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2000字
  •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02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2000字。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主题相关内容,是教师范文大全为您呈送的,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2)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2~5自然段。

    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摆搭石;(第三、四段写)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

    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⑵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⑶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⑴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⑵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②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⑶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五、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这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相礼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3)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针对选编意图和我班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

    一、以“美”贯穿课堂始终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开始就让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搭石美的句子,再投下引子“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积极创设情境,感受由“搭石”所蕴含的美

    为了让人物形象在脑际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搭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如在让学生体验“调整搭石”画面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出示句式:

    2、他先(),接着(),然后()直到满意才离去。又如在感受“协调美”中,我让一组的学生开小火车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语速一次比一次快。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协调有序”再如体验“敬老美”中,我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一做年轻人。过了小溪后问他“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又引导学生说,“这个老人年轻时肯定也……”“这个年轻人老了以后,肯定有……”这样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指正。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字“搭石”,齐读。

    导入:搭石这个词,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课文,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师:听了你的介绍,使老师的眼前的的确确浮现了搭石的样子。(课件)我们看,就是这几块普普通通的搭石,但在作者笔下却从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文中因搭石而产生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那么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笔下的《搭石》。(板书)

    二、通读全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师:自由朗读全文,找出表达作者对搭石的情感的句子。

    汇报句子。

    出示句子,把这几句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怎样的情感?自由读。

    个别谈感受(赞美、喜爱等)。

    带着赞美和喜爱的感情齐读“一排排”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搭石时写了这样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示句子)我们都到风景区游览过,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

    个别说。

    小结:只有美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了哪呢?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示导读要求: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段落──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汇报交流,体会美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边交流边体会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摆)这么长的句子怎么才能读好,(自由读)引出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

    (你的发现,很了不起,能够结合关联词理解句子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结合这种关联词,谁再来谈谈,老人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模拟老人练习: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体会出老人的品质,善良、大公无私,做事认真。

    师: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指名读,让刚才扮演大叔的同学评价。让我们全班再来读一读,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

    看来,关联词在表达句子的含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能结合身边的实际,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吗?

    师:调整搭石的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的人性美,构成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文中还有哪里你认为写得也美呢?

    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

    师:人们走搭石这段的确很美,你能说说,它具体美在哪么?

    (声音、景色、人们的动作。)

    体会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示课件。)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动作美?理解“协调有序”及具体表现。

    师:景色美、动作美、声音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么?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

    (自由读、个别读。)

    师: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行么?(多媒体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教师范读。)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请咱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好么?读的可真好!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一群放学的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回家。他们从搭石上走过,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能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么?

    生仿说,师评,想象力丰富。师:搭石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纯真、质朴,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再来读一读这段。

    过渡:刚才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是一道风景。

    第四自然段“如果……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这里的人们都把什么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板书:

    师:山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请同桌合作读读感受。

    五、小结,回归课题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板书:无私奉献)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六、发散思维,寻找美,小练笔

    师:在整篇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不起眼的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美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动起你们的智慧之笔,在平凡的事物中把“美”寻找出来吧!

    课后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认识关联词和中心句的作用,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5)

    河北省饶阳县饶阳镇小学 肖子敬 李艳芬

    教学设想:

    《搭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

    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几个板块: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感悟 “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体会作者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 个生字,学会本课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

    (3)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拼读、书写,认识、掌握文中生字;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刘章爷爷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静静地躺在溪水中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刘章爷爷笔下的《搭石》。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课本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词语:

    谴责 懒惰 俗语 伏下 猛涨

    平衡 平稳 绾裤 间隔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多音字

    涨 zhǎnɡ 涨潮 zhànɡ 涨红了脸

    间 jiàn 间隔 间断 间接jiān 中间 房间

    行 xíng 一行人 háng 银行

    调 tiáo 协调有序 diào调动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生交流)

    5、学生合作读(五人,每人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走近搭石

    1.解决“什么是搭石?”

    自由读文,交流什么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学生动作演示)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你

    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走搭石,让我们再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课件)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读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搭石为什么要用平整方正的石头呢?

    2、人们为什么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来摆放石头呢?一尺或者三尺、四尺的间隔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看来,人们在挑选和摆放搭石的时候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感受搭石的作用,感受搭石实用的美。(学生齐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其中一生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一课。

    3、作业:

    读文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谁能再说一说?它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搭石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想不想欣赏这道风景?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一起走进《搭石》(板书)!

    二、通过“搭石”,感受美

    1、 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寻找美)

    2、 依次序交流相关句子”,

    (一)调整“搭石”,感悟行为美

    1.课件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觉得这里很美,请你把这句话再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词语中体会)

    指生再读句子,突出重点词语。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即使遇到再急的事,也会放下,去调整搭石。 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是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奉献美)的风景。

    咱们继续学课文,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美?

    (二)、快走搭石,感悟和谐美

    课件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 ........

    感。”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1)“协调有序”

    你从哪里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就叫——协调有序。(找学生模仿人们走搭石)

    是呀,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点击专题站《搭石》中的“找图配词”(课件)

    小结: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快走搭石的情景,一种和谐美呈现在我们眼前。你能通 过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一生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和着他们走搭石的节拍,感受那如画一般的和谐美。(音乐 :溪水声)

    是的,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和谐美)的风景。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风景呢?

    (三)行走搭石---感悟谦让美、尊老美

    课件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 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谦让)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是呀,同学们,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的。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又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如果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风景呢?

    课件出示句子——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个词让你心头一颤,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联系生活理解“理所当然”。

    (3)透过“理所当然”能看出这里的人(尊敬老人)。

    (4)小结,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尊老美)的风景。

    3.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搭石,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令人感动的画面。

    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点击课件中的“练兵场”。(轻音乐起)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6)

    设计理念:

    1、文因情而生,故语文教学要抓住情字,体现人文性。

    2、语文要读,诗歌更要读。在读中想景,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念人。

    3、读与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工具性。

    4、注重扶放的过渡,渗透学法,授之以渔。

    教学流程:

    一、教学《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我国唐代诗歌非常有名,出了许多有名的诗人,你知道的有谁?背一首他的诗。

    2、到了宋代,词又相当有名,你知道的词人有谁?请背诵一首他的作品。

    3、而到了元代,曲又非常流行。(板书:元曲)今天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板书)读文章要先读好题目,天净沙是这首曲的什么?秋呢?从单单一个秋字,你知道了些什么?(秋季,秋景。)

    4、读读这首元曲,多读几遍。读通,读顺,读出曲的节奏美。

    5、指名读,随机点评。

    6、借助注释,仔细读读这首曲子,思考:这首曲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秋天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从落日、残霞、轻烟可以看出。)

    7、孤村与轻烟,落日与残霞,老树与寒鸦,读完后,你觉得秋天傍晚的景色是怎样的?(凄凉、冷清、孤寂)

    如果你看到了,你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村子太孤寂安静了;大发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到饱经沧桑、毫无生机与活力的老树,听到寒鸦鸣叫,真是凄凉。)

    8、第三句写的是什么?鸿雁有什么有什么特点?(一点:说明远,高;影下:说明速度快。)从大雁的这些特点你体会到了什么?(大雁在振翅高飞,大雁的动感美等。这就是冷清之境中的秋的活力。)

    9、最后两句,作者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颜色)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绚丽多姿、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这就是秋的绚丽多姿。)

    10、过渡:在作者眼中,秋是孤寂、凄凉的,又是充满活力的,更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

    11、练习读好。前两句读出凄凉、冷清、孤寂的感觉,声音要轻、缓。第三句要读出作者看到飞鸿打破凄凉、冷清、孤寂后的惊喜,读出飞鸿速度之疾,之快。最后两句要向人们展示一个五彩绚丽的世界,声音略快略高。

    12、文因情而生。(板书)白朴的大半生在做官,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选择了离开。归隐山林或许是冷清的,这是孤寂的人生;但能在寂寞中振翅高飞,这是奋斗的有追求的人生;在经历孤寂、奋斗以后,你便会拥有秋天般多彩多姿、绚烂迷人的人生。作者就是通过这首曲来表达这样的心境的。

    13、配乐朗读。人们说,诗歌就是音乐,音乐就是诗歌。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节奏美,音韵美。(男生读,女生读,教师读。)

    二、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总结学法:要读熟,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指名读,适时指导。

    3、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天净沙秋思》,用你的一双慧眼发现它与《天净沙秋》

    有那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曲牌相同,作者朝代相同,都写了秋季、秋景,都写了老树、乌鸦,写了夕阳西下傍晚时的景色,景色都有令人凄凉的感觉。

    不同点:题目不同,作者不同,景色也有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

    4、这首曲写了夕阳西下时作者的所见,所思,所闻。夕阳西下,是什么时候?

    夕阳西下,是鸟雀归巢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枯藤老树昏鸦,内心无比悲凉,因为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是人们顺着弯弯的小桥,沿着潺潺的流水回到温馨的家的时候,家里有白发苍苍的父亲,正在缝补衣服的慈母,有活泼可爱的孩子,有勤劳贤惠的妻子可看着眼前这无比温馨的家的画面,令人倍感悲伤,我也有一个温馨的家,可是,此时却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陪伴作者的只有寒冷的秋风、一匹骨瘦嶙峋瘦的老马,还有这条漫长的不知尽头的古道。因为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你因何肝肠寸断?(因在他乡,有家难归,因此情此景此地,因浓的思乡情。)

    5、集体配乐朗读。

    6、配乐口头改写。

    夕阳西下,在这条漫长的不知尽头的古道上,慢慢走来一个人,只见他蓬头垢面,面容憔悴,一脸的沧桑。陪伴他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凛冽的寒风卷着黄沙,打在脸上,卷起他枯黄的长发。眼前,枯藤老树昏鸦,令人倍感凄凉,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无限羡慕,让游子不由地想起家乡那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馨的家园;想起了年迈的父亲,白发苍苍的母亲,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勤劳贤惠的妻子夕阳西下,正是鸟儿归巢,羊儿归圈,人儿回家的时候。想想自己,今夜又要栖居何处?看到此情此景,游子不由地吟诵出一首曲来

    (师生配乐同诵《天净沙秋思》)

    7、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对环境、景物的描写,用景来衬托心情。我们也要记住,文因情而生。

    总评:

    1、文因情而生,故教学要抓住情字,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这两首元曲都写了秋景:《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是对人生理想的抒发。前两句,作者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人生就如此曲描写之境界:只有忍受得孤寂冷清,只有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飞,努力不止,人生才会变得色彩斑斓。《天净沙秋思》借秋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枯藤老树昏鸦乃夕阳西下时凄凉之景,令人心悲;小桥流水人家则为温馨之景,易勾起游子思乡之情思;古道西风瘦马勾勒出了游子只有瘦马相伴、西风相随,而脚下古道却悠远、漫长、崎岖、坎坷的悲凉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已然衬托出断肠人流落他乡、有家难归、遥思故园的凄楚。教学时,就是通过读出情感,想象意境,玩味语言,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与作者沟通,使心灵受到触动。

    2、语文要读,诗歌更要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想景,在读中念人。

    读首先要读得熟练,有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读中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在脑际形成意境。再次,读中悟情,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入情入境,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与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乃该曲情感之中枢。怎样体悟游子肝肠寸断的情绪?因为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采取把口述景致与诵读相结合,层层递进,步步累积,直至感情到达爆发点。

    3、读与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工具性特点。

    在读、想、悟、说的基础上,在对语言凝练的文本充分解读之后,让学生自由改写,是对文本的再学习,是对学生想象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4、注重扶放的过渡,授之以渔,渗透学法。

    对事物相似性与相异性的鉴别是人类思维的基础,鉴别相似性与相异性是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活动。因为两首元曲相仿的地方甚多,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相似的文本基础。通过找出相似性(共同点)和相异性(不同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引导发现两首元曲诸多共同点之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悟,体会其不同点,进而深刻体会:文因情而生,不同的心境产生截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即使在所选取意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板书设计:

    (文因情而生)

    凄凉、孤寂、冷清

    凄凉之悲

    天净沙秋

    充满活力、振翅高飞

    天净沙秋思

    温馨之悲

    断肠人在天涯

    绚丽五彩斑斓

    处境之悲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篇7)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比如:

    秋凉在即,人们早早地将精心挑选的搭石摆放好,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比如: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四、以“写美”留住美

    发现了美,感知了美,就要把这种美倾注于笔端,永存在心间。因此在本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感悟美。

    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2000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