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短歌行教学教案(汇总9篇)
  • 短歌行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7

    短歌行教学教案(汇总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那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短歌行教学教案(汇总9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itA'R/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

    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

    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

    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5、提问: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属于哪一类内容?(第二类)

    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什么?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

    明确: 忧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

    要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一起分析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诗仙李白有着“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放浪漫;苏轼既有着“把酒问青天”的纯真,也有着“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古今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有着“沉醉不知归路”的欢乐与温馨,也有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沉哀凄苦饱经沧桑忧郁的诗圣杜甫也曾唱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心曲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是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齐读)

    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 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 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问: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齐读)

    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

    问: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嚥,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问: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3、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书:功业未就)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是功业未就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问: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问: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

    五、艺术特色

    ⑴用典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⑵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慷慨激昂之气此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六、总结:《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上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七、布置作业:1、预习《归园田居(其一)》

    2、完成课后练习一3

    3、课后练习三填在书上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3)

    一、简洁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背诵课文

    附:板书: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结语: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4)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三、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具体分析诗歌:

    ⑴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⑵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⑶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⑷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总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四、作业

    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歌。

    2、掌握

    二、朗读

    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歌,同学评点,听朗读带,大家齐读

    三、合作探究

    1、三分钟时间,同学结合课文底下注释,梳理诗歌大意,学生质疑,同学帮助解疑,最后老师再适当点拨。

    2、思考诗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诗句看出

    ⑴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⑵ 渴求人才:

    多处引

    五、研究性探讨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可鼓励学生有个人的见解。)

    1、小说体裁因素──《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六、课堂小结

    曹操这一个历史人物,人们纵说纷纭,在小说中的形象可能和真实的历史有所不同,这与作者要对小说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是分不开的,而我们今天主要是从诗歌本身来分析曹操这个人物形象,而这首诗歌就是曹操当时内心情感的真实体验。最后大家再带着感受将诗歌齐读一遍。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一篇小评论──我眼中的曹操。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1、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三、写作背景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体感知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诗歌赏析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该部分着重讲解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提出问题“作者用明月来比喻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结合对诗歌的翻译让学生自行得出这里都是比喻贤才。在此基础上便可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又是什么?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7)

    设计说明

    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田居》都是古体诗,富有深刻的意蕴,在运用艺术手法传情达意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但两篇体现出来的人生志趣、价值取向、情感基调、语言风格又是各具特色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地位。

    2、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3、反复诵读,体味作品的思想情感。

    4、分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教学策略

    运用探究法,教师可以事先预设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以文如其人的说法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说说自己对曹操和陶渊明的了解,教师再加以明确:一个是一代枭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2、诵读:

    方式:自由诵读、默读、齐读、教师范读、听名家诵读。

    目的:扫清字词形音义上的障碍,粗略了解诗歌的大概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

    教师明确:《短歌行》基本上是两个节拍,二二式;《归园田居》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探究:

    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是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⑵ 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⑶ 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明确:《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忽徐或忽,想象丰富,古朴悲凉,气魄宏大。

    《归园田居》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臣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树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闲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

    4、作业:

    课外阅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还有曹操、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写一篇读书笔记。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高中教材选用的这首诗歌反映了曹操的一个特点──爱惜人才,渴望人才,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借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这充分表现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他们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鸟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正统史书中,曹操不幸被描写成破坏正统、违反纲常的奸臣,但仍不失为“乱世枭雄”的称号,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为广罗人才,不计门第不计恩怨不计前嫌。

    起事之初,在声讨董卓的十八路人马中他是势单力薄的,必须大力搜罗人才才得以成霸业。假设,曹操也与董卓一样,由于刘备、关羽和张飞是“白身”而有功不赏、置之不理(“卓甚轻之,不以为礼”);也与袁绍一样,由于职位低卑而在关羽温酒斩华雄后喝人乱棒打出,那么他又怎么能在以后的创业中获得众多人才?又怎能在角逐中屡胜对手而成为强者?在中国古代,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和狭隘门第观念的束缚等原因,上层社会信奉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用人上则表现为任人唯亲、门第至上。但是曹操漠视这种所谓的“正统”观念,不受封建纲纪的束缚,在实践中坚持用人唯才、不分亲疏、不计门第。这是他成为胜利者的关键之一。

    第五回,曹操自称奉天子密诏,集合十七镇诸侯结为义军共讨董卓。此时遇到了董卓手下勇将华雄,华雄英勇善战,连斩俞涉、潘凤两为大将。此时,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关羽(仅为“马弓手”)请战杀敌却遭到盟主袁绍的呵斥,请看曹操是怎么做的:命人斟热酒一杯,亲自送关羽上马出战,关羽温酒斩华雄凯旋而归时袁绍对他还是不满,而曹操却私下派人“赉牛酒抚慰三人”,暗中抚慰刘、关、张三人以建立感情,密切关系。这里,袁、曹二人的门第观可做一番对比:一重一轻。袁绍眼里容不下仅为“马弓手”的无名英雄关羽,大敌当前仍顽固不化、固执己见。曹操却反其道而行之,其爱才、惜才之心由此可见!

    曹操对待曾与自己为敌的人可谓大度。他和张绣之间积怨较深:宛城败于张绣手下,还丧失了长子曹昂、亲侄曹安民和爱将典韦,自己右臂中一箭。在随后的南阳之战中再次月张绣交手时又被打得“折兵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从此,曹操伺机报仇。但第23回中,曹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执其手曰:有小过失,悟记于心。”)解除了张绣的疑虑。张绣果真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在以后同袁绍、袁术的战争中出了力、立了功。为了最大限度招揽人才曹操在待人接物上可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宛城之战中,痛失长子曹昂、亲侄曹安民和爱将典韦,但他在设祭祭典韦时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吾折长子、爱侄,但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这一举无不令人感叹!在进军南阳讨伐张绣的路途中,他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而当他自己的马践坏大块麦田时却以“割发权代首”草草了事,作者对此的评论是:方见曹瞒诈术深。但我们也可品出其良苦用心:团结下属,笼络人才。北征乌桓时郭嘉由于水土不服而病逝军中后,他把郭嘉的儿子收养在身边,手下对此无人不称赞感慨!

    《论语》记载: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在这里,孔子把“举贤才”作为重要的施政方针之一而教给学生仲弓。孔子提倡“举贤才”,痛恨知贤不举的人;他自己及其门下更是兢兢业业,修贤育能。由此看来,曹操是深谙了孔子的治国思想的。

    时代虽然不同,环境不同,但是事业需要人才,有了人才事业才兴旺,这应该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共识。不由得想起《天下无贼》里黎叔的经典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什么?是人才!”今天重温历史,我们更应铭记:人才竞争之战是无国界无硝烟之战,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

    短歌行教学教案(篇9)

    [优美句子网 Www.111642.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曹操简介

    三、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四、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有感此景而横槊(shuò)赋诗,吟唱了千古名作——《短歌行》。

    五、朗诵

    把握情感:慷慨、激昂

    六、解读诗歌

    1.“对酒当歌”

    诗的一开始,诗人就提出了“酒”这个意象,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经学过哪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分别表达何种情感?

    闲适轻松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孤独寂寞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失意落寞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离别伤感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在《短歌行》中,曹操借酒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诗中有没有哪一个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忧”

    忧到了何种程度?(翻译相关句子)板书

    2.诗人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对于人生短暂,许多文人都曾发出概叹,有人选择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选择消极避世,那么,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他为什么也发出这种感叹呢?

    明确:功业未就

    4.想要实现这种建功立业的包袱,需要什么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要有贤才帮助。

    5.诗中有没有描绘贤才相聚的热闹场面?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诗歌。

    “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想象贤才归己时的热闹场面。

    6.群贤毕至是如此美好,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更加急切,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比喻贤才?

    明月、乌鹊(翻译这两句)

    7.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之后立即感叹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刻,诗人忧虑的内容还是“人生短暂”吗?

    不是。此刻,作者忧虑的是“求贤不得”

    8.除了运用比喻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还有哪些地方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

    作者此时,既是在感慨自己人生短暂,也是在概叹贤才人生短暂,同样功业未就,期望贤才们都一起来投奔自己。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

    同样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七.小结

    虽然这一首《短歌行》中,充满了忧伤的情调,但这种忧,是站在一个英雄的角度,国家的角度的忧,从这种忧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曹操:他有渴望同意的包袱,有招揽人才的坦荡胸襟,他的忧,是他手中的杜康酒不可解的。八、作业

    1、回忆与酒有关的文学作品,以“文人与酒”为题,写一则小论文。

    2、背诵全诗

    【短歌行教学教案(汇总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