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电场线】
我相信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进行,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优秀的高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电场线 万能通用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视,知道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2、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的分布;
3、知道什么视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的分布;
4、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电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的要点:
1、是假想的:
是人们用来形象的描述电场的分布而画出的一簇曲线,虽然实验模拟了这簇曲线的形状,但是实验没有正是的真是存在,是假想的.
2、不是闭合曲线:
在静电场中,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不形成闭合曲线.
3、的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
4、的疏密与电场强弱的关系:的疏密程度与场强大小有关,密处电场强,疏处电场弱.
5、在空间不相交.
注意:在最后归纳相互表达的意义,特别要强调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电的场强方向,强调的疏密与场强大小的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的定义,以及的分布
2、难点是的特点和匀强的特征
关于讲解的教法建议
是为形象描述电场中电场强度分布情况而假想的线,是法拉第首先提出的.
讲述时,一定要通过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根据条件可用验电羽,或蓖麻油内悬浮头发屑等方法演示正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和等量、异种点电荷、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电场的,以及匀强电场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画出正负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和匀强电场的.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掌握用表示电场强度的方法;
(2)掌握常见电场的画法;
(3)掌握匀强电场.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经典电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二、教具
感应起电机一个、验电羽两个,两块带有验电羽的绝缘铝板.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电场强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电场强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4、简述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二)引入新课
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想个什么样的方法来形象地描述它呢?
在初中,同学们学过磁场,磁场也看不见摸不着;当时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描述它呢?用磁感线.
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呢?不存在,是假想的.用它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
磁感线在条形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极,内部由S极指向N
极,是闭合曲线,且外部稀疏内部稠密.磁感线有走向,磁感线上
某点切线方向为该点磁场方向,也是该点所放小磁针的N极指向,
即N极受力方向.磁感线不相交(如图1所示).
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用磁感线,形象直观地描述电场呢?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概念引入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引入了电场强度的图象,他在电场中画了一些线,使这些线上
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并使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这些线称为电
场线.
2、几种常见电场的匀强电场
(1)点电荷电场的
如图2(a)所示,在A点放正电荷Q,研究该电场的.为此在Q的周围B点放上+1C的点电荷q,它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在A与B连线上,并且由A指向B,再在A与B连线上取任一点C,放+1C点电荷q,它受的电场力方向仍在连线上,方向由A向C,由于在B与C的切线共线,所以射线AC为一条.同理,由A点出发的所有射线都可以是,但考虑到对的另一要求,它的疏密应表示E的大小,再考虑到空间对称,所以每对相邻间的夹角应该相同,所以应是图2(b)所示的样子.
对负电荷Q的,只需将正点电荷Q的反向即可.如图2(c)所示.
(2)等量异号点电荷的
如图3(a)所示,在A点与B点分别放上点电荷+Q与-Q,并研究它们的的形状.
首先研究直线AB上的情况,在A与B之间的连线的任一点放上+1C的点电荷q,q受到两个电荷同时作用,而合力方向在A与B的连线上,由此可知,线段AB是一条,方向由A指向B,再将q放于B点右侧直线上的任一点,发现q受的合力方向也在AB连线上,并指向B,所以终止于B点的这条射线也是一条,方向指向B.再将q放于A点左侧直线上的任一点,发现q受的合力方向也在AB直线上,方向由A向外,所以从A点出发的,方向背向A点的这条射线也是一条.A与B连线上的情况如图3(a)所示.
再研究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情况.为此在其上任一点放上+1C的点电荷q,它受到的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大,而合力都垂直,如图3(b)所示.所以通过的所有都应与垂直.
再在直线的两侧取D与,使它们对直线成轴对称.将+1C的点电荷q放于D点,它所受的合力指向斜上方;将q放于点,它受的合力指向斜下方.可以看出,从A点出发,经过D、回到B的一条曲线是一条,如图3(c)所示.同理,在直线AB的上边与下边可以画出许多这样的,但考虑到的疏密应对应场强的弱强的要求,只能画成图3(d)所示的形状.
最后应指出,并不只存在于纸面上,而是分布于整个立体空间.要想研究空间某
一点的场强情况,只需将纸平面以AB线为轴转动到该点即可.
(3)等量同号点电荷电场的
用上述的方法也可以得到等量同号点电荷的,如图4所示.分析方法略去.
(4)均匀带电的无限大平面电场的
图5(a)所示为均匀带正电的无限大平面,在平面上任一点A放+1C点电荷q,它所受电场力方向如何?由于空间对称,可以肯定q受力的方向一定垂直平面a向上,所以垂直平面a的所有向上的、向下的直线,都可能是,但考虑到的疏密应该表示场强的强弱,又考虑到空间对称,因而各处的疏密相同,所以只能画成图5(b)的形状,即是疏密均匀的平行线.
对于无限大均匀带负电的平面,形状图5(c)所示.仍是疏密均匀的平行线,只是指向平面.
这说明在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两侧场强大小、方向
相同.这种电场称为匀强电场.
(5)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大平行金属板的电场的
如图6(a)所示,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无限大平
面平行放置,由于对称,每个平面上电荷的分布是均匀的.
由场的叠加原理可知,每个带电平面都在它的周围独立地
产生电场,而总的电场应为两个分电场的矢量合.图6(b)画出了每个带电平面的,实线代表正电荷的,虚线代表负电荷的.由于它们都是匀强电场,各分场场强大小处处相等,只是方向有差别.在两板之间两场方向相同,叠加后场强增大;在两板外侧,两场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场强为0,整个电场的形状如图6(c)所示.
3、的演示
(l)点电荷的演示
如图7(a)所示将验电羽与感应起电机的一个放电杆接通,摇动电机,验电羽上丝线会按场强方向排列,因而显示出.可以看出,形状与图2(b)相似.
(2)演示等量异号点电荷
放好两个验电羽,如图7(b)所示,再用导线将它们分别与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相连,摇动电机,丝线排列在电场方向上,形成类似图3(d)的形状.
(3)演示等量同号点电荷
如图7(b)所示,再用导线将同一个导电杆与两个验电羽相连,摇动起电机,丝线排成形成类似图4的形状.
(4)演示带有等量异性电荷平行金属板的
如图7(c)所示用导线将两板分别与起电机的两个放电杆连接,并摇动起电机,丝线就排列在方向上.可以观察到,在两板的中央部分,是平行的,其余边缘部分不平行,如图8所示.这是因为平行金属板并非无限大所致,且非正对面上的丝线不动,原因是外侧.
4、总结的性质
(l)是假想的,不是真实的.
(2)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不闭合.
对于单个点电荷,正电荷假想无穷远处有负电荷,终止于那里;负电荷同理.
(3)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4)不能相交.
因为在电场中的任一点处只有一个电场强度,方向唯一,如相交则该处出现两个场强方
向,所以不能相交.
(5)电场统不能相切.
原因:疏密表示强弱,如相切则在切点密度无穷大,这种情况不可能,所
以不会相切.
(四)作业
分别画出正点电荷,负点电荷,等量异性电荷,等量同性电荷,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无限大平行平面的.
四、说明
1、注意强调我们画的是几种典型电场的平面分布图,实际上是空间立体分布的.
2、强调一定要记住几种典型电场的空间分布.
3、上茶点的切线方向是那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是放在那点检验电荷+q的受力方向,也是检验电荷+q在那里所获得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是检验电荷的运动轨迹.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万能通用篇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教时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Î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ÏA(或aÎA)
例:见P4—5中例
四、练习P5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1语言描述法:例{不2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3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4等式x-3>2的解集是{xÎR|x-3>2}或{x|x-3>2}或{x:x-3>2}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F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
八、练习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P7习题1.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规律——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
2、知道示波管的构造和原理.
能力目标
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学习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2、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电场一章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里面涉及到电学与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一是注意对力学知识的有效复习,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另外,由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公式比较复杂,所以教学中需要注意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而不要一味的强调公式的记忆.
在讲解时要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学习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忽略带电粒子的重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示波管的讲解,教材中介绍的非常详细,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其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加速和偏转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偏转的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节
1、带电粒子的加速
教师讲解:这节课我们研究,关于运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研究过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同样,对于电场中的带电粒子而言,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那么它的运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小为,带电粒子到达极板时动能,根据动能定理,,这个公式是利用能量关系得到的,不仅使用于匀强电场,而且适用于任何其它电场.
分析课本113页的例题1.
2、带电粒子的偏转
根据能量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带电粒子在任何电场中的运动的初末状态,下面,我们针对匀强电场具体研究一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教师出示图片)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选用匀强电场:平行两个带电极板之间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①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时,粒子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带电粒子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重力竖直向下,场强方向竖直向下,带电体带负电,所以所受电场力竖直向上.
②若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A、打入正电荷,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打入负电荷,由于重力极小,可以忽略,电荷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若,且与初速度方向有夹角,带电粒子将做曲线运动.,合外力竖直向下,带电粒子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下图所示)
注意:若不计重力,初速度,带电粒子将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复习: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以一定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的实际运动为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与此相似,当忽略带电粒子的重力时,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将做类平抛运动.与平抛运动区别的只是在沿着电场方向上,带电粒子做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讲解:已知,平行两个电极板间距为d,板长为l,初速度,板间电压为U,带电粒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q.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
①粒子在与电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沿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称为侧移.若粒子能穿过电场,而不打在极板上,侧移量为多少呢?
②射出时的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夹角称为偏向角.
③反向延长线与延长线的交点在处.
证明:
.
注意:以上结论均适用于带电粒子能从电场中穿出的情况.如果带电粒子没有从电场中穿出,此时不再等于板长l,应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得到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基本运动情况,下面,我们看看其实际的应用示例.
3、示波管的原理:
学生首先自己研究,对照例题,自学完成,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有关示波器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4、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本节内容是关于情况,是电学和力学知识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常见的有加速、减速、偏转、圆运动等等,规律跟力学是相同的,只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注意分析电场力,同时注意:为了方便问题的研究,对于微观粒子的电荷,因为重力非常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示波管,实际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的实际应用.
5、布置课后作业
指数__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幂的运算性质.
(1)理解n次方根,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相应的根式计算.
(2)能认识到分数是概念由整数向有理数的一次推广,了解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能正确进行根式与分数幂的互化.
(3)能利用有理运算性质简化根式运算.
2.通过范围的扩大,使学生能理解运算的本质,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认识到符号化思想的重要性,在抽象的符号或字母的运算中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对根式与分数幂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能学会透过表面去认清事物的本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分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教学难点是根式的概念和分数幂的概念.
(2)由于分数幂的概念是借助次方根给出的,而次根式,次方根又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概念,也是比较陌生的.以此为基础去学习认识新知识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且次方根,分数幂的定义都是用抽象字母和符号的形式给出的,学生在接受理解上也是比较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根式和分数幂的概念成为本节应突破的难点.
(3)学习本节主要目的是将从整数推广到有理数,为函数的研究作好准备.且有理幂具备的运算性质还可以推广到无理幂,也就是说在运算上已将范围推广到了实数范围,为对数运算的出现作好了准备,而使这些成为可能的就是分数幂的引入.
教法建议
(1)根式概念的引入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感到根式的学习是很自然也很必要的,不妨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①先以具体数字为例,复习正整数幂,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及运算的本质是乘方,让它与学生熟悉的运算联系起来,树立起转化的观点.
②当复习负幂时,由于与乘除共同有关,所以出现了分式,这样为分数幂的运算与根式相关作好准备.
③在引入根式时可先由学生知道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入手,再大胆写出即谁的四次方根等于16.指出2和-2是它的四次方根后再把换成,写成即谁的次方等于,在语言描述的同时,也把数学的符号语言自然的给出.
(2)在次方根的定义中并没有将次方根符号化原因是结论的多样性,不能乱表示,所以需要先研究规律,再把它符号化.按这样的研究思路学生对次方根的认识逐层递进,直至找出运算上的规律.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次方根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
2.通过对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认清各种运算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根式的化简,使学生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
难点是次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算根据的研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一节.与其说它是一个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运算,且这种运算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今天只不过把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的复习开始.能举一个具体的运算的例子吗?
以为例,是运算要求学生指明各部分的名称,其中2称为底数,4为,称为幂.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回顾运算的由来,是从乘方而来,因此最初只能是正整数,同时引出正整数幂的定义..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回忆零幂和负整数幂的定义,分别写出及,同时追问这里的由来.最后将三条放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整数幂的概念
2.5(板书)
1.关于整数幂的复习
(1)概念
既然是一种运算,除了定义之外,自然要给出它的运算规律,再来回顾一下关于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找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运算性质,教师用投影仪依次打出:
(2)运算性质:;;.
复习后直接提出新课题,今天在此基础上把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分数范围.在刚才的复习我们已经看到当在整数范围内时,运算最多也就是与分式有关,如果推广到分会与什么有关呢?应与根式有关.初中时虽然也学过一点根式,但不够用,因此有必要先从根式说起.
2.根式(板书)
我们知道根式来源于开方,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所以谈根式还是先从大家熟悉的乘方说起.
如
如果给出了4和2进行运算,那就是乘方运算.如果是知道了16和2,求4即,求?
问题也就是:谁的平方是16,大家都能回答是4和-4,这就是开方运算,且4和-4有个名字叫16的平方根.
再如
知3和8,问题就是谁的立方是8?这就是开方运算,大家也知道结果为2,同时指出2叫做8的立方根.
(根据情况教师可再适当举几个例子,如,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式子的含义,I再说出结果分别为和-2,同时指出它们分别称为9的四次方根和-8的立方根)
在以上几个式子会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即一个数的次方等于,求这个数,即开次方,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
(1)次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次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
(板书)
对定义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能把上述语言用数学符号表示,请同学们试试看.
由学生翻译为:若(,则叫做的次方根.(把它补在定义的后面)
翻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翻译的不够彻底,如结论中的的次方根就没有用符号表示,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可引导学生回到刚才的几个例子,在符号表示上存在的问题,并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最终把问题引向对的次方根的取值规律的研究.
(2)的次方根的取值规律:(板书)
先让学生看到的次方根的个数是由的奇偶性决定的,所以应对分奇偶情况讨论
当为奇数时,再问学生的次方根是个什么样的数,与谁有关,再提出对的正负的讨论,从而明确分类讨论的标准,按的正负分为三种情况.
Ⅰ当为奇数时
,的次方根为一个正数;
,的次方根为一个负数;
,的次方根为零.(板书)
当奇数情况讨论完之后,再用几个具体例子辅助说明为偶数时的结论,再由学生总结归纳
Ⅱ当为偶数时
,的次方根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
,的次方根不存在;
,的次方根为零.
对于这个规律的总结,还可以先看的正负,再分的奇偶,换个角度加深理解.
有了这个规律之后,就可以用准确的数学符号去描述次方根了.
(3)的次方根的符号表示(板书)
可由学生试说一说,若学生说不好,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总结,当为奇数时,由于无论为何值,次方根都只有一个值,可用统一的符号表示,此时要求学生解释符号的含义:为正数,则为一个确定的正数,为负数,则为一个确定的负数,为零,则为零.
当为偶数时,为正数时,有两个值,而只能表示其中一个且应表示是正的,另一个应与它互为相反数,故只需在前面放一个负号,写成,其含义为为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分别为和.
为了加深对符号的认识,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表示一个正数吗?中的一定是正数或非负数吗?让学生来回答,在回答中进一步认清符号的含义,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总结.对于符号,当为偶数是,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当为奇数时,它有意义的条件时.
把称为根式,其中为根,叫做被开方数.(板书)
(4)根式运算的依据(板书)
由于是个数值,数值自然要进行运算,运算就要有根据,因此下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根式运算的依据.但我们并不过分展开,只研究一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依据.
如应该得什么?有学生讲出理由,根据次方根的定义,可得Ⅰ=.(板书)
再问:应该得什么?也得吗?
若学生想不清楚,可用具体例子提示学生,如吗?吗?让学生能发现结果与有关,从而得到Ⅱ=.(板书)
为进一步熟悉这个运算依据,下面通过练习来体会一下.
三.巩固练习
例1.求值
(1).(2).
(3).(4).
(5).(
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简要步骤.
四.小结
1.次方根与次根式的概念
2.二者的区别
3.运算依据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2.5(2)取值规律(4)运算依据
1.复习
2.根式(3)符号表示例1
(1)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