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高一地理课件
  • 高一地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05

    高一地理课件。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备课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内容,这都需要教师自己去精心设计完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进步,制定好教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本文编辑在众多文章中精选出一篇非常实用的“高一地理课件”,方便大家阅读,故请收藏此文!

    高一地理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最快较东部慢西部较慢

    [叙述]同学们可看图1.10三个地带GDP的增长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会有差别呢?而且差别可能还很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板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叙述]我们讲了三大自然区的的各区特点,由于气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对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和大的影响。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区就要困难,农业更是显而易见了,东部农业发达,中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区位上,东部临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闭塞状态。

    [板书]1、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叙述]我们看了自然因素对地带性差异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看社会和经济原因。

    [板书]2、社会和经济原因

    [叙述]请同学们看课本P11的内容,然后我们总结一下。

    [板书总结](1)历史原因:使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2)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3)产业结构:东部较优;

    (4)政治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总结]同学们本节我们就讲完了。但留给我们思考的内容却是纷繁复杂的,需要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使我们学的知识更扎实,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现留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论?(提示: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思考)。

    高一地理课件 篇2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的概念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若没有条件,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3)教师总结:总结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理、规律等作个总结。

    高一地理课件 篇3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活动一」: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1.提出问题:观点

    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

    ①出示地球仪:蓝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学生总结: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板书)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

    学家及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课件 篇4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高一地理课件 篇5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中东,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中东

    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3、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学生:沙漠面积广大

    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

    讲述:

    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

    转接:

    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

    解释:

    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

    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总结:

    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战争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高一地理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介绍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教材的第一目阐述交通运输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分两块内容,首先简要介绍通信的概念,然后分别说明它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三目简要介绍商业贸易的有关内容。

    二、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

    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

    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三、重难点: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四、学情分析:

    交通、通信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商业虽然同学们并没有接触过,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没有问题。只要老师耐心疏导,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地,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

    如果要见面,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回答)联系方式:打电话、写信、上网等;

    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主要考虑的因素:安全、速度、价格等

    (承转)大家说了很多地域联系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板书)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刚才大家提到了现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一些主要方式,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交通运输。

    (板书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

    (思考)与工业、农业生产相比较,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为什么?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被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它只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

    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重大作用

    3.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指导学生完成学案【探究活动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2)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要求是综合而全面的。

    (3)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在我们认识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后,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2】

    4、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大型化:随着科技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路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栽重吨位大型化,克服了汽车运量小的缺陷。

    专用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网络化: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要求,各种现代交通工具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合,组成了交通运输网络,使当今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愈来愈方便

    (板书)二、通信

    (提问)如果让你一个人待在家里不出门,你会想到用哪些方式与外界联系呢?

    (回答) 打电话、上网、便条等方式,现在是信息时代,出门办事交通很方便,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火车、汽车,水里有轮船,但现在有些事不用出门也能办成,这就是利用邮电通信技术。

    提问:通信是什么涵义?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通信是把信息或消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发展的作用。通信可以分成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两大部分。

    经常到邮局寄信的同学可能知道,邮局以前叫邮电局,现在叫邮政局,这说明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与邮政完全脱离,成为截然不同的两大部门。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这两大部门的任务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1、邮政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⑴邮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的特点,许多国家的邮政利用这一特点进而兼营某些金融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通信会受到台风,暴雨、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电信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象、和语言。

    ⑴组成: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⑵终端设备:电话机、传真机、用户电报机、数据终端和图象终端等;传输设备包括电缆、海底电缆、光缆等有线传输设备和微波收、发信机和通信卫星等无线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包括电话交换机、电报交换机等,是实现用户终端设备中信号交换、接续的装置。

    ⑶由于电信利用电波传递信息,因此地形障碍可使电波发生反射、吸收现象,影响通信质量。

    (板书)三、商业

    思考:什么是商业?商业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1、教师引导: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2、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4】

    3、读商业的主要环节示意图,左边的框图是收购。购进商品,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右边一个框图是销售,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它最终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社会再生产周期创造了更新的条件,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中间一个框图是储存和调运,存、调是联结商品购销活动的必要流通纽带,因为购、销活动在时空上常常存在矛盾,例如,购进的商品,不可能立即销售出去,总需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储存过程,其中有的商品因季节性的原因,要求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储备,有的商品为了保证连续供应,要有一个大于平均需要的储备。同时,购进商品必须经过一个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或近或远的空间转移过程,即实现商品位置的移动,调运必须凭借交通运输来实现。因此,存、调成为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商业活动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即会阻塞。

    商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赁业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结)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三种地域联系方式。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越来越越广泛,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九、板书设计: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概念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二、通信

    1、邮政通信

    2、电信通信

    三、商业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对于本节的学习,难度并不大,不过这是学习第四单元的基础,所以我注重了基本概念的学习及基础内容的分析,在课堂上注意案例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做到了很好的启发,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高一地理课件 篇7

    一、课前系统

    (一)、分析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合作的意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析学生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三)、设计思想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过程和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课堂系统

    (一)、教学设计

    1

    2

    (二)、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城市热岛环流

    课后探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样形成的?

    高一地理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册书先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即农业、工业,再讲交通。因此学生对这部分会比较陌生。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可以增加直观的图片适当补充聚落空间形态的有关知识。本校高一新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但是差异比较明显,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课本的地图等,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及相关实际案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交通运输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引用民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宝成铁路沟通了巴山蜀水,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设计意图:这样导课,既传授了知识,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讲授新课

    (一)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引导学生归纳聚落的概念、类型。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环节一: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出示案例:嘉兴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指导学生从“时期、形态、原因”等方面分析。(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进行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填表对比不同时期,嘉兴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从而得到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环节二: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出示小问题:“考考你:“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门前(冷落)鞍马稀。”让学生试着填写诗句中缺少的词语,并展示资料“扬州的变迁”,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资料,引导学生得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影响的另一个方面: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二)交通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环节三: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出示图片:银川市地图,西夏、金凤、兴庆区的分布图出示案例:株洲市区发展地图。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析株洲市区发展变化图,并结合自己家乡的首府银川主要的市区分布图,讨论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教师适当引导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教师的引导归纳,及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在生活的所见,得到聚落空间形态一般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且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环节四: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出示图片资料:“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地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通网络对城市带形成的影响。

    过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房价、地价不断上涨还有人们对于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逐渐向外围地区转移,而商业和服务业则向市中心集聚。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逐渐转移到郊区,就得益与交通网的完善,随后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及休闲设施也向郊区迁移。那么这些商业网点(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及休闲设施)和商业中心的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是什么呢?

    (三)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环节五:展示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教材P84页图5、8和图5、9)思考:

    (1)请观察两张图,说说其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谁大谁小?

    (2)请分析原因。

    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此过程中教师须引导学生从自然(地形地势)、社会(人口分布密度)、经济(经济基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等因素方面分析,通过影响交通运输的布局,进而影响了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本活动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会分析和交流的能力。

    (四)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环节六:石嘴山市的大型商业区的位置和交通之间的关系。

    (建立一个班级博客,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之后在博客上讨论,3天前布置好。在讨论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交流。(1)石嘴山商业中心位置(2)石嘴山的市批发市场分布(3)装饰城与建材市场分布(4)仓储超市)

    问题引导:(1)这些大型商业网点的布局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预设:位于城市郊区、新城或旧城改造处,对交通干线有重要的依附关系:一是沿着旧国道或主要城市干道两侧自发形成;二是在城市交通枢纽;三是在快速干线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附近形成。

    问题引导:(2)仓储等为什么不布局在石嘴山中心呢?

    学生回答预设:市中心的地租昂贵,而郊区的地租比较便宜,加上便利的交通,可以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

    设计意图:通过我们生活的城市石嘴山市为例分析讨论,商业布局的原因,这些大型的商业网点布局在市区中心、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是以交通原则代替了市场原则。

    总结:板书总结

    高一地理课件 篇9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_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其它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促使美国成为移_的因素: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高一地理课件 篇10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即运用相关地图分析洋流对气候、渔场、航海及海洋污染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水运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基础上,对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悉洋流对地理环境四大方面的影响;

    (2)区别寒流和暖流对气候的不同作用,理解渔场的形成原因;

    (3)掌握洋流特别是季风性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运用洋流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

    (2)搜集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的资料,试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海洋观、资源观、环境观,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2)学习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渔场的影响。把它们定为重点的依据是:洋流深刻影响沿岸气候,并改变着某些地区原有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便可解释一些特殊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而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与人类的渔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更好地为人类谋福利。

    2、难点: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确定这一知识点为难点的依据是: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应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综合性较强,洋流是气候形成的原因之一,主要难在需要长久性的记忆洋流的分布及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法分析

    为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讲授法为主,综合利用对比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充分掌握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并结合图示法,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设计正确的航海路线,运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两方面的影响。

    四、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我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对比归纳,从而得出结论,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洋流与气候两大知识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主动掌握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4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6分钟,一共40分钟。

    (一)借用历史,导入新课:

    在初中的历史知识基础上,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往返季节入手,设疑:为何郑和七下西洋几乎都选择冬季起航、夏季返航,引起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答疑解惑,引出洋流对航海有利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是有影响的,为学习下面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辩证思考,学以致用:

    因为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讲述洋流对航海有利的影响之后,让学生思考洋流对航海不利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紧接其后的是需要学生合作探讨,利用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设计一条从英国伦敦到美国纽约再回到英国的最佳航海线路,之后请学生作答,我将予以点评。

    2、解决矛盾、分析案例: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我会充分利用之前设计的这条航线,让学生思考当航船行驶到加勒比海一带时此地属于哪一类气候类型,学生说出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一正确答案后,我会提出疑问:一般而言,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为什么在18°N的加勒比海沿岸依然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由此引出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在了解了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的理论知识后,对加勒比海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进行解释,学生在理解了暖流对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后,再结合39页的气候类型图,举出与之相似的几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接着从暖流过渡到寒流,举秘鲁寒流对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一例,说明寒流影响气候的显著性。另外我再结合秘鲁寒流补充一个常识:南美西岸的阿塔卡玛沙漠之所以成为世界旱极的原因之一是洋流,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延伸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最后通过对教材上的案例对拉布拉多半岛和西北欧的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再次强调寒暖流对气候的不同作用。

    3、师生互动,对比学习:

    (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接下来让学生放宽眼界,将洋流对大陆气候的影响转移到海洋当中,提出四大渔场,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分别对四大渔场的形成、分布进行对比学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由哪些洋流交汇所形成,并在洋流分布图上标注四大渔场的大概位置。同时借用纽芬兰渔场消失这一事实培养学生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4、运用理论,分析时事,

    借2010年5月发生的墨西哥湾原油漏油事件分析原油面积扩大的原因,再用辩证观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有利的一面,最后总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三)作业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方面的影响,再次强调重点,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

    结合洋流知识分析我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有某一航船夏季从索马里半岛到印度,应该怎样行驶才顺风顺水(请画出简图);搜集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的资料,试分析其形成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六、板书设计

    我主要采用纲目式板书,并用相关示意图与之相结合。纲目式板书使整个板面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高一地理课件 篇11

    知识与技能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示图片“长江三峡”)

    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江如奔马,舟若飞箭。请大家思考:三峡的横断面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呢?这种侵蚀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呢?

    生: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

    师:很好!三峡的成因是地壳运动导致构造裂隙,水流顺构造裂隙强烈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材料: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师: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

    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师:说得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河流侵蚀地貌呢?

    生:属于侧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师:不错。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师: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生: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师:很好!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生: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师:分析得很好!请读教材图4.17,这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停地进行,河谷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生: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

    师:对!这个时候,河谷的发育就进入了成熟期。同学们看c图,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态有何特点?

    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师:不错。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

    (P84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教师出示张家界有关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

    师: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活动探究)

    课后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冰川、风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

    高一地理课件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三、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2)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动讨论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总结分析:

    (一)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活动:(课件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并填注在板块示意图中。

    六大板块名称:xx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二)板块属性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四)褶曲的判断方法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为背斜、向下为向斜。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从地貌景观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皱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展示: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五)褶皱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四、断块山

    (一)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体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

    (四)断层构造地貌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在地质为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地。

    (2)渭河平原

    又称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五)断层的实践意义

    1.利用断层找水。断层由于岩层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3.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裂度会变大。

    四、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山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地貌特征及其实践意义。在山地形成学习中了解了板块运动的基本特征。

    【高一地理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