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的课件精华4篇。
笔者为了让读者充分满意,费尽心思编写了这份“暴雨的课件”。教学大纲与课件是教师必备的学术工具,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各自的教案与课件。优秀的教案制定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育理论和实践。欢迎仔细阅读,或许对您有所启示!
暴雨的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具体细致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想
这段小说写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生活遭遇,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谋生的痛苦与不幸。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本文写了祥子在这一天中三段时间里的故事,文章对烈日下、暴雨下的祥子是如何具体细致地描绘的,是如何具体地描写自然环境的。
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祥子在这一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
2.正音、正字、解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是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选的。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成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原著,看看原著中的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为了使同学们学习有个重点,现在出几个思考题,大家自己阅读、理解文章,想一想这几个题该怎么回答。
①本文写了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回答好此问,也就解决了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这个问题。)
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祥子?对祥子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③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环境的?为什么要作这些描写?
二、根据教师的提示,阅读课文,重点考虑思考题①。
提问:本文写了样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可提问三、四人)
讲解:这篇文章写了样子在这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
①祥子在这天的上午上街拉车谋生,吃尽了烈日当头毒射的苦头。
②祥子在这天的午后一点,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里的最热的时候,拉车前行,突然天降暴雨,狂暴的大雨点直砸他的头和背,冷酷而强横的坐车人不准他片刻停车避雨。
③祥子拉完车跑回家,抱着火烤还浑身哆嗦不停。
三、分析本文结构。
提问:根据上面所讲的内容,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划分?
暴雨的课件(篇2)
一、教学目的
了解防暴雨的基本常识,理解暴雨带来的危害,掌握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时的自救办法。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分析法、讨论法。
三、教学时间
星期x下午第x节课。
四、授课班级
计算机网络班。
五、教学过程
(一)引课
暴雨灾情报道。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暴雨的概念暴雨,降雨强度很大的雨。单位时间的降雨量称降雨强度。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雨量大于或等于xx毫米者为暴雨。大于或等于xx毫米者为大暴雨。大于或等于xx毫米者为特大暴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2、暴雨的危害。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暴雨的危害主要有两种:
(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灾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三)讨论
近段时间xx一直持续强降雨,局部地区经常下大暴雨,导致xx一些地区受灾。生在xx地区的我们,应对强降暴雨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预防暴雨带来的一些危害?暴雨产生洪水自救措施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等高处,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独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随时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课堂小结
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但持续下暴雨、甚至下特大暴雨就是一种自然灾害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务必要加强防范暴雨。只要大家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在雷雨天注意预防、注意水位的涨势并及时采取措施,就能化危险为安全。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课讲的内容,课后向家长讲述防暴雨的安全知识。
2、xx地区一年中,哪段季节暴雨较多?并加强防范意识。
暴雨的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具体细致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
教学设想
这段小说写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生活遭遇,“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谋生的痛苦与不幸。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本文写了祥子在这一天中三段时间里的故事,文章对“烈日下”、“暴雨下”的祥子是如何具体细致地描绘的,是如何具体地描写自然环境的。
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祥子在这一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
2.正音、正字、解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是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选的。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成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原著,看看原著中的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为了使同学们学习有个重点,现在出几个思考题,大家自己阅读、理解文章,想一想这几个题该怎么回答。
①本文写了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回答好此问,也就解决了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这个问题。)
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祥子?对祥子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③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环境的?为什么要作这些描写?
二、根据教师的提示,阅读课文,重点考虑思考题①。
提问:本文写了样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可提问三、四人)
讲解:这篇文章写了样子在这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①祥子在这天的上午上街拉车谋生,吃尽了烈日当头毒射的苦头。②祥子在这天的午后一点,“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里的“最热的时候”,拉车前行,突然天降暴雨,狂暴的大雨点直砸他的头和背,冷酷而强横的坐车人不准他片刻停车避雨。③祥子拉完车跑回家,抱着火烤还浑身哆嗦不停。
三、分析本文结构。
提问:根据上面所讲的内容,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划分?
讲解:①1—6段,写这天上午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况。②7—15段,写这天中午一点后样子在暴雨下拉车的情况。③最后一段,写祥子回到家后的情况。
四、正音、正字、解词。
干燥(zào)焦躁(zào)腥臊(sāo)洗澡(biē)憋气(biē,气不通)漂亮的小伙子(这里的“漂亮”,作出色,身体壮实讲,不指长相好看)好歹(dǎi)腻烦(nì)空膛(táng)汤?着水(tāng)慢腾腾(tēng)粘汗(nián)粘在一块(zhān)阳光更厉害(与“利害”不同)攥(zuàn)一步一步地往前拽(zhuài,拖)
布置作业
作课后思考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文章对“烈日下”的祥子的具体细致描写。
教学过程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6段,看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如何描写祥子的,这些描写表明了什么。
第l段
提问:这段对样子作了什么描写?写这些表明什么?
讲解:这段写祥子的行动,写他在这天的清晨走出院门到街上拉车。“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表明他要看看今天的天气适不适合上街拉车。“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表明虽然一大早天气就是个酷热的大晴天,但为了生计,他顾不得,也有点不在乎天气酷热,他自恃年青力壮,身体结实,能顶得住酷热煎熬之苦。从这句也可看出,祥子一点东西没吃,空着肚子就去拉车了。
提问:这段在写祥子前,为什么要先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一点风也没有”这段话?
讲解:先写这些,是为了文章一开始就明确交代并突出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故事发生在“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个拟人句表明天气之热非同平常,是异常的酷热,有如一发狂之人,失去了控制,肆意逞其狂劲,这天天气的热度简直是在狂升疯长,无有止境。“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空中的灰气低浮,“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就是在这天的朝阳已然似火,暑气窒人难熬的清早出门拉车的。
第2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有没有写祥子?
讲解:这段描写烈日毒照下街上的种种景象。“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都打着卷,“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柏油路”晒化了,“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晒化,等等。这段还重点描写了街上“拉车的人们”的情景,遭遇:“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而有的却是“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痒,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这种种情景,是样子走在街上一路所见到的,祥子就在这环境中活动。
第3段
提问:这段头一句写“祥子有些胆怯了”,这么写是否突然?为什么?
讲解:写这句,不突然。祥子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上段写了他看见烈日下街上的种种景象,特别是看到烈日下车夫们的煎熬与苦难,于是他“有些胆怯了。”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吃尽了苦头。:一跑,就喘不过气来”,无力支撑;“不跑”,烈日当头暴晒,“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浑身上下汗水浸湿,“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提问:祥子拉完一趟车,跑进了茶馆。祥子在茶馆,本段写了什么?
讲解:主要写了两点:一是他赶紧喝下两壶热茶,“心里动安静了些”;一是“他不敢再动了”,不敢再去拉车了。这些都是写他的心理。
第4段
这段写祥子在茶馆里坐了很久,感到腿上已无力,“身上非常软”,但是过了一会儿,他还是走出茶馆拉车去了。
第5段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这段对祥子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讲解:这段的内容是写祥子拉着空车在“更厉害”的阳光下艰难行进的情景。这时已将正午,烈日当头,强光直射,“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街上空旷无人。祥子走在街上,他的形态是“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已是心灰乏力,行进艰难;他的心理状态是“不知怎么是好”,“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已经内心无主,头脑蒙蒙;“身上挂着一层粘汗”,“脚心跟鞋袜粘在一起”,他只感到难受;他为了接触凉气,“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喝完就“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他从清晨到现在喝下的水,已经胀满了肚子。
第6段
提问:这段的内容写什么?
讲解:写祥子在这天正午时分的情况。他已经在烈日下挣扎了一个上午,又粒米未进,腹内空空,浑身虚软,“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了,他也实在是该吃点东西,但是,“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地吃点什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还是没有进食,他吃不下去。这时他的身体不仅受到乏食的耗损,而且疾病的威胁正向他袭来。
提问:这段为什么要写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讲解:有两个目的:一是表明祥子助胃里装的全是水,腹中空空,肚内无食;一是喻示祥子过着骡马般的非人生活。
布置作业
1.7-16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祥子作了什么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2.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环境的?为什么作这些描写?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对“暴雨下”的样子的具体细致描写。
2.景物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分析7-16段对祥子的描写。
第7段
提问:这段对祥子作了什么描写?
讲解:这段写祥子在“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中的“最热的时候”——午后一点,“又拉上个买卖”,“刚走了几步,他觉到一点凉风”,这叫他真有点喜出望外。街上的人得了点凉气、,高兴异常,祈盼“老天爷。多赏点凉风吧!”似乎“老天爷”在恩赐祥子,赏凉风给他,减轻一些他此时在烈日毒晒下拉车所受的苦楚。
第8段
提问:这段描写了样子的什么心理?他的心理有没有出现变化?
讲解:这段描写样子的心理很快起了变化。开始,烈日暴晒,加剧了他拉车的苦楚,由于来了“凉风”,“心里可镇定多了”。然而,不一会,“风忽然大起来”,“天暗起来”,“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祥子即刻停车上雨布,忙着对付那“说来就来,不容工夫”的“夏天的雨”,此时他心里刚有的“镇定”也就即刻消逝,变成惊煌了。“老天爷”毕竟要他遭殃。
第9段
提问:这段的内容写什么?有没有写祥子?
讲解:这段写天空的变化,街上的景象。天空,墨云滚滚,“遮黑了半边天”;街上,“一切都惊煌失措”,“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这段没有直接写样子,而预示祥子即将遭殃。
第10段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祥子作了什么描写?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天空的变化,暴雨降下。狂风横扫,闪电大作,暴雨倾盆。这段用一句话描写祥子遭暴雨袭击的情态:“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砸得他直。“哆嗦”。
第11段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对祥子作了哪些描写?
讲解:这段的内容是集中描写祥子遭到暴雨袭击,在暴雨下挣扎的情景。暴雨中的祥子,“衣服”湿透,“全身”湿遍,水没脚面,湿裤裹腿,“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动弹不得,只听凭大雨浇淋;他只有一个感觉,“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想放下车,却不知往哪儿放,想拉着车跑,“水裹住他的腿”,跑不动,他只得“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艰难地挣扎前行。这段的最后一句“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描写坐车人的冷漠无情,揭露!旧社会的冷酷,这是造成祥子苦难遭遇的根源,作者在此笔抒胸中之愤。
第12—15段
提问:这几段文章通过什么描写坐车人?表现坐车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讲解:通过坐车人的答话和行为描写坐车人。祥子向他请求:“先生,避避再走吧!”他却“跺着脚”叫喊:“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祥子咬着牙,?着水,挣命把他拉到了地点,他“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这些描写表现坐车人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不幸冷若冰霜,冷酷无情,蛮横恶狠。提问:为什么要描写坐车人?
讲解:描写坐车人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描写坐车人的所作所为,写出祥子的不幸遭遇;一是揭露这种人的自私冷酷,强横可恶,提露旧社会的冷酷,环境的恶劣,揭示祥子苦难遭遇的社会根源。
第16段
讲解:这个结束段写祥子这天回家后,抱着火烤却“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烈日毒晒,暴雨狂浇,又碰上那么个冷酷蛮横的坐车人,一天下来,年轻力壮的祥子终于被击垮了,等待他的是有如在风雨中哆嗦的树叶一般的命运,这就是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结局。
二、景物环境描写。
提问:本文多次描写景物环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有何特点?
讲解:本文的景物环境描写有多种作用:交代故事的背景,显现人物的遭遇,显示人物心理变化的缘由推动故事发展,等等。如第二段描写烈日照晒下街上的种种情景,显现了祥子拉车走在街上的遭遇,也显示出祥子清晨出门时对暑热并不在乎而现在是“有些胆怯了”这一心理变化的原因,祥子带着这种心理拉着车在街上走,内心不断出现变化,故事继续往下发展。第10段描写暴雨突然降!临的情景,风狂电掣,大雨倾盆,这时,在街上拉车的祥子的遭遇是“衣服”湿透,“头发”全湿……“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本文描写景物环境,有许多特点,这里说两点:一、突出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状貌。第二段写烈日暴晒下街上的景象:“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打着卷;“狗”趴在地上吐出舌头;“柏油路”晒化了;等等。二、选取表现力的景物。文中多次写柳树以示天气情况:一点风也没有,“柳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起一点风了,“柳枝”“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作,“柳枝随着风狂舞”;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
布置作业
作课后练习二、三、四、六、七。
暴雨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
二、老舍和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三、读课文,思考:
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
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二(7—16):暴雨下拉车。
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分析讲解课文
1、读1—2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 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侧面烘托。——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读3—5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
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3、小结: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部分,分析讲解:
1、“午后一时——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祥子“又拉上了买卖”,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明确:天气的酷热已使他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又希望能够多拉一趟车。这时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极其矛盾,痛苦,进退两难,万般无奈。就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作者描绘暴雨来临时的情景从哪儿落笔?具体说明其描绘顺序(找出写柳树、柳枝的语句)
明确:俗语说:“风是雨头。”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A、像病了似的……无精打采。——天气又干又热 B、柳条儿动了——有了凉风 C、飘洒的摇摆,长出一截儿来——风渐大 D、随着风狂舞——大风 E、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暴雨来临前吓人的情景 F、横着飞——狂风。
3、作者是怎样描绘暴雨下来时的过程?
明确: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只是那么一片,一阵”,“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一个水世界”。
4、课文写风云乍起到暴雨倾泻中过程中除了写风雨之外还抓住了暴雨哪些天气变化?
明确:乌云、闪电。狂风、暴雨、乌云、闪电、飞扬的尘土、狂舞的柳条,混合出华北一带夏季暴雨的特点
5、读11—16段: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
明确:拉车的欲躲避风雨不得,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拉车的已顾不过命来。坐车的冷醒无情,拉车的痛苦、矛盾、挣命、“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二、总结:
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烈日暴雨下祥子
在烈日下拉车 在暴雨下拉车
天:发了狂 微风(柳条微动)
总写 地:下了火 暴雨前(重点写风) 大风(柳条摇摆)
人:憋 气 狂风(柳枝狂舞)
天“热” 天“凉”
静物 雨星(乱撞)
分写 动物 暴雨中(重点写雨) 雨点(硬砸)
人 雨道(垂落)
水世界(倒、流)
想拉车、胆怯 湿透
矛盾心理 不敢动、心里腻烦 被雨浇——惨雨(砸、横扫)
想出去、懒得动、坐不住 凉水(浇)
祥子“煎熬” 视:闪眼祥子“挣命” 往前拽
害怕 听:难听 拉 车——挣命 趟水跑
嗅:腥臭 顾不过命来
痛苦感受 头:昏哆 嗦——成团(像风雨中的树叶)
难过 身:馊
脚:粘
恶心 (胃、肚子)
对天气变化的情景的描写是随人物行踪展开;景物描写为烘托人物,表现中心服务。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暴雨的课件(范文6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暴雨的课件(范文6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暴雨的课件(篇1)
1、体会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人力车夫生存环境的恶劣,遭遇的悲惨。
2、认识造成祥子为代表的人力车夫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即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
3、了解本文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4、分析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的篇段,理解其表达作用。
1、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
2、人物的心理描写。
3、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写景状物的表达作用。
4、写景时所运用的形象、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出身于平民家庭,家境贫苦,一岁时,父亲牺牲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亲和姐姐为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他是家中唯一识字的孩子,但常常饿着肚子去听课。这样,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这样的身世和经历无疑对老舍后来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而结实的生活基础。但是,老舍并不满足,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搜集了大量资料,他曾经请过许多友人为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叙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不管有没有用通通留意收藏。在老舍的笔下,祥子是个悲剧人物。他号召千万个祥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
如文题所言,本文由“在烈日下”与“在暴雨下”两部分组成。
第1至6段细致地描摹了6月15日这一天天气的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文中以天“发了狂”为引线,从多方面描写天气的酷热,以及在这样天气里人们的种种表现,展示了一幅夏季北京街头的风情画。而笔墨的重点则是人力车夫,尤其是主人公祥子变化、矛盾的心态,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他肉体上的痛苦与心头上的辛酸。
第二部分为第7至16段,作者十分有层次地描写了天气由烈日当空到暴雨骤降的变化过程,并详细描述了祥子在暴雨中苦苦挣扎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人力车夫在大自然的捉弄下所遭受的痛苦,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被动无力的地位,从另一角度反映了祥子悲苦命运。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写六月十五日天气的酷热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十六段),写烈日到暴雨的天气变化过程和祥子在暴雨拉车的挣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小说通过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
写景是为了写人,写景是为了表达主题,这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太阳之“烈”、风之“狂”、雨之“暴”,而这一系列对自然景观、天气现象的描摹,都是为了表现人、人的感受与命运。因为自然愈恶劣,那么在其中挣扎度日时所受的苦、遭的难就愈多愈厉害,就愈能表现劳动人民在这社会中低下的地位与悲苦的命运,从而愈能突出全文的主题。因此,文中对自然现象的大量描写都始终与人物、与主题关连着,否则对景物(自然现象)的描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增强了文章的形象生动性,使烈日和暴雨下人们的感受跃然纸上,引起读者共鸣,有如身临其境。例如在写烈日下景物时,第2小节中,把“整个老城”比喻成“像烧透了的砖窑”,极其形象,可见热的程度。接着用夸张手法,“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化”,写出了太阳的毒热。写在暴雨下的景物时,在第10小节,用拟人句“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很生动地把风借雨势,雨借风威的形象描述出来。
作者描写自然环境,不仅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能善于捕捉细节,进行细腻生动的写景。课文依照天气的变化过程,先后7次写到柳树,在烈日下4次,在暴雨到来前后3次。尤其是第1次,说“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病了似的”,说明柳树缺少生机、缺少水分,可见天气的干燥程度。“叶子挂着层灰土”,说明天气长时间没有下雨。“枝条一动也懒得动”,说明没有风。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祥子还出车,可见他勤劳,不怕吃苦以及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拼命苦干的悲惨遭遇。以后诸如此类的细致的描写,都是意在渲染祥子所处的环境是恶劣的。
一、找出各项中加黑字错误的注音,在它的下边画横线,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四、按拼音写出汉字。
1、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在水槽里()一大气。
2、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到地上,永不起来。
3、一阵风过去,天暗起来,灰尘全()到半空。
4、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A、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
B、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D、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A、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B、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
C、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D、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简析其表达作用。
作用:
2、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
作用:
3、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作用:
4、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1、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2、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了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3、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4、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A、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
B、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
C、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A、海水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远近大小的岛屿被海水吞没了。
B、狄杜把奴隶们投入死海,波浪却将奴隶们送回岸边。
奴隶们被狄杜投入死海,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C、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
过去沙漠没有被人类征服。
D、母亲把蘑菇采了来。
十二、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②马路上一个水点儿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③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④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⑤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⑥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⑦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⑧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⑨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⑩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4、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人力车夫的各种情况。第⑦句写,⑧至⑩句写。其中第句和第句描写得最详细。
5、这段文字为什么要详写人力车夫的各种情况?
6、第⑨句中的“灌”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十三、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下面哪些是这段文字中直接写雨的词语?请按照雨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由点成片直至弥漫天地之间的顺序排列它们的顺序,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A云B雨星C红闪D黑云E水世界F雨道G无数的箭头H地上的.水J雨点K万千条瀑布L大雨点M雨气N空中的水O直的雨道
2、下面的句子,哪些是对暴风雨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将它们的字母分别写在横线上。
A、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
D、白亮亮的雨点……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3、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用柳表现风,用风表现云,用云表现雨,起了层层加深的作用。
B、写天气的恶劣,用来表现人物的恶劣心情。
C、越写暴雨的猛烈,越显得祥子可怜。
D、用恶劣的暴雨环境衬托祥子痛苦的境遇,铺垫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
4、文中带△的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十四、你有过在雨中(或雪中)骑车(或走路)上学的经历吗?请你描写一下雨景(或雪景)和当时的感受。
三、1、口腔、空膛、水2、干燥、洗澡、腥臊、焦躁3、利飕、冷飕飕、馊臭4、毙命、弊病、憋气5、湍流、喘气、踹一脚。
四、幌、拽、哆、攥、嗝、窑、撞、浑、跺。
八、1、夸张,写出烈日之毒,烈日下拉车的痛苦。2、排比,渲染了暴雨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3、比喻,一语双关,既写祥子当时全身哆嗦的状况,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4、比喻,写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他们负重如牛马,生活如牛马。
十二、1、具体描写烈日酷热的天气。
2、C3、
(1)写烈日下街上的景象,突出天气酷热,“干”、“烫”的特点。
(2)写动物的反应,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天气闷、热的特点。
(3)写拉车人的各种情况,从侧面表现天气的炎热。
4、没拉买卖的,拉着买卖的。第⑧和第⑨句。
5、本段通过对人力车夫各种情况的描述,概括而又具体的反映出炎热的夏天给人力车夫带来的痛苦和威胁,为下文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做了铺垫。
6、写出了车夫口渴之苦和喝水之急,既精练又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反映了烈日下拉车之苦。
十三、
1、B、J、L、F、O、G、K、N、H、E。
4、①写出了雨点落下时的迅疾有力。②形容雨点的方向不定,急骤和猛烈。③生动地写出了暴雨弥漫整个空间,包容一切的景象。此时,祥子就在暴雨中拉着车,受着折磨。④准确地写出了雨量之大。
暴雨的课件(篇2)
一、主题
“防雷电暴雨”。
二、指导思想
在班会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避免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救生与自救知识,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使广大同学更加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事事有安全”。
三、活动目的
1、利用防雷电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重视防雷,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形式
以讨论为主。
五、班会过程
一、什么是雷电?什么是闪电?
雷电(闪电)的发生频率与特点
案例讲述。
二、雷电的危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三、雷击一般在哪儿?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四、怎样防雷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桑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6、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五、(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防雷?
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手机或上网,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
3、遇到突然的雷雨,出现发硬竖起来时,应该双脚并拢蹲下,同时拿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和发卡、项链等,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4、外出躲避雷雨时,要注意不要躲在洞穴、大石、悬崖、草棚和孤树等危险地方。
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预防。
班主任点评: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次防雷电暴雨主题班会,同学们知道防雷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做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学生。
暴雨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在遇到暴风雨、山洪、雷电等自然灾害能学会自我救助。
2、掌握科学合理的安全常识。
教学重点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的教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防雷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有雷击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防雷的十条基本原则
1、室内比室外安全;
2、低处比高处安全,坐下、蹲下比站立和行走安全;
3、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比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安全;
4、不要在大树下避雷,宁可在大树旁的小树下避雷,并且要离开树干至少3米,双脚并拢,坐在地上,不要靠在树干上;
5、不要触摸或靠在高墙、高烟囱和孤立的高大树木下避雷;
6、不要在田地间的窝篷里或位于地形高处的简易农舍里避雷;
7、在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田埂上跑步,更不能肩杠长形工具跑步;
8、在野外,雷暴时不要接触和接近各种电线类金属;
9、雷暴时,停止一切室外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宽大球场上的运动;
10、雷暴时,停止一切装填炸药和放炮的作业。
暴雨的课件(篇4)
1、学习课文,理解小说基本内容,感受祥子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
2、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3、品味文章精妙传神的语言。
1、朗读课文,了解小说节选部分基本内容。
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其特色。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感受了于勒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旧社会一个小人物人力车夫祥子的命运是怎样的。
1、作家: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
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他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作品大都取材于小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2、作品:《骆驼祥子》以20世纪初期北京动荡社会为背景,展现人力车夫祥子不幸的生活遭遇。
祥子原是乡下农民,进城后当了人力车夫。他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为了这个愿望,他风里来,雨里去,拼命拉车,省吃俭用。
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文章主要通过怎样的写法来表现的?文章语言上有些什么特点?
2、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从标题入手,补全题目,感受祥子的悲惨命运,同时弄清文章结构。
(1)、先总写,后分写(先写各种景物,接着写动物、小贩的表现,还写了拉车人的不同情态,一步步写出了烈日之“烈”)。
(2)、写烈日,从天上到地下,从院内到街上,或是由上到下,或是由内到外,都能抓住其特征。
写暴雨,则根据天气变化过程,风、天色、和阳光、云、雨以及地上景物,依次具体描写,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多角度、多层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五、感受理解祥子在恶劣环境下挣扎的情形,感悟在旧社会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之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人道的世界上。”祥子生活在现代会怎样呢?
(1)修辞手法的运用;
(2)动词的准确运用;
(3)叠词运用及词语的声响、色彩。
暴雨的课件(篇5)
教学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识发展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的从环境中吸收的,也不是预先在儿童头脑中形成,而是通过儿童的心理结构与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的。平时的绘画活动,一般采用画笔、纸张进行,作画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活动教师利用刷子、棉签、手指等进行绘画,为幼儿创设、搭建良好的平台,是一次新的尝试、大胆的突破。带给孩子全新的感觉,是立体、生动鲜明的。小班幼儿对作画生活经验较少,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精心设计本次活动,激发幼儿作画兴趣,使教师成为教育环境的组织者,是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育”,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陶冶幼儿的热情,启迪幼儿的审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强调“手脑并用,文武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动中通过多种新颖的作画形式,引发幼儿的大胆想象、仔细观察,培养幼儿再建构的能力。不仅给孩子带来直接情感体验和视觉享受,也增强了孩子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思维能力进行创造,同时也带给了孩子极大的乐趣。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激发作画的乐趣。
2.尝试用刷子、棉棒作画来表现风和雨。
3.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
难点:尝试用刷子、棉棒等工具来表现风和雨。
活动准备
1.视频《狂风暴雨》。
2.刷子、棉棒、盘子、颜料若干。
3.桌子4张、小椅子12把、围裙12套、湿巾若干,画板1块。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观看视频《狂风暴雨》。
师:从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天气怎么样?
2.基本部分
讨论:暴雨又是什么样子的?龙卷风是什么样?大树为什么倒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看看老师使用什么笔画的?
创设情境示范:一天,天空中没有白云,乌云密布,阴沉沉的,突然,霹雳啪啦的下起大雨来,雨点像豆子一样大(用小魔棒--手指-,透出像雨点一样的白点)。
不一会,猛烈的龙卷风旋转而来(手拿棉棒),从四面八方,越过小河,拔起大树,卷走房顶。
呼——狂风像一只野蛮的大狮子,大吼大叫,树枝咯咯截断(用刷子刮出痕迹,像刮风一样)
——狂风暴雨就这样变出来了。
小结:孩子们!原来刷子、棉棒、手指都可以做画笔,画出想要画的画呀!想不想试一试!
(3)幼儿尝试作画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结束部分
幼儿作品展览,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相互欣赏同伴的画。
活动延伸
把作品装饰到走廊,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欣赏作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活动目标是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激发在作画的乐趣,尝试用刷子、棉棒作画来表现风和雨,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活动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但对于幼儿探索兴趣的激发还有些欠缺。下面我将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导入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给孩子直观感受,整体效果较好。示范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和孩子尝试,让孩子对作画形式产生强烈的兴趣。作画环节中,孩子们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狂风暴雨的认识。活动结束环节,通过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讲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机会,避免个别孩子唱主角,其他孩子观望的情况。整体上来看,我认为今天这节活动课在活动设计上比较新颖,发挥了孩子主动性,激发了活动兴趣。但由于紧张,整个活动过程出现了很多疏漏,对于一些突发的情况缺乏必要的教学机智。因此,我还需要更多的锻炼,积累更多的经验,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暴雨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
二、老舍和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三、读课文,思考:
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
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二(7—16):暴雨下拉车。
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分析讲解课文
1、读1—2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 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侧面烘托。——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读3—5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
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3、小结: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部分,分析讲解:
1、“午后一时——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祥子“又拉上了买卖”,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明确:天气的酷热已使他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又希望能够多拉一趟车。这时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极其矛盾,痛苦,进退两难,万般无奈。就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作者描绘暴雨来临时的情景从哪儿落笔?具体说明其描绘顺序(找出写柳树、柳枝的语句)
明确:俗语说:“风是雨头。”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A、像病了似的……无精打采。——天气又干又热 B、柳条儿动了——有了凉风 C、飘洒的摇摆,长出一截儿来——风渐大 D、随着风狂舞——大风 E、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暴雨来临前吓人的情景 F、横着飞——狂风。
3、作者是怎样描绘暴雨下来时的过程?
明确: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只是那么一片,一阵”,“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一个水世界”。
4、课文写风云乍起到暴雨倾泻中过程中除了写风雨之外还抓住了暴雨哪些天气变化?
明确:乌云、闪电。狂风、暴雨、乌云、闪电、飞扬的尘土、狂舞的柳条,混合出华北一带夏季暴雨的特点
5、读11—16段: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
明确:拉车的欲躲避风雨不得,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拉车的已顾不过命来。坐车的冷醒无情,拉车的痛苦、矛盾、挣命、“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二、总结:
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烈日暴雨下祥子
在烈日下拉车 在暴雨下拉车
天:发了狂 微风(柳条微动)
总写 地:下了火 暴雨前(重点写风) 大风(柳条摇摆)
人:憋 气 狂风(柳枝狂舞)
天“热” 天“凉”
静物 雨星(乱撞)
分写 动物 暴雨中(重点写雨) 雨点(硬砸)
人 雨道(垂落)
水世界(倒、流)
想拉车、胆怯 湿透
矛盾心理 不敢动、心里腻烦 被雨浇——惨雨(砸、横扫)
想出去、懒得动、坐不住 凉水(浇)
祥子“煎熬” 视:闪眼祥子“挣命” 往前拽
害怕 听:难听 拉 车——挣命 趟水跑
嗅:腥臭 顾不过命来
痛苦感受 头:昏哆 嗦——成团(像风雨中的树叶)
难过 身:馊
脚:粘
恶心 (胃、肚子)
对天气变化的情景的描写是随人物行踪展开;景物描写为烘托人物,表现中心服务。
中暑课件(精华4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中暑课件(精华4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暑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了解暑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暑假。
3、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40份(附后);《暑假俱乐部》手册40本(摘取手工制作、数学操作、智力开发等书本装订而成);安全图片每人一套;蜡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 使幼儿了解暑假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暑假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 教师总结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暑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 教师引导幼儿:"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 幼儿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想像能力。
3、 那么在暑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判断能力。
4、 出示各个家长填写的《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挑选几个家长所写的暑假安全知识,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吗?运用家长的话语来帮助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更加认真参与活动。
三、教师总结暑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 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游泳。
(2) 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 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4) 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 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讲话,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
(6) 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7) 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请幼儿看安全图片操作。每个幼儿一套安全图片,请幼儿在正确的图片上打上对号,错的打上错号。
教学反思:
幼儿期待着暑假的到来,在谈论暑假时做哪些事情时,孩子们都表现得兴高采烈,,都能明显区分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这是有关于平时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
中暑课件 篇2
一、交通安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禁止在马路上骑车带人,快速超车。
2、高速路上禁上骑自行车。
3、骑自行车是禁止做危险动作。
4、自行车注意平时维护,以防零部件松动。
5、步行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禁止追逐打闹。穿行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一停二看三通过。
6、乘车时要注意安全,禁止将身体置于车窗外,车停稳后方能下车,车启动时要站稳。
7、出行时一定了解路线,不要图快速省事就跳越栏杆等屏障。
8、不要携代禁止的易燃品上车。
9、当发生意外时及时拨打110、112等电话。
二、饮食卫生
夏季天气热,湿度大,而小朋友们的抵抗力又相对较低,如果饮食不当很容易引起腹泻、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道疾病。经了解,现阶段,已经进入了肠道疾病高发期,肠道门诊内的小患者时有出现,因此小朋友们应尤其注意暑期的饮食卫生。
1、不食用没有安全标志的食物,不食用已经腐烂的食物,对于来源不明的物也不能食用。不能食用有时明显问题的产品,不食野外采摘不明药理毒性的野菜等山珍产品。
2、喝热水,讲究饮食卫生。
3、对于口感有明显异常的食品要提高警惕。
4、当发生食物中毒后马上大量喝水或打112急救电话,不要等看情况再说。
此外,暑假期间,各种各样的美味也诱惑着我们,很容易造成暴饮暴食,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暑假期间应加强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生活规律,放松心态,做好预防工作,增强抵抗力,少熬夜,多吃清淡健康食品。对美味佳肴应以品尝为主,一次不宜吃得过多、过饱。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更要注意不要随便吃街边小吃摊上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和场胃的疾病发生。
三、药物安全
很多家庭都备有一定量的各类药品,小朋友们由于好奇心强,趁家长不在家想方设法取出来玩弄品尝,吃错药引起严重后果的事情也时有所闻。所以药不能乱吃,吃错药物会中毒。
四、火灾自救
暑假期间,由于天气炎热干燥,容易引起火灾。假期开始后,有一些小朋友独自一人在家时,千万不要玩火。不能划火柴,更不能摆弄打火机玩。一旦发生火灾,小朋友们自己没有能力扑救,千万不要惊慌,要拨打119报警,然后想办法逃离出去。不要自己逞强救火。如果烟雾呛人,要用湿毛巾捂住嘴,逃离现场。如果打不开门了,要在窗口挥动白色毛巾或衣物大声呼叫,等待消防人员营救。
五、游泳安全
通过对小朋友们的一些了解,有的小朋友贪图方便,直接到河沟、鱼池里去洗澡,还有一些小朋友把河沟、鱼池等当成天然的游泳池。因为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在意外发生后,又不懂得如何自救,结果酿成悲剧。所以,小朋友们无论在游泳池或者其他地方游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不会游泳的小朋友不要独自下水,会游泳的小朋友也不能因为逞能而去深水区或水位很深的地方,以免危险。到公园或野外玩的小朋友,也要注意,不能去河沟、水库等地方游泳。这些地方不是正规的游泳池,没有完善的保护设备,也没有救生员。而且,水底情况也清楚,在这样的地方游泳非常危险。暑假期间游泳一定要到正规的游泳池并有家长陪同,无论水性好坏都要慎防溺水。
六、恶劣天气防护安全
近来由于天气变化较快,大风、大雨、雷电、冰雹等情况频繁出现,所以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当遇恶劣天气时不能在树下、危险建筑物、广告标志牌等附近躲避。
七、个人安全防护
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受侵害现象在突增,所以在假期当中如有发现身边或陌生人对自身身体有过分举动和不良语言进行侵害时应该及时向家长反映,避免更大的侵害发生,不要羞于启口,应该大胆举报,不要怕别人的恐吓,积极寻求保护、支持。
中暑课件 篇3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谈论太阳照在身体不是暖暖的了,感觉好烫啊。同时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中暑了,家长多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多喝水,少在太阳光下走路,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掌握一些防暑的方法,也可开发宝宝们的想象力,来制作一些防暑的用品!
二、活动目标
1、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
2、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
3、用各种方法制作大草帽。
4、幼儿相互谈论防暑降温的方法。
5、初步了解防暑的小常识。
三、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防暑用品
四、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用品有几种?
2、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重点介绍遮阳帽:夏天太阳很大,我出门时会戴一顶遮阳帽。你们戴过吗?有什么感觉?
在夏天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3、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4、制作大草帽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中暑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中暑。
2.加强孩子的角色体验。在教学中金星角色扮演:中暑的人和小医生。通过这样的角色表演,学生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急救的一般方法。
3.注重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到最后阶段时,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编首儿歌,然后小组间交流,这样学有所乐。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竞赛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中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像
2.师问:找一找这段录像中,这位同学身体怎么了?(生汇报)
3.师述:是的,天气这么热,这位同学有可能中暑了。(板书:中暑)
4.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关于中暑的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中暑。
(二)中暑的症状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大热天在户外运动行走的经历呢?说说你当时的身体感觉。(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述说中暑时的.反应,比如,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晕倒等)
2.听了几个同学的介绍,老师就象被上了一堂医学常识课。中暑的人反应有亲有重,但通常来说,共同的反应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晕倒)
3.那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呢?(学生根据所收集资料汇报:长时间在户外运动,缺乏水份,在闷热环境下工作等)
(三)预防中暑
1.看来,要健康地度过一个夏天还并不容易,我们还得知道如何预防中暑。(板书完课题:预防)
2.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课前所收集的资料与你们组的同学分享,一起想个好办法,预防中暑。(生讨论后,畅所欲言)
3.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一个良方:按摩穴位。按摩内关、曲池、涌泉几处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中暑。
4.同学们,根据上面你们说的,预防中暑关键要做到哪几点?
5.游戏:正话反说
中暑发生在夏季(NO)
中暑前喝水很多(YES)
中暑的人都会晕倒(YES)
6.编童谣: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现在了解的中暑的知识编个童谣。(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把最好的与全班同学一起读
(四)如何急救
但俗话说,防不胜防,如果一个人中暑了,你怎么办?(生小组讨论,汇报。择优一组表演)
(把中暑的人先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补盐水,掐人中,服人丹,打120等)
(五)总结
今天,我们对中暑问题了解的非常清楚,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你们,只要好好的预防,一定能远离中暑。(游戏:大家来找茬。学生们找一找图片中的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最后,我建议把我们刚才的那首童谣说给你现在最想说的人听。
板书:
预防中暑
避烈日
常通风
少运动
多喝水
少儿茶课件精华4篇
在进行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认真编写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花费精力来筹备教案和课件。学生的各种反应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课堂反馈。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少儿茶课件”相关的话题,欢迎阅读本网站的内容!
少儿茶课件(篇1)
一、舞蹈教学计划
大班幼儿动作发展较为协调,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训练幼儿协调,速度,肌力,耐力,瞬发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具备透过舞蹈, 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二、舞蹈教学进度安排(共16周)
第一周:
熟悉幼儿 、正确的站立姿势、方位练习、下课常规等
第二周:
学习盘腿坐, 头、肩部节奏练习,动作组合
第三周:
勾绷脚,压腿练习组合
第四周:
地面压腿练习、开跨练习
第五周:
腰部训练组合
第六周:
送胯练习,踏步转圈练习
第七周:
芭蕾手位练习、舞蹈组合(待定内容)
第八周: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幼儿进行分组表演,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九周:
把杆练习:压腿、擦地、扶把起踵、下腰等。
第十周
把杆练习:压腿、擦地、扶把起踵、下腰等,形体练习、芭蕾手位、脚位练习
第十一周:
芭蕾组合舞
第十二周:
提压腕、硬肩练习练习,
第十三周:
民族舞组合(一)
第十四周:
民族舞组合(二)
第十五周:
舞蹈组合(待定内容)
第十六周:
舞蹈组合(待定内容)
总体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幼儿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学会3-4个完整性的幼儿舞蹈组合。
周次和目标:
第一周:
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的常规要求。(时间与物品)
3、新授舞蹈组合:“银波绿舟”(一)
第二周:
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
2、新授点头、肩、活动组合。
3、随音乐协调地进行点头,耸肩等动作。
4、舞蹈组合:“银波绿舟”(二)
第三周
1、复习手位,勾绷脚,点头,耸肩等活动组合。
2、舞蹈组合:“银波绿舟”(三)
第四周
1、复习所学内容舞蹈组合:“银波绿舟”。
2、练习前压腿、旁压腿的动作。
4、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一)
第五周:
1、新授前踢腿、旁踢腿动作。
2、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二)
第六周:
1、复习前踢腿,旁踢腿,能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2、新授地面动作:双吸腿、压脚跟练习。
3、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三)
第七周:
1、复习所学的内容。
2、练习压胯的动作,根据音乐协调地做压胯动作。
4、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银波绿舟”
第八周:
1、新授前腰、后腰、旁腰、侧腰的要部组合动作。
2、随音乐做腰部组合动作。
3、舞蹈组合:“七色花”(一)
第九周:
1、复习腰部组合动作。
2、学习小碎步组合。
3、舞蹈组合:“七色花”(二)
第十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新授步位动作。
3、舞蹈组合:“七色花”(三)
第十一周:
1、新授双脚、单脚、向左、右、前、后、不同方位蹦跳的动作。
2、复习舞蹈组合
第十二周:
1、复习从手位开始到步伐练习的所有动作组合,要求随音乐动作到位协调的表演。
2、对每个组合进行重,难点的力度辅导。
3、舞蹈组合:“剪羊毛”(一)
第十三周:
1、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2、复习舞蹈组合:“七色花”“银波绿舟”
3、舞蹈组合:“剪羊毛”(二)
第十四周:
1、学习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复习所有的动作组合,作好汇报演出的准备。
第十五周:
1、汇报演出,发放评价表。
2、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少儿茶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比较感知物体的多、少。
2、激发幼儿动脑、动手,乐于参与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神秘袋、三角形、圆形图形版。
2、学具: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线,线上游戏:比一比。
(二)教师出示“神秘袋”,学习用点数、一一对应两种方法比较多少。
1、请一位幼儿摸摸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
2、教师分别抓“三角形”和“圆形”散放与地板,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是三角形多还是圆形多?
3、师幼共同点数。小结:我们用点数的方法知道三角形多圆形少。
4、引到幼儿自由讨论:还有什么方法?
5、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法比较多少。小结:谁的上面或下面没有和他对应的就表示谁多。
6、请一位幼儿抓图行板,巩固练习点数和一一对应两种方法。
(三)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多少。
1、教师提问:老师和小朋友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就知道了)。
2、请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教室里的窗户和门哪个多哪个少?(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窗户多门少)
(四)游戏“找朋友”。
1、老师请每一个男孩去找一个女孩儿做好朋友,请小朋友观察是男孩多还 是女孩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到幼儿理解,若有男孩没有找到朋友,就说明男孩多;反之,就是女孩多;如果都找到了朋友,就是一样多。
3、小结:手牵手一个人找一个朋友也是一种比较多少的方法。
(五)游戏“切西瓜”。巩固练习用以上四种方法来比较多少。
儿歌:切、切、切、切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要吃西瓜切两半。
(六)幼儿操作教具,教师指导。操作完了之后,请幼儿和同伴或老师交流:
我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红(黄)星星多、黄(红)星星少?
(七)听音乐收学具,活动结束。
少儿茶课件(篇3)
水粉画是将水粉颜料用水调和绘成的画。水粉颜料不透明,如果运用得当,能兼有厚重和鲜明的效果。可以画在图画纸上,也可以画在木板或画布上。由于水粉画有较强的覆盖力,除了可以画在白纸上,也可以在有颜色的纸上作画。因水粉画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流畅行笔,也可以细致刻画,自然成为幼儿喜爱画种之一。学画水粉画,除了解水粉颜料的性能,熟悉调和配置颜色的方法,掌握一些色彩知识外,更需要的是多画、多感受。不论是抽象还是具象、想象还是写生,都要大胆用笔,放开作画,将画的过程中感受色彩,发现色彩的魅力、增强色彩的认知感知能力。幼儿通过水粉画的学习不仅提高了绘画的兴趣和愿望,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掌握初步的色彩知识和表现技法,提高了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丰富了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积极良好充满自由安全的心态,也为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课型特点
幼儿水粉画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游戏入手,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某种感受和体验。并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尝试多语言、多角度、多形式的表现,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接触多种绘画材料。以育人为目的,激发兴趣、注意创造过程为前提,对幼儿进行艺术素质和能力及非艺术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手段,人人参加有趣的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为基础,在宽松、自由、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诱发好奇心;激发表现欲望,培养大胆、自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培养探究兴趣、习惯和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喜欢独立思考,敢说、不怕说错,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较自由地进行联想、想象,初步具有以原形为发散点多向性迁移、仿编、创编的能力;培养评价能力;掌握与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有关的美术素质和能力及技能技巧。
少儿茶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1—50)集体
2.序数(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及玩法
1.介绍配组。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
3.提出要求,玩过的要按类收拾好。 字串7
四、循环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起一个名字。
花手帕课件(精华4篇)
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关于“花手帕课件”的最新资讯一起来看看吧。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指导。希望您为本文提供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花手帕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2.激发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发现、乐于表达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蓝和小黄》
2.红、黄、蓝三种颜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与小朋友们打招呼,播放课件《小蓝和小黄》第一部分
2.提出问题: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小绿是谁?从哪里来的?
3.播放课件第二部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
二、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老师进行配色活动。
2.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快思.教案网!是怎么变出来的?
3.教师小结: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播放课件第三部分:蓝色和黄色融合变成绿)教师示范用记录卡记录。
4.绿色真漂亮,让你们想到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三、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探索红和蓝会变出什么颜色?
(1)出示课件第四部分:小红出现,
(2)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3)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4)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5)教师小结:蓝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五部分:红色和蓝色融合变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
2.探索红和黄会变出什么颜色?并记录。
(1)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2)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六部分:红色和黄色融合变成橙色)。橙色真漂亮,还有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的?
四、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播放课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颜色我们去找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小精灵儿童网站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小精灵儿童网站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花手帕课件 篇2
《花手帕》活动二扎染
《花手帕》活动二扎染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艺术源自生活,也应回归生活。扎染可以装饰服饰和生活用品,在教学中,这一双双小手所制作、染制的扎染T恤,不仅仅是一件件手工制作,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难能可贵的珍贵回忆!
【教材分析】《花手帕》活动二是学习扎染的制作方法,尝试以布为媒材,制作一件有图案的扎染作品,在扎染过程中,染出的色晕和肌理有着自然朦胧的美,使得扎染的图案具有鲜明的特色,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结合教材,并根据实际需要,将扎染和生活相联系,将染制手帕变成T恤,在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同时,体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活动一用点染和浸染的方式制作纸质花手帕,使学生对染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染缬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课前对扎染的资料搜集,学生们跃跃欲试!
【教学目标】:1、了解扎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基本特征。
2、掌握捆扎、结扎、折叠扎等扎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从中感受扎染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独特的形式美感。
3、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进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特别是扎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扎染T恤。
【教学准备】:T恤(提前处理过的)、染料、皮筋、塑料手套、桌布、剪刀、衣架、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的花手帕是怎么做的吗?
2、你们看今天老师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点?
你们也想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T恤吗?
3、出示课题:扎染
【教学评价:联系上节课知识,结合所穿扎染T恤,在谈话中,顺其自然导入新课。】
二、学习制作。
1、问:扎染是什么?(通过视频了解扎染的知识)
(我国的民间印染有很多种,扎染是其中一种。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布料上扎结过的地方没有染上色,就形成了自然、质朴的图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
2、问:生活中的扎染有哪些?(通过图片了解)
(扎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居、服饰……都能看到扎染的身影。)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制作一件扎染T恤吧!
3、问
:扎染T恤的步骤是什么呢?(通过视频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扎、染、晾)
4、问:扎染中扎的方法有很多,扎法不同染出的效果就不同,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这些扎的方法是什么了吗?(PPT出示6个扎的方法)
(捆扎、折叠扎、结扎、夹扎、缝扎、包扎)本堂课重点掌握前三个方法。
5、问:扎染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那么你们知道在扎染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吗?(PPT出示两种扎染效果的图片)
(①要保证染色前扎紧实。②注意颜色搭配、不要染花。)
6、师拿实物简单师范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学生加深印象。
【教学评价:用简单直观的两个小微课,解决“扎染是什么?”以及“扎染怎么做?”两个重点问题,同时结合图片和教师的简单师范,使学生对怎么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之后的尝试制作打下基础。】
三、尝试制作。
学了这么多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
1、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老师给你们准备的T恤提前做了什么处理吗?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前浸水,方便染色;加入染色添加剂或食盐,使染色鲜艳和固色】
2、(PPT出示扎染T恤设计大赛要求)
选取喜欢的扎染方式和喜欢的颜色,尝试制作一件扎染T恤吧!
【教学评价:教师适时巡视,及时表扬或者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出,使学生们在制作中,少走弯路。】
三、展示评比。
评一评:
每组推选1件到班级展示。
比一比:
谁是今天的最佳设计和最佳色彩搭配呢?
【教学评价: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作品富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在一片欢乐声中,评析作品,像学生渗透色彩搭配和形式美等知识。】
四、教学拓展。
染制的扎染T恤需要需要装入塑料袋中,密封静置24小时。之后打开,冲去表面浮色,悬挂晾干即可。
相逢是缘,期待大家一起穿上这件独一无二扎染T恤的时刻。
【教学评价:课后的衣服处理同样重要,学生满怀期待晒干的成品,不光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了美术学习的成就感,更加培养了大家的集体意识。】
花手帕课件 篇3
三年级美术上册《花手帕》教案分析
花手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欣赏纸手帕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花手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步骤:
一、尝试表现
.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①捆扎布料。②浸染布料。③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六、教学反思:
花手帕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形状的萝卜(片、条、块)组合造型。
2、体验创作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萝卜片的造型图片、相机、电视。
2、切好的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萝卜(片、条、块)若干。
3、实物萝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形状萝卜,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大萝卜:“大萝卜要变啦,看看变成什么了?”
2、和宝宝一起认识切好的各种形状的萝卜。
二、欣赏萝卜造型图片。
1、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还会变成什么呢?(欣赏平面造型图片)
2、跟幼儿一起从造型、颜色等方面欣赏萝卜造型图片
三、幼儿操作。
1、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变呢? 你想变什么?
2、幼儿自主操作。
教师指导幼儿将拼接的造型摆放在底板上,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3、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欣赏萝卜立体造型,引起幼儿立体造型活动兴趣,为延伸活动做准备。
欣赏宝宝立体造型作品或图片,找找与我们今天做的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站起来),激发幼儿做立体造型的兴趣。
五、结束活动。
将活动材料放置到美工区,鼓励幼儿到美工区去继续进行造型活动。
对小班活动“萝卜变变变”的感悟和理解 中国药科大学幼儿园 屠燕 在观摩李陈剑老师的小班活动“萝卜变变变”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如下:
1、陈老师教态清新自然,与班级幼儿的交往亲和、随意,看得出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孩子很信任老师。
2、教师的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包括图片、实物操作材料等,材料的丰富直接影响了幼儿最后的成品,使得造型都比较成功,雷同得也较少。
3、从教学实况对照教案,发现陈老师也随机进行了变动,这一点她在说课时也已谈到了,这也说明老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4、从班级的环境设置来看,有撕贴的彩色蜡光纸制作的大萝卜,手掌印的大萝卜以及大萝卜涂色块,班级的萝卜都体现了一个“大”,而这个“大”萝卜又都是由每个孩子去合作共同完成的。这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是有点难度的,但我发现作品很成功,说明该班幼儿在美工方面确有所长。
5、从这一活动中,能看出教师喜欢美术,带动了本班孩子也喜欢美术,这也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所在吧!
6、我在教学中所遇到了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时,总是想去直接帮他们做就完事了,特别是碰到最后几个动作慢来不及完成的。而在陈老师的活动中,我更多地是看到她去和孩子一起用谈天的方式就解决了一些色彩、造型上如是否对称,是否美观等问题,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2023水循环课件(精华4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来提升教案制定的水平。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仔细编辑了“水循环课件”,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水循环课件 篇1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的途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对比,找出植物水循环的动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一、储备知识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叶的结构,但是对于叶的气孔的功能不是很清楚。了解了根的功能和结构、知道茎中含有疏导组织。但是对于这几大结构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清楚的了解,所以需要教师提示。
二、生活经验分析:学生了解植物可以影响屋内湿度的变化,对植物参与水循环是有前概念理解的,可以作为蒸腾作用讲解的切入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植物是如何利用蒸腾作用将植物中的水扩散到大气中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教学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4、2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的途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对比,找出植物水循环的动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评论(0)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评论(0)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植物是如何利用蒸腾作用将植物中的水扩散到大气中的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实例导入
事例:有人计算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那这200多千克的水,植物都用来做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表格,在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被植物吸收的水中有xxx的水分被植物用来组成他自身的结构,而另外xxx的水量被用来供应植物的生长,而这些水量占生物吸水量的极少部分,而剩下的这么多水都到了哪里去了呢?
活动2【活动】蒸腾实验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看看,绿色植物所吸收的水分除了以上两个去处之外还有哪些去处。
(实验介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过一段之间之后,我们来观察实验结果。
①你能从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塑料袋上有雾气)
②你认为这些雾气(水珠)是从哪个器官而来?(叶)
③塑料袋上的水又是以什么形式散发出来的?(气体)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大家描述的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即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④叶片的表皮上都多多少少会有一层角质层附着于上,来保护我们的叶片,那么蒸腾的水分是从叶片的哪个结构出来的呢?
那么我们先来复习下叶片的结构,请一个同学上来填写下叶片各部分的结构名称。那么每个结构对于叶片都有哪些功能?表皮——保护;叶肉——营养;叶脉——疏导;气孔——气体交换的窗口通过复习叶的结构,你认为叶片当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从叶片的哪个结构而来?(气孔)
叶片蒸腾的部位位于我们叶的气孔。
活动3【讲授】气孔的结构
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不断的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之中,就像我们出汗一样,如果出汗过多,就会发生脱水中暑,严重的话会影响我们的生命。不过人们可以通过来到相对阴凉的地方躲避,但是植物只能矗立在一个位置。而每一天的温度和太阳的光照条件都不相同,尤其在夏天的正午,温度很高,如果气孔一直开启,植物不会也发生脱水中暑呢?可是我们校园中的树木都生活了这么久,依然健壮的成长着,说明植物有着一些方法去控制着蒸腾散失水分的量,那它又是如何控制的呢?生物的功能是和其结构相对应的。那我们就从植物的结构入手,让我们来看看气孔附近的细胞有哪些奇特的地方。同学们能否从书112页找到答案呢?
(边演示,变讲解)
气孔的两边分别有一个形态相同的半圆型细胞,我们称之为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孔。这两个保卫细胞与别的细胞长的有些不同,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气孔利用这样的一个独特的结构控制了蒸腾作用的大小,使植物虽然只能位于一个地方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是可以长久的生活在那里。这些小小的气孔虽然渺小但是却对植物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些气孔主要位于植物的叶片的哪里呢?我们能否通过一些方式去探究它的位置?给同学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评价)
由于气孔的主要作用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同时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叶片中的所有的气体都是经过气孔来到外界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叶片放到热水中看看叶片中的气体是从哪些地方出来的,那么那些地方就是气孔所在的地方。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叶片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要比上表皮上的气孔多。
活动4【活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过渡:虽然有气孔可以控制蒸腾作用的大小,但是植物的一生也依然有大部分水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这些水分源源不断的流失,因此叶片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的水分补充到叶片中。
(1)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那么叶片中的水又来自于哪里呢?植物的水分是由植物的从哪里吸收的?(根从土壤中将水吸收)具体到根的哪个结构?(根毛)
水分要到达叶片需要经过植物的哪些器官?(根、茎、叶)
水分到达叶片需要通过这些器官中的每个细胞么?那么我们怎么去探究这一现象呢?我们来看看老师手里的芹菜,老师提前将这些芹菜放在了蓝色的水中,芹菜的茎在这段时间里将运输这些蓝色的水分来到叶片之中,如果我们将芹菜的茎横切,就可以看到芹菜茎中水分的运输轨迹。如果整个横切的.茎都是蓝色,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又说明什么?
(展示浸在染液中的芹菜,分发给学生)
我们看到这些蓝色的液体并没有经过植物的全部细胞,而是只在部分位置可以看到蓝色的染液,将它纵切之后,我们会发现染液所经过的地方像一条长长的管道,这就是我们说的输导组织中的一员——导管。每一条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也都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根中空的管道。这些长长的管道下达根部的成熟区连接根毛上达叶片中的叶脉,使根部吸收的水分到达叶片。
(2)水分运输的动力
过渡:然而有句古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那么在低处的水分是被什么神奇的力量吸引达到叶片之中呢?是不是所有被放在烧杯中的芹菜都能吸引着蓝色的液体向上运输呢?
我们再来看看没有叶子的芹菜(当众切开)我们会发现它的导管内是没有染料的颜色的,此时的茎是否有在继续向上运输水分呢?
如果没有,那你认为这和什么原因有关系?我们来对比下这两根芹菜,大家观察下它们有什么区别?
(没有了叶片)为什么没有了叶片植物就不能将水分向上运输了呢?(将板书中的叶划掉——没有了叶就没有了叶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向上运输的动力消失,从而不再向上运输。)
所以我们得出植物需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将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
活动5【活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过渡: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向上运输,无机盐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来到了植物的各个细胞中,无机盐和一部分的水分被细胞用于生命活动或者组成植物体的各个结构,而其余的都被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我们已经知道蒸腾作用给予了植物运输水分的动力,那这些通过蒸腾作用被植物散失到大气中的水分就只有这一个作用么?我们看看以下的两个资料
资料分析:
(1)一个兴趣小组对植物蒸腾作用对湿度的影响做了一个探究,得到了以下的数据,根据数据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蒸腾作用可以参与水循环,并增加空气湿度)
(2)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
根据以上资料你又对植物蒸腾作用有了怎样的见解?
(蒸腾作用对植物周围的温度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可见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是植物运输水分的不竭动力,同时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对周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起到调节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其实并不仅仅对自身有着各种益处,同时也会参与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
结合图片请同学们来描述下植物是如何参与到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过程中的?
(学生描述水循环过程)
通过同学的描述,我们发现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到了生物的水循环中,但是植物并不是植物水循环的唯一途径,没有了植物水循环也依旧可以进行,那么如果绿色植物从陆地中消失,它会对我们生物圈的水循环有影响吗?
水循环课件 篇2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 “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
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的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说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四.教学策略
(一)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学会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利用水循环示意图来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 生影响,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探究教学法:概括出水循环意义是通过收集来的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 数字资料,用扑捉到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培养分析、探究的能力。
(二)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学会分析: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共同分析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学会探究:通过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运用具体的实例探究出水循环的意义,学会扑捉生 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进而进行提炼、概括。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相互联系水圈的组成:
的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自然界的
水循环概念
水循环的过主要类型、环节
程和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地理意义
水循环课件 篇3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案例: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
活动3【活动】(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之间?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环节?
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归纳主要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大海。
2.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水循环课件 篇4
一、 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说课稿的课件精华
据您的要求,我找到了以下资料:“说课稿的课件”,以促进更多人分享该信息,并使更多人受益。对于刚入职的教师而言,编写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教师不能草率对待教案和课件的撰写。新教师应认真对待教案和课件的编写,这将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
说课稿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整体感知全文。
2、认识并理解词语,荷叶,小水珠,摇篮,亮晶晶,挺机坪,透明,翅膀,蹲在,笑嘻嘻等词。
思考:这是什么?你能说说这荷花怎么样?(用上荷叶说话)。板书:荷叶圆圆。
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伙伴,看看都有些谁。
根据学生发言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可爱吗?我们一起来招呼招呼他们吧?指名,齐读。
师:自个儿大声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想还知道些什么?
指名试读。每一段2至4人,相机贴出词卡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笑嘻嘻。
齐声轻声读、男女生分开读、开火车读。
师:我让这些词回到课文中,并且都去掉了拼音,考考你们会读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在词语卡片打上问号。
师:小朋友这么多疑问,哪些小朋友们已经弄明白了。
师:信封里是这节课学的词,同桌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你的同桌不会,就教他。
4、写字:“是”、“朵”课件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范写,注意横写横中线,而且横比较长。
说课稿的课件 篇2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充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让同学充分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并借助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分散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学习生字“称”和“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
1、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四、朗读感悟
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
5、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
搞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
6、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五、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六、课堂小结:
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富裕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说课稿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下,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导入:大自然中的土地是多么美丽啊!可是大家知道吗?为了这片美丽,又有多少人付出了呢?为了这片美丽,郭沫若毅然回国,并振臂高呼:“四万万人民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为了这片美丽,戴望舒受尽折磨,却并未屈服,他想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为了这片美丽,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样发出了来自心底的呐喊----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艾青的心声。在我朗读这首诗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带着这几个问题在心里默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诗歌意象,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我”,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者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说课稿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_---------站着的人。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请读读她发爱情宣言:
(屏幕)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是无疑是女性要求精神平等,人格独立的宣言,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 —— 实用爱情
痴情鸟 —— 爱情至上 —— 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奉献者
橡树 —— 铜枝铁干,刀、剑、戟 (阳刚之气) — 平等独立
木棉 —— 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 同甘共苦
说课稿的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任务一有人说,鲁四老爷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你怎么看,画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和小组讨论,画出出文中描写鲁四婶或者柳妈的文字,并分析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任务三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把结果写在下面。
任务四在课文中划出两处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并小组讨论其作用。
任务五讨论课文题目为《祝福》的含义。
【课下作业】
阅读全文,请认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任务一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②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③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④“可恶!然而……。”四叔说。⑤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是一个封建卫道士,顽固坚持封建礼教,反对一切变革。因为祥林嫂是寡妇而嫌恶,对祥林嫂的婆家绑架祥林嫂非但不反对,反而表示理解。对祥林嫂失去第二个丈夫毫无同情,反而剥夺她参加祭祀的权利。对祥林嫂的祝福时悲惨死去竟然骂其是“谬种”。他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人性,正是他从精神上,进而从物质生活上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任务二
①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②“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是撞坏的吗?”③“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④“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⑤“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⑥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⑦“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⑧“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是一个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讥笑祥林嫂的再嫁,并用她的鬼神观念严重威胁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导致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这反映出迷信的鬼神观念也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形式,无知的柳妈也是运用封建礼教逼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
①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②“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③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④“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⑤四婶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⑥四婶又慌忙的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⑦“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四婶和四叔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当祥林嫂能干活时,她利用祥林嫂劳动;当祥林嫂丧夫失子后,本已悲伤异常,四婶不但没有安慰,反而和四叔一起,认为祥林嫂是寡妇,不干净,不让她参加祭祀,从而彻底摧垮了祥林嫂的生存愿望,把祥林嫂推向了精神崩溃乃至最后死亡的深渊。四婶和四叔一样,是用封建礼教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任务三
(1)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将祥林嫂捆绑其中,直至窒息而死。婆婆的转卖,大伯的收屋,使祥林嫂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深渊。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寡妇的厌恶,对再嫁寡妇的歧视,则从精神上摧垮了祥林嫂存在的价值。
(2)另一方面,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短工的麻木、鲁镇群众的奚落、柳妈迷信的精神威胁……他们与祥林嫂同属受压迫剥削的劳动者,然而偏偏信奉“三纲五常”,并用统治阶级的观念审视、责备、折磨祥林嫂,使她处于孤立无缘的地步。
(3)再者,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满足于坐稳了奴隶的地位,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的背后却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她的捐门槛是出自封建父权下的精神恐怖。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正是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无情地绞杀了祥林嫂的精神和肉体。
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的桎梏遍布祥林嫂生活的角角落落,使她没有一点生存的空间。
任务四(略)
任务五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说课稿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晰 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4、过渡: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4、过渡:
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最新老舍猫课件(精华4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 良好的教学课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知识点和概念。这篇“老舍猫课件”是栏目小编搜寻到的宝藏必看的好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老舍猫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温柔可亲、勇猛、凝视、生气勃勃”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的、和、折、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怎样具体生动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小猫的淘气可爱的性格,并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起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PPT课件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出“性格、乖巧、任凭、尽职、贪玩、勇猛、凝视、无忧无虑、温柔可亲、生气勃勃”。等词语
2、认识多音字:的确 暖和 解闷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3、在读书中初步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如何用具体事例来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
4、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读通句子。
课前活动
【你说我猜】猜常见动物
1、你说我猜常见动物
2、小组学生比动作加语言提示,一个学生站在最前面猜动物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猜常见动物的游戏。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动物是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或可爱,或勇猛,或温驯,我们因为它们的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喜欢它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各种形态猫的图片)
认识吗?用刚才游戏的方法,详细描述一下,让别人能够猜出你说的这种动物。
(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说出完整的话。)
同学们表达的可真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猫》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老舍先生喜欢动物,喜欢养花种草,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来感受一下大师笔下的猫,看看他是如何把猫描述得栩栩如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
谈话: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检查词语看看能过关吗?老师知道你们此刻很想把自己的所学展示给大家看的。
(课件出示)
性格 稿纸 梅花 蛇
乖巧 贪玩 尽职 淘气
无忧无虑 温柔可亲 屏息凝视 生气勃勃
的确 暖和 解闷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齐读两遍 (正音)
过渡:读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很用心的学习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几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老师为什么要把它们这样归类?
第一组是与猫性格有关的词语。
第二组中学会词语的积累
第三组:多音字
(二)、检查课文朗读
词语你们会读了,老师把词语放在句子里你们能读流利了吗?
读下面的句子
1、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4、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解释词语:根据上下文理解“无忧无虑、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先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出示正确答案。
无忧无虑:忧是竖心旁,竖心旁的字跟心有关,尤,是读音。虑,是想,心不多想就是无忧无虑。我们看课文,猫成天睡大觉,什么事情都不过问,那就是无忧无虑。
尽职:什么尽职?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通过事例说明什么是尽职。联系上下文说明什么是尽职)
屏息凝视:动作体会。
(三)、整体感知
(谈话)拿过一篇文章,我们就要先把它读准,读顺,读懂,这些工作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那么,现在的任务就是老师领着你们把作者写下来的文字好好读一读,看我们能读出什么来。
一段长长的文字,有时候只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而一件事情,我们也可以写成常常的一段文字。朗读课文,看看在老舍先生的长长的文字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吗?
(古怪 可爱。)
三、精读古怪,体会特点
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他们家的猫的性格,出示幻灯片: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请你从书上找出来这两句话,并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画课文)
告诉老师这两句话在哪里?
(在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的开头)
同学们发现了这两个句子都是每一段的开头。这是一篇课文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总分结构。就好比是这样的,我说出一个结论,你还不明白,我给你举出好多例子让你听明白。我的结论是总,所举的例子就是分。我们来看一看老舍先生是怎样运用这种写法来写自己家的猫的?
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2、3自然段,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猫的性格?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用手中的笔圈出来画出来,注意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养成拿起笔随时圈圈画画的习惯。
小组讨论后汇报。(板书)
A、老实 贪玩 尽职
无忧无虑睡大觉 出去一天一夜 捉老鼠屏息凝视
这几个词语多么矛盾啊,但是就是集中地出现在猫身上,所以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齐读)
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尝试用“……既……又……, ……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B、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
用了几个动词 无论说多少好话都一声不出
蹭、 伸、跳、踩、
丰富多变的叫唤
比较句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留下几个小脚印。
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谁想把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美美的读出来呢?
C、胆小 勇猛
藏起来 不怕虫、老鼠、蛇
勇敢的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既胆小,又勇猛的猫吧。
四、总结构段方式,体会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猫的古怪性格是围绕那句话来学习的?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作者围绕这句话,也就是一个总起句,举出一些事例来具体描述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总分式构段方式。
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也有这一类的写法。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 《美丽的西沙群岛》 片段
五、课堂小结。
老舍猫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
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A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第十三课中,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
B大家都喜欢动物,老师就先让大家来猜一种动物:“它步调从容,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时向来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而且还得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学生答)
丰子恺先生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从容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大作家老舍先生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的猫的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1)出示“性格 贪玩 尽职 抓痒 稿纸 跌倒 撞疼 开辟”指生认读。
(2)出示“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认读,重点指导“屏”、“折”的读音。
3、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丰子恺先生主要写了鹅的吃相,老舍先生主要写了猫的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生读出相应句子)
(2)哪些段落写的是猫“性格古怪”?第四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三、探究“古怪”。
导语:课文四个自然段中,有三个段落写的是性格古怪,看来这个“古怪”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一下(板书:古怪)。
1、指生试着解释“古怪”的意思。
过渡:意思解释不好不要紧,我们先来读读这三段,读完后大家就明白“古怪”的意思了。
2、指生读第一段,体会: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交流: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引导学生说体会,并读出相应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重点指导“贪玩、尽职”。
贪玩: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也不肯回来”。换词释义:“谁能把‘任凭’换成它的近义词?”(学生答)
(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指生说)“自己不行,又有人来帮忙了。老舍会找谁帮忙呼唤?(家人、邻居、朋友)猫回来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任凭…也不’的意思,体会猫的贪玩)
尽职: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指生解释“屏息凝视”。
(3)动作模仿,体会“尽职”。
导语:“我们一起来‘屏息凝视’。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半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连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仍然--------”(学生动作模仿,补充词语)
过渡:“多尽职的猫啊,真是不捉到老鼠誓不罢手。谁来读读这句话,把猫的决心、尽职劲儿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4、加关联词语,初步体会“古怪”。
过渡:(看板书)一只猫给我们带来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谁能在这三个词语之间加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
(引导学生用“有时…有时、既…又”等关联词语将“老实、贪玩、尽职”连接起来,初步体会猫的“古怪”。)
5、猫的特点还不止这三个呢!自由读2、3自然段,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后回答,教师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6、总结“古怪”。
(看板书)现在你对这只猫有什么评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种矛盾的性格就叫古怪。”)
四、再读1——3段,体会“喜爱”。
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1——3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喜欢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
3、指生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
4、(1)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读。
(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是什么感觉?”(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指读,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情景对话,进一步体会“喜爱”。
出走一天一夜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光滑的毛。家人看见了:“咱家的猫怎么刚回来?太贪玩了。”老舍说:“——”;邻居看见了:“你家的猫回来了,太贪玩了。”老舍说:“——”;帮忙呼唤猫的朋友也来了,老舍说:“——”
5、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故意将“小梅花”错打成“脏脚印”,学生指出错误后引导说出两词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并想象老舍的心理活动:“老舍正在专心写作,小猫跳上来踩上了几个脚印,看着稿纸上的脚印,老舍想——”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五、读第四段,进一步体会“喜爱”。
1、过渡: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都这样喜欢,猫小的时候老舍就更喜欢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读,指导。
六、扩展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指生读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七、作业
课前交流中老师了解到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有些同学家中还养了小动物。课下大家也来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邻居的、朋友的。可以写它的样子、神态,也可以写它的性格。写完后在班内交流一下,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最可爱。
老舍猫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5、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难点:
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准备】
1、学生:
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2、教师:
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结合预习了解本课都有哪些作家写的猫(老舍、周而复、夏丏尊),三篇各有特点,先一起来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接读课文:
划出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说说各自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随机引导、总结:
⑴ 老舍先生写的两个重点内容。
板书:
古怪 淘气
⑵ 围绕这两句话,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⑶ 通过这两句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1、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⑴ 初步感知:
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
⑵ 理解贪玩:
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⑶ 理解尽职:
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⑷ 小结:
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2、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⑴ 自主发现:
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⑵ 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印等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读中感悟,体会更可爱
1、初步理解更可爱:
自读感受满月小猫的更可爱。
2、欣赏满月小猫的图片,激趣感受小猫的更可爱。
3、创设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五、深入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默读阅读链接:
了解周而复、夏丏尊写的猫的片断。
2、借助图示,比较老舍的《猫》与周而复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总结: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时不同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写好动物打下基础。
六、练习
1、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老舍的《猫》与夏丏尊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动物。
老舍猫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2.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学过程:
一、借助谜语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复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尝试:
1、大声朗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2、大花猫的有哪些古怪性格?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3、从你发现的猫的性格特点中,你还可以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性格是的。
4、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2.理解贪玩: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3.理解尽职: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4.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那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5、过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6、学生讨论
7、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他读得好不好并评论
8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二)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主发现: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2.汇报交流:
(1)理解蹭、演动作、谈想法。
(2)理解印画上几朵小梅花等重点词句,说这时大花猫又在想什么?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3)A句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黑点。
3、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等词语。
4、指导进行表情朗读。
5、一读而过第三自然段,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说一段话。
四、领悟写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识字4课件精华13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教学难点一定要写到教案之中,才能更加清晰明了,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为了解决您的问题栏目小编为您献上一篇可行的“识字4课件”,在进行任何决策之前请参考各方意见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识字4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带有虫字旁的11个生字,初步感知形声字和象形字的构字方 法。
2、利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与虫字旁相关的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鼓励独特感悟。
4、热爱大自然,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要是你认识它们,就大声地喊喊它们的名字吧!──(逐幅出现六种小动物)瞧!它们来了!
2、你了解这些朋友吗?你想告诉大家些什么?
二、图文结合,学习词语
1、这些就是小动物们的名字(出示带拼音的动物名字),你们认识吗?
2、老师把小动物的名字放在了信封里,请组长带着大家自己学一学:
⑴ 读一读。
⑵ 贴一贴:
帖完了,再去读一读。
(手式示范)要求听明白了吗?开始!
3、(小组汇报)哪组小朋友愿意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小动物的名字。
(一组小朋友一人带读一个,随即指导蜻蜓、蚯蚓、蜘蛛的读音。如果过于强调后鼻音:XX小朋友特别强调了后鼻音,我们再来读一读,教师带读。)
4、其他小组也帮助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名字了吗?
(图文对应)
找对的请组长带着大家再读一读。──读完之后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在两边。
5、你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名字,它们可高兴了。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齐读)
6、小动物不见了,你还认识吗?
(开小火车读,拼音、词)
这样还能读正确吗?
(去拼音,打乱读,男女生赛读)
7、把小动物的名字放到儿歌中,请你自己读一读,这首小儿歌就在我们语文书的第57页。
(学生打开书准备,出示带拼音的儿歌)
谁愿意和老师来合作读读这首儿歌?我读一句,你读一句,请其他小朋友听听我们读得正确吗?
(指名一位学生和老师一人读一句)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请你读一读。──多可爱的小动物啊!我们一起来读。
(全班齐读)
三、探究学习,揭示形声字构字规律,指导书写
1、现在,只剩下小动物的名字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咦?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
它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啊?
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虫字呢?你能告诉大家吗?
(出现虫字)
学生提出异议。
师:是的,蝌蚪就是青蛙小的时候,它不是昆虫。但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科学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他们就把长得像昆虫的小动物也都归在了昆虫这一类。所以也和它们一样带上了一个虫字旁。
(虫字旁变红)
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字,读着读着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课件点一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蜘蛛右边的读音相同,有的声调变了蚂蚁。形声字的右边变色)
2、小结:
对啊!左边的虫字旁告诉我们它们属于昆虫家族,使我们了解了意思,右边的字能帮助我们记读音。
(指课件)
这样就能很快记住生字了,这种识字方法真不错!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见过很多昆虫吧!看!这是耍着大刀的──螳螂;这是勤劳的──蜜蜂(找到虫字旁了吗?);这又是谁呀?──蚱蜢。你还知道哪些?──小朋友感兴趣,课后可以帮助蚱蜢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属于它们家族的成员,看看它们的名字中是不是也带有虫字?
3、这个虫字当它做偏旁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变窄,变小)恩,这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4、好!下面我们就来写写小蚂蚁的名字吧!(出示田字格中的蚂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漂亮一些?──学生边说关键笔画,教师边范写蚂,强调虫字旁的笔画和位置;范写蚁,强调右边的笔顺。──学生练习生字各一个。(师生共同点评)──请你对照自己的,看看哪儿不够漂亮,再写一个。──写完以后去读读儿歌。
四、朗读儿歌,渗透句式的构成
1、小动物们喜欢干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再去读一读儿歌,你可以一边读一边自己做做动作。
2、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师示范第一句,边读边做。──蜻蜓,蜻蜓,展翅飞。──谁来试一试?)
好!大家一起来!
(从第一句开始,教师读名字拍手,学生读一读,演一演。)
3、请小朋友看仔细了,咦?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跳出地点,点课件。)
再来读一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是呀,我们知道了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配乐)
五、复习巩固,拓展学习
1、你们读得那么好,小动物可喜欢你们了,想和大家做个捉迷藏的游戏,如果你能大声地读准它们的名字,小动物就会出来跟你们打招呼。想试一试吗?准备!
2、组成小动物名字的生字朋友都跑到了气球上,我们一起来摘气球吧!
(开火车带读,读对了,大家跟着一起读;齐读11个生字)
3、小蜘蛛又坐在网上织网了,它说──小朋友,我把自己辛勤织网的过程拍成了录象,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象)
4、这就是蜘蛛织的网,这个网字像什么?──是的,网字和蜘蛛织的网很像,竖、横折钩就像是网的外框。里面的撇、点就像是蜘蛛网的丝。
(边说边范写网字。)
小结:像这样用事物的形状来记生字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5、这个网字记住了吗?请你闭上眼睛用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一边写一边在脑子里想想网的样子。
6、(出示课文)刚才我们看了蜘蛛是怎样结网的(指最后一句),你还想了解什么?(指上面的儿歌)
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回去翻翻课外书,上网查一查,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交流。
识字4课件 篇2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鸟”“隹”两个偏旁,认识了解6种鸟,学习与“月”有关的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小朋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鸟?集体交流(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名称、样子、特点)
小朋友所说的鸟,有的色彩斑斓,有的歌声动听,还有的具有特殊的本领,真让人喜欢!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8,共同走进鸟的世界。
仔细观察,你认识哪一种?
指名说,相机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学会生字“鸦”“杜”“雕”“雁”(换偏旁、拆分法)。
适当补充,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乌鸦:乌鸦全身乌黑,但是很会动脑筋。乌鸦不仅吃好多的害虫,还爱吃腐肉及一些废弃物,人们送给它一个美称,叫做“清道夫”。
海鸥:海鸥有的翅膀长而有力,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飞翔。海鸥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
杜鹃:羽毛五彩斑斓,歌声清脆婉转,还有一个名字“布谷”,是报春鸟。
麻雀:极为常见的一种鸟,小巧灵活,非常可爱,常成群栖息在电线上。
老雕:比鹰更大,是最凶猛的一种鸟,长着锐利的嘴和爪,喜欢在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
大雁:出色的空中旅行家。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
再读读这组词,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带有相同的部首“鸟”。
知道“鸟”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吗?古时候的人很聪明,看到鸟就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渐渐地鸟字就演变成了现在这样。我们也来学着古时候的人画一画。(简笔画)“鸟”是一个字,也可以作为一个偏旁,叫做“鸟字旁”,写鸟字旁时要瘦长一点。齐读词语。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读了这组词,你又有什么发现?都带有“隹”。
古人看到一些短尾巴的鸟,就用古文字把它们记录了下来。简笔画古文字“隹”。
同桌互读词语。
4.小结:为什么它们都是鸟,名字却要用不同的偏旁呢?
组织讨论,结合图片介绍:隹字旁的字一般指短尾巴鸟。齐读一二组词语。
5.练习说话: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 )、( )、( )……我最喜欢( ),因为( )。
同桌互说,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6.除了课文中的,你还想为大家介绍哪一种?拓展延伸。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爱的鸟,还知道了“隹”、“鸟”这两个部首的字大多和鸟类有关。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偏旁可有意思啦,它能表示两种意思呢。
1.仔细看表格,读词语,想想这个部首分别表示哪两种不同的意思。
2.集体交流:古时候用 表示月亮,用 表示肉,现在用“月”表示这两种事物。知道用“月”做偏旁可表示哪两种意思了吗?
你会读哪一组?展示读,相机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再读词语,边读边思考:哪一排的词语跟月亮有关,哪一排的词语跟肉有关?
相机学习生字“朗”,与“郎”比较。
(2)读第二排词语“弯腰 踢腿 挺胸”,加上动作读,感受到这些带有“月”的字都是身体的一部分。相机学习生字“腰、踢、腿、胸”。
1.学了《识字8》,我们知道了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个偏旁又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的识字能力将越来越强。
2.指导书写《习字册》。
识字4课件 篇3
1.猜谜语。天牛是种怎样的昆虫?听天牛的自我介绍。学习生字“天”“牛”。
2.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4,认识天牛的昆虫朋友。
借助拼音读准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两人一组互相读最难的一排。检查,分行展示,相机正音。推荐男女生赛读。
1.瞧,天牛的昆虫朋友听到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排着队赶来了,你认识谁呀?出示三四组词串,指名说,随机出示图文,认读词语。指导看图说话。补充相关儿歌、积累词语。补充相关知识。想一想,填一填,再读一读。
仔细观察这些红色的词,你发现了什么?汉字真有趣,带虫的字大多表示“昆虫” 认读词语。学习生字“虫”
2.这些昆虫大多喜欢在哪里生活?指名说,相机出示第二组词串及图画,读准词语,相机理解词语“花丛”“树林”进行说话训练、积累:麦田稻田瓜田菜田,学习生字“田”你能像老师一样说句话吗?读好“树林”
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一组词串:小朋友是怎么看的呀?像这样仔细地看,就叫---(出示词语:观察)读准字音。其实,我们不仅喜欢观察昆虫,还喜欢把昆虫收集来做标本呢!把昆虫收集起来就叫(出示词语:采集)读准词语。
1.出示全文 这些词语连起来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歌。不信,听老师读!范读,开火车轮读。分组读。拍手齐读。变序男女生读。
2.老师还为你们找来一首昆虫的歌。拍手念儿歌,男女生对读。
3.把课文里的字写好,昆虫朋友们会更愿意和你一起玩哦!虫 田 天 牛
识字4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n馈en馈in馈on篮驼体认读音节ying,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
2、会拼读带有n馈en馈in馈on赖囊艚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n馈en溃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
2、会拼读带有n馈en赖囊艚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弧o、e、i,强调口形要正确。
2、复习前鼻韵母n、en、in、un、ün,让学生说说它们都有一个韵尾“n”,发音时都要注意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
二、教学后鼻韵母n馈
1、看图说话引出n馈
图上画着一只水缸。“水缸”的“缸”,韵母是什么?出示卡片n馈
2、教学n赖姆⒁簦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唬接着舌根往后缩,接触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告诉学生,缓竺娴n啦皇巧母n和溃只表示后鼻音。
③指导学生把n――n蓝员榷痢=淌τ檬质剖疽狻S米笫终票硎旧想瘢右手掌表示舌头,当右手掌的手指向前伸,靠着左手掌的手指时,表示发前鼻音、当右手掌的掌心往上靠着左手掌的掌心时,表示发后鼻音n馈T俣员确⒂n――n馈
3、n赖乃纳练习。
4、n赖钠匆袅废啊
括n溃ǜ祝、fàn yán溃ǚ叛颍。
指导拼读作业第3题zh、ch、sh跟n老嗥吹纳刃瓮肌
三、教学后鼻韵母en馈
1、看图说话引出en馈
图上画着一盏电灯。让学生听听说说,“电灯”的“灯”(dēn溃,声母是什么?韵母呢?出示卡片en馈
2、教学en赖姆⒁簦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e,然后发后鼻音n馈
③对比en和en赖姆⒁簟
3、en赖乃纳练习。
4、en赖钠匆袅废啊
dēn溃ǖ疲、uā fēn溃ü畏纾。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b、p、f和en老嗥吹纳刃瓮肌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in馈on篮驼体认读音节ying,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
2、会拼读带有in馈on赖囊艚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卡片认读。
二、教学后鼻韵母in篮驼体认读音节yin馈
1、看图引yin篮in馈
图上画着一只老鹰。“老鹰”的“鹰”念yīn馈3鍪究ㄆyin馈U馐钦体认读音节。yin廊サy,成为in溃读音相同,但成了韵母in馈
2、教学in赖姆⒁簦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i,紧接着发后鼻音n馈
③对比in和in赖姆⒁簟
3、in篮yin赖乃纳练习。
yīn溃河Ω谩⒗嫌ァ⒂⑿邸
yín溃翰杂、萤火虫、欢迎。
yǐn溃旱缬啊⒂白印
yìn溃捍鹩Α⑷碛病
4、in赖钠匆袅废啊
wǔ jiǎo xīn溃ㄎ褰切牵。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d、t、l跟in老嗥吹纳刃瓮肌
三、教学后鼻韵母on馈
1、看图说话引出on馈
图上画着一只闹钟。“闹钟”的“钟”(zhōn溃,声母是什么?韵母呢?出示卡片on馈
2、教学on赖姆⒁簦认清字形。
(1)教师范读、领读。
(2)发音要领:先发on溃紧接着发后鼻音n馈 I
(3)on赖乃纳练习。
(4)on赖钠匆袅废啊
zhōn溃ㄖ樱、hān dn溃ㄉ蕉矗。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人d、t、h跟on老嗥吹纳刃瓮肌
四、指导书写。
识字4课件 篇5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
了解大成都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爱自己的城市吗?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现代化城市的新面貌,好吗?
二、看图学词语
1.(出示插图)图上有些什么?
2.你在哪儿见过的,是什么样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四、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做找朋友游戏,要求学生把字卡贴在相应的图旁边。
2.自读韵文,说说现代化城市还有哪些变化。
五、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想像现代化城市的新面貌。
2.教师指图引导背诵。
3.学生看图自由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小组背诵。
六、巩固练习
做游戏小导游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泉、厅、林、阴
2.提示重点字的`写法。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识字4课件 篇6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流程: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识字4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种昆虫名称,认识蜻、蜓等13个生字,会写蚂、蚁2个字。
2、能力目标:①发现形声字的特点,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②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了解夏天各种动物的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②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难点:
生字的书写。学着儿歌编自己的儿歌。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动物卡、词卡,田字格中的字。
真聪明!
3、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蚂蚁这两个字?(虫字旁,对!我是昆虫家族的一员,所以我的名字有虫字旁。)
记住了我的名字,再喊一声,真好听,我还想听。
1、嗯,小朋友们真热情!我的小伙伴们听了,都急着想和你们见面了,来,打声招呼吧!
小动物排着队伍了,一起来叫叫。
2、小动物们在你们的呼唤下,都出来了,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
(随机评价:如:你觉得自己哪个字音读得特别好?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词的读音?)
3、小动物摘下拼音帽子了,还能读吗?开火车读。
5、我这只淘气的小蚂蚁把它们的名字分开了,这回还能读的话可真了不起!
同桌比赛读一读,他读的好,你向他学习,他有困难,你来帮帮他。
都有哪些同桌得到了表扬。
6、小朋友们真能干,小动物们都急着想和你们做找朋友的游戏了。
过渡:小动物都跑到黑板上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读着读着。
虫字旁表示意思。
(2)它们的左边都虫字旁,再读读,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右边读青加虫字旁也读qing)
以下随机:
对了,右边的字是帮我们记读音的,有的读音相同,有的声调有一点不一样。
师小结:(课件演示)你看,像这样虫旁告诉我们,它们跟昆虫有关系,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去掉虫旁剩下的字跟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者相近,表示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一起说:形声字
看黑板上哪些字也是形声字?指名说。
对这些全都是形声字。
是啊,我们中国的汉字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字是形声字,
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帮我们牢牢记住这些字。
三、读儿歌,随、展。
1、小朋友,刚才大家认识了我的小伙伴,你们知道吗?它们最喜欢夏天了,现在夏天快要来临了,这些小昆虫们都出来活动了,它们都在忙碌些什么呢?
打开书57页,自由地读一读儿歌。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儿歌(无拼音),指名读(你喜欢哪只昆虫就读它的句子?),正音。(点击图文并茂的动画)
(1)、当学生说到蜻蜓半空展翅飞,点击展,
这个展字你读得真准,(读准)一起读,做做展翅飞的动作,给展找找朋友。引:还有谁也喜欢蜻蜓,指名读。一起读。
(2)、当学生说到蜘蛛房前织网忙,蜘蛛织网,要干什么?点击网,一起来读,
小朋友看这个网字在古代是这样的,你看它的形状多像一张网啊,到今天,人们为了方便,就把网写成了今天这样。你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神奇、多有趣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蜘蛛的句子。
(3)、当学生说到蝌蚪池中游得欢时,
嗯,多快乐的一只小蝌蚪啊,谁也来读一读,多高兴的小蝌蚪啊,小蝌蚪你这么快乐地游,要游到哪儿去啊?(想象说话)小蝌蚪你这么快乐地游,要去做什么啦!
让我们一起欢乐地读吧。
3、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喜欢读。还有那么多同学喜欢,让我们一起来读吧!把你对小动物的喜欢读出来。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小蚂蚁也忍不住想读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合作读。师读:蜻蜓半空干什么?生接:蜻蜓半空展翅飞。
4、这些小昆虫都是可爱的小精灵,和你们一样活泼有趣,你能一边读一边演吗?
(1)我们先站起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2)教师请6个孩子上台,贴上头饰。你瞧!你瞧!6只小昆虫来到我们教室里来啦!现在让我们来读,让这几只小昆虫做着动作上讲台,好吗?
(3)我看到下面的同学也都急着想做动作了,别急,还有机会呢!听!小蚂蚁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5、除了这6种小动物,还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呢?
指名说。
四、写字指导。
小蚂蚁今天真开心,再想请大家帮我一个忙,写一写我的名字,好吗?
1、出示田字格中的蚂、蚁,
小朋友看,
我们在写字之前要先学会观察,大家看这个蚂和蚁字,写之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对,我也要提醒大家,这两个字的左边和右边差不多宽,左右两边要靠拢一些。蚂蚁的蚂字,右边这个马要写得瘦一些。举起手指我们一起来写。
指导时教师的语言:点不要忘记了,横折的起笔在竖中线上,位置比这边的虫的起笔矮一点点,大家看,我把横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得短一些,这样,这个马字就看起来瘦了。横从竖中线的左边一点点开始。
再看这个蚁字,特别要注意右边这个义字的笔顺,我们一起跟着电脑来写一写。都会了吗?再来写一写。
2、好,现在请打开书58页,在书上我会写里,田字格描一描,写一写。
教师巡指,指点写字姿势。
3、评价。刚才很多小朋友的字都得了奖。现在我们一起抬头看看这几个小朋友的字。贴奖
五、巩固字词。
小朋友写完我的名字,我们要说再见了,来,(教师出示词卡),小朋友说XX再见。
六、作业布置:
小蚂蚁在走之前,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小朋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光要喜欢它们,还要保护一些有益的动物。
小朋友还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小动物?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
识字4课件 篇8
《识字8》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识字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鸟”“隹”两个偏旁,认识了解6种鸟,学习与“月”有关的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经验导入
小朋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鸟?集体交流(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名称、样子、特点)
小朋友所说的鸟,有的色彩斑斓,有的歌声动听,还有的具有特殊的本领,真让人喜欢!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8,共同走进鸟的世界。
二.看图学习一二组词
1.PPT 出示图片
仔细观察,你认识哪一种?
指名说,相机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学会生字“鸦”“杜”“雕”“雁”(换偏旁、拆分法)。
适当补充,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乌鸦:乌鸦全身乌黑,但是很会动脑筋。乌鸦不仅吃好多的害虫,还爱吃腐肉及一些废弃物,人们送给它一个美称,叫做“清道夫”。
海鸥:海鸥有的翅膀长而有力,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飞翔。海鸥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
杜鹃:羽毛五彩斑斓,歌声清脆婉转,还有一个名字“布谷”,是报春鸟。
麻雀:极为常见的一种鸟,小巧灵活,非常可爱,常成群栖息在电线上。
老雕:比鹰更大,是最凶猛的一种鸟,长着锐利的嘴和爪,喜欢在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
大雁:出色的空中旅行家。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2.学习第一组:乌鸦 海鸥 杜鹃
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
再读读这组词,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带有相同的部首“鸟”。
知道“鸟”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吗?古时候的人很聪明,看到鸟就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渐渐地鸟字就演变成了现在这样。我们也来学着古时候的人画一画。(简笔画)“鸟”是一个字,也可以作为一个偏旁,叫做“鸟字旁”,写鸟字旁时要瘦长一点。齐读词语。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鸟”的字?喜鹊、黄鹂
3.学习第二组:麻雀 老雕 大雁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读了这组词,你又有什么发现?都带有“隹”。
古人看到一些短尾巴的鸟,就用古文字把它们记录了下来。简笔画古文字“隹”。
同桌互读词语。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隹”的字?孔雀
4.小结:为什么它们都是鸟,名字却要用不同的偏旁呢?
组织讨论,结合图片介绍:隹字旁的字一般指短尾巴鸟。齐读一二组词语。
5.练习说话: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 )、( )、( )……我最喜欢( ),因为( )。
同桌互说,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6.除了课文中的,你还想为大家介绍哪一种?拓展延伸。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爱的鸟,还知道了“隹”、“鸟”这两个部首的字大多和鸟类有关。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偏旁可有意思啦,它能表示两种意思呢。
三.自主学习三四组词
1.仔细看表格,读词语,想想这个部首分别表示哪两种不同的意思。
2.集体交流:古时候用 表示月亮,用 表示肉,现在用“月”表示这两种事物。知道用“月”做偏旁可表示哪两种意思了吗?
3.学习月字旁的两排词语
你会读哪一组?展示读,相机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再读词语,边读边思考:哪一排的词语跟月亮有关,哪一排的词语跟肉有关?
(1)填上合适的词:明亮的.( ) 晴朗的( ) 朦胧的( )
相机学习生字“朗”,与“郎”比较。
(2)读第二排词语“弯腰 踢腿挺胸”,加上动作读,感受到这些带有“月”的字都是身体的一部分。相机学习生字“腰、踢、腿、胸”。
四.总结练习
1.学了《识字8》,我们知道了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个偏旁又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的识字能力将越来越强。
2.指导书写《习字册》。
【教学反思】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事物鸟可以用不同的部首“鸟”或“隹”来表示;不同的事物肉和月可以用相同的部首“月”表示。在读词学文的过程中通过看图、联系生活、质疑等不同方法自主理解词语。教材只是一个文本,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到识字写字,还要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说话练习: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 )、( )、( )……我最喜欢( ),因为( )。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的好词佳句说好自己喜欢的鸟。在教学“弯腰、踢腿、挺胸”时,请学生上台做一做动作,直观感受这些带有“月”的字都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
识字4课件 篇9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通用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想象力,产生关注生活、喜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梦的颜色,运用想象力,大胆的描绘梦境。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领航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是怎样的梦?请哪位同学来为我们讲一讲?
小朋友们的梦真奇异,今日我们也来看一看别人的梦,这是一个《彩色的梦》。(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复习旧知
1、摘苹果嬉戏
教师栽种了一颗苹果树,现在苹果已经成熟了,又大又红!同学们,你们情愿帮着教师把苹果摘下来吗?
出示生字:彩、梦、森、苹、拉、结、般、精、灵
(1)开火车读生字,摘苹果。(你喜爱哪一个,就摘哪一个)
(2)齐读生字。
2、为了感谢大家帮我摘苹果,我预备了一些气球送给大家,大家快来领取气球吧!
出示词语:盒子谈天草坪葱郁烟囱一般精灵吩咐
请一位小教师来帮我发一下气球。(领读词语)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索:
1、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2、请用“—”画出课文中消失表示颜色的词语。
四、赏析“梦境”
1、赏析第1小节
齐读第1小节,思索:为什么说这么梦是彩色的?
2、赏析第2、3小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小节,思索:彩色铅笔画出了什么梦?
(1)赏析第2小节
①请生朗读第2小节。
②出示句子:蓝得透明!我们应当怎样读好这句话?(学习破折号的使用方法及其表示声音延长的含义)男女生PK读一读。
(2)赏析第3小节
①师范读第3小节,生思索:这个漂亮的梦里,都有些什么呢?
②生齐读第2、3小节,依据学生的朗读,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忙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
3、赏析第4小节
请一个小组读第4小节,其他同学思索: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里有些什么?
4、整体感知,赏析“梦境”
配乐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最喜爱那个小节,为什么?
三、拓展延长
1、在喧闹的果园里,果实都成熟了,有哪些水果呢?你能仿照第2小节的格式来说一说吗?
我们的画了绿草、红花、蓝天、森林,假如是你,你想画些什么呢?
2、假如你有一大把彩色的铅笔,你想画出怎样的梦呢?仿照2小节或第3小节,把你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留意格式)
四、课堂小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漂亮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
识字4课件 篇10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
《识字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对子
4 会写“香、秀”等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蜂、蝶”
1、引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今天地球小天使也来到课堂,谁来和它们打招呼,出示动物“蜂、蝶”,谁再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出示生字卡,练读一次。
2、过渡(指导方法)
(1)借助拼音识字
(2)
(3)请教别人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生自渎课文
2、学生字(出示11个生字)
(1)学生随机认读某个生字,带读
(2)图字结合浅析某些字义,组词或抒发感受
(3)开火车认读所有生字
(4)归类同一部首识字3、种种子宝宝(把生字种到下面,每读一个读一次)
三 、学词 、学文
1、 读词(个别读 小组读)
2、对对子
3、学文(过渡 请一位同学大声读 注:提出读的要求和听的要求以多种形式对读)
四、书写生字
1、具体教导、范写“香、秀”
2、学生书写。
五、扩展
1、归纳: 相对、相近事物可以对对子
2、作业:比一比,谁的对子多
3、小结。
识字4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1)生字宝宝排着队伍来了,(出示课件:辨 雁 转 寒 )谁来跟它们打招呼?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前鼻音)开火车读
(2)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忍不住想来了(出示课件:眉 湖即)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第二声)你有读好它的方法吗?(干脆,上扬)指名领读 小组赛读
(3)还有两个生字落在后面,我们来看看是谁?(出示课件:初 斗归)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齐读。
3、小朋友真能干,现在生字宝宝藏在谚语中,你还能读正确吗?(出示整篇课文,自由读一读)读完,用手势表示共有几个小节?
(1)指名分别读每一句话,重点指导“江湖畔”“一场秋雨,”的读音,老师要提醒大家,这个“场”放在这里读第二声,听我读一遍:一场秋雨、咱们来开列小火车,一场秋雨、一场秋雨、一场秋雨、一场秋雨……放到句子中,请出第二位勇士!生: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师:接下来的第三位勇士难度最大,要把整首谚语都读对,没有勇气的就不要举手了!
三、具体分析1——3自然段。
(一)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三句谚语(出示课件)请小朋友读一读谚语,自己喜欢的谚语多读几遍,想一想它里面包含着什么意思?
1、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学习“辨”字。
②让我们记住它的形状是:弯弯的,细细的!这么细的月亮,什么时候能圆起来呢?
生:15、16、师:把句子读出来、评:哇,你这是15的月亮,哇,你这是16的月亮,更圆了!难怪古语说:十五月亮十六圆、每年的八月15、16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当我们面对这圆圆的月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远方的亲人都能够回来,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团团圆圆!师生玩游戏对读,同桌对读,让我们一起把整句读好: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③请你们想象一下,中秋节,月亮下,一位母亲拿着剪刀在给远方的儿子做衣服,从初一做到初二,从初二做到初三,一直用剪也剪啊剪啊,请你猜,会是这里的哪个字?初、(组词)
④知识延伸: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娥眉月,初七初八月半圆,十五十六月团圆。
一起读一遍!
看来啊,看观察月亮的变化能知道时间。
2、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①自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太阳,东西南北操、这样我们就把东西南北给分辨清楚了、
③辨是我们要认的字,怎么记住它?(学生讲方法)嗯,你看辨中间的点,撇,就像――眼睛一样、我们分辨事物要用到眼睛、(出示儿歌)对啊,读读词语,你来:分辨,你来:分辨,你再来:分辨,一起来:分辨!放到句子中,谁来读?朝看太阳辨西东、一起来!
过渡:早上看太阳,到了晚上呢,就看---贴北斗星、斗,你怎么记住它?
引过来北斗星、看到了北斗星,就找到了哪个方向?北、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南、所以说是,一起说—一夜望北斗知北南、一二团队比一比,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
3、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①同桌互相读一读,听听别人都看到了什么东西?
②在哪里低飞?(江湖畔),江湖畔意思就是江湖边、你读读?
评1:你这么着急,要告诉大家什么呀?马上要下雨,快要下雨了、快要这个意思,就是这里的哪个词?――即将
评2:原来雨还没来,但就要来了呢,〔快要下雨了呢〕谁来读?
评3:雨就要来啦!就要来啦!你快快提醒大家!让我们互相提醒!!
③哎,那还有什么现象说明即将有雨呢?
4、过渡:看来啊,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1、这个字是――你说!北,北京的北,我们一起说笔画、北的反义词是――南,说笔画,
识字4课件 篇12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课——《识字四》。
一、说教材,明确地位
本组课文是教材八个专题中之一,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开篇第一课《识字四》就精选了三组共十个成语,这既是对从《识字一》开始的成语系统积累的进一步延续,又对本组课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课按“学会取长补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请不能急于求成”有联系地排列,给学生提供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好方法。从涉及的思想内容看,《识字四》在全组课文中具有统领作用;从呈现方式看,是帮助学生集中识字的好范本。
二、说学情,预设难点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基本具备了自主收集和积累词语的能力,同时也有积累成语和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和愿望。本课的“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等成语故事早已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了,但是,成语的引伸义大部分孩子并不清楚,有的甚至闻所未闻。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也结合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我的教学既要避免枯燥的成语说教,又要让学生明白和感知成语以小见大的语言魅力和背后所蕴涵的道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达到教学预期,我将采用开放式教学,课前引导学生多方式、多渠道收集本课成语资料,对这些成语有初步认识.。课中以诵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成果,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从成语本义出发,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感知引伸义。
三、说目标,确定重点
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情预设难点之后,我清楚地认识到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学习成语认识生字、巩固识字方法。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初步了解本课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培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积累成语的兴趣。
本课教学将安排两个课时,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四、说流程,精心操作
这个课时,我安排的教学流程是:
1、听说结合,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3、学习生字,游戏巩固
4、续讲故事,示范引路
5、交流学习、合作理解
6、书写生字,学习评议
7、积累延伸,超越文本
识字4课件 篇13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生自由回答。
2、师:我们都有温暖的家。请大家读18页上的两句话。
生自由读。
3、师:这个单元的课文讲的都是关于温暖的家的事。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⑵ 齐读词组。
读通句子。
⑷ 翻看书的目录:
读本单元课文的课题,大致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3、初读课文:
1、字音: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这些字,你觉得哪些字的音要特别注意,待会儿请你提出来。
难读的字音,教师注意点拨、示范。
2、从字形上看,你觉得哪些字笔画多很难记?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记“貌、事、懂、碗”。
⑴ 学生提出形难字。
⑵ 学生分小组讨论记忆其他字。
⑶ 交流:
你能记住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3、在课文中圈出生字:
找出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⑵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抽生读课文、师生正音。
⑵ 开火车读。
⑶ 齐读。
8、给生字扩词。
9、识记生字: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指导他们采用各种方法识记。
2、教师范写:
引导学生从结构、部首、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说。
3、生逐字练说笔顺并书空。
4、学生书写。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下面我们来看看谁读得好:
1、抽生认读生字。
2、开火车读。
1、教师个别指导:
一边读,一边想,用自己的符号画出不懂的地方。
2、参与小组学习:
⑴ 了解大家不懂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指导理解:
年少、长辈、心意诚、承担、庭院。
指导评价,随时正音。
4、鼓励背诵,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课文的意思不必逐句理解,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
3、教师范写:
学生从结构、部首、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说。
4、逐字练说笔顺并书空。
5、学生书写。
1、出示《新三字经》部分内容,进行比赛(分层要求):
⑴ 谁读得准?
⑵ 谁会背?
⑶ 谁知道意思?
⑵ 完成作业本。
⑶ 做一件你最想为长辈做的事。
节奏的课件(精华12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奏的课件(精华12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节奏的课件 篇1
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准确把握好节奏是学生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搞好节奏教学,它可不是教师单方面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共同来完成。我们教师不但要创新教法,而且要诱导学生自主的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在这里汇报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一、附点节奏的训练
附点节奏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很难掌握 在附点节奏教学上,可以加入朗诵,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 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通过这一首诗歌学生们举一反三,把平时学习到的诗歌接触的儿歌进行自主创编节奏。因为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经常在课堂中还会运用模仿小动物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等来训练节奏并做动作。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如小鸡边走边叫 × × | × × |
唧 唧唧 唧
模仿风声、雷声、雨声: × — |× — |××. ××| ×× × × |,
呼 呼轰 隆 轰 隆 哗 哗 哗 哗。
因为对于儿童来说,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感知。这个过程我认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作力,而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附点节奏的唱法。
二、强弱节奏的训练
小学生对强与弱理解不够透彻,用“重”与“轻”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2/4拍,可用多种方法来演示强弱规律:
① 课桌上重敲一下,再轻敲一下,而且是从左到右两个不同的地方; ②用双手拍击和分开来演示拍子的强弱规律;
③在指挥学生演唱时,“强节奏”手势高举猛劈下,“弱节奏”向上绕弧轻轻划等等。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律动《大海啊,故乡》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再如我在教学《春天来了》时,贾芷若同学不仅会想到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而且还会去通过动作聆听春天的声音、呼吸春天的气息。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以上,是我教学的一点心得、一点体会。个人认为节奏教学是否成功,是通过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实在节奏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潜在的节奏意识,加以挖掘,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节奏的课件 篇2
一、 说教学理念
新高中艺术课的“内容标准”,其中对认识音乐节奏在生活中如何表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教育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通过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这两个环节,升华到学生自己创作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节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3)注重个性发展。这节课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兴趣都有不同,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4)鼓励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过程,达到一个目的,发展学生创造潜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有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2)通过探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在表现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辨和体验不同生活场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3)初步获得理解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情感的能力,并在创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能够运用自己具有的综合知识将多种节奏元素融入到节奏的创编中,丰富其创作。
三、说教法:
教师确定的教法,必须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来决定的,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引——激——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新课标、新理念,注重学生获得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为原则。高中艺术课应该注重多元性,本课的设计就本着与多学科联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为主线、创造为目的。发展学生个性体现能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活动。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己的体验,体验后的自我创作与表现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体现教学目标——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创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这是感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了解本课的内容,同时也触动了学生创作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检验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说学法:
在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是最主要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让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运用“引——激——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引,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学习前是很重要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进行实践法,自我创造、表演。拓展知识面,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的多元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学中,以讨论、表演、评价形式在课堂中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人格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觉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教学过程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课
(1)创设情景。(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这样做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设计有节奏的音响,让学生先动手感受音乐节奏。
第二部分:授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打击乐片段。
(2)学生思考问题:片段中用什么物品作为打击乐来进行演奏
B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所发出的声音有何特点或层次之分。
C他们演出的场地在那里?你觉得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D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你手中的打击乐器。
(3)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这一环节设计是给学生一些音乐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积累。
(4)音乐体验: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讨论的一种认识。
(5)引申环节:结合上面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炼片段中的典型节奏,并且共同体验。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个新理念,让学生在理解、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创作与表现:通过对前面知识的认识,学生们把研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创作,展示他们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的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设计的。
(7)教学评价: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设计这个环节是加深学生的对所学的知识的评价,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力。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评价和互评加深交流学习。同时起到本课小结的作用。
节奏的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发现周围声音的节奏。
2、幼儿能根据歌曲旋律创编节奏型。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明力。
活动准备:
歌谱若干张、乐器若干、会发响的玩具若干、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
二、引题:根据动作和声音找节奏
(1)、师拍球,全体幼儿拍拍节奏,师把节奏型写出来。
(2)、请一幼儿跳踵趾小跑步,全体幼儿拍出节奏,再请一名幼儿写出节奏型。
[幼儿通过听辨节奏用各种形式来表示节奏,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写出基本节奏型,这样引题使幼儿能把听到的用自身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为下面的各环节做好铺垫。]
三、寻找节奏:
幼儿自由玩弄周围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找出声音的节奏,并把节奏型写下来。(可与邻近的小朋友交流:你拍给我听、我拍给你听,且可一起再创作)。
[教师投放的都是幼儿周围的事和物,在带着问题的自由探索中、互相交流中,幼儿自然而然地从身边、周围发现各种各样的节奏,并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发明力,又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来源于生活。
四、创编节奏型:
1、分组创编:幼儿四个人一组一起为曲谱(已学过的曲子)配上节奏型。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与简谱对应的有特色的节奏型
[幼儿已有创编节奏型的经验,为曲谱配上节奏型使幼儿更加明白了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节奏的巧妙变化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动力。给曲谱配节奏型是幼儿一次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假如节奏谱再多几份可能效果会更好。]
2、幼儿自由组合,互相配合合奏。
[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唱旋律,一组配伴奏,进一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五、复习舞蹈《扭秧歌》。
六、律动《小燕子》出室
节奏的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能按简单的节奏谱进行打击乐活动、
2、掌握空拍和切分音,并创编简单节奏,激发幼儿的兴趣、
3、互相配合协作进行合声演奏、
活动准备:
节奏软件、节奏板、各种鼓、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打击乐表演
1、请小朋友看电视里的姐姐是怎样打鼓的?他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小朋友在听一听姐姐的演奏,这首节奏乐曲有那些变化?
3、你听出了那些节奏型,请你学着姐姐用肢体表现出来、
二、练习打击节奏
1、小朋友你们知道弹珠警察吗?今天他们请我们到波涛乐园去做客,但是要把四个弹珠警察的节奏打对了才能进入波涛乐园,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请幼儿看四个弹珠警察的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3、游戏:创编节奏
幼儿听音乐随意活动,音乐停止看谁先进入弹珠警察的家,进行创编粘贴节奏并能打出节奏、
4、我们打了这么多节奏你能把我们刚才打过的节奏用你喜欢的乐器打出来吗?
5、把刚才打过的节奏试着进行合奏表演、
三、我们在波涛乐园玩得这么开心,我们来给弹珠警察表演打击乐吧、
节奏的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打击乐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平常在班级开展的打击乐活动中,使用的都是正规的乐器,这些乐器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利用空奶粉罐、空饼干盒来替代鼓,在易拉罐内装些绿豆制作成沙球让幼儿进行演奏的想法。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为本次活动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型简单统一,整首乐曲的节奏型均为XX|XX|XX|XXX||与本次活动幼儿要学习、掌握的节奏型相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节奏型XX|XX|XX|XXX||。活动的难点我定位为看教师的指挥分声部演奏。
二、说目标:
我们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打击乐活动,打击乐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实现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体验音乐和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音效的乐趣;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结合我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力方面的目标:掌握节奏类型XX|XX|XX|XXX||;并能根据简单的节奏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互相配合协作,尝试用教师自制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2、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3、《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废旧材料替代乐器进行演奏活动。"所以我从认知方面提出了第三个目标:知道废旧材料也能发出有趣的节奏,增强幼儿的节俭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到的教法有:律动导入法、激趣游戏法、图谱教学法。
1、律动导入法: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不仅感受了音乐,还在不经意间拍、踩了本次活动所要掌握的节奏类型。
2、激趣游戏法: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这个游戏捉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还带有挑战性,使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积极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节奏。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体验了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获得成功的快乐。其实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分解、整合学习节奏的过程。
3、图谱教学法。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直观易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动安排丰富。与此同时,我还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的形式加强了幼儿的节奏练习。
四、说准备:
1、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节奏谱两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一张。
3、我还准备了空奶粉罐、饼干盒和用易拉罐制作的沙球作为本次活动的打击乐器。
五、说过程: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才是好的开始。我个人认为一个成功的节奏活动莫过于教师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节奏。本次活动以律动开始,我引领着幼儿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声中听节奏、拍节奏、踩节奏从而有效地导入活动的目的。
2、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谱练习节奏XX|XX|XX|XXX||。并提醒他们废旧材料也能发出美妙的节奏,废弃物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
3、请几名幼儿尝试根据节奏谱进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引导全体幼儿练习连贯地拍歌曲节奏。
5、分组练习演奏乐器。将幼儿分为两组:男孩为小熊队;女孩为洋娃娃队。两队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分别在活动室的左、右两边的方阵坐下,并按音乐节拍练习演奏。
6、在幼儿熟悉整首歌曲节奏、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之后,组织幼儿集中。
(1)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演奏。
(2)分声部演奏:提醒幼儿老师的左手指挥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挥沙球演奏,双手同时指挥就是合奏了。
8、活动的最后,请幼儿放下乐器,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告诉他们:不单是乐器能发出有趣节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就这样,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声中,带着愉快、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活动室。
六、说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集体演奏到分声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
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组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分声部演奏播放背景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节奏的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各种节奏,体验节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节奏。
3、引导幼儿用各种自然物表现不同的节奏。
活动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对节奏感兴趣。
2、材料准备:塑料袋、可乐罐、瓶子、筷子、盒子若干、脸盆、锅子、铲子、碗、菜刀菜板、算盘、小板凳等生活中的物品;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初步感受节奏
(一)倾听风声——“呼、呼、呼!”
1、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藏着什么节奏?你能拍手告诉大家吗?
2、教师记录幼儿的发现,并引导幼儿大家一起拍出这个节奏。
3、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动作表现这个节奏。(跺脚、拍腿等)
(二)倾听小狗叫的声音
1、小狗的叫声也是有节奏的,请你学学看?
2、教师记录同上方法记录,并引导幼儿用其他动作表现。
(三)倾听教师吹哨子的声音
1、这是什么声音?请你学一学哨子的节奏。
2、教师记录。
3、小结:真有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有的长,“哒——哒——哒——”,有的短“哒哒哒”,还有的长长短短连在一起,“哒——哒——哒哒哒”,都是不一样的,真有趣。
二、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现节奏。
1、请个别幼儿示范用不同材料表现节奏,引导幼儿一起学拍同伴的节奏。
2、鼓励其他孩子用相同材料打出不一样的节奏,教师分别进行记录。
3、启发孩子找出两种节奏的不同,从而知道节奏可以是长长的,也可以是短短。
4、幼儿自由挑选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各种节奏结伴,一人用材料打一人进行模仿,鼓励幼儿敲出长短不同的节奏。
5、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表现找到的节奏,教师记录。
6、组织幼儿用手里的材料将幼儿找到的节奏一起敲一遍。
7、小结:今天,我们玩节奏真是开心啊,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节奏,节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三、让幼儿尝试集体为歌曲伴奏。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节奏变化。
2、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来表现,请个别幼儿上来演奏,提醒幼儿跟上节奏。
3、集体面向大家再次为歌曲配节
节奏的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节奏的课件 篇8
导读: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我今天说课的活动是中班音乐活动:《有节奏的声音》
一、教材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幼儿感受到不同节奏型表现的不同声效,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节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增强幼儿的对节奏乐的兴趣。因此我将本此活动的目标定为:1、分辨声音的长短,用线条画出来。2、分辨声音的高低,用图画出来。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三种不同的音型。
(一)延长音:弹延长音时,要稍微放慢,延长音的音是很长,幼儿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对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幼儿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的形象了,幼儿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动的难点,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休止符联想到陷阱或障碍,需要停一拍,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记忆节奏型。
难点: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倾听是感知音乐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处于他身边的声音,比如幼儿所熟悉的动物,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和人们活动多发出的声音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倾听兴趣和倾听能力,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
(二)认识音乐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乐作品获得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进一步深入引导他们认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艺术表现上的表情作用结合切身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从而巩固、发展和深化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能区分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各种不同的乐器因其构造不同而让其有不同的音色特点,三岁之前的幼儿对乐器和人声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岁的幼儿不但能区分人声和乐器还能学会用各种不同的音色来表现音乐。
(四)通过视觉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流动的,音乐的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图画、动画、教具、情景布置等来简单地演示音乐的意境,从而触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乐曲的性质、情节、情绪,所以适当地调动视觉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支笔、一张纸、钢琴。
四、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教师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习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观察让幼儿很容易分辨长与短的关系,引起幼儿更好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可以加深幼儿对三种音型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深入活动帮助了解.
五、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分辨三种不用的节奏型。
(1)延长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几个音反复出现。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请幼儿边听边唱感知这三种声音的长短、高低,然后用线条或图画出来。幼儿绘画结果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幼儿能讲出道理并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幼儿要求他只画音的长短,如教师唱5和5555启发他们画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复几遍。
请幼儿玩排排队的游戏。将幼儿分组,听到5的声音站成一直线,听到1234543212345432幼儿手拉手分开站成弯曲的对形,听到50505050幼儿站成一高一低(蹲)对形。反复几遍锻炼幼儿的灵敏性。
六、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内,听录音做画声音的游戏。
估量:基本上能用线条表示出音的长短。
评析:
通过画声音,能反映出幼儿对音长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幼儿能将5050画成■□■□,而有的幼儿画成╳〇╳〇,还有的幼儿画成,有个铅笔有头,有个铅笔没头。画声音对幼儿在音乐的感受力的表现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动结束:
幼儿一起探讨。
节奏的课件 篇9
一、说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豆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纲要》提出:“提供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将幼儿熟悉的东西带入教学活动中,增加幼儿的兴趣,然而用新鲜的方法,玩豆子,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在用豆子打击节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分辨蚕虫和赤豆的声音,产生对节奏的兴趣。这是认知目标,即幼儿对知识获取的突破点,通过分辨蚕豆和赤豆的声音,从而产生对节奏的兴趣。
2.尝试用豆子发出的声音,结合身体动作为儿歌或歌曲打节奏。技能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学会用豆子来打节奏,学习新本领。
三、说重点、难点:
用豆子发出的声音根据小铃表现节奏,例如:╳╳|╳╳╳|
四、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红赤豆和蚕豆。
物质准备:红赤豆、蚕豆若干、罐头若干、红绿标签、音乐。
五、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以豆妈妈找豆宝宝的故事情节导入,引出调皮的豆宝宝,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带动了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是活动重点、难点所在,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着重谈谈这一部分的设计。
1.以“让豆宝宝跳舞”的形式,通过不同豆子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分辨两种豆宝宝。与目标一学习分辨蚕豆和赤豆的身音相一致。
2.接着通过让幼儿自由尝试分辨豆宝宝的声音,并将红绿标签贴到八宝粥罐上,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达成目标一的学习。
3.再让幼儿跟着小铃请豆宝宝跳舞,使幼儿产生对节奏的兴趣。与目标一后半部分相一致。也是重难点的一个突破环节。
4.教师跟豆宝宝跳舞、说话,是活动的一个递进,在说说玩玩中培养了幼儿节奏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最后与豆宝宝一起跳舞,将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幼儿的身体随音乐节奏动起来的同时,豆宝宝也一起动起来,幼儿的情绪也会十分高涨、兴奋。也与目标二探索用不同的豆子,结合身体动作为歌曲打节奏相一致。
在这个环节中是孩子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分辨出蚕豆和赤豆发出的不同声音,也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第三部分
除了这些豆宝宝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还有其他我们身边的东西也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回家去找一找。作为一个活动的延伸,使课堂更加生活化。
六、设计亮点:
1.活动一开始,我使用了豆妈妈的身份,引出了调皮的豆宝宝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在小班刚开学,教幼儿做早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拟人形象的很喜爱,由此,我设计了用豆宝宝引出本次教学活动,能快速使幼儿进入情境。
2.在活动中,我运用的材料是红赤豆与蚕豆,这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他们不知道还能与豆宝宝做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而两种形状、颜色、大小完全不同的豆子,能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便于幼儿的分辨,增强其自信心,活动能更顺利的开展。
节奏的课件 篇10
【摘 要】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高职音乐教学应加强节奏训练,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训练,多使用打击乐器,并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打击乐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07-0082-01
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较多,是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学科,而节奏训练则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认识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节奏训练若掌握不好,容易使训练和理论脱节,难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所以有必要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职音乐教学主要采用欣赏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如果能在音乐欣赏里增强节奏训练,将极大地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节奏训练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感觉。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深化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的多媒体辅助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专业的第一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播放多种多样的节奏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时针的走动声、火车驶在铁轨上的声音,都是非常有节奏的,也是生活中所能碰到的。还可以对某个音乐类型进行设定,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为目标,采用多媒体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能力,对音乐内涵能够更深入地领会。
(二)节奏训练中的打击乐器使用。对于节奏训练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将打击乐器应用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来尝试,这样有利于节奏训练的开展。例如,教师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跟上节奏,并发掘更多的打击道具,包括水桶、桌子等,使表演的元素更丰富,从而体会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乐趣。节奏通常分为1/4拍、2/4拍、3/4拍、4/4拍,每一类型的节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打击乐器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记忆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类型的节拍,以此来进行节奏训练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组合其一首完整的节奏乐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节奏打击效果,并注意节奏在动态变化时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首先掌握单一的节奏,然后逐步掌握复杂点的节奏,最后讲解乐谱。
(三)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打击乐团,在课外进行各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声乐、语言等方面的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课外活动巩固锻炼。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思维,提高音乐方面的想象力。节奏训练充满着律动感,本身在年轻人中间就比较受欢迎,在坚持练习下,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反思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通常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积极探索新知识、新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以丰富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自身的节奏感。当前的节奏训练一般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奏训练不能跟艺术素养紧密结合。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素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之间通常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一般会放在节奏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
育,这让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节奏的艺术魅力,从而影响到节奏训练的效果;二是音乐教师未深入了解打击乐器,通过打击乐器开展节奏训练不顺利。因为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要想对每一种打击乐器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加深对乐器的了解。针对这两个问题,音乐教师应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尽量多掌握几种打击乐器,在提高理论讲解能力的同时,也能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节奏培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节奏表演,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并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出人格魅力和自身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毅.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j].戏剧之家,20xx(01).
[2]翟芮.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xx(19).
[3]罗筠.浅谈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xx(04).
[4]马春兰.节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天地,20xx(07).
节奏的课件 篇11
设计意图
听觉是幼儿感受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厨房的节奏》这个艺术活动,让幼儿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厨房里听到的炒菜声、瓶罐声、油锅声从而关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声音,感受声音的奇特。活动中还运用了很多辅助工具,用这些工具直接给孩子带来听觉冲击。不仅能感受厨房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还能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
2.能按乐句敲击乐器,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勺子、果奶瓶、筷子、塑料纸、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厨房里有些什么声音。
1.你看到过妈妈在厨房里烧菜吗?学学妈妈烧菜的样子。
2.妈妈在厨房劳动时会发出哪些声音,你能来模仿吗?
(二)唱唱厨房里的声音。
1.听音乐磁带,欣赏一遍歌曲。
2.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主要有哪些声音?
3.幼儿跟唱2-3遍歌曲,熟悉歌词。
4.你平时在厨房里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5.引导幼儿猜想、讨论:歌曲中的“乒乒乓乓”、“哗啦哗啦”、“嘭恰嘭恰“嘶嘶喳喳”分别是做什么事情发出的声音。
6.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三)厨房里的大合唱
1.出示果奶瓶、筷子、勺子和塑料纸,请幼儿听一听敲击果奶瓶、筷子、勺子或揉搓塑料纸发出的声音。
2.厨房里的声音这么多,就像大合唱。让我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学这些厨房里的声音吧。
3.分四组,每组幼儿分别手拿不同的材料,教师弹到象声词乐句时由幼儿表演。
节奏的课件 篇12
目标:
1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引导幼儿认识环境,认识空间.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
过程:
1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模仿训练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做动作。
故事: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来(教师做动作)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幼儿根教师一起想象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挤牛奶,切蛋糕,刷果酱,搅拌牛奶,搅面,跺面,跳一跳学拍“强弱弱弱.
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画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谁能告诉我第一排,最高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个格子?
“4个格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那我们能不能用拍手来告诉老师这一共有几个格子好不好?预备起“强强强强”那你们听一听啊,哪一种拍手的方法好听“强强强强”还是“强弱弱弱”好听呢?第二个好听大家一起来做一下不同的方向来拍“强弱弱弱”
提问:刚刚老师拍的时候第几下声音最大?“幼儿回答第一下,教师把黑板上格子的第一下做一个标记第一下代表声音最大,然后越来越清,他叫强弱弱弱,来,我们一起再来拍一次,大的标记的地方要特别使劲幼儿跟老师一起拍这个节奏配乐器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乐器,咱们来为这首特别好听的森林音乐会来伴奏好不好?(跟音乐配乐器来拍这个节奏)师生一起来拍音感训练
森林里面啊,不仅是小朋友门来参加音乐会了,还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知道吗?
1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模仿训练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做动作。
(幼儿回答)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我们来猜一猜还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好吗?听一听什么声音欣赏乐曲感受强弱师生一起做动作
这是什么声音啊?是森林里的小喇叭手,他也在音乐会里面,他在吹什么?可是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个小喇叭吹的有点不一样,声音有的时候特别的大(我们就这样抬着头去吹)有的时候呢,声音小,那小号手怎么吹?低着头吹,我们一起来一次小号手怎么吹的,声音有大有小好不好(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一起跟音乐吹)
跳圈游戏:
小圈的时候代表声音很小,我们拍手的声音就很小,到了大圈的时候声音就大,我们拍手的时候就声音大老师跳,幼儿来拍手,每个小朋友来选一个乐器来玩这个游戏。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老师的鼓励作文精华4篇
创作文章有助于我们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写作能够激发自身的灵感和创造力。完善文章需要经常反复检查,以免出错。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期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
老师的鼓励作文(篇1)
以前我在十一小的时候,像兔子尾巴一样短,所以妈妈经常说我是“白痴”。我二年级来到雪枫小学时,发现同学们的写得非常好,简直是三、四年级的同学写的。因此,我感到十分沮丧、懊恼。
有一次,在课上,曹老师让我们写,我写出来的好像在对我说:“唉,黄翔宇啊,你连都写得那么差,还在同学们面前吹牛,你真笨!”于是,我开始自卑起来。
记得再一次放学后,曹老师把我留在教室里,和我谈起写的事。我原本以为曹老师会批评我,可我错了,曹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曹老师亲切、平静地对我说:“黄翔宇,你的比以前进步了,但是,你要多观察身边的小事,要把写得真情实感,我相信你如果多写、多练的话,一定会进步更大的!”我被曹老师的话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只夸了一次。于是我继续写了起来。我每用了一个恰当的好词、佳句,曹老师总不忘说一句:“进步了!”我的心里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终于把写得真情实感了,还获得了全校比赛的一等奖呢!家里人都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曹老师也对我赞不绝口,我的心里异常喜悦。
曹老师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地潭水......每当我写了一篇成功的,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曹老师的身影。曹老师的鼓励我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的鼓励作文(篇2)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可能是体贴入微的父母、长辈,可能是循循善诱的老师,还可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我最感谢的便是陪伴了我长达五年之久的干老师。
记得我初来学校那会儿,还是个害羞怕生的小女孩。干老师让我们依次自我介绍,其他同学都自信满满的,反观我,却害怕得不敢上台。当时的我眉毛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充斥着恐惧,不自信地看向地面,双手紧紧抓住新买的粉红色公主裙,我的脚尖微微向里,呈内八字。
这时,干老师面带微笑地开口了:“聪婕,上来自我介绍吧,不要害羞嘛,大家都上来了。”听着干老师温柔的语气,我怯怯抬起头,正好对上干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目光。那目光如同冬日里一把最温暖的火焰,那目光如同漫漫黑夜中一颗最明亮的星星;那目光如同一丝暖阳,照进我的心房;那目光如同夏日的清风,拂开我久违的笑颜那是我第一次昂首挺胸的,在众多目光下大步走上舞台。我第一次用稚嫩的童音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
结束后,一阵如雷鸣般的掌声将我淹没,使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那一天,我终于战胜了自己,为以后每次自告奋勇的比赛,迈出了第一步,是干老师铸就了今天的我。
人的一生,总会出现那么几位对我有许多帮助,对你有许多恩惠的老师,干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总是孜孜不倦的教诲着我,她总是在我受到挫折时鼓励我,她总是给予我向上的动力。干老师,谢谢您!
老师的鼓励作文(篇3)
我有一个舞蹈老师,她也是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她姓潘,我们都叫她“潘老师”。
潘老师是个性格开朗的好老师,她有一头乌黑光亮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挺挺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潘老师每天都会穿十分潮流的衣服衬托出她美丽的外貌和帅气的个性。潘老师不仅非常酷,而且很有魅力。只要她穿上美美的裙子时,她就像一位仙女优雅的身姿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潘老师不仅很美丽,并且很有教学方法。有一次,那时我才上一年级。我被潘老师选进了她的舞蹈队,当时我很不会跳舞,一直笨手笨脚的。看着别人跳的那么好,我很失落。就在那一刻潘老师发现了我。她抚摸我的头说:“加油!没关系,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她一遍一遍来指导我,直到我会了为止。后来我成了跳舞队队长,从最差的提升到最优秀的。潘老师也经常带我出去表演,拿到了许多奖项。潘老师也因此为我骄傲。
一天,潘老师对我说:“人生中有许多艰难险阻,许多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你要坚信一点,只要付出自己全部努力,细心、仔细对待这些事,许多不可能将会变成可能。”现在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但我一直记住这句话。
此时此刻,我想对潘老师说一句话:谢谢您,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您,是您让我对舞台有了兴趣,也感谢您在我心中播下了舞蹈的种子。
老师的鼓励作文(篇4)
鼓励,一个熟悉的字眼却又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父母的鼓励让我看到了亲情之间的爱;路人的鼓励让我看到了世界的温暖,而老师的鼓励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老师帮助我鼓励我,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
我从小语文并不好,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虽然我努力过,可成绩仍是名落孙山。
新的语文老师来后,他用他多年的经验看出了我的问题,经常把我留下来补课,妈妈要拿报酬给他,他不接,说:“我应该帮助差生,这是老师的职责!”现在,我的语文成绩有明显提高了。他说我现在的基础有点不扎实,要多看书。
有一次,学校组织作文竞赛,每班派一个,老师派了我,当时我的嘴都快成O字形了,而老师球先得很平常。那一次我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我失败了,我不敢看同学哪鄙视的目光,不敢面对老师。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低着头走进办公室,老师泡了一杯菊花茶给我喝,问我什么感觉,那干燥的菊花浮在水面上,喝一口,想像药一样苦,都喝不下去了,可到喉咙这边,掠过一种甜丝丝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告诉她,她说:“这学习也像这菊花茶一样,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晨旸,一时失败并不等于一世失败,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自己,好吗?”听了老师的话,我点了点头,决定东山再起。
老师的鼓励犹如春天的阳光;犹如一场春雨,在您的照耀和滋润下,我茁壮成长
命题的课件精华6篇
学生们需要有一场生动有趣的课堂,这离不开老师精心准备的教案。如果老师还没有准备好教案,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高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老师精心编制的教案和课件中体现。那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已经根据您的需求整理出了有关信息:“命题的课件”。为了方便以后查看和阅读,请您记录下本文。
命题的课件(篇1)
指导思想:
在班会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宣传,包括"溺水常识"、"溺水的预防与急救"等等,教育学生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坚决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救生与自救知识,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使广大同学更加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事事有安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
班长:青少儿童年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希望。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今的社会里,车祸、中毒、溺水、、、、、、剥夺了许多宝贵的生命,尤其是溺水最为严重了。了解溺水和如何防止溺水显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我宣布,三年级《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同学们,,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防溺水”安全教育牵动着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心,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防溺水知识吧。
一、溺水致死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二、溺水者有哪些症状?
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三、自救当发生溺水时,怎样自救与救护?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出水后的救护:
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泥、痰涕,取下假牙,然后进行控水处理。救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入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四、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五、发现溺水者该怎么办?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救助者不要贸然去救人,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不但会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最终丧命。如果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而救助者又具备一定的救护技巧,那么救助者在下水前应尽快脱去衣裤和鞋子,在向落水者接近时,要尽量避免被落水者抓住。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
六、班主任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命题的课件(篇2)
重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难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一、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性质、判定、定义,这些命题都是真命题,那什么是命题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5.3.2命题、定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投影 )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三、指导自学
认真看课本(P21-22练习前).
1结合例子理解命题的定义,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先学
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学生练习:
检测题 P22 练习 补充题:
1、下列是命题的是(
) 1对顶角相等. ○2答案A是正确的.③若a=b,则a+c=b+c.④画射○线BC.⑤这条边长等于多少?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1同角的补角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③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④若∠1=∠2,∠2=∠3,则∠1=∠3 分别让两位同学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在位上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总结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解法的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2、讨论、归纳 评讲2(1):命题假设的对吗?为什么?怎样找一个命题的假设?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后接的部分是假设(师板书)
(2)命题的题设正确吗?为什么?他没有“如果„„那么„„”的形式该怎么办呢?如何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题设——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来的事项。
评补充题:
1、 答案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命题的条件是什么? (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2)对某件事做出了判断。
2、 “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画图说明:
五、课堂作业 (见测试题)
六、教学反思
命题的课件(篇3)
七年级初一“珍爱生命学会自护”主题班会活动过程教案
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和急救技术,学会保护自己。2.用活动、知识竞答、讲故事、即兴表演等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形成学习、宣讲安全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二、教育计划:前期准备:1、结合本学期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动员。2、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件,向学生宣传自护的重要性。3、每天给学生讲一则关于自护的小常识,以积累经验。(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在实施:1、通过前期讲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珍爱生命,学会自护”的班会活动,从自然灾害、独自在家、遇见陌生人三个场景,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2、认识简单的常用标志,学会自护方法。后期设想:与家长联手,继续考察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把一些好的做法讲给其他同学听。三、教育特色:1、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因此,针对我班特点,我设想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自然会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班会中,我设计很多情境,引发孩子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感受,以体会当时紧急的情况。3、点面结合,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使用多媒体。四、教育过程:(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七年级(1)班“珍爱生命,学会自护”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和家长的光临!(放投影)(女)为了使我们更加健康安全地成长,为了响应我校创“安全学校”活动(男)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急救技术(合)我们精心筹备了这台“珍爱生命,学会自护”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和配合,预祝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主持人(男):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对于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吗?对,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危险。我们要遇事不慌张,学会保护自己,防止受到伤害。(女):没错,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对于我们中学生非常重要。前不久,一所小学下晚自习时,因为同学们互相追赶,造成在楼梯口处,一些同学拥挤致伤亡。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活动一:(男)[吹哨---全体同学注意,紧急通知,地震局预报西南地区发生地震,将要危及到我们地区。]同学们,你会怎样做?表演出你的反应。(放投影)(全体行动。)10秒之后吹哨停止。察看同学们的做法。(学生静止动作)(女):(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说理由)学生1:我会躲到稳固的物体下,教室的桌子下,在家可以躲在床下,防止被震碎或震倒的东西砸伤。学生2:我会往操场上跑,因为那里的地方大,不会被困住。如果是在家里,楼房的话,我就不能跑了,尤其是不能乘坐电梯。学生3:我会听从老师的安排。师:同学们的做法都对,但是,还应注意一个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的心情都很着急、害怕,肯定会有很多人往外涌,这时,应注意不要推挤,以免造成其他伤害。主持人(男):老师提醒的对,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镇静,不要慌。采取正确的方法以保住生命。活动二:一试身手(知识问答和即兴表演)(1)我国把每年的哪一天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我国第一个安全教育日是何时?(1996年3月25日)(2)你知道学校安全细则有哪些?至少说5点。(3)如果因不慎,你身上被火燃着,你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4)如果你在炒菜时,油锅突然起火,在你面前放有三种东西:锅盖、灭火器和水,你采用哪种方法处理?为什么?(5)即兴表演:如果你不小心烫伤了手……处理方法:对轻度的烫伤,可用清洁的油类、酱油或牙膏,涂抹在伤面上。(6)刚吃过晚饭,亮亮就吵着要爸爸带他去游泳,这样对吗?为什么?活动三:才艺展现(评委打分)(一)小品《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片断1: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同学发生中暑。救护方法: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让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可同时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可用清凉油擦患者的太阳穴,也可用凉水轻轻地喷洒。片断2:回到家中,亮亮发现奶奶因煤气中毒而躺在地上,他会怎么办?。方法:赶快关上煤气开关,将病人立即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打开门窗,解开衣服的扣子,再给病人喝点醋,大声呼救,请邻居帮助打急救电话“120”。片断3:一群快乐的中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一根带电的电线,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孩子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了问题,保护了自己。急救办法:用木棍将触电者挑开。(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的身体,以免传电。)(二)表演短剧1、小组表演,提醒大家注意。(边做动作,边说)紧急情况,谨慎对待。遇到地震,不要慌张。躲到床下,以免砸伤。摇动停止,再出不晚。遇到火灾,不要开门。捂住鼻嘴,湿衣披身。贴地爬行,远离火区。拨打电话119,消防叔叔帮你忙。生命安全最重要,学会自护受益大。主持人(女):同学们,你们都看明白了吗?这组同学的表演真精彩,让我再一次感谢他们带来的自护知识。主持人(男):哎,你有没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女):怎么没有,别说,我还真的有点害怕呢!记得那次,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电话突然响起,吓了我一跳!(男):那你接了没有?(女):接了,是我妈妈打来的电话。(男):还好,要是陌生人可不能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观看两段短剧,看看遇到这种情况谁做得对?2、[短剧:陌生人来敲门]你一个人在家时,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敲门的人你并不认识,这是你该怎么办?家长扮演陌生人:①我是你爸爸的同事,请你开门。(学生没开门)②我是煤气公司修煤气的,请你开门。(学生开门)主持人(女)请同学评价。主持人(女):那么在外面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请大家观看一段短剧。3、[短剧:陌生人与你说话]当你独自在外面玩的时候,有个陌生人向你走来,和你说话,要带你去吃你想吃的东西,你怎么办?(家长扮演陌生人)主持人(男)请同学评价做法。主持人(男):社会上还有坏人,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坏人的当。(女):你说得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了,不如下面我们就来个自护知识抢答题吧!活动四;比赛规则:请家长和老师们作评委,以举手最快的同学为答题者。答对一题该组加一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法》是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2、过马路应走()。3、红灯(),绿灯()。4、乘车时,不要把头或胳膊伸出()。5、手湿时()动电器开关。6、火警电话号码是()。7、匪警电话号码是()。8、外出遇到意外情况或迷路时应找()。9、自己一人在家时,应注意:()电;()火;()煤气;不给陌生人()。10: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标志吗?(1)----行人过马路(4)---左转的标志(2)----禁止烟火(5)--安全出口(3)---禁止调头(6)---施工标志主持人(合):交通标志、危险标志,大家要牢记,公共场合遵守它,珍爱生命,学会自护。主持人(合):同学们,请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吧,从小学会自护方法,将受益一生。最后,让我们在这四句话中结束今天的班会吧:[全班齐读]交通标志会识别,防火用电有方法,父母单位和电话,有事联系不害怕,游戏场所选择好,安全第一最重要。自护常识要掌握,自护能力要提高。主持人:请班主任讲话时代召唤跨世纪人才,而跨世纪人才首先要学会生存。同学们,别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增强“自护”能力,共创“平安校园”,迈出通向21世纪的起跑线;祝愿同学们天天快乐,日日平安!主持人:七(1)班《珍爱生命学会自护》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老师和家长的光临和指导!附: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逃生技巧。1、如果大火堵住门口,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用水浇全身。2、高层住宅失火,用床单或窗帘做成简易的绳子,挂牢物体,逃生。3、如果火灾上身,就地翻滚,以扑灭火苗。4、如果出口小,要呼救,等待求援。不要轻易跳离,这样危险性更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心得: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我深深懂得:“安全”一个人人都想拥有的东西,它关系到人的生死生命,关系到一个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一个社会的稳定。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人,车,也就意味着我们周围处处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就是说存在着危险。我们生活周围的危险有很多很多,如电,火,水等等。我们在世界上生活每天都会和这些东西打交道,然而安全隐患也就会发生。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首先必须要冷静,不要慌张,要用理智的头脑去面对,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克服,使自己能够逃脱。现在一些学校都在宣传安全教育,大人们有时也会教育我们要注意安全,我们在电视上也会看到一些有关的人员进行的讲座,我们多看看这样的电视是很重要的我们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以及辉煌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保护好自己的肉体,让自己安全的学习,安全的玩。希望=未来=安全
命题的课件(篇4)
教学内容:命题 教学目标: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 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 学生回答后给出答案: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是错误的.引出概念: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proposition).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是结论.
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分清它的题设与结论.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二)例题选讲
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b,b>c,那么a=c;
(3)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三)假命题的证明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题设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在数学中,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例如,要证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某一锐角与某一钝角的和不是180°”即可.
三、课堂练习
P65
第1、2题
四、总结
1、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含义;
2、区分命题题设、结论的方法;
3、判断假命题的方法。
五、作业
P67 习题 19.1
第1、2题 教学后记:
命题的课件(篇5)
课题 5.3.2命题、定理、证明 课
时 1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通过命题的真假,培养分类思想。
(3)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学生分析法。
2、基本技能:
(1)能识别真假命题。
(2)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假言推理技能。
教学重点 命题、定理的概念;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 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一些简单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操作探究
活动1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你吃饭了吗?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3),(4),(6)。
活动2
1.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 a>0,b>0,那么a+b>0.
命题的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
(3)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
(4)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
对命题结构的认识.理解证明要步步有据
一、自学基础:(看书20页---22页)
1、对一件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已知事项,__________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命题常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_______”后接的部分是题设,“________”后面接的部分是结论。
4、 _________________叫真命题, _______________叫假命题。
二、探究新知
问题1 什么叫做命题?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问题2思考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问题3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 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问题4 什么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什么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问题 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一些真命题和假命题. 问题5公理定理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问题6证明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颐和园的课件精华9篇
每一位老师必备的资料是教案课件,所以编写教案课件可能需要每天都进行。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就能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如何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呢?在众多文章中,我推荐一篇很棒的文章《颐和园的课件》,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一些技巧!
颐和园的课件 篇1
颐和园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
颐和园的课件 篇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 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 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 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 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 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九、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颐和园的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颐和园的课件 篇4
一、 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 说说教学目标。
我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 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 说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说我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说说学生的学习方法。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
2、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六、说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重点字形的指导,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介绍颐和园,导入新课,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写字。
第二课时:以朗读为主线,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激发情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地与课文产生共鸣,我利用多媒体电脑依次出现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画面,使学生感觉到仿佛进入到美丽的颐和园中一样。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快的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中,使他们尽情地体味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为了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学生听示范朗读时,要求他们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进行分段,这样,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我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入情入景,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使他们越学越爱学。
(二)细读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
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因而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学习重点的体现。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景物特点,我准备精讲第二自然段,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这一原则,从体现素质教育,落实能力培养,渗透创新精神出发,我采用情境法、谈话法,导读法组织教学。我先请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本段重点写什么景物?(长廊)(2)长廊有什么特点?(长、美)(3)长廊的长、美各体现在哪里?(“长”体现在“长长的”“没有尽头”“700多米长”“273间”;“美”体现在“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五彩的画”;另外“微风从右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也写出了长廊的环境幽雅宜人,体现了长廊的美。)
学生找到这些词语后,不一定理解怎样才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课下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这时,我再次范读本段,并利用多媒体出示长廊的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再对照画面具体分析重点词句。然后让学生作对比句子的练习:如(1)这条长廊既长又美。(2)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话,画着人物、花草、风景、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具体写的。这样很顺利地就突破了如何抓景物特点来描述这一难点。使学生体会到长廊真美,颐和园真美!
“学法”被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使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一得,我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总结学法,即:初读,找景物;再读,抓景物特点,了解写法;品读,体会感情。然后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待学生掌握方法后,自学第五自然段。[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2)登上万寿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这两道题的答案学生在读了第三、四自然段就能总结出来,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阅读之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
问题(1)很简单,学生能很快答出。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葱郁”、“掩映”等词语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掩映”一词,我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相互掩映的画面,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的画面来展现,使 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掩映”的意思就是互相遮掩相互映衬,从而体现出景物的美。文中有一个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为什么不用“划”?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水平如镜的昆明湖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描述昆明湖的静。学生会说“昆明湖静得好象一面镜子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使他们感受到昆明湖的静。接着再让学生想象一个东西从镜面上滑过镜面会有什么变化?(无任何变化。)通过引导想象学生很容易地 就理解了用“滑”字也是为了说明湖面的静。由此可见作者用词之奥妙。
由于在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都运用了:初读,找景物;再读,抓景物特点;品读,体会感情的方法。学生已掌握了这种方法,因而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教师就放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再抓住小学生善于表现这一特点请一个学生上台指着多媒体画面上的十七孔桥说说它的特点。这样设计既利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全班学生都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三)再读课文,明确中心,加深体会。
为了使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深入的理解,更好的体会作者潜词造句之奥妙,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我再次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优美画面,再配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锲机追问:这么美的颐和园和、这么美的皇家园林是谁建造、设计的?学生答是劳动人民建造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本课的总结不仅要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还要总结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从而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向我们展示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使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真美啊!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就是因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一点是同学们值得学习的。今后我们在作写景的文章时,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将要参加秋游,在游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抓住公园内几个主要景物的特点,然后写下来,好吗?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置中,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把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颐和园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图片:
中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哪位同学知道?
指名学生回答。
生:颐和园。
师:那哪个同学说说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生:在北京西郊
师: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颐和园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
2、师:颐和园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这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语
(一)学习生字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师:先请大家看下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远眺、琉璃瓦、画舫、横槛、栽满
①自由朗读。(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②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
③开火车读
④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醒大家一下“廊、栽”)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习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读完后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板书:美、长
2、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颐和园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占地面积很大。
3、美丽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指读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我们这一次的游览路线告诉游客们。
5、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6、那如果让我们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话,你们会怎么分?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分段,总结段意。
明确要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这次游览,我们欣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味着语言的优美,真是受益匪浅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颐和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
2、师:请大家来一起听听课文范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景点。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讲读,学习长廊景点。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师:既然作者先游览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谁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余的同学认真看课文。
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看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老师一下给混了,同学们能给我讲讲吗?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提示: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师:好了,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咱们一起来看看长廊。
出示长廊的图片。
2、师:刚才读完了课文,看了图片,谁能用一个字说说长廊的特点?
板书:长廊的特点?
生:长。“一眼望不到头”。
板书:特点(长)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读出来的。
让学生齐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师:你是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知道长廊的长的?
生:700、273。
师:700、273都是……?
生:数字!
师:这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列数字说明。
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板书:写作方法(用数字。)
师:我们在读得时候应该怎样读才对呢?谁来示范一下!(指导朗读:突出700、273)
齐读。集体找感觉。
颐和园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 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⑷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质疑──讨论自主、合作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⑵ 通过体会句子,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2、继续复习、运用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3、学习课文中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景色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一景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中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景色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一景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者录音。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江山秀丽,大家一定去过许多地方,用一句话概括描绘自己去过的某一个景点。
2、今天,老师也带你们一起去参观一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曾是清朝皇帝和皇后政治活动和游息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之一。
3、板书课题。注意颐的书写
4、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录音,初步感受颐和园的景点,请用简单的语言谈谈你的感受。
二、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游记一般是按一定的游览路线,地点的转移来写的。请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再读一读。
2、交流,明确。
(1)、过渡句:指名说、出示句子、齐读、师小结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边。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2)、师小结:从这里我们知道作者先来到了著名的接着到了然后登上最后来到
(板书)长廊 → 万寿山 → 昆明湖
(3)、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连接词,按一定的游览路线带我们参观了颐和园。我们在今后的游记文章中也要学会运用恰当的地点转换的过渡句。
三、 深入学习,感受体会。
1、自读体会。哪一个景点你最感兴趣,就把那部分内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一)长廊
(1)学生谈读书体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a、美:绿漆的椅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绿、红:颜色美)(一眼望不到头:长)
结合出示长廊的图片,认识横槛、栏杆、柱子,感受美。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b、长: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读一读,表达效果相同吗?为什么?
(体会采用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长廊很长的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想象700多米有多长。
怎么读,让人听出长廊很长。
c、除此以外,还感受到什么?
置身其中,你心情会怎样,应怎么读?
d、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二)佛香阁
重点理解: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 瓦(闪闪发光)删出括号部分,换成如下句子:
一座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通过对比、朗读从而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形状、色彩,说明佛香阁古色古香。
(三)昆明湖
a、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体会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昆明湖水平如镜,绿得可爱。
b、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为什么?
怎么读,才能读好,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十七孔桥(略)
(抓住关键词、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朗读,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准确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有感情或者配乐朗读全文。
2、归纳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 。
1、以导游的身份向游人介绍颐和园一个景点或者写一句广告语。(根据学生接受状况可以安排在其
他课时完成)
2、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熟悉一处的美景。
颐和园的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游记感知不多,写作手法接触较少,应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训练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2、提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的词语有:“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我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等词语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5、我会思考(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
(1)、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6、老师小结: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便于理解课文,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欣赏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二)练习:
1.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第二课时
一、承接上课时,导入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文悟情展示
(一)汇报交流:
1、生1:我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体会到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我体会到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生2: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生3:我从“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知道这一句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还说明长廊的特点是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生4: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5:。“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生6: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生7: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生8: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这是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生9: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设计意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游览的顺序欣赏,能够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赞颐和园的一段话。
3、给游客当导游,介绍颐和园。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朗读,感觉,最后形成对语言的一种直觉的感受力,那就是语感。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指导,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才能给学生表达的空间。释放学生,才能让学生有创造的空间。要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交流有关颐和园资料。
2、推荐阅读书目:《中国名胜经典》。
(设计意图: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五、练习: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颐和园的迷人景色,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可以换成什么词?换了以后句子的意思相同吗?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玻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颐和园的课件 篇8
【课前预备】
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比如摇摇头等。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美、大
老师:对阿。
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啊(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
排云殿
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精读课文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⑴ 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强调几千幅。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
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介绍700多米长273间。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
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
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
⑶ 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
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
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
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什么?
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⑷ 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什么风景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颐和园的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去过颐和园,对于颐和园的情况了解不多,但学习兴趣比较高。
教学构想
教学中,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大致了解后,再深入到描写每一景点的部分,通过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到祖国的美丽。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陶冶爱美情趣。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四)总结全文共分5段。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出示投影。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四、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默读第1段。思考:颐和园的特点是什么?(又大又美)
(二)指名读第2段。
1、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儿的?
2、长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个意思)
(l)长是从哪儿看出?从整体和外部介绍。(出示投影片)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一句用翔实的数字,突出长廊的长和间数多的特点。
长(一眼望不到头),具体数字700多米,273间(说明很长。)
(2)从内部介绍长廊,横槛上五彩的画。
(3)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这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学生体会长廊彩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展开讨论。(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齐读第三段。思考:
1.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哪些特色?(出示图)
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黄色琉璃瓦。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耸立。
2.耸立说明什么?(排云殿高)一排排说明什么?(占地面积大)
3.登上万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划出表示颜色的词)重点讲了昆明湖景色及特点。(出示投影片)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让学生体会:这句抓住了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名读第4段。
1.这段都介绍了什么景物?长长的堤岸湖中心小岛十七孔桥
2.重点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出示投影片)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句让学生体会:句子是抓住桥洞多、石柱多、雕刻的小石狮子多的特点来描述十七孔桥。再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齐读第5段。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师生讨论,畅所欲言。(表达了作者赞美的感情,与第1段相呼应。)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听录音
六.总结全文
(一)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指板书)
(二)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三)文中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爱的句子。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特点:(长、美)(建筑美)(静、绿) 桥洞多
石柱多
小石狮子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文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会领会表达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再读课文,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听写,检查生字词。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二、从课文内容入手,领会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通过具体词句,回顾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出示投影片: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先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1)作者用具体翔实的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的多的特点。
(2)作者从万寿山脚下,取仰视佛香阁的角度,用“八角宝塔形”“耸立”“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等词语,生动描写了佛香阁的高大、富丽和壮观。
(3)作者抓住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用“镜子”“碧玉”做比喻,把昆明湖水静和绿的特点,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再联系下文的“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动态描写,反衬昆明湖的静。
2、引导体会写作顺序及每个景点段之间的联系。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三、扩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课文,重在方法指导。
2、检查背诵情况(2---4自然段)。
四、全文总结。
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岩石的课件精华5篇
根据您的意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题为“岩石的课件”的文章,我们为你提供这些资源以供你参考和使用。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案。
岩石的课件(篇1)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岩石书”上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哇!”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② “书”中的图画。
说说“书”中有哪些图画。(有树叶、贝壳、小鱼。)
③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④化石的作用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
说说岩石的作用。
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和磊磊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岩石的课件(篇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科学概念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滴管、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过程1、进一步观察岩石
师: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
(1)学生交流反馈。(放大镜、互相撞击等)
(2)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它们的构造和组成来观察。观察中可以从岩石上弄下一些颗粒。
(3)岩石遇酸反应的实验
讲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一两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
提示:在学生实验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盐酸是一种腐蚀性比较强的化学物质,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和衣物上,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请马上到水龙头去用水清洗。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
(4)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在岩石观察记录表中。
(5)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教师指导。
2、怎样识别它们
(1)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但是不知道它们是哪种岩石?请大家阅读文中的资料(P68),来识别它们并说说理由。
(2)阅读资料并与以上的观察作比较。
(3)汇报交流(存在分歧)
(4)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
(5)阅读P69页颗粒情况图,并再次鉴别岩石的种类。
(6)学生再次鉴别
(7)汇报交流,把认同的岩石的种类名称填入记录表中。
(8)小结。
三、课外延伸1、阅读单元《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2、把收集的岩石进行种类鉴别并贴上标签。
岩石的课件(篇3)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较标准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每组各一块,供分组观察用。 2. 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释的盐酸及滴管,每组一个。 3.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的图片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低年级我们玩过石头,大家一定都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几种石头,找一找这些石头的特征。(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谈话:岩石的种类很多,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岩石,放在你们的桌上,我们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找一找这些岩石的特征。(请学生观察一下放在桌上、标有号码的五种岩石。)
1.指导学生观察五种岩石的特征
(1)观察岩石的颜色 谈话:岩石的外表颜色很不同,有白、灰、黄、黑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带花纹的,你仔细看一看桌上的五种岩石,是什么颜色的,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观察记录表中。 学生观察后,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以取得小组的一致意见。
(2)观察岩石的结构特点 讲解: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是一层层的,还是一粒粒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观察时可用放大镜仔细看一看,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记录。
(3)观察岩石的硬度 讲解:各种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我们这里把岩石硬度分成很硬、较硬、较软三级,用小刀刻不动的岩石是很硬;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的是较硬;用铜钥匙刻得动的是较软。 学生用小刀、铜钥匙分别刻划岩石,并做记录。
(4)观察岩石遇酸的反应 谈话:岩石遇酸是否会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发生,请你试一试。 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在使用盐酸鉴定岩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有些学生可能不熟悉“盐酸”这个名词,应该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化学药品:②告诉学生盐酸有腐蚀性,不要弄在手上或衣服上,往岩石上滴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2——3滴;③在分组实验时,为了安全,每组发的盐酸量不要多并且要稀释。)
(5)观察岩石的其他特征 谈话:除了上面的几个特征,你们再观察一下,岩石还有什么其他特征。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一些岩石,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教学中,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的几种研究方法,只根据这几种方法研究的结果,并不足以概括出所有岩石的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这几种方法的启发下,从其他方面再找一些岩石的特征。)
(6)全班讨论,互相交流 (在观察完岩石特征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对于不一致的意见,可以讨论或重复进行观察、实验。 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因为岩石特征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可能只发现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通过交流,就可以把握得更准确,更全面。)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供的五种典型岩石特征
(这部分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应让每个学生仔细阅读,如时间较紧,可请几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教师应明确,课文给出的这些岩石特征并不全面,所列的是岩石特点中最明显、学生最易把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这些特征与前面自己的研究进行比较,为下一步鉴别、定名岩石做依据。)
3.指导学生给岩石定名
谈话:我们观察研究了五种岩石,得到了一些有关这些岩石的特征,我们又阅读了上面这些标准岩石特征,现在请你把你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标准岩石特征进行比较,说一说1、2、3、4、5号岩石,分别是什么岩石。 学生比较,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汇报定名结果,教师总结。 让学生把正确的定名填写在书中空格处:1号是花岗岩,2号是砂岩,3号是页岩,4号是石灰岩,5号是大理岩。 对于某种岩石的特征,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形容方法,他们用的词可能互不相同,与课文中写的很可能不一样,但只要是符合那种岩石的基本特征,并能达到区分岩石的目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学生在对照标准岩石的特征定名时,可能定的并不准确,这没关系,最后教师还可以把正确的名字告诉学生,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鉴定的方法。通过定名,可以对学生概括的某种岩石的特征是否正确加以检验。3.布置作业 课后到野外石山、河滩或建筑工地采集一些岩石标本。
四、课后小记
岩石的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很特别的书,它是一册岩石书。
板书:岩石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岩石书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像,讲解写字要领:
册:中间的那一笔横要平要稳些。
像: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捺。
慢: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开来。
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石字旁,右边是个广字,这个字是形声字。
趴:也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右边是八字,撇低捺高,最后一笔要舒展开来。
叔:左高右低,左边上面是个上字,下面是个小字。
岩:上小下大,上面山字要略扁些,下面是石字。
层: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第五笔横要长。
座: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坐,最后一笔横要长。
2、学生描黑,临写。
3、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岩石书”上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哇!”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② “书”中的图画。
说说“书”中有哪些图画。(有树叶、贝壳、小鱼。)
③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④化石的作用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
说说岩石的作用。
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和磊磊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岩石的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能够读正确、流利,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写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师手捧一本书)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本书。
师:今天,黄老师向你们介绍一本的书。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板书课题:19的书)
生:老师,你写漏了双引号了。
(师给“书”字加上双引号)
师:哦,你们真细心,可是为什么这题目上的书字要加个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的书。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9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好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书的拼音自由朗读第19课。注意: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活动。)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呢?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在同桌之间把难读的句子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一会老师再检查你们。。
(同桌合作学习)
师:我的挑战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看,这个句子你能读准确吗?
(课件出示句子: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指名读)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点拔:“地质勘探”一词的读音。)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读得真好!再来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和“?”的语气都读出来了。
师:(出示雨痕和波痕的图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师:“痕”就是指痕迹。那这雨点留下的痕迹叫(生:雨痕)波浪留下的痕迹叫(生波痕),水滴留下的印迹叫(生:水痕),那泪痕是什么留下的印迹?
生:是眼泪留下的印迹。
师:伤痕是什么留下的印迹?
生:是伤口留下的印迹。
师:真聪明!再看第四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师:先请男生读。
师:请_读一读。
师:再看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指名读)
师:什么叫“刨根问底”?
生:“刨根问底”是指问了很多次。
生:“刨根问底”是指川川老是爱提问题,直到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
师:你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最后一句。这一句可难读了。
(课件出示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那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师:谁想站起来读。(指名读,点拔:“藏”字是多音字。)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把刚才六个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以上六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把句子中的生词抽了出来,你们能读正确吗?
(出示生字词课件:地质勘探趴在岩石一册书厚重脚印雨痕陆地
刨根问底埋着煤炭铁矿宝藏)
师:请大家同桌互相读,读错了帮助纠正。
师:_意做小老师带同学们读。
生:我愿意!
师:请全班齐读。
师:老师现在有一颗苹果树,如果你能读对的话,苹果树就能结果了。你能帮助这棵苹果树结果子吗?
生:能!
(学生看着课件玩苹果树游戏。)
师:恭喜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回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的这么好吗?
生:能。
师:好,我们来试试看。请大家把书端起来,试着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师:大家读得真好听,看来大家的生字和课文都能读好了,可是光动嘴巴可不行,我还要看看你的动手能力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些生字吧。
(出示课件一类生字)
师:大家看,这些字就是我们这篇课文中要学习的,也是要求做到会写会用的。首先来观察,你知道我是按照什么给她们穿的颜色衣服吗?
生:独体字穿紫色衣服。左右结构的字穿绿色衣服。
师:还有补充吗?
生:半包围结构的字穿浅蓝色衣服。“岩”和“宝”字是上下结构,穿蓝色衣服。
师:谁来提醒同学,怎样把这些这写好。
生:“岩”字的“山”要写扁一点,“石”的横要和“山”差不多长。
生:“册”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横,而且要穿出左右两边。
师:我们看看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质、厚、底”)
生: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质”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底”,广字头,里面的笔顺要注意,最后不要漏掉点。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写字。“印”,左右结构,注意左边起笔高一些,右边的竖写长些。“刨”左宽右窄,注意“包”字的笔顺。(师范写“印、刨”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一课的字每个仿写两次。(学生写字。)
师:写完的同桌评议,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修改。
师:好啦,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一节继续学习
有趣的课件精华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案,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经过反复比较栏目小编认为“有趣的课件”是最精华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有趣的课件(篇1)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字形,理解“摇、迎、多么”等词义。
2、访说“是多有趣的”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4、通过深入体会生物角的”趣”,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积累
1、认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新词,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第二自然段,直到检查背诵。(抓动态词)
3、课文通过“游、摇、吹”等表示动作的词把小鱼写得非常可爱、有趣,让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小鸡在愉快地,拍着翅膀,啄着”。(说一说)
(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回忆:我们是怎么来体会第二自然段中写生物角的有趣的?
2、用同样方法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词句),独独议议。)
3、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1)花儿朵朵开放。“朵朵开放”写出了花儿开得很多很美。
(2)小树在摇
小树迎着风儿轻轻地摇。
A 比较“摇”的意思小鱼摇着尾巴。
小树轻轻地摇。
B.带地词写出了小树姿态的可爱。(表演读)
(3)朗读体会“瞧、”“不是┉却有┉还有┉”的意思。
4、表演读,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再次品趣。
1、朗读全文。
2、扣题回文理解:为什么课题取“多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有趣的地方”?
比较:多有趣
有趣
小结: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词句。(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仿写:小花狗是多么有趣的。
丢手帕。
是多么有趣的。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比一比,在组词。
2、复习认读新词。
3、课堂作业:抄写新词。
板书设计:
活泼可爱的小鱼
瞧!多有趣的地方 多多开放的小花
迎风摇曳的小树
有趣的课件(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物质准备: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讲一讲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戏:娃娃请客[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娃娃家吃饭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对。图形娃娃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经坐不下了,它们要把小桌子变成大桌子,你们有办法吗?(幼儿分组合作拼摆桌子,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两个半圆形的桌子可拼组成一个大圆形的桌子、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和两张正方形的桌子拼组成一张大正方形的桌子、4张小正方形的桌子可拼组成一张大正方形桌子]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 [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一个圆形、用两块三角形的积木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个小三角形积木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图形世界教案。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有趣的立体图形教案。
有趣的课件(篇3)
课时目标:
迎、多么”等词义。
2、访说“是多有趣的”
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4、通过深入体会生物角的”趣”,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背诵积累
1、认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新词,听写12个生字。]
(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回忆:我们是怎么来体会第二自然段中写生物角的有趣的?
,独独议议。)
随机指导朗读。
(1)花儿朵朵开放。“朵朵开放”写出了花儿开得很多很美。
(2)小树在摇
小树迎着风儿轻轻地摇。
A 比较“摇”的意思小鱼摇着尾巴。
小树轻轻地摇。
B.带地词写出了小树姿态的可爱。(表演读)
(”“不是┉却有┉还有┉”的意思。
4、表演读,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再次品趣。
1、朗读全文。
2、扣题回文理解:为什么课题取“多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有趣的地方”?
比较:多有趣
有趣
小结: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词句。(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仿写:小花狗是多么有趣的。
丢手帕。
是多么有趣的。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比一比,在组词。
2、复习认读新词。
3、课堂作业 :抄写新词。
板书设计 :
活泼可爱的小鱼
有趣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朗读,记住12条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3感受自主识字的乐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积累成语。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及相关的成语故事。
2教师:多媒体一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蓝猫]配音:嗨!小朋友们好!我是蓝猫!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有趣的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大家想和成语交上好朋友吗?只要你们在学习中能顺利闯过三关,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2闯关行动现在开始,首先进入第一关:我会认。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想不想去读一读这些成语?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你打算怎么办呢?
2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方法自己试着读一读成语,遇到红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些成语。
4看着大家这么团结友爱,成语里的生字娃娃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部都跑出来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拼读这些音节,检查是不是叫准了每个字娃娃的名字。
5现在字娃娃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请抢读生字。
6老师交给小组长一个任务,想办法利用生字卡片让每个组员都认识这些生字。
。
8现在我郑重宣布:你们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了,爱学习的孩子们,让我们向第二关“我会写”前进吧!
三、指导写字
1请认真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这个部首叫什么名字?你能再说出几个带“礻”的字吗?
3要写好“神”字,你还想给大家提个什么醒?
4咱们来比比看,谁能把这个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5同桌都写完的孩子交换书,互相欣赏一下对方的字。如果你觉得他哪个字写得好,就在这个字的头上画一朵小红花,并告诉他好在哪里。
四、精读成语,领会感悟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成语,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2请把你读懂的成语的意思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一听。
3谁来说给大伙听听?你是怎么知道的?
4老师也想帮助大家来认识一个成语朋友,请看大屏幕。
5还有几个成语大家不了解,就请你们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意思吧。
6知道了成语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遍成语,你肯定会发现自己比刚才有进步!
7出示蓝猫:祝贺你们顺利闯过三关!请接受我送给大家的礼物吧!
五、拓展积累
孩子们,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外,成语王国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成语,你们想去认识它们吗?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本课外阅读资料,并提供有关成语的网址,希望你们能和成语交上好朋友,学好成语,用好成语!
有趣的课件(篇5)
一、谈话引入、回顾交流
师:上节课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有趣的汉字”制定了活动计划。看,这就是经过各小组推荐,最终评选出的“最佳计划书”。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计划书,学生认真看)
师:这些计划书符合格式要求,而且书写美观、大方,所以被评为了“最佳计划书”。让我们向所有获奖的个人和小组表示祝贺。(师生鼓掌)
师:根据这些计划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已经进行活动,搜集资料了,是吗?
生:(齐答)是!
师:那你们个人和小组在课下都做了哪些工作,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哪些小组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纷纷举手)
师:“书香小组”要来介绍。(课件出示此小组的计划书)咱们先来看看书香小组的计划书,听听他们组的介绍,看看他们按照计划书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哪些是我们小组应该借鉴的?
“书香小组”代表:我们小组的活动内容是研究谐音歇后语、音近字绕口令和字的来历。
师:(插话)哦,是三项内容。
“书香小组”代表:(继续介绍)我们的分工情况是:付斌和张苒搜集音近字绕口令,瞧,这就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举起资料);王炳涛、司万里、谢晓彤搜集的是谐音歇后语(举起资料);我搜集的是字的来历(举起资料)。
师:短短的几天内,你们组就搜集到了这么多的资料,真不愧为书香小组啊!那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这些资料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书香小组”代表:我们有的是去上网查资料,有的是去图书馆搜集的资料。
师:看来,上网查资料,还有翻看课外书,这些都是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还有哪个小组跟他们小组做的工作不太一样?
(“天龙小组”同学举手)
师:(出示此小组计划书)让我们看看他们小组都做了哪些工作。
“天龙小组”代表:我们是“天龙小组”,我们的活动内容主要谐音成语和字谜。我和于浩洋搜集的是谐音成语,(举起资料)这就是我们共同搜集到的资料;其他四个人搜集的是文字谜,这些就是他们辛辛苦苦搜集到的(举起资料),一共有这么一大摞呢。我们也是通过上网和查书搜集到的资料。
师:搜集完之后呢?
“天龙小组”代表:之后,我们还认真读了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在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旁边做上了标记。(举起其中一张资料)比如说这张字谜资料上就做满了红红的标记。
师:哦,你们小组搜集完之后,还提前阅读好了资料,在资料上做了标记,你们天龙小组真是与众不同啊。
师:看来,计划书的作用可真大。在它的指导下,按照活动内容和分工,咱们每个小组课下都分头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为后面的小组展示交流做好了一些准备。这节课,咱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为后面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板书:加工处理,准备成果展示)我们来看看,在今天的课堂上,哪些小组的活动最积极、最有效。
二、指导处理资料。
1、选怎样的资料?
师:(举起“书香小组”的资料)看看,这个小组搜集到了这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们来说就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资料找来以后,怎样更好地把这些资料变为我们要用的东西呢?这就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你觉得咱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资料呢?
生1:应该选用对我们最有用的资料。
师:什么叫“最有用的资料”?
生1:比如说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能在平常的时候用上。
师:哦,有用的,请坐。
生2:我觉得应该让大家对这个资料非常感兴趣,因为需要大家都来参与我们小组的成果展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我觉得应该搜集一些谐音类的内容,像谐音歇后语里面的一些内容就非常有趣,让人觉得好笑。我还赞成搜集文字谜,因为文字谜可以让我们多开发智力。
师:哦,你觉得应该搜集这些资料。那么,现在资料搜集来了,你觉得如果让你们组进行成果展的时候,从这么多资料当中选什么资料最合适?
生4:我觉得应该选最有趣的、比较难的,因为可以让大家增加知识。
师:哦,最有趣的,还要有点难度。
生5:我觉得应该选能让同学们感兴趣的。
师:看来,大家都一致认为应该挑选那些大家感兴趣的、能吸引人的、新颖的、有趣的资料,是吗?
生:(齐答)是!
2、选多少资料?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该选什么样的资料。但是,每个小组搜集到的资料都这么多,你们觉得根据你们组的活动内容以及计划书上的成果展示形式,每项内容选择多少资料更为合适呢?
生1:我觉得应该选适量的,可以用来制作成果展示的。
师:我记得你们是“快乐先锋小组”,(出示此组计划书)你们的展示形式预定的一个是比赛,一个是手抄报。你觉得如果是手抄报的话,你们组大概要选多少资料?
生1:手抄报的话,要选一些有用的资料。
师:你能大概估计一下要选多少条吗?
生1:五、六条。
师:五、六条够用吗?我记得还有几个小组也选的有手抄报,你们认为要选多少条?
生2:我们组选的也是手抄报,我们觉得选十五条也就可以了。
师:大概十五条就够了,是吗?
生3:我们组办的也是手抄报,但是我们组的资料比较短,需要选二三十条。
师:你们认为需要选二三十条。看来,手抄报需要用的资料比较多。
师:(继续以“快乐先锋小组”计划书为例)他们小组还选了比赛的形式,那么对于比赛的形式,你认为应该选多少资料合适?
生4:我们快乐先锋小组的资料比较长,选四、五条就够了。
师:我记得有的小组在选字谜的时候设计的形式是字谜竞猜,字谜竞猜也是一种比赛的形式,那你觉得若是这种形式的话我们选多少资料合适呢?
生5:我觉得应该选十条,因为现在有六个小组,如果让每个小组猜一条的话,要准备多一些才行。
生6:我觉得应该选十二条,每个组都可以猜两条。
师:除了手抄报、比赛、竞猜,我记得还有的小组用了其他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讲笑话”、“看图讲故事”、“表演小品”,这些都是表演的形式。选择表演形式的小组,你们认为选多少条合适?
生7:选三条。
师:一下子要表演三个小品?
生7:先选三条,然后可以再筛选。
师:最终要选多少条?
生7:选一、二条。
师:看来,展示形式不同,所需要选择的资料数量也应该有所不同。
③怎样快速挑选资料
师:准备办手抄报的小组要选择的资料可能比较多,如果老师只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你觉得怎样做能快速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把要用的资料挑选出来呢?谁有好的办法?
生1:应该分工行动,这样会快一些。
生2:我觉得那么多资料,应该每个人都拿一点,分头看,把要用的选出来。
师:哦,每个人都要参与,分工合作。
师:通过刚才一番交流,我们知道了: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时,首先要选取那些新颖的、有趣的、同学们感兴趣的资料。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交流,我们还应该根据小组预定的展示形式,选取适量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3、指导小组活动
师:下面,老师就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刚才我们谈到的要求对你们的资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会合作,哪个小组的合作最有效。
(学生分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很会合作,合作的效率很高,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已经挑选好了他们组要用的资料。这些小组是怎样做的呢?我想请这些小组长介绍一下做法,其他小组听一听,看看哪些做法可以借鉴。
“快乐先锋小组”组长:我们先选谐音笑话,选时一人拿点资料,选好再一块儿讨论讨论看合适不合适。选完谐音笑话,再一人拿点绕口令的资料,选好再一块儿讨论讨论看合适不合适。
师:老师听明白了,他们小组是一项一项进行选的,选的时候先分好工,每个人都有任务,选好后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这样能提供小组的合作效率。还有哪个小组有好的做法?
“天龙小组”组长:我们是这样分工选的:因为我和于浩洋搜集的谐音成语是要办成手抄报的,所以我们俩负责选谐音成语资料,又因为我们俩都是在百度上搜的,所以选的时候就把好的选出来,把一样的去掉。
师:老师听明白了,他们小组跟天龙小组的做法不一样。他们是两个人分工负责挑选这一方面的资料,另几个人分工挑选另一方面的资料。看来,小组合作要开动脑筋。
三、指导准备成果展
1、指导确定成果展的形式
师:现在先把资料放一边,让我们来想一想:从搜集到处理资料,咱们付出了很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果展示。怎样让成果展示更成功呢?(出示一个小组的计划书)虽然在计划书中,我们已经对成果展示进行了先期的预设,比如:谐音成语,他们定的形式是手抄报;文字谜,定的是擂台赛。但是经过课下搜集资料和刚才加工处理资料,我想有的小组可能对你们的展示形式有了新的想法。那么,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请你们组再来商议一下:你们最终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待会儿简单介绍给大家。
(小组商议,师巡视,提醒:有需要改动的可以随时在计划书上进行调整)
师:经过商议,你们组的展示形式有没有调整和改变呢?你们组最终准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呢?哪个小组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种展示形式你感兴趣吗?对他们组的展示形式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我们组的谐音歇后语展示形式还是不改变,仍用手抄报,但谐音名字笑话展示形式改成表演。
师:你们可以在计划书上进行调整。我想问一下:你们组谐音歇后语展示形式选择手抄报,那手抄报准备怎么办呢,想好了吗?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想好了。
师: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李蕴昀画画比较漂亮,让她来画。她画好了,旁边有一点地方的话我们就上去写。
师:什么叫“旁边有地方就上去写”?
“雨的旋律小组”组长:比如说一张纸,她在上面画一些画的话,旁边没有用,我们就可以上去写。
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要有插图、有字。还有的小组也选择了手抄报,你们对于办好手抄报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天龙小组”:我们组还是选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谐音成语。因为我们谐音成语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多,买的纸比较大,就可以把大纸铺到桌子中间,中间两个善画的女生可以画画,我和李佳俊写作比较好,就可以在纸上写创作的东西,另外两个男生可以把选出的资料抄在手抄报上。这样,六个人的分工就特别明确,不一会儿就能把手抄报完成了。
师:我明白他们组的意思了,他们组觉得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而进行分工,有画画的,有写字的。
师:为了让手抄报更吸引人,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建议。(出示手抄报范例)老师搜集到了几张漂亮的手抄报,请你认真观察,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生1:我觉得手抄报最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图画。我们可以先写内容,再用剩余的比较小的地方画画,这样手抄报会更漂亮。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觉得在对报纸进行美编时,千万不要让画儿抢了
字的“风头”,毕竟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当然画儿也要漂亮一些。
生2:我觉得还应该给报纸起一个比较好的名字。
师:对,报纸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也就是报名要好听、响亮,要能吸引同学们,而且报名最好还要和内容相吻合。
生3:还要注意美工和书法,写完后在字的两边画点图案。
师:也是要有美编,要有字。发现没,这张报纸分了五个板块儿,每个板块儿还有板块儿的名字,而且一个板块儿一项内容,排版非常漂亮。这些都是办报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的。
师:(出示办报的提示)报名、板块儿、书写、美编,以及办报时怎样分工,如果遇到困难的话要请谁来支援,这些都要考虑清楚,这样才能办出一份同学们都爱看的报纸。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到了,除了手抄报,有的小组还要设计竞猜活动,或者比赛活动,那设计竞猜、比赛活动的小组怎么展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天龙小组”:我们组是擂台赛,我们组准备把谜语分成三个等级,一个是比较简单的等级,一个是中等等级,还有一个是最难等级。每个等级准备出十条字谜,每一个组派一名代表参赛。最后可以根据他们得的分数给他们发一些小奖品。
师:他们组选用的是擂台比赛。比赛、竞猜的方式还有很多,除了擂台赛,你还知道哪些好的形式?
生:击鼓传花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猜。
生:写字谜条帖子黑板上面,谁会猜就揭下来猜。
生:现场做动作让同学们猜。还可以在纸上画上一些图案,让同学们猜是什么字。
师:比赛、竞猜的方式这么多,咱们在小组设计比赛、竞猜活动的时候,要好好考虑哪种形式更能吸引同学们,让同学们都乐于参与你们组的活动中。
师:除了比赛、竞猜、手抄报,还有的小组选择的是“讲笑话、讲故事、演小品”等表演形式,选这些形式的小组,你们认为怎样讲、怎样演更能吸引大家呢?谁有好的建议?
生1:我觉得,我们应该一个人讲,几个人表演。
师:有讲的,有演的,要分好工。
生2:还可以演成双簧。
生3:筛选上应该选有意思的,表演上应该表演得特别形象,让人看了感觉特别的好笑。另外,在讲笑话、演小品的时候,可以用家乡话说,这样能让人捧腹大笑。
师:那选出的资料是不是就原封不动地进行表演?
生4:我觉得在表演时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让同学们看了更开心。
师:还可以把材料进行改编,写成一个剧本,然后分角色来演。演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演出来的让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所以,选择表演的小组应该考虑一下应该怎样讲、怎样演。
师:经过一番集思广议,使成果展示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了。有的小组可能想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组的展示形式,没关系,接下来这些小组可以继续商议,把你们最终的展示形式确定下来。已经确定好展示形式的小组,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大家的建议,分工合作,准备成果展示。看看哪个小组活动最有效。遇到困难可以举手示意。
2、小组活动,准备成果展示。
(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请暂停一下,有一个小组在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想寻求大家的帮助,咱们来帮他们组想想办法。
“快乐先锋小组”组长:我们组想表演一个谐音笑话小品,但材料上括号里的语言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说合适。
生1:我觉得可以加个旁白,在表演的时候演员说完话后进行解说。
生2:可以在笑话表演完之后再说。
生3:可以不用说,让同学们去猜,猜不出来再解说。
师:这个主意真好,你们组接受吗?
“快乐先锋小组”组长:我们接受了。
师:看来,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好,请继续准备成果展示。
(生继续活动,师继续巡视、指导)
师:在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很会合作,他们能够根据每个组员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任务,使人人都能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能够团结互助,合作效率很高。这节课没有准备好成果展示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准备。
四、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认为这节课和以往的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生1:很快乐。
生2: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让我们增加了团队合作意识,还让我们增添了很多知识。比如说谐音让我知道了不能把同音字弄混。
生3:我对这节课的活动很感兴趣。
生4:这节课让我知道了谐音成语中有很多字都是错的,不能搞混。我还第一次感到了上课的乐趣。
生5: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分工合作特别的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团队精神,而且到了将来走向社会,做了官,也需要和别人分工合作,搞好团结才能使工作效率更加高。
师:看来,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还会遇到要与人合作的事情,咱们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节课,咱们还对资料进行了加工处理,对这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在处理资料的时候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学会了一些处理资料的方法。
师:那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活动,让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就可以先挑选有用的、适量的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把资料变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师:这节课同学们收获真多,回去以后,可以把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和自己的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写。
有趣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xx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达文反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有趣的课件(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内容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造型表现”部分。其理念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充分贯彻新思想,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增长知识的乐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上美的感受。
自由的表现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形、色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拓印中认识到花纹的美。
教学难点:用笔拓印的方法与过程。
教具准备:
彩色铅笔、白纸数张、树叶数片、粘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在操场上玩耍时,快乐吗?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么你们在操场上玩什么呢?
生1:玩游戏??
生摇树。
生3:在小树丛里捉小虫。
生4:在摘树叶玩。
师:呀!真是好玩,你们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样,也来玩一片树叶。不过跟你们的玩法可不一样。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趣的拓印。(板书课题:有趣的拓印)。
教学反思:通过谈话,让学生回忆起在操场上各个角落玩的情景,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揭示课题,学习新知识:
1、 理解拓印。
师:同学们,下面就看老师怎么来玩这片树叶。
教师示范,把树叶贴在黑板上,用白低把树叶盖上,然后再用削好的彩色铅笔细心、均匀地在白纸上涂颜色。
生:议论:哇!一下子就画出了一片树叶,跟真的一样。
师:老师的这种玩法有不有趣?
生:太有趣了。
师:嗯,我的这种玩法,把树叶或其它有花纹的东西放在白纸下,然后用笔在白纸上平涂出花纹的做法就叫拓印。(板书拓印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片树叶,你们每个人也能拓印出树叶来,大胆做吧,你们能行。
教学反思:通过教师示范,讲述了什么是拓印,在玩中理解了拓印。
直观的教学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教师带有鼓励的语言也激励着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2、 探究拓印方法。
学生纷纷拿出彩色铅笔、白纸;老师分发树叶,整个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拿到叶片马上拓印起来。
学生议论:我拓印的怎么没老师的好?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是怎么拓印的,再演示一遍好吗?
生:好的。
师生共同探究:原来拓印时把纸移动了,这样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尽量不挪动压在叶片上的纸。
生:老师,我没有挪动纸,怎么也不好?
师:让我们来看看,一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探究:原来是这位同学在涂色时用力不匀的缘故。
教学反思: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拓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和老师一起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充分体现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新理念,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总结:在拓印过程中,我们只要注意不移动白纸和涂色上用力均匀就可以了。
3、 拓宽拓印色彩及材料。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黄的颜色来涂树叶,那么可不可以用其它颜色的铅笔来拓印树叶呢?
生:我认为树叶是绿色的,可用绿色铅笔来涂。
师:那么能不能用更广泛的颜色来涂呢?如蓝色,、红色、紫色呢? 生:有红色的.树叶,可以用红色来涂,可没有蓝色的树叶,紫色的树叶呀?
教师反问:谁规定树叶就只能用绿色、黄色、红色的彩色铅笔涂?不能选用其它的颜色拓印,如果用其它的颜色涂就犯了错吗?
这时班上的学生纷纷议论,自发动手又拓印起来。
教师在班上巡视,表扬肯定用其它颜色拓印树叶的学生。
师:啊,同学们真聪明,拓印出五颜六色的树叶来,看起来真漂亮。生活中除了树叶,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拓印的,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拓印了哪些东西?
生有象棋子。
生还有花玻璃。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把活动范围扩大,教室里、教室外,大家可自己寻找认为好看的花纹,把它拓印下来,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吗?
学生异口同声:好!班级上气氛又进入一个高潮,学生积极去找可拓
印的花纹。
教学反思:把教学范围扩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寻找美的花纹,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符合一年级儿童爱玩的天性。正所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4、 学生自由找寻可拓印的花纹。教师可巡视辅导。
三、展示作品:
召回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一致推荐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
教学反思: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既能肯定自我,又能认同他人的作品,这样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创意,享受丰富多彩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了几位同学的作品,真的很有创造力。其实每个同学都拓印得很好,现在老师想叫你们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愿不愿意?
生:什么事呀?
师:就是你们在自己的拓印作品中选一张认为最好的,写上这几个字:“送给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或送给我敬爱的爷爷奶奶。”然后放学后带回家好吗?
生:好!
师:一定哟!别忘了。
学生一起说:“一定不会忘的”。
五、教学反思:
中国培养的学生历来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其根源就是因为社会氛围、家庭、学校教育常常用“这不能、那不行“来过分约束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不敢做、不敢想。采取上面的教学,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更能自由的发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对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益处 。
有趣的课件(篇8)
一、说内容生成
为了配合创设我班小小新闻角,孩子们时常把报纸带到班级中,剪下重要的新闻贴在墙上,剩下的废旧报纸就堆放在一边。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小朋友们玩起了那堆废旧报纸,有的用报纸折飞机,有的把报纸撕成碎片,还有的用报纸团成球。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因此,我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发现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报纸的玩法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报纸》。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能尝试多种废旧报纸再利用的办法。
2、增强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想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新、旧报纸许多,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等,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听读过报纸、剪报的经验。
四、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难点: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报纸做成各种东西。
如何突破重点?我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资源,丰富有关报纸的知识和阅读报纸的经验,再进行集体讨论、交流,积极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突破难点?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感受报纸的用途。
教师出示一张报纸,提问:
(1)这是什么?
(2)你在哪里见过?
(3)你见过哪些报纸?你家里的谁最喜欢看这种报纸?为什么?
(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喜欢看报纸?
教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它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更多的本领;报纸有广告,它让我们了解最新的信息。
(活动开始通过出示实物,直接进入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幼儿对报纸的认识有限,特意提出了比较贴近幼儿的问题:你家里的谁最喜欢看报纸?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是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在幼儿各抒己见后老师进行了总结概括,进一步帮助
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
系。)
2、听故事《报纸的烦恼》,感知报纸的不同情绪。(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1)师:报纸真好,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处,请听故事《报纸的烦恼》。
(2)幼儿欣赏故事表演《报纸的烦恼》,充分体会报纸的情绪。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会报纸的不同情绪,故设计了报纸这一生动的形象,给幼儿一种直观的印象,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
(1)报纸最喜欢谁来拿它?最不喜欢谁来拿它?为什么?
(2)小朋友该向谁学习?如果你有一张报纸,你该怎样对待它?
教师教育幼儿:看完的旧报纸也要好好利用,不能扔掉。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让幼儿懂得该怎样对待废旧报纸,以引出下一环节。)
4、尝试操作,能想方设法利用旧报纸。
(1)先引导幼儿讨论:用旧报纸可以做些什么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创造。可以画图、写字、剪纸、剪贴、做服装、做运动器械等。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先通过让幼儿自己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只要是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的、创造的,老师就会给予肯定。其中教师还很注重幼儿的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倡导的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化儿童学习方式。)
5、组织幼儿用旧报纸玩游戏。
(这一环节作为一种延伸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究机会)
有趣的课件(篇9)
10、有趣的蛋壳造型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具有初步概括能力,对于适形的设计应用有了基础的认知,了解一些简单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设计制作步骤图。他们具有初步的色彩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他们对于手工制作的一些方法都已经很熟练了,对立体形象思维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设计出新的立体形象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大部分同学能够表达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立体的有趣的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蛋壳的特性,学习利用蛋壳、彩纸等多种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2、运用剪、贴、卷、折等方法和夸张、概括的装饰手法设计制作蛋壳造型。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观察、分析、比较作品,在探究中体验、感受设计制作方法,学会借助彩纸等材料进行蛋壳造型的设计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蛋壳、彩纸等材料设计一个有趣的蛋壳造型。教学难点:蛋壳造型概括、夸张、生动有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可是一个收藏专家哦!想知道老师最喜欢收藏什么吗?请看——出示废弃蛋壳。废弃的蛋壳能成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品,(多媒体出示蛋壳艺术品)今天我们学习《有趣的蛋壳造型》,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生体验,小组探究
1、让学生摸摸蛋壳:
老师和同学拿着蛋壳:同学们把鸡蛋放在手上摸一摸,你发现蛋壳是怎么样的?(2)蛋壳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蛋壳放在桌子没拿好,会出现什么状况?(3)保护蛋壳。
师:椭圆的蛋壳喜欢在桌子上乱跑,同学们要保管好蛋壳,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如铅笔盒里,注意千万不要掉在地上。
2、蛋壳底座的做法:
(1)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蛋壳平稳摆放呢?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怎样将蛋壳摆放平稳。学生汇报。
(2)教师示范底座的方法。(课件出示图片)
三、出示图片,集体品评,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
提问:这个不起眼的小蛋壳,可以把蛋壳看作人物或动物的什么部位? 同座讨论,回答(头部、身体)
2、对比县官、猪八戒的图片和蛋壳作品,古装人物有哪些特点?蛋壳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比较,回答(县官:四肢被简化了四肢被简化了;猪八戒:头大身小,造型夸张。)
3、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生动?(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添加服饰)
4、课件出示图片,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有趣?(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添加道具)
5、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美观?(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添加装饰图案、色彩)
6、作品用了哪些材料?(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7、教师示范公鸡的做法,并请一个同学上台一起合作。
(先剪一个扇形公鸡底座,再将蛋壳横粘在底座上,作为公鸡的头和身子,然后剪出鸡冠、眼睛、嘴、翅膀和尾巴,最后按公鸡的部位逐一粘贴上,注意颜色的搭配)
8、总结回顾: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制作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四、艺术实践。
1、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把蛋壳变成什么?
2、你将怎样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进行创作?
3、提出作业要求:
(1)、形象设计得有趣、奇特(2)、用多种材料和方法(3)、颜色搭配得鲜艳
4、自主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及时的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并帮助完成作品的学生把作品摆放到展示区。
五、展示评价 1.做完的小朋友将作业拿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学生选出认为做的好的作业,说说喜欢的原因,并颁发“小艺术家”奖章。
六、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用蛋壳做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同学们开不开心呀?蛋壳除了能做这些之外呢,还可以做很多工艺品。请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欣赏用蛋壳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吧!
1、欣赏中国传统彩蛋和外国复活节彩蛋。
2、欣赏蛋壳玩偶和蛋雕。
结束语:通过欣赏这些漂亮的艺术品,大家一定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喜爱了,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用双手装点我们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有趣的蛋壳造型
简化 夸张添加服饰、道具、装饰图案、色彩 剪
贴
卷
折
粘
有趣的课件(篇10)
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娃娃教案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继续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幼儿人手一只小包,内装各种几何图形的“饼干”。幼儿人手动物卡片一份。
3、在户外草地上布置各种几何形大门,再用彩绳围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湖。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形图案的形象。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等舒缓音乐。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以“郊游”为活动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朋友,我们到公园去郊游好不好?”
(二)、利用户外环境,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小包里带了哪些好吃的点心?”
①、(边出示边提问。)“老师包里有许多饼干呢!瞧,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②、“你们有什么样的饼干?”(互相讲+个别讲。)
2、“背好小包出发了!”边走边唱歌曲《郊游》。
3、钻过几何形大门。“看,公园的大门多神气!这些门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选自己喜欢的大门进公园。走过两道门,来到公园的草地上。”“说一说自己是从什么形状的大门走进来的?”
4、辨认几何图形的湖。“这个公园真大呀!瞧,公园里还有好几个漂亮的湖。可以找个朋友一起去划船。”边划边唱歌曲《划船》。“你在什么形状的湖里划船?”“可以和朋友换一条船,到其它形状的湖里去玩一玩。”“我们玩得真高兴!小船靠岸了,小朋友上岸来吧!”
(三)、找找室内环境中的几何图形。(进教室。)
1、引导幼儿观察墙饰。“这里有花、有草、有树,真好看!让我们和朋友一起走走、看看、讲讲。”(放舒缓的音乐。)“有几位图形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来郊游,它们是圆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三角形娃娃,它们调皮地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快快找,它们躲在哪里?”
2、分辨动物卡片上的几何图形。“图形娃娃表扬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找到了它们。它们还想再玩一次‘捉迷藏’的游戏。这回它们请来了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帮忙,想躲在小动物身上。我们先去找找小动物躲在哪儿,每人找一个小动物。”“你找到的小动物是谁?”“有哪个图形娃娃躲在它身上?”(互相说+个别说。)一边喂“饼干”,一边还要学说一句话“我请你吻xx形状的饼干。”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认识的平面图形,主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幼儿已经能初步看到图形说出名称,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这些图形,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观察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让幼儿能初步进行几何图形简单的拼合,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
有趣的课件(篇11)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娃娃找家》
一、目的要求: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耐心作业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意助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教具:图形娃娃,三只口袋,儿童乐园一幅,教室内布置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学具:图形娃娃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师:我们小四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呢?(出示图形妈妈)问:“这是什么?(图形妈妈),图形妈妈怎么啦?(哭)我们一起来问:”图形妈妈你为什么要哭?
2、原来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然后把宝宝们送回妈妈身边去。
(二)请幼儿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1、师:这些娃娃都在儿童乐园玩呢,我们找到它们后,对他们说一句话: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师示范,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去。
3、幼儿找娃娃并送回家。
师:我们先帮圆形妈妈找娃娃,找到后对它说: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现在帮谁找娃娃?怎么说呢?
还有谁没有回家,送它回家时说什么?
4、师:这些宝宝都回家了,图形妈妈应该很开心!可是怎么还在哭呢?
原来图形妈妈还有好多宝宝没回家,原来它们还有许多宝宝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们送到新房子里去吧,边送边说一句话。XX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儿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图形娃娃送到新房子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游戏:到图形娃娃家做客。
1、现在图形妈妈怎么样了?(笑了)图形妈妈说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为感谢大家,要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看是哪个妈妈出来我们就去它们家去。
2、幼儿看出示的图形,到相应的图形娃娃家做客。
3、师:我们到图形妈妈家玩得开心吗?好,现在我们回家吧!
有趣的课件(篇12)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规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铺垫
1.复习
以下等式中使用了哪个乘法定律? 256×36=36×256 17×8×25=17×(8×25) 2×56×50=2×50×56 (125×8)×5=125×(8×5)
这是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到的关于乘法分配定律的两个定律。那个学生能记得吗?其实乘法也是一个规律,你知道吗?想知道它是什么?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个法则。 (板书题目)
2.新赠款
1.观察态势图,你能问什么问题? (课件中的示例问题) 分组讨论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回答。
学生报告他们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证明不同算法的合理性。 (1) (4+2)×25
=6×25
=150(人)
4+2为总人数每组,乘以 25 来计算 25 组中有多少人。 (2) 4×25+2×25
=100+50
=150(person)
4×25表示25组有多少个人负责挖洞和植树。 2×25 表示 25 组中有多少人负责挑水和浇树。将它们全部加起来以获得有多少人。团队合作:
(1)两组公式有什么相似之处?
(2)两组公式有什么区别? (3) 两组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报告。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报告灵活地引导和总结重点。你能想出几组这样的方程吗?学生榜样。
把学生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我们举的例子符合这样的规律吗?请学生验证。请学生说出发现的模式。课件显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分别乘以这个数,然后相加。这被称为乘法分配定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乘法分配律?缩写为:
sum 与 number 的乘积 = product addition
3.巩固练习
1、数学医院
56×(19+28)=56×19+28 32×(7×3 )=32×7+32×3 64×64+36×64= (64+36)×64
2.用乘法分配率计算下列题
117×3+117×7
< p> 25×(200+4)265 ×95+265×5
25×(10+4)
24×(200+5 )
四、拓展练习
strong>103 × 12
20 × 55
五、总结
结合屏幕,告诉我你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收获了什么
?黑板书写设计:
乘法赋值法
(a+b)×c= a×c+b×c a×(b+c)=a×b+a×c
有趣的课件(篇13)
《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指导
教学目的:
1.围绕“一次有趣的活动”进行习作,能抓住细节描写,写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讨论要点,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既要对整个活动有整体的描述,又要抓住重点,做到点面结合。
3.按照要求,把一个活动写下来,做到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行为目标。
老师:今天老师给学生们带了一个玩具。听着,这是什么?(出示气球)
2.吹过气球吗?哪个想来试试?用最短的时间把气球吹破。(预设:学生积极要求)其他学生仔细**他的演奏?(一生上讲台,学生做好观察准备。)
3.吹之前,老师想采访你一下,在这么多同学中老师选中你,你心情怎样?(生回答)
4学生吹气球,其他学生观察。交换:你看到他怎么吹了吗?(指导学生观察吹气球的表情和动作)
5看了学生吹气球后,你想吹吗?好的,我们在本节课中有一个接力气球吹比赛。
(在黑板上写字,吹气球。在学习规则的同时,做一个简单的演示,以避免学生的误解。)我们先看游戏规则:(出示活动规则)①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同时吹气球,吹爆后跑下与第二个人击掌,再由第二个人上台继续吹,以此类推。
②还没轮到的同学要为本组同学加油鼓劲。
③ 老师下命令后开始吹气球。五分钟内吹得最多的队获胜,每人获赠一个气球。
④ 比赛过程中,注意观察台内外学生的动作和表情。
2,在游戏中观察,体会,积累练习材料。
1.请每组的第一个学生上台。 老师将向四个学生分发气球,并采访其中一个,以谈论他此时的心情。
(可以出示句式帮助学生谈心情:教室里大家我觉得心里就像我在想
2.游戏开始——
师: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 (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吹气球者的表情、动作以及揣摩他们的心理)
三。老师:刚才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很奇怪,动作也很有趣。现在,我想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谁来说说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4.小组交流。
老师:看来这次比赛很有趣。现在告诉你的团队成员你的发现。为了把话说得更具体、生动。我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把握动作、态度、语言、心理等活动来说话。
我看到xx同学(动作)台,怎么吹(动作方式)?学生下面的声音,语言,动作,我动作,语言,心理
5.学生汇报。(教师和学生提出“怎样做”的问题补充具体)
6学生仔细观察,记住,不仅要观察别人,还要观察自己。下一步,老师想采访获得一等奖的小组。--你(表演者)在想什么?告诉我你的经历
我的上讲台,迅速地动作
,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随着一声“时间到!” 教室里声, 声, 声,交织在一起,(可是)我在想:
三、方法点拨,指导学生习作。
1.拟题指导。
老师:我相信这次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下来一定不难。你想要什么题目?
生:我的题目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老师:你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问题。还有谁也是根据感受取题目的?
生:吹气球比赛
师:你是抓住内容取题目的。
小结: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或我们的感受来选择主题。如果过了很多年以后,你还想写这一次比赛,可以取什么题目?
2.顺序指导。
师:要想作文写得清楚明白我们还需要借助范文指点。请阅读这篇文章。我能学什么表达法?
(1)前后照应
出示:《梅花魂》开头: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在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结尾: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你也可以从这个开始:今天下午举行了一个活动。
这样结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
(2)按先后顺序
说说我们要写清楚比赛的过程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指导学生整理顺序(活动之前,期间和之后)
五、板书设计
活动前xx游戏,活动后xx游戏
分数的认识课件精华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东西,所以教师应该仔细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编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要内容被忽略,要如何快速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呢?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分数的认识课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帮助您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1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新课标第一网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一、说教材:
《 分数的再认识 》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 五 )年(上 )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 “拿铅笔”、“看书”等 )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 )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采用分层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索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在 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个小游戏:看成语说分数:投影成语,请同学来说分数。如十室九空,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并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即复习了旧知,奠定了知识的学习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先后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他们拿出来的数目相同么?然后向同学展示,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一样多,两位学生都拿出的是4枝。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整体“1”相同时,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再请同学猜,他们拿出的数目相同么?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同学拿出的是3枝。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取出1/2,数目却不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根据学生汇报,我板书。
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让学生看看他们两人看的书页数一样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总结规律。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我设计了不同层次(梯度)的练习。
1.基础性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的1—3题,主要是通过写一写,涂一涂、画一画、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件展示出示捐零花钱的情境,以及选一选和分数墙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最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分数引导学生探究,那个分数接近1,那个分数接近0?
这样有层次的作业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近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组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谈谈收获体验。同时我会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这样我把数学的学习的平台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3
1.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小课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1.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2.这一份是月饼的1/2,那另一份呢?
小结/a>: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教案《小课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3.读写1/2 写作: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读作:二分之一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没有平均分就不能产生分数。[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5.把月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呢?
引出1/4的学习,并根据1/2的读写法引导学生自己能够真确读写1/4。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画上斜线。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d.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4,并给其1/4画上斜线。[设计意图:由1/2到1/4,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1.通过把月饼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让同学认识几分之一。
2.动手操作,用一张圆形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91--103)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学生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学生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重点:
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今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哪个同学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来猜猜,看哪个同学最聪明。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猜一学习用品)
生:纸。
师:你真聪明。(出示纸)如果把纸对折,就是把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它的(),。。。。。再折下去还可以得到更多。
师小结:如果把一个物体或图形等平均分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谜语导入本堂课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谜底是纸,为下一个环节的折纸做铺垫。)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看看哪些能用分数表示?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学习纸折一个下面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这个图形表达是哪个分数?把它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这个的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数的组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抽取其中一个分数指名让学生读,并说一说意义。
2、在说意义的基础上引导板书分数的结构。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上图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分数的读、写,分数的结构及意义等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折纸涂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行活用。)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3与图4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明确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分数越大。)
②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1与图2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 请Word版精品试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案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龚慧敏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能借助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教学重、难点: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图形直观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师: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些学具。下面请把学具分开的任务交给你们完成好吗?有没有信心呀。上面请把桌面上的学具分一分。 生:老师,我们只有一条彩带,怎么分啊? 师:噢,一条彩带不好分了,这样先把其他学具分配好,一会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请分好的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略: 师:看来不管是1个1个分,还是先数出总数再除以2,最后同桌2人分到的学具数量是一样多,像这样的分法是―― 生:平均分。(师强调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把一条彩带也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生:略: 师:你们听到过二分之一吗?谁会写? 生:(生写分数。) 师:老师告诉你,你写的这个1/2和数学家用来表示一半的数一模一样,这样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 师:怎样能分到彩带的1/2的呢? 生:把一条彩带对折,从中间剪开,每1份就是这条彩带的1/2。 师:为什么要把彩带两端对齐再分呢? 生:这样才能平均分。 师:比一比,分开后的两段彩带是一样长的,我们就说把这条彩带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这条彩带的1/2。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个1/2。 师: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把彩带平均分,它叫分数线。(板书)把彩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下写2,我们叫它分母。(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里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它叫分子。(板书) (生练写1/2。)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感知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1条彩带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借助实际操作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二、层层递进,多重感知,自主建构分数的概念 师:从学具中选择一个图形,先折一折,找到它的1/2,用斜线表示出来。 (展示学生作品。) 生:略: 师:大家选的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1份。 师:对,不管是彩带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1份就是它的1/2。 生:第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1/2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3份,应该用1/3表示。 师:你能根据对1/2的学习又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1/3。(板书1/3。)如果继续把这个圆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1/4,1/5,1/10,1/40,1/21…… 师:能说完吗?分数真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像大家说的这些都是分数。(板书:像1/2、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2的概念。由折出不同图形的1/2到反例判断1/2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形成丰富的1/2的表象。借助“为什么形状不同都可以表示1/2”的质疑,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就是1/2”。在判断辨析1/2后,又进一步迁移学习1/2,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请你们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交流汇报。) 生:我折出了1/4,把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就平均分成了4份,1份就是它的1/4。 师:还有哪些同学表示出了1/4(展示作品。)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 生:因为它们都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1份就是它的1/4。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那么,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发挥“再创造”的作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1/4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和“形状”都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选择学生折出的不同图形展示。) 师: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比一比它们的.1/4、1/8,哪个大,哪个小。 生:略: 师:课件出示第93面例3请同学们练习。 生:略。 师:这分图形和分蛋糕看起来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吗? 生:不管是分蛋糕还是分图形要是平均分的份数多了,每1份就小了。 师:相同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1份就越小,表示这样1份的分数也当然越小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师:你还在身边的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 生:略: 师: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过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出示课件: 生:完成第93面做一做。第96面第1题。第2题。第3题。 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都应该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揭开分数更多的奥秘。 四、课外作业:练习册上的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分数的概念。练习中发掘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现象,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黑板报”这道题渗透单位“1”的变化引起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的变化,沟通整数“1”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使知识不断拓 展深化。】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下学生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前期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开始学着要独立思考问题了。要让孩子主动发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本节课既要复习三年级已有的分数知识,也要为接下来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打下基础,是一节过度课,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血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
2.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说教学方法
1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呈现春游情境,以故事形式叙述小明和丫丫去春游,她们带了一些食物,老师来给她们分一分,你看这样合不合适。(老师不平均分配,引导学生进行平均分)学生平均分后提问“小明和丫丫分别分得了这些事物的几分之几”学生会回答二分之一,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通过这个情境复习前面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分数的兴趣,为更好的展开本课打下基础。
2.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出示36页的例1,让学生完成填空。回顾旧知,为学习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回答后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月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引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通过师生问答带领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领悟单位“1”的概念。
(2)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说一说能否看成单位“1”,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生活中的单位“1”
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与适当表扬,“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单位1,现在老师让大家再来看一看这四幅图,并且跟同桌说一说这四幅图是把分别是把单位1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自学36页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自学后完成试一试(老师可先带大家一起说一下第一个分数,给学生做一次示范,再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说分数,一个说意义)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示范,帮助那些学习能力稍微薄弱的学生及时跟上课堂进度。
(4)给学生一些材料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些人把这些材料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另一些人说一说得出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和表示的意义。然后在互换一下,让大家都有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机会。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践应用,学用结合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得到答案的。之后,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这一环节,我会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达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4.反馈总结,不知延伸
让学生自己先来说一说,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过后,老师进行最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
总结本课,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节课,为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再看看,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样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2)汇报:你折出的分数是怎么来的?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师拿出一张三分之三,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追问:一个是三分之一,两个是三分之二,三个是?
(4)师:同学们真能干,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会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及纸片
学生准备:
纸片及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
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谈话:同学们,两个小朋友为春游了一些东西,想请你们来帮他们分一分。 (课件出示4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1)提问: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指名反馈) (2个.同时课件出示:每人分2个。)
(2)如果只有2瓶水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课件出示:每人分1瓶。)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什么?(板书:平均分)
(3)如果只有1个披萨还能平均分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一半)会分吗?如果请你来分你打算怎么分?拿手指指披萨的一半在哪里?一半该用什么样数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披萨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月饼图) 谁会读?还有谁会读?咱们一起读。(师板二分之一)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披萨的 1/2,右边一份呢?(也是1/2)。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披萨的1/2。
(2)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披萨的1/2的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能得到什么的1/2呢?(示西瓜、桃子、蛋糕、绳子分一分)
(3)1/2怎么写呢?请孩子们认真观察。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二、活动——建构
(一)操作感悟。
1.折长方形的1/2。
(1)认识了月饼的1/2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涂好的同学想想你是怎么得到长方形的1/2,哪些同学已经完成,坐好给老师看一下。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PPT示)
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判断1/2。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提问:2号和4号和5号同不也是分成2份吗?为什么不是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披萨、一个桃子,一个长方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二)做分数。(3)提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
1.提问:学得真不错这是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看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用“我把()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
请学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边反馈,边板书)现在比较它们涂色的部分,你能说一说1/2和1/4谁大吗?(1/2)1/2表示一大块,1/4表示一小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运用同样大小的圆能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圆,想象一下,你觉得1/8要比1/2和1/4怎么样?(小)如果还是这个圆形,继续平均分下去,可能会出现几分之一?(生自由说)
小结:也就是说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每一份就会越来越(小)。
(4)提问:同样大小的圆形能比较大小,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能比较大小吗?(能)其实老师给每个四人组的同学准备的图形都是一样的,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和同组的人比一比,说一说。
过渡:大家学得真不错,还想继续挑战吗?请看: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
( 2) 比大小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和分数交上了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位朋友有多少了解?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多,想不想再到生活中去找找分数。
四、应用知识——拓展能力
1.展示法国国旗,奥运五环,巧克力
提问: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这些图案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2猜一猜
3数学小博士
4找找广告中出现的几分之一.
结束语:同学们,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板书:
3 (三)课堂练习:(1)93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9
“分数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局部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规范》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同学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年级的小同学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小同学较难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局部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10
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读法与写法、意义以及生活中的百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进一步感受数的概念,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解释实际生活中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激趣、探究、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了解、感悟、练习的过程中悟出百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在了解百分数的好处时,学生通过收集到资料交流得出百分数。二是在认识了百分数以后交流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三是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四是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联系和区别时,主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本质含义的理解。五是安排多项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巩固,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新知识。
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百分数的资料,你们都找到了吗?说说你们都在哪里找到的,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百分数,那么生活中为什么要用百分数呢?它表示什么含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二、出示目标:
1、什么是百分数?
2、如何读写百分数:
3、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它和分数有联系和区别吗?
三、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从中了解信息,探究究竟该派谁罚点球?进而引出百分数。得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它的读法与写法。紧接着,练习读法,分别出示了三组百分数,让学生先读,进而观察发现,这些百分数百分号前面的数有的比100小,有的`等于或大于100,有的前面是小数,渗透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不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又设计了让学生写百分数。读写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而它所表示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直接出示它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然后又设计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交流,感知它所表示的意义。在介绍其意义的过程中,仍不忘提醒同学们,它和分数有联系吗?学生应该回答出: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那它们有区别吗?百分数确实不能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分母都是100,分数不是。百分数后面都不带单位,而分数有的不带单位,有的带,说明分数既可以表示份率,也可以表示具体的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份率。(这点学生可能难以发现,需要教师再举例让学生从中发现。)
在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后,紧接着又出示一些练习题,又根据图选择百分数,也有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百分数,旨在初步感知百分数的大小,也为后面的百分数与分数互化奠定基础。然后又设计成语竞猜与名言竞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适当的练习后,我再次出示目标,让学生回顾总结,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11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开展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分数的初步意义。
3、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分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学习,我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张;水彩笔。
(出示幻灯片2)先看看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新课做铺垫。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请同学们用圆代替月饼平均分一分,并汇报结果,指名演示怎样得到一个圆的一半。
【设计意图】以一半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切入点,并在对折的过程中复习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下面学习二分之一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实物。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一半在数学上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由分圆的过程得出:像刚才这样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板书这句话,并提醒学生 12 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分圆的过程到概念的揭示,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
A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和自己对12 含义的理解。
B判断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涂色部分是否可以用 12 表示。
( ) ( ) ( ) ( )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判断、质疑,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对 12 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质含义的层面上,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找出它的 12 涂上颜色。通过汇报交流,作品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形状不同、折法不同都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 12 。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 ,丰富 12 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通过师生谈话: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1)出示要求:从学具中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涂一涂,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展示时要求学生说清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最后教师总结:像12 、14 、16 、18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12 的理解逐步泛化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练习,都出自于海宝制作的手抄报中。
3、观察整张手抄报,估一估,各版块各占了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
4、找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与课前用手抄报引入课题相呼应,使练习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并突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提示。
板书设计: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2 。
18 ------
总之,我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我想这样,才能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小荷展露尖尖角。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
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分数的认识课件 篇14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教学难点:
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数——百分数。在生产、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百分数,百分数好找吗?对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姚明图,进球数占投篮总数的49.8%,师:姚明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希望他继续为祖国取得好成绩。
2、练一练第3题,估计每幅图的阴影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三)总结新课,课后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2.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看下面的一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