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2-05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训练了解著名的作家及作品,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解并掌握一些知识性的东西。
教学难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难点:有价值的争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辩题:给家里做事要不要报酬
二、学生准备发言提纲
三、分组
四、辩论开始
五、小结(根据课堂表现而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二题
1、预习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4、集体交流
参考答案:1、漫不经心挤眉弄眼前俯后仰无影无踪
2、短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份:(1)我做完作业从不检查,因此常出错误。
第二部分:(2—5)我写到错字很惭愧。
第三部分(6)我养成了认真检查的习惯。
3、题目:我培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我进步了
爸爸说过的对
爸爸笑了…[句怡美 jYm1.Com]
二、第三题
参考答案:
巴金《鸟的天堂》《海上日出》
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跳水》
老舍《草原》《养花》《林海》《猫》《趵突泉》
1学生自己做。
2订正后记一记
三、第四题
1、自读短文,找出问题。
2、小组讨论如何修改。
3、班内交流
4、订正
5、读一读正确的
四、作业:搜集作文素材
JK251.com延伸阅读
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p.17、18练习三的第4~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
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
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
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
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
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
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
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
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
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
(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
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5、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25平方厘米
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
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
顾茅庐后练习提示 小学教案范例
创新与实践
1、这篇课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你可以把原著这一章节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的用意。
2、描写人物时如能从细微处去刻画,会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请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人,挑选一个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提示:
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显得很窘迫。白皙的脸涨得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手不知放在哪儿才好,眼皮从几缕漂亮的刘海后面不停地翻上翻下,黑葡萄般晶莹的眼珠闪动着聪慧的光芒,却不敢正视我们。高高的鼻梁下面,一张小巧的嘴巴紧紧地抿着。脚不停地在讲台上挪来挪去,腿似乎在微微颤抖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这是一句比喻,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2)这是一句比喻,把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之后的感受,比作了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句是喻体。
(3)这是一句比喻,刘备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水一样。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附课后练习5提示:
我来到祁连山数十里外的戈壁滩上,只见这儿一片辽阔,视线无阻,黑色的戈壁滩衬托着白色的雪峰,格外分明。此时日光从西方射来,正好使我领略了祁连山的另一侧面。在这柔和的光线下,雪却更加清晰,每一山峰上层层峦岭,道道峡谷,像雕刻出的缕缕冰纹,交相映错,而群山却是雪的峰、冰的剑,森然罗列,浩淼相联。
练习的“处处留心”诚信 小学教案范例
今天教学了练习六的“处处留心”中那一篇题短文。
教学时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多读,每次读的要求不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体会诚信很重要。不过每次读不同要求都是我提的。
第一次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试着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清题目要求,再回答问题。(学生解决的不错。)
最后一问,学生说出的内容比较丰富。但都没有偏题,都答到了要点。
第二次读要求:细细地读课文,想想可以给短文加个什么题目,并说明理由。
学生说得还好,理由较为充分有:诚信无价“你用二两银子卖掉了最值钱的”还有不少,已经记不清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诚信无价”最好。
第三次读要求:看看自己最喜欢谁,好好读读描写他的句子。
哥哥,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齐读,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突出了哥哥的什么?“急”从动作、语言两个方面来写的。
第四次读要求:用心地读看看短文是怎样描写弟弟的,从哪儿看出来?
引导学生列出弟弟感情变化的词(得意(搀了水多得了二两银子)——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悔恨(彻底破产)),来看事情的发展。得出:诚信无价诚信可以得到很多的金钱,但无论多少金钱都买不来诚信。
再读诚信的相关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诚信的重要。
数学下册几减几练习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
p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