压抑。

    我们发现,人物还是那个人物,给我们感受不同在于她身后景物的不同。在文学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点明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最常见、最常用和最能为文章添彩的莫过于景物描写,因此,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一、美段入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片段,如此美段,让我们一起来读。

    1. 出示两个语言片段: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同学们,这两段属于什么描写?

    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觉器官。

    (二)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上面文字中加粗的字词感情色彩非常鲜明,想一想,有何作用?

    明确: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变得坚强、勇敢。

    (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表达情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抓住景物特征。“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三、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关键所在。

    (一)下面两段文字中,加粗的词是每段所选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分别用这些景物抒发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明确:

    第一段是“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乐景”,第二段是“清冷、孤寂”的“哀景”。 朱自清在《春》中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用哀景抒发了伤心之情。

    由此可以想到情景交融的文章选景的一般方法是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也就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请同学们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星期日下午,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一)看看下面景物描写有什么错误?

    “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明确: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不相符合。(注意要点:情与景要和谐统一)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例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2.A题:今天水平测验,我经过认真复习,上学的时候充满信心。

    B题:由于昨晚看电视,我没有充分复习,上学的时候满心懊悔。

    根据以上提示,写一段上学路上所见景物的环境描写,借所写景物来表达出文中“我”的特定心情。

    ②景物描写要有序;

    ③描写要生动具体,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④80字左右。

    结语: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美景,以我心写我情,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七年级学生,对于景物描写这一描写方法并不陌生,但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七年级的训练体裁——记叙文来说,对于环境渲染、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结合主题阅读教学,我尝试着将七(上)课本上涉及的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例子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然后由《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篇目拓展,最后重点是学习写景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以我景抒我情。层层递进,先归纳学习,后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课文的经典写景语段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美文中,学得情景交融技巧,在写景记叙文中能有意识地大胆尝试运用。

    情景交融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景物描写语段,给学生以“景语”表达“情语”的意识,感受其魅力。再由主题阅读加以拓展,“赏景析情”,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

    课堂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有些知识要系统呈现,尤其对于刚升入七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所以第一环节“美段入景”对于景物描写的定义,我考虑了很久还是保留了。有些地方生成比预设的要好。比如我让学生回顾学习《春》时学到的写作手法,孩子们说的的确很好,如:使用修辞、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都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意料之外的好,这对于写法指导就更容易生成。所以本节课的这几个环节在时间上用时多了一点儿。

    这次主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学得写景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要点,学会情景交融,有意识地去尝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选取适合情境的景物描写,让景物描写能够在作文中起到精彩的点缀作用!

    教材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

    2、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识链接:

    堂馆: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馆在过去地位低下。

    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预习任务:

    1、认识8个生字,自学12个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2、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并进行组词。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抽读8个生字的读音。听写12个生字,组内的同学之间互改。

    2、互查多音字的完成情况。

    3、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然后进行交流: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4、自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后,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5、通过多种形式读一至三自然段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6、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B、“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在 全文中属于( )句。

    C、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教材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二、教学过程: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5.抽读课文,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6.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教材课件 篇4

    一、【教材使用】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1节《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在上个课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别,也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用途的关系,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教材安排使整个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全面性。

    三、【学情分析】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初中生的思维而言,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

    四、【教学任务分析】

    对于“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要求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用正确的科学观点分析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几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金属材料。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比较、分析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及广泛应用的原因,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它们的特点、用途而且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纷纷问世,极大地开拓了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影响这一点,在今天特别重要。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特点、用途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探究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突出科学探究、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的意识,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勺子。

    师问:老师若想自制一把勺子,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选择钢和铁中的哪种材质更好!生答:....

    师问:钢和铁有什么异同点吗?生答:......

    相同点:都有铁。钢是铁制成的,钢中有铁的成分。有方法能证明这个观点吗?

    (钢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上台演示:用磁铁能吸进铁,更能吸引钢。说明,钢中含有铁。

    钢和铁又不一样,钢不容易生锈,钢比铁硬。说明,钢中除了铁还有其他物质。

    出示PPT:钢,是含碳量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和碳的熔合物。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还有哪些金属物品?(身边的金属物品)

    学生回答......

    一、合金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金属物品的材质吗?

    教师举例:1元硬币:钢芯镀镍。水龙头:黄铜(铜和锌的熔合物)。18K首饰(项链):金银铜的熔合物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不是纯金属制成的,我们把这样的金属材料叫合金。根据以上的信息,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合金吗?

    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形成完整的合金的概念: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称为合金。(板书)

    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师: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金属物品都是合金,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活动任务单,我们的实验器材与物品有:

    铁钉(圆头型)、钢钉、酸溶液,铝合金(铝和锰的合金)、铝片、钥匙,焊锡丝(锡和铅的合金)、锡粒、铁片、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将结论填写在任务单中。

    1.拿出铁钉和钢钉,先观察它们的颜色,然后把铁钉和钢钉分别放在酸溶液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看哪个更不容易被腐蚀。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2.拿出铝合金和铝片

    用钥匙在铝合金和铝片表面刻画,观察比较它们谁更不容易留下痕迹。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3.取焊锡丝和锡粒放在铁片上进行加热,观察比较它们谁更容易熔化。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请下组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学生的结果:钢比铁不容易被腐蚀;铝合金比铝更不容易留下痕迹;焊锡比锡更容易融化。

    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说明:钢耐腐蚀性强;铝合金硬度大;焊锡的熔点低。(板书)(这个结论,有些学生也能总结出了)

    我们做了三个合金的实验,得到了合金的三种性能。合金的性能还有很多,课堂内不一一举例。

    思考与讨论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这两个问题:

    1.现代建筑物的门窗广泛使用铝合金,你能说说为什么不用纯铁或纯铝吗?

    金属名称熔点

    锡232℃

    铅327℃

    焊锡(锡铅合金)183℃

    纯铁制品容易生锈,质量大,使用不便;

    纯铝制品硬质小,抗压性弱.......

    2.我们平时常见的保险丝并不是纯锡或纯铅制造,是锡和铅的合金,请结合右表,说明原因。

    这是为了达到更低熔点的目的而加进去的。保险丝必需是易熔化的金属丝,才能在电流大时及时熔断,起到保护作用。

    未加入锡保险丝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们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性能来选择材料的。

    三、其它一些合金的特性及应用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合金物体还有:

    用黄铜制造的水龙头,因为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用不锈钢制造脸盆,护栏,是因为不锈钢具有稳定性强,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有些眼镜框架选用钛镍合金来制造,是因为它具有硬度较低,便于成型,具有高弹性恢复力的性能。

    看来,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四、演示合金物体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合金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神奇的变化。

    演示实验:一个记忆合金物体。

    这个合金它有记忆功能,我们把它叫做记忆合金。请阅读书本38页记忆合金的相关资料。

    问:记忆合金在哪些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答:记忆合金在航空、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在医疗上的运用,如:牙齿矫形。在航空领域的运用,如:卫星天线。

    思考:人造卫星的天线为什么要用记忆合金制造?

    在太空中,由于摩擦、高温、外力撞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变形。

    记忆合金在温度回复正常值时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就能更好的继续运转下去。

    五、可见的金属污染

    由此可见,生活中似乎处处都有金属材料,小到很小的细节,如一把勺子,大到高科技领域。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金属材料的应用这么广泛,必然会产生金属的废旧物品。如……废旧铝合金门窗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废旧金属物品?

    学生答......

    据有关报道,我国仅废钢去年就达1.6亿吨。若一辆货车载重3.2吨,这些废钢相当于多少辆货车。

    学生计算,得到5千万辆。

    问:有何感想?

    学生:每年的废旧金属产量太多。

    问:你认为对用过的废旧金属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回收。

    问:你有见过身边金属回收的现象吗?回收有什么好处?

    学生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说地很好。

    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要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

    铝罐,空调,电子产品中的金属等等,都可以分类回收。例如:铝罐加热熔化后,便可以制成新的用品我们应该让金属循环利用。

    我们身边有废旧金属回收厂。垃圾发电厂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我们平阳有了第一个垃圾处理厂,它的功能就是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由此可见,平时的金属废旧物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六、无形的金属危害

    类似这些,金属造成的污染是可见的,除此之外,金属造成的危害还可能是无形的。

    请看这个事件:日本的疯子事件。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一个小镇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体内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过多的锰离子是哪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人们常常把过用的废旧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之电池中的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污染的井水,引起了锰中毒。

    问:发生疯病的罪魁祸首是谁?

    (若学生回答废旧电池)

    最问:废旧电池扔在井边,就会马上形成这种无形的污染吗?

    答:电池中的金属转变成金属离子。

    你知道吗?

    电池中一般含有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铅、锰,等其他物质。

    一节电池就能污染60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了。一节5号电池会使1立方米的土地失去种植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乱扔电池。

    像这样的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我们身边,请看视频。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触?(无形的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后果这么可怕)

    视频中,村民的病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矿产污染了农田,镉中毒)

    我国是如何处理的?

    出示十二五规划。并且我国的处理已有成效。

    我们已经意识到可见金属污染和无形金属污染的危害,也正在危机中寻找生机。第十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于4月14至16日在天津召开。国际的会议也将于4月份,5月份,6月份分别在美国,香港,日本召开。世界各国对金属循环应用的重视,让我们对绿色金属充满信心。期待有那么一天,我们拥有充足金属资源的同时,拥有花园般美丽且健康的环境。

    教材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初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螃蟹赛跑。

    (课件展示),看!螃蟹选手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要开始赛跑比赛。小朋友猜猜看,你认为哪一只螃蟹跑得比较快?(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

    2。引入课题。

    师:现在你们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肯定的,它们一定会发生,或者不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能肯定的,它们有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深入探究

    过渡:那么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找一找其中的规律。首先,我们一起来做摸球游戏。

    摸球游戏

    1、 任意摸一个,全是红球。

    (1)小朋友,袋子里面是什么颜色的球?(出示装有六个红球的透明塑料袋)

    大家看到了,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现在老师把它装进一个布袋里,如果请小朋友从这个袋子里任意地摸一个球,注意:任意摸一个,就是不看口袋里,用手在口袋里把球搅拌一下,然后随便摸出一个。那么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指名学生来摸球(要求摸出后说说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 ),摸出后再放进口袋。

    (2)(几人摸后)师:如果继续任意摸一个,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能确定吗?为什么?

    (3)小结:因为袋子里全是红球,(贴画)所以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红球。(贴上“一定是○”)

    2、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1)小朋友再来看这袋球,(出示装有3个黄球,3个绿球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有什么颜色的球呀?

    老师也把它装在布袋子里,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师指着布袋说)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能不能摸到红球呢?

    (2)交流:谁来说一说,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能不能摸出红球?(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不能摸出红球。)你能肯定摸不出红球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在没有红球的袋里,(贴图)任意一个,不可能是红球。(贴上“不可能是○”)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小组活动)

    (1)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

    好!接下来,请每小组的小组长拿起塑料袋,从篮子里拿出3个红球放进袋里,再拿3个黄球放进去。

    (学生放好后)应该怎么摸呢?请小朋友们听仔细了。(课件演示摸球规则)听明白了吗?好,请小朋友按照顺序,开始轮流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组长对每人摸出的什么球做好记录。注意:摸的时候,要看清自己摸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还要看别的小朋友摸的什么颜色的球,想想和自己摸到的是不是一样?

    (2)这一次摸球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小组长先来汇报一下。(教师根据汇报在小黑板上作好统计)

    现在来看,我们全班每人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有多少次呢?(算出个数)黄球一共摸到多少次呢?(算出每种球摸到的次数)

    (3)讨论:在刚才的游戏中,小朋友们有的摸出了红球,有的摸出了黄球,如果我们再来任意摸,你认为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根据情况问学生:能不能肯定一定是红球(黄球)?还有可能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现在你发现口袋里有红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4)小结:我们发现,在又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子里,(贴图)我们任意摸一个,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会摸到黄球。(贴上“可能是○,可能是○”)

    4、延伸。接着我们来看这三个口袋,(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会是怎样的结果?

    、装花片比赛。

    说明规则:每组都有一篮各种颜色的花片和一个小塑料袋,请小朋友按要求选出一些花片装入袋内,注意一定要想好了再装。

    1.要求: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花片。

    在小组里讨论,你认为袋子里应该怎样装花片?然后在班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2. 要求: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花片。

    活动:六人小组合作完成。

    反馈:师有目的地请只装一种颜色花片的小朋友把袋子举起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集体检查装得是否符合要求。

    还能有其他的装法吗?请装两种和三种颜色花片的小朋友分别把袋子举起来,集体检查装得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现在你知道要不可能摸到红花片,应该怎样装?

    小结: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花。有很多种装法,可以装一种、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颜色的花片,但是不能装红色的花片。

    3. 要求: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花片。

    活动:每个小组开始装花。看看哪个小组装得快。

    交流:你们在袋子里装了几种颜色的花片?请装两种和三种颜色花片的小朋友把袋子举起来,集体讨论装得对不对?如有错误,加以纠正。

    现在你知道要求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花片,应该怎样装?

    讨论: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花,只装红花片行不行?为什么?你觉得在装花片时要注意些什么?(至少要有两种颜色,其中一种颜色是红的。)

    转盘游戏。

    1、分析:(师出示转盘)这是一个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在哪里?如果学生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2、体验: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刚才装花片最快的那一小组的小朋友上来,请你们轮流拔动转盘试试看,注意:每个同学只转两次,别的小朋友看清并且记住,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

    师:现在再来说说看,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傍在哪里?

    师:的确,在生活中有些情况一定会发生,有些情况不可能会发生;还有些情况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你想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的小朋友怎样说的。

    三、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女: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师:为什么她用了“一定”来说?

    2、男:今天老师可能会表扬我。

    师:他用了什么来说?为什么用“可能”?

    3. 我的年龄不可能比妈妈大。

    师:为什么她用“不可能”来说?

    4.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说说生活中的事吗?

    学生说,师注意评价。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你知道了些什么?

    2、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一星期后举行一个交流会,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教材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乘除》这一章与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代数式》的内容联系紧密,是这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而幂的乘方是该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的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在这里,用同底数幂乘法的知识探索发现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又是下一个新规律探索的基础,学习层次得到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

    ①说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②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关注那些胆子小、能力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材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

    ⑵掌握幂乘方法则。

    ⑶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⑵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于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目的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材处理

    ⑴通过正方形桌面边长为81cm,即34cm,求其面积从而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幂的乘方运算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两种运算的区别和应用,特补充例2和改错题。

    ⑶获取新知后,设计一个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再次体会幂乘方的自然应用。

    ⑷课外作业中补充一道极限挑战,是用幂乘方运算的逆运算来解决的,有一定的难度。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高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②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③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④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⑤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⑥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经反复推敲,我准备以复习和实际事例导入。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怎么样的?

    问题2:如果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81cm即34cm,则其面积可表示为(34)2cm2,如何计算其结果呢?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课题,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幂的乘方运算因实际需要而生,最后以解决问题而终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1)自主探索

    出示幻灯片试一试

    请计算下列各题:①(23)2 ②(104)2 ③(104)100 ④(a3)n

    (多媒体演示时,先出现①②,再出现③,最后出现④)

    设计意图:①②两小题既是旧知识的巩固复习,也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第③小题的指数很大,让学生感受寻找幂乘方运算规律的必要性,激发了学习动机。第④小题将底数改成字母a,这里从具体数字到一般字母,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导出(am)n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计算:(am)n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首先鼓励学生观察第①、②、③、④题,等式两边的底数和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归纳猜想(am)n的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1: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多媒体演示)

    ①(107)2 ②(b4)3 ③(am)4 ④[(x-y)3]5

    ⑤[(-2)2]10 ⑥-(y3)4 ⑦ (-y3)4

    设计意图:(1)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设计例1让学生新鲜体验,巩固新知,使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2)第①、②、③、④题让学生体验(am)n中a可以是一个数、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第⑤、⑥、⑦题当底数带有负号时,该如何处理,为后面例2中第③小题作了铺垫。

    (2)出示例2:计算下列各式

    ①(y2)3(y3)4 ②xx2x3-(x2)3+x2-x4

    ③(-2)2(-23)4 ④100010n(103)2

    设计意图:①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乘法及合并同类项的混合运算,不仅要弄清计算顺序,而且更要清楚什么样的运算用什么样的法则,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思维。

    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成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多样的,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3)比较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法则的区别和联系(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有了例2的铺垫,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后,重新疏理知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4、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1)出示改错题(多媒体演示)

    下列各题计算正确吗?

    ①(x2)3+x5=x5+x5=2x5

    ②x3x6+(x3)3=x9+x9=x18

    ③x2(x4)2+x5x2=x10+x10=x20

    设计意图:加深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的区别。

    (2)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多媒体演示)

    魔方是匈牙利建设师鲁比克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设组成魔方(如图1)的每一个小立方块(我们称它为基本单元)的棱长为1,那么一个魔方的体积是33,现在设想以这种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大魔方(如图2),那么这个大魔方的体积能否用3的正整数次幂表示?怎样表示?如果再以这个大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更大的魔方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探索大魔方的体积为表示方法,体会幂的乘方的自然应用,寻找运算法则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美和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设计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心里还存在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作业本

    选做题:①已知1624326=22x-1,(102)y=1020求x+y.

    ②已知: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

    设计意图: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幂的乘方幂的乘方法则的

    推导过程同底幂的乘法法则

    幂的乘方法则范例板书

    学生练习设计意图:展示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加强理解记忆。

    七、设计说明

    1、以学生为本。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允许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使不同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反思。数学家波利亚强调问题解决有四个步骤,其中第四步就是回顾反思。只有把培养反思能力与培养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教材课件 篇7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知道了鸟儿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叙述故事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四组对话。

    1、生汇报所画的四组对话(第一组:鸟儿、大树;第二组:鸟儿、树根;第三组:鸟儿、大门;第四组:鸟儿、小女孩)

    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师:原来她们是在约定明年重逢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组对话,体会一下当时他们分别时的心情。

    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吗?)或(你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组对话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伤心)为什么?)

    师: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的请举手告诉我。(生举手并找到好朋友)

    师:那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小鸟、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注意读出他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把“一定”读得很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保证明年……

    师: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让,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感情是那么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来读大树的,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话,好吗?

    过渡:小鸟和大树她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并做了约定。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三组对话,虽然都很简单,都是鸟儿问,鸟儿问,鸟儿问,但是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呢?树根、大门、小女孩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回答的?你们能体会到吗?那么,老师给出几个词语请你们将体会到鸟儿问的心情的词语选在横线上,然后再来读一读这几组对话。好,开始!

    (1)鸟儿奇怪 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

    (2)鸟儿着急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3)鸟儿 怀着最后一线希望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我们来看看鸟儿和树根的对话,你觉得鸟儿怀着怎样的心情问树根的?(奇怪)为什么?

    师:是呀,小鸟满以为自己马上能见得阔别已久的伙伴,没想到却只看到光秃秃的树根,她觉得非常奇怪,那么你就带着奇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我听出来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是小鸟很想知道大树的去向。

    过渡:当小鸟奇怪地问树根树到哪儿去的时候,树根是怎么回答她的。

    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是和树血脉相连的,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树根当时的心情呢?(同情,伤感)语气。

    师:现在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读小鸟和树根的对话,要注意读出小鸟的奇怪,树根的伤心、同情。

    (2)师:体会得不错,当树根告诉小鸟,大树被拉到山谷里,小鸟跋山涉水,找到工厂里的大门,那时小鸟是怎样地问大门的?应该用上哪个词(着急),为什么用“着急”呢?

    师:是呀,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大树,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小鸟着急的情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谁再来,我听出来了,你的语速加快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了。

    过渡:一个“在哪儿?”,一个“您知道吗?”包含了小鸟的多少渴望和着急呀,但是大门是怎么回答她的呢?

    指名读。

    师指导: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没有值得伤心的,那么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到大门当时的心情呢?(冷淡)

    师:谁来读一读小鸟和大门的对话,注意读出小鸟的着急,大门的冷淡。

    (3)当小鸟得知朋友大树已被做了火柴,奋力飞向拥有火柴的小姑娘旁边时,她又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小姑娘的?应该用上哪个词(怀有一线希望)为什么呢?

    师:指导:此时此刻,小鸟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最着急、最悲伤、最担心的,她只能怀有一线希望了,是吗?

    谁能通过朗读,把小鸟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过渡:面对着此时的小鸟,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是怎样回答的?

    师指导: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

    师: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做小姑娘,老师做小鸟咱们来一次对话好吗?

    过渡: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悲伤,一次比一次担心,让我们把这三句鸟儿询问的话连起来,自由读一读,体会小鸟的心情变化,好吗?(出示三次询问的话)

    师:让我们全班一齐读读这三句询问的话,好好感受小鸟的心情变化。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语速也加快了,我们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着急,在这三组对话里,咱们四人小组分工朗读小鸟、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好吗?(教师巡视)

    情景表演:那一声声急切的询句,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相信大家已被小鸟的真情所感动。这样,我请一个同学做一回小鸟,好吗?你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好吗?

    小结:

    是呀,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着急、悲伤、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三组对话。(老师做旁白)出示三组对话。

    三、体会两“看”,升华情感。

    过渡:终于,小鸟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看到了朋友大树,只是此时的大树早已化为了灯火,然而面对着这灯火,小鸟是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两次提到了鸟儿对着灯火“看一会儿”,你们想一想,同样都是看了一会儿,可小鸟想对大树说的话一样吗?

    当小鸟第一次看灯火的时候,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当她唱完歌后,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小结:

    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听呢?(指名回答)

    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诚信。

    当小鸟在煤油灯旁,深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的时候,我们也在心里为小鸟的美好心灵唱起了赞歌。是啊,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信守诺言是美好的,送大家一句话:诚信是生命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愿每位同学都能将这朵花开在自己的心上!

    五、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第一次读这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去年的树,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里很好奇课题为什么是去年的树?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看了课文后,心里有许多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为小鸟那执着的爱,它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恒久的情感,越是读它就越是感动。为了设计好这节课,我吸纳了网上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想体现以下两点:

    1、“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怎样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呢?我努力想构建一个生命的诗意的课堂,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中,从而享受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献给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呼应,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组织学生多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融通,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的橱窗。

    这堂课上,我在让学生感悟的同时很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提供课堂练笔的机会。比如初读课文,我让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研读时,我让学生划重点词句理解;拓展读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补文章空白,还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下感受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渗透。语文课在追求有情有感有美有味的人文时,不忘它的工具性,这是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

    教材课件 篇8

    整合一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中的部分文章,如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赵建霞老师设计的案例:《精彩纷呈绘细节》。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下p36页龙应台《五百里》p56页钱国红《父爱的姿势》

    师: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时,有位同学曾万般苦恼地告诉我说:“老师,为什么每次我的作文眼高手低,词不达意?我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抚着他的肩膀告诉他:“其实作文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同学们,不知你们是不是和这位同学一样在写作上存在一定的困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探讨写作的问题,学习“精彩纷呈绘细节”。

    (出示课题,明确目标:1.赏读细节描写,归纳写作技巧。2.片断练习,动用感官,扩写细节。)

    B.就是只有一只脚沾着踏板,一只手抓着铁杆,半个身子吊在火车外面像风筝就要断线,还能闻到那风里有香茅草的青酸甜美,还能看见土红大地绵延不尽令人想迎风高唱“山川壮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下)《五百里》)

    对比一下,你喜欢其中的A句,还是B句,为什么?

    生2:喜欢第二个句子,因为它把站的姿势,看到的情形,闻到的气味都描写了出来。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分享可以看出,大家都喜欢B句。从表达方式上看,A句采用的是记叙,是我们经常出现在作文中的语句。B句采用的是描写,描写可以使句子生动、细腻,使情感表达真实具体。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细节描写,何谓细节描写,它又有哪些种类呢?请看大屏幕。

    师:“细节描写”,“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把生活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微末节详细地描绘出来,可以更生动真实地再现生活,使得情感表达更真切。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种类: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师:托尔斯泰谈到自己的创作过程时曾说:“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诸多文学大家都重视细节的挖掘并在作品中真实再现这些生活细节。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p36页龙应台《五百里》p56页钱国红《父爱的姿势》,找找文中的精彩细节,看看它属于哪种细节描写种类。

    师: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正如李准所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巴尔扎克也说:“唯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

    B.就是只有一只脚沾着踏板,一只手抓着铁杆,半个身子吊在火车外面像风筝就要断线,还能闻到那风里有香茅草的青酸甜美,还能看见土红大地绵延不尽令人想迎风高唱“山川壮丽”。 ——龙应台《五百里》

    我们也都想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语句,叶圣陶曾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在赏析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描写抽象的东西时调动了人体不同的感觉器官,并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

    在描写抽象的东西时我们不妨调动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动用感官,扩出情趣。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眼睛,来看看你们发现的精彩的细节描写的成功奥秘。看看这些句子调动了哪些感官参与了文字?

    师: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赏析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这些细节描写动用了哪种感官?

    师:有了这些发现之后,你们是否觉得只要用心,我们的习作也能有精彩纷呈的细节。咱们不妨试试看,请看大屏幕,“试卷发了下来,同桌……”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把它变得更具体。动用感官,绘出细节。

    师:C.同桌……(添加神态),……(添加动作)喃喃自语:“……”(添加语言)

    师:D.同桌……(添加神态),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添加心理)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添加动作),喃喃自语:“……”。(添加语言)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精彩的人物细节描写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借助感官,我们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将同桌在试卷下发以后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表现描绘了出来。完成了一个惟妙惟肖的细节刻画。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动用感官,进行场面细节描写。

    请小组合作,运用刚刚我们采用的方法,逐渐地填充描写角度,老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行。

    生1……

    生2……

    生3……

    师:看来大家收获都很大,都能借助感官,发挥联想,描绘细节了。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一个片段练习,来验证你们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要求:

    1.运用所学细节手法,描绘出一个或多个同学的特点。

    2.1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一种细节,也可以多种细节描写综合使用。

    生1……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每人都有一双善睐的明眸,发现美,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感受美,有一双灵巧的手,写出美。

    在平日的习作练习中,许多孩子过多地关注了事情的完整性,却忽视了描写的细腻性,针对这一习作短板,本次作文辅导,旨在教给孩子们细节描写的方法,引导他们从日常的生活入手,关注生活小细节,用恰当的方法再现生活小细节。

    本堂课在思路设计上,分为三步:

    一、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细节之美。

    此环节借助句子赏析,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精彩,进而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

    二、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精彩片段,赏读细节之美。

    鉴于上课时间有限,为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细节的魅力,课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师生合作,找到了两篇运用细节描写较为精彩的文章,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们自主感受细节的魅力

    此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借助感官,多方面参与文字,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

    效果分析:

    课堂实际落实,虽有不足之处,但整堂课的效果还是较为理想的。

    学生们能从教材资料入手,了解何谓细节描写,把握细节描写的种类,并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精彩片段,赏读中感受到细节描写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学以致用阶段,在老师的有效引领下,借助小组的力量,发挥个人的优势,每个同学都能将本节课细节描写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案例设计: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 赵建霞)

    教材课件 篇9

    《槐乡的孩子》一文介绍了炎热的八月,槐乡的孩子为了换学费进山采槐米,男孩子爬上树割槐米,女孩子在树下捡,互相配合,欢快劳动的情景。文章语言流畅,人物形象刻画细致生动,通篇洋溢着劳动的欢乐。它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对于拓宽“课余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的内涵,实现“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价值引导来说,是一份文质兼美、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为充分发挥优质教材的教育价值,主要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两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课文,解决知识难点,为理解全文作铺垫

    学生自读、分小组读、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多轮读书活动,保证学生对课文语占有充分的感知,此时转入了解槐树、槐米的环节。

    1、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请大家根据课外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结合课文介绍一下。

    2、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有什么用途?请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

    许多地方的孩子可能没有见过槐树,图文资料的交流,解开了认知上的疑难点。特别是第二题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不难传达出对槐米的喜爱、自己采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三、扩充想象,唤起自身生活经验,为体会文章主题蓄势

    槐树开花的时节正是八月份,天气很热的时候。课文中以几种在酷热中的动物的反应来加以具体表现。酷热的天气情形学生也经历过,为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形成回流,有利于学生对下面课文的重点部分获的更深的体验。所以教学中安排了一个扩充想象的环节:

    “八月份,天气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也经历过,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这炎热的情景,然后来描述一下。”

    学生勾起自己的经历,可能会说出种种情景,如:早晨一起来,太阳就射得人睁不开眼;泥地被烤得白白的,都开裂了,太阳下冒着白烟;水泥地更是像火烤过的铁板一样,光脚踩上去会起泡;柏油路面都融了,踩上去倒是软软的,可一不小心鞋会被粘住;河里的水发烫,本想泡在水里凉爽凉爽,可根本呆不住;鸡鸭都钻到树荫下,张着嘴不停喘着气,喉囊不住地张缩,脚爪使劲刨土,张开翅膀把胸脯贴着土想散散热。……

    此时教师导入下文:“槐乡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天气去割槐米的。”对炎热天气的强烈感受自然为学生下面体会槐乡孩于劳动的艰辛、他们的勤劳蓄了势。

    四、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促进感悟积累

    课文第三段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重点之处,是需着力感悟积累的部分。为了调动学生读悟的积极性,故安排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

    根据教室内座位安排,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然后组际比赛。教师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组齐读,第4~5句写槐乡男孩的,由小组内男生读,第6句写槐乡女孩的,山小组内女生读,最后一句小组齐读。练好后小组际比赛。

    教师交代方法后,学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读悟替代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角色替换的意识认同,竞争带来的推助力,自然会更有利于实现优美语言向心灵的浸润内化。

    五、赏读评析,深化感悟,总结提升

    “你喜欢课文里哪些句子,请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赏读课文,可促使他们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

    “通过对课文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点题总结,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益知启智、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经过精心选择、打磨的优秀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价值,教者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去实现之。

    教材课件 篇10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丰子恺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感受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反语的写法,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1、由鹅身上的傲气引导学生回忆复现鹅的姿态和叫声的描写:

    丰老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过渡句,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觉得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出示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1. 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

    有不明白的吗?(净角) 谁知道?(课件出示) 指名说感受。

    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

    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 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

    2、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

    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可以划出有趣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

    ①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

    ③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喜欢“鹅老爷”这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师:说得多好!这鹅真是有股傲气,架子十足!怪不得丰老赞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再次出示咏鹅课件,感受白鹅的可爱。

    2、感悟写法:感受拟人手法及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味喜爱之情:

    小结: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

    3、请同学们回味课文后,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的白鹅。 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教材课件(合集10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