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公开课分苹果教案范例
  • 大班数学公开课分苹果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2-05

    【www.jk251.com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班数学公开课分苹果教案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jk251.cOm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公开课比较轻重教案范例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幼儿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示范记录表二份

    活动过程: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讨论)那么老师和小朋友谁轻,谁重?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1)先出示两个袋子, ;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大班数学公开课玩玩填空题教案范例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蜘蛛和糖果店教案范例


    设计意图

    《蜘蛛和糖果店》是一个有关概率和统计的绘本故事。概率是依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推测未来,概率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绘本中的蜘蛛经过统计得知咪咪买棒棒糖概率比买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虽然能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却不能保证100%正确。所以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把这个绘本设计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动,以故事中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情景为主线,帮助幼儿理解概率和统计,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推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估猜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人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统计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审美元素《蜘蛛和糖果店》是一个绘本故事,将抽象的概率与统计的数学知识,融于美妙、动听、有趣的故事之中,使孩子们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不知不觉地初步接触、学习概率和统计的数学知识。在有趣、有情景的故事中,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索,并学会观察生活、关心周围的事物,逐步地培养了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孩子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让美与智慧陪伴孩子们的童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1.这儿有一家商店,看到了吗?这家商店里有我喜欢的,有没有你喜欢的商品啊?也有我喜欢的,说说你喜欢什么?

    2.这么多的糖,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是卖什么的?是食品里的哪个种类?都是什么?那叫什么?对了,叫糖果店3.糖果店里 还有个朋友呢,我们来看看好吧?(PPT)是谁啊,蜘蛛在糖果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这位是糖果店的营业员阿姨,一天她在店里打扫卫生,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一只蜘蛛,阿姨大声的对蜘蛛说:走开走开,我的店里不能有蜘蛛可是蜘蛛非常喜欢糖果店,它对阿姨说:阿姨,让我留在糖果店吧,我可以帮助你,我能知道来店里的客人会买什么糖果。

    2.你们相信蜘蛛的话吗?为什么?

    3.看看蜘蛛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本领。

    ㈠咪咪买糖

    1.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小顾客,妹妹很有礼貌的跟阿姨打招呼说:阿姨,您好我买糖阿姨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经常来糖果店光顾的小客人,阿姨招呼道说:咪咪,快进来,买什么糖?小蜘蛛偷偷的跑到阿姨的旁边,轻轻的跟她说,我知道咪咪要买什么糖,我一直在角落里观察来的客人。你看咪咪以前买过什么糖,我都把它记录下来了,一看咪咪的这张买糖记录表,我就能知道咪咪肯定会喜欢吃棒棒糖。

    2.你们觉得蜘蛛猜的对不对?说说理由好吗?

    3.这张记录表你看懂了吗?是什么意思啊?咪咪来过几次?买过什么糖?

    4.我们看看咪咪到底选了什么糖?蜘蛛猜得对不对?

    蜘蛛猜对了吗?蜘蛛根据这个记录表猜对了,这会是巧合吗?不知道,我们再来看看。

    ㈡冬冬买糖

    1.店里又来了一位客人,是个小男孩,阿姨好!他也非常有礼貌,阿姨招呼道:冬冬呀,快来看看想买啥?这时蜘蛛骨碌碌地拿出冬冬的买糖记录表

    2.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张买糖记录表,冬冬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那买了几次巧克力?几次棒棒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第一次买的是巧克力,第二次买的是棒棒糖,第三次,第四次买的是巧克力。这是为什么呢?

    3.这次冬冬来会买什么糖呢?为什么?

    4.你们说的真好,喜欢吃的糖果一定会连着买。

    5.来听听小蜘蛛是怎么说的呢?

    让我们看看冬冬是买的巧克力吗?哇,小蜘蛛这次又猜对了,真厉害啊,!

    ㈢洋洋买糖

    1.这时候店里又来了一位小男孩,洋洋,你要买什么糖啊?蜘蛛得意的拿出洋洋的买糖记录表,哇,他来过好多次哦!他来过几次?一起告诉我几次?买过几种糖啊?第一次买的是棒棒糖,第二次买的是巧克力,第三次买的是QQ糖,第四和第五次买的是跳跳糖。

    2.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这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3.来看看小蛛蛛是怎么猜的?什么糖?洋洋呀,肯定是要跳跳糖。他说的和你们一样呀

    4.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蜘蛛都猜对了。你们也很棒,帮助我们把他喜欢吃的糖果都猜对了。

    5.那你们能不能教教我啦,是用什么办法把洋洋喜欢吃的糖猜出来了?哦,是这样的。离现在最近的两种连续买的糖就是客人喜欢的对吗?你们的方法真好!

    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买过糖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经过统计我们就能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会喜欢吃什么糖,对不对,是不是这个办法?

    ㈣菲菲买糖

    1.现在又有客人了,咦,这次来了个小女孩,菲菲你要买什么糖呀?蜘蛛得意地说:菲菲要买的糖我也知道,只要拿出菲菲的什么东西呀?谢谢你们,看看菲菲的买糖记录表,她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啊?买过两种糖,这次她会选棉花糖还是果冻?

    2.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它有什么规律呢?

    3.蜘蛛会为她选什么呢?什么呀,果冻!看看是不是菲菲喜欢的呀?

    哦,原来两样她都喜欢吃的,那你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几样东西都喜欢吃的时候,你会轮流买着吃的?你说说看。

    4.那你们猜猜看,菲菲这次买果冻,下次会买什么糖?她是这样两样好吃的轮流买着吃的。

    ㈤小明买糖

    1、看看最后来是的谁,这里的糖真好吃,我又来买了。阿姨心想小明会买什么糖呢?阿姨又想蜘蛛的这个办法真简单,我也会,这次就我来猜猜小明会喜欢买什么糖吧。我们也来猜猜看好吗?那要请蜘蛛拿出什么东西呀?

    2、哟,太简单了,一起来告诉我他会买什么?都同意是QQ糖吗?我也觉得他会买QQ糖。有没有人不同意?谁来说说理由。

    3、快点快点,我们把QQ糖准备好可以拿出来了,你看阿姨也这么猜的小明肯定会买QQ糖好,看小明买的什么糖?

    4、啊?他买的什么糖啊?薄荷糖啊。为什么他每次都买QQ糖,今天买了薄荷糖,怎么回事呀?

    我们一起听听小明是怎么说的。原来他是帮助妈妈去买的糖果。

    孩子们,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觉得很有可能的结果也会发生想不到的意外,是不是呀!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看来阿姨是离不开蜘蛛的帮忙了,阿姨欢迎蜘蛛留下来。糖果店的生意真红火,阿姨又准备进货了,那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需要进更多的货呢。我们来看看蜘蛛有什么好办法?蜘蛛说:我可以帮助你

    2.蜘蛛拿出了一张糖果销售记录,看的懂吗?能不能从这张表上看出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表吧,这个星期一后面的有几种糖果?是什么意思?说明是店里卖出去的,星期一卖出的有三种糖果,星期二呢?卖出的有四种。这张表格呀告诉我们每天卖出的糖果品种,你看出来了吗?等一下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糖果销售统计表,里面有许多种糖果,请你把每一种糖果在销售记录里的次数,数一数写下来。在最受欢迎的糖果后面打勾。

    3.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是什么糖?一周卖出了多少,找一找,数一数。一起数一数。就在它的数量里写上数字6。

    4.接下来就请小朋友拿出桌上的记录表,先在右上角写上学号,然后开始统计好吗?

    幼儿统计。

    5.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种是什么糖?一共卖出了几份?对了吗?有人是几份?那我们一起来数数,一排一排数的话,你就不会漏掉。眼睛要看仔细呀。接下来是6.现在告诉我哪种糖果是最受欢迎的?为什么?想一想数字最大说明了什么?卖出去的最多。你对了吗?对了的小朋友把操作纸放在篮子的下面,错的小朋友赶紧订正。

    用这个表格我们马上就可以找到了,棒棒糖是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一些事情,用统计的方法猜出什么东西是最受欢迎的,好吗?

    反思

    《蜘蛛和糖果店》这节课通过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概率和统计之间的关系。概率是依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推测未来,概率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故事中的蜘蛛经过统计得知咪咪买棒棒糖概率比买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虽然能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却不能保证100%正确。所以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把这个故事设计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动,以故事中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情景为主线,帮助幼儿理解概率和统计,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推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估猜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把活动重点定为以故事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进行预测的这个思维能力。把活动难点定为

    1.孩子在观察中通过比较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利用表格,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统计,提升了幼儿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厚,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是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在第一个环节上我们设计成是小蜘蛛来讲述统计的方法,第二个环节就设计成孩子和小蜘蛛一起来进行统计,在第三个环节是就脱手让孩子自己讲述进行统计。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一步一步加深学习。不足的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上我漏掉了讲述,直接让孩子去操作,没有向孩子交代清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多让孩子讲诉,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门卡教案范例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班数学公开课小蜻蜓捉害虫教案范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

    (1)你砍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1)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以往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仅孩子有时不愿学,就连老师有时也不知如何下手才能让孩子边玩边学到知识,但在这次活动中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这是一个在游戏情景中进行的课程,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孩子们都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气氛给了我把这节课讲好的信心。当然,光气氛好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完整、连贯。

    导入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很高,认真的观察着被我们捕获的;六节虫,孩子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消灭它,这样的兴趣点让我很好的过度到了6的分解这一环节,然后由分解直接自然的联系到组合,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

    在孩子们自由操作的环节中,仔细观察每组孩子的活动,在小结中让各组孩子分享自己;消灭六节虫的方法,及时鼓励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与意识。最后的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同时也巩固复习了6的分解组成。

    数学活动不仅要让幼儿感觉到有趣味性而且还要从中找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更好的掌握。

    【大班数学公开课分苹果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大班美术石头画的故事教案模板

    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利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3.体验创作的乐趣。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活动重难点:1、重点:能用毛笔均匀地在石头上涂色。2、难点:利用石头的...

    小班游戏图形宝宝采铺路教案优秀范文

    活动目标1.能够让幼儿更清楚的认识一些图形。2.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意识。3.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