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写好自己的初中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的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
教学过程:
1、列表、描点画出函数与的图象,引入新课
例:画出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两个表
x
-4
-3
-2
-1
0
1
2
3
4
8
4.5
2
0.5
0
0.5
2
4.5
8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8
4.5
2
0.5
0
0.5
2
4.5
8
分别描点画图
2、根据图象发现问题,由学生探索出新知识.
提问:你能从图象中发现抛物线是哪些性质?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何异同?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这一点可以从刚才的列表中可以看出,时所对应的y值分别相等,如等.这样的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由这些点构成的抛物线也关于y轴对称.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数相等,因此,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x可取x轴上的任意一点,而y对应的是大于、等于零的数.即抛物线有最低点(0,0).这一点可以从解析式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可取
任意实数.图象开口向上.这也说明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条线索,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3)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抛物线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而抛物线是曲线,有一个拐弯,函数的图象都在最低点拐了一个弯.这样它们的性质几发生了变化.在y轴的左侧,从左向右呈下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的右侧,从左向右,呈上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一变化趋势也可以从列表中看出.
(4)这两个图象除以上相同之处外,还有不同的地方.如:离y轴近,离y轴远.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如过点(2,2),而过点(2,8)也就是说,当x=2时,的图象所对应的点高于所对应的点.因此会有上述的结论.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与中的a都是正数,当a
我们看例2
例2、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描点画图:
4、从函数图象入手,再次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1)与刚才两个图象不同的是,的图象开口向下.这是因为x是任意实数,,即,因此,开口会向下.图象有最高点(0,0)
(2)此图象仍然是关于y轴对称的
(3)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得出一般的规律
一般地,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
6、小结:这一节课,从始至中都是结合图象观察、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函数图象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利工具,希望大家能自觉地应用.
7、作业:习题13.6A组1、2B组1、2
第12页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
教学过程:
1、列表、描点画出函数与的图象,引入新课
例:画出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两个表
x
-4
-3
-2
-1
0
1
2
3
4
8
4.5
2
0.5
0
0.5
2
4.5
8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8
4.5
2
0.5
0
0.5
2
4.5
8
分别描点画图
2、根据图象发现问题,由学生探索出新知识.
提问:你能从图象中发现抛物线是哪些性质?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何异同?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这一点可以从刚才的列表中可以看出,时所对应的y值分别相等,如等.这样的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由这些点构成的抛物线也关于y轴对称.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数相等,因此,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x可取x轴上的任意一点,而y对应的是大于、等于零的数.即抛物线有最低点(0,0).这一点可以从解析式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可取
任意实数.图象开口向上.这也说明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条线索,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3)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抛物线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而抛物线是曲线,有一个拐弯,函数的图象都在最低点拐了一个弯.这样它们的性质几发生了变化.在y轴的左侧,从左向右呈下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的右侧,从左向右,呈上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一变化趋势也可以从列表中看出.
(4)这两个图象除以上相同之处外,还有不同的地方.如:离y轴近,离y轴远.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如过点(2,2),而过点(2,8)也就是说,当x=2时,的图象所对应的点高于所对应的点.因此会有上述的结论.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与中的a都是正数,当a
我们看例2
例2、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描点画图:
4、从函数图象入手,再次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1)与刚才两个图象不同的是,的图象开口向下.这是因为x是任意实数,,即,因此,开口会向下.图象有最高点(0,0)
(2)此图象仍然是关于y轴对称的
(3)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得出一般的规律
一般地,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
6、小结:这一节课,从始至中都是结合图象观察、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函数图象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利工具,希望大家能自觉地应用.
7、作业:习题13.6A组1、2B组1、2
教学设计示例2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结合的图像,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能力;
2.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几个特殊的二次函数的讲解,向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美,曲线的平滑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采用引导发现法,观察法,讲解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的意思,在画的图像时,要知道图形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列表时,自变量x的值的选取,应以0为中心,对称地选取两对(或三对)互为相反数,最好x取整数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因为它们是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2.教学难点:正确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因为它的图像是一条曲线,画起来较复杂,而且学生在画图之前,尚不清楚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具体形状和变化趋势,所以不易把握。
3.教学疑点:(1);(2)的图像的反性质。
4.解决办法:(1)关于二次函数的定义,关键要注意:自变量的最高次数定义,二次项系数;(2)的图像和性质,不可死记硬背,要结合图像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几个主要特征,如开口方向,顶点坐标(或位置),对称轴,最大值最小值等。
四、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问题:(出示幻灯)
1.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为S,你能否写出S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问题由学生举手回答,可找层次较低的学生完成,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然后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留用。
2.已知一个矩形场地的周长是60,一边长为l,请你写出这个矩形场地的面积S与这条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13.2中的例1,可由学生得出结论,若学生给出的是,再继续提问:你能否把函数关系式中的括号去掉?然后把所得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提问:比较与这两个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几次式来表示的?
用这个问题,引出二次函数,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加以总结,板书:
一般地,如果(a、b、c是常数,),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提问:1.上述概念中的a为什么不能是0?
2.对于二次函数中的b和c可否为0?若b和c其一为0或均为0,上述函数的式子可以改写成怎样?你认为它们还是不是二次函数?
3.由问题1和2,你能否总结: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关键看什么?
由这三个问题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意义的理解,也同时给出了二次函数的三个特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看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的关键是看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我们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相类似?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初步搭上联系即可,为以后的教学
做好铺垫.
练习一:P108中1、2口答,注意第1题要让学生说明不是二次函数的原因
提问:根据我们所学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必回答,教师也不用给出答案.
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最好由最简单的入手,根据刚才对二次函数的介绍,你认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然过渡到要先研究.另一方面也使同学认识到研
究问题要由简到繁的基本方法.
所以第三个问题是,由我们学习的画函数的图像方法与步骤,我们应怎样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呢?
可由学生先回答画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然后分步骤来研究这个图像的方法.
(1)列表:①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②要画这个图,你认为x取整数还是取其他数较好?
③看,它是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它的结论与x的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法,引导学生回答:当x取互为相反数时,的值相同.
④若选7个点画图,你准备怎样选?
通过这4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很顺利地想到为什么要先取书上给出的这7个点,而且也使
学生初步学会画二次函数图像时选点的技巧.
(2)描点:①在画坐标系时x轴的正、负半铀和y轴的正、负半轴是否都要画一样的长?
②怎样画就可以了呢?
答:x轴的正、负半轴画的一样长,y的正半轴画的较长,负半轴画的较短就可以.
通过这两个问题可培养学生的作图技巧.
(2)连线:①观察这7个点的位置,它们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②我们应怎样连接这7个点?
让学生先连一次试试,然后教师演示。关于原点附近的变化趋势,最好能用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或看书也可以.
注意:我们所画的只是近似图像.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个函数图像提问:
1.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答:是轴对称图形.
2.你是怎样判断函数的图像有上述特征的?
这个问题,按不同的层次,有三种得出方法:(1)观察图;(2)看列表;(3)直接根据解析式,看学生层次定讲解的深度.
学生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之后就可指出: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是抛物线(板书)
在此处,可大致解释一下抛物线是由物理中的问题而来的,不要深讲。
再结合图像指出:抛物线是开口向上的,y轴是它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即(0,0)点。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解释:
从图像上直观得到:抛物线的顶点是图像的最低点:从解析式上看,当时,取得最小值0,(0,0)就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二)总结、扩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你能否说清二次函数的意义?
注意总结:(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P1141、2、3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的教学方案
课题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1)列表∵x可取任意实数,∴以0为中心选取x值,以1为间距取值,且取整数值,便于计算,又x取相反数时,相应的y值相同;
(2)描点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3)边线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2的图象。
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
(2)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
3.在原点附近较精确地研究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形状到底如何?——我们–1与1之间每隔0.2的间距取x值表和图13-14。按课本P118内容讲解。
4.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图象上看,y=x2的图象的顶点是最低点;一是从解析式y=x2看,当x=0时,y=x2取得最小值0,故抛物线y=x2的顶点是(0,0)。
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1)其图象叫抛物线;(2)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上,顶点是原点。
补充例题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2-3x2;(2)y=x(x-4);
(3)y=1/2x2-3x-1;(4)y=1/4x2+3x-8;
(5)y=7x(1-x)+4x2;(6)y=(x-6)(6+x)。
作业:P122中A组1,2,3。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1)y=x2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2)如何判断y=x2的图象有上面所说的特点?(答:由观察图象看出来;或由列表求值得出来;或由解析式y=x2看出来。)
二次函数y=ax的图象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
教学过程:
1、列表、描点画出函数与的图象,引入新课
例:画出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两个表
x
-4
-3
-2
-1
0
1
2
3
4
8
4.5
2
0.5
0
0.5
2
4.5
8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8
4.5
2
0.5
0
0.5
2
4.5
8
分别描点画图
2、根据图象发现问题,由学生探索出新知识.
提问:你能从图象中发现抛物线是哪些性质?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何异同?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这一点可以从刚才的列表中可以看出,时所对应的y值分别相等,如等.这样的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由这些点构成的抛物线也关于y轴对称.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数相等,因此,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x可取x轴上的任意一点,而y对应的是大于、等于零的数.即抛物线有最低点(0,0).这一点可以从解析式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可取
任意实数.图象开口向上.这也说明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条线索,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3)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抛物线不同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而抛物线是曲线,有一个拐弯,函数的图象都在最低点拐了一个弯.这样它们的性质几发生了变化.在y轴的左侧,从左向右呈下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的右侧,从左向右,呈上坡趋势,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一变化趋势也可以从列表中看出.
(4)这两个图象除以上相同之处外,还有不同的地方.如:离y轴近,离y轴远.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如过点(2,2),而过点(2,8)也就是说,当x=2时,的图象所对应的点高于所对应的点.因此会有上述的结论.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与中的a都是正数,当a
我们看例2
例2、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描点画图:
4、从函数图象入手,再次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1)与刚才两个图象不同的是,的图象开口向下.这是因为x是任意实数,,即,因此,开口会向下.图象有最高点(0,0)
(2)此图象仍然是关于y轴对称的
(3)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得出一般的规律
一般地,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
6、小结:这一节课,从始至中都是结合图象观察、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函数图象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利工具,希望大家能自觉地应用.
7、作业:习题13.6A组1、2B组1、2
教学设计示例2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结合的图像,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能力;
2.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几个特殊的二次函数的讲解,向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美,曲线的平滑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采用引导发现法,观察法,讲解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的意思,在画的图像时,要知道图形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列表时,自变量x的值的选取,应以0为中心,对称地选取两对(或三对)互为相反数,最好x取整数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因为它们是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2.教学难点:正确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因为它的图像是一条曲线,画起来较复杂,而且学生在画图之前,尚不清楚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具体形状和变化趋势,所以不易把握。
3.教学疑点:(1);(2)的图像的反性质。
4.解决办法:(1)关于二次函数的定义,关键要注意:自变量的最高次数定义,二次项系数;(2)的图像和性质,不可死记硬背,要结合图像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几个主要特征,如开口方向,顶点坐标(或位置),对称轴,最大值最小值等。
四、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问题:(出示幻灯)
1.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为S,你能否写出S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问题由学生举手回答,可找层次较低的学生完成,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然后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留用。
2.已知一个矩形场地的周长是60,一边长为l,请你写出这个矩形场地的面积S与这条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13.2中的例1,可由学生得出结论,若学生给出的是,再继续提问:你能否把函数关系式中的括号去掉?然后把所得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提问:比较与这两个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几次式来表示的?
用这个问题,引出二次函数,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加以总结,板书:
一般地,如果(a、b、c是常数,),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提问:1.上述概念中的a为什么不能是0?
2.对于二次函数中的b和c可否为0?若b和c其一为0或均为0,上述函数的式子可以改写成怎样?你认为它们还是不是二次函数?
3.由问题1和2,你能否总结: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关键看什么?
由这三个问题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意义的理解,也同时给出了二次函数的三个特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看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的关键是看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我们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相类似?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初步搭上联系即可,为以后的教学
做好铺垫.
练习一:P108中1、2口答,注意第1题要让学生说明不是二次函数的原因
提问:根据我们所学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必回答,教师也不用给出答案.
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最好由最简单的入手,根据刚才对二次函数的介绍,你认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然过渡到要先研究.另一方面也使同学认识到研
究问题要由简到繁的基本方法.
所以第三个问题是,由我们学习的画函数的图像方法与步骤,我们应怎样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呢?
可由学生先回答画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然后分步骤来研究这个图像的方法.
(1)列表:①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②要画这个图,你认为x取整数还是取其他数较好?
③看,它是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它的结论与x的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法,引导学生回答:当x取互为相反数时,的值相同.
④若选7个点画图,你准备怎样选?
通过这4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很顺利地想到为什么要先取书上给出的这7个点,而且也使
学生初步学会画二次函数图像时选点的技巧.
(2)描点:①在画坐标系时x轴的正、负半铀和y轴的正、负半轴是否都要画一样的长?
②怎样画就可以了呢?
答:x轴的正、负半轴画的一样长,y的正半轴画的较长,负半轴画的较短就可以.
通过这两个问题可培养学生的作图技巧.
(2)连线:①观察这7个点的位置,它们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②我们应怎样连接这7个点?
让学生先连一次试试,然后教师演示。关于原点附近的变化趋势,最好能用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或看书也可以.
注意:我们所画的只是近似图像.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个函数图像提问:
1.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答:是轴对称图形.
2.你是怎样判断函数的图像有上述特征的?
这个问题,按不同的层次,有三种得出方法:(1)观察图;(2)看列表;(3)直接根据解析式,看学生层次定讲解的深度.
学生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之后就可指出: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是抛物线(板书)
在此处,可大致解释一下抛物线是由物理中的问题而来的,不要深讲。
再结合图像指出:抛物线是开口向上的,y轴是它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即(0,0)点。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解释:
从图像上直观得到:抛物线的顶点是图像的最低点:从解析式上看,当时,取得最小值0,(0,0)就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二)总结、扩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你能否说清二次函数的意义?
注意总结:(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P1141、2、3
六、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y=ax+bx+c的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与的图象;
2.使学生能结合图象确定抛物线与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通过比较抛物线与同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4.在本节的教学中,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事物间是互相联系及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画出形如与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指出上述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与及其图象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用具: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什么是二次函数?
2.我们已研究过了什么样的二次函数?
3.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板书课题)
二、新课
复习提问: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插入的图片)
教师可边提问边打开图片,然后可以找学生来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总结,评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完成下面的例题?
例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函数、、的图象.(插入课件)
(一)函数对应值表的区别.
列表:
-3
-2
-1
0
1
2
3
10
5
2
1
2
5
10
9
4
1
0
1
4
7
8
3
0
-1
0
3
8
列完表之后,让学生观察上表归纳出,对于与,任意一个的值,解析式的函数值总比的函数值小1,对于同一个值,值总是小1,抛物线上的点向下平行移动一个单位,图象也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对于与也这样分析.分析完表后,再让同学们看课件中画出的函数与的图象.
(二)图象的区别.
然后,由学生来观察课件上画出的三条抛物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是什么?
(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是什么?
(3)抛物线,与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有何异同?
(4)抛物线,与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四个问题,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三条抛物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学生以后分析问题.
答: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继续演示课件,来说明学生观察、推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上述回答可继续提问:(可按学生的层次不同来选择问题的深度)
①你所说的形状相同具体是指什么?
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都相同.
②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能否回答:为何这三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都相同?
答:因为a的值相同.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对此类问题形成规律: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就说明a的值相同,而a的值相同就可以说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加深学生对系数a的作用的理解.
③这三条抛物线的位置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可有什么关系?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答:若沿y轴平移,这三条抛物线可重合.(演示动画)
④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怎样移动了几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呢?
答: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而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⑤你认为是什么决定了会这样平移?
答:中的的值决定了会这样平移.若,则向上平移,若,则向下平移.
练习一教材P118中1学生独立完成,口答.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类二次函数的图象:(演示动画)
例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与的图象.(插入动画)
注意:画这两个图形时,参考前面画图列表时的取值都是关于某一个值对称的,可先让学生猜测画这两个图时的取值各以应什么数为中间点,然后左右能对称.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以后自主考虑问题时怎样找思路列完表之后,与例l一样处理,演示课件直到三条抛物线全画出.画完图之后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仿照例1完成.
注意:(l)关于抛物线与的对称轴的写法,要加以交待,若曾在讲完13.5后阅读过教科书P.113—115,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若没有读过,可由学生讨论对称轴上点的特征来得到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2)这次图象的平移是沿轴进行的,平移的单位和方向是由中的决定的,特别强调二次函数形式的写法是,而不是.
练习二P118中2学生独立完成,口答.
三、本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与的图象的画法,主要内容如下。
(出示幻灯)填写下表:(可让学生回答)
表一: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表二: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4中1(1)、(2)
九、板书设计
13.7二次函数的图象(一)
例1:例2:
小结:小结:
第12页
二次函数y=ax+bx+c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渗透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主体的积极思维,体验感悟数学.逐步建立数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例1、已知:抛物线y=x2-(m2-1)x-2m2-2
⑴求证:无论m取什么实数,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⑵m取什么实数时,两交点间距离最短?是多少?
解:
△=(m2-1)2+4(2m2+2)
=m4-2m2+1+8m2+8
=m4+6m2+9
=(m2+3)2
m2≥0
∴m2+3>0
∴△>0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问题:为什么说当△>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能否从数和形两方面说明)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创设让学生说数学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以达到①经验共享,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提高.②学会合作,消除个人中心.③发现自我,提高参与度.④弘扬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数: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反之,曲线方程的每一个实数解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既在抛物线上,又在x轴上.所以交点的坐标既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也满足x轴的解析式.设交点坐标为(x,y)
∴
这样交点问题就转化成求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代入y=0,消去y,转化成ax2+bx+c=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问题.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当△>0时,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y=ax2+bx+c
y=0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形:顶点在x轴上方,且开口向下.或者顶点在x轴下方,且开口向上.
设计意图: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掌握转化思想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知数学的直观性和形式化这二重性.掌握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逐步学会数学的思维.
转化成代数语言为:
小结:第一种方法,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将求曲线的交点问题,转化成求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第二种方法,借助于图象思考问题,比较直观.发现规律后,再用数学的符号语言将其形式化.这既体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也是探索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思考:试从数、形两方面说明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判别式的符号的关系.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能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汇集,而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创造过程.使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揭示出蕴涵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观念.
⑵m取什么实数时,两交点间距离最短?是多少?
解:设二次函数与x轴的两交点为(x1,0),(x2,0)
解法㈠由⑴可知m为任何实数时,都有△>0
解①
∴x1+x2=m2-1
x1·x2=-2(m2+1)
∴│x2-x1│=
=
=
=
=m2+3
∴当m=0时,两交点最小距离为3
这里两交点间距离是m的函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其一般化,形式化,解决问题,体会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问题:观察本题两交点间距离与判别式的值之间有何异同?具有一般的规律吗?如何说明.
设x1、x2为ax2+bx+c=0的两根
可以推出:
还可以理解为顶点到x轴距离最短.
设计意图:在对比、分析中,明确概念,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结:观察这道题的结论,我们猜测出规律,将其一般化,推导出这个公式,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
解法㈡:用十字相乘法或求根公式法求根.
思考: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思考:求m取什么实数时,y=x2-(m2-1)x-2m2-2被直线y=2所截得的线段最短?是多少?
练习:
观察函数的图象,回答:
(1)y>0时,x的取值范围如何?
(2)y=0时,x取什么值?
(1)y
小结:数与形是数学中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图形比较直观,可以启发思路;而数学的严格证明也是必不可少的.直观性和形式化是数学的两重性.
探究活动
探究问题:
欣欣日用品零售商店,从某公司批发部每月按销售合同以批发单价每把8元购进雨伞(数量至少为100把),欣欣商店根据销售记录,这批雨伞以零售单价每把为14元出售时,月销售量为100把。如果零售单价每降价0.1元,月销售量就要增加5把.
(1)欣欣日用品零售商店以零售单价14元出售时,一个月的利润为多少元?
(2)欣欣日用品零售商店为了扩大销售记录,现实行降价销售,问分别降价0.2元、0.8元、1.2元、1.6元、2.4元、3元时的利润是多少?
(3)欣欣日用品零售商店实行降价销售后,问降价多少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4)现在该公司的批发部为了再次扩大这种雨伞的销售量,给零售商制定如下优惠措施:如果零售商每月从批发部购进雨伞的数量超过100把,其超过100把的部分每把按原价九五折(即百分之95)付费,但零售价每把不能低于10元。欣欣日用品零售商店应将这种雨伞的零售单价定为每把多少元出售时,才能使这种雨伞的月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月销售利润是多少元?(销售利润=销售款额—进货款额)
解:(1)(14—8)(元)
(2)638元、728元、748元、792元、792元、750元。
(3)设降价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元
=
=
=
∴当时,有最大值
元
(4)设降价元时利润最大,利润为元
(其中)。
化简,得。
,
∴当时,有最大值。
∴。
二次函数y=ax+bx+c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与的图象;
2.使学生能结合图象确定抛物线与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通过比较抛物线与同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4.在本节的教学中,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事物间是互相联系及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画出形如与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指出上述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与及其图象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用具: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什么是二次函数?
2.我们已研究过了什么样的二次函数?
3.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板书课题)
二、新课
复习提问: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插入的图片)
教师可边提问边打开图片,然后可以找学生来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总结,评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完成下面的例题?
例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函数、、的图象.(插入课件)
(一)函数对应值表的区别.
列表:
-3
-2
-1
0
1
2
3
10
5
2
1
2
5
10
9
4
1
0
1
4
7
8
3
0
-1
0
3
8
列完表之后,让学生观察上表归纳出,对于与,任意一个的值,解析式的函数值总比的函数值小1,对于同一个值,值总是小1,抛物线上的点向下平行移动一个单位,图象也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对于与也这样分析.分析完表后,再让同学们看课件中画出的函数与的图象.
(二)图象的区别.
然后,由学生来观察课件上画出的三条抛物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是什么?
(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是什么?
(3)抛物线,与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有何异同?
(4)抛物线,与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四个问题,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三条抛物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学生以后分析问题.
答: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继续演示课件,来说明学生观察、推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上述回答可继续提问:(可按学生的层次不同来选择问题的深度)
①你所说的形状相同具体是指什么?
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都相同.
②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能否回答:为何这三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都相同?
答:因为a的值相同.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对此类问题形成规律: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就说明a的值相同,而a的值相同就可以说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加深学生对系数a的作用的理解.
③这三条抛物线的位置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可有什么关系?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答:若沿y轴平移,这三条抛物线可重合.(演示动画)
④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怎样移动了几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呢?
答: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而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⑤你认为是什么决定了会这样平移?
答:中的的值决定了会这样平移.若,则向上平移,若,则向下平移.
练习一教材P118中1学生独立完成,口答.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类二次函数的图象:(演示动画)
例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与的图象.(插入动画)
注意:画这两个图形时,参考前面画图列表时的取值都是关于某一个值对称的,可先让学生猜测画这两个图时的取值各以应什么数为中间点,然后左右能对称.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以后自主考虑问题时怎样找思路列完表之后,与例l一样处理,演示课件直到三条抛物线全画出.画完图之后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仿照例1完成.
注意:(l)关于抛物线与的对称轴的写法,要加以交待,若曾在讲完13.5后阅读过教科书P.113—115,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若没有读过,可由学生讨论对称轴上点的特征来得到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2)这次图象的平移是沿轴进行的,平移的单位和方向是由中的决定的,特别强调二次函数形式的写法是,而不是.
练习二P118中2学生独立完成,口答.
三、本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与的图象的画法,主要内容如下。
(出示幻灯)填写下表:(可让学生回答)
表一: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表二: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4中1(1)、(2)
九、板书设计
13.7二次函数的图象(一)
例1:例2:
小结: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2.使学生知道抛物线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通过本节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向学生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以及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充分理解并认识到二次函数图像可运动变化的和谐美,通过数学思维的审美活动,提高对数学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
会画形如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三、教学难点:确定形如的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4.解决办法: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或投影片
1.教师出示投影片,复习。
2.请学生动手画的图像,正好复习图像的画法,完成表格。
3.小结的性质
4.练习
五、教学过程
提问:1.前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答:形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一种更复杂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相关问题,你能先猜测一下我们将学习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问题吗?
由学生参考上面给出的三个类型,较容易得到:讨论形如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板书)
一、复习引入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一些有关知识.(出示幻灯)
请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的图像,并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这里之所以加上画函数的图像,是为了使最后通过图像的观察能更全面一些,也更直观一些,可以同时给出图像先沿y轴,再沿轴移动的方式,也可以给出图像
先沿轴再沿y轴移动的方式,使这部分知识能更全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清晰、更具体.
画这三个函数图像,可由学生在同一表中列值,但是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取自变量
的值,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表格和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小黑板,由一名同
学上黑板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待同学们基本做完之后加以总结,然后再找三名
同学,分别指出这三个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
然后提问:你能否在这个直角坐标系中,再画出函数的图像?
由于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画了不少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对画图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可在画这个图时,把这些经验形成规律,便于学生以后应用.
(l)关于列表:主要是合理选值与简化运算的把握,是教学要点.在选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因此首先要确定中心值,然后再左,右取相同间隔的值;其次,选值时尽量选取整数,便于计算和描点.
在选取的值之后,计算y的值时,考虑到对称性,只需计算中心值一侧的值,另一侧由对称性可直接填入,但一定要保证运算正确.
(2)关于描点:一般可先定顶点(即中心值对应的点,然后利用对称性描出各点,以逐步提高速度.)
(3)关于连线:特别要注意顶点附近的大致走向。最后画的抛物线应平滑,对称,并符合抛物线的特点.
由学生在上面的练习中所列的表中填上这个函数及其对应值,然后画出它的图像,同样找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画完,教师总结完之后,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的四条抛物线,提问:
(1)你能否指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将在上面练习中三条抛物线的性质填入所列的有中,如下表: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向下
(0,0)
向下
(0,-1)
向下
(-1,0)
向下
(-1,-1)
(2)我们已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由二次函数中的a的值决定的,你能通过上表中的特征,试着总结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由什么决定的吗?
这个问题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而且不是很容易说清楚,可由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先得出对称员的表示方法,再得出顶点坐标。若学生在讨论时没有头绪,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学生把这四个函数都改写成的形式,可得
;
。然后从这四个式子中加以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板书)
一般地,抛物线有如下特点:
①时,开口向上;时,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是直线;
③顶点坐标是。
(3)抛物线有什么关系?
答: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4)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可视学生的程度来决定问还是不问,以及回答到什么程度。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想到是平移科来的,可把这四个图像分成以下几个问题来讨论:①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移动得到的?
②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移动得到的?
③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移动得到的?
④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移动得到的?
⑤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移动得到的?
这个问题分两种方式回答:先沿轴,再沿轴移动;或先沿轴,再沿轴移动。
通过这5个问题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得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意:基本形式中的符号,特别是h。
练习:P120练习口答,及时纠正错误。
(四)总结、扩展
一般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变形成的形式,其中:
1.a能决定什么?怎样决定的?
答: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的绝对值大小抛物线的开口大小。
2.它的对称轴是什么?顶点坐标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24中1(3);P124中3(1)、(2);P125中
七、板书设计
函数的图象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在识图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从不同知识的背景提取的对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阅读习题13.3的第四题
学生阅读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分别回答:
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
2、提出看图说图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输入解析式后,立刻显示出函数图象来,这样看图、识图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从上题就可以看出,图形的表示更直观,一目了然.也便于分析结论.数学不仅有数的一面,也有“形”的一面.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茵曾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找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例子.
3、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素材,体会以图识性.
例1、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表示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相应溶解度,现有未饱和的A、B溶液各一杯,它们的温度都是.如果不准增加A、B两种溶质,请你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分别把它们变成饱和溶液?
(读题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若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老师可以解释一下.一般学生都能理解.关键是学生都从图中看出了什么.既有定量的分析,又能得出定性的规律).
从A、B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随着温度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很快,而物质B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对未饱和的A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使它饱和因为根据A物质的曲线,可以看出,降低温度,物质A的溶解度会迅速减小.
而对B物质来讲,它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要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就需要用减少溶剂的办法.把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掉一些.溶剂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不饱和的溶液就会变成饱和的了.
例2、如图,是各月气温的分配图
能从图中找出气温最低的月份,气温最高的月份.
并判断出该地所处的气温带.
分析: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在2月.气温曲线的
下限也在以上,即~之间,因此可判断出
该地位于亚热带.
(从数字的变化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数学为其它科学所用,数学能力也包括科学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本课例也在试图探索出一条数学与其它学科综合的课例,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出画图象的好处,体会到数学的用处.数学收集的是数量,但我们可以凭借这些数量,发现它们背后的科学规律.
例3、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你想过有关创造性的问题吗?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是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直线上升趋势?男女之间有区别吗?你可以谈一谈你的想法.
参考资料: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以研究智力结构和创造性思维而闻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①用词的流畅性,一定时间内能产生含有规定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词汇量的多少;②联想的流畅性,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从一个指定的词当中产生同意词(或反义词)数量的多少;③表达的流畅性,按照句子结构要求能够排列词汇量的数量的多少;④观念的流畅性,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产生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的多少,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的多少.
以上的参考资料教师可视学生的情形灵活处理,可以作为预习作业提前下发,也可以在上课时,由老师进行通俗的解释.
右图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至成年人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后,根据其中的流畅性分数绘制的曲线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成犬齿形曲线
(2)男女生曲线基本相似,波峰与波谷基本出现在同一点上.
(3)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状态;小学四年级下跌;小学年级又回复上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第二次下降;以后直至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趋势.
(注)虽然图中曲线只是儿童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曲线,但心理学家认为,它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进度.
4、小结: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做出贡献.因此现代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学习需要我们有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作业:从其它学科或现实生活中找出曲线图,加以分析,提出你自己的想法.
二次函数y=ax+bx+c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渗透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主体的积极思维,体验感悟数学.逐步建立数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例1、已知:抛物线y=x2-(m2-1)x-2m2-2
⑴求证:无论m取什么实数,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⑵m取什么实数时,两交点间距离最短?是多少?
解:
△=(m2-1)2+4(2m2+2)
=m4-2m2+1+8m2+8
=m4+6m2+9
=(m2+3)2
m2≥0
∴m2+3>0
∴△>0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问题:为什么说当△>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能否从数和形两方面说明)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创设让学生说数学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以达到①经验共享,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提高.②学会合作,消除个人中心.③发现自我,提高参与度.④弘扬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数: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反之,曲线方程的每一个实数解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既在抛物线上,又在x轴上.所以交点的坐标既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也满足x轴的解析式.设交点坐标为(x,y)
∴
这样交点问题就转化成求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代入y=0,消去y,转化成ax2+bx+c=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问题.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当△>0时,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y=ax2+bx+c
y=0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形:顶点在x轴上方,且开口向下.或者顶点在x轴下方,且开口向上.
设计意图: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掌握转化思想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知数学的直观性和形式化这二重性.掌握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逐步学会数学的思维.
转化成代数语言为:
小结:第一种方法,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将求曲线的交点问题,转化成求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第二种方法,借助于图象思考问题,比较直观.发现规律后,再用数学的符号语言将其形式化.这既体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也是探索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思考:试从数、形两方面说明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判别式的符号的关系.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能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汇集,而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创造过程.使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揭示出蕴涵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观念.
⑵m取什么实数时,两交点间距离最短?是多少?
解:设二次函数与x轴的两交点为(x1,0),(x2,0)
解法㈠由⑴可知m为任何实数时,都有△>0
解①
∴x1+x2=m2-1
x1·x2=-2(m2+1)
∴│x2-x1│=
=
=
=
=m2+3
∴当m=0时,两交点最小距离为3
这里两交点间距离是m的函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其一般化,形式化,解决问题,体会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第12页
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对称轴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
2.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yyyy
11
0xo-1x0x0-1x
ABCD
3.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4.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习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3,6)在第一象限,则点B(3,-6)在第象限
2、对于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3、二次函数y=x2+x-5取最小值是,自变量x的值是
4、抛物线y=(x-1)2-7的对称轴是直线x=
5、直线y=-5x-8在y轴上的截距是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m+1)xm2+3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8、在公式=b中,如果b是已知数,则a=
9、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1)x+7,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某乡粮食总产值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A)x>5(B)x<5(C)x≤5(D)x≥5
12、抛物线y=(x+3)2-2的顶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3、抛物线y=(x-1)(x-2)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A)0(B)1(C)2(D)3
14、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B)(C)(D)
15.平面三角坐标系内与点(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3,5)(B)(3,5)(C)(-3,-5)(D)(3,-5)
16.下列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的是()
(A)y=x2(B)y=x2+2x(C)y=x2+x+2(D)y=x2-x-2
17.函数y=中,x的取值范围是()
(A)x≠0(B)x>(C)x≠(D)x<
18.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是()
(A)y=x(B)y=x(C)y=3x(D)y=x+1
19.不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例1、A校和B校各有旧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送给C校10台、D校8台,已知从A校调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费用分别是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运费分别是30元和50元,试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1)几分钟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由题意可知,一种调配方案,对应一个费用。不同的调配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配方案决定了总费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将之形式化、数学化。
解法(一)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C校x台,则调到D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x)台。B校调到D校是[6-(10-x)]即(x-4)台,总运费为y。
根据题意:
y=40x+80(12-x)+30(10-x)+50(x-4)
y=40x+960-80x+300-30x+50x-200
=-20x+1060(4≤x≤10,且x是正整数)
y=-20x+1060是减函数。
∴当x=10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为A校调到C校10台,调到D校2台,B校调到D校2台。
解法(二)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D校有x台,则调到C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12-x)]即(x-2)台。B校调到D校是(8―x)台,总运费为y。
y=40(12–x)+80x+30(x–2)+50(8-x)
=480–40x+80x+30x–60+400–50x
=20x+820(2≤x≤8,且x是正整数)
y=20x+820是增函数
∴x=2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同解法(一)
解法(三)列表分析:
解略
解法(四)列表分析:
解略
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